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前程往事 > 孫權的故事有哪些

孫權的故事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01-20 18:35:45

Ⅰ 孫權的主要事跡有哪些

孫權的主要事跡:

1、赤壁之戰

赤壁之戰是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著名戰役之一,是三國時期「三大戰役」中最為著名的一場,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在長江流域進行的大規模江河作戰,標志著中國軍事政治中心不再限於黃河流域。

2、隔江對峙

建安十五年(210年),孫權遣交州刺史步騭揮師南征。吳軍壓境,交州九郡無不臣服。交趾太守士燮率領眾兄弟接受孫氏管制。唯有劉表所任命的蒼梧太守吳巨陽奉陰違,最後被步騭所斬。孫權為籠絡士燮,遂加其為左將軍。

3、奪取荊州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春,孫權與和呂蒙商議,准備伺機收回荊州,於是積極備戰。又命都尉徐詳拜訪曹操,請求歸降,曹操同意修好,立誓重結為姻親。

4、受封吳王

黃武元年(222年),曹丕發覺孫權並非真心歸附,便舉兵伐吳,三路出師。魏軍戰果不如預期,只得於次年全面引退。同年十二月,孫權派太中大夫鄭泉前往白帝城拜謁劉備,蜀、吳兩國重新通好。

(1)孫權的故事有哪些擴展閱讀:

孫權字仲謀,吳郡富春人,孫武子之後裔。父親孫堅曾為朝廷鎮壓過黃巾起義,被提為烏程侯長沙太守,十八路諸侯征討董卓時任聯軍先鋒,後與劉表、黃祖作戰時被伏擊身死。長子孫策繼其基業,並將江東逐漸收合,孫策輕騎死於許貢門客之手,臨死之前將基業傳於孫權。

孫權的一生,應該說是比較有成就的。治理江東,保住了父兄的基業,而且賢明愛士……縱觀其一生,最大的成就應該是治理江東,讓江東在報經戰亂之苦後得到休養生息,而且治國有方,以至於曹操都發出了生子當如孫仲謀的感嘆。

Ⅱ 三國的孫權的生平有什麼事跡

孫權,字仲謀,吳郡富春(今浙江富陽)人,東漢末,繼其兄孫策據有江東六郡。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和劉備聯合,大敗曹操於赤壁。後在吳蜀彝陵之戰中,大敗劉備。黃龍元年(公元229年)稱帝於武昌(今湖北鄂城),國號吳,旋即遷都建業(今江蘇南京)。

孫權非常喜歡喝酒,酒喝多了,往往會耽誤大事。不過,他有個特點,能虛心聽取別人勸說,改正錯誤。這里介紹他能聽諷納諫的兩則小故事

孫權當了吳王之後,就大擺酒宴,招待群臣。到酒宴將要結束的時候,他親自起身,向大臣們行酒。走到騎都尉虞翻面前,虞翻假裝喝醉,伏在地上。等到孫權回到座位上,他又起身坐下。於是孫權大怒,手持利劍要殺他。當時在座的大臣都嚇得不敢上前勸阻,只有大司農劉基上前抱住了孫權,不讓他去殺虞翻,並勸說:大王在飲酒之後,殺掉有才能的人,是非常不妥當的。即使虞翻有罪,天下人又有誰知道呢?正是因為大王能廣招人才,容納賢士,所以天下有才之人望風而至,現在一下子廢棄了自己的好名聲,這樣做值嗎?孫權說:曹操尚且殺掉孔融,我為何不能殺虞翻呢?劉基說:曹操輕易害死賢人,天下人都反對他。而大王施行仁義,與堯舜這樣的賢君相比,怎麼可以與曹操相提並論呢?孫權聽了劉基的一番話後,怒氣慢慢地消退。虞翻因此而免於死罪。酒席後,孫權對手下人說:從今以後,我酒後說要殺人,你們都不要去殺。

又有一次,孫權在武昌臨釣台飲酒,喝得酩酊大醉,醉後他叫人用水灑席上的大臣,並對大家說:今天飲酒,一定要醉倒在這里不可。當時,任綏遠將軍的張昭,板起臉孔,一言不發地離開酒席,走到外面,坐在自己的車內。孫權派人叫他回去,說:今天只不過是共同飲酒,取樂罷了,你為什麼要發怒?張昭回答說:過去紂王造了糟丘酒池,作長夜之飲,也是為了快樂,不認為是壞事。孫權聽了,一句話也不說,臉上露出慚愧的神色,於是立即撤了宴席。

182年 誕生於吳郡。
200年 接管兄長孫策之位。
208年 聯合劉備,大破曹操於赤壁。稱為赤壁大戰。
209年 將其妹孫夫人嫁與劉備。
212年 攻打合肥,大敗而回。
219年 佔領荊州。
222年 於彝陵大敗劉備。
229年 即帝位。
245年 逼死陸遜。
252年 歿於建業。

父孫堅,自稱為春秋時大軍事家孫武之後。曾任長沙太守,封破虜將軍。兄孫策,為討逆將軍,封吳侯。
孫權生於光和五年(公元182年),卒於太元二年(公元252年)。 孫堅次子,幼年跟隨長兄孫策平定江東,孫權15歲被舉為孝廉、秀才,任陽羨(今宜興)長,代行奉義校尉。演義中200年孫策早逝,臨死前對孫權說「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瑜」。孫權繼位為江東之主。
208年,孫權起兵西進,收復甘寧,圍剿滅了黃祖。 同年,曹操南下,劉備大敗,曹操佔了荊襄後給孫權寫信,直意要取下東吳。東吳內部分為主戰和主和兩派,主戰以黃蓋為首,主和以張昭為首。張昭在當時是很有說服力的,但孫權卻有意一戰。此時,魯肅從江夏帶來諸葛亮,表明劉備聯吳抗曹的決心。周瑜及時返回,說明曹操的種種弊端,說明戰有望獲勝。孫權果斷決定,以周瑜為主帥,出兵三江口,與曹操決戰。這便是歷史上有名的赤壁之戰。
赤壁戰後,孫權為聯合劉備,將其妹孫夫人嫁給劉備。後又從魯肅之計,將荊州借給劉備。後劉備取川成功,孫權讓劉備歸還荊州,劉備不從。魯肅單刀會後討回了三郡。後孫權出戰合淝,被張遼擊敗。217年,魏吳大戰於濡須口,雙方均不能獲勝。濡須口之戰後,孫權與曹操和睦,並簽定了魏吳秘密同盟,共伐關羽。

公元219年,關羽攻打樊城,孫權任命呂蒙取下荊州。呂蒙用白衣渡江之計取下荊州,又在麥城生擒了關羽。關羽被帶到建業後,孫權將關羽殺害,並將頭顱送給曹操。220年,曹丕代漢。孫權宣稱東吳是魏國的附庸,曹丕授予孫權九賜。221年,劉備稱帝,然後立即起兵攻打東吳,名曰為關羽報仇,實為爭奪荊州。孫權果斷任命39歲的陸遜為都督,迎戰劉備。陸遜在彝陵火攻大破劉備。223年,劉備病逝,諸葛亮為了北伐,派鄧芝過江講和。孫權與蜀漢和睦,共伐曹魏。224年曹丕大軍攻打東吳。孫權讓徐盛火攻破敵。226年,曹丕病逝。孫權親自率軍攻打江夏,卻因太守文聘的堅守而敗。

公元229年,孫權稱帝於武昌(今湖北鄂城),東吳政權正式成立,旋即遷都建業(今江蘇南京市)。公元234年,孫權響應了諸葛亮的最後一次北伐,御駕親征合淝,卻敗於揚州都督滿寵。
稱帝後孫權曾派將軍衛溫等率大規模人出海,加強對夷州(今台灣)的聯系。又設置農官,實行屯田;並在山越地區設立郡縣,促進了江南土地的開發。但同時,稱帝後的的孫權日益驕奢獨斷且賦役繁重,刑罰殘酷,人民經常起義反抗。在立太子方面,孫權也犯了很大的錯誤。太子孫登夭折後,孫權先是廢了孫和,又賜死孫霸,最後立孫亮為太子,這為日後的吳宮政變埋下了禍根。252年,孫權病逝,終年71歲。

Ⅲ 孫權有什麼經典故事(急)!

