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紅色經典小故事
開國大典》 《中華兒女》《鐵道游擊隊》《烈火中永生》《紅色娘子軍》(導演謝晉)《英雄兒女》(創作於文革前)《閃閃的紅星》(文革中)《開國大典》《解放戰爭三部曲——大決戰、大轉折、大進軍》《周恩來》《焦裕祿》(文革後),歌曲《義勇軍進行曲》《東方紅》《保衛黃河》(1949年以前)《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歌唱祖國》《唱支山歌給黨聽》(文革前)《黨啊,親愛的媽媽》《春天的故事》《我的祖國》《走進新時代》(文革後)。
一、淺談「紅色經典」
紅色之惑
[1]20世紀末以來的文化藝術界,在文化市場掀起了「紅色經典」的浪潮,在不斷地涌現十分成功的影視書籍作品的同時,一些質疑「紅色經典」地位的質疑回聲不斷。「紅色經典」引起了娛樂界「亂花迷眼」的局面,實質反映出理論界釐定「經典」品格和「紅色經典」經典氣質的困惑。
為何經典
「紅色經典」之所以能夠成為經典,應該是自20世紀初開始的幾代人不斷地努力、奉獻、犧牲的結果。評定是不是經典作品是有一些大家共同認可的條件特徵的,諸如經典文本所應具有的超越時間性、內涵普適性、民族文化史詩性的等品性。就紅色經典而言它具有時空上的超越性,因為它不可避免的或深或淺的打上了那個時代的烙痕;紅色經典的作品在認識結構、知識水平、世界觀、價值觀等形成了一定的系統,並且普遍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紅色經典並沒有隨著時間的推移被人們所遺忘,也沒有因思想原則、輿論的變遷而過時;「紅色經典」一經典的方式觸及、思考和表達了人類生存的基本問題,展示出鮮明的時代精神,同時又具有「超越而開放的人類文化品格」,滲透著人類、民族和個人生存語命運的深層關系,揭示了人類精神探索的偉大歷程,是推動人類走向文明的有力力量。任何一個文化都有其經典。經典的產生都要經過相當漫長的時間,通過歷史的積淀與、考驗,大浪淘沙,千錘百煉,真金閃爍,終成正果,堂皇步入經典之殿堂,被後代景仰、供奉,反復誦詠,成為文化傳統中的瑰寶和精華、文明的象徵。
經典產生的必要
紅色經典的產生是歷史的必要,在那個由傳統經典文化導致政局動盪的年代,紅色經典就是對傳統經典的批判和否定,但只是局部的否定,可以說紅色經典是基於傳統經典文化而超越於傳統經典文化。歷史的車輪在轉,一個時代更替又一個時代,前一個時代在傳統經典的掌控下走向了滅亡,而新的時代要靠新的經典來開啟,紅色經典就這樣應運而生。可以說紅色經典創造了一個時代的思想,沒有了封建思想的束縛;沒有了陳腐的世界觀、人生觀的禁錮;沒有了腐朽的三大主義的羈絆。剩下的是思想的解放、言論的自由和與這個時代的相契相和。
我個人比較喜歡《毛澤東詩詞》,這是毛澤東同志一生戎馬的見證,也可以說這是整個紅色經典的演變。詩詞中包含了太多的紅色革命、紅色精神以及紅色經典中的世界觀、價值觀,是毛澤東思想的完全體現。像《沁園春•雪》中寫的那樣秦皇漢武、唐宗宋祖雖然他們有無數的輝煌但終化作塵土、成為過去,而我們要向前看,實力在發展當下最重要,故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又像「紅旗捲起農奴戟黑手高懸地主鞭」則反映了農民翻身做主不畏強暴鬥地主的豪邁激情。還有「恰同學少年 風華正茂 書生意氣 揮斥方遒 指點江山 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候 曾記否 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還有「問蒼茫大地 誰主沉浮」……像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或許有人會覺得《毛澤東詩詞》的文學成就高於紅色經典的成分,它不像其他的所謂紅色經典的書籍《紅岩》、《林海雪原》一樣,能夠很好將紅色經典的部分表現出來。但我總覺得《毛澤東詩詞》確實跟隨著紅色經典成長的,從開始的革命思想的引入、思想解放的宣揚,到後來的革命的發展壯大、敵後根據地的形成。叢紅軍長征的艱苦到土改時農民的歡心鼓舞。一本詩詞,一段歷史,一種精神,一個時代。
