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雨花台有什麼經典故事
雨花台
簡介
雨花台位於南京市中華門城堡南,它是一座松柏環抱的秀麗山崗,高約100 米、長約3.5公里,頂部呈平台狀,由3個山崗組成。東崗又稱梅崗,中崗也稱鳳台崗,西崗延伸至安德門外,無別名。雨花台是革命烈士殉難處,在這里遇難的共產黨人和革命群眾達10萬之多。
傳說
相傳南朝梁天監六年(507 年),金陵城南門外高座寺的雲光法師常在石子崗上設壇說法,說得生動絕妙,感動了佛祖,天上竟落花如雨。唐朝時根據這一傳說將石子崗改名為雨花台。高座寺內有清泉二眼,名永寧泉,其水質清洌,飲之甘甜。南宋詩人陸游品其泉水後,稱之為"江南第二泉",今二泉之水雖枯,古之盛名猶存。
結構
雨花台陵園大門由花崗石砌成,高11.7 米。大門內三面環山的廣場上聳立著一座烈士群雕,雕像高10.3米、寬14.2米,由179塊花崗石拼裝而成,是我國目前最大的花崗石群雕。雕像採用了上實下虛的手法,著重刻劃了烈士的面部神態。兩側的環陵大道可直達雨花台主峰,主峰上矗立著一塊4.23 米高的石碑,碑身正面鐫刻著鄧小平親筆題寫的"革命烈士紀念碑"七個金字,背面刻著紀念碑文。碑前還豎有一座高5.5米的烈士青銅塑像。在紀念碑南邊的山崗上還有一座呈"U "字型,頗具民族風格的花崗岩結構的大型建築--"革命烈士紀念館"。館長94米、寬49米,主堡高26米,建築面積5900平方米,館內陳列著烈士們的遺像、遺書和遺物等。
景點
雨花台,三國東吳時稱石子崗、瑪瑙崗、聚寶山;南朝時,佛教盛行,傳說高僧雲光法師在此設壇講經,因說法虔誠所至,感動上蒼,落花如雨,始得名。明、清兩代,景區內的"雨花說法"和"木末風高"分別被列為"金陵十八景"和"金陵四十八景"之一,為江南著名風景游覽勝地。
雨花台風景名勝區由名勝古跡區、烈士陵園區、雨花石文化區、雨花茶文化區、游樂活動區和生態密林區六大功能區組成。近年來,新、復建了雨花閣、二忠祠、木末亭、乾隆御碑亭、方孝孺墓、辛亥革命人馬冢、甘露井、曦園、怡苑、梅崗等20餘處名勝古跡和樓台亭閣館。
雨花台風景區的著名景點"江南第二泉",原名雨花泉,泉有二孔,水出地面1米,纖湮縷浸,清洌甘美,色味俱絕,南宋著名愛國主義詩人陸游到四川任職時途經建康,登雨花台游覽,用泉水沏茶,備加贊賞,品為二泉,位列金陵名泉之首。明代趙謙為二泉題匾,"江南"二字為後人所加,現在鐫刻在大理石上的"江南第二泉"是當代著名書法家蕭嫻題寫。 在江南第二泉上面,是百年老店"二泉茶社"。原茶社為木結構,經白蟻常年侵蝕,已成危房。隨著雨花台風景區旅遊資源的不斷開發利用,為拓展雨花茶的文化特色,2001年,雨花台風景區對二泉茶社實施整體翻修。
如今,這里有氣勢雄偉全國規模最大的烈士紀念建築群,歷史悠久的名勝古跡,鬱郁蔥蔥的山林,四季應時的花草,以及馳名中外的雨花石和聞名遐邇的雨花茶等,已成為集教育、旅遊、休閑、服務為一體的多功能風景名勝區。
❷ 蕭嫻書法價格,一平尺值多少錢
收藏不要因為某個書畫家或者別的藝術家出名了就去收購,更不要去收購已經炒得很高的書畫等藝術品(就像炒得很高的莊家股、綠雞蛋、野生甲魚······價格越高,假的越多),價格越高贗品、仿品也越多!!!也不要因為某個藝術家還不出名,就不收藏他的藝術品,甚至藝術價值高的也不收藏。只要是真正有價值,有特色的書畫等藝術品都值得收藏。因為許多藝術家起初不出名,他的書畫等卻已經很好,很有特色了,只是人們還沒有認識到,但金子總有一天會發光。比方八大山人······江西的黃秋園、陶博吾······等都是逝世後書畫才被重視和發掘出來,而且他們當時什麼都不是,什麼身份也沒有;後來人們趨之如騖,欲購而不可得。所以說只要是好的、有特色的藝術品,在作者尚未出名,且作品價格非常低廉時購買,成本低,升值潛力大,收藏它們能保證一本萬利,收藏者何樂而不為呢???假若只是收購貴的,即使身家億萬又能收購多少呢? 即使收購得起,能確保升值嗎?更甚者,像股票一樣,到了低谷時期,還可能貶值!!!如果說價格,倘若只是一張紙一個的大字幾十元平尺是可以的,若是四個大字一百元平尺也是可以的,可如果是小字就不止了,抄經書或者是詩詞,字數在幾百幾千,就是千元平尺,甚至幾千元平尺都是要的。還要看紙張,用墨,以及寫得怎樣等等。另外,藝術品價格高低都得市場說了算,有的買高檔的,有的買低檔的。另外相同與不相同的字畫在不同的人眼裡價格都是不一樣的,但是無論誰的書畫都有好差,都有值錢與不值錢的,有貴的和相對便宜一點的,所以不能籠統用平方尺來論,只能說某一張是多少錢一平方尺。潤格也沒有什麼准頭,只是一種參考,主要還是靠自己的判斷和對他的書畫的了解,以及當時的市場的炒作情況而定。一幅字畫,在不同地點、不同時刻、不同的拍賣人手裡,價格都會不一樣。比如,同一個人的書畫有的值10元或者20元一平尺,有的值50元或者100元一平尺,有的值1000元/平尺,有的2000元平尺,有的可能3000平尺、······,甚至1萬、幾萬平尺······;而且換另一個拍賣商、中介又是別一種情況······所以是很難判斷的,更不是絕對的一個價格。任何個人的評價都只是片面的、個人的觀點。有個性、有特色的、名人的,有特別喜歡的買家想要,這些都可能使得價格更高。但如果是千篇一律的、模仿的、或者只是因為某個人現在有職務,或者純粹是炒作才使得書畫價格高;那麼等他退了,或者沒有人炒作了,價格很快會降下來,甚至不值錢。其他任何藝術品均如此。只要是還好,都有收藏價值。這里特別提出的是——潤格是不靠譜的一種參考,主要還是看市場,還有自己對作品的了解,就像我上面說的。還有仿品和印刷品及行畫都是不值錢的,現在市面上很多都是行畫和仿品等;除了年代久遠同時是名人作品、名人仿品才會值點錢。不好意思,主意還是要自己拿,別人說的都只能作為參考。一己之見,說得不對請原諒。也曾經有人說我廢話!除非你懶,光想吃現成的,不學無術。市場是瞬息萬變的!即使是恆定不變的,給你魚就好,你知道是好魚壞魚,還是有毒的魚呢?給你漁,學會了,自己會捕魚多好!管他好魚壞魚毒魚!你都能分辨!
