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有關讀書的故事什麼
名 人 讀 書 的 故 事
1.馬克思
經常有針對性地閱讀。每逢書中他自認為重要和有參考價值的地方,都加以摘要,並做筆記。馬克思的一生雖然顛沛流離,經濟經常陷入困境,生活十分艱難。但他依然克服各種困難,堅持讀書和科研。
2.魯迅
非常講究讀書方法。他提倡博採眾家,說:「書在手頭,不管它是什麼,總要拿來翻一下,或者看一遍序目,或者讀幾頁內容。」有拓寬思路,增長知識等好處。對於較難懂的必讀書,他的看法是硬著頭皮讀下去,直到讀懂鑽透為止。他還提倡在「泛覽」的基礎上,選擇自己喜愛的書深入研究。在研究中,他主張要獨立思考,注意觀察與實踐相結合,用「自己的眼睛去讀世間這一部活書」,「使所讀的書活起來。」對看不懂的地方,他認為「若是碰到疑問而只看到那個地方,那無論看到多久都不會懂。所以跳過去,再向前進,於是連以前的地方也明白了」。魯迅十分重視運用「剪報」積累材料。曾說:「無論什麼事,如果陸續收集資料,積之十年,總可成一學者。」
3.魯迅嚼辣椒驅寒
魯迅先生從小認真學習。少年時,在江南水師學堂讀書,第一學期成績優異,學校獎給他一枚金質獎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樓街頭賣掉,然後買了幾本書,又買了一串紅辣椒。每當晚上寒冷時,夜讀難耐,他便摘下一顆辣椒,放在嘴裡嚼著,直辣得額頭冒汗。他就用這種辦法驅寒堅持讀書。由於苦讀書,後來終於成為我國著名的文學家
4.諸葛亮
讀書方法是「觀其大略」。這個方法意味者他注重知識的全面性和開拓性。
5.愛因斯坦
他的成功,與他從小就有刻苦自學的習慣是分不開的。11歲時,他就讀完了一套通俗科學讀物,並對科學開始發生興趣。12歲時,他又自學了歐幾里得幾何。此外,和現代的孩子們相比,他特別重視哲學的閱讀,13歲時就開始自學康德的哲學了。 他還根據自身的特點、志向和興趣,把精力集中在物理學的學習上。結果他在物理學方面果然取得了重大的成就。愛因斯坦在讀書學習時不搞不必要的死記硬背,經常愛和同學在一起討論,使他感受到互補的樂趣。
6.華羅庚
數學家華羅庚有一種奇特的讀書方法。他拿起一本書,不是從頭至尾一句一字地讀,而是先對著書名思考片刻,然後閉目靜思:設想這樣一個題目,如果要讓自己來寫應該怎樣寫……想完後再打開書,如果作者寫的和他的思路一樣,他就不再讀了。一本需要十天半月才能讀完的書,他一兩夜就讀完了。
7.蘇東坡
蘇東坡學識淵博,他有一種「各個擊破」的讀書法。他認為一本書每讀一遍,只要理解和消化一個問題就行了;一遍又一遍地讀,就能達到事事精通。一本書的內容是很豐富的,而人的精力有限,不可能一下子全部吸收,只能集中注意力了解某一個方面。比如想探究歷代興亡治亂的原因,那麼就從這個角度去讀;要探究史實典故,就換另一個角度,再讀一遍。這個方法雖有些笨,但這樣讀過之後,各個方面都經得起考驗
8.況衡
況衡,字稚圭,西漢東海(漢郡名,今江蘇省邳縣以東至海,連山東省滋陽縣以東至海地區)人。他出身農家,祖父、父親世代都是農民。傳到匡衡,卻喜歡讀書。他年輕時家裡貧窮,白天給人做僱工來維持生計,晚上才有時間讀書。可是家裡窮得連燈燭也點不起。鄰家燈燭明巒,卻又照不過來。匡衡就想出個法子,在貼著鄰家的牆上鑿穿一個孔洞,「偷」它一點光亮,讓鄰家的燈光照射過來。他就捧著書本,在洞前映著光來讀書。
9.孫敬
漢朝有個叫孫敬的人,從小勤奮好學,他每天晚上學到深夜,為了避免發困,他用繩子的一頭拴柱頭發,一頭拴在房樑上。戰國時,有個名叫蘇秦的人,想干一番大事業,便刻苦讀書。每當深夜讀書時,他總愛打盹。於是,他就在自己打盹的時候,用錐子往大腿上刺一下,以提精神。孫敬和蘇秦的故事感動了後
人,人們用「懸梁刺股」來表示刻苦學習的精神。
10.車胤
東晉人車胤,年幼時好學不倦,勤奮刻苦。他白天幫大人幹活,夜晚便捧書苦讀。可是由於家境貧寒,常常沒錢買油燈,書也讀不成了。他為此十分苦惱。
一個夏夜的晚上,車胤坐在院子里默默回憶著讀過的書上的內容,忽然發現院子里有許多螢火蟲一閃一閃地在空中飛舞。他忽然心中一動,要是把這些螢火蟲聚集在一起,借它們的光不就可以讀書嗎?於是,他開始捉螢火蟲,捉了十幾只,把它們裝在白紗布縫制的口袋裡,掛在案頭。從此,他每天借著螢光苦苦地讀書。
11.歐陽修
歐陽修先生四歲時父親就去世了,家境貧寒,沒有錢供他讀書。太夫人用蘆葦稈在沙地上寫畫,教給他寫字。還教給他誦讀許多古人的篇章。到他年齡大些了,家裡沒有書可讀,便就近到讀書人家去借書來讀,有時接著進行抄寫。就這樣夜以繼日、廢寢忘食,只是致力讀書。從小寫的詩、賦文字,下筆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樣高了。
12.宋濂
