㈠ 结婚女方穿什么衣服
结婚是一个女孩子一生中最美丽的时刻,则渣每个女孩都有一个公主梦,希望在婚礼当天光彩夺人。结婚有很多事情需要筹备,最重要的当然是婚礼当天新娘子的服饰了。现在婚礼主要有中式婚礼和西式婚礼,婚礼服饰也取决于婚礼布置的风格。那么,结婚女方都有什么衣服挑选呢?㈡ 越南女子的传统服饰名称有什么
越南女子的国服:头戴竹笠,身穿开叉长衫及一袭长裤。</p>越南的国服长衫其实也就是越南旗袍,越语“ao dai”。
㈢ 越南结婚的风俗是什么
一、“初夜”“谢恩”婚俗。
在越南北部蛮族的一些部落中,结婚时有一种让旧情人先占“初夜”的“谢恩”婚俗。一个新娘在婚前,往往有旧的情郎。如果确定与一个人订婚,就要同其他情人断绝关系。按传统习俗,新婚之夜新娘并不住在新郎的洞房里,而是去找旧情人共枕最后一夜,以示“谢恩”。从此之后,也就与旧情郎断绝一切来往,完全忠于自己的丈夫,不会再有其它的不轨行为了。
二、“抢亲”婚俗。
在越南北部山区居住的娄娄族(Lo Lo),青年男女示爱的方式颇为特别,他们用线把竹筒穿起来做成扩音器,男孩子通过自制扩音器向他爱慕的女孩传达信息。
如果女孩已经同意了他的求婚,他就准备迎娶这位姑娘了。过一些时候,男女双方私下计划,女孩先从自己的家里溜出来,让一群年轻的小伙子把姑娘“绑架”到男孩子家中。男方抢到姑娘以后,男方要杀猪设宴,庆祝抢亲成功。第二天通知新娘家里,第三天托媒人前往说亲。
如果双方父母同意,就可举行婚礼,女方派两名代表到新郎家中,赠送一篮子黏米饭和一只煮熟的大公鸡。新郎和新娘都要到屋外迎接这两名代表,并一起吃他们送来的米饭和鸡肉。
三、“先入赘、后结婚”婚俗。
越南贡族的婚俗婚也很特别。他们的婚姻最主要的特点是,先入赘、后娶亲。
首先由男方父母、兄弟、族长和未来的新郎一起到女方去提亲,带上一包盐、一包茶叶、一捆用来织网的麻绳、一筒酒,晚上到姑娘家。他们一边抽烟,一边喝酒,一边商量儿女的婚事。如果女方同意,先商定男子入赘女方的年限.以前上门是8至12年,现在大致缩短为3至4年。
商定妥当,第二天新郎就要带上被子、枕头和一把刀入赘女家,姑娘的发式也开始改变,把长发盘于头顶,表示已有丈夫。上门郎入赘期间虽然被视为女方家庭的一个儿子,但有约束。如在家里不能坐凳子,不能穿鞋和拖鞋,不能进岳母、嫂子的.房间。岳父岳母吃饭时,上门郎不能睡觉,要为吃完饭的岳父母斟茶水,清晨早早起床为全家人烧水煮饭、撒网捕鱼。
入赘期满之前几个月,上门郎和父母再次造访女家。双方商定迎亲的日期,一般要都选在秋收之后的11至12月间,那是一年收成以后的日子。
迎亲那天,男家的父母、叔伯、舅姨、兄弟一大帮人到女家迎接新娘。贡族姑娘平日穿泰族服装,但是在大喜日子里,就要穿本民族的传统服饰。新郎和新娘的两家人在房子的楼梯前对唱山歌,女家用切成细丝的芭蕉花拌炒过的芝麻和辣椒,作为下酒菜,请男方的客人一起饮酒欢庆。男方唱罢,饮罢,女方才请男方全体人员入屋。
娘家送给出嫁女儿的回门礼有被子、垫子、衣服、刀、锄头、镐、一头猪、一只母鸡。到夫家时,丈夫的姨妈要到房间里背媳妇,如果新娘是本村寨的人,就要背到男家,若距离远,只象征性地背一段路即可。
