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責任擔當的名人例子
我們自出生時就開始承擔責任,並在成長過程中不斷接受和增加責任。每個人都應該承擔自己應有的責任,並在承擔中成長。以下是幾個有擔當和責任的名人小故事和素材:
1. 里根小時候和朋友們踢足球,不小心把球踢到了別人家的玻璃上。房主要求里根賠償12.5美元。里根告訴父親後,父親借了他錢,並要求他在一年內還清。里根通過洗碗等工作攢夠了錢,並證明了自己有希望。由於他勇於承擔責任,他在人群中脫穎而出,最終成為領導者。
2. 華盛頓小時候砍倒了父親最喜愛的櫻桃樹。當父親發現後,華盛頓勇敢地承認了錯誤,父親被他的誠實和勇敢所感動,並原諒了他。這個故事展示了責任和擔當的重要性。
3. 魯迅先生提倡寫文章要精簡,他自己在生命的最後時刻還在修改文章。他的這種精神表明了他在寫作中對責任的承擔。
4. 陳金水畢業後來到青藏高原,建立了世界上最高的氣象站,並為當地的氣象事業做出了貢獻。他在艱苦的環境中工作了30年,展示了他對責任的承擔。
5. 居里夫婦在簡陋的條件下提煉鐳,他們的努力震動了世界。他們拒絕接受勛章和專利,選擇將技術公開,展示了對科學事業的擔當。
6. 足球主教練沃勒爾和桑蒂尼等人選擇主動辭職,承擔了比賽失敗的責任。這種勇於承擔責任的態度值得尊敬。
7. 卡特總統在伊朗人質危機後,公開表示「一切責任在我」,這一舉動使得他的支持率上升。這表明下屬對領導者的評價往往取決於領導者是否具有責任感。
這些故事和素材都展示了責任和擔當的重要性,無論是在個人生活中還是在職業領域,勇於承擔責任都是成功的關鍵。
⑵ 關於責任心的小故事
責任心的強弱通過行為來體現。從為家庭燒一頓飯,洗一次衣服,到報名義務獻血,應征入伍,都是責任心的體現。不過這是兩種不同層次的責任心的體現罷了材料。下面是我為您整理的關於責任心的小 故事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關於責任心的小故事篇一:征服的人生
一名劫犯在搶劫洛杉磯銀行時被警察包圍,無路可退。情急之下,劫犯順手從人群中拉過一人當人質。他用槍頂著人質的頭部,威脅警察不要走近,並且喝令人質要聽從他的命令。
警察四麵包圍,但不敢上前。劫犯挾持人質向外突圍。突然,人質大聲呻吟起來。劫犯喝令人質住口,但人質的呻吟聲越來越大,最後竟然成了痛苦的吶喊。
劫犯慌亂之中才注意到人質原來是一個孕婦。她痛苦的聲音和表情證明她在極度驚嚇之下馬上要生產。鮮血已經染紅了孕婦的衣服,情況十分危急。
一邊是漫長無期的牢獄之災,一邊是一條即將出生的生命。劫犯猶豫了,選擇一個便意味著放棄另一個,而每一個選擇都是無比艱難的。四周的人群,包括警察在內都注視著劫犯的一舉一動,因為劫犯目前的選擇是一場良心、道德與金錢、罪惡的較量。
終於,劫犯緩緩舉起了槍——他將槍扔在了地上,隨即舉起了雙手。警察一擁而上,圍觀者竟然響起了掌聲。
孕婦已不能自持,眾人要送她去醫院。已戴上手銬的劫犯忽然說:「請等一等,好嗎?我是醫生!」警察遲疑了一下,劫犯繼續說,「孕婦已無法堅持到醫院,隨時會有生命危險,請相信我!」警察終於打開了劫犯的手銬。
一聲洪亮的啼哭聲驚動了所有聽到它的人。人們歡聲高呼,相互擁抱。劫犯雙手沾滿鮮血——是一個嶄新生命的鮮血,而不是罪惡的鮮血。他的臉上掛著職業的滿足和微笑。人們向他致意,忘了他是一個劫犯。
當警察將手銬戴在他手上時,他說:「謝謝你們讓我盡了一個醫生的職責。這個小生命是我從醫以來第一個在我槍口下出生的嬰兒,他的勇敢征服了我。我現在感覺自己不是劫犯,而是一個救死扶傷的醫生。」
罪惡會被一個幼小的生命征服,不是因為他強大和偉大,而是僅僅在於他是一個需要生存權利的生命而已。生命的征服,就是如此簡單。
這是一個絕對真實的故事,它發生在美國的洛杉磯市。
關於責任心的小故事篇二:把自己放在最後