在中國元代時期有個叫宋濂的人,他酷愛讀書,由於家中貧寒,只得借書博覽,隨著書越讀越多,宋濂越覺得需要老師指點,於是他當掉衣服,千辛萬苦來到城中,考上學館,不料學官的脾氣古怪,宋濂歷經曲折,最後終於苦學成才。
13.范仲淹
范仲淹二歲的時候死了父親。母親很窮,沒有依靠。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范仲淹)長大以後,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著眼淚告別母親,離開去應天府的南都學舍讀書。(他)白天、深夜都認真讀書。五年中,竟然沒有曾經脫去衣服上床睡覺。有時夜裡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澆在臉上。(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讀,什麼也不吃,直到日頭偏西才吃一點東西。就這樣,他領悟了六經的主旨,後來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他常常自己講道:「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14.趙胤義
宋太宗趙胤義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曾召集文人學者編寫了卷帙浩繁的網路全書《太平御覽》。該書編成後,盡管國事繁忙,宋太宗還是堅持每天閱覽三卷。有時因 事耽誤了,他還要在閑暇時再補上。有人認為他實在太辛苦了,他說:「開卷有益,朕不以為勞也。」後來,「開卷有益」就成為鼓勵人們刻苦讀書的至理名言.
15.陸游的書巢
南宋傑出的愛國詩人陸游一生酷愛讀書,他晚年時體弱多病,仍勤讀不輟。他將自己 的 住室命名為「書巢」,題寫了「萬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曉送流年」的聯句以明夙志。朋友 問他為什麼取巢為名,他回答說;「我的房子里到處是書,或者放於籍內,或者置於桌上, 床上鋪的是書,枕的也是書,信仰四顧,沒有無書之處。」朋友進屋一看,果然到處都堆著 書,一不小心還碰倒了一摞書。朋友不由得笑著說:「真是個書巢啊!」
16.孔子和韋編三絕
孔子非常喜愛鑽研《易》經,每讀一次,都覺得能悟出一些新的東西來, 所以他一遍一遍地反復研讀。讀得次數太多,竟把竹簡串在一起的牛皮繩都磨斷了多次。這 就是歷史上有名的「韋編三絕」。
17.聞一多醉書
聞一多讀書成癮,一看就「醉」,就在他結婚的那天,洞房裡張燈結綵,熱鬧非凡。大清早親朋好友都來登門賀喜,直到迎親的花轎快到家時,人們還到處找不到新郎。急得大家東尋西找,結果在書房裡找到了他。他仍穿著舊袍,手裡捧著一本書人了迷。怪不得人家說他不能看書,一看就要「醉」。
18.華羅庚猜書
著名數學家華羅庚讀書的方法與眾不同。他拿到一本書,不是翻開從頭至尾地讀,而是對著書思考一會,然後閉目靜思。他猜想書的謀篇布局,斟酌完畢再打開書,如果作者的思路與自己猜想的一致,他就不再讀了。華羅庚這種猜讀法不僅節省了讀書時間,而已培養了自己的思維力和想像力,不至於使自己淪為書的奴隸。
19.侯寶林抄書
相聲語言大師侯寶林只上過三年小學,由於他勤奮好學,使他的藝術水平達到了爐火純青的程度,成為有名的語言專家。有一次,他為了買到自己想買的一部明代笑話書《謔浪》,跑遍了北京城所有的舊書攤也未能如願。後來,他得知北京圖書館有這部書,就決定把書抄回來。適值冬日,他頂著狂風,冒著大雪,一連十八天都跑到圖書館里去抄書,一部十多萬字的書,終於被他抄錄到手。
20.張廣厚吃書
數學家張廣厚有一次看到了一篇關於虧值的論文,覺得對自己的研究工作有用處,就一遍又一遍地反復閱讀。這篇論文共20多頁,他反反復復地念了半年多。因為經常的反復翻摸,潔白的書頁上,留下一條明顯的黑印。他的妻子對他開玩笑說,這哪叫念書啊,簡直是吃書。
21.高爾基救書
世界文豪高爾基對書感情獨深,愛書如命。有一次,他的房間失火了,他首先抱起的是書籍,其它的任何東西他都不考慮。為了搶救書籍,他險些被燒死。他說:「書籍一面啟示著我的智慧和心靈,一面幫助我在一片爛泥塘里站起來,如果不是書籍的話,我就沉沒在這片泥塘里,我就要被愚蠢和下流淹死。」
· 22.黃侃誤把墨汁當小菜
1915年,著名學者黃侃在北大主講國學。他住在北京白廟胡同大同公寓,終日潛心研究「國學」,有時吃飯也不出門,准備了饅頭和辣椒,醬油等佐料,擺在書桌上,餓了便啃饅頭,邊吃邊看書,吃吃停停,看到妙處就大叫:「妙極了!」有一次,看書入迷,竟把饅頭伸進了硯台,硃砂盒,啃了多時,塗成花臉,也未察覺,一位朋友來訪,捧腹大笑,他還不知笑他什麼?
