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前程往事 > 稻盛先生講的什麼故事

稻盛先生講的什麼故事

發布時間:2025-02-16 11:53:15

『壹』 稻盛和夫:在鼎盛時皈依佛門,他說人生的意義在於磨煉靈魂

暢銷書《活法》的作者稻盛和夫先生,被譽為日本的經營之聖,讀完稻盛和夫先生的作品,你會被他兼具儒家和佛家思想的哲學智慧所吸引。他對人生的看法,尤其是對成功的思考更是發人深思。更令人不可思議的是,他竟然在65歲人生鼎盛時,選擇剃度皈依佛門,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要「再次學習人生的意義,為迎接死亡做好准備。」他用畢生的智慧去探索活著的意義,探索生命的價值。

在《活法》這本書中,稻盛和夫先生說:「如果要問我成功的理由,理由就是這一點。我的才能或許有限,但我擁有雖然單純卻非常有力的指針——追求做人的正確准則」。

作為人,何為正確? 將作為人應該做的正確事情以正確的方式貫徹到底 ,就是稻盛先生一切成功的原點。 「追求做人的正確准則」就是成功的理由 。稻盛先生將成功簡單的和做人聯系在一起,尤其強調做人的正確准則。『』

何為「做人的正確准則」?在稻盛先生看來,所謂「做人的正確准則」,就是 一個人要擁有正直、勤奮、謙虛、堅強、節制、自利利他等等的品質,做人不能太自私,不能虛偽、懶惰,傲慢、卑怯、貪婪,不能騙人,不能損人利己徇公肥私等等。

讓自己擁有一顆純潔美好的心靈,發揮自己的天賦的才能,傾注自己全部的熱情,這就是人生獲得巨大成功的秘訣 ,就是人生成功的王道,就是人生幸福的源泉,這種人生態度也符合天道,符合宇宙的法則。

改變思維方式,人生將發生180度轉變。怎樣做才能使我們的人生更美好、更幸福,稻盛先生用一個方程式作了說明: 人生•工作結果=思維方式×熱情×能力

也就是說,人生和工作的成果由思維方式、熱情和能力三個要素相乘得來的。 能力 ,也可以說是才能智商,多半是先天的資質,包括健康以及擁有運動神經等。 熱情 ,指工作的干勁和努力的程度,這是後天的要素,可由自己的意志來掌控。 思維方式 ,指人的心態,人對於人生的態度,包括哲學、理念和思想等等。

這個方程式的關鍵在於它用乘法。比如某人頭腦聰明有能力可得90分,但自恃有才不肯努力,熱情只發揮到30分,兩項相乘2700分。相反,另一個人才能平庸只夠60分,但因意識到自己不足而發憤努力,以90分的熱情投入到工作和生活中,結果乘積為5400分,遙遙領先那位有才能卻無干勁的人。

在思維方式、熱情和能力三個要素中最重要的是「思維方式」,能力強、熱情高,但「思維方式」方向錯了,結果就是負值。 比如,那些智能型罪犯把滿腔熱情用在欺詐、盜竊之類的工作上,因為思維方式是負數,下場一定不妙,可見 「思維方式」決定人生的結果 。

那麼正面的思維方式是什麼呢?

總是積極向上;有建設性;有感恩心;有協調性、善於與人共事;性格開朗、對事物持肯定態度;充滿善意、有同情心、關愛心;勤奮;知足;不自私、不貪欲 ;等等。

具備正面的思維方式、熱情和能力後,怎樣去豐富自己的人生呢?

成為一個「自燃型」的人,有效的辦法就是喜歡自己的工作。無論什麼工作,只要全力以赴把它做成,就會產生成就感和自信心,產生向新目標挑戰的渴望。 只要喜歡、熱愛,熱情自然湧出,努力也不在話下,就會進步神速。旁人看來你很辛苦,但你自己根本不覺得苦,反而樂在其中。

我們人生的意義是什麼?對於這個人生最基本的問題,稻盛先生給出的答案是 提升心性,磨練靈魂。

我們為何來到這個世上?稻盛先生毫不含糊的告訴我們: 那是為了在死的時候,靈魂比生的時候更純潔一點或者說帶著更美好、更崇高的靈魂去迎接死亡。

只要我們今天比昨天做的好,明天又比今天做的好,每一天都付出真摯的努力、不懈的工作、扎實的行動、誠懇的修道,在這樣的過程中就體現了我們人生的目的和價值。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我們可以自己經歷的苦難,當成考驗,當成是上天賦於我們提升心性,磨練靈魂的場所。

