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前程往事 > 如何做到小孩子喜歡聽的故事

如何做到小孩子喜歡聽的故事

發布時間:2025-03-30 05:34:42

① 【育兒心得】怎樣講故事,孩子最愛聽

我的故事會已經辦了很久了,為孩子們講了不少故事。可能是熟能生巧吧,不少媽媽都說孩子們喜歡聽我講故事,並問我有沒有「秘訣」可以分享。其實我的秘訣就是—— 「參與感」 。

「參與感」是牢牢吸引住孩子的大磁鐵,是引導孩子邁入閱讀殿堂的引路燈。究竟「參與感」是什麼?簡單地說:

我經常用到的互動有以下幾種:

如果給一兩個孩子講故事,最好的姿勢莫過於孩子坐在媽媽的懷里,由孩子捧著書,媽媽摟著寶寶講。這樣不但給孩子極大的幸福感和安全感,還因為孩子的兩只手都要拿書,身體又被媽媽「禁錮」住了,注意力自然增強。

如果是給一群孩子講故事,則要記得不斷地跟孩子們用眼神交流。讓孩子感受到你的關注,他們就能更好地跟你互動。

在講故事的時候,盡量用抑揚頓挫的聲音,吸引孩子的注意。扮演不同角色時,就用不同的聲音和表情去模仿那些角色。別害羞,孩子喜歡誇張的表演,他們會被你多變的聲音和表情深深吸引,然後跟著你傻笑,有時候還會笑得停不下來。

這是一個特別基本的互動,很小的孩子都能參與進來。雖然簡單,但很有用。一來,在每頁結束的時候檢查一下孩子的注意力是否還在;二來,很多孩子需要多一點時間來消化這一頁的內容,讓孩子自己翻書,是尊重孩子自己的節奏,當然也能加強孩子的參與感。

這是抓住孩子注意力的好方法,我經常在故事會上用到這個互動。當孩子們有些渙散的時候,我突然問一句:「你們看到妖怪躲在哪裡了嗎?」只要有一個孩子開始尋找,所有的孩子都會參與進來,唯恐落後。在家給自己孩子講故事時也是一樣的,只要有機會,就讓孩子來找一些圖畫書里的細節,既能牢牢抓住孩子的注意力,又能培養其觀察力。

很多童書都是循環式地講一個故事,情節不斷地重復,只有細節有些變化。文字上也一樣,等孩子聽到後面,已經完全可以自己把句子講完了。比如《鼠小弟的小背心》里,每個小動物出場,都要說一句台詞:「小背心真漂亮,讓我穿穿好嗎?」這時候,我們可以模仿不同的小動物聲音說:「小背心真漂亮————」,然後讓孩子也學著小動物的聲音說:「讓我穿穿好嗎?」他們往往會因為自己也「扮演」了一把小動物而樂不可支的。

美國教育家Romalda Spalding曾提出在閱讀教育中要培養學生的五項能力,第一點就是「檢查自己的理解」。在孩子養成自我檢查的習慣以前,家長的提問就非常重要了。提問是個大學問,不同年齡階段的提問方式也不一樣。對低幼孩子,可能只要知道故事中的人物分別是誰就很好了。再大一點,可以問他們「誰做了什麼?」。更進一步的問題是:「他為什麼這么做?」,「這樣做好不好?」,「如果是你,你會怎麼做?」等等。這些問題都能加深孩子對故事的理解,也讓孩子更有「參與感」。

互動7:聯系孩子的生活

Spalding提出的第二項能力是「聯系已有的知識」。讓孩子把故事和他們的日常生活聯系起來,也是極好的增加「參與感」的方法。比如說有的故事裡出現了「牙醫」,我就會讓孩子們舉手說說自己看牙醫的經歷;故事裡出現「大海」的時候,我就問「哪些小朋友去過海邊啊?」。孩子們會特別熱情地想要表達自己。這樣做唯一的缺點就是,萬一某個小朋友滔滔不絕地講,其他孩子很容易走神,所以老師一定要控好場。好在自己在家給孩子講故事時不會有這個問題。

「預測」的能力是Spalding提出的第三個閱讀能力。好的讀者,在讀書時,是積極地與作者互動的。「如果我是作者,接下來會寫什麼?」這往往是讀者和作者玩的一個智力游戲,能給閱讀增加無窮的樂趣。孩子們雖然小,但也完全可以加入到這個游戲中來,無論是猜對了,還是被作者擺了一道,最後他們都會很開心的。邊讀書邊「預測」的好習慣也在不知不覺中培養起來了。

Spalding的第四項閱讀能力——「重述」,就相對比較高階了。但我發現很多孩子其實比我們想像的要厲害,如果給他們機會的話,他們很願意拿起話筒,自己擔當那個「講故事的人」。當然,循序漸進也是很好的,可以讓孩子先講故事的開頭,然後再慢慢地增加內容。你還會發現,孩子們喜歡不斷地講同一個故事,而且每次講都會有一點點改進。他們講得樂此不疲,我們也要聽得樂在其中。