紅色重生的原因
紅色經典在毛澤東百年誕辰之後逐漸出現在文化舞台上,由此也帶來了很大商業契機,吸引了無數的關注與傳承,然而由於紅色經典作品德泛濫與商業化的加重確使紅色經典出現了後現代的文化色彩,不再具有以前那種純粹的精神色彩了。紅色經典中的那些平等觀念、道德思想注意、民粹主義確在受著商人們的包裝和毀改,變得不倫不類。
應該如何繼承經典
經典不是真理,只能說它有某些優越性,不一定是完全沒有缺點錯誤的。就像傳統經典文化一樣,它的優越性絕對要高於紅色經典,因為它傳承了幾千年。但紅色經典有它的先進性,因為它是在與時俱進中產生的,但並不表明它是完全的正確,真理是要靠時間來檢驗的。正確的精華我們要保留,錯誤的糟粕我們要堅決剔除,來保證紅色經典的純粹性。
Ⅱ 簡短的紅色經典小故事有哪些
這個抗日小英雄的故事,發生在華北抗日根據地。12歲的龍門村兒童團團長海娃每天一面放羊,一面放哨,監視著前邊平川地里敵人的據點。一天,炮樓里的鬼子進山去搶糧食了,只剩下「貓眼司令」和幾個鬼子兵。
民兵中隊長老趙畫了一張攻打炮樓的路線圖,並寫了一封信准備把它交給八路軍張連長。老趙把送信的任務交給了兒子海娃。海娃一看信封上面插了雞毛,知道是十分重要的,他趕著一群羊作掩護送信去了。
沒想到,海娃在山溝里碰上了鬼子,他靈機一動,把雞毛信拴在了「老頭羊」的尾巴里,瞞過了鬼子小隊長。一路上海娃受盡了折磨。深夜海娃好不容易從睡得像死豬一樣的鬼子的腿縫里溜了出來。他趕到羊圈裡,小心地把雞毛信取了下來,一口氣跑了幾里路。
後面偽軍也追來了,海娃又被他們抓回去。他把鬼子帶到了一條山路上,鬼子的騾馬不能爬陡峭的山坡,海娃乘機拚命往山上爬,愈爬愈遠,鬼子開槍打中了海娃的手。海娃忍著疼拉開嗓子喊「八路軍叔叔……」海娃把雞毛信交給了張連長。
(2)紅色經典故事有哪些擴展閱讀:
海娃的原型
他是電影《雞毛信》中小主角海娃的原型,也是電影《沙漠追匪記》的主角原型之一,在他參加的歷時兩年半的解放戰爭中,他單人捕捉俘虜100多名。前不久,這位傳奇英雄因病去世,留給人們不盡的思念和追憶。他就是曾經聞名全軍的———偵察捕俘英雄秦玉根。
秦玉根,1928年出生於山西省原平縣,1947年成為西北野戰軍第三縱隊偵察員,參加過解放戰爭、新疆剿匪以及抗美援朝戰爭,先後榮立7次戰功。
並榮獲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三級英雄勛章,是聞名全軍的偵察捕俘英雄。76歲的秦玉根在廣東中山市因病去世,他在遺言中表示要將遺體留做醫學科學研究。
消息傳來,秦玉根當年的老領導、原西安警備區副司令員李文彭心潮起伏,往事如潮水般湧上心頭,李文彭老人情不自已,他眼含淚水,揮筆書寫回憶文章,以表示對戰友、對當年難忘歲月的緬懷之情。
在中國人民解放軍成立77周年之際,本報記者對李文彭老人進行了采訪,並以此文對秦玉根以及所有革命先烈表示深深的景仰和懷念。
Ⅲ 紅色經典故事有哪些
劉胡蘭的故事,王二小的故事,
Ⅳ (紅色經典名著) 有哪些
1、《紅岩》
1962年《紅岩》是以描寫重慶解放前夕殘酷的地下斗爭,特別是獄中斗爭為主要內容的長篇小說;人民解放軍摧枯拉朽的勝利進軍和反動派的垂死掙扎,是這一時期的特點;小說把反動派在全局上不可逆轉的覆滅命運,與局部上的氣勢洶洶,瘋狂鎮壓;把革命事業全局上的輝煌勝利,與革命者個人的悲壯犧牲,辯證地統一起來。