稻盛先生用他畢生的經驗歸納出磨礪心智的「六項精進」方法,值得我們學習嘗試。

第一,付出不亞於任何人的努力。 努力鑽研,比誰都刻苦。而且鍥而不舍,持續不斷,精益求精。有閑功夫發牢騷,不如前進一步,哪怕只是一寸,努力向上提升。

第二,謙虛戒驕。 「謙受益」是中國的古話,意思是謙虛之心喚來幸福,還能凈化靈魂。

第三,天天反省。 每天檢點自己的思想和行為,是不是自私自利,有沒有卑怯的舉止,自我反省,有錯即改。

第四,活著就要感謝。 活著就已經是幸福,培育感恩之心,滴水之恩也不忘相報。

第五,積善行、思利他。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行善利他,言行之間留意關愛別人。行善積德有好報。

第六,不要有感性的煩惱。 不要老是忿忿不平,不要讓憂愁支配自己的情緒,不要煩惱焦躁。為此,要全力以赴、全神貫注投入工作,以免事後後悔。

六項精進雖然字面上平凡之極,都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但關鍵是必須一點一滴地去實踐,落實在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磨練心志、提升心性,要點在於日常生活中的精進。 在佛法中釋迦歸納的修行法則「六波羅蜜」,也是磨煉心志、凈化靈魂不可缺少的修行。

布施。 先人後己,關愛別人,心中始終充滿關愛他人的善念,人就能提升自己的心性。

持戒。 人要時刻抑制煩惱,控制好自己的言行。不要貪心,不要猜忌,不要嫉妒,不要憎恨……

精進。 無論做什麼事都要全神貫注,全力以赴,做到「不亞於任何人」的努力程度。

忍辱。 不屈服於苦難,忍得住痛楚,遭遇各種艱難困苦絕不逃避,硬著頭皮頂住,努力做好該做的事。

禪定。 至少每天一次靜下心來,集中精神,直視自我,騰出片刻功夫,靜心養性。

智慧。 堅持布施、持戒、精進、忍辱、禪定五項修煉,就可以理解宇宙中的智慧,就是達到開悟的境界。

【結語】人活著的意義在於提升心性,磨煉靈魂,與其追求開悟,不如運用理性和良心去磨礪心志。只要我們全力以赴地做到:勤奮工作、滿懷感謝之心、思善行善、真摯地反省、嚴格地自律、在日常生活中不懈地磨煉心志、提升人格,用這種活法去生活,我們的一定能向好的、正確的方向前進,一定能獲得豐碩的成果。

『貳』 人生的精進法則——稻盛和夫

          「人生精進」的10項原則 ——稻盛和夫

2022年1月30日,被授予中日友好使者、被譽為「日本經營之聖」的稻盛和夫先生迎來90歲壽辰。

        稻盛和夫先生27歲開始創業,赤手空拳40年間創建了京瓷和KDDI兩家世界500強企業。

2010年,在日本政府再三懇請之下,稻盛先生以78歲高齡毅然出任破產重建的日本航空公司董事長,僅僅一年就讓日航起死回生,並創造了日航60年歷史上最高的利潤。

        他出身是科學家,成長為企業家,更是一位追求正確思考和正確行動的哲學家。一生創造了輝煌的商業傳奇,更留下累累思想著作。

        有人說經營是科學,有人說經營是藝術,但稻盛先生把經營與哲學相結合,創造了「經營哲學」。稻盛先生是人類企業經營史上,第一個明確提出用哲學來經營企業的企業經營者。

        稻盛經營哲學是稻盛先生在實踐中,也就是在生活和工作、科學實驗、企業經營中,在針對「作為人,何謂正確」這一命題的自問自答中,自己領悟和歸納出來的。

        在稻盛經營哲學的指引下,稻盛先生赤手空拳創建了京瓷和KDDI兩家世界500強企業。京瓷創立55年來從未出現過一次年度虧損,平均利潤率一直保持在10%以上,而且京瓷從未解僱過一名員工。KDDI的發展速度則更快。

        在稻盛經營哲學的指引下,瀕臨破產的日本航空公司迅速恢復了生機,重建第一年就創造了日航60年歷史上最高的利潤。這個利潤還在當年全世界727家航空企業中名列第一,而且遙遙領先。