23.曹禺真讀書假洗澡
抗日戰爭期間,曹禺在四川江安國立劇專認教。一年夏天,有一次曹禺的家屬准備了澡盆和熱水,要他去洗澡,此時曹禺正在看書,愛不釋手,一推再推,最後在家屬的再三催促下,他才一手拿著毛巾,一手拿著書步入內室。一個鍾頭過去了,未見人出來,房內不時傳出稀落的水聲,又一個鍾頭過去了,情況依舊。曹禺的家屬頓生疑惑,推門一看,原來曹禺坐在澡盆里,一手拿著書看,另一手拿著毛巾在有意無意地拍水。
24.王亞南苦讀成才
王亞南睡三腳床王亞南小時候胸有大志,酷愛讀書。他在讀中學時,為了爭取更多的時間讀書,特意把自己睡的木板床的一條腳鋸短半尺,成為三腳床。每天讀到深夜,疲勞時上床去睡一覺後迷糊中一翻身,床向短腳方向傾斜過去,他一下子被驚醒過來,便立刻下床,伏案夜讀。天天如此,從未間斷。結果他年年都取得優異的成績,被譽為班內的三傑之一。他由於少年時勤奮刻苦讀書,後來,終於成為我國傑出的經濟學家。
❷ 有關於讀書的故事有哪些
成語:刺股懸梁
出處:《戰囯策·秦策一》:「(蘇秦)讀書欲睡,引錐自刺其股.」《太平御覽》卷三百六十三引《漢書》:「孫敬字文寶,好學,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寢,以繩系頭,懸屋樑.」
戰囯時期,有一個人名叫蘇秦,也是出名的zhèng-治家.在年輕時,由於學問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視.回家後,家人對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這對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決心,發奮讀書.他常常讀書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覺.於是他想出了一個方fǎ,准備一把錐子,一打瞌睡,就用錐子往自己的大-tuǐ上刺一下.這樣,猛然間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來,再堅持讀書.這就是蘇秦"刺股"的故事.
映雪囊(náng)螢
晉朝時候,有一個人名叫孫康,非常好學.他家裡很窮mǎi不起燈油,夜晚不能讀書,他就想盡辦fǎ刻苦地學xí.冬天夜裡,他常常不顧天寒地凍,在戶外借著白雪的光亮讀書.(孫康映雪苦讀)
當時還有一個人,名叫車胤(yin),也和孫康一樣,沒有錢mǎi燈油.夏天夜晚,他就捉了許多螢火蟲,盛在紗袋裡,用螢光照亮,夜以繼曰地學xí.(車胤囊螢夜讀)
負薪(xīn)掛角
漢朝時候的朱mǎi臣,小時候,家裡很窮.為了維持生活,他每天都得上山砍柴,沒有時間讀書.但是他好學不倦,常常背著柴一邊走,一邊看書.(朱mǎi臣負薪讀書)
隋朝有一個叫李密的人,小時候給人家放牛.每天出去都要帶幾本書掛在牛角上,趁牛吃cǎo的時候,他就坐在cǎo地上用心讀書.(李密牛角掛書)
鑿壁借光
匡衡年輕時十分好學.他家裡很窮,mǎi不起蠟燭,匡衡晚上想讀書的時候,常因沒有亮光而發愁.後來,他想了一個辦fǎ,就在牆壁上悄悄地鑿了一個小孔.讓隔壁人家的燭-光透過來.就這樣,他經常學到深夜,後來成了西漢著名的學者,曾做過漢元帝的丞相.從鑿壁借光的事例可看出:外因(環境和條件)並不是決定性的因素,匡衡在極其艱難的條件下,通-過自己的努力學xí和堅強毅力,終於一舉成員.這就說明內因才是事物發展、變化的根據和第一位的原因,外頭因只是影響事物變化的條件,它必須通-過內因才能起作用.(匡衡鑿壁偷光)
以荻畫地
歐陽修先生四歲時父qīn就去世了,家境貧寒,沒有錢供他讀書.太夫人用蘆葦稈在沙地上寫畫,教給他寫字.還教給他誦讀許多古人的篇章.到他年齡大些了,家裡沒有書讀,便就近到讀書人家去借書來讀,有時接著進行抄寫.就這樣夜以繼曰、廢寢忘食,只是致力讀書.從小寫的詩、賦文-字,下筆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樣高了.(歐陽修以荻畫地)
韋編三絕
韋:熟牛皮.韋編:古代用竹簡寫書,用熟牛皮條把竹簡編編聯起來,做「韋編」.三:多次.絕:斷.反復研讀,以致編聯竹簡的的皮繩斷了多次.指讀書勤奮刻苦.(孔子韋編三絕)
映雪讀書
古時有一讀書人名叫孫康,也因家貧,冬夜經常在雪地藉助雪光返照來讀書.