1、外貌奇偉

孫權的外貌不凡,有帝王之相,其臣下則多以「至尊」稱呼他。據《江表傳》記載,孫權出生時方頤大口,目光頗有神采。東漢朝廷使者劉琬奉命授予孫策官爵時,曾一一為孫權諸兄弟相面。劉琬形容孫權相貌最為高大挺拔,認為他有大貴之表且會是孫氏兄弟中最長壽的。

裴松之注《獻帝春秋》記載孫權為「紫髯(紫髯象徵武官威風凜凜,非指顏色)將軍,長上短下,便馬善射」《世說新語》中記載,孫權相貌威武,司馬懿與東晉權臣桓溫都頗為神似他。

2、不記前仇

孫策掌理江東時,曾讓呂范管理財計。當時孫權年少,私下向呂范借錢索物,呂范定要稟告,不敢專斷許可,當時被孫權怨恨。後來,孫權代理陽羨長,有私下開支,孫策有時進行核計審查,功曹周谷就為孫權製造假賬,使他不受責問,孫權那時十分滿意他。

但等到孫權開始統管國事後,認為呂范忠誠,深為信任,周谷善於欺騙,偽造簿冊文書,不再錄用。呂范去世後,孫權路過呂范墓,忍不住呼喊他的字:「子衡!」言畢淚流不止。

3、提拔囚虜

孫權攻下荊州後,荊州眾將紛紛歸附,只有潘濬稱疾不見。孫權派人抬床將他接來。潘濬還是掩面於床,不肯起來,悲哭哽咽而不能自止。孫權叫著他的字說:「承明啊,過去的丁父是鄀的俘虜,楚武王任用為將帥。彭仲爽是申的俘虜,楚文王以之為令尹。

二人都是你們楚地的賢人,雖為俘虜仍受提拔。你不肯投降,難道是認為我與古人有異嗎?」一邊說著一邊用手巾擦乾他的淚水。潘濬打動於是下地拜謝。孫權任用他為治中,對關於荊州的事務一並向他咨詢。

4、孫權射虎

建安二十三年十月(公元218年10月),孫權親自騎著馬去庱亭這個地方射虎,他所騎乘的馬被老虎抓傷,孫權把雙戟(古代兵器)投向老虎,老虎卻停了下來,孫權用戈(古代兵器)攻擊老虎,才把老虎抓獲了。 孫權每次打獵,常乘馬射虎,虎常突前攀持馬鞍。

張昭變色而前曰:「你用什麼抵擋它?為人君者,應該能駕御英雄,驅使群賢,豈能馳逐於原野,驍勇於猛獸?如一旦有所危險,恐天下恥笑?」孫權謝張昭曰:「年少慮事不遠,以此慚君。」

但是仍然不能控制自已,於是做射虎車,間不置蓋,一人駕駛,自己在裡面射之。時有脫群之獸,犯其車,而權每手擊之以為樂。昭雖苦諫,孫權常笑而不答。

5、奪取荊州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春,孫權與和呂蒙商議,准備伺機收回荊州,於是積極備戰。又命都尉徐詳拜訪曹操,請求歸降,曹操同意修好,立誓重結為姻親。

三國鼎立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劉備荊州守將關羽發動襄樊之戰。孫權趁勢進討關羽,命呂蒙為前部,襲取荊州。呂蒙兵不血刃,得到劉備統治下的南郡、零陵、武陵三郡。

潘璋、朱然也將關羽擒殺。同年,曹操上表任命孫權為驃騎將軍、假節兼荊州牧,封南昌侯。孫權派校尉梁寓向朝廷進貢,又將原先俘虜的朱光等人送歸北方,作出示好舉動。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正月,曹操病逝,其子曹丕襲位。同年秋,曹丕將領梅敷派張儉請求孫權安撫接納,南陽郡中五縣的五千多戶百姓也前來歸附。

十月,曹丕代漢稱帝,建國號「魏」,史稱曹魏。延康二年(221年)四月,劉備稱帝,國號漢,史稱蜀漢。同年,孫權自公安遷都鄂州,改鄂州為武昌,並隨即修築武昌城。

曹丕稱帝後,孫權便遣使請求成為魏的藩屬,並將降將於禁等送回北方。十一月,曹丕賜給孫權九錫,冊封其為吳王、大將軍、領荊州牧,節督荊、揚、交三州諸軍事。

同年,劉備興兵問罪,討伐孫權。孫權果斷任命陸遜為大都督,迎擊劉備,於次年的彝陵之戰中大破蜀軍。穩固了東吳統治下的荊州疆土。

Ⅳ 孫權故事三個

1、黃龍下凡

傳說孫堅討伐董卓時,見洛陽的一間茅廁,出現一道紫色氣,便發現了孫權與傳國玉璽。據稱之所以孫權會被丟棄,是因為他的藍眼珠、紫頭發,被視為不祥之兆。但孫堅與孫策不相信,便將孫權帶回家撫養長大。結果後來孫堅和孫策雙雙戰死,大臣們非常恐慌,紛紛計劃離開吳國,也因此東吳變成了東無,也就是無人才之國,獨周瑜不離不棄,反繼續協助孫權,大臣們也陸續回返,而孫權也從此不再帶來災禍。

2、乘馬射虎

建安二十三年十月(218年10月),孫權親自騎著馬去庱亭這個地方射虎。他所騎乘的馬被老虎抓傷,孫權把雙戟投向老虎,老虎卻停了下來,孫權用戈攻擊老虎,才把老虎抓獲。 孫權每次打獵,常乘馬射虎,虎常突前攀持馬鞍。

張昭變色而前曰:「你用什麼抵擋它?為人君者,應該能駕御英雄,驅使群賢,豈能馳逐於原野,驍勇於猛獸?如一旦有所危險,恐遭天下恥笑!」孫權謝張昭曰:「年少慮事不遠,以此慚君。」但是仍然不能控制自己,於是做射虎車,間不置蓋,一人駕駛,自己坐在裡面射獵。時有脫群之獸,犯其車,而權每手擊之以為樂。昭雖苦諫,孫權常笑而不答。

3、溝通夷洲

根據可靠記載,到了三國時代,台灣明確稱為夷洲。三國時的吳國立國於江南,領域包有會稽及東南濱海地帶,和海外的關系極為密切,造船事業與海上交通的發達都超過了前代,所以孫吳政權對於海上經營頗為注意。

據《三國志·吳志》孫權傳記載,黃龍二年(230年)春正月,孫權派遣將軍衛溫、諸葛直率領甲士萬人,渡海去求夷洲及亶洲。由於亶洲絕遠,沒法到達,只到了夷洲,並俘數千人而還。此役是大陸王朝開始經略台灣的一件大事。又《三國志·吳志·全琮傳》記載,此役歷時「經年」,士卒多染疾病,死者十有八九。由於上萬甲士到達夷洲,而且停留將及一年,自然增加了吳人對夷洲的知識。

4、廣納忠言

孫權非常喜歡喝酒,酒喝多了,往往會耽誤大事。不過,他有個特點,能虛心聽取別人勸說,改正錯誤。

孫權當了吳王之後,就大擺酒宴,招待群臣。到酒宴將要結束的時候,他親自起身,向大臣們行酒。走到騎都尉虞翻面前,虞翻假裝喝醉,伏在地上。等到孫權回到座位上,他又起身坐下。

於是孫權大怒,手持利劍要殺他。當時在座大臣都嚇得不敢勸阻,只有大司農劉基上前抱住了孫權,說:大王在飲酒之後,殺掉有才能的人,是非常不妥當的。即使虞翻有罪,天下人又有誰知道呢?正是因為大王能廣招人才,容納賢士,所以天下有才之人望風而至,現在一下子廢棄了自己的好名聲,這樣做值嗎?

