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飯桌上的故事作文開頭
飯桌上的時光是最休閑最輕松的,倘若一生中沒有了這段落,便也最終無味。就讓我給大家分享一段我飯桌上的故事吧!
一個新年的中午,由天下第一大廚「周彩女士」,也就是我的媽媽為我們做團圓飯。不一會兒,一頓可口的團圓飯就入目在我眼前,有鮮美的羅宋湯,有香氣撲鼻的紅燒肉,有美味的黑椒牛排,有 *** 的蝦,有好吃的紅燒魚……可以說是色、香、味俱全啊!弄得我眼饞欲滴。我不等媽媽叫我吃放,就三步並兩步跑到一個座位旁坐下,好像有人要跟我搶似的。開飯了,親人們都圍坐在一起,媽媽笑眯眯地說:「快吃快吃,趁熱吃吧!」我迫不及待的開始了我的一頓美餐,津津有味的吃著。弟弟早已破了相,狼吞虎咽的吃著,搞得滿嘴都是油,成了一個「大花貓」,還是媽媽細致,只見她細細的咀嚼著口中的食物,看上去優雅輕盈,可有一些菜還分文不動,節約的姐姐說:「大家快吃啊,浪費了多可惜!」可菜實在太多了!任由它們再怎麼誘人,我們都撐不下了,這時,一言不發的爸爸先開了口:「要不我們劃拳,輸了就罰吃菜?」「好啊好啊!」我們應和著。就這樣,你一言我一句,咀嚼聲,歡笑聲,談論聲,聲聲交匯,飯桌是一個萬花筒,萬紫千紅,每個人都有著屬於自己的色彩,在這歡樂的交談聲中我們結束了吃飯。
這就是我飯桌上的故事,七彩,溫馨!
【餐桌前的談話】到吃飯的時候了,桌上擺著新鮮的白灼蝦,誘人的紅燒肉,綠油油的小青菜,還有一大鍋燉了好久的排骨湯,真是葷素搭配,營養豐富,一看就是外公外婆精心為我准備的。
外婆在一邊不停地對我說「多吃點蝦,長高個,喝點排骨湯,補鈣的,再吃點蔬菜,補充維C……」哎,我一直對大人們這種「填鴨」式喂養有意見,我看著滿桌豐盛的菜餚一點胃口也沒有,慢吞吞地嚼著飯,滿腦子里只有牛排漢堡。
外公看我一副不樂意的樣子,不高興地說:「你這孩子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你媽媽在你這么大的時候,不管買什麼東西都要憑票,買肉要肉票,買米要糧票……全是由國家統一分配,想多買些肉都不行。
」「是啊!是啊!」爸爸也在一邊接著說,「如果我小時候天天有雞蛋吃牛奶喝,我還會長得更高些!」一直沒開口的媽媽說話了,「吃飯的時候別教育孩子,會消化不良的。
」還是媽媽好啊!可我又聽到媽媽接著說「趙怡霖,多吃點,你看你瘦得……」看著四個大人圍著我,四張嘴說個不停,我只好一聲不吭,誰叫我長得像根小豆芽菜呢?他們也是為了我有個好身體,想給我增加營養啊!哎,這就是我們家,每次吃飯最後都變成了憶苦思甜。
不過,我覺得他們說得也有道理,我們現在的生活確實像掉進了蜜罐里,我也十分慶幸,我生活在幸運的年代,能過著幸福的生活。
外公這個老黨員曾告訴我:「這都是黨的功勞!」 是黨,讓我們的生活更美好!如果把黨比作陽光,那我們就是花兒,花兒在陽光下茁壯生長,我們在黨的關懷下幸福成長。
我們要像花兒吸取養料一樣,不斷汲取知識,學好本領,將來報效祖國。
我堅信,在我們不懈的努力下,祖國的明天會更美好!