这时,女方用有灶灰、牛粪、猪粪拌合在一起的污水泼洒到男方所有来客的头上、身上,屋里屋外。一片混乱,互相追逐打闹,非常热闹。因为有这种婚俗,所以男女双方所有参加婚礼的人,都准备好两套衣服,先穿旧衣服,待打闹洗干净后再换上新衣。这种类似的婚俗在普拉人、兴门人中也有。
传统的越南婚俗有很多复杂的礼节:说媒拉纤、相亲、索礼、导礼、代茶、报喜事、准备婚礼、娶亲、婚宴、拜高堂、洞房、给婆家做饭、回门。
现在的越南婚礼简单得多,主要包括相亲、彩礼(定礼)和娶亲三个仪式。
相亲:
定亲前家长或者本人到对方相看婚姻对象是否合意。以前,旧社会总是重视男女双方家庭是不是门当户对,可是现在不是那么重要了,因为有了相亲就是有了男女双方的父母的赞成。男方的家长会托人根据男女双方的生辰八字选择订婚的良辰吉日和吉时;在实际上,选择订婚良辰吉日吉时是女方的家长决定的。同时,女方家会要求男方家财物,要准备几个聘礼的托盘,7、9还是11个都按照每个地方的风俗,在托盘上放着萋叶和槟榔、茶叶、饼干、喜酒、等等,其中槟榔和萋叶是必须的。
也许你会好奇越南人为什么这么喜爱“7、9、11等”这几个数字呢?而为什么必须要有槟榔和萋叶呢?
在不同的地方要求不同的数字,在越南北方人眼中,7、9、11等单数被视为吉利的数字,而大多数越南北方人在结婚时多喜欢选择“7”,在越南南方人眼中,双数被视为吉利的数字,比如在我的老乡-海防市,海防人喜欢选择“11”。
因为越南俗语有一句:“槟榔与萋叶是故事的开头”。越南有许多老人喜欢嚼槟榔。嚼槟榔的传统一直传了下来,成为越南人的一种生活习惯。现在京族人把槟榔当作爱情的信物,代表坚贞不渝的爱情,男青年向女方求爱,没有槟榔可不行,结婚的时候也作为一种重要的贺礼。
定礼(彩礼):
彩礼一定要举行提前婚礼至少7天或者10天。彩礼是正式给男女双方家人宣布承诺他们的关系。按照女方家要求多少聘礼的托盘,男方家会挑选多少未婚的男青年和家庭幸福、美满的老人,分别坐在多少辆越南特有的三轮车上,那些男青年的手中都抱一个大托盘。吉时一到,那些三轮车从男方家出发前往女方家接亲。挑选家庭幸福美满的老人是希望他们能将自己的福气和好运带给结婚的男女青年,而要乘坐越南特有的三轮车也是有讲究的,一方面是为了继承越南婚俗的传
统,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这种三轮车给人一种浪漫的感觉。到了女方家后,女方也要派出相称的未婚女子从未婚男青年的手中接过托盘,接着引领男方的贵客进入堂屋,接着大家围坐一堂,参加彩礼有新娘、新郎、男女双方的父母和女方的家人,大家都穿越南国服,使得整个订婚仪式仿佛变成了越南国服的时装秀,让人大饱眼福。然后,先由女方派出一名德高望重的人致欢迎词,并一一介绍女方家的代表,并简单介绍男女方的恋爱过程。最后双方家长再定黄道吉日举行婚礼。最后,新娘的家长都送给全部未婚女子红包,然后女家邀请男方团留步家里用餐。
娶亲:
与定礼仪式相比,婚礼仪式也有很多讲究。新人不再穿着越南国服,取而代之的是笔挺的西装和洁白的婚纱。清早,新郎家的亲戚朋友都开始忙活起来,在男女双方家的门前都贴上大大的红双喜字。到黄道吉日吉时,新郎和新郎家的亲戚向新娘家娶亲。新郎和新郎的家长先进新娘家去,新郎的手中带着一个红包、槟榔、妻叶送给新娘的母亲,新娘的母亲接受新。她陪新郎进新娘的房屋接新娘出来,新郎和新郎家长需向亲戚朋友简单介绍新娘。随后,新人必须祭拜祖宗,并祈祷祖先保佑新人天长地久;最后,并请亲朋好友吃喜糖、喜饼。
现在的越南人喜欢将婚宴设在星级宾馆,更喜欢在自家门口用一个蓝色棚布搭建起房子以便亲朋好友到来时在这里就用餐。在宾馆门口,你会看到摆放着连个红色的心形纸盒。一个写着“新娘”,一个写着“新郎”,这两个盒子是想告诉宾客婚宴是由新娘、新郎两家合办的,男女各方的亲朋好友要将礼金分别放入各自的盒子中,最后各归其主。随着“婚礼进行曲”的奏响,新娘、新郎手挽手,在掌声中缓缓迈上红地毯。
忌讳一年之中连嫁两个女儿。 牛月不嫁娶,怕夫妇俩像牛郎织女一样分离。 举行婚礼之前,新娘和新郎不准见面。 忌讳父母送女儿到婆家。 娶亲的时候,忌新娘出门回头望家里人。 在婚礼不准说不吉的话。 忌用刀或剪子切槟榔送给亲朋好友。 如果新娘出门,在路上碰到别的婚礼团,新娘一定要扔一朵自己婚礼的鲜花在路上。
洞房一定是一个家庭幸福和美满的女人准备的,别人不准进来。
结婚后,过三天新夫妇才能回门拜见岳父岳母。
㈣ 越南结婚的风俗是什么
订婚到女家、拍婚纱、结婚。他们结婚一般都有专门的做这一块生意的人给搭结婚彩棚,有的家里条件不允许的就在酒店摆酒席,第一天在女方家里,开始是在神台前男女双方互相给对方戴戒指,双方父母亲人赠送礼物给新人(一般为金戒指,金手镯,靳向链,金耳环),酒席录像,酒席中会请婚庆主持人,还有就是酒席的场地有一个舞台,亲朋好友在上面唱歌(这是比较有特色的)。第二天在男方家里,其他基本一样。
在越南北部蛮族的一些部落中,结婚时有一种让旧情人先占“初夜”的“谢恩”婚俗。一个新娘在婚前,往往有旧的情郎。如果确定与一个人订婚,就要同其他情人断绝关系。按传统习俗,新婚之夜新娘并不住在新郎的洞房里,而是去找旧情人共枕最后一夜,以示“谢恩”。从此之后,也就与旧情郎断绝一切来往,完全忠于自己的丈夫,不会再有其它的不轨行为了。
在越南北部山区居住的娄娄族(Lo Lo),青年男女示爱的方式颇为特别,他们用线把竹筒穿起来做成扩音器,男孩子通过自制扩音器向他爱慕的女孩传达信息,他说:“我非常爱你,我将向你敞开我的心扉。如果你也爱我,我就把你带回家做我的妻子。”如果女孩也对男孩有意,她就回答:“你难道不知道我已经爱上你很久了吗?但是,你要记住,你的爱不应该仅仅表现为甜言蜜语。”这样男孩就明白那个女孩已经同意了他的求婚,他就准备迎娶这位姑娘了。过一些时候,男女双方私下计划,女孩先从自己的家里溜出来,让一群年轻的小伙子把姑娘“绑架”到男孩子家中。男方抢到姑娘以后,男方要杀猪设宴,庆祝抢亲成功。第二天通知新娘家里,第三天托媒人前往说亲。
新人必须在太阳下山前圆房,否则不吉利。更有意思的是,在越南北部一些村落,姑娘要在新婚前夜找旧恋人共度最后一晚,作为对过去的告别。这种做法是被当地人的道德观所接受的。此后两人再不来往,女方要完全忠于丈夫。