孫權說:曹操尚且殺掉孔融,我為何不能殺虞翻呢?劉基說:曹操輕易害死賢人,天下人都反對他。而大王施行仁義,當與堯舜這樣的賢君相比,怎麼可以與曹操相提並論呢?孫權聽罷,怒氣慢慢地消退,虞翻因此而免於死罪。酒席後,孫權對手下人說:從今天起,我酒後說要殺人,你們都不要去殺。

拓展資料

孫權(182年-252年5月21日),字仲謀,吳郡富春(今浙江杭州富陽區)人。三國時代孫吳的建立者(229年—252年在位)。

孫權的父親孫堅和兄長孫策,在東漢末年群雄割據中打下了江東基業。建安五年(200年),孫策遇刺身亡,孫權繼之掌事,成為一方諸侯。

建安十三年(208年),與劉備建立孫劉聯盟,並於赤壁之戰中擊敗曹操,奠定三國鼎立的基礎。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孫權派呂蒙成功襲取劉備的荊州,使領土面積大大增加。

黃武元年(222年),孫權被魏文帝曹丕冊封為吳王,建立吳國。同年,在夷陵之戰中大敗劉備。黃龍元年(229年),在武昌正式稱帝,國號吳,不久後遷都建業。孫權稱帝後,設置農官,實行屯田,設置郡縣,並繼續剿撫山越,促進了江南經濟的發展。在此基礎上,他又多次派人出海。黃龍二年(230年),孫權派衛溫、諸葛直抵達夷州。

Ⅳ 孫權的簡介及故事

孫權(182年12月22日-252年5月21日),字仲謀,吳郡富春(今浙江富陽)人,三國時代東吳的建立者。孫權的父親孫堅和兄長孫策,在東漢末年群雄割據中打下了江東基業。十九歲時兄長孫策遭刺殺身亡後,孫權繼而掌事,成為一方諸侯。208年,孫權與劉備聯合於赤壁打敗曹操軍隊,建立了孫劉聯盟。219年,孫權派呂蒙偷襲劉備的荊州成功,使吳國的領土面積大大增加。222年自稱吳王,建立吳國;229年稱帝。是三國時代統治者中最長的。孫權稱帝後,設置農官,實行屯田,平定山越,設置郡縣,促進了江南經濟的發展。在此基礎上,他又多次派人出海。230年,他派衛溫到達夷州。晚年「多嫌忌,果於殺戮」,而且在繼承人問題上反復無常,引致群下黨爭。252年病逝,享年71歲,廟號太祖,謚號大皇帝。

孫權的老爹孫堅死於公元192年;乃兄孫策經過八年征戰,於公元200年去世前,為孫權打下了江東這一片江山。

孫策玩命打下江東,對孫家而言,是一大功勞。但他最大的功勞在於,選對了身後的接班人。這個說法,任何一個歷史學者都是舉雙手贊成的。孫策臨死前,大家 都以為孫策會選擇「有兄策風」的孫翊掌權,但孫策卻選擇了孫權。《三國志·孫破虜討逆傳》的記載是,公元200年的一天,孫策單騎外出,與原吳郡太守許貢 的家客相遇,被擊傷顏面部,傷勢嚴重。

孫策請張昭等來到榻旁,說:「中國方亂,夫以吳、越之眾,三江之固,足以觀成敗。公等善相吾弟。」然後把孫權叫過來,解下自己身上的印綬佩戴在孫權身上,對孫權說:「舉江東之眾,決機於兩陣之間,與天下爭衡,卿不如我;舉賢任能,各盡其心,以保江東,我不如卿。」

據說,孫策臨終前,將孫權託孤於張昭,說過與後來劉備永安託孤時說過的類似的一句話:「若仲謀不任事者,君可自取之。」意思是說,我老弟孫權可以輔佐的話,您就好好地輔佐他;如果這小子實在不爭氣,不可輔佐,您老張可取而代之。

孫策說這話比劉備說這話(公元223年)早得多,後世之人為了凸現諸葛亮的偉大,把孫策說的話不提或少提,把劉備的話無限拔高。

在本書第五集有關劉備永安託孤的內容中,對「君可自取之」的意思有過詳細的論述。「君可自取之」的真實含義是「您看著辦」,並沒有叫張昭在無可奈何的情況下「取而代之」的意思,也就是老古的「全權委託監護」說。

從孫策臨終前對張昭等和孫權所說的話來看,孫策對形勢的判斷是准確的,對孫吳集團出路的思路是清楚的。

公元200年的時候,中國北方(即孫策所說的「中國」)正進行大混戰,誰勝誰負尚不明了。孫吳集團無力也沒有必要介入北方混戰,最好的策略就是,坐斷東南,以觀成敗,辨明形勢,伺機出擊。

在這個前提下,孫吳集團今後一段時期的政治和軍事任務,是先保有剛佔領的江東地區,再根據事態的發展,決定自己的走向。孫策對自身的界定,是個進取有餘、守成不足的人。那麼,接替孫策的,應該是個守成為主的人,進取則在其次。

這個人就是孫權,而不是「驍悍果烈,有兄策風」的孫翊。

如果孫堅是地道的職業軍人,只知道為朝廷打仗,那麼,孫策則成長為一個地道的地方軍閥,已經跟朝廷若即若離,或者貌合神離。

孫權接班時,只有19歲(生於公元182年,比諸葛亮小一歲),一直堅持乃兄「坐斷東南觀成敗」的既定方針,直到27歲時,即公元208年。

這年,曹操統一了中國北方,驅逐了北方少數民族烏桓,廢三公官,自任丞相,整理好中央政府內部政務,率領至少二十萬大軍,南征荊州的劉表。劉表的繼位者劉琮不戰而降,劉備從樊城向南一路潰敗,不僅毫無招架之功,連逃跑之力都沒有。

這個時候,孫權就坐不穩東南,也不能悠然自得地觀成敗了。曹操將順流而下,兵鋒所向,直指東南。孫權要麼抵抗,要麼歸降。孫家和孫氏集團何去何從,擺在27歲的孫權面前。

一場大戰,一場名垂青史的大戰——赤壁之戰,露著猙獰的面孔,在等著孫權。

Ⅵ 孫權的五個小故事(60字左右)