        稻盛經營哲學的核心是「把作為人應該做的正確的事情,以正確的方式貫徹到底」。不僅是經營者成功經營企業的哲學,而且是希望度過幸福人生的所有人都可以學習和實踐的哲學。

        稻盛和夫先生著作等身,提出了「敬天愛人」「阿米巴經營」「利他的經營哲學」等經營理念和手法。「人生之最崇高的行為,就是為社會、為人類傾盡全力」。

        我讀了很多有關稻盛和夫先生的文字,也購買了稻盛和夫先生的文字作品,並用心賞讀了稻盛和夫先生的《活法》(3冊),在這位跨越世紀的老人身上看到了越來越多的珍貴的人性光芒和智慧。

      今天,我們精選了稻盛和夫先生的10條箴言,分享給大家,與大家一起學習、一起精進!

        回顧過去的歲月,我一直埋頭工作。有人問我,整天工作的生活是否索然無味。

        因為不少人認為興趣和娛樂不可或缺,但在我看來,要想獲得真正的喜悅,唯有工作。

        只有具備「工作充實」的前提,才能體會興趣和娛樂的甘甜。如果怠慢事業,沉湎玩樂,或許能獲得一時的滿足,但終究無法享受到發自內心的喜悅。

        工作的喜悅,並非那種單純甜膩淺薄的喜悅,而是苦盡甘來綿綿不絕的。換言之,工作的甜美存在於攻克難關的那一刻。正因如此,工作的喜悅也並非玩樂所能替代。

        然而,很多時候即便拚命工作,也難以獲得希望的成果。這時,不僅沒有成就感,還容易灰心喪氣。但在我看來,這種現實的挫折,正是完善自身,磨礪人格的修行機會。

        如果只把工作視為獲取物質資料的手段,那就太令人難過了。

        我想讓年輕人明白,工作具有意義和價值。

        不管什麼職業,都是一種向社會學習的途徑,都是一個促使自身成長的舞台。

        真正塑造人格的並非天資和學歷,而是所經歷的挫折和苦難。

        縱觀體育界,亦是如此。歷經挫折、克服萬難的運動員,往往散發著人格魅力。換言之,閱歷就如同人生路上的車轍,構成了人格的圖譜。

        為了提升心性、豐富心靈,就必須努力工作。我認為,只有這么做,才能給自己的人生增光添彩。

        我一直堅持努力,埋頭從事「看似平凡的工作」,因此取得了今日的成就。

        年輕人往往心懷遠大理想,力圖成就偉業。然而,千里之行始於足下,任何夢想的實現,都少不了看似平凡的努力。如果不腳踏實地,夢想只能淪為空中樓閣。

        人生之路沒有像自動扶梯那樣的便利工具,只能依靠自己,一步一個腳印地前行。

        對此,不少年輕人不以為然,認為一步一個腳印實在太慢,照此速度,一輩子都無法成就夢想。

        他們不明白積累的妙處,一步步的積累會產生魔法般的加成效果,最終實現從量變到質變的飛躍。

        通過看似平凡的努力積累,能夠取得成果,從而樹立信心,喚起更為強烈的奮斗意識。通過這樣的循環,在不知不覺中,便已取得原本無法想像的成長和蛻變

        我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一個生於小鎮上小伙,其貌不揚,能力平平,卻取得了今日的一些改變和成長

        在我看來,不管是學習、運動還是工作,它都是實現夢想的不二法門。

        「認真努力地埋頭工作」,這聽起來稀鬆平常,但卻蘊含了人生的真理。

        行走世間,工作上或生活上,大大小小的困難無法避免。有的也許可以輕易打倒,有的則令人望而生畏。

        選擇正面擊破,還是繞路而行,不同的選擇就此造就了不同的人生。

        不管眼前的狀況多麼嚴酷,既不能怨恨,也不能屈服,重要的是一以貫之地積極應對,以「感謝之心」去面對。

        遭遇災難、陷入困境、結果不如人意,如果人格沒有得到相當程度的磨煉,我們往往會口出怨言:「為什麼偏偏讓我遭此不幸?」

        另一方面,好運連連,什麼事都稱心如意,這時候應該能說感謝了吧?但這也往往做不到。撞好運、遇好事,那是我應得的,是「理所當然」的。甚至有的人還不滿意,認為「還不夠,還要更多」。貪得無厭,這就是一些人的本性。