五項能力的最後一項——「總結」,無疑是很有挑戰性的。說實話,我們這些大人都不一定能完美地用一句話「總結」一個故事。要培養這個能力,其實大人的示範特別重要。比如說,講完《鼠小弟的小背心》後,我們可以說:「這個故事講了鼠小弟把背心借給了朋友們穿,最後雖然背心被撐大了,但他還是很開心地跟大象哥哥一起用背心盪鞦韆。你覺得這個故事好玩嗎?」孩子剛聽完故事,記憶還很新鮮,這時我們來總結一下,雖然是很長一句話,他們卻不太會排斥,而且最後的問題「你覺得這個故事好玩嗎?」對他們來講也毫無壓力。如果我們在每個故事結束的時候,都這樣總結一下,時間長了,孩子們會自己摸索到「總結的套路」,慢慢地,我們可以總結一個開頭,讓孩子接下去,直到讓孩子完全獨立地總結一個故事。這項工作可能需要耐心,但卻是非常有意義的。將來,我們的孩子就能在讀完一本書以後,習慣性地總結這本書的主旨大意。這是好讀者的基本特徵。

「參與感」的話題其實還可以擴展很多,希望我的文章能拋磚引玉,也期待向大家學習經驗。

② 在寶寶小的時候,給孩子朗讀故事有什麼技巧

首先要盡量多的准備一些各種故事的繪本,以供寶寶選擇。一般我每次至少會讀3個故事,也即泛讀。一旦寶寶自己對其中一些書感興趣,寶寶自己就會在一段時間百聽不厭,所謂精讀。

對於3歲以上的孩子,可以指讀故事的同時,讓孩子找找家裡有沒有故事中的形象,如故事中有鞋子,就可以讓孩子說說,故事裡的鞋子和家裡哪個人的鞋子比較像,如故事中有太陽,就可以和孩子一起說說

固定的時間。這個固定是相對的,但要每天堅持有閱讀時間。有時間就多讀幾則,時間緊張就一個故事。讓讀書成為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們還用做手工的方式演繹故事中的角色。

讀書的過程中父母可以針對書中不同的角色變換不同語氣語調,增加一些肢體動作,可以讓孩子對這個故事更有豐富的想像也可以適當的提幾個簡單的問題讓孩子自己去思考找答案,這種方式可以激發孩子濃厚的閱讀興趣。

當孩子讀故事書時,會按順序去讀故事的內容,而且會記在頭腦中。這時父母可以幫助孩子從中提取出最主要的情節,然後用短短的幾句話將整個故事概括出來,這樣可以方便孩子對故事的理解和記憶。

③ 故事能夠啟發兒童的想像力,怎麼能夠編出孩子們想聽的故事呢

第一、講相關孩子自身或家中里的真正事兒

兒童一直喜愛聽成年人講家庭生活的片段。那樣的故事能使他感受到一部分日常生活的真實有效。每一位父母都能說出很多家庭生活中的有趣的事。你能易如反掌地那樣逐漸你的故事,「我記得如果你……的情況下……」這乍聽下去並不像故事,實際上便是故事,並且會使孩子聽到痴迷。

那樣講故事不但能增強兒童的接納力,塑造她們的想像力,並且能使兒童覺得自身也是有講故事的本事。過不了多長時間,孩子就能自身編故事,並講給父母聽了。講故事盡管沒固定不動方式,可是,講故事最先留意故事應當短一些,由於兒童的專注力延續時間是有局限的;次之,故事的主角應該是孩子們所了解的,例如孩子自己、孩子的玩具或孩子最熟悉的人;還有,故事劇情要簡易。

閱讀全文

與如何做到小孩子喜歡聽的故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愛情公寓四三亞哪個酒店好 瀏覽:974
你聽過什麼家國情懷的故事 瀏覽:752
什麼神話故事與火有關 瀏覽:362
微觀經濟學包括哪些知識 瀏覽:537
幸福樹脫枝掉葉怎麼辦 瀏覽:851
事業編考試筆試考什麼科目 瀏覽:974
得不到什麼愛情 瀏覽:648
如何換健康碼綁定的微信 瀏覽:651
3000在愛情里是什麼意思 瀏覽:36
故事的開頭叫什麼子 瀏覽:820
黨的事業怎麼幹部隊 瀏覽:642
我小小的幸福是什麼歌 瀏覽:363
經濟面上的m2是什麼意思 瀏覽:778
老人小孩沒有健康碼怎麼坐公交車 瀏覽:736
吐魯番幸福路屬於哪個街道辦事處 瀏覽:156
原路看斜陽講的是什麼故事 瀏覽:399
幸福樹如何摘頂 瀏覽:62
周星馳爬樹看美女是什麼電影 瀏覽:725
探究人性的事業都有哪些 瀏覽:592
下三白的女人婚姻如何 瀏覽: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