❸ 莫愁湖名字的來歷
素有「金陵第一名勝」之稱的莫愁湖,景色可餐,且富傳奇色彩。莫愁湖之名來由是這樣的:古時,一位名叫盧莫愁的少女從洛陽嫁到這里,她賢惠勤儉,深得鄉人尊敬。她死後,人們以其名將她平日浣紗梳洗的湖稱為莫愁湖,一直沿用下來。
(3)蕭嫻有多少個故事擴展閱讀
莫愁湖位於南京市建鄴區、秦淮河西側。莫愁湖公園是一座有著1500年悠久歷史和豐富人文資源的江南古典名園,園內樓、軒、亭、榭錯列有致,堤岸垂柳,水中海棠。勝棋樓、鬱金堂、水榭、抱月樓、曲徑迴廊等掩映在山石松竹、花木綠蔭之中。
鄭板橋贊嘆其景曰:「湖柳如煙,湖雲似夢,湖浪濃於酒。」;袁枚詩贊:「欲將西子莫愁比,難向煙波判是非;但覺西湖輸一著,江帆雲外拍天飛。」 ;民國時莫愁湖以「莫愁煙雨」列為「金陵四十八景」之首。
❹ 貴陽有哪些著名的歷史人物
1、王守仁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漢族,幼名雲,字伯安,別號陽明,浙江紹興府餘姚縣(今屬寧波餘姚)人。因曾築室於會稽山陽明洞,自號陽明子。
學者稱之為陽明先生,亦稱王陽明。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哲學家和軍事家,陸王心學之集大成者,精通儒家、道家、佛家。
弘治十二年(1499年)進士,歷任刑部主事、貴州龍場驛丞、廬陵知縣、右僉都御史、南贛巡撫、兩廣總督等職,晚年官至南京兵部尚書、都察院左都御史。
因平定宸濠之亂而被封為新建伯,隆慶年間追贈新建侯。謚文成,故後人又稱王文成公。王守仁與孔子、孟子、朱熹並稱為孔、孟、朱、王。
王守仁的學說思想王學(陽明學),是明代影響最大的哲學思想。其學術思想傳至中國、日本、朝鮮半島以及東南亞,立德、立言於一身。
成就冠絕有明一代。弟子極眾,世稱姚江學派。其文章博大昌達,行墨間有俊爽之氣。有《王文成公全書》。
2、楊文驄
楊文驄[明](1596—1646)字龍友,貴州人,流寓金陵(今南京)。萬曆四十七年(1619)舉人,六次會試不中,崇禎七年(1634)選為華亭縣教諭,後遷青田、江寧、永嘉等知縣。
為御史詹兆恆參劾被奪官。弘光元年(1645年),擢升為右僉都御史,鄭鴻逵隔江亂放炮彈,清軍佯敗,以大筏置燈火於江中。楊文驄直向妻兄馬士英報捷。
是夜清兵乘夜,渡江而來。因不敵清軍,逃至蘇州,清軍派降臣黃家鼒勸降,楊將黃斬首。再退至處州(浙江麗水市),大募義軍。
唐王朱聿鍵在福州稱帝,授兵部右侍郞,兼右僉都御史提督軍務,後升浙閩總督,因馬士英沆瀣一氣,為世所詬病。
後以率眾抗擊清軍負重傷被執,諭降不屈,乃被殺。舉家三十餘口同時遇難。康熙元年(1662)同孫臨葬於楓香嶺。
3、姚茫父
姚茫父(1876——1930年),與張樾臣是同時代人,又是好友。姚茫父,字重光,別署蓮花龕主,貴州貴築人,光緒進士,後來留學日本。
民國後曾出任北平女師、美專校長,其多才多藝,一生作品甚豐,有《弗堂類稿》31卷行世。早年,姚經常在琉璃廠出入,與張樾臣結為至交,並開始合作,由茫父作畫,樾臣鐫刻。
後兩人常合作刻銅墨盒,姚往往署名茫父。而姚自刻之作品,則落款姚華,其作品多篆印章文,刀法清晰,氣韻婉麗。
於詩文詞曲,碑版古器及考據音韻等,無不精通。書、畫則山水、花卉,篆、隸、真、行,亦有高深造詣。好許慎所著之《說文解字》、收集金石文字,傳世作品頗多,馳譽中外。
4、李端棻
幼歲而孤,曾隨叔父李朝儀赴京城求學,1889年秋季,李端棻以內閣學士身份出任廣東鄉試主考。閱卷時,慧眼識拔考生梁啟超,該生以「熔經鑄史」的文筆應答考題。
以為是「飽學宿儒」,李端棻非常欣賞,於是將他錄取,榜上排名第八。後來,年僅16歲的梁啟超前來拜見這位識才的主考官。
才華橫溢的梁啟超給李端棻留下深刻的印象。之後將堂妹李蕙仙許配予梁為妻。「自是頗納啟超議,娓娓道東西邦制度」(《清史稿》)。
光緒二十二年(1896)疏請立京師大學堂,各省府、州、縣遍設學堂。並建藏書樓、儀器院、譯書局,廣立報館,選派留學生。
又舉薦康有為、梁啟超,支持變法。百日維新期間,授禮部尚書。戊戌政變後,被充軍新疆。後赦歸,主講貴州經世學堂。晚年歸故里,死後葬於永樂鄉。
5、謝六逸
謝六逸(1898-1945),中國現代新聞教育事業的奠基者之一。著名的作家、翻譯家、教授。號光燊,字六逸,筆名宏徒、魯愚。1898年8月12日生於貴陽一個仕宦之家。
1917年以官費生赴日就讀於早稻田大學。1922年畢業歸國,入商務印書館工作。後歷任神州女校教務主任及暨南、復旦、大夏大學教授。
1930年任復旦大學中文系主任,又創設後來聞名於海內的新聞系,任主任。並提出新聞記者須具備「史德、史才、史識」三條件。此舉為全國大學設新聞系之嚆矢。
❺ 蕭嫻有哪些故事
抗戰勝利後蕭嫻全家返回南京,其時父親蕭鐵珊病逝於上海,蕭擱非常悲痛,決心繼承父親遺志,在藝術上干一番事業。而不久內戰發生,文化事業日見蕭索。她在立法院任科員,收入微薄,生活日艱,間或也作字賣錢,貼補家用。
南京解放後,她十分擁護新社會,贊賞新氣象。1949年冬天,蕭嫻義無反顧地送子女參軍南下,還熱情地作了一首長詩。有「男兒四方誌,女子亦同讎」,「雄歌聲燎亮,行雲為停留」,「臨行無別 語,勿貽父母羞」等語,勉勵子女勇於參加革命。蕭嫻自己也參加華東革命大學學習,後又參加南京市政協辦的學習班,1954年和江達一道參加國民黨革命委員會。蕭嫻一家原住玄武湖,解放後捐獻舊居、卜宅百子亭後八十四 號。從此生活較為安定,為雨花台名泉重題「江南第二泉」。劉海 粟贊之雲「端穆蒼秀」。
