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小學課文的自然段怎麼分段
一、分段方法
1、按事情發展的順序分段
凡是記敘事情的文章,都要把事情發生的原因、經過、結果寫清楚。有時作者採用「順敘」的方法,先寫原因,接著寫經過,最後寫結果;有時作者採用「倒敘」的方法,先寫結果,再寫原因和經過。不管文章怎麼記敘,我們閱讀時只要把事情發生的「原因」「經過」「結果」找出來,把它們單獨作為一段。
2、按時間的變化分段
有些文章是以時間的變化來敘述的。閱讀時,我們先找出文章中表示時間的詞語或句子,然後分析文段內容與時間的聯系,再將同一時間的內容歸為一段。(注意:不能每見到一個表示時間的詞句就把文段合為一段,而應以一個時間段的內容聯系為主。)
3、按地點的變換分段
一般游記、參觀、訪問類的文章多採用此種方法。我們閱讀時只要把文章中標明地點的詞語或句子找出來,然後把屬於同一個地點的內容歸為一段。地點變了,就另換一段。
4、按事物的內容和性質分段
一般狀物、幾事寫人的文章,多可採用這種方法分段。我們在閱讀時只要了解了作者從幾個方面來描述人或物的,那麼,一個方面就可歸為一段。
5、按文章的結構分段
有些文章的開頭有個總起段或接尾有個總結段,有的兩者都有(即總分總、總分、分總結構)。對於這樣的文章,我們在分段時把總起段和總結段各為一段,把中間分述的內容合為一段。
二、概括段落大意
1、串連法(抓住自然段的意思進行綜合概括)。
一個段落只有一個自然段組成,先看看有幾句話並了解每句話的意思,接著找出每句話中的重點詞或中心詞語,然後把這些詞語連起來,組成一句通順的話。
一個段落有幾個自然段組成,首先概括出各個自然段的意思,然後把這些自然段意思綜合起來,最後用一句簡潔的話歸納出段落大意。
2、取主法(抓住重點自然段歸納段意)。
無論是一篇文章還是一段話,都有主要內容和次要內容。在一個有幾個自然段組成的段落里,與段的中心聯系密切的詳寫的自然段,就是重點自然段。歸納段意,就以重點自然段的意思為段意。
3、摘句法(抓住段的中心句歸納段意)。
(1)一課有幾個故事怎麼標自然段擴展閱讀
自然段指文藝作品中作者根據作品內容和主線進度安排的獨立的一段文字。自然段可以表達一個較為清晰的場景、概念、動作等。是構成作品除詞語和句子之外的最小組織單位。
基本定義
編輯
語文術語,
自然段由若干句子組成,每句話相互連貫,才能形成一個自然段,反則應分為兩個自然段。若干自然段可以構成一個大段,以表達一件相關的事情的發展經過,也可以直接構成一篇文章,即文章只有一個問題,或者一件事,等等。
主要內容
「自然段」也稱「標點段」
文章通常是由若干層次和段落組成的。一個層次通常包含若干個段落,所以又稱為「大段」或「功能段」。段落是文章內容在表達時由於分述、轉折、強調等情況造成的停頓,是表現文章層次的最小結構單位。它在形式上有明顯的外在標志(通常是首行縮進兩格),一望便知,無須辨析,所以習慣上又稱「自然段」。
「自然段」可以看作表示話語停頓和篇章結構的一種標點形式。實際上它並不是自然形成的,它是人為的「標點段」(punctuation paragraph)。段內的句子與句子、句子與句群、句群與句群按一定的邏輯順序來安排,也體現某種層次關系。層次和段落有聯系,又有區別。
層次著眼於思想內容的劃分,靠內在的邏輯性來顯示區別;段落側重於文字表達和讀者理解的需要,是話語中相對獨立的意思的外在表現。層次總是藉助於一定的段落展現出來。一般地說層次大於段落,可以包含幾個以至幾十個段落,但內容簡單的層次有時只有一個段落。
分段是以標點手段顯示層次,使讀者通過段落來認識層次。文章除佔多數的普通段外,還有開篇段、過渡段、結尾段;特殊的段落有對話段,多見於文學作品。
其它文體補充四點:
1、詩歌是分行寫的,所以不能把它每行的換行空格視為一節(自然段),詩歌一般以空行,即隔一行為分節的標志,如《帳篷》、《漁夫和金魚的故事》等。
2、有些自然段把引入的話或詩歌等「換行空格」寫,這樣的自然段就不能看成兩個自然段。
3、有些文章中人物的對話採用分行空格的形式寫,如《諾言》、《心願》等。按理說應把對話劃在相應的自然段中,但這對小學生來說太困難了,同時,不把對話劃到相應的自然段中對文章的理解也無影響,因此現在教學中普遍把這樣的對話每起一行也算一個自然段,這樣使教學簡化,效果也好。
4、書信體文章的自然段標序號,我覺得是從問候語開始,稱呼與落款、日期不標序號,因為這是相對固定的書信體特有的格式;而問候語和祝頌語因人而異,可能有不同的表述方式,有時不一定只有一個自然段,還可能有兩三個自然段甚至更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