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哪個伊索寓言中哪個故事告訴我們不要急於求成
拔苗助長這個寓言故事告訴我們,不要急於求成,違規了事物的發展規律,反而會把事情弄得更糟,就是說欲速則不達
『貳』 拔苗助長告訴我們的道理是做事不要急於求成。這是一則寓言故事,我們還知道——也是這樣的故事。
揠苗助長告訴我們世間萬物都是有它們各自的規律和特點的,違背自然規律的人不僅愚蠢,還要受到自然的懲罰。
『叄』 拔苗助長出自哪個寓言故事
摘要 出自《孟子·公孫丑上》,作者是戰國時期的孟子。拔苗助長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比喻為急於求成,反而壞了事。成語用法:作主語、謂語,也可作定語,含貶義。
『肆』 形容急於求成違反事物的規律辦事寓言
形容急於求成違反事物的規律辦事的寓言故事是揠苗助長。
原文:
宋人有閔其苗之不長而揠之者,芒芒然歸,謂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其子趨而往視之,苗則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長者寡矣。以為無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長者,揠苗者也。非徒無益,而又害之。
白話譯文:
有個宋國人,他十分期盼禾苗長高,於是就去田裡把禾苗一個個的拔高,一天下來十分疲勞但很滿足,回到家對他的家人說:「可把我累壞了,我幫助禾苗長高了!」他兒子聽說後急忙到田裡去看苗(的情況),然而苗都枯萎了。
天下不希望自己禾苗長得快一些的人很少啊!以為禾苗長大沒用而放棄的人,就像是不給禾苗鋤草的懶漢。妄自幫助它生長的人,就像這個拔苗助長的人,不但沒有好處,反而害了它。
(4)急於求成是哪個寓言故事擴展閱讀:
揠苗助長的寓言故事出自於先秦孟軻的《孟子·公孫丑上》。
揠苗助長
讀音:yà miáo zhù zhǎng
釋義:揠:拔起。把苗拔起,幫助其生長,後用來比喻違反事物的發展規律,急於求成,反而壞事。
寓意:客觀事物的發展自有它的規律,純靠良好的願望和熱情是不夠的,很可能效果還會與主觀願望相反。這一寓言還告知一具體道理:"欲速則不達"。
近義詞:欲速不達。
反義詞:放任自流、循序漸進。
『伍』 違反規律,急於求成,反而壞事的寓言故事
揠苗助長、殺雞取卵【應該算吧】。。。各種心急吃不了熱豆腐、欲速則不達的事例也可以拿出來說說的
『陸』 收集4個寓言故事,寫出是什麼寓義
成語: 拔苗助長
【拼音】: bá miáo zhù zhǎng
【解釋】: 比喻違反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急於求成,反而壞事。
【成語故事】:
拔苗助長這則成語的意思是將苗拔起,幫助它生長。比喻不顧事物發展的規律,強求速成,結果反而把事情弄糟。
這個成語來源於《孟子.公孫丑上》,宋人有閔其苗之不長而揠之者,芒芒然歸,謂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其子趨而往視之,苗則槁矣。
《孟子》是一部儒家經典,記載了戰國時期著名思想家孟軻的政治活動、政治學說和哲學倫理教育思想。這部書中有個故事十分有名:宋國有一個農夫,他擔心自己田裡的禾苗長不高,就天天到田邊去看。
可是,一天、兩天、三天,禾苗好象一點兒也沒有往上長。他在田邊焦急地轉來轉去,自言自語地說:我得想辦法幫助它們生長。
一天,他終於想出了辦法,急忙奔到田裡,把禾苗一棵棵地拔,從早上一直忙到太陽落山,弄得精疲力盡。
他回到家裡,十分疲勞,氣喘吁吁地說:今天可把我累壞了,力氣總算沒白費,我幫禾苗都長高了一大截。
他的兒子聽了,急忙跑到田裡一看,禾苗全都枯死了。
孟軻借用這個故事向他的學生們說明違反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而主觀地急躁冒進,就會把事情弄糟。
葉公好龍
【注音】yè gōng hào lóng
【解釋】葉公:春秋時楚國貴族,名子高,封於葉(古邑名,今河南葉縣)。比喻口頭上說愛好某事物,實際上並不真愛好。
【成語故事】春秋時期,楚國葉地諸侯子弟沈諸梁自稱葉公,他特別喜歡龍,他的屋樑、柱子、門窗及所有傢具甚至連衣服上都雕刻或綉制龍的圖案。天上的真龍得知後,專程去探望葉公,從窗戶上探進頭去。葉公一見真龍,嚇得魂不附體,連忙逃跑。
【成語】: 井底之蛙
【拼音】: jǐng dǐ zhī wā
【解釋】: 井底的蛙只能看到井口那麼大的一塊天。比喻見識狹窄的人。
【成語故事】:
一隻青蛙,住一口井裡。它高興時,在井裡跳來跳去,天熱了,在水中游上游下,覺得很快活:我是井裡的主人,多麼逍遙自在!