隨月讀書
南齊有一讀書人叫jiāng泌,他白天要作工,只有晚上有時間讀書,但家貧mǎi不起燈,只好利-用有月光的夜晚讀書.他每當讀到月光西斜時,就搬一張梯子擱在牆腳下,站在梯上讀,月光逐漸下墜,他也一級一級升高,一直爬到屋頂.有時,讀累了,一不小心從梯上掉下來,他連忙爬起來,連身上的泥土也不拂掉,又爬到梯上,繼續讀下去.
牛角掛書
隋朝時的李密非常專心向學,分秒不願浪費,有次他要去綏山,怕途中耽擱太多時間,出發之前他用蒲cǎo編織鞍子放在牛背上,把要閱讀的書掛在牛角上,一邊騎牛一邊讀書,十分專注.連當時大臣yáng素經過,絲毫不覺.勤學專注之功令人敬佩.
手不釋卷
光武(liú秀》當bīng馬之務,手不釋卷.」 釋義 「卷」指書.手中的書不肯放下來,比喻抓緊時間勤學,或看 書入了迷.故事三囯時代,東吳有一員大將名叫呂蒙字子明.年青時,家 境貧困,無fǎ讀書.從jun後,雖作戰驍勇,常立戰功,卻苦於缺少文化,不能把戰例經驗總結寫下來.有一天,吳主孫泉對呂蒙說:「你現在是一員大將,掌-泉管事,更 應該好好地讀一些書,增加自己的才幹.」 呂蒙一聽主公要他學xí,便為難地推託說:」jun-隊里的事情又多 又雜,都要我qīn自過問,恐怕擠不出時間來讀書啊!」 孫泉說:「你的事情總沒有我多吧?我並不是要你去研究學問,而只是要你翻閱一些古書,從中得到一些啟發bà了.」 呂蒙問:「可我不知道應該去讀哪些書?」 孫泉聽了,微笑著說:「你可以先讀些《孫-子》、《六韜》等bīngfǎ書,再讀些《左傳)、《史記》等歷-史書,這些書對於以後帶bīng打仗很有好 處.」 停了停,孫泉又說:「時間嘛,要自己去擠出來.從前漢光武帝在行jun作戰的緊張關頭,手裡還總是拿著一本書不肯放下來呢!你們 年輕人更應該勉勵自己多讀點書.」
呂蒙聽了孫泉的話,回去便開始讀書學xí,並堅持不懈.