❻ 貴陽市歷史日照是多少
貴陽十位歷史文化名
、明代著名思想家、文家——王陽明
王陽明(1427-1529)名守仁字伯安浙江餘姚世稱陽明先
王陽明於浙江道於貴州明朝德三(1508)兵部主事王守仁罪宦官劉瑾觸怒明朝皇帝廷杖四十板並發落龍場住便三
王陽明辦三書院早便龍岡書院傳習第批王弟《鎮遠旅邸書扎》提陳宗魯、湯伯元等16王陽明教育思想龍岡形山作《龍場問答》與《教條示龍場諸》王陽明思想傳播主要通書院貴州龍岡書院、江西濂溪書院浙江稽山書院構王傳播主要路線
王陽明寫許文章收入《古文觀止》作範文三篇其兩篇貴州所作篇千古磨《瘞旅文》激情所致氣呵哀吏目客死鄉悲涼嘆自落魄龍場幸抒發憂郁憤懣情懷哭訴句句淚字字血讀莫黯垂淚另篇《象祠記》受貴州宣慰司宣慰使安貴榮托寫闡述化哲理萌發致良知思想
王陽明起歷史文化名立德、立言、立功皆居絕頂即所謂真三朽、兼三朽
二、明代著名詩、書畫家——楊龍友
楊龍友(1596-1646)名文驄號山萬曆24於貴陽城南郊石林精舍詩、書、畫皆擅堪稱三絕說:余萬山家癖嗜山水故名山川往往性情相習亦往往機緣相湊所謂習慣亦根胎骨自靈性給創作靈主要詩文《洵美堂集》、《山水移》、《台宕記》等其詩與董其昌、陳繼儒、王思任等共入選夏雲鼎編選《崇禎八家詩選》清莫友芝贊其詩骨挺勁岸異已世概認先值遺明殘局猶螳臂搘撐妄思恢復膏斧鉞其志節至今侹侹氣
楊龍友書畫風格主要受同代著名書畫家董其昌影響並追黃公望、倪瓚意趣彰顯明代士藝術境界與董其昌、王敏等家齊名合稱金陵九董其昌認其畫風宋骨力其結元風韻其佻清代詩吳梅村作《畫九友歌》楊龍友與董其昌、王敏等名家同列詩贊龍友曰:阿龍北固持戈矛披圖赤壁思曹劉酒酣酒墨橫江樓蒜山落月空悠悠 儼位文武雙全勇士近俞劍華認明代畫家二千餘能寫景知於臨摹外尚造化者僅楊龍友等數十足顯龍友卓著藝術及影響
三、清代著名才、詩——周漁璜
周起渭(1665-1714)字漁璜號桐野貴陽青岩鎮康熙進士入翰林院官至宮詹士曾典試浙江閱兵江淮名噪
周漁璜才華橫溢詩清初詩壇高位幼即工詩十四五歲曾賦《燈花詩》首傳誦鄉清初詩壇門戶見陋習嚴重所染博採眾終於獨樹幟袁枚《隨園詩》書《泛舟西湖夜半始歸》詩"直西湖比明月湖亭廣寒宮"贊使"終身忘"佳句康熙皇帝曾問文淵閣士兼吏部尚書陳廷敬:代詩數誰陳廷敬答:要數周起渭(漁璜)史宇義(蕉飲)見周漁璜全詩壇已數數二頂尖詩
四、晚清維新派代表物、詩——李瑞棻
李瑞棻(1833——1907)字苾園清朝貴州貴築(今貴陽市)著名維新派臣幼喪父由叔父京兆尹李朝儀教養同治二(公元1863)與張洞同考進士翰林院擢御史直言敢諫先任廣東、山西、四川山東等省鄉試主考官並度任全試副總裁歷任雲南政、監察御史、刑部侍郎、倉場總督、禮部尚書等
李端棻思想明向認才家前途至關重要主持各省鄉試家選拔批批具真才實舉光緒十五(公元1889)典試廣東非賞視梁啟超才華堂妹許配給梁梁幾進京試及完婚都住家
李端棻政治具卓識術淵源亦深善書融歐、趙家遠肇二王剛柔相濟極姿致晚喜作楷、行書楹聯字幅皆公私珍藏
五、清末明初著名畫家、詩、者——姚茫父
姚華(1876—1930)字重光號茫父18765月於貴陽1897舉光緒進士戊戌變東渡本政歸任職郵傳部辛亥選參議院議員其清華堂、民、朝陽執教並曾任北京師京華美專校姚華識淵博我著名者詩文書畫名滿海內其繪畫既注重師自力求形神兼備講究筆情墨趣博取眾自家其書雄遒茂密真行隸篆造詣俱深
六、代鄉土文研究奠基、新文化運代表物——謝六逸
謝六逸(1898-1945)號光燊字六逸筆名宏徒、魯愚18988月12於貴陽仕宦家1917官費赴讀於早稻田1922畢業歸入商務印書館工作歷任神州校教務主任及暨南、復旦、夏等教授1930任復旦文系主任創設聞名於海內新聞系任主任並提新聞記者須具備史德、史才、史識三條件舉全設新聞系嚆矢
1937底,謝六逸攜家輾轉家鄉貴陽,先任夏教授兼文院、文史研究室社研究部主任;貴州、貴陽師范院教授、文系系主任與蹇先艾等組織每周文藝社",《貴州報》版《每周文藝》1938選華全文藝界抗敵協理事1941任文通書局編輯所副所,主持編務,版各種新書,創辦並主編《文訊》月刊1944兼任《央報(貴陽版)》研究室主任19458月8,謝六逸病治,逝世於貴陽,僅47歲
謝六逸著譯頗豐僅文面著作,本文史五種,譯著等種,童文六七種,另《水沫集》、《茶集》、《文壇逸》、《西洋說發達史》、《農民文ABC》、《神ABC》等作新聞教育拓者,謝六逸著《新聞概論》、《實用新聞》等新聞作品種
七、代著名畫家——宋吟
宋吟作品
1902江蘇南京原名陰科幼喜繪畫1917海商務印書館印刷廠繪圖部習書封面設計及插圖並自畫傳統技吳昌碩指教1945定居貴陽擅物、花鳥、山水表現西南區少數民族風情主作品入選內外型美術作品展及種專業報刊發表或美術館、博物館收藏版《宋吟畫輯》、《宋吟作品選輯》等曾任貴州美術家協主席
八、代著名書畫家——蕭嫻
蕭嫻(1902—1997)現代負盛名書家,字雅秋號枕琴室主,號蛻閣1902於貴陽自幼隨父蕭鐵珊遍習名家墨跡蕭嫻自耳濡目染極喜寫字聰慧習篆刻、賦詩歌、繪畫少代便名震書壇
20歲隨父登門謁康入室拜師康親授潛筆墨書崇尚碑深北派三味篆書鄧石其樸厚習石鼓漫厚形體恣肆氣神沉雄高古清幽瓊艷自具風貌
曾應宋慶齡邀請廣州義賣書畫孫山組織擴護軍政府籌款勞軍孫山授予畫家獎章、獎狀1932篆書《臨碣石頌》收入《代名書林》抗戰爭期都與畫家王東培聯名舉辦書畫展1949作品入選內外重書展覽及《書》、《書》、《書報》、《書藝術報》、《民報》(海外版)、香港《書譜》等發表建曾任書家協名譽理事書家協江蘇顧問南京市書家協名譽主席1981起先南京、貴陽、濟南等舉辦書展獲廣泛贊賞文功底深厚尤精詩詞、楹聯平撰書量楹聯作品詞工意遠句短情實踐作書吟關乎性情通乎造化藝術主張