越南实行6天工作制,所以婚礼大多定在周日举行。与中国的大圆桌不同,婚宴使用长条形桌子,每张桌子围坐6位宾客,一共30桌。
婚宴菜肴以冷盘为主,这与炒菜为主的中国婚宴差别很大。此外,越南人吃各种菜都喜欢沾着碾碎的花生米,甚至连吃水果也如此,他们认为这样味道最佳。席间上来一道点心,四四方方,上面点缀各种蜜饯丝,呈半透明状,香味奇特,甜糯适中。
㈤ 少数民族新娘结婚穿什么样的婚纱礼服[图]
中国少数民族的婚纱婚礼服与汉族有很大差异,但也是其民族特性的表现。许多民族的婚礼服饰都有着一些世代流传下来的特殊风俗讲究,携谨耐她们很大程度上是把盛装当作嫁衣,精装版的民族服饰便是他们的礼服。 瑶族姑娘在婚礼服上有许多装饰,如开屏孔雀,水中游戈的鱼,三十六颗梅花等。他们极其喜爱佩带银饰,前胸戴银锁和银压领,胸前、背后戴的银披风下垂许多小银铃。两只衣袖有以火红色为主基调晌咐的刺绣,袖口镶嵌着一圈较宽的银饰,多穿百褶裙,再加上亲手刺绣的花腰带、花胸兜。 水族婚服多以水家布缝制的无领大襟半长衫或长衫,上装的肩部一圈及袖口、裤子膝弯处皆镶有刺绣花带,包头巾上也有色彩缤纷的图案。头戴银冠,颈戴银项圈,腕戴银手镯,胸佩银压领,耳垂银耳环,脚穿绣花鞋。 彝族新娘在出嫁之日要着花边红色喜衣、红色喜帕类似汉俗的盖头,披一件精工制作的羊毛披毡。 朝鲜族人举办婚礼时新郎要头戴纱帽,身穿礼服,脚穿白袜;新娘头挽"大发",上戴"簇头里",辩春发钗上悬垂两条宽"发带",垂于前胸两侧,穿淡绿色上装,下穿红色长裙,外披长衣,脚穿白袜和勾勾鞋。 回族办拖尾婚纱婚礼,都要穿上红色的棉袄,主要是讲究吉庆。新娘头上还要搭上一块红绸子或红纱头巾。 侗族等地区有新娘穿旧衣出嫁的风习流行,新娘出嫁这天,送亲的姑娘都穿新衣,戴银器、首饰,惟独新娘却穿着旧衣、草鞋,且无头饰、首饰,不带嫁妆。 壮族新娘出嫁时要穿黑色的嫁衣,并由穿黑衣裤的伴娘陪伴,打着黑伞去男家。壮族认为穿黑色嫁衣才表示喜庆、吉利。(编辑:青青草原)
㈥ 越南女性服装有没有叫三婆服的
越南女性传统服装叫三婆衣,是一种类似于旗袍和裙子结合体的裙装。
㈦ 住在越南真实的生活是怎样的
看看越南农村什么样
㈧ 除了漂亮之外,为什么越南女子喜欢那种衣服呢
越南,是东南亚着名的旅游国家,有许多旅游景点都很有名,比如有着海上小桂林之称的下龙湾,芽庄、岷港、胡志明市等,也因为离我国较近,消费水平相对较低,成为我国游客喜爱的旅游目的地,我国也成为越南最大的客源国。
㈨ 越南美女的衣服源自中国汉服,不知多少国人会为之倾倒
长衫(奥黛)是越南女性的传统服装也被称为越式旗袍,一般用彩色柔软绸布缝制。目前还没有任何文件规定,长衫是越南妇女的国服,但实际上每逢重大节日或重要活动,越南女性都会选择长衫作为礼服。长衫长期以来以其独特魅力成为了越南妇女的骄傲。
㈩ 越南的习俗是什么啊
风俗习惯
1.穿戴
越南人穿着朴素。在农村,京族男女常穿着褐、黑或白的短袖无领对襟上衣(南方多穿黑白两色),下穿黑、褐色宽脚长裤。平时在家多赤脚或穿木屐,外出时穿“抗战鞋”(用旧橡胶轮胎做的凉鞋,因在抗法时期制做穿用,故称“抗战鞋”),也有的穿胶鞋。在重大节日和喜庆时,妇女多穿淡黄、淡绿或粉红色的窄袖旗袍,黑色或白色的丝绸宽裤脚长裤。在大城市生活的越南人,男的穿制服或西装。在越南各族的男子中有纹身的习惯,京族和傣族有纹水中蛟龙的习俗。