❸ 關於名人讀書的故事有哪些
1、呂蒙讀書
呂蒙是三國時吳國的大將,他曾多次立下大功,卻不愛讀書。於是孫權對呂蒙說:「你現在是大將軍了,肩上擔子很重,一定要多讀讀書,長點見識。」呂蒙便開始讀書。慢慢地,他發現書中有很多以前他根本不知道的東西。一次,他讀到孫臏用「減灶計」誘使龐涓輕敵,最後打敗龐涓的故事,感到眼界大開。於是,呂蒙逐漸愛上了讀書。在軍務繁忙之餘,他便一頭鑽進書堆里,如飢似渴地閱讀古代的兵法和史書。幾年下來,呂蒙的軍事才能大有長進。孫權大為高興,就讓呂蒙擔任了大都督,統領全國兵馬。
2、車胤囊螢夜讀
車胤是晉代的名臣,以博學聞名。他從小勤奮好學,但家裡特別窮困,有時甚至連點燈的油都買不起。這樣一到晚上,車胤就不能讀書,為此,他非常苦惱。一個夏夜,車胤無聊地坐在屋外納涼。這時,在草叢里飛來飛去的螢火蟲引起了他的注意,那些小蟲子身上一閃一閃的亮光多像燈光呀!他趕緊找來一個用白紗製成的小口袋,一口氣捉了幾十隻螢火蟲放在口袋裡。這么多蟲子發出的光聚在一起,不就是一盞小小的燈嗎?車胤拿著這盞「燈」,高興地進屋讀書去了。就這樣,車胤經歷長年累月的苦讀,終於成為一個有學問的人。
3、孫康映雪讀書
晉朝人孫康自幼聰敏好學,但是家中很貧窮,根本沒有上學讀書的機會。於是,他開始利用夜晚時間讀書,可是夜間讀書時,必須點油燈,往往讀一個晚上的書,就要用去一燈油,以孫康當時的家庭條件根本負擔不起,一到天黑,便沒有辦法讀書。特別是到了冬天,長夜漫漫,他有時輾轉很久,難以入睡。實在沒有辦法,只好白天多看書,晚上便躺在床上默誦。
有一年冬天,天氣格外寒冷,三天兩頭下一場大雪。冬夜,孫康蓋著薄被正蜷縮在床上,面對著北風呼嘯的窗口又在背書。背著背著,突然發現窗口越來越亮,他甚至懷疑是到了快要出太陽的時候了,等他披著衣出門一看,原來是下了大雪,是白雪把窗口映亮了。孫康心想:既然白雪能映亮窗口,那麼一定也可以用積雪照著讀書吧。想到這里,他便捧起書跑到門外,一個人蹲在雪地里,借著積雪映出的微弱亮光來讀。手腳凍僵了,就起身跑一跑,搓搓手腳。
從此孫康不再為沒有燈油而發愁。整個冬天,他夜以繼日地讀書,不怕寒冷,也不感到疲倦,常常一直讀到雞叫。即使是北風呼號,滴水成冰,他也從來沒中斷過。功夫不負有心人,孫康最終擺脫貧困家境,成為一位很有名望的學者。
4、唐汝洵苦讀書
唐汝洵是明朝人,他小時候是個既聰明又可愛的孩子。誰知,他5歲那年,不幸得了天花,這場病使唐汝洵的世界從此失去了光明。
他再也看不到外面的美麗風景,再也看不到洋溢在夥伴們臉上的笑容 ,也看不到自己的親人了。他痛苦極了。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他逐漸適應了沒有光明的日子,並且開始積極地面對生活。哥哥們上課的時候,唐汝洵便在一旁仔細地聽,用心地記。雖然他很堅強,但在學習過程中也遇到了困難,因為他看不見,所以常常要付出比別人多很多的努力。有時候,課文很長,他憑耳朵聽根本就記不住先生講的內容,只好學古人用結繩記事。他還喜歡上了詩歌,因為詩歌中所描繪的意境,他不用眼睛也能體味到。經過不懈努力,唐汝洵終於成為了明朝著名的學者和詩人。
5、邴源泣學
邴源是三國時期的魏國人。很小的時候,他的父親就去世了,這使本來就貧困的家庭更加艱難。邴源是個求知慾很強的孩子,可是家裡連溫飽問題都難以解決,更不用說拿錢供他讀書了!
邴家附近有一所私塾,每天他都能聽到從裡面傳來的讀書聲。一天,他從私塾門口路過,想起讀書的事情,鼻子一酸,不禁大哭起來。私塾先生聽到他的哭聲,走過來問他怎麼了,邴源抽噎著說:「我真羨慕那些能讀書的孩子,我的家裡很窮,沒有能力供我讀書,因此我的心裡很難過,就哭了起來。」私塾先生聽後,覺得象邴源這樣渴望讀書的孩子很難得,就對他說:「孩子,你要是真想讀書,就到我這里來吧,我不收你學費。」邴源一聽,激動得不知道說什麼才好,連連向老先生表示感謝。