餐桌前的一家人「開飯啦!」隨著媽媽的叫聲響起,我和爸爸以百米沖刺的速度沖向餐桌,迅速落座,准備開飯。
媽媽把最後一道菜端上餐桌,我們一家人的晚飯時間開始了。
吃飯的時侯,我發現我,爸爸媽媽吃的一樣多,但是,我從具體上來看,爸爸比我和媽媽吃的多一些。
爸爸和媽媽用的碗一樣大,只有我用的碗最小。
吃飯的時候,爸爸媽媽和我吃的一樣多,有時候爸爸的飯滿滿一大碗,有時侯淺淺一小碗。
我和媽媽可跟爸爸不一樣,我和媽媽差不多是一樣的。
吃飯時,我有時候聞一聞飯的香味,有時候不聞。
飯已經上桌,吃飯還沒開始的時候,爸爸會夾上幾下子『啊嗚啊嗚』吃起來,我和媽媽偷偷的笑著。
吃飯了,我會把桌子上的菜看一遍,如果看到了我最愛吃的我會迫不及待的夾上一筷子塞到嘴裡,嘴裡的菜還沒吃完,另一筷子又會塞到我嘴裡。
吃飯時,我爸爸是我們三個人中吃的最香的人了,等我爸爸餓的最厲害的時候,就埋頭猛吃。
我和媽媽吃的速度一樣快,像賽跑一樣。
吃飯時,都是我媽媽吃的一干二凈像刷的碗一樣,我爸爸吃的一點都不幹凈。
有時候,我們全家吃完了飯還有喝湯,有時候也不這樣。
吃飯時,我爸爸發出「吧嗒,吧嗒」的聲,也像「呼嚕,呼嚕」的聲音。
我們吃飯的時候談一些學校,家裡的事情等等。
我在心情不好的時候吃不下飯,如果我在性情不好的時候吃飯,我會有一種想吐得感覺。
我看到一些好吃的菜就大口大口的吃,我見到剩菜沒胃口。
我們家的菜經常變花樣,今天吃這個,明天吃那個,經常變化。
瞧瞧我們這餐桌前的一家子,各自有各自吃飯的特點,但是一樣的是,我們的心情都是愉快的,多麼美好的吃飯時間啊!
關於初中餐桌前的談話作文800字 有一次,我和爸爸媽媽出去逛街。
來到商店裡,我無意中發現了一個洋娃娃,我拿著這個洋娃娃左看右看,簡直是愛不釋手。
可無論我怎麼向爸爸媽媽撒嬌,爸爸媽媽就是不給我買。
我就因為這件事一直賭氣 晚上,吃飯的時候到了,我一直在房間里,無論爸爸媽媽怎麼叫我,我就不出去。
可是一向都按時吃飯的我現在可餓慘了,過了一會兒我實在不行了,於是便來到餐桌,來到餐桌上本以為爸爸媽媽早就吃了,可誰知他們還等著我,但是我仍然在和他們賭氣,沒有給他們道歉。
這是媽媽開口了:「喊你出來吃飯你為什麼不出來吃飯?」 「怎麼嘛!我不想吃。
」我態度堅決地說。
爸爸也開口了:「這么大了還要玩洋娃娃。
」 「我喜歡我就要玩」 「你要是想玩就把成績搞好呀!你成績搞好了,你想買什麼就買什麼,問題是你成績沒多好呀!」 我聽了這句話,鼻子一酸,回了一句:「別從門縫里看人!」 媽媽聽了這句話非常生氣,一把拿起了桌子上唯一能派上用場的武器——筷子向我的嘴打來。
我沒敢再說了,把臉一低,傷心地吃著飯餐桌上的對話作文500字作文。
這時媽媽對爸爸說:「現在的娃娃怎麼這樣子,那樣也想要這樣也想要。
」 我開口了:「從小到大,我要你們給我買過幾個洋娃娃嘛?什麼都說我,我不過就是這一次想要嘛!而且還是第一次。
」 媽媽聽了這句話以後,她的淚水落了下來,她說:「女兒,媽媽不給你買是為了不讓你學習分心,媽媽這是為你好呀!」 聽了這句話我不再賭氣了,同時也明白到爸爸媽媽不是不喜歡我而是為了不讓我學習分心。
...
在我們家的飯桌上,發生過許多溫馨、有趣、感動的故事。
我有一個幸福、甜蜜、美滿的家庭,我們的家庭時時刻刻都擁有幸福、快樂。
記得上一次,我失望地回家,快要吃飯的時候,我猶豫了一會兒,看見爸爸沒有回來,吞吞吐吐地對媽媽說:「媽媽……我今天……考試了!」媽媽自信地說:「你是不是又考試考得不好?」我羞愧地低下了頭。
媽媽又不準備看,媽媽准備等爸爸回來一起看。
我的心裡就像踹了一隻小兔一樣,快要蹦出來一樣。
作文網 home.sanwen8.cn不一會兒,菜被媽媽陸續地端出來了:松鼠桂魚、宮保雞丁、糖醋丸子……看著這些美味佳餚,就令人流口水!不過,我現在沒有心情去吃這些美味佳餚了。
媽媽一聲叫道:爸爸回來了!我的心跳更加速了,生怕被爸爸打!妹妹真是壞死了!妹妹趁我在盛飯的時候,偷偷地對爸爸說了我的事情。
我也吞吞吐吐地向爸爸坦白了一切,沒想到爸爸並沒有責怪我,並用和藹的目光望著我,用溫和的語氣跟我說:「這一次沒有考好不要緊,但是你下一次一定要考到90分以上,不然,你就會挨打!」媽媽也同意了爸爸的觀點。
我羞愧地低下了頭,並跟爸爸承諾:我下一次考試一定要考到90分以上!加油!」作文我本來以為這次我要遭殃了,沒想到爸爸和藹可親地教導了我,我十分感謝爸爸!這一頓飯,洋溢出了我前所未有的感受。
歡樂是我們家的生命,活著就一定要有歡樂,有了歡樂就有了生命的意義。
讓我們共同活出生命的意義吧...
