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我看快手上美女都那么漂亮,可为什么现实中却看不到呢
因为有美颜滤镜的存在啊,很多漂亮的女主播都是开了美颜的,她们都是美颜之后呈现给观众的,很难在现实生活中见到,因为现实没了美颜,你也许看到她你都不认识她
㈡ 网红脸和真正的美人差别在哪比如林青霞张柏芝等等
之所以在早期肖像画面孔不重要,是因为技术的限制:古代画像都靠画,又没有印刷术可以大面积复制。所以就算画出来,也就是小范围传播,所以做到写实既很难,也显得很没必要。
而随着科技的发展,出现了印刷术、照相术、影视音乐等等技术:
而从这个时候开始,大家才发现,把有名的人物的照片和他们的生平一起记录下来的书籍,会卖的很好
而随着媒体的进一步增多,那些已有的名人不够用了,所以我们有了更多更多的明星,他们的脸孔推动着杂志等出版物的销量:
面孔越吸引人,杂志卖的越多,从而获利也就越多,所以美丽的面孔其实说到底,是金钱制造机
好了,你可能会问,我们不是在聊网红脸吗?为什么你突然开始跟我说媒介和技术进步?
但事实上,网红脸的兴起和普及,说到底跟上面的故事是一个思路的。
而为什么那个年代红的都是这些人?因为那个年代明星红起来的媒介大多是唱歌(暂不参与讨论)和电影电视。
要红,除了长得好看之外,也要有拿得出手的影视作品和有感染力的影视形象:
影视作品中的角色有很多种气质,自然地,各种类型的美女,也可以找到相应气质的角色,从而利用角色魅力将自己的动人最大化。
这个时候,我们对明星的要求是,不仅要美,而且要动人,要独特。
这个时代的美女,即使靓绝香江如李嘉欣,依然要被亦舒不咸不淡地说一句“美则美矣,毫无灵魂”,免不了被围观群众说一声花瓶。
无他,因为当年是一个作品说话的年代而已。
而把知空镜头移到网红出现的年代。
网红网红,离不开的一个字是“网络”。
不同于传统的明星,专门有电影电视剧拍着,杂志硬照捧着,网红的兴起更加平民,她们要想火,要靠群众买账,有足够的流量关注度,才有足够的商业价值,才可以脱颖而出。
那么好了,现在假使你是一个早期的网红,你所面临的选择是这样的:
如果我变得像王祖贤(且不论能不能做到),那么:喜欢王祖贤这一挂的人会很喜欢我,但相对的,喜欢可爱型如徐若瑄或者女人味一点如关之琳的人可能就不怎么想看我,那这部分流量就损失掉了。
相对的,如果我变得像李嘉欣(且不论能不能做到),那么喜欢周慧敏这种斯文挂的或者范晓萱这种可爱挂的人就不会欣赏我,那这部分的流量就损失掉了。
那所以,如果我真的很想做一个脱颖而出大家都爱看的网红的话,一个理所应当旁高的选择就摆在了你的眼前:
大脸也有好看的不假,但普遍情况下大家都会觉得小脸更好看,那么我就选择小脸,这样可以确保尽可能多的人喜欢我的脸型……
小眼睛也有好看的不假,但普遍情况大家都会觉得大眼睛更好看,那么我就选择大眼睛,这样可以确保尽可能多的人喜欢我的眼睛……
这个句式还可以写很多,但我想聪明的读者你们应该都已经get了。
网红脸应该不是你认为最好看的脸,但一般具有网红脸特征的人,如果不是太不协调,大多数人还是会觉得是好看的(当然不排除说“好看!但是是网红脸!”)
也正因为网红审美是基于这种“普遍接受的好看标准”存在的,所以走火入魔的人们才会越发的极端:
我要比她红所以我的脸要比她更小,越来越小……
我要比她红所以我眼睛要比她更大,越来越大,哪怕美瞳脱框……
我要比她红所以我的鼻子要比她小巧挺拔,鼻翼越来越窄哪怕不能呼吸……
而为什么网红脸要迎合大众审美到如此的程度?
背后的逻辑跟BBC那个纪录片里说的不无二致:流量和关注度,说到底,都是一条产业链,背后都是玛尼玛尼玛尼哄,all the money go my home。
越多人喜欢就运猛尺越能卖,越能卖就越能挣钱,越挣钱看上去就越像人生赢家
而事实上,通过我们上面的分析,就会发现,并不是网红们“发明”了一种新的审美叫网红审美。
而是网红们在迎合大众审美的过程中,将所有大众公认好看的标准做了合集,并走向了极端,才有了网红审美。
说白了,网红脸之所以有如此旺盛的生命力,是因为它是实际存在于大多数人已有的审美取向中的(只是综合在一张脸上并且很极端就有点可怕),这就是为什么网红脸看起来像是有魔力一般地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