邴源天資聰穎,再加上讀書很用功,只用了半年時間,就學會了其他孩子幾年才能學會的東西。他非常珍惜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來汲取知識。長大後的邴源依然很愛讀書,經常到各地去拜師求學,後來他的學問日益增多,向他求學的人也多了起來。
6、賈逵隔籬偷學
賈逵是東漢時的著名學者,從小就聰穎過人。他非常喜歡讀書,但由於家貧而上不起學。有一天,姐姐正帶著賈逵玩耍,對面學堂傳來了老先生給學生們講課的聲音。姐姐靈機一動,帶著賈逵悄悄來到了學堂旁邊,想讓弟弟在學堂外面偷聽。學堂外邊有道籬笆牆,賈逵個子小,姐姐就把他抱起來,站在籬笆外聽講。回家後,小賈逵就用借來的筆墨把學到的內容記在自己製作的木片上,反復溫習。有什麼不明白的地方,他也記在木片上,主動請教別人。就這樣,賈逵到十多歲的時候,就成了名聞鄉里的小先生了。
7、王充博覽群書
王充是東漢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他從小就酷愛讀書。可是他家裡非常窮,根本沒錢買書,王充便把街市上的書坊當成自己的書房,每天在那裡孜孜不倦地讀書。不管炎夏,還是寒冬,王充每天都早早來到書坊,拿起自己要看的書就讀起來。一翻開書,他就似乎什麼都忘記了,一會兒點頭微笑,一會兒雙眉緊蹙。他讀完這家書坊里的書後,又跑到另一家書坊去讀。幾年下來,他幾乎讀遍了街市上所有書坊里的書,積累了大量的知識。後來,王充花了三十多年的時間,完成了巨著《論衡》。
8、顧炎武勤於攻讀
顧炎武是明末清初的大學者,他學識淵博,在經學、史學、音韻以及詩文諸學上,都有較深的造詣,是當之無愧的一大名儒。顧炎武從小就勤奮學習,對待學問非常認真。長大後,每當外出旅行時,他都用馬或騾子馱著沉甸甸的書,真正做到「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在游歷中,顧炎武還非常重視第一手資料的搜集和整理。如果他走到某地,發現那裡的地理、風俗等情況與自己以往知道的不同,就會打開相關的書本進行核對、校正。顧炎武就這樣手不釋卷,刻苦攻讀,終於積累了豐富的知識。顧炎武憑著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在眾多學術領域成就非凡,開啟了一代朴實學風。
9、趙光義開卷有益
宋太宗趙光義是一位聰明而又干練的帝王。少年時代,他曾任職於宋太祖所指揮的宿衛軍。由於經歷頻繁戰事,了解民間疾苦,繼位後他澄清吏治,整頓朝綱,使得人民安居樂業,天下大平,被後人稱為一代賢君。
值得一提的是,這位有「賢君」之稱的趙光義的登基卻成為歷史上的一個謎案。按照封建社會的傳統,宋太祖趙匡胤應當將皇位傳給自己的兒子,但他卻傳給了弟弟趙光義,實在出乎意料。據記載,宋太宗太平興國元年(公元976年)十月二十日,趙匡胤召弟弟趙光義進宮飲酒。當時趙匡胤身體很好,酒後有些不舒服,就躺下休息。
趙光義讓所有人都離開,自己來照料哥哥。外人只遠遠看見趙匡胤和趙光義說了一些什麼,接著燭影搖晃,似乎趙光義離席退避,隨後聽到鐵斧戳地的聲音,聽見趙匡胤高聲說:「你好好去做。」
天快亮時,趙光義急忙叫人來,說趙匡胤已經逝世。天亮後,趙光義就在靈柩前即位,改元太平興國。這件事由於沒有第三人在場,因此一直以來都有趙光義弒兄登基的傳說,但是無法證實。
盡管世人對趙光義取得政權的方式心存疑慮,卻不得不承認,歷史上的趙光義確實是一個有作為的皇帝。
太平興國二年(公元977年),為了弘揚傳統文化,宋太宗命宰相李昉等十四人編纂了《太平廣記》、《太平御覽》和《文苑英華》三大類書,對中華文化的繼承和發揚作出的重大貢獻。《太平御覽》原名《太平編覽》,書編成後,獻給宋太宗審閱。宋太宗極為重視,認真閱讀。他規定自己每天要看三卷,如果因一時政務繁忙,沒完成計劃,那麼第二天一定要補上。當時,有的大臣認為皇帝日理萬機,還要這么刻苦讀書,未免過於辛苦,就勸皇帝放慢計劃,每天少看些。宋太宗卻笑著說:「只要打開書就會有收獲,我不覺得辛苦啊!」