【餐桌前的淡話】作文又到吃飯的時候了,桌上擺著新鮮的白灼蝦,誘人的紅燒肉,綠油油的小青菜,還有一大鍋燉了好久的排骨湯,真是葷素搭配,營養豐富,一看就是外公外婆精心為我准備的。
外婆在一邊不停地對我說「多吃點蝦,長高個,喝點排骨湯,補鈣的,再吃點蔬菜,補充維C……」哎,我一直對大人們這種「填鴨」式喂養有意見,我看著滿桌豐盛的菜餚一點胃口也沒有,慢吞吞地嚼著飯,滿腦子里只有牛排漢堡。
外公看我一副不樂意的樣子,不高興地說:「你這孩子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你媽媽在你這么大的時候,不管買什麼東西都要憑票,買肉要肉票,買米要糧票……全是由國家統一分配,想多買些肉都不行。
」「是啊!是啊!」爸爸也在一邊接著說,「如果我小時候天天有雞蛋吃牛奶喝,我還會長得更高些!」一直沒開口的媽媽說話了,「吃飯的時候別教育孩子,會消化不良的。
」還是媽媽好啊!可我又聽到媽媽接著說「趙怡霖,多吃點,你看你瘦得……」看著四個大人圍著我,四張嘴說個不停,我只好一聲不吭,誰叫我長得像根小豆芽菜呢?他們也是為了我有個好身體,想給我增加營養啊!哎,這就是我們家,每次吃飯最後都變成了憶苦思甜。
不過,我覺得他們說得也有道理,我們現在的生活確實像掉進了蜜罐里,我也十分慶幸,我生活在幸運的年代,能過著幸福的生活。
外公這個老黨員曾告訴我:「這都是黨的功勞!」 是黨,讓我們的生活更美好!如果把黨比作陽光,那我們就是花兒,花兒在陽光下茁壯生長,我們在黨的關懷下幸福成長。
我們要像花兒吸取養料一樣,不斷汲取知識,學好本領,將來報效祖國。
我堅信,在我們不懈的努力下,祖國的明天會更美好!
餐桌前的一家子「開飯啦!」隨著媽媽的叫聲響起,我迅速的盛好米飯,去叫弟弟和爸爸,弟弟到是很快,但爸爸還賴在他溫暖的被窩,哎,我都不知道怎麼講爸爸,幸福的爸爸啊!吃飯的時侯,我喜歡把米飯乘得少一點,這樣弟弟可以多吃一點,媽媽就會給弟弟獎勵,這樣我也會在後面混一點,O《∩_∩》O嘿嘿~。
吃飯時,我聞一聞飯的香味。
飯已經上桌,吃飯還沒開始的時候,爸爸會夾上幾下子『啊嗚啊嗚』吃起來。
吃飯了,我會把桌子上的菜看一遍,如果看到了我最愛吃的我會迫不及待的夾上一筷子塞到嘴裡,嘴裡的菜還沒吃完,另一筷子又會塞到我嘴裡。
吃飯時,我爸爸是我們四個人中吃的最香的人了,等我爸爸餓的最厲害的時候,就埋頭猛吃。
我和媽媽吃的速度一樣快,像賽跑一樣,而弟弟就像一個小女生一樣,慢慢津津的吃著。
吃飯時,都是我和媽媽吃的一干二凈像刷的碗一樣,弟弟和爸爸吃的一點都不幹凈。
有時候,我們全家吃完了飯還有喝湯,有時候也不這樣。
吃飯時,爸爸還會發出「吧嗒,吧嗒」的聲,也像「呼嚕,呼嚕」的聲音。
我們吃飯的時候談一些學校,家裡的事情等等。
我在心情不好的時候吃不下飯,如果我在性情不好的時候吃飯,我會有一種想吐得感覺。
我看到一些好吃的菜就大口大口的吃,我見到剩菜沒胃口。
我們家的菜經常變花樣,今天吃這個,明天吃那個,經常變化。
瞧瞧我們這餐桌前的一家子,各自有各自吃飯的特點,但是一樣的是,我們的心情都是愉快的,多麼美好的吃飯時間啊!