饮食
越南人的生活习惯与中国广东、广西和云南省区的一些民族相似。他们吃饭用筷子,喜吃生冷酸辣食物,食粮以大燃槐凯米为主,爱吃粳米,也吃杂粮。肉类有猪、牛肉和鱼,尤其喜欢用鲜鱼加工成“鱼露”。“鱼露”是京族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调料。蔬菜以空心菜为主,也种白菜、黄瓜、南瓜等。农村的京族、傣族等民族和城镇的部分居民有嚼槟榔果的嗜好。
居住
在农村,京族大都住篾席糊上黏土作墙壁,以木头或竹竿当柱作梁和稻草盖顶的平房,皮唤富裕的住房用砖砌和以瓦盖顶的房子。芒族、岱族、傣族、侬族住木头结构的高脚屋,楼上住人,放置家庭用具和谷物,楼下是牛厩或鸡栏、鸭栏,也是舂米和放犁耙家具的地方。少数民族居住地区的禁忌有:不准进入村寨附近的坟土、鬼林,更不能在鬼林砍柴拾柴带进村里;不能触动村寨中的神树(龙树)、寨门、村中心石、中心柱及屋里的供台(神台)和烧火用的三角架;在祭寨时,村里持有绿树枝等标志,不能进村和出村;家里有人生病、生小孩或祭鬼时,门口持有绿树枝,外和不能进入;楼上的人,不能在正对楼下的人头顶上走动。
有些民族,每个村有村的忌日,在忌日这一天,不准砍柴、动土和劳动。不能住供祭和青年谈恋爱的公房。不能靠中柱坐立,也不能在中柱上或门上钉钉子。傣、佬、瑶等少数民族,忌在家持白色蚊帐、盖白色被面的被子。傣族不准女人从前门进家(怕有月经冲犯了家鬼)。瑶族不吃狗肉,死狗埋在水源上游全村要搬走。芒族不吃麂子肉,不准带麂子、麂肉进村。占族中的旧尼人忌吃猪肉,加非尔人忌吃牛肉。高棉族忌用左手行礼、进食、递物和接物。南方山区有的少数民族忌说主人的庄稼长得好,认为说了会变坏。此外,在少数民族居住的山区,森林里有蜜蜂,看上去像野峰,实际是有主人的,不能乱动。
婚丧
按照越南颁布的婚姻法,越南实行一夫一妻制,规定男的20岁,女的18岁才能结婚。男女青年到了结婚年龄,在农村,一般要通过媒人介绍,然后男女双方见面相亲,最后由男女双方父母决定,如同意,男女青年必须到乡政府进行结婚登记,领取结婚证后正式举行婚礼即成夫妻。傣族青年人要结婚则需人赘,入赘时间一般为8年,8年后才能正式举行婚礼。
越南人死后的丧葬仪式基本和中国汉族一样,有土葬和火葬两种形式,大都用木棺土葬。在城市和一些少数民族也实行火葬。苗族和南方山区少数民族很重视葬礼。人死后要停丧家中,让亲友凭吊后才下葬。南方山区个别少数民族还要给死者身上涂酒,按头东脚西方向停丧和下葬。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事业、工矿企业明信和部队的人死后的葬礼一般从简,团体送葬并开追悼会。
礼仪