林巧稚出生於廈門鼓浪嶼一個____家庭。父親林良英從事教學和翻譯工作。林巧稚5歲時,母親不幸病故。懂事後,她從大姐和嫂子的口中得知母親是因子宮大出血而亡,所以便萌生了長大後當醫生的想法。
1927年7月,林巧稚以優異的成績從廈門女子師范學校 畢業 。父親問她:「畢業後打算做些什麼?」林巧稚說:「我要考協和醫科大學。」「協和醫科大學?」父親怔住了。當時,協和醫科大學是醫學界名望最高的學府,8年才能畢業,每年的費用是450個銀元。要負擔這么昂貴的學費,對林巧稚的家庭來說是難以想像的。繼母在一旁大聲嚷起來:「你已經20歲出頭了,再上8年學,還嫁給誰呀?」「那我就不嫁,一輩子也不嫁!」林巧稚堅決地說。沒想到,一句斗氣的話以後竟然成真。
同年8月,林巧稚到上海參加考試。考試中途,一個女友突然暈倒了,林巧稚毅然放下未完成的試捲去照顧女友,因而沒完成考試。回家後,她難過地說:「我可能考不上了。」父親告訴她:「在人生的考場上,你很優秀,因為你懂得關心人,懂得愛人。不論當醫生還是從事其他行業,你都具備了條件。」父親的話給了林巧稚很大的安慰。一個月後,林巧稚意外地收到了協和醫科大學的錄取 通知書 。原來,主考官被她的犧牲精神以及卷面上所展現的才華所感動,破格錄取了她。
畢業後,林巧稚留在了協和醫院,成為協和第一位畢業留院的中國醫生。
一個聖誕前夜,醫院的外國大夫都去狂歡了。一位年輕的中國婦女突然大出血,命懸一線。當時,林巧稚還是一名助理醫生,無權做手術,更無手術 經驗 。她一個個地打電話求助,得到的卻是一聲聲抱歉。情急之下,她又像在多年前上海的考場上一樣,把自己的前途和命運拋在一邊,毅然走向了手術台。由於協和紀律嚴明,如果手術失敗,擅自做主的林巧稚將就此終止做醫生的生涯。但人命關天,她沒有遲疑,毅然做了手術,把同胞從死亡線上拉了回來。自此,林巧稚的名號在醫院無人不知。
除了鑽研醫術外,林巧稚還提倡計劃生育,醞釀籌建我國第一個婦產科醫學的研究機構。她搜集了協和醫院里婦科疾病的各種歷史資料,對畸形胎兒的有關資料苦心鑽研,攻克了許多婦科疑難病症。她曾摘除過農村老大娘腹內幾十斤重的大血瘤,找到了治療絨毛膜上皮癌的 方法 ,攻克了新生兒溶血症無法解決的世界性課題。她的許多科研成果填補了世界醫學的空白。
病人第一,把自己的榮辱放在最後,林巧稚一生都沒有改變這顆赤子之心。即使後來成為中國首屈一指的婦產科專家,林巧稚仍舊一如既往,也因此贏得患者及其家屬發自心底的尊重。
關於責任心的小故事篇三:像大人一樣談談
從這天開始,我們這個三口之家,有什麼問題需要溝通和解決,我們一定像大人一樣,面對面地坐下來談談。
兒子又發怒了,像以前無數次發生的情景一樣,表演三部曲:先是瞪眼睛,接著大喊大叫,繼而又哭又鬧。妻子憤怒、傷心、無奈地看著兒子。
我把兒子拉到他的房間。我坐下,示意兒子也坐下,他卻站著,臉倔強地扭向一邊。
「我們可以談談嗎?」我問。
一陣沉默。兒子昂著頭,半晌,抽抽搭搭地冒出一句:「跟你們大人沒……沒什麼好談的。」
兒子剛讀初中,應該還沒到青春期,怎麼就這么桀驁不馴呢?從五六年級開始,兒子似乎就不大願意和我們談心了,這是個危險的信號。今天的事起因很小,就為是先看電視還是先做作業,兒子與他媽媽發生了爭執。一點小事,演變成了一場火葯味很濃的戰爭,我必須解開這個疙瘩。
兒子不接我的茬,談話無從下手。
從側面看,兒子的嘴唇上有了一層淡淡的絨毛,那是青春即將破繭而出的標志吧。他的獨立意識越來越強。是的,他正在成長,這也許是個突破口。
「那麼,我們可以像兩個大人一樣談談嗎?」我用商量的口氣問。
「像大人一樣?」兒子扭回頭,看著我,「怎麼像大人一樣談談?」
我笑笑,拍拍床沿,說:「你先坐下,這樣我們才像兩個大人談話的樣子。」
兒子猶豫了一下,坐在我的對面。
我看著兒子說:「兩個大人之間的談話,首先是平等的。」
「但是,你們對我一點也不平等。」我剛開個頭,沒想到兒子的話就像機關槍一樣掃了過來,「特別是媽媽,什麼都喜歡管,一點都不民主,非常霸道……」