從小到大,與家人一起在餐桌前吃飯的情景,我已經經歷過無數次了。
比起美食,這幅情景中更美好的親人之間的噓寒問暖,閑話家常,但近年來,我發現同樣是在餐桌前,談話卻越來越少了。
就拿今年的團年飯來說吧。
一開始,我們一家人圍坐在餐桌旁,開始互相寒暄。
爸爸關切地問爺爺奶奶:「爸,媽,您們最近身體好嗎?」「挺好的,不用擔心。
」然後爺爺奶奶就詢問爸爸工作上的情況、我的學習等等。
接著外公又囑咐我說初三學習固然很緊要,但也一定要注意休息。
總之,無非敘些家長里短不久,外婆和媽媽陸陸續續端來幾道美味的菜,大家就又連連稱贊。
本來,我以為難得過節能這樣一家人齊聚一堂,應該彼此有很多話想說,但誰知菜一上齊,大家就漸漸沉默了。
有的開始只顧著看電視上的春晚,有的開始一心看手機新聞,最過分的是,連「吃」這一基本環節都被影響了,姑媽說:「各位稍等,請先別起筷,待我拍個照片發朋友圈。
」她非但要將整桌子的菜擺成好看的形狀,拍個「全家福」。
還要給每一道菜都拍個特寫。
別人還可,兩個年幼的表弟表妹可餓得等不及了,表妹撅起小嘴,抗議道:「這樣光拍照,不吃,有什麼意思呢?」惹得大家都樂了。
終於大家起筷,餐桌周圍陷入了與春節的熱鬧氣氛好不相襯的沉默之中。
除了電視的聲音,和手機的按鍵聲,沒有什麼聲音,偶爾有人在手機上看到有意思的新聞,說出來分享一下,也不過大家略議論幾句就又安靜下來了。
別人沒話說,表弟表妹可是非常想和大家聊天。
他們不停的呼喚,餐桌旁的每一個人都喊了個遍,可是沒有得到絲毫關注。
最後,表弟無奈地說:「他們怎麼都不理我們呢?不如我們兩個一塊兒玩算了。
」於是兩個小朋友就悶悶不樂地離開餐桌,一起到客廳玩玩具去了。
餐桌前的談話,不僅僅只是親人之間的閑談,更是寄託著親人之間的愛與關懷。
現在,交通條件比從前發得多,團圓已經並非難事。
可是人們普遍變得更加浮躁,整天忙於做自己的事情,不懂得珍惜與家人團聚的時光,所以即使是在本該身心放鬆,與家人談笑的聚餐時光,都只顧著看電視、玩手機等等,餐桌前的談話就越來越少了。
團圓的意味漸漸失去了。
一家人在餐桌前一齊吃飯,這是一幅美好的畫面,而其中最美好的,便是餐桌前的談話。
我衷心希望有一天,餐桌前又總能聽見溫馨的談話聲。
望採納!O(∩_∩)O謝謝!!我家的電視機很小,但在它面前卻發生了不少我們一家人的趣事。
爸爸媽媽愛看電視劇,而我則愛看電影和動畫片,每天晚上,我們都會為誰看電視而大打出手,放心,這出手可不是打架,而是猜拳!我們三人同時說道:「石頭剪刀布!」第一下,媽媽贏了,在他得意忘形之時,反被我贏了就這樣,三人都難以贏得對方,各勝兩局,這是最後一句——決勝局。
我的心裡好像揣了只白兔,「石頭剪刀布!」我出拳頭,他們兩人出剪刀。
「我贏了,我贏啦!就是嘛,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數人手中。
」望著他們傻傻的愣在那,我有說不出的慶幸。
於是,一場大戰,我當了「得勝將軍」,他們只好上網看。
還有一次,媽媽很早就上班去了,做飯的重任自然而然的落在爸爸的身上。
恰巧,電視里正在播放爸爸最愛看的節目。
唉,怎麼辦呢?肚子和電視不可兼得,在緊急情況下,老爸竟急中生智,想到了一個「兩全其美」的方法。
他趁廣告時間,快速從樓下買了幾個包子,結果自然是我不得不和爸爸一起把包子連同電視內容都塞進肚子,吃的一點也不好受。
媽媽還是不放心,打電話問我們吃沒吃飯。
爸爸屬狗,按理說應該像狗一樣朴實忠厚,沒想到他靖邊看電視邊說:「吃了,吃了,挺好的 !」這也叫挺好?!真是太狡猾了! 唉,我們家就是這樣,經常為電視機而發生一些有趣的事,想必長大後再看到電視機,一定會引發我對童年的美好回憶。
從小到大,與家人一起在餐桌前吃飯的情景,我已經經歷過無數次了。