Ⅳ 有哪些簡短的《紅色經典小故事》
1943年的一天,河北淶源的一個小山村, 鬼子掃盪來了,八路軍和幹部們組織鄉親們轉移。二小和鄉親們一起轉移到長城腳下。
吳連長帶著隊伍去山那邊,說要做個包圍圈等鬼子來鑽。
鬼子來了。
二小看到鬼子向鄉親們轉移的方向走去,心裡著急,就唱著放牛歌走了出來。
鬼子看到了山坡上的二小,要二小為他們帶路。
二小牽著一頭壯牛,就帶著鬼子走了。
二小領著鬼子在山裡轉圈,狡猾的鬼子起了疑心,鬼子頭拔出戰刀威脅二小。二小心裡很鎮定,卻裝出害怕的樣子,對鬼子說,那邊有條路,穿過去就能找到八路。鬼子說:「你撒謊,你想騙皇軍。」二小說:「那就算了,反正我也不想去。」鬼子相信了二小,就跟著他走了。
到了八路軍埋伏的山溝,二小機靈地從溝邊往山上跑。吳連長一邊高喊要二小快跑,一邊開槍打死了向二小瞄準的鬼子。可是鬼子小隊長端著大槍追上二小,把刺刀扎進了二小的身體,將二小挑到了山坡上。
二小像一片樹葉一樣落了下來,滿山的樹葉都一起落了下來,鮮血染紅每一片樹葉和綠草。
八路軍發起了進攻,消滅了鬼子。大壯牛像是要報仇,用尖角挑死了鬼子小隊子。
鄉親們把二小放到擔架上。吳連長喊著二小,鄉親們喊著二小,可是二小安詳地閉著眼睛。他再也聽不到了。
太陽也彷彿被染紅了,滿山都飄著紅色的樹葉,那景色,美麗極了。
Ⅵ 有什麼紅色經典故事。
劉胡蘭的故事 劉胡蘭,原名劉富蘭,1932年10月8日出生於山西省文水縣的一個中農家庭。劉胡蘭8歲上村小學,10歲起參加兒童團。1945年10月,劉胡蘭參加了中共文水縣委舉辦的「婦女幹部訓練班」。學習了一個多月,回村後她擔任了村婦女救國會秘書。1946年5月,劉胡蘭調任第五區「抗聯」婦女幹事;6月,劉胡蘭被吸收為中共預備黨員,並被調回雲周西村領導當地的土改運動。 1946年秋,國民黨軍大舉進攻解放區,文水縣委決定留少數武工隊堅持斗爭,大批幹部轉移上山。當時,劉胡蘭也接到轉移通知,但她主動要求留下來堅持斗爭。這位年僅14歲的女共產黨員,在已成為敵區的家鄉往來奔走,秘密發動群眾,配合武工隊打擊敵人。 雲周西村的反動村長石佩懷,為閻錫山軍派糧派款、遞送情報,成為當地一害。1946年12月的一天,劉胡蘭配合武工隊員將其處死。閻錫山匪軍惱羞成怒,決定實施報復行動。1947年1月12日,閻軍突然襲擊雲周西村,劉胡蘭因叛徒告密而被捕。她鎮靜地把奶奶給的銀戒指、八路軍連長送的手絹和作為入黨信物的萬金油盒——三件寶貴的紀念品交給繼母後,被氣勢洶洶的敵人帶走。劉胡蘭在威逼利誘面前不為所動,被帶到鍘刀前眼見匪軍連鍘了幾個人,怒問一聲:「我咋個死法?」匪軍喝叫「一個樣」後,她自己坦然躺在刀座上。劉胡蘭烈士犧牲時,尚未滿15周歲。 毛澤東在指揮全國戰局之餘,為劉胡蘭題詞:「生的偉大,死的光榮!」 劉胡蘭是已知的中國共產黨女烈士中年齡最小的一個。她憑著對人民的感情和對共產主義理想的堅定信念,在鍘刀面前堅貞不屈,視死如歸。這種表現,恰恰是共產黨的革命教育深入千千萬萬農民心中的結果。
Ⅶ 紅色書籍或紅色經典故事有哪些
紅岩就很好看。
Ⅷ 紅色經典故事有哪些
「視死如歸本革命軍人應有精神;寧死不屈乃燕趙英雄光榮傳統。」這是當年晉察冀軍區司令員聶榮臻為狼牙山五壯士紀念塔題的詞。抗戰時期,晉察冀軍區一分區一團七連六班戰士班長馬寶玉、副班長葛振林、戰士宋學義、胡德林、胡福才這五位英雄,為掩護群眾和主力撤退,毅然決然地把敵人引上了狼牙山棋盤陀峰頂絕路,子彈打光,就用石頭拚命的砸下去,最後,這五位英雄在班長馬寶玉的帶領下縱身跳下了萬丈懸崖,用生命和鮮血譜寫出一首氣吞山河的壯麗詩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