九、代鄉土文化代表物、著名作家——蹇先艾
蹇先艾(1906-1994),遵義城1919冬蹇先艾至北京讀書先讀北京師范校附屬、北京師范附民20畢業於北平院經濟系獲士位
五四運蹇先艾讀書寫作樂逐漸走文創作道路民11於師附與朱南、李健吾創辦 曦社文團體辦《爝火》文刊物發表新詩《二閘舟》說處作《力車夫》民15加入文研究與朱自清、王統照、徐志摩、沈文等名家交往《晨報副刊》、《說月報》《文》等家報刊發表作品民25 於魯迅發起《文工作者宣言》簽字由於連續發表反映貴州民間疾苦說《水葬》、《家》等魯迅譽鄉土文家蹇先艾翻譯版《美短篇說集》
民27(1938)春滿貴陽文壇沉悶氣氛與謝六逸等發起立華文藝界抗敵協選理事於《貴州晨報》編《每周文藝》副刊雜文、詩歌、短評等形式喚醒民眾鼓舞抗救亡鬥志2月本飛機轟炸貴陽《貴州晨報》社毀《每周文藝》停刊民31起歷任貴陽省立高教員遵義師范校校貴州貴陽師范院副教授、教授等職民343月主編《貴州報》《新壘》副刊團結省內外作家繼續文藝術作品鼓舞民眾
解放貴州省立文藝術界聯合籌備委員蹇先艾任副主席主持《貴州文藝》版
1953蹇先艾加入民主同盟1983加入共產黨歷任貴州省文化局局、民盟央委員、民盟貴州省委副主任委員、文聯委員、貴州省文聯主席、政協貴州省副主席、作家協顧問貴州省志編纂委員副主任等職蹇先艾短篇說集《朝霧》、《位英雄》、《酒家》、《鄉集》、《躊躇集》、《鄉間悲劇》、《鹽故事》、《幸福》、《倔強》散文集《城集》、《離散集》、《鄉談集》、《新芽集》、《苗嶺集》約350萬字新詩近70首文風簡朴鄉土氣息濃郁稱我五四運於內外享盛譽卓越短篇說家、散文家詩1994 10月26病逝貴陽88歲
十、代著名書畫家、文史家——陳恆安
陳恆安(1910—1986)貴州貴陽自幼書顏體入手繼臨《宋璟碑》《元山碑》等行書寫《爭座位帖》攻讀《說文解字》並楊沂孫篆書20歲受包世臣、康書理論影響改習北碑《鄭文公碑》及雲峰山諸刻石、《張猛龍碑》各種造像力尤抗戰期任貴州省藝術館館觀故宮博物院內遷貴州部藏品偏於《秦桔帖》《景樓詩》等1958事文物鑒定工作晚潛於書藝精研甲骨、金文、竹簡、帛書等各體文字書諸體咸備尤篆與行書見所作章考究結體精樸厚沉雄雅俗共賞作品入選內外重書展覽及種專業報刊發表博物館、紀念館、風景名勝區收藏或碑刻版《陳恆安書選》治嚴謹通古文字撰《殷契書漫述》等工詩詞曾甲骨文字集聯各體詩詞楹聯百餘篇《鄰樹簃詩存》(二卷)、《春茗詞》(四卷)留世前書家協名譽理事貴州書家協名譽主席貴州省博物館名譽館貴州省文史研究館副館
❼ 關於白居易的小故事
白居易,字樂天,下邽人。貞元中,擢進士第,補校書郎。元和初,對制策,入等,調盩厔尉、集賢校理。尋召為翰林學士,左拾遺,拜贊善大夫。以言事貶江州司馬,徙忠州刺史。穆宗初,征為主客郎中、知制誥。復乞外,歷杭、蘇二州刺史。文宗立,以秘書監召,遷刑部侍郎。俄移病,除太子賓客分司東都,拜河南尹。開成初,起為同州刺史,不拜。改太子少傅。會昌初,以刑部尚書致仕。卒贈尚書右僕射,謚曰文。自號醉吟先生,亦稱香山居士。與同年元稹酬詠,號元白。與劉禹錫酬詠,號劉白。《長慶集》詩二十卷,《後集》詩十七卷,《別集補遺》二卷。今編詩三十九卷。
《琵琶行》里的音樂描寫
《琵琶行》里寫道:「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大弦的嘈嘈和小弦的切切,到底是怎樣的音響,讀者很難想像,而比之於急雨,比之於私語,比之於大小珍珠墜落在玉盤中敲出的音響,就可以使讀者感受到兩弦的美妙各具特色。詩里還用「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難」比喻曲調的流轉和凝澀,用「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比喻曲調的高亢雄壯,都把琵琶的聲音描寫得淋漓盡致。元稹《琵琶歌》里的「淚垂捍撥朱弦濕,冰泉嗚咽流鶯澀」,李紳《悲善才》里的「秋吹動搖神女佩。月珠敲擊水晶盤」,也都是以聲喻聲的。元詩比白詩為早,白詩「鶯語」二句,可能受到元詩的影響,但較元詩為勝。
以聲喻聲,不在於聲音的完全相似,不能過於黏滯。
如「鶯」在「花底」,「泉」在「冰下」,「瓶」是「銀瓶」,「騎」是「鐵騎」,「佩」,是「神女佩」,「盤」是「水晶盤」等等,有的並不直接關繫到音響,卻能夠令人從中聯想到音樂的美妙。
描寫音樂,除了較多地運用比喻之外,還運用其他的手法。妙語點睛,也是一種常用的手法。
《琵琶行》寫道:「轉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續續彈,說盡心中無限事。」又寫道:「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音樂是用來抒發感情的。奏曲的能手,能夠通過演奏表達自己的哀愁或歡樂。聽曲的行家,也能夠從曲調中領會到奏曲者的情思,受到感染。倘若聽曲者和奏曲者有同樣的心情,那感受會是很強烈的。白居易真不愧為聽曲的行家,於琵琶未成曲調時已經感到弦聲飽含感情,於演奏的過程中又聽出琵琶女有無限心事,於演奏終結時更聽到了弦外之音,聽到了於無聲處表露的哀愁。「同是天涯淪落人」,白居易與琵琶女有類似的遭遇,所以感動得青衫淚濕。這里,用比喻已經不夠了,詩人就直接出面為樂曲解說。詩人的解說猶如畫龍點睛,點到了妙處。只輕輕一點,就提示出樂曲的無窮含蘊。「未成曲調先有情」,「此時無聲勝有聲」,已經成為千古傳誦的妙句。說一句題外話,古人有的責備白居易不該於謫居中夜入離婦之船,認為有違禮法。我們倒認為,白居易能沖破封建的等級觀念,平等地看待一個地位卑賤的琵琶女,將自己的仕途坎坷同她的昔為娼家女、今為商人婦的遭遇作類比,是非常難能可貴的。我國古代詩人雖有自比美人芳草的傳統,但大都比的是純潔的少女或者高尚的貴婦,自比妓女是較少見的。