我示意他繼續說下去。
兒子憤怒地「控訴」,連幼兒園時的事情都翻出來了。說著說著,他竟然抽泣起來。我拍拍兒子的肩膀。真沒想到,兒子的心裡,會對我們做父母的淤積了這么多的不滿和憤懣。兒子說完了,眼淚一把鼻涕一把的。
我遞給他一張餐巾紙,說:「既然我們是像大人一樣交談,就應該心平氣和,今後,不管遇到什麼事情,都不要再像孩子一樣,動不動就哭鼻子耍脾氣了,好嗎?」
兒子響亮地抽搭了一聲,忽然不好意思地笑了。
我說:「你剛才說的這些事情,我會和你媽媽認真反省一下,再和你平等地交流。可以嗎?」
兒子點點頭。他的情緒,正在慢慢平息。
我告訴兒子,兩個大人之間的談話,除了平等,心平氣和,還應該是客觀的。我拿今天的事情為例。我問他:「作為一個學生,放學回家了,是不是應該先做好作業,再看電視?就像爸爸媽媽下班回家,就應該先燒飯做家務,一切都忙完了,才能坐在電視機前。」
兒子想了想,低下了頭,說:「我知道錯了。我只是不喜歡媽媽動不動就指責我。」
我摸摸兒子的頭,說:「媽媽性子是急了點,但你應該知道,她有多愛你。」
妻子喊我們吃晚飯了。我和兒子站了起來,他都快有我高了。我拍拍兒子的肩膀,說:「兩個大人之間的談話,還有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解決問題。你知道怎麼做了嗎?」
兒子伸手在我的胸口打了一拳,說:「我知道了!」
我毫無防備,被他打得一踉蹌。這小東西,下手一點不知輕重。一想,我啞然失笑。電影里常看到兩個男人之間,就是這樣解決紛爭的,只是他們都是兄弟。
兒子跑進廚房,從後面摟住媽媽的脖子,說:「媽媽,對不起!」
歡聲笑語又回到了我們家。
從這天開始,我們這個三口之家,有什麼問題需要溝通和解決,我們一定像大人一樣,面對面地坐下來談談。
關於責任心的小故事相關 文章 :
1. 名人責任心的小故事
2. 關於責任的勵志故事
3. 68個經典勵志小故事大道理
4. 關於責任的勵志故事
5. 關於責任的名人故事
6. 關於承擔責任的小故事
7. 責任的勵志故事
⑶ 關於責任的事例有哪些
1、1920年,美國一個年僅11歲的男孩在踢足球時踢碎了鄰居的玻璃,人家索賠12.5美元。當時12.5美元可以買125隻下蛋的母雞,闖了禍的男孩向父親承認錯後,父親讓他對自己說:對過失負責。可他沒錢,父親說:錢我可以先借給你,但一年後還我。從此,這個男孩就開始了艱苦的打工生活。半年後,他終於還給了父親12.5美元。
這個男孩就是後來成為美國總統的里根。我不知道,沒有經歷這件事里根還是不是現在的里根。但我知道,他父親的所作所為是為了讓他懂得:犯了錯就該勇於承擔後果,不逃避,也不推卸責任。一個有責任心的人就擁有了至高無尚的靈魂和堅不可摧的力量;一個有責任心的人在別人心中就如同一座有高度的山,不可逾越,不可挪移。渴望成功,那麼,就先做一個有責任心的人吧!
2、武漢市鄱陽街有一座建於1917年的6層樓房,該樓的設計者是英國的一家建築設計事務所。20世紀末,也即那座叫做「景明大樓」的樓宇在漫漫歲月中度過了80個春秋後的某一天,它的設計者遠隔萬里,給這一大樓的業主寄來一份函件。
函件告知:景明大樓為本事務所在1917年所設計,設計年限為80年,現已超期服役,敬請業主注意。80年前蓋的樓房,不要說設計者,連當年施工的人,也不會有一個在世了吧?然而,至今竟然還有人為它的安危操心!操操這份心的,竟然是它的最初設計者,一個異國的建築設計事務所!
3、鍾南山,這位屢創醫學奇跡的呼吸病專家,這位在天冷時要把聽診器焐熱了才給病人診聽的仁愛長者,當致命的疫病襲來時,毅然挑起重擔,站到了抗擊病魔的第一線。當有關部門宣布「非典」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的時候,鍾院士站出來說:疫情是得到有效遏制而不是控制,本身的病原搞不清楚,傳播途徑搞不清楚,疫情怎麼能得到有效控制呢?