1,孫權能夠厚恩御下,呂蒙、凌統和朱然生病時,孫權也表露出極度的關心,呂蒙生病時,孫權就將他接至自己殿中,因擔心呂蒙見自己會太過勞碌,所以鑿小洞偷偷察看。凌統,賀齊為救孫權受傷,孫權親自用自己衣袖給凌統、賀齊擦乾眼淚,因周泰、凌統為其所受之傷而掉淚。
2,孫權知人善任,對部下也能夠充分信任。夷陵之戰時,孫權果斷任命從前尚未主持過對外戰爭的陸遜為大都督,成功大敗劉備軍隊,以至陳壽感嘆「權之識才,所以濟大事也」。而諸葛瑾因為與劉備通信而遭彈劾,孫權則出面力保諸葛瑾,稱自己與諸葛瑾有「死生不易之誓」,是「神交」。
3,孫權在外交上具有忍辱負重的性格。陳壽亦提過「孫權屈身忍辱,任才尚計,有句踐之奇英,人之傑矣」。三國之中,也是東吳最晚稱帝,孫權的忍辱負重性格在向曹操與曹丕稱臣時一覽無遺。也因為忍辱負重,所以孫權面對荊州問題時選擇了與蜀國結盟,而不與劉備爭斗,避免曹操坐收漁翁之利。
4,孫權天性活潑熱情。《江表傳》提到「性度弘朗,仁而多斷,好俠養士,始有知名,侔於父兄矣」。孫權乃是闊達開朗,仁慈明斷的人,能言善辯,詼諧幽默。孫權曾與陸遜當中對舞,喜歡開玩笑,曾牽驢戲弄諸葛瑾,也曾經戲弄過鄭泉。其本人也經得起讓部下開玩笑。
5,孫權亦注重部下的教育問題,同時對待部下的態度是忘其短而貴其長,孫權平常能廣納諫言,但有時則非常固執的堅持自己的意見,所以出現了赤壁之戰的奇跡,同時也因固執導致陸遜憤死。但難能可貴的是孫權同時也具有認錯的勇氣,從陸遜之子陸抗的任職態度以及陸機所著《辯亡論》還有孫權並未對陸家進行打擊行動看來,孫陸二家情誼仍然十分深厚,陸氏對孫權亦持肯定態度,不因孫權老年昏虐而有所怨言。

Ⅶ 孫權的事跡有那些

孫權(公元182-252),字仲謀。吳大帝,三國時吳國的建立者。吳郡富春縣(今浙江富陽)人。父孫堅,自稱為春秋時大軍事家孫武之後。曾任長沙太守,封破虜將軍。兄孫策,為討逆將軍,封吳侯。
孫權生於光和五年(公元182年),卒於太元二年(公元252年)。 孫堅次子,幼年跟隨長兄孫策平定江東,孫權15歲被舉為孝廉、秀才,任陽羨(今宜興)長,代行奉義校尉。演義中200年孫策早逝,臨死前對孫權說「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瑜」。孫權繼位為江東之主。
208年,孫權起兵西進,收復甘寧,圍剿滅了黃祖。 同年,曹操南下,劉備大敗,曹操佔了荊襄後給孫權寫信,直意要取下東吳。東吳內部分為主戰和主和兩派,主戰以黃蓋為首,主和以張昭為首。張昭在當時是很有說服力的,但孫權卻有意一戰。此時,魯肅從江夏帶來諸葛亮,表明劉備聯吳抗曹的決心。周瑜及時返回,說明曹操的種種弊端,說明戰有望獲勝。孫權果斷決定,以周瑜為主帥,出兵三江口,與曹操決戰。這便是歷史上有名的赤壁之戰。
赤壁戰後,孫權為聯合劉備,將其妹孫夫人嫁給劉備。後又從魯肅之計,將荊州借給劉備。後劉備取川成功,孫權讓劉備歸還荊州,劉備不從。魯肅單刀會後討回了三郡。後孫權出戰合淝,被張遼擊敗。217年,魏吳大戰於濡須口,雙方均不能獲勝。濡須口之戰後,孫權與曹操和睦,並簽定了魏吳秘密同盟,共伐關羽。

公元219年,關羽攻打樊城,孫權任命呂蒙取下荊州。呂蒙用白衣渡江之計取下荊州,又在麥城生擒了關羽。關羽被帶到建業後,孫權將關羽殺害,並將頭顱送給曹操。220年,曹丕代漢。孫權宣稱東吳是魏國的附庸,曹丕授予孫權九賜。221年,劉備稱帝,然後立即起兵攻打東吳,名曰為關羽報仇,實為爭奪荊州。孫權果斷任命39歲的陸遜為都督,迎戰劉備。陸遜在彝陵火攻大破劉備。223年,劉備病逝,諸葛亮為了北伐,派鄧芝過江講和。孫權與蜀漢和睦,共伐曹魏。224年曹丕大軍攻打東吳。孫權讓徐盛火攻破敵。226年,曹丕病逝。孫權親自率軍攻打江夏,卻因太守文聘的堅守而敗。

公元229年,孫權稱帝於武昌(今湖北鄂城),東吳政權正式成立,旋即遷都建業(今江蘇南京市)。公元234年,孫權響應了諸葛亮的最後一次北伐,御駕親征合淝,卻敗於揚州都督滿寵。
稱帝後孫權曾派將軍衛溫等率大規模人出海,加強對夷州(今台灣)的聯系。又設置農官,實行屯田;並在山越地區設立郡縣,促進了江南土地的開發。但同時,稱帝後的的孫權日益驕奢獨斷且賦役繁重,刑罰殘酷,人民經常起義反抗。在立太子方面,孫權也犯了很大的錯誤。太子孫登夭折後,孫權先是廢了孫和,又賜死孫霸,最後立孫亮為太子,這為日後的吳宮政變埋下了禍根。252年,孫權病逝,終年71歲。

Ⅷ 孫權的著名事例是什麼

著名事例有:

一、出生傳說

據《搜神記》記載:吳夫人懷孫策時,夢見月亮飛入懷中,懷孫權時又夢見太陽入懷。孫堅聽後,喜不自勝的斷言「日月乃陰陽的精華,是極為富貴的象徵」。

二、外貌奇偉

孫權的外貌不凡,有帝王之相,其臣下則多以「至尊」稱呼他 。據《江表傳》記載,孫權出生時方頤大口,目光頗有神采。東漢朝廷使者劉琬奉命授予孫策官爵時,曾一一為孫權諸兄弟相面。劉琬形容孫權相貌最為高大挺拔,認為他有大貴之表且會是孫氏兄弟中最長壽的。

裴松之注《獻帝春秋》記載孫權為「紫髯(紫髯象徵武官威風凜凜,非指顏色)將軍,長上短下,便馬善射」。《世說新語》中記載,孫權相貌威武,司馬懿與東晉權臣桓溫都頗為神似他 。

三、乘馬射虎

孫權喜愛狩獵,常常騎馬射虎,早出晚歸。一次,孫權至庱亭射虎,老虎向前撲上馬鞍,孫權把雙戟投向老虎,老虎受傷試圖逃走,孫權的侍從張世趁機用戈再擊。最終老虎被抓獲了 。重臣張昭曾勸諫道:「為人君者,應該能駕御英雄,驅使群賢,豈能馳逐於原野,驍勇於猛獸?一旦有個好歹,不怕被天下恥笑?」

孫權道歉道:「年少慮事不遠,此事有愧於您。」但始終不能停止,於是做射虎車,車中不遮蓋,自己在裡面射虎。當時有脫群的野獸撲向他的車,孫權每次都以親手搏擊為樂。張昭多次規勸,孫權常常笑而不答。蘇軾在《江城子·密州出獵》中寫道:「老夫聊發少年狂……親射虎,看孫郎。」

三、不記前仇

孫策掌理江東時,曾讓呂范管理財計。當時孫權年少,私下向呂范借錢索物,呂范定要稟告,不敢專斷許可,當時被孫權怨恨。後來,孫權代理陽羨長,有私下開支,孫策有時進行核計審查,功曹周谷就為孫權製造假賬,使他不受責問,孫權那時十分滿意他。