《明湖居聽書》中也運用了這種手法。寫白妞開始(唱)的情景,「聲音初不甚大,只覺入耳有說不出來的妙境:五臟六腑里,像熨斗熨過,無一處不伏貼;三萬六千個毛孔,像吃了人參果,無一個毛孔不暢快。」也是由作者直接講出自己的感受,只是就中又使用了比喻罷了。《琵琶行》寫音樂,意不在寫音樂而在寫人,在慨嘆琵琶女身世凄涼和抒發自己的不滿。
(劉國正) (選自《語文教學談》,安徽教育出版社1983年版,有刪節)
白居易的文學創作
白居易在江州時,曾整理、編集自己的詩歌作品,分成諷諭、閑適、感傷和雜律四大類。據其自述,諷諭詩是他「自拾遺來,凡所適、所感,關於美刺興比者,又自武德訖元和,因事立題,題為新樂府者」,閑適詩是「或退公獨處,或移病閑居,知足保和,吟玩情性者」;感傷詩是「事物牽於外,情理動於內,隨感遇而形於嘆□者」;雜律詩則是「五言、七言、長句、絕句,自百韻至兩韻者」。大體上,前三類是古體詩,最後一類是近體詩;前三類中大致以內容區分,但也有參互交錯的。在這四類詩中,白居易自己比較重視諷諭詩和閑適詩。他認為諷諭詩反映了「兼濟之志」,閑適詩顯示出「獨善之義」,都是他的人生目標的直接體現。感傷詩和雜律詩則「或誘於一時一物,發於一笑一吟,率然成章,非平生所尚」(《與元九書》)。
白居易詩歌創作中最精華的部分,是他的諷諭詩,其中包括《新樂府》50首、《秦中吟》10首等代表作。這些詩篇廣泛反映了中唐時期社會生活各方面的重大問題,著重描寫了現實的黑暗和人民的痛苦,如《觀刈麥》、《采地黃者》、《重賦》、《杜陵叟》等寫農夫的辛苦和賦稅剝削的沉重;《宿紫閣山北村》、《賣炭翁》等寫宦官的飛揚跋扈和宮市給人民帶來的苦難;《輕肥》、《歌舞》、《紅線毯》、《兩朱閣》等揭露豪門貴族的窮奢極侈;《新豐折臂翁》、《縛戎人》、《城鹽州》、《西涼伎》等反映邊防問題和戰爭給人民帶來的災難;《澗底松》、《贏駿》、《悲哉行》、《諭友》等為門第限制下人才受壓制而抱不平;《井底引銀瓶》、《議婚》、《母別子》、《上陽白發人》等為禮教束縛下婦女的悲慘命運發出控訴;《傷友》、《和雉媒》、《天可度》等抨擊世風衰敗和人情澆薄;《海漫漫》、《夢仙》等諷刺迷信神仙的虛妄愚昧。這些作品都稱得上心苦力勤,直氣凜然。在廣泛反映現實的基礎上,詩人對不合理的現象痛下針砭,如「奪我身上暖,買爾眼前恩」(《重賦》);「地不知寒人要暖,少奪人衣作地衣」(《紅線毯》);「虐人害物即豺狼,何必鉤爪鋸牙食人肉」(《杜陵叟》),措辭激切,毫無顧忌,突破了儒家「溫柔敦厚」詩教的框框。這在古代批評時政的詩歌中是十分突出的。
諷諭詩在表現形式上,多數採用直賦其事的方法。《賣炭翁》、《新豐折臂翁》、《縛戎人》、《井底引銀瓶》等,敘事完整,情節生動,刻畫人情物態細致傳神,對發展中國敘事詩的傳統有積極的貢獻。另一部分諷諭詩則採用寓言托物的手法,借自然物象以寄託作者的政治感慨,如《黑潭龍》寫家家戶戶殺豬祭龍王,酒肉實際上餵了狐狸,而深居九重的龍王卻什麼也不知道,形象地描繪出皇帝耳目閉塞、官吏近侍貪污中飽和小民慘遭剝削的情況。《題海圖屏風》則通過海中大鰲興風作浪、鯨鯢助威肆虐,造成「萬里無活鱗,百川多倒流」的景象,為當時藩鎮割據、聯合叛唐的政治局面作了真實的寫照。還有把鶴、鳥、松、竹等動植物擬人化,用以表現社會生活中的各類人物及其關系,如晚年所作《禽蟲》十二章,就屬於這類寓言詩。無論是直賦其事或寓言托物,一般都概括深廣,取材典型,主題集中,形象鮮明,語言明白曉暢。一部分《新樂府》還採用了「三、三、七」言的句式,顯示了詩人向民間通俗文藝學習的痕跡。
白居易的閑適詩多用於表現閑情逸致,抒寫對歸隱田園的寧靜生活的嚮往和潔身自好的志趣,不少篇章還宣揚了省分知足、樂天安命的消極思想。但也有一些醒目的警句,如「作客誠已難,為臣尤不易」、「直道速我尤,詭遇非吾志」(《適意二首》)以及「況多剛狷性,難與世同塵。不唯非貴相,但恐出禍因」(《自題寫直》)等等,仍從側面反映出對現實社會的不滿,說明他追求閑適,只是無可奈何的自我解脫。閑適詩中也有一些描寫自然景物和田園風光的佳作。如《觀稼》、《歸田三首》,寫農村景象,質朴而清新。《游悟真寺詩一百三十韻》,以游記文的筆法依次記敘五日游山的經過,令人有身歷其境之感。