現在病情是得到了很大程度的遏制。而當民眾談「非」色變時,鍾南山又一直呼籲大家用正確的態度來對待。從2002年底開始,鍾南山這個名字就與非典型肺炎聯系在一起,他曾經搶救病人,開會研究病情……
一連38小時沒合過眼!作為廣東省非典型肺炎醫療專家組組長,他參與會診了第一批非典型肺炎病人,並將這種不明原因的肺炎命名為非典型肺炎,逐步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治療方案,大大提高了危重病人的成功搶救率,降低了死亡率,而且,明顯縮短了病人的治療時間。他主持起草了《廣東省非典型肺炎病例臨床診斷標准》,並提倡國內國際協作,共同攻克SARS難關。作為一名中國工程院的院士,從接觸第一例非典病例開始,67歲的鍾南山就以一個具有高度責任感的戰士形象出現在民眾和媒體面前。
4、74歲的軍隊醫學專家、解放軍302醫院原專家組成員姜素椿,因年事已高,而且曾患癌症作過手術,醫院領導要求他只在室外坐鎮指導抗擊「非典」。然而,姜素椿在治療現場,感到問題嚴重,情況危急。他以高度的責任感,始終站在抗擊「非典」的第一線。在那些日子裡,人們在病房、手術室總能看到這位老專家忙碌的身影。
他連續參加對患者的診斷、治療總結,經常忙得顧不上吃飯和睡覺。然而,由於體力嚴重透支,他終於被感染了。姜素椿建議,立即到廣州採集「非典」康復後患者的血清,在自己身上進行試驗。大家清楚,輸注任何血製品都有一定的風險,是試驗就有失敗的可能。
但在無私無畏的姜素椿的執意要求下,經醫院緊急論證,於3月22日,在姜素椿身上注射了這種血清。同時,醫院配合其他葯物進行治療,姜素椿患病23天,就奇跡般康復出院了。姜素椿又回到工作崗位,為攻克防治「非典」難題做貢獻。
5、據《羊城晚報》4月19日報道,2003年3月24日凌晨,在玉蘭花開的時節,因搶救非典型肺炎病人而不幸染病的廣東省中醫院護士長葉欣殉職,終年46歲。生前,她留下了一句令人刻骨銘心的話:「這里危險,讓我來。」
6、德陽市東汽中學教師譚千秋,更是保護了四個學生的性命。在地震發生的一瞬間,德陽市東汽中學教師譚千秋雙臂張開趴在課桌上,身下死死地護著4個學生。
救援人員發現他的時候,他雙臂張開著趴在課桌上,身下死死地護著四個學生,四個學生都活了,而譚老師,留給我們的只是那個張開雙臂的永遠的姿態……
7、吳忠洪,12日下午,崇州懷遠中學教學樓發生垮塌事件,在突如其來的災害面前,該校700多名師生絕大多數順利脫險,但該校英語老師吳忠洪卻永遠離開了他愛的學生。吳忠洪老師本已逃生,為救兩名學生義無反顧地返身沖進正猛烈搖晃的教學樓內,湮沒在轟然倒塌的樓房中。
拓展資料:
一、責任是什麼:
對責任的理解通常可以分為兩個意義。一是指社會道德上,個體份內應做的事,如職責、盡責任、崗位責任等。二是指沒有做好自己工作,而應承擔的不利後果或強制性義務。責任意識,是「想幹事」;責任能力,是「能幹事」; 責任行為,是「真幹事」;責任制度,是「可幹事」; 責任成果,是「干成事」。責任心就是關心別人,關心整個社會。
二、關於責任的名言:
1、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顧炎武)
2、作為確定的人,現實的人,你就有規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務,至於你是否意識到這一點,那是無所謂的。(馬克思)
3、自由不在於在幻想中擺脫自然規律而獨立,而在於認識這些規律,從而能夠有計劃地使自然規律為一定的目的服務」,又說,「意志自由只是藉助於對事物的認識來作出決定的那種能力。(恩格斯)
4、在他握有意志的完全自由去行動時,他才能對他的這些行為負完全責任。(馬克思)
5、沒有無義務的權利,也沒有無權利的義務。(馬克思)
6、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我們黨的根本宗旨,密切聯系群眾是我們黨的優良作風。在革命戰爭年代,我們黨能夠贏得人民群眾的衷心擁護,就在於黨以自己的實際行動表明,它是為人民利益而斗爭的。(江澤民)
7、世界上有許多事情必須做,但你不一定喜歡做,這就是責任的涵義。 (馬克思)
8、如果他要進行選擇,他也總是必須在他的生活范圍裡面、在絕不由他的獨自性所造成的一定的事物中間去進行選擇的。(馬克思)
9、人類始終只提出自己能夠解決的任務,因為只要仔細考察就可以發現,任務本身,只有在解決它的物質條件已經存在或者至少在形成過程中的時候,才會產生。 (馬克思)
10、鞠躬盡瘁,死而後己。(諸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