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盤古開天地的神話故事,盤古開天地的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還沒有分開,宇宙混沌一片。有個叫盤古的巨人,在這混沌之中,一直睡了十萬八千年。
有一天,盤古忽然醒了。他見周圍一片漆黑,就掄起大斧頭,朝眼前的黑暗猛劈過去。只聽一聲巨響,混沌一片的東西漸漸分開了。輕而清的東西,緩緩上升,變成了天;重而濁的東西,慢慢下降,變成了地。
天地分開以後,盤古怕它們還會合在一起,就頭頂著天,用腳使勁蹬著地。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下沉一丈,盤古也隨著越長越高。這樣不知過了多少年,天和地逐漸成形了,盤古也累得倒了下去。
盤古倒下後,盤古的頭化做了高山,四肢化成了擎天之柱,眼睛變成太陽和月亮,血液變成了江河,毛發肌膚都變成了花草,呼吸變成了風,喊聲變成了雷,淚水變成了甘霖雨露滋潤著大地。
盤古創造了天地,又把一切都獻給了天地,讓世界變得豐富多彩,盤古成為了最偉大的神。
中國民間神話傳說人物,在昆侖山開天闢地,盤古神話敘事見於《三五歷紀》、《五運歷年記》、《述異記》等。 盤古的開天闢地一說最早出在三國吳人徐整的《三五歷記》,最早形象見於《廣博物志》和《乩仙天地判說》為龍首蛇身、人面蛇身。
一部分學者認為也認為盤古也姓方氏,因後來人們以天圓地方為大,盤古是中國神話體系中最古老的神,它的產生很古老,長期流傳在人們口頭,直到三國時才由吳國文人徐整記錄下來。
但1986年饒宗頤先生發表的《盤古圖考》,指出漢末興平元年,即公元194年;饒先生的這一成果,不僅將盤古出現的時間上推到公元二世紀末,而且在研究方法上,也提供了啟迪:神話與宗教是一個事物的兩面體,語言與神像聯系在一起,兩方面的研究可以互證。廣東花都是古時「南海盤古國」的所在地。
盤古神話表現了一種人本主義思想。一切以人為本,宇宙由人開辟,由盤古頂天立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而盤古日長一丈,如此一萬八千年,盤古巨人長得多麼高大,說他「神於天,聖於地」,表現了人類是自然的主人這一人本主義的寶貴思想。這是很有意義的。
這是一種生命意識,人的生命不息,勞動不息,就可以創造一切,這正是盤古神話所顯示出的思想光輝。
人的本質在勞動,正是勞動使人類高於一切動物,區別於一切動物,盤古神話實質上正是對人類勞動贊美的一曲最壯麗的凱歌。勞動創造世界,勞動創造萬物,正是盤古神話最深刻的思想內涵。
參考資料:盤古-網路
1.盤古,又稱盤古氏,混沌氏。是中國傳說中開天闢地創造人類世界的始祖。盤古開天的記載最早見於三國時期吳國徐整著《三五歷紀》[1] :
誕生之初的地球 「天地渾沌如雞子,盤古生其中。萬八千歲,天地開辟,陽清為天,陰濁為地。盤古在其中,一日九變,神於天,聖於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盤古日長一丈,如此萬八千歲。天數極高,地數極深,盤古極長。後乃有三皇。數起於一,立於三,成於五,盛於七,處於九,故天去地九萬里。」2.其後,南朝蕭梁的任昉撰的《述異記》稱盤古身體化為天地各物。《五運歷年紀》及《古小說鉤沉》輯的《玄中記》亦有類似記載。
3.明董斯張在《廣博物志》中條引《五運歷年紀》雲:「盤古之君,龍首蛇身,噓為風雨,吹為雷電,開目為晝,閉目為夜。死後骨節為山林,體為江海,血為淮瀆,毛發為草木」。
4.《述異記》卷上記載:「今南海有盤古墓,亘三百餘里,俗雲後人追葬盤古氏之魂也。南海中有盤古國,今人皆以盤古為姓。」據考證盤古墓位於廣西來賓市。5.新生代第四紀的重點在更新世和全新世。更新世早期約在距今三百萬年——一百五十萬年之間,此時已經出現完全形成的人,中國的元謀人誕生。更新世中期約在距今一百五十萬年——一百萬年之間,中國出現了藍田人和北京人。更新世晚期約在距今五十萬年——十萬年之間,中國出現了馬壩人和大荔人。