白居易的感傷詩寫一時感觸,而往往有深沉的寄託。其中如著名的敘事長詩《長恨歌》和《琵琶行》。《長恨歌》歌詠唐玄宗李隆基和貴妃楊玉環的婚姻愛情故事,情緒感傷,寄託深微。詩中既寫「漢皇重色思傾國」,導致昏庸誤國,諷意明顯;更寫「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感傷玄宗貴妃愛情真摯纏綿,流露出作者的同情。唐陳鴻說,白居易「深於詩,多於情」,創作《長恨歌》「不但感其事,亦欲懲尤物,窒亂階,垂於將來者也」(《長恨歌傳》)。《琵琶行》則有遭際之感。這兩首長詩敘事曲折,寫情入微,加以繪聲繪色的鋪排描寫,多方面的氣氛烘托以及流轉和諧的韻律聲調,藝術上達到很高成就。「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唐宣宗李忱《吊白居易》),正說明這兩首詩受到廣大群眾的喜愛。所以清人趙翼指出,白居易「即無全集,而二詩已自不朽」(《甌北詩話》卷四)。感傷詩中還有不少親朋間酬贈的篇什,如《別舍弟後月夜》、《江南遇天寶樂叟》、《畫竹歌》、《醉後狂言酬贈蕭殷二協律》等,也都寫得情真意切,朴摯動人。這類詩較多嘆老嗟病、傷往悼亡的感傷色彩,如「畏老老轉迫,憂病病彌縛」,「朝哭心所愛,暮哭心所親」(《自覺》二首)等;厭苦塵世煩惱,力求加以解脫,聲稱要「度脫生死輪」,「永洗煩惱塵」(同前),明顯地打上佛家思想的烙印。
雜律詩在白居易詩作中數量最多。其中有價值的是 一些耐人尋味的抒情寫景小詩,如《賦得古原草送別》、《錢塘湖春行》、《西湖留別》、《暮江吟》、《問劉十九》等,都能以白描手法,寥寥幾筆,勾畫出生意盎然的境界,歷來膾炙人口。而一部分鋪陳故實、排比聲韻的長篇排律和杯酒光景、艷情風月的小碎篇章,頗為時人效尤,但多不足取。
白居易詩歌的基本風格是平易淺切,明暢通俗。平易,是指用尋常的話,寫尋常的事,明白自然,人人能夠領略。所謂「郢人斤斫無痕跡,仙人衣裳棄刀尺」(劉禹錫《翰林白二十二學士見寄詩一百篇因以答貺》),就是對於這種平易自然、渾成無跡的詩風的高度贊揚。平易的境界是不容易達到的。劉熙載《藝概》說:「常語易,奇語難,此詩之初關也。奇語易,常語難,此詩之重關也。香山用常得奇,此境良非易到。」趙翼《甌北詩話》也認為「元、白尚坦易,務言人所共欲言」,指出「坦易者多觸景生情,因事起意,眼前景、口頭語,自能沁人心脾,耐人咀嚼」。白詩的平易,又是同敘寫情事的直切暢達聯系在一起的,意到筆隨,揮灑自如,「情致曲盡,入人肝脾,隨物賦形,所在充滿,殆與元氣相侔」(王若虛《滹南詩話》),有很大的感染力。這樣的平易,是提煉的結果。趙翼又說:「其筆快如並剪,銳如昆刀,無不達之隱,無稍晦之詞;工夫又鍛煉至潔,看是平易,其實精純。」宋代僧人惠洪《冷齋夜話》記敘白居易作詩令老嫗都解的傳說,雖不必真有其事,而他的作品文字淺顯,少用典故和古奧的詞句,便於廣大讀者接受,則是有目共睹的事實。他還喜歡提煉民間俗語入詩,增添詩歌的神趣。《唐音癸簽》引《閱耕余錄》說:「白太傅詩:『暑退衣服干,潮生船航活',吳中以水漲船動為船活,采入詩中,便成佳句。」龔頤正《芥隱筆記》也說:「詩中用而今、匹如、些些、耳冷、妒他、欺我、生憎、勿留、贏垂、溫暾,皆樂天語。」
白居易詩歌的創作風格,後世頗有訾議。有人說他「俗」,說他「淺」,甚至說他「力□而氣孱」(司空圖《與王駕評詩書》),這些批評看到了白居易的一部分作品矜耀富貴,吟弄風情,存在著格調低下的庸俗的一面;晚年「更作知足語,千篇一律」(《詩源辯體》引王世貞語),「其中頹唐俚俗十居六、七」(葉燮《原詩》)。在藝術上他也有相當數量的詩篇,意太詳,語太露,缺少蘊藉含蓄的韻味和抑揚頓挫的氣勢。但他的成功之作,多能做到「言淺而思深,意微而詞顯」(薛雪《一瓢詩話》),在平易、切近的形式里蘊含深遠的思想情趣,有力地顯示著白詩通俗化、大眾化的重要成就。所以晚唐張為《詩人主客圖》稱白居易為「廣大教化主」,正好說明了這一點。內容的深刻和風格的平易,使白居易的作品在社會上流傳特別廣。他在世時,他的詩歌已廣泛傳誦,「禁省觀寺郵候牆壁之上無不書,王公妾婦牛童馬走之口無不道,至於繕寫模勒,□賣於市井,或持之以交酒茗者,處處皆是」(元稹《元氏長慶集序》)。他與元稹兩人唱和的所謂「元和體」,「自衣冠士子,閭閻下俚,至悉傳諷之」(《舊唐書·元稹傳》)。白居易的名聲遠播國外。當時有朝鮮商人來求索白詩,帶回去賣給該國宰相,一篇值百金。日本僧人惠萼也在蘇州南禪寺抄得一部白集帶回國,後陸續有人抄回,至今日本保存有相當於宋、元時的三種抄本各一卷,視為國寶。
白居易的詩歌對後世文學有巨大影響。晚唐的皮日休、聶夷中、陸龜蒙、羅隱、杜荀鶴,宋代的王禹稱、梅堯臣、蘇軾、張耒、陸游一直到清代的吳偉業、黃遵憲等,都在不同方面、不同程度上受到白居易詩風的啟示。此外,元、明、清歷代劇作家有不少人取白居易作品的故事為題材編寫戲曲,如《長恨歌》演變為白樸的《梧桐雨》、洪升的《長生殿》,《琵琶行》演變為馬致遠的《青衫淚》、蔣士銓的《四弦秋》等。白詩的詞句,也有很多被宋、元、明話本所採用。
詩歌以外,白居易的文章寫得也很有特色。他雖然不屬於韓愈、柳宗元的文學團體,卻以其創作的實踐,推動了散文的革新。他的《策林》七十五篇縱論天下大事,有意識地追蹤賈誼的《治安策》。其中有些篇章如《決壅蔽》、《使官吏清廉》、《去盜賊》等,不僅內容切實,見解精闢,而且引古鑒今,析理深透,語言明快,詞氣讜直,是議論文中的傑作。《為人上宰相書》和一系列論政事的奏狀,條分縷析,勁直剴切,開啟了北宋王安石上書言事的先聲。《與元九書》洋洋灑灑,夾敘夾議,是唐代文學批評的重要文獻。而象《草堂記》、《冷泉亭記》、《三游洞序》、《荔枝圖序》等,寫景狀物,旨趣雋永,又是興文藝樣式——曲子詞的寫作。他的《憶江南》、《浪淘沙》、《花非花》、《長相思》諸小令,為文人詞的發展開拓了道路。
論白居易詩