比起美食,這幅情景中更美好的親人之間的噓寒問暖,閑話家常,但近年來,我發現同樣是在餐桌前,談話卻越來越少了。
就拿今年的團年飯來說吧。
一開始,我們一家人圍坐在餐桌旁,開始互相寒暄。
爸爸關切地問爺爺奶奶:「爸,媽,您們最近身體好嗎?」「挺好的,不用擔心。
」然後爺爺奶奶就詢問爸爸工作上的情況、我的學習等等。
接著外公又囑咐我說初三學習固然很緊要,但也一定要注意休息。
總之,無非敘些家長里短不久,外婆和媽媽陸陸續續端來幾道美味的菜,大家就又連連稱贊。
本來,我以為難得過節能這樣一家人齊聚一堂,應該彼此有很多話想說,但誰知菜一上齊,大家就漸漸沉默了。
有的開始只顧著看電視上的春晚,有的開始一心看手機新聞,最過分的是,連「吃」這一基本環節都被影響了,姑媽說:「各位稍等,請先別起筷,待我拍個照片發朋友圈。
」她非但要將整桌子的菜擺成好看的形狀,拍個「全家福」。
還要給每一道菜都拍個特寫。
別人還可,兩個年幼的表弟表妹可餓得等不及了,表妹撅起小嘴,抗議道:「這樣光拍照,不吃,有什麼意思呢?」惹得大家都樂了。
終於大家起筷,餐桌周圍陷入了與春節的熱鬧氣氛好不相襯的沉默之中。
除了電視的聲音,和手機的按鍵聲,沒有什麼聲音,偶爾有人在手機上看到有意思的新聞,說出來分享一下,也不過大家略議論幾句就又安靜下來了。
別人沒話說,表弟表妹可是非常想和大家聊天。
他們不停的呼喚,餐桌旁的每一個人都喊了個遍,可是沒有得到絲毫關注。
最後,表弟無奈地說:「他們怎麼都不理我們呢?不如我們兩個一塊兒玩算了。
」於是兩個小朋友就悶悶不樂地離開餐桌,一起到客廳玩玩具去了。
餐桌前的談話,不僅僅只是親人之間的閑談,更是寄託著親人之間的愛與關懷。
現在,交通條件比從前發得多,團圓已經並非難事。
可是人們普遍變得更加浮躁,整天忙於做自己的事情,不懂得珍惜與家人團聚的時光,所以即使是在本該身心放鬆,與家人談笑的聚餐時光,都只顧著看電視、玩手機等等,餐桌前的談話就越來越少了。
團圓的意味漸漸失去了。
一家人在餐桌前一齊吃飯,這是一幅美好的畫面,而其中最美好的,便是餐桌前的談話。
我衷心希望有一天,餐桌前又總能聽見溫馨的談話聲。
一天中午,我們一家在吃中飯,桌上有美味的小黃魚、鮮嫩的青菜,還有一碗清爽可口的絲瓜湯,寫一篇以餐桌前的談話為題的作文600字。
我喝著絲瓜湯,想到了我們家院子里那已經開花了的絲瓜,「我們家結出來的的絲瓜會不會比這個更好吃呢?」我問。
「當然!」媽媽說,「自家種的嘛!當然比買來的還好吃。
」弟弟想了想,又問:「如果太多了吃不了怎麼辦?」「送人唄!」媽媽很高興地說。
「送給誰啊?」弟弟真是打破沙鍋問到底。
「當然要送給奶奶嘍!」我搶著說,「因為是奶奶把絲瓜苗培育好,然後帶給我們,如果奶奶不給我們絲瓜苗,我們哪來的絲瓜?」「還要送給那個種花的人。
」媽媽說。
「為什麼?」我和弟弟很好奇,異口同聲地問。
「因為媽媽答應那個賣花的人,我們的絲瓜成熟了,就送他幾條。
」事情是這樣的,一天媽媽去買菜,路過一個花店,媽媽進去,看見裡面的泥土很好,很肥沃,就問店主:「這土賣不賣?」店主說:「不賣。
」媽媽說:「賣給我吧,今年我們家院子里種了一些絲瓜,可是院子里的土太貧瘠了,可能結不出絲瓜了,你那肥沃的土賣給我一些,絲瓜結出來就送給你幾條!」店主笑了,說:「賣是不賣的,我送給你一些吧!」媽媽就從店裡拿了一些土。
媽媽說:「做人一定要守信用。
言必行,行必果。
你說出去了,就要做到,你做不到,就不要說。
不管絲瓜結了幾條,或者很小,都要送給那個種花的人,如果沒結出來,也要向他說明一下。
」「對,對!」我和弟弟不約而同地叫了起來。
我邊喝著絲瓜湯邊想像著,我們家的絲瓜大豐收,我和弟弟抱著一大堆絲瓜送給爺爺奶奶,種花的人也笑呵呵地接過媽媽送給他的絲瓜……...