我們的遠古歷史就從更新世的早期講起,因為我們中華民族的創世紀始祖盤古就是在這一時期所誕生。我們中國人則認為世界是由盤古開天闢地之後女媧創造了人類。 大約在三百二十六萬七千年以前,太陽系的地球上。而這時地球上天地還沒有形成,到處混沌一片,即分不清上下左右,也辨不出東西南北,整個世界就像一個中間有核的 *** 體。6.人類的祖先盤古便在 *** 體的核心中孕育而成。 盤古經過了一萬八千年的孕育才有了生命。當他有了知覺的那一刻,便迫不及待的睜開了眼睛。可是周圍一片黑暗,他什麼都看不見。急切間,他拔下自己的一顆牙齒,把它變成威力巨大的神斧,掄起來用力向周圍劈砍。 *** 體破裂了,沉浮成兩部分:一部分輕而清,一部分重而濁。輕而清者不斷上升,變成了天;重而濁者不斷下降,變成了地。盤古就這樣頭頂天腳踏地的誕生於天地之間。 盤古在天地間不斷長大,他的頭在天為神,他的腳在地為聖。天每日升高一丈,地每日增厚一丈,盤古每日生長兩丈。如此一日九變,又經過了一萬八千年,天變得極高,地變得極厚,盤古的身體也變得極長。盤古就這樣與天地共存了一百八十萬年。 盤古想用自己的身體創造出一個充滿生機的世界,於是他微笑著倒了下去,把自己的身體奉獻給大地。在他倒下去的剎那間,他的左眼飛上天空變成了太陽,給大地帶來光明和希望;他的右眼飛上天空變成了月亮,兩眼中的液體撒向天空,變成夜裡的萬點繁星。他的陽根化為伏羲,他的雙乳化為女媧,他的汗珠變成了地面的湖泊,他的血液變成了奔騰的江河,他的毛發變成了草原和森林。他呼出的氣體變成了清風和雲霧;發出的聲音變成了雷鳴。 盤古倒下時,他的頭化作了東岳泰山(在山東),他的腳化作了西嶽華山(在陝西),他的左臂化作了南嶽衡山(在湖南),他的右臂化作了北嶽恆山(在山西),他的腹部化作了中嶽嵩山(在河南)。從此人世間有了陽光雨露,大地上有了江河湖海,萬物滋生,人類開始繁衍。 盤古死後,人們為了紀念這位創造世界的聖祖,在南海為他修建了盤古氏之墓,方圓三百餘里。傳說墓中仙居著盤古氏之魂,如今廣西桂林還存有盤古祠,每年都有許多人到廟里去祝祀。 盤古開天闢地的故事,顯然是古人對人類始祖的神化,他體現出中華民族嚮往光明,為造福人類社會無私奉獻的偉大精神。是誰創造了人類社會,是勞動人民自己,勞動者在勞動中不斷進化,他們用群體的智慧不僅創造了豐富的歷史文化,也為後人留下來許多美好的傳說。[3] 那麼,史書上說的盤古時期究竟如何呢? 讓我們來看一看現代科學的考證。 據現代科學考證:在古史三百萬年以前,地質年代屬於新生代第三紀的上新世。考古年代為使用天然木石時代。人類族源屬於南方古猿。社會組織形式是原始群。婚姻方式為隨意雜交。由此可見,盤古時期人類的先祖(猿人)已經存在了,開天闢地只是古人對天地起源的一種大膽猜想。 不過,古人所推斷的時間竟然大體上與科學考證相吻合,這實在讓人感到吃驚。 盤古時期的世界考古已經有了重大發現: 1965年,中國地質工作者在雲南省元謀盆地的大那烏發現了兩枚170萬年前早期直立人的鏟形門齒化石。 1968年,在肯亞的特卡那湖東部的庫彼弗拉,考古界發現了距今261萬年前的礫石打制的石器。1972年又在其地層下35.5米處發現270萬年前的人類頭蓋骨化石,被考古界稱為,頭骨化石的腦容量為700多毫升,肢骨和現代人相似,說明此時人類已經能夠直立行走。 1986年歲尾,中國地質科學工作者在雲南元謀盆地發掘出七枚人齒化石,經專家科學檢測,確定為距今270萬年以前的人齒化石。盤古開天地這個神話故事的起因是當時人們知識的匱乏和對於自然的敬畏。
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還沒有分開,宇宙混沌一片。有個叫盤古的巨人突然醒了,見一片漆黑,就掄起斧頭朝黑暗劈去。一聲巨響,混沌漸漸被分開,變成了天和地。天和地分開以後,盤古怕它們還會合在一起,就頭頂天,腳蹬地。不知過多少年,天和地逐漸成形了,盤古也累得倒了下去。
盤古倒下後,他呼出的氣息,變成了風和雲;他的聲音,化作了雷聲。他的雙眼變成了太陽和月亮;四肢變成了東西南北四極;肌膚變成了大地,血液變成了江河,汗水變成了雨露......