香山才情,照映古今,然詞沓意盡,調俗氣靡,於詩家遠微深厚之境,有間未達。其寫懷學淵明之閑適,則一高玄,按香山《題潯陽樓》稱淵明曰:「文思高玄」。一瑣直,形而見絀矣。其寫實比少陵之真質,則一沈摯,一鋪張,況而自下矣。故余嘗謂:香山作詩,欲使老嫗都解,而每似老嫗作詩,欲使香山都解;蓋使老嫗解,必語意淺易,而老嫗使解,必詞氣煩絮。淺易可也,煩絮不可也。按《復堂日記補錄》光緒二年八月二十二日雲①:「閱樂天詩,老嫗解,我不解」;則語尤峻矣。西人好之,當是樂其淺近易解,凡近易譯,足以自便耳。(195頁)
①《復堂日記》:八卷,清譚獻撰。
這一則論白居易詩。白居易晚號香山居士,故稱香山。白居易《與元九書》:「今仆之詩,人所愛者,悉不過雜律詩與《長恨歌》已下耳。時之所重,仆之所輕。至於諷諭者,意激而言質,閑適者,思淡而詞迂,以質合迂,宜人之不愛也。」錢先生稱「香山才情,昭映古今」,就指他的雜律詩及《長恨歌》《琵琶行》等詩。也指出他的詩有不足處,如他有的樂府詩,他在《新樂府序》里說:「系於意,不系於文。首句標其目,卒章顯其志,詩三百之義也。其辭質而徑,欲見之者易喻也;其言直而切,欲聞之者深誡也。……」詩是文學,只求達意不求文,不夠正確。詩要求卒章顯其志,對「詩家遠微深厚之境,有間未達」了。他有的詩不免「詞沓意盡,調俗氣靡」。蘇軾《祭柳子玉文》稱為「元輕白俗」。錢先生把他學陶淵明的詩,與陶詩比,一高玄,一瑣直。如白居易《效陶潛體詩十六首》,舉第四首看:
朝飲一杯酒,冥心合元化。兀然無所思,日高尚閑卧。暮讀一卷書,會意如嘉話。欣然有所遇,夜深猶獨坐。又得琴上趣,安弦有餘暇。復多詩中狂,下筆不能罷。唯茲三四事,持用度晝夜。所以陰雨中,經旬不出舍。始悟獨往人,心安時亦過。
這首詩寫他退居渭上,過著飲酒、讀書、彈琴、作詩的閑適生活,即所謂「瑣直」。再看陶淵明《飲酒二十首》的第四首:
棲棲失群鳥,日暮猶獨飛。徘徊無定止,夜夜聲轉悲。厲響思清晨,遠去何所依。因值孤生松,斂翮遙來歸。勁風無榮木,此蔭獨不衰。託身已得所,千載不相違。
這首詩寫失群之鳥悲哀時,還在找孤生松來棲托,表達出「千載不相違」的志節,即所謂高玄。
再看白居易的寫實詩,如《官牛》:
官牛官牛駕官車,滻水岸邊般載沙。一石沙,幾斤重?朝載暮載將何用?載向五門官道西,綠槐蔭下鋪沙堤。昨來新拜右丞相,恐怕泥途污馬蹄。右丞相,馬蹄踏沙雖凈潔,牛領牽車欲流血。右丞相,但能濟人治國調陰陽,官牛領穿亦無妨。
這樣的詩跟杜甫的三吏三別比,不是一沉摯,一鋪張嗎?
選自錢鍾書《談藝錄》讀本(六)論白居易詩
尋訪九江琵琶亭
劉福鑄
江西九江市是一座與文學關系十分密切的歷史名城:《三國演義》中東吳水軍大都督周瑜於甘棠湖點將派兵的點將台在九江,陶淵明的潯陽柴桑故里在九江,白居易送客和寫作《琵琶行》的「潯陽江頭」在九江,還有《水滸傳》中宋江醉題反詩的潯陽樓、梁山好漢「鬧江州」的法場以及紀念白居易的琵琶亭等等,這些史跡都在九江。
九江位於江西北部贛、鄂、皖三省交界處。歷史上的九江府還使用過江州、尋陽、潯陽等名稱,郡治所在地德化縣又曾用過潯陽、湓城、柴桑、汝南等名稱。如今市政府所在地為潯陽區。潯陽江建有長江上最長的雄偉的九江長江大橋。不過九江最令我心儀的還是它深厚的文化積淀。特別是白居易詩中「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的那個令人感傷又令人神往的潯陽江頭和因此而派生的琵琶亭。
遙思唐玄宗元和十年(815),白居易因上疏請求嚴緝刺殺宰相武元衡的兇手,得罪了權貴,被貶為江州(今九江)司馬。翌年秋天的一個夜晚,白居易送客至潯陽江頭湓浦口時,忽從相鄰的一條船里傳出嘈嘈切切的琵琶曲,且「錚錚然有京都聲」。那琵琶聲悲切凄涼,陣陣撩動著詩人的情思。詩人「移船相近邀相見」,發現彈奏者原來是一位琵琶女,自述乃長安一娼女,擅彈琵琶,因年長色衰,委身嫁給一個商人,但「商人重利輕別離」,於是她流落江湖,賣藝為生。詩人備酒邀她走過船來,快彈數曲,「如聽仙樂」。 琵琶女淪落天涯的悲慘身世,詩人自己受貶的坎坷遭遇,通過凄切的琵琶聲,產生了強烈的共鳴,詩人不禁淚濕青衫,發出「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浩嘆。熾烈的激情,難以抑制的詩興,催使詩人揮筆寫成了飽含感情的《琵琶行》千古絕唱。
白居易離開潯陽後,人們在他當年送客的湓浦口這處芒黃荻白、竹綠楓紅的地方,興建了一座亭子,取名琵琶亭,自此以後,歷代名人墨客,紛至沓來,他們或登亭懷古,追思琵琶韻事,或觸景生情,一灑悲己憐人之淚,由是留下了眾多的題詠。如白居易身後二百餘年,歐陽修也於宋仁宗景佑二年(1036)因「越職言事」的罪名,被貶為夷陵(今湖北宜昌)縣令。當他去夷陵途經長江時,慕名登琵琶亭憑吊。相似的遭遇使他產生了悲己怨世的傷感,於是他寫下了「樂天曾謫此江邊,已嘆天涯淚泫然。今日始知予罪大,夷陵此去更三千」詩句。這些為自己、為白公抒發不平之情的詩作,為琵琶亭又增添了幾分凄傷韻味。千百年來,亭因詩而著,詩因亭而豐,琵琶亭因此享譽天下。
琵琶亭自建成後,屢為興廢。原址在湓浦口,明萬曆間江西兵巡道葛寅亮移址重建於城東老鸛塘,不久廢毀;清雍正間兵巡道劉均又復建於湓浦口故址;乾隆間九江關督唐英重修琵琶亭,擴建樓堂,增塑白居易像,懸掛有「到此忘機」、「樂天送客處」、「忘機閣」、「大江東去」等匾額。其時琵琶亭附屬建築繁多,遊客如雲,盛極一時。逮至清咸豐三年(1853),一場兵火,琵琶亭從此盪然無存。清末有人在遺址上別建「宣化宮」,將「古琵琶亭」石匾嵌在廟門上,文化大革命間又遭搗毀。直到公元1987年,九江市人民政府為重輝古跡,發展文化旅遊事業,才在長江大橋東岸另擇新址重建琵琶亭,1989年7月正式對外開放。
