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前程往事 > 怎麼背孟子的故事

怎麼背孟子的故事

發布時間:2025-02-20 00:59:01

㈠ 關於孟子的故事

昔孟子少時,父早喪,母仉(zhang)氏守節。居住之所近於墓,孟子學為喪葬,躄[bì],踴痛哭之事。母曰:「此非所以居子也。」乃去,遂遷居野辯耐市旁,孟子又嬉為賈人炫賣之事,母曰:「此又非所以居子也。」舍市,近於屠,學為買賣屠殺之事。母又曰:「是亦非所以居子矣。」繼而遷於學宮之旁。每月朔(shuò,夏歷每月初一日)望,官員入文廟,行禮跪拜,揖[yī,拱手禮]讓進退,孟子見了,一一習記。孟母曰:「此真可以居子也。」遂居於此。
從前孟子小的時候,父親早早地去逝了,母親守節沒有改嫁。孟子的母親對孟子的教育很是重視,管束甚嚴,希望有一天孟子能成才為賢。一開始,他們住在墓地旁邊。孟子就和鄰居的小孩一起學著大人跪拜、哭嚎的樣子,玩起辦理喪事的游戲。孟子的媽媽看到了,就皺起眉頭:「不行!我不能讓我的孩子住在這里了!」孟子的媽媽就帶著孟子搬到市集,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鄰居的小孩,學起商人做生意吆喝的樣子。孟子的媽媽說:「這個地方也不適合我的孩子居住!」孟子的媽媽又帶著孟子去靠近殺豬宰羊的地方去住。孟子便學起了買賣屠宰豬羊的事。孟子的媽媽知道了,又皺皺眉頭:「這個地方依然不適合我的孩子居住!」於是,他們又搬家了。這一次,他們搬到了學頌春校附近。每月夏歷初一這個時候,官員到文廟,行禮跪拜,互相禮貌相待,孟子見了一一都學灶敬習記住。孟子的媽媽很滿意地點著頭說:「這才是我兒子應該住的地方呀!」於是在此居住了。

後來,大家就用「孟母三遷」來表示人應該要接近好的人才能學習到好的習慣!也說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表明環境能改變一個人的愛好和習慣。

孟母三遷以後,雖然為兒子的成長創造了良好的環境,但孟母並沒有因此放鬆對兒子的嚴加管教。她認為,如果主觀上不勤奮努力,還是難成大器的。所以她抓緊對兒子的教育,督促他勤奮學習。

㈡ 孟子故事和簡介

一、孟子的故事

1、早年受教

孟子的出生之時距孔子之死(公元前479年)大約百年左右,活動年代約在公元前372年至前289年。他是魯國貴族孟孫氏的後裔。孟孫氏衰微後,

有一支從魯遷居到鄒,就是孟子的祖先。《史記·孟子荀卿列傳》說,孟子「受業子思之門人」;孟子沒有講他的老師的姓名,卻是說:「予未得為孔子徒也,子私淑諸人也。」其受業於何人,自漢代以來頗有爭議,一是認為師從子思,一是師從子上,一是師從子思之門人。

2、游說齊宋

孟子繼承了孔子的仁政學說,是位非常有抱負的政治家,在諸侯國合縱連橫,戰爭不斷時期,作為銳捷的思想家,孟子意識到了當時的時代特徵和趨勢,建構了自己的學說。

與孔子一樣,他力圖將儒家的政治理論和治國理念轉化為具體的國家治理主張,並推行於天下。而當時各個思想家為了實現自己的政治主張,游說各國諸侯。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孟子開始周遊列國,游說於各國君主之間,推行他的政治主張。

3、奔赴魏國

孟子看得很清楚,滕國的自身都難保,根本談不上實行他的政治主張。他在梁惠王後元十五年(公元前320年),離開滕國到了魏國。這時,孟子已經五十三歲。

惠王見到孟子就問:「叟,不遠千里而來,亦將有以利吾國乎?」孟子最反對國君言利,所以回答說:「王,何必曰利,亦有仁義而已矣。」

4、二度奔齊

孟子約於齊宣王二年(公元前318年)再游齊國,受到禮遇。齊宣王見到孟子就問:「齊桓、晉文之事可得聞乎?」孟子回答說:「仲尼之徒無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後世無傳焉,臣未之聞也。無以,則王乎!」

齊宣王想效法齊桓公、晉文公圖謀霸業;孟子的政治主張卻是效法「先王」,實行「仁政」。他講的「保民而王」、「制民之產」的道理,雖然注意到了封建地主階級的長久利益,但並非「富國強兵」的當務之急,從而被看成「守舊術,不知世務」。

5、去宋赴魯

不久,孟子便離開宋國到了魯國。這時候正是魯平公(約於公元前322年至前302年在位)將要使孟子的弟子樂正子為政。

魯平公將要去拜訪孟子,因為他所寵愛的小臣臧倉說了孟子的壞話,而又改變了主意。樂正子把這件事情的經過告訴了孟子。孟子很有感慨地說:「吾之不遇魯侯,天也。臧氏之子焉能使予不遇哉?」孟子這時已經六十幾歲,便回到老家鄒國,不再出遊了。

二、孟子的簡介

孟子(約前371年-前289年),姬姓孟氏,名軻,字型大小不詳(子輿、子居等字表皆出自偽書,或後人杜撰),戰國時期鄒國(今山東鄒城市)人。

戰國時期著名哲學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地位僅次於孔子,與孔子並稱「孔孟」。宣揚「仁政」,最早提出「民貴君輕」的思想。

(2)怎麼背孟子的故事擴展閱讀:

《史記》說孟子有著述七篇傳數世,《漢書·藝文志》說有十一篇。東漢末趙岐說孟子有《性善辯》《文說》《孝經》《為政》四篇外書,則十一篇當是在七篇外又加外書四篇。趙岐認為外書四篇內容膚淺,與內篇不合,當是後人所作。

流傳至今的《孟子》,即趙岐所說的內篇。全書雖非孟子手筆,但為孟子弟子所記,皆為孟子言行無疑。從書中看出孟子有如下一些言論和思想:在人性方面,主張性善論。以為人生來就具備仁、義、禮、智四種品德。人可以通過內省去保持和擴充它,否則將會喪失這些善的品質。

閱讀全文

與怎麼背孟子的故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女人三十婚姻怎麼經營 瀏覽:91
內鄉桃溪鎮有哪些美女 瀏覽:254
鄉村愛情4部什麼時候開拍 瀏覽:894
健康師有哪些內容 瀏覽:978
快穿文里的愛情值怎麼分 瀏覽:917
美女早上好騎個車到哪裡去玩 瀏覽:12
婚姻中如何去追求愛情 瀏覽:190
入職健康體檢報告下什麼軟體 瀏覽:980
怎麼過愛情關 瀏覽:775
婚姻中被逼婚怎麼辦 瀏覽:385
在愛情中被騙該怎麼辦 瀏覽:130
八仙來源於歷史故事的成語有哪些 瀏覽:952
別給我提什麼狗屁愛情的截圖 瀏覽:790
如何撫養成人的婚姻 瀏覽:690
事業單位車險賠款怎麼做 瀏覽:529
怎麼放下婚姻帶來傷痛 瀏覽:875
人形機器人美女游戲從哪裡下載 瀏覽:190
在外打工屬於什麼經濟來源 瀏覽:477
被塵封的故事寵物為什麼不吃東西 瀏覽:360
旺女人的事業從哪些方位布局 瀏覽: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