(1)盤古的故事是什麼請連線擴展閱讀
盤古開天的記載最早見於三國時期吳國徐整著《三五歷紀》。原文如下:
天地渾沌如雞子。盤古生在其中。萬八千歲。天地開辟。陽清為天。陰濁為地。盤古在其中。一日九變。神於天。聖於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盤古日長一丈。如此萬八千歲。天數極高。地數極深。盤古極長。故天去地九萬里,後乃有三皇。
首生盤古。垂死化身。氣成風雲。聲為雷霆。左眼為日。右眼為月。四肢五體為四極五嶽。血液為江河。筋脈為地里。肌肉為田土。發為星辰。皮膚為草木。齒骨為金石。精髓為珠玉。汗流為雨澤。身之諸蟲。因風所感。化為黎甿。
譯文:
遠古的時候,沒有天也沒有地,到處是混混沌沌的漆黑一團,可就在這黑暗之中經過了一萬八千年,卻孕育出了一個力大無窮的神,他的名字叫盤古。
盤古醒來睜開眼一看,什麼也看不見,於是拿起一把神斧怒喊著向四周猛劈過去。那輕而清的東西都向上飄去,形成了天,重而濁的東西向下沉去,形成了地。
盤古站在天地中間,不讓天地重合在一起。天每日都在增高,地每日都在增厚,盤古也隨著增高。這樣又過了一萬八千年,天變得極高,地變得極厚,可是盤古也累倒了,再也沒有起來。
盤古的頭化做了高山,四肢化成了擎天之柱,眼睛變成太陽和月亮,血液變成了江河,毛發肌膚都變成了花草,呼吸變成了風,喊聲變成了雷,淚水變成了甘霖雨露滋潤著大地。
盤古創造了天地,又把一切都獻給了天地,讓世界變得豐富多彩,盤古成為了最偉大的神。
② 盤古開天闢地的故事
傳說在天地未形成之前,宇宙如同一個巨大的雞蛋,充滿了混沌和黑暗。在這個雞蛋中,唯一的存在是沉睡的盤古,他睡了約18000年。直到有一天,盤古醒來,四周一片漆黑,他感到非常不安。於是,他拿起一把巨斧,向黑暗劈去。這一劈,大雞蛋破裂,輕而清的東西上升成了天,重而濁的東西下降成了地。
天地初分,盤古擔心它們會再次合並,便站在天地之間,頭頂天,腳踏地,持續了18000年,直到天地變得堅固。最後,由於過度勞累,盤古倒下死去。在他臨終的一瞬間,他的身體發生了奇跡般的變化:他的呼吸變成了風和雲,他的呻吟聲變成了雷鳴,他的左眼變成了太陽,右眼變成了月亮。他的肢體和軀體變成了大地和高山,血液變成了江河,筋脈變成了道路,毛發變成了星星,皮膚和汗毛變成了草地和林木。他的肌肉變成了土地,牙齒和骨骼變成了金屬和寶石。他的汗水變成了雨露。盤古用自己的身體創造了這個世界。
盡管盤古開天闢地的故事是神話,但它反映了古代人民對天體演化的樸素理解。古人所設想的天地的原始狀態與今天對宇宙早期狀態的理解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
在盤古從長時間的沉睡中醒來後,他發現自己被困在一個充滿黑暗的大雞蛋中,感到非常不適。他決定打破這個雞蛋。當他伸展肢體,大雞蛋被撐碎了。他看到周圍仍然是黑暗一片,於是他開始用拳頭和腳踢打,最終將聚集了18000年的混沌黑暗打散。輕清的部分上升成了藍天,而較重的部分沉降成了大地。
天地分離後,盤古感到舒暢許多。他意識到如果天不能高高升起,地上就永遠不會有生命存在。因此,他決定支撐天空,使眾生得以生存。他用手撐天,腳蹬地,持續了18000年。在這期間,他僅靠吸入霧氣為生,從不休息。他的身體逐漸增長,天地也因此逐漸分離。最終,天地被他撐開了九萬里,他也變成了一個高九萬里的巨人。
最終,天高高在上,而盤古感到非常疲憊。他確定天地之間已經有了足夠的距離,可以躺下休息而不用擔心天會塌下來壓碎大地。盤古躺下並陷入了沉睡,最終死去。他的身體為宇宙賦予了形狀,並創造了宇宙中的物質。