宋太宗用大約一年的時間,終於看完了全書。因為是太平興國年間皇帝親自閱讀的書,所以這部書又叫《太平御覽》。
10、路溫舒編席抄書
路溫舒是西漢時人。他幼年時家裡非常貧窮,靠放羊為生。他很有志向,雖然買不起書,但經常從別人那裡借書來看。可借閱的書總是要歸還的,路溫舒常想:要是能有一冊書帶在身邊,一邊放羊一邊讀書,那該多好啊。有一天,路溫舒去放羊,偶然發現蒲草的葉子很寬。他靈機一動,心想:蒲草的葉子這么寬,要是把它們編成席子,這樣不就可以在上面寫字、抄書了嗎?於是,路溫舒趁著放羊的時候割草、編席,然後再把借來的書抄在編好的席上。通過這種方法,他積累了很多知識,最終成為西漢有名的法官。
❹ 什麼是讀書故事
一般是指古人愛讀書的故事,比如懸梁刺股、囊螢映雪、孟母三遷之類
❺ 名人讀書的故事的主要內容
1、愛因斯坦
他的成功,與他從小就有刻苦自學的習慣是分不開的。11歲時,他就讀完了一套通俗科學讀物,並對科學開始發生興趣。12歲時,他又自學了歐幾里得幾何。
此外,和現代的孩子們相比,他特別重視哲學的閱讀,13歲時就開始自學康德的哲學了。 他還根據自身的特點、志向和興趣,把精力集中在物理學的學習上。
結果他在物理學方面果然取得了重大的成就。愛因斯坦在讀書學習時不搞不必要的死記硬背,經常愛和同學在一起討論,使他感受到互補的樂趣。
2、魯迅
魯迅先生從小認真學習。少年時,在江南水師學堂讀書,第一學期成績優異,學校獎給他一枚金質獎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樓街頭賣掉,然後買了幾本書,又買了一串紅辣椒。
每當晚上寒冷時,夜讀難耐,他便摘下一顆辣椒,放在嘴裡嚼著,直辣得額頭冒汗。他就用這種辦法驅寒堅持讀書。由於苦讀書,後來終於成為我國著名的文學家。
3、李大釗
大釗同志從小勇於接受正確的教導,改正錯誤。當時的大黑坨村,賭博之風頗盛。村裡的老母廟後邊,經常有一群人在那兒聚賭。
大釗同志有次放學回家,也到老母廟看了一回熱鬧,被祖父發覺了,大加訓斥,並罰他搗糞數車。大釗同志知道了賭博的壞處,從此,再沒有到老母廟去看賭錢。
以後,凡是賭錢的場合,他從來不去。大釗同志的學習進步很快,在黃瓜口村念了三年書,單子鰲就向他祖父提出:「耆年的學業良好,我已經教不了他,還是另請明師吧!」
此後,大釗同志到小黑坨村跟一個秀才趙輝斗念書,又到井家坨的舉人宋某家跟一個叫黃玉堂的老師念書,直到他十六歲考入永平府中學。
大釗同志讀書越發刻苦努力了。在井家坨讀書時,有二十多個學生,到晚間別人都睡了,他還在孜孜不倦地攻讀,每天都要讀到半夜。
黃玉堂的妹妹多少年後還記得,他哥哥當時一回家就念叨:「有個學生,叫李耆年,念書念得特別的好!」因為家裡缺少人手,大釗同志十歲那年,祖父就給他完婚了。
夫人趙紉蘭比大釗同志大六歲,是個賢惠的婦女。在爾後的日子裡,她辛勤地操持家務,幫助大釗同志。她相信大釗同志作得對,不管家境多麼困難,總是贊助、支持他的活動。
1905年,大釗同志考入永平府中學。這時,清朝政府為了維持它的反動統治,不得不作某些表面上的改良,實行了所謂廢科舉、辦學堂。
大釗同志原是報考秀才,正趕上這個變動,結果考進了中學。當時,還象考上秀才一樣,村裡照舊放鐵炮、貼報單、坐棚車,熱鬧了一番。
在永平府中學,大釗同志仍然勤奮不懈地讀書,每次考試都名列前茅,課余時間也很少遊玩,是班上出名的好學生。
4、諸葛亮
諸葛亮小的時候,跟著隱居在襄陽城南的水鏡先生學習兵法。水鏡先生養了一隻公雞,公雞一到晌午啼叫三聲,水鏡先生就下課了。諸葛亮聽課聽得很不過癮。
後來,他想了一個辦法,在褲子上縫了一個口袋,每天上學的時候就抓幾把小米放在口袋裡。當晌午快到時,他悄悄地朝窗外撒一把小米。
公雞見有黃燦燦的小米,顧不上啼叫,就啄食起來。剛剛啄完,諸葛亮又撒一把,直到把口袋裡面的小米撒完。
等公雞吃完口袋裡的小米再叫時,水鏡先生多講了一個時辰的課,可把師娘餓壞了,時間長了不免抱怨幾句:怎麼搞到這么晚,晌午過了,也不知道餓!