新建的琵琶亭座落於九江長江大橋之南。沿濱江大道向東,過鎖江塔,便可見一座古色古香的高大門樓迎面而立。大門上,高懸著名女書法家蕭嫻88歲時所書「琵琶亭」金字匾額,兩旁楹聯由著名書法家啟功撰書。聯曰:
紅袖夜船孤,蛤蟆陵邊,往事悲歡商婦淚;
青衫秋浦別,琵琶筵上,一時棖觸謫臣心。
步入門樓,率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尊比真人略高的毛澤東銅像,因為毛澤東曾手書《琵琶行》全詩,現在,墨跡已刻在銅像背後的石砌照壁上,手書中有些句子與白詩原句略有不同,也許這正是偉人的創舉之處。繞過詩牆,可於照壁背面欣賞到白居易《琵琶行》詩意圖及《潯陽宴別》巨幅瓷版壁畫。轉過身,一條平整的碎石小道就在腳下。道中央,豎立著白居易高大的漢白玉全身雕像,形象婉雅俊逸,卓犖臨風,展示了感情豐富的詩人個性。雕像兩旁,辟有兩塊綠茵茵的草坪,坪上幾株長青樹和翠竹,為亭園增添了幾許秀色。沿著園中小道再往前數十步,就是全園的主體建築琵琶亭了。亭子採用八角重檐攢尖頂的古樸傳統建築風格,高十餘米,分上下兩層,矗立在約七米高的花崗岩石基上,四周環以白石欄桿。石基底部兩側有台階可以登亭。亭內有階梯盤旋而上,本可登高憑欄遠眺大江,遺憾的是亭門緊閉,並不開放。底層楹柱懸掛有書法家沙孟海書聯:「一彈流水一彈月,半入江天半入雲」。本聯原為清代董雲岩集唐盧仝和杜甫詩句而成,下聯原句為「半入江風半入雲」。二層亭額「琵琶亭」則是著名藝術大師劉海粟所書。
由亭台而下為左右碑廊。左碑廊,長約60米,廊壁嵌淺刻白居易像及名家所書白居易有關江州的詩作碑刻55塊;右碑廊略短,刻立有現代名家所書唐至清歷代文人題詠琵琶亭的詩詞及捐款功德碑26塊。這批富於書法觀賞價值的碑刻與琵琶亭相輔相成,讓人駐足流連。
整個亭園佔地約三千平方米,由亭、台、樓、廊、池等組成。園中有平地,有高坡,採用了傳統的借景造園方法,憑借周圍地形、自然風景和人工建築物較巧妙地營造了一處園林式景觀。
(有刪節)
長恨歌
白居易
漢皇重色思傾國,御宇多年求不得。楊家有女初長成,養在深閨人未識。天生麗質難自棄,一朝選在君王側。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侍兒扶起嬌無力,始是新承恩澤時。雲鬢花顏金步搖,芙蓉帳暖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承歡侍宴無閑暇,春從春遊夜專夜。後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金屋妝成嬌侍夜,玉樓宴罷醉和春。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憐光彩生門戶。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驪宮高處入青雲,仙樂風飄處處聞。緩歌慢舞凝絲竹,盡日君王看不足。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九重城闕煙塵生,千乘萬騎西南行。翠華搖搖行復止,西出都門百餘里。六軍不發無奈何,宛轉蛾眉馬前死。花鈿委地無人收,翠翹金雀玉搔頭。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淚相和流。黃埃散漫風蕭索,雲棧縈紆登劍閣。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無光日色薄。蜀江水碧蜀山青,聖主朝朝暮暮情。行宮見月傷心色,夜雨聞鈴腸斷聲。天旋日轉回龍馭,到此躊躇不能去。馬嵬坡下泥土中,不見玉顏空死處。君臣相顧盡沾衣,東望都門信馬歸。歸來池苑皆依舊,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對此如何不淚垂。春風桃李花開夜,秋雨梧桐葉落時。西宮南內多秋草,落葉滿階紅不掃。梨園弟子白發新,椒房阿監青娥老。夕殿螢飛思悄然,孤燈挑盡未成眠。遲遲鍾鼓初長夜,耿耿星河欲曙天。鴛鴦瓦冷霜華重,翡翠衾寒誰與共。悠悠生死別經年,魂魄不曾來入夢。臨邛道士鴻都客,能以精誠致魂魄。為感君王展轉思,遂教方士殷勤覓。排空馭氣奔如電,升天入地求之遍。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忽聞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縹渺間。樓閣玲瓏五雲起,其中綽約多仙子。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膚花貌參差是。金闕西廂叩玉扃,轉教小玉報雙成。聞到漢家天子使,九華帳里夢魂驚。攬衣推枕起徘回,珠箔銀屏邐迤開。雲鬢半偏新睡覺,花冠不整下堂來。風吹仙袂飄搖舉,猶似霓裳羽衣舞。玉容寂寞淚闌干,梨花一枝春帶雨。含情凝睇謝君王,一別音容兩渺茫。昭陽殿里恩愛絕,蓬萊宮中日月長。回頭下望人寰處,不見長安見塵霧。唯將舊物表深情,鈿合金釵寄將去。釵留一股合一扇,釵擘黃金合分鈿。但教心似金鈿堅,天上人間會相見。臨別殷勤重寄詞,詞中有誓兩心知。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