盤古的頭變成了東山,腳變成了西山,身軀變成了中山,左臂變成了南山,右臂變成了北山。這五座山確定了大地的四個角和中心,像巨大的石柱一樣支撐著天空。
他的左眼變成了太陽,右眼變成了月亮,頭發和眉毛變成了星星,嘴裡呼出的氣變成了春風和雲霧。他的聲音變成了雷霆,肌肉變成了土壤,筋脈變成了道路。他的四肢變成了高山,骨頭和牙齒變成了寶藏。血液變成了江河,汗水變成了雨露。毛發變成了花草樹木,他的精神變成了鳥獸和蟲魚。
從此,天上有了日月星辰,地上有了山川樹木、生物和魚類,天地間有了生機勃勃的世界。
③ 盤古開天地的神話故事 盤古開天地故事概要
很久以前,天和地沒有分開,宇宙混沌一片。有個叫盤古的巨人用大斧將天地分開,因怕它們合在一起,就頭頂天,腳踩地。很多年後天和地逐漸成形,盤古累倒了。他呼出的氣變成了風和雲,發出的聲音化作了雷聲,雙眼變成太陽和月亮,四肢變成東西南北四極,肌膚變成大地,血液變成江河,汗變成了滋潤萬物的雨露。
盤古開天地的典故
據說很久以前,天地沒有形成,到處是一片混沌。這混沌中孕育一個人類的祖先——盤古。沉睡了一萬八千年後,盤古醒了。他發現眼前漆黑一團,就用自己製造的斧子劈開了這混混沌沌的圓東西。隨著一聲巨響,圓東西里的混沌,輕而清的陽氣上升,變成了高高的藍天,重而濁的陰氣下沉,變成了廣闊的大地。從此,宇宙間就有了天地之分。
盤古出世後,頭頂藍天,腳踏大地,挺立在天地之間。以後,天每日增高一丈,地每日增厚一丈,盤古也每日長高一丈。這樣又經過一萬八千年,天高得不能再高,地深得不能再深,盤古自己也變成了九萬里長的頂天立地的巨人,像一根柱子一樣撐著天和地,使它們不再變成過去的混沌狀態。
盤古開天闢地後,天地間只有他一個人。因為天地是他開辟出來的,所以他的情緒有什麼變化,天地也跟著發生不同的變化。他高興的時候,天空晴朗;他發怒的時候,天空陰沉;他哭泣的時候,天空下雨,落到地上匯成江河湖海;他嘆氣的時候,大地上颳起狂風,他眨眨眼睛,天空出現閃電;他發出鼾(han)聲,空中響起隆隆的雷鳴聲。
不知過了多少年,盤古死了,躺倒在地上。他的頭部隆起,成為東岳泰山;他的腳朝天,成為西嶽華山;他的肚子高挺,成為中嶽嵩山;他的兩個肩胛,一個成為南嶽衡山,另一個成為北嶽恆山。至於他的頭發和汗毛,全變成了樹木和花草。後來,才有了傳說中的遠古帝王——三皇,即天皇、地皇和人皇。
盤古開天地的意思
指人類開始有了歷史。出處:徐凱雲《天地變》:「那裡,據說是盤古開天地創世以後的葬身之處,那裡是精靈族想像中的聖地,是他們靈魂的歸宿之處。」
盤古開天地的精神寓意
盤古精神可以概括為開天闢地的開創精神,創新精神,這對於改革開放創造和諧幸福的新世界是非常必要的。盤古精神包含唯物辯證法的實事求是精神。同時,盤古精神就是勞動創造世界、勞動創造一切的信念,就是不怕困難,刻苦堅持,長期奮斗,自我犧牲,為民造福的精神。
盤古的傳說是什麼時代開始的呢?
在先秦和秦漢的典籍中,並沒有留下盤古的名字。直到三國時期,盤古的名字才出現在一本叫《三五歷紀》的書上:「天地渾沌如雞子。盤古生在其中。萬八千歲。天地開辟。陽清為天。陰濁為地。盤古在其中。一日九變。 神於天。聖於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盤古日長一丈。如此萬八千歲。天數極高。地數極深。 盤古極長。故天去地九萬里。後乃有三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