但等到孫權開始統管國事後,認為呂范忠誠,深為信任,周谷善於欺騙,偽造簿冊文書,不再錄用。 呂范去世後,孫權路過呂范墓,忍不住呼喊他的字:「子衡!」言畢淚流不止。

四、嘲啁無方

孫權風趣幽默,喜歡與他人開玩笑。他曾對侍中鄭泉說:「你喜歡當眾規勸我,叫我好沒面子,你不怕惹怒我嗎?」鄭泉回答:「臣聽說有賢明的君主,就有正直的大臣。今朝廷能夠暢所欲言,是因為大家都知道主公器量宏偉。依仗厚恩,我不怕逆鱗。」

有一次開宴會,孫權嚇唬要治鄭泉的罪,鄭泉快走出門的時候不停回頭張望孫權。孫權喊著他的名字讓他回來,笑著說:「你不是不怕我生氣嗎?怎麼還總回頭看我呢?」鄭泉回答:「臣知道主公一向愛護臣下,肯定不會有性命之憂。快出門的時候被主公的英姿所打動,忍不住想回頭再多看幾眼。」

大將朱桓出征時,孫權親自為他送行。朱桓忽然端起酒杯說:「上天授予陛下聖人的容貌,應當君臨四海,委任重臣,來清除叛逆。如今臣就要離開陛下遠去了,要是能摸一摸陛下的胡須,臣死而無憾了。」

孫權聞言微微地倚著案幾,把腦袋伸了出去。朱桓上前捋須,感嘆道:「今天總算可說是捋到虎須了!」孫權大笑。此外,孫權也曾逗弄費禕、諸葛瑾、諸葛恪等人。

五、愛護臣下

孫權常以表字稱呼臣下,君臣關系之親密可見一斑。凌統的隨從戰死,內心難過得不得了。孫權用自己衣袖給凌統擦乾眼淚,對他說:「公績,死的已然死了。只要有你在,還怕沒有人嗎?」

凌統受了重傷,孫權於是留他在船上,幫他更衣。凌統英年早逝後留下二人年幼的兒子。孫權收養二人在宮中,疼愛得跟自己子女一樣,凡有客人來就介紹道:「這是我的虎子呀。」

七、提拔囚虜

孫權攻下荊州後,荊州眾將紛紛歸附,只有潘濬稱疾不見。孫權派人抬床將他接來。潘濬還是掩面於床,不肯起來,悲哭哽咽而不能自止。孫權叫著他的字說:「承明啊,過去的丁父是鄀的俘虜,楚武王任用為將帥。彭仲爽是申的俘虜,楚文王以之為令尹。

二人都是你們楚地的賢人,雖為俘虜仍受提拔。你不肯投降,難道是認為我與古人有異嗎?」一邊說著一邊用手巾擦乾他的淚水。潘濬打動於是下地拜謝。孫權任用他為治中,對關於荊州的事務一並向他咨詢。

八、寶劍六柄

據崔豹《古今注》記載:孫權有六柄寶劍,稱為「吳六劍」,分別名為白虹、紫電、辟邪、流星、青冥、百里。另據《古今刀劍錄》記載,孫權在黃武五年(226年)時,采武昌銅鐵鍛造了千口劍、萬口刀,分別長三尺九寸。刀頭方都由南銅越炭所造,以小篆書寫「大吳」。

(8)孫權的故事有哪些擴展閱讀

一、形象

1、文學形象

在小說《三國演義》中,孫權以「紫髯碧眼」形象而聞名,故又稱作「碧眼兒」。羅貫中稱贊其「堂堂一表人才」,諸葛亮贊嘆「相貌非凡」,旁人尊孫權為「吳侯」。

孫權十九歲時繼承了其兄孫策之位,招攬了大量賢才。諸葛亮出使東吳,智激孫權,最終孫權同意了在赤壁與曹操作戰。孫權平生最喜周瑜又是大孝之人,惟周瑜和吳國太命是從,結果妹妹孫仁假戲做真嫁給了劉備。

劉備入蜀後,孫權接回妹妹,並奪荊州(屬劉備)、斬關羽,招致劉備東征。孫權派書生陸遜為大都督,督軍大破劉備。曹丕稱帝後,孫權先向北方稱臣,後自己建吳稱帝,遷都建業。

2、戲劇形象

孫權也出現在《龍鳳呈祥》、《白帝城》、《走麥城》等京劇中。京劇尊崇蜀漢,所以孫權和曹操等與劉備敵對的勢力都勾白臉。孫權在京劇行當里屬於「凈行」,「凈行」面部施重彩,圖案復雜,故稱「花臉」。孫權臉譜譜式為水白整臉,用水白臉作為主色,暗喻人物生性奸詐,手段狠毒的可憎面目。

二、陵墓遺址

據《三國志》記載,孫權死後葬於蔣陵,與步皇後、潘皇後合葬。孫權因避祖父吳孝懿王孫鍾名諱,而把鍾山改名蔣山,孫權陵因在蔣山而稱作蔣陵。

唐代《建康實錄》中說,蔣陵在「鍾山之陽」,北宋《祥符江寧圖經》中說「在鍾山南麓」。孫權死後葬於鍾山南麓的高崗上,葬處得名「孫陵崗」,後人又稱「吳皇陵」,而這也是南京地區最早的六朝陵墓。

20世紀40年代,因崗上多梅花,故將孫陵崗改名為梅花山。

Ⅸ 孫權簡介生平故事

孫權(182年12月22日-252年5月21日),字仲謀,吳郡富春(今浙江富陽)人,三國時代東吳的建立者。孫權的父親孫堅和兄長孫策,在東漢末年群雄割據中打下了江東基業。十九歲時兄長孫策遭刺殺身亡後,孫權繼而掌事,成為一方諸侯。208年,孫權與劉備聯合於赤壁打敗曹操軍隊,建立了孫劉聯盟。219年,孫權派呂蒙偷襲劉備的荊州成功,使吳國的領土面積大大增加。222年自稱吳王,建立吳國;229年稱帝。是三國時代統治者中最長的。孫權稱帝後,設置農官,實行屯田,平定山越,設置郡縣,促進了江南經濟的發展。在此基礎上,他又多次派人出海。230年,他派衛溫到達夷州。晚年「多嫌忌,果於殺戮」,而且在繼承人問題上反復無常,引致群下黨爭。252年病逝,享年71歲,廟號太祖,謚號大皇帝。