它正在自得其樂的時候,忽然聽見有人在叫它。它抬起頭向井口一看,只見一隻大海龜的頭幾乎遮去了井口上的半丬天。只聽見大海龜問它:青蛙老弟,你見過大海嗎?青蛙說:大海有我的井大嗎?海龜老兄,歡迎你下井來作客。大海龜被它說動了心,真想下井去看看。可是,它左腿還沒跨進井去,右腿的膝蓋已被井欄絆住了。於是,大海龜只好伏在井口上,告訴青蛙,海有多大、多深、多廣。青蛙這才知道,井外還有這么大的天地。它又驚奇又慚愧,感到自己的見識太渺小了。
【成語】: 鷸蚌相爭
【拼音】: yù bàng xiāng zhēng
【解釋】: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的省語。比喻雙方相持不下,而使第三者從中得利。
【成語故事】:
一隻河蚌張開蚌殼,在河灘上曬太陽。有隻鷸鳥,從河蚌身邊走過,就伸嘴去啄河蚌的肉。河蚌急忙把兩片殼合上,把鷸嘴緊緊地鉗住。鷸鳥用盡力氣,怎麼也拔不出嘴來。蚌也脫不了身,不能回河裡去了。河蚌和鷸鳥就爭吵起來。鷸鳥瓮聲瓮氣地說:一天、兩天不下雨,沒有了水,回不了河,你總是要死的!河蚌也瓮聲瓮氣地說:假如我不放你,一天、兩天之後,你的嘴拔不出去,你也別想活,總要餓死!河蚌和鷸鳥吵個不停,誰也不讓誰。這時,恰好有個打魚的人從那裡走過,就把它們兩個一起捉去了。現在用來比喻雙方相持不下,結果兩敗俱傷,讓第三者得利。
『柒』 哪些寓言故事說明急於求成反而把事情弄糟的道理
拔苗助長有一個宋國人靠種莊稼為生,天天都必須到地里去勞動。太陽當空的時候,沒個遮攔,宋國人頭上豆大的汗珠直往下掉,渾身的衣衫被汗浸得透濕,但他卻不得不頂著烈日躬著身子插秧。下大雨的時候,也沒有地方可躲避,宋國人只好冒著雨在田間犁地,雨打得他抬不起頭來,和著汗一起往下淌。
就這樣日復一日,每當勞動了一天,宋國人回到家以後,便累得一動也不想動,連話也懶得說一句。宋國人覺得真是辛苦極了。更令他心煩的是,他天天扛著鋤頭去田裡累死累活,但是不解人意的莊稼,似乎一點也沒有長高,真讓人著急。
這一天,宋國人耕了很久的地,坐在田埂上休息。他望著大得好像沒有邊的莊稼地,不禁一陣焦急又湧上心頭。他自言自語地說:「莊稼呀,你們知道我每天種地有多辛苦嗎?為什麼你們一點都不體諒我,快快長高呢?快長高、快長高……」他一邊念叨,一邊順手去拔身上衣服的一根線頭,線頭沒拔斷,卻出來了一大截。宋國人望著線頭出神,突然,他的腦子里蹦出一個主意:「對呀,我原來怎麼沒想到,就這么辦!」宋國人頓時來勁了,一躍而起開始忙碌……
太陽落山了,宋國人的妻子早已做好了飯菜,坐在桌邊等他回來。「以往這時候早該回來了,會不會出了什麼事?」她擔心地想。忽然門「吱呀」一聲開了,宋國人滿頭大汗地回來了。他一進門就興奮地說:「今天可把我累壞了!我把每一根莊稼都拔出來了一些,它們一下子就長高了這么多……」他邊說邊比劃著。「什麼?你……」宋國人的兒子大吃一驚,他連話也顧不上說完,就趕緊提了盞燈籠深一腳淺一腳地跑到田裡去。可是已經晚了,莊稼已經全都枯死了。
自然界萬物的生長,都是有自己的客觀規律的,人無力強行改變這些規律,只有遵循規律去辦事才能取得成功。愚蠢的宋國人不懂得這個道理,急功近利,急於求成,一心只想讓莊稼按自己的意願快長高,結果落得一個相反的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