越南人很讲究礼节。见了面要打招呼问好,或点头致意。对长辈称大爹、大妈或伯伯、叔叔,对平辈称兄、姐,对儿童称小弟、小妹,对群众称乡亲们、父老们、同胞们(只在本国人之间用)。在国家机关、工作单位和越军部队里,一般称同志,但在最熟悉的人之间,也有称兄道弟,而不称同志。见面时,通行握手礼,苗、瑶族行抱拳作揖礼,高棉族多行合十礼。京族人不喜欢别人用手拍背或用手指着人呼喊。外人到他们家时,不能用脚指物,席地而坐时不能用脚对着人,不能从坐卧的人身上跨过去,不能睡在妇女的房门口和经常来往的过道上,不准进入主人的内房。在少数民族家中,绝对不能到姑娘住的房间里。有些少数民族住竹木高脚屋,习惯在楼上席楼坐卧。进屋要脱鞋,否则认为是看不起主人。年青人对老人特别敬重。在北方京族家里,由最老一辈的男人作主,南方的京族由最老一辈的女人当家,凡事一般都得征求他们的意见,只要他们同意的事,其他人一般不会表示异议。和老年人同行,如要超过去,应先打个招呼,表示先行走一步。傣族、佬族家中有一条凳子专供老人坐,青年人和外人不准坐。
有些少数民族很好客。客人来到他们的家中,常用本民族最喜爱喝的酒和爱吃的生冷酸辣等食物待客。因此,客人即使不合胃口,也要尽量地吃,否则会被认为是看不起主人。南方山区少数民族,喜欢在节日喜庆时邀请客人一同喝坛酒,即轮流用管子从酒坛里吸酒喝,第一轮(即轮流吸的第一口)不能拒绝,否则认为是扫兴、失礼。第一轮以后,如不想喝,以双手抱拳向右肩举一举,表示谢谢不再喝了(吃饭时也是这样)。
主要节日
越南的主要节日分为民间传统节日与重大政治性节日和纪念日。
民间传统节
主要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盘古节和送灶王节等。春节是越南民间最盛大的节日。夏历正月初一日为春节。按照越南的传统习俗,从腊月二十三日的“送灶王节”开始,就算进入春节了,届时,各家女主人都要赶制新衣,连日准备年货,还要清扫房屋。除夕晚上,全家吃团圆饭,燃放鞭炮。春节主要吃用苇叶包的糯米粽子。越南人清明节主要是祭祖扫墓;端午节是夏历五月初五,主要内容是吃粽子;中秋节是夏历八月十五,主要内容是吃月饼。中秋节以儿童活动为主,所以中秋节又叫儿童节。“送灶王节”在腊月二十三日,每到这个节日,人们在灶王神位前烧化纸钱,并供以麦芽粘糖。
重大政治性节日和纪念日
越南重大政治性节日和纪念日主要有:
1月27日 越美巴黎协定签字日(1973年)
2月3日 越南共产党(前称印度支那共产党、越南劳动党)成立日(1930年)
3月19日 全国抗美日(1950年)
3月26日 胡志明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日(1931年)
4月30日 越南南方解放日(1975年)
5月7日 奠边府大捷纪念日(1954年)
5月19日 胡志明诞辰日(1890年)
7月21日 越南南北统一日(1976年越南统一国会决定改国名为“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
7月20日 关于印度支那问题的日内瓦会议签字日(1954年)
8月19日 “八月革命”纪念日(1945年)
9月2日 越南国庆日(1945年)
9月3日 胡志明逝世纪念日(1969年)
12月22日 越南人民军建军节(194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