東吳大帝孫權,三國時期政治家 。生於光和五年(公元182年),祖籍吳郡富春(今浙江富陽),生於徐州下邳(今江蘇徐州市邳州),卒於太元二年(公元252年)。據傳是春秋時期兵法家孫武的第22代孫,是孫堅的第二個兒子。生來紫髯碧眼,目有精光,方頤大口。形貌奇偉異於常人。自幼文武雙全,早年隨父兄征戰天下。善騎射,年輕時常常乘馬射虎,膽略超群。曹操曾稱贊道:生子當如孫仲謀。
東漢建安五年(200年),兄孫策病死,孫權繼位吳侯、討逆將軍,領會稽太守,開始統領江東。建安八年至建安十三年(203—208年),三伐江夏太守黃祖,並於其間收得大將甘寧。同年,漢丞相曹操南征,大敗宜城亭侯、左將軍、豫州牧劉備。曹操佔領江陵(南郡治所)後,給孫權寫信,直意要取下東吳。東吳內部分為主戰和主和兩派,主戰以魯肅、周瑜為首,主和以張昭為首。張昭在當時是很有說服力的,但孫權卻有意與曹操一戰。此時,魯肅從江夏帶來劉備的軍師諸葛亮,表明劉備聯吳抗曹的決心。周瑜及時返回,說明曹操的種種弊端,戰有望獲勝。孫權果斷決定,以周瑜、程普為左右都督,與曹操決戰。周瑜用黃蓋謀,以三萬人於赤壁大破曹操,這便是歷史上有名的赤壁之戰。
戰後,孫權與曹操多次在合肥、濡須一帶對峙,各有勝負。其間孫權聯合劉備,將妹妹嫁入荊州。又從魯肅之計,將所據荊州部分的南郡暫與劉備。215年五月,征皖城,虜獲廬江太守朱光。同年劉備取蜀成功,孫權討還荊州,劉備不從。盛怒下的孫權以呂蒙為將,連下長沙、桂陽、零陵三郡。劉備亦起兵五萬赴公安,關羽將三萬於益陽與魯肅對峙,大戰一觸即發。然曹操於此時拔漢中,劉備面臨著極大的威脅,與孫權議和,歸還長沙、江夏、桂陽以東土地。219年,劉備荊州守將關羽發動襄樊之戰。這時的孫權看著劉備逐漸做大,並以相當的兵力對自己構成威脅,旋即改變戰略,向曹操稱臣聯盟,拔掉門口這顆定時炸彈。以呂蒙為都督取下劉備所據荊州地,潘璋、朱然擒殺關羽。220年,曹丕取代漢稱帝,建國號大魏,史稱曹魏。221年,劉備稱帝,國號漢,史稱蜀漢,並隨即興兵問罪討伐東吳。孫權果斷任命39歲的陸遜為大都督,迎擊劉備,於彝陵之戰大破蜀軍。
222年,曹丕賜給孫權九錫,冊封其為吳王、大將軍、領荊州牧,使其節督荊揚交3州諸軍事。同年,曹魏三路伐吳,其中兩路各有勝敗,魏軍整體局面占優,然朱桓重創曹仁軍,扭轉了整個戰局,魏軍不如預期,只得引退。
223年,劉備病逝,蜀、吳互通使臣,關系緩和。226年,曹丕病逝,孫權乘機攻江夏,不克而還。 孫權
229年,孫權於武昌(今湖北鄂城)正式登基為皇帝,建國號大吳,孫吳王朝正式成立,旋即遷都建業(今南京市)。
234年,孫權響應了諸葛亮的最後一次北伐,御駕親征合淝,卻敗於揚州都督滿寵。229年後,孫權多次出兵北伐,戰役較多,各有勝負。
孫權稱帝後曾大規模派人航海,加強對夷州(今台灣)的聯系。又設置農官,實行屯田;並在山越地區設立郡縣,促進了江南土地的開發。晚年的孫權日益驕奢,寵信呂壹,賦役繁重、刑罰殘酷。立嗣之爭,孫權也犯下極大錯誤,多數名臣死於非命。自孫登夭折後,孫權先是廢了孫和,又賜死孫霸,最後立幼子孫亮,這為日後的吳宮政變埋下了禍根。
252年,孫權病逝,終年71歲。謚號大皇帝,史稱東吳大帝。廟號太祖,在位24年
早期經歷
十五而立
孫權是吳郡富春(現在浙江富陽)人,字仲謀,父親孫堅曾被封為烏程侯、破虜將軍,他的哥哥孫策也被曹操上奏封為討逆將軍和吳侯。孫權在小時候便跟著哥哥轉戰各地,見過世面,而且他又很愛讀書,歷史、文學各方面都廣泛涉獵,這使得孫權初步具備了文韜武略。孫權有著開朗的性格,也很能容人。在父兄的軍隊中名望很高,在父親戰死後,有時還給哥哥出謀劃策,讓哥哥孫策大為驚訝,沒想到弟弟竟有如此過人的謀略。孫策很高興,在設宴招待賓客的時候,總是對弟弟孫權說:「你看,現在眼前的文臣武將,以後都會成為你的屬下,輔佐你成就大業的。」為了讓弟弟早日成材,孫策讓他去做了一個縣的縣長,這時的孫權只有十五歲。
穩固江東
公元200年四月初四,孫策死,臨終時, 孫策將孫權託付給了張昭,然後又將印信交給了孫權,對他說:「如果論率領江東將士征殺疆場,和天下豪傑逐鹿中原,你比不上我。但是如果論知人善任,合力穩定江東,哥哥我又不如你了。現在大任已經落到你的肩上,你自己好好努力吧。」孫策死的時候也很年輕,年僅二十六歲。孫權也沒有辜負哥哥的希望,在二十七歲時聯合劉備在赤壁大戰中大敗曹操,奠定了自己的霸業。
龍圖霸業
輔佐孫權的大臣們中,除了張昭和周瑜之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人物就是魯肅。他對於孫權就好像諸葛亮對與劉備一樣,他也曾經像諸葛亮在《隆中對》中那樣為孫權分析過天下大勢,名為榻上策:「現在的漢朝已經無法恢復元氣了,但是曹操也很難短期內將他清除。現在將軍您最重要的是安定自己的後方,以便對抗曹操。穩固自己的領地之後,再等待有利時機,四處征討,最終將長江兩岸廣闊的領地據為己有。到那時便可以稱帝號令天下了。這其實就是當年漢高祖曾經創立的功業。」
剿撫山越
孫權聽從了魯肅的謀略,開始穩固江東,適時地出擊,擴充領地。首先他解決了山越人騷擾的問題。山越人是秦漢時期百越的後代,為了逃避原來苛重的賦稅,逃進山林中,形成了自己的組織和社會,拒絕向孫權政權交納租稅。開始,孫權派兵鎮壓,但收效不大。為了集中兵力對外用兵,解除後顧之憂,孫權調集重兵開始對付山越人。大將呂范、程普、太史慈、韓當、周泰等領兵合圍,逐漸將山越人的領袖抓獲,其他山越人區別對待:強壯的青年人充實軍隊,老人、婦女統一管理,從事農業生產。孫權集中兵力終於解決了山越人的問題,後方得以徹底穩固,這為他下一步對外用兵奠定了基礎。
佔領夏口
解決山越人之後,孫權開始進攻割據在長江上游的江夏太守黃祖。208年,黃祖部將甘寧因不受黃祖賞識, 孫權雕像而投奔孫權。孫權知人善任,待他如同舊臣,甘寧於是提出劃江而治,二分天下的戰略目標。此時江東已大體穩固,兵強馬壯,糧草充足。這一計劃的提出更堅定了孫權出兵的信心。黃祖匆忙備戰,他先將兩艘大船橫著排在江面上,船上有上千將士,准備用弓箭擊退孫權的戰船。同時,又用大繩拴上巨石沉到江里,以此來固定大船。這樣,兩艘大船如同水上的城牆一樣橫斷了長江。
孫權的江東水軍並沒有畏懼,將軍董襲率領敢死隊,每人身上穿雙層甲胄,猛沖到了黃祖的大船邊,董襲用刀砍斷了兩根拴巨石的大繩。面對江東水軍的強大攻勢,黃祖趕忙派將迎戰,結果被殺。黃祖只好敗退,最後還是被追殺喪命。戰勝了黃祖後,孫權將夏口納入了自己的版圖。
三分天下
在孫權躊躇滿志地想繼續進兵荊州時,曹操卻領兵南下,在他之前進入荊州地界。孫權聯合劉備共抗曹操,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赤壁之戰。
當時的荊州牧(即荊州的行政長官)劉表剛病死,兩個兒子劉琦和劉琮不合,魯肅建議孫權派他去勸說他們與江東合作,同時盡力聯合暫時寄居荊州的劉備,共同抗擊曹操,然後再尋機奪取荊州,奠定帝王大業。以後孫權的行動基本上是按照魯肅的計策施行的。