你沒聽見雞才叫嗎?水鏡先生說。師娘是個聰明人,知道其中必有奧妙。第二天快到晌午的時候,她悄悄地來到了院子里,只見那隻花頸公雞剛要伸長脖子叫喚。
就有人從書房窗口撒出一把小米。她走上前,把事情看了個仔細,又悄悄地回家了。這天水鏡先生回來,師娘笑著說:你這個當先生的,還不如小諸葛。
於是她把剛才看到的情況,一五一十地告訴了水鏡先生。水鏡先生聽後一愣,又哈哈大笑起來,心想諸葛亮喂雞求學,真是聰明過人,將來必定是蓋世奇才。
5、顧炎武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這個家喻戶曉的名言,是由明末清初的愛國主義思想家、著名學者顧炎武最先提出的。 顧炎武自幼勤學。他6歲啟蒙,10歲開始讀史書、文學名著。
11歲那年,他的祖父蠡源公要求他讀完《資治通鑒》,並告誡說:「現在有的人圖省事,只瀏覽一下《綱目》之類的書便以為萬事皆了了,我認為這是不足取的。」
這番話使顧炎武領悟到,讀書做學問是件老老實實的事,必須認真忠實地對待它。顧炎武勤奮治學,他採取了「自督讀書」的措施。
首先,他給自己規定每天必須讀完的卷數。其次,他限定自己每天讀完後把所讀的書抄寫一遍。他讀完《資治通鑒》後,一部書就變成了兩部書。
再次,要求自己每讀一本書都要做筆記,寫下心得體會。他的一部分讀書筆記,後來匯成了著名的《日知錄》一書。
最後,他在每年春秋兩季,都要溫習前半年讀過的書籍,邊默誦,邊請人朗讀,發現差異,立刻查對。他規定每天這樣溫課200頁,溫習不完,決不休息。
❻ 關於讀書的故事有什麼
1、懸梁刺股
懸梁的故事發生在楚國一位名叫孫敬的賢士,到洛陽求學,為了勤於學習, 怕受睡眠困擾,因而把頭發綁住懸於樑上,如果讀書疲累,眼睛一合上,頭低下 來,那懸在樑上的頭發一拉,必定痛得醒過來,而後他苦讀有成。
刺股的故事發生在戰國蘇秦身上。他在鬼穀子那兒學合縱連橫之術,學成後 到秦國游說,不被採用。旅費用完只好回家,但家人皆不理他,他很羞愧難過,於是發憤苦讀。讀累了打瞌睡,就拿一把錐子在腿上戳,把睡意趕跑,又繼續苦讀。後來,再出發游說諸侯時,無不成功,身掛六國相印,好不威風。
❼ 讀書的故事有哪些
1.馬克思
經常有針對性地閱讀。每逢書中他自認為重要和有參考價值的地方,都加以摘要,並做筆記。馬克思的一生雖然顛沛流離,經濟經常陷入困境,生活十分艱難。但他依然克服各種困難,堅持讀書和科研。
2.毛澤東
他總是擠出時間看書。他的中南海故居,簡直是書天書地,到處都是書,床上除躺卧的位置外,也全都被書佔領了。為了讀書,毛澤東把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都用上了。外出開會或視察工作,常常帶一箱子書。一有空閑就看起來。晚年雖重病在身,仍不廢閱讀。他重讀了解放前出版的從延安帶到北京的一套精裝《魯迅全集》及其他許多書刊。
他反對只圖快、不講效果的讀書方法。重點書他總是一篇篇仔細研磨,從詞彙、句讀、章節到全文意義,哪一方面都細細濾過。對一些馬列、哲學方面的書籍,毛主席反復讀的遍數就更多了。《共產黨宣言》、《資本論》等,他都反復讀過。許多章節和段落還作了批註和勾劃。
毛主席每閱讀一本書,一篇文章,都在重要的地方劃上圈、杠、點等各種符號,在書眉和空白的地方寫上許多批語。有的還把書、文中精當的地方摘錄下來或隨時寫下讀書筆記或心得體會。毛主席動筆讀書,還糾正原書中的錯別字和改正原書中不妥當的標點符號。
他還提倡「古為今用」,非常重視歷史經驗。在他的著作、講話中,常常引用中外史書上的歷史典故來生動地闡明深刻的道理,他也常常藉助歷史的經驗和教訓來指導和對待今天的革命事業
3:東晉人車胤,年幼時好學不倦,勤奮刻苦。他白天幫大人幹活,夜晚便捧書苦讀。可是由於家境貧寒,常常沒錢買油燈,書也讀不成了。他為此十分苦惱。
一個夏夜的晚上,車胤坐在院子里默默回憶著讀過的書上的內容,忽然發現院子里有許多螢火蟲一閃一閃地在空中飛舞。他忽然心中一動,要是把這些螢火蟲聚集在一起,借它們的光不就可以讀書嗎?於是,他開始捉螢火蟲,捉了十幾只,把它們裝在白紗布縫制的口袋裡,掛在案頭。從此,他每天借著螢光苦苦地讀書。
4:歐陽修先生四歲時父親就去世了,家境貧寒,沒有錢供他讀書。太夫人用蘆葦稈在沙地上寫畫,教給他寫字。還教給他誦讀許多古人的篇章。到他年齡大些了,家裡沒有書可讀,便就近到讀書人家去借書來讀,有時接著進行抄寫。就這樣夜以繼日、廢寢忘食,只是致力讀書。從小寫的詩、賦文字,下筆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樣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