轉載請註明出處 » 飯桌上的故事作文開頭
『貳』 我與書的故事開頭結尾帶原文題目怎麼寫
一、項脊軒志
上高中的時候,每個早上都有半小時的晨讀時間,一天是英語,一天是語文。而我,實在不喜歡背誦,所以從來只讀兩篇文章。一篇是《滕文閣序》,一篇是《項脊軒志》。
前一篇是因為它實在太讓人膜拜了;而後一篇是因為淡然敘事中的濃濃情意,靜物、動物、祖輩、母親、愛人……。
「項脊軒,舊南閣子也……」,開頭說項脊軒採光不好,所以讀書青年歸有光同學蓋了牆,刷了白漆,反射日光才亮堂了。舊舊的台階上,小鳥時來啄食。後來聽著人走過時的腳步聲,就能聽出是誰。叔叔們分家,大院子里增加了圍牆,可東邊的狗叫起來,西邊的狗也叫起來,雖然兄弟們傷了和氣,但還是一家人。「兒寒乎,欲食乎?」六個字道盡了古往今來媽媽對孩子的關心。年老的祖母拿著祖上上朝的笏板,希望孫子將來也能光耀門楣,這是一份純粹的期望。
十餘年後歸有光再次看到這個文章,又添上了對妻子的回憶。妻子回娘家,回來就說自己的妹妹「聞姊家有閣子,且何為閣子也?」夫妻間私房話也是如此可愛的話題。文章的最後,也是最落寞的句子:「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
發現有這么一篇打動人心的文章,大概是十多年語文教科書給我最大的感動了。而我與教科書的故事,到後邊還會有一段哭笑不得的段落。
二、那些年,我們沒有書讀。
很小很小的時候,生活在太行里的奶奶家,上茅房是旱廁,也沒有現在軟軟的手紙,用的是書的紙,上邊印著字,聽說那些書是叔叔們上學看的「閑書」,是不好的書,所以撕起來、用起來也沒什麼負罪感。
哥哥姐姐有不少連環畫(我們叫小畫書),蹭了不少,但就看個熱鬧,不識字啊。小畫書的看書高峰,是小學。不過那會兒已經不是小畫書的年代,只能從櫃子里翻,翻出一本高興得很。
後來上了一年級,認字了。媽媽去了趟天津,從舅舅家拿來了四本書。一本《格林童話》和《兒童實用故事大全》(上中下)。全是成人書的印刷,但就這四本書,陪伴了我小學低年級大多數的讀書時光。不是不想看新書,而是沒有。後來看到一篇文章說作者的媽媽對每一張寫著字的紙都很重視時,我是如此的共鳴。
想像一個小鎮兒童看到《格林童話》時的驚奇吧,原來還有種故事叫童話!!!可惜的是,這本書不知道被哪個小夥伴永借不還了。直接導致我現在借給別人書很大方的惡習。倒是三本《兒童實用故事大全》一直在我的書架里放著。其實聽聽這名字,就不是給孩子看的,而是媽媽講故事的素材。可惜咱那媽,雖然是人民教師,無奈是個老頑童,所以我是實實在在把這書看了個滾瓜爛熟。古今中外、人與動物,各種故事。
那會兒還有一種叫《365夜》的漫畫書,出過幾本質量很高的,里邊有《沒頭腦和不高興》等等故事,可惜後來買到的,就一點也不好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