魯肅在歷盡艱辛見到劉備之後,提出了聯合抗曹的主張,這和劉備、諸葛亮的設想不謀而合。後來曹操從江陵東進,形勢危急,諸葛亮急忙同魯肅一起去見孫權,分析了曹操兵力與江東和劉備兵力的對比,以及曹操長途征戰的不利因素,加上水上作戰江東占據上風。孫權聽了很興奮,便召集大臣們共同商議,恰好這時曹操送來了書信,說自己領兵八十萬,要與江東決一雌雄。曹操的恐嚇使張昭等文臣提出暫時投降曹操。孫權很不高興,後來借口去廁所暫時躲出來,魯肅追上他又進行勸說,說別人投降都可以,惟獨他孫權不能,否則性命難保。魯肅又提議孫權將周瑜請來商議。周瑜回來之後力主抗曹,這堅定了孫權的信心。劉備和江東終於聯合起來做抗曹的准備。
周瑜領兵出擊,在赤壁和曹操的軍隊遭遇,周瑜採納了大將黃蓋的計策,用苦肉計取得曹操的信任,說要投降曹操。然後用十艘戰船裝滿柴草、油脂,用火攻燒掉了曹操大營。曹操敗走華容道,狼狽北撤,損兵折將,死傷過半。赤壁一戰,曹操大傷元氣,三國鼎立局面基本上形成。這一年,孫權僅僅二十七歲。《三國演義》中對諸葛亮的作用有些誇大,對周瑜的描寫也比較多,但忽視了孫權的作用,文學作品和歷史事實畢竟有些出入。
分割荊州
在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孫權趁曹操在別處用兵大舉進攻合肥,這次經歷了一次凶險。合肥守將張遼、李典等都是勇將,雖然兵力對比懸殊,但挑選的敢死隊卻使孫權無法取勝。孫權圍攻十多天見無法拿下合肥,便下令撤兵。張遼在後邊緊追不舍,孫權撤到河邊時,橋上的木板已經被張遼事先拆掉了一丈多長,根本無法過河。最後還是大將谷利猛抽孫權的馬,使馬騰空一越過了斷橋,化險為夷。
到後來,孫權為了集中精力和劉備爭奪荊州,便和曹操講和了。曹操見無法取勝,也順水推舟表示同意。荊州原是為了聯合劉備抗曹暫時借給劉備的,後來孫權想和劉備聯合奪取巴蜀(即今四川)一帶,但劉備想以後自己獨占,攔截孫權的軍隊不讓通過。劉備後來真的得到了益州,孫權氣憤不已。
孫權屢次索要荊州,劉備都借口不還,使雙方的矛盾激化。最後因為曹操進軍關中,威脅了劉備後方,劉備提出講和,孫權也因為兵力不足,結果雙方商議將荊州地區分割,南郡、武陵和零陵由劉備管轄,而長沙、江夏和桂陽劃歸江東。其實孫權並不滿足於此,他想以後借機再奪取整個荊州。魯肅也常勸說孫權要和荊州的守將關羽和好,以便共同抗曹。孫權於是提出和關羽結成兒女親家,但關羽卻將求親的孫權使者大罵一頓,說自己的女兒絕不會嫁給孫權那窩囊廢一樣的兒子。這使孫權非常生氣,於是下決心奪回全部荊州。
智勝關羽
開始,孫權怕自己的軍隊無法打敗關羽的守軍,一時沒有什麼良策。這時大將呂蒙獻出一計:「現在關羽正在圍攻襄樊,但他卻在荊州也保留了重兵把守,沒將軍隊全部調往襄樊,主要是為了防備我們偷襲。現在我先假裝有病請假回都城休養,關羽對此不會有懷疑的,因為他知道我平時就有病,回來時我再帶走一部分軍隊迷惑他。這樣,關羽必然會放鬆荊州的警惕性,然後肯定會將大部分軍隊調往襄樊去的。那我們便可以在夜間偷偷進軍,偷襲荊州必然成功,到那時荊州就會落入我們手中,關羽也能斬殺。」 呂蒙和孫權依照計策行事,等呂蒙回來後,孫權便派了一個無名的儒將陸遜去接替呂蒙的職位,這個陸遜也並非等閑之輩,以後就是他火燒了替關羽報仇、發兵來攻的劉備八百里連營,最後使劉備連病帶氣死在了白帝城。陸遜到任之後,馬上給關羽寫了一封信,信中極力地吹捧關羽,說他神勇無敵,自己仰慕已久,請以後有機會多多指教。關羽見信後便信以為真,放鬆了警惕,就像呂蒙他們預料的那樣,將荊州的兵力大部分都調到襄樊助攻去了。
孫權得到信息之後馬上發兵,他讓呂蒙為先鋒沿江前進,趁黑夜俘虜了江邊的守軍,然後向荊州其他地區進軍,到了南郡時守城的糜芳很吃驚,沒想到江東的軍隊會來。因為原來就和驕橫的關羽有矛盾,加上兵力無法守城,糜芳便開城門投降了。呂蒙對關羽部下很照顧,沒有妄加殺戮。
彝陵之戰
關羽知道南郡失守後,連忙撤兵南下,然後派使者到南郡探聽消息。呂蒙熱情迎接,盛情款待使者,還讓他和關羽將領的家屬們見面。呂蒙這一手軟的措施非常奏效:使者回去後,將領們聽說自己的家屬照顧得比原來還好,便沒有了收復南郡的士氣了。關羽見將士們毫無鬥志,只好到麥城(即今湖北當陽東南)固守,孫權派人去勸降,關羽假裝投降,將旗幟和假人樹立在城牆上,自己趁夜突圍。將士們都各自逃命去了,跟隨他僅有十幾個親信。孫權最後還是將關羽父子抓獲,開始不想殺關羽,但眾人一致勸說,最後將關羽父子斬首,荊州到此全部奪回。
在孫權收回荊州的第二年曹操病死,次子曹丕建立了魏朝。孫權為了防備劉備報仇奪取荊州,便和魏朝講和,還派使者代表他前去祝賀。
登基
公元222年,孫權被封為吳王,定都武昌(今湖北省鄂州市)。
曹丕為了增強對江東的遙控,要求孫權將自己的兒子送到魏國都城做人質。孫權始終不肯,總是找借口推辭,最後曹丕以此為借口,說孫權心不誠,於是發兵攻打江東。孫權為了對抗曹丕,又派人向劉備請求和好,劉備此時也無法收回荊州,為了集中力量治理好後方,也同意了。
江東和魏國斷交,和劉備重新修好,這使曹丕很是惱火,親自率領軍隊討伐東吳。孫權採納了徐盛的計策,一夜之間在長江南岸用木樁和蘆葦造了無數的假城樓,連綿數百里遠。第二天,曹丕以為江東早有防備,只得喪氣地退兵而去。
黃武八年(公元229年),孫權趁魏明帝年輕(時年26歲)、吳國與蜀漢關系較好的時機,稱帝建立了吳朝,改元黃龍。這就是歷史上所稱的三國時期的吳國大帝孫權。
去世
晚年昏庸
到了晚年,孫權卻像很多的皇帝一樣昏庸起來,這也許和年齡有很大的關系,如隋文帝楊堅也是如此,到了晚年破壞法制,結果在隋煬帝的繼續「努力」下隋朝終於滅亡了。 孫權孫權在晚年上了公孫淵的一當:當時割據遼東的公孫淵派來使者向孫權稱臣,這時的孫權還沒有正式稱帝建立吳國,但是大臣們已經有人開始勸進,讓他做皇帝了。公孫淵的稱臣讓孫權非常高興,打算派使者去封公孫淵為燕王,還要派將領率兵一萬一同前去,文武大臣都極力勸止,說這是公孫淵背叛魏國之後受到了魏國壓力,想利用江東來對抗魏國。根本不用這么興師動眾,只派個使者去就行了。孫權不聽,還是派了使者和將領前去。張昭見孫權如此剛愎自用,一氣之下裝病在家。孫權也很生氣,讓人弄來土將張昭家的門堵住,張昭更乾脆,讓家人從里邊也用土堵住,自己也不出門了。孫權比其他時期的一些皇帝畢竟還是寬厚了許多,和大臣斗氣也很有風度,不是任意殺戮,而是採用堵家門的方式來泄憤,一來出了氣,二來也不會影響到大局。孫權還有一個故事:有一次他喝醉了酒,生了氣,要殺一個大臣,因為別人勸說而沒有殺成。等第二天大臣們說起此事,他竟什麼也不記得了。孫權非常懊悔,特別下了一道命令:以後他醉酒之後如果再要殺人,一律不準殺。
這次,孫權果然上了公孫淵的當,公孫淵殺了孫權派去的使者,又歸降了曹魏一方,孫權大怒:「我活了六十歲,還沒有被這樣的人所騙,要不殺掉這個鼠輩,我還有什麼臉面在皇帝位置上坐著!我一定要親自去殺了這個小人,以解我心頭之恨。」在大家的苦苦勸說下,孫權終於沒有發動這次沒有結果的戰爭。
自古老年皇帝的猜忌心理比一般的人要重得多,孫權也沒能逃脫這個規律。他為了監視文武大臣,專門設置了兩個官職:校事和察戰。這使很多的大臣無辜受到陷害,但孫權卻還大加重用這些校事官。孫權晚年的這些錯誤也大大地傷了大臣們的心。
公元251年的冬天,陰歷十一月,孫權在到南郊祭祀天地後便得了風疾,十二月,孫權知道自己時間不長了,急忙將大將軍諸葛恪召回來委託後事。第二年的四月,孫權病逝,終年七十一歲,謚號「大皇帝」,廟號太祖。所以後來便稱他為東吳大帝孫權。

謝謝
望採納!

Ⅹ 三國演義里有關孫權的故事情節3個

1、乘馬射虎

孫權喜愛狩獵,常常騎馬射虎,早出晚歸。一次,孫權至庱亭射虎,老虎孫權畫像向前撲上馬鞍,孫權把雙戟投向老虎,老虎受傷試圖逃走,孫權的侍從張世趁機用戈再擊。

最終老虎被抓獲了。重臣張昭曾勸諫道:「為人君者,應該能駕御英雄,驅使群賢,豈能馳逐於原野,驍勇於猛獸?一旦有個好歹,不怕被天下恥笑?」孫權道歉道:「年少慮事不遠,此事有愧於您。」

2、不記前仇

孫策掌理江東時,曾讓呂范管理財計。當時孫權年少,私下向呂范借錢索物,呂范定要稟告,不敢專斷許可,當時被孫權怨恨。後來,孫權代理陽羨長,有私下開支,孫策有時進行核計審查,功曹周谷就為孫權製造假賬,使他不受責問,孫權那時十分滿意他。

但等到孫權開始統管國事後,認為呂范忠誠,深為信任,周谷善於欺騙,偽造簿冊文書,不再錄用。呂范去世後,孫權路過呂范墓,忍不住呼喊他的字:「子衡!」言畢淚流不止。

3、提拔囚虜

孫權攻下荊州後,荊州眾將紛紛歸附,只有潘濬稱疾不見。孫權派人抬床將他接來。潘濬還是掩面於床,不肯起來,悲哭哽咽而不能自止。孫權叫著他的字說:「承明啊,過去的丁父是鄀的俘虜,楚武王任用為將帥。彭仲爽是申的俘虜,楚文王以之為令尹。

二人都是你們楚地的賢人,雖為俘虜仍受提拔。你不肯投降,難道是認為我與古人有異嗎?」一邊說著一邊用手巾擦乾他的淚水。潘濬打動於是下地拜謝。孫權任用他為治中,對關於荊州的事務一並向他咨詢。

4、溝通夷洲

根據可靠記載,到了三國時代,台灣明確稱為夷洲。三國時的吳國立國於江南,領域包有會稽及東南濱海地帶,和海外的關系極為密切,造船事業與海上交通的發達都超過了前代,所以孫吳政權對於海上經營頗為注意。

據《三國志·吳志》孫權傳記載,黃龍二年(230年)春正月,孫權派遣將軍衛溫、諸葛直率領甲士萬人,渡海去求夷洲及亶洲。由於亶洲絕遠,沒法到達,只到了夷洲,並俘數千人而還。此役是大陸王朝開始經略台灣的一件大事。

又《三國志·吳志·全琮傳》記載,此役歷時「經年」,士卒多染疾病,死者十有八九。由於上萬甲士到達夷洲,而且停留將及一年,自然增加了吳人對夷洲的知識。

5、廣納忠言

孫權非常喜歡喝酒,酒喝多了,往往會耽誤大事。不過,他有個特點,能虛心聽取別人勸說,改正錯誤。

孫權當了吳王之後,就大擺酒宴,招待群臣。到酒宴將要結束的時候,他親自起身,向大臣們行酒。走到騎都尉虞翻面前,虞翻假裝喝醉,伏在地上。等到孫權回到座位上,他又起身坐下。

於是孫權大怒,手持利劍要殺他。當時在座大臣都嚇得不敢勸阻,只有大司農劉基上前抱住了孫權,說:大王在飲酒之後,殺掉有才能的人,是非常不妥當的。即使虞翻有罪,天下人又有誰知道呢?正是因為大王能廣招人才,容納賢士,所以天下有才之人望風而至,現在一下子廢棄了自己的好名聲,這樣做值嗎?

孫權說:曹操尚且殺掉孔融,我為何不能殺虞翻呢?劉基說:曹操輕易害死賢人,天下人都反對他。而大王施行仁義,當與堯舜這樣的賢君相比,怎麼可以與曹操相提並論呢?孫權聽罷,怒氣慢慢地消退,虞翻因此而免於死罪。酒席後,孫權對手下人說:從今天起,我酒後說要殺人,你們都不要去殺。

閱讀全文

與孫權的故事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星期三的故事有哪些 瀏覽:311
如何用故事告訴對象我想你了 瀏覽:169
平時經濟生活情況怎麼寫 瀏覽:771
婚姻中的紅燈有哪些 瀏覽:497
婚姻的關鍵有哪些 瀏覽:574
有的人怎麼看透愛情 瀏覽:391
快手婚姻介紹怎麼直播辦啥手續 瀏覽:220
無奈這首歌講述什麼故事 瀏覽:72
梅州與潮州哪個經濟好 瀏覽:346
不幸福的時候誰時出現什麼意思 瀏覽:398
事業編制工勤崗位有哪些 瀏覽:210
愛情怎麼衡量愛不愛 瀏覽:300
如何介紹西安的經濟 瀏覽:462
軍團戰爭x6每波經濟多少 瀏覽:289
事業單位的主體包括哪些 瀏覽:225
我的微博界面為什麼沒有我的故事 瀏覽:603
老北京幸福里火鍋怎麼樣 瀏覽:197
一段婚姻讓你越來越委屈怎麼辦 瀏覽:340
美女是璧山哪裡的 瀏覽:192
社會經濟發展處於哪些狀態 瀏覽: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