        就是說,不管遇到好事還是壞事,要抱感謝之心同樣都很困難。

        其實,在直面災難、苦難、不幸狀況的時候,正是表達感謝的絕好機會。為什麼這么說呢?因為這種嚴酷的環境、局面,能夠鍛煉我們的心志,磨煉我們的靈魂。

        經過長期宗教或精神修行的人,或許自然而然就養成了感謝一切的習慣。但是,我們這些未經修行的人,必須強迫自己心懷感謝,做到這種程度。

        這雖然是一個很單純的人生秘訣,但沒有任何人來教我們。學校不會傳授給學生,父母恐怕也教不了孩子。因為頭腦里知道這種生活態度的重要性、能在人生中真正加以貫徹的人,確實鳳毛麟角。

        成功者與非成功者之差,不過是薄紙一張。

        非成功者絕非都是懶惰馬虎的人。其中有的人與成功者一樣,他們誠實、有熱情,工作努力。盡管如此,卻有成功者與失敗者之分。

        當事情進展不順利時,他們很快就會放棄。就是說,他們努力是努力了,但停留在普通一般的努力上,一旦碰壁,他們就會尋找適當的理由,安慰自己,停止努力,放棄目標。

      首先,看起來難以做到的事情,必須韌性十足,堅持再堅持,直至成功。

        要打破自己心中固化了的常識,「自己只能做到這一步了」,這種頑固的既成觀念,妨礙人們超越界限達至成功。

        突破壁障的這種自信,能使整個人格變得強韌有力。而這種堅韌不拔的品質又會把人引向新的成功。

        我們往往有一種傾向,就是將事情考慮得過於復雜。但是,事物的本質其實極為單純。

        京瓷員工之間、各部門之間往往為工作上的事發生爭執,「你說得不對」、「不,事情該是這樣」。彼此雖然都態度認真,直言不諱,但不免唇槍舌戰,爭論不休。比如,有關新產品的價格、交貨期等等,製造部門說是A,銷售部門反駁說是B。

        當時其公司的一個社長。每當他們各執己見、相持不下時,就會說:「那麼就去社長那兒。」把問題擺到我面前,讓社長裁決。

        社長先仔細聽取雙方的說辭,然後得出「是什麼」、「該怎麼辦」的結論。大家心服口服,「原來如此」、「您說得對」。於是各自輕松滿意而歸,好像剛才唾沫橫飛的爭吵沒有發生過一樣。

        並不是因為社長地位高可以一錘定音,而是超越糾纏不清的利害關系,冷靜地分析問題,結果發現爭論的原因其實極為單純,我如實地指出這種原因並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比如部門間的紛爭看起來復雜,但糾纏成團的線頭一旦理出,原因卻是疏忽了必要的聯絡,僅僅是少說了一句感謝的話等等,幾乎都出於芝麻綠豆——多半是利己——的理由。

        把問題說清,回到「作為人,何謂正確」這個本質上來,問題就迎刃而解。我的判斷成為「大岡裁決」,被認為公正而有人情味。

        要做出公正的、准確的判斷,關鍵是有一雙純凈的不帶偏見的眼睛,不被細枝末節所蒙蔽,直奔問題的根源。

        用這樣的目光觀察問題,不僅是企業內部的矛盾,大到國際問題,小到家庭糾紛,當事人出於各自的利害,成見、偏見一再疊加,把問題搞得復雜化。

        因此,越是看似錯綜復雜的問題,越是要趕快回歸原點,依據單純的原理原則做出決斷。那些棘手的、貌似無法解決的難題,只要正面面對,以真誠的目光,根據單純明快的原理,從是非、善惡的角度判斷就能解決。

        我們應該具備把事情簡單化、直接抓住事物本質的「高層次的眼光」。

        正如著名數學家廣中平佑先生所言:「看似復雜的現象,其實不過是簡單事物的投影而已。」

        我認為,人不應該為外界狀況所支配,不應該成為「狀況盲動型」的人。 所謂「狀況盲動型」 ,是指自己本來打算「想這么干」,但顧慮到社會形勢、經濟形勢,馬上就覺得「實現困難」,從而輕易放棄的人。

        對狀況的理解越是深入,就越覺得不可能。他們自己就得出了這樣的結論。

        相反,從內心深處「就想這么干」的人,就是具備強烈願望的人。不管周圍的環境多麼困難,為了實現願望,想方設法,絞盡腦汁,激情和創意源源不斷。

        處於同樣嚴酷的環境之中,「狀況盲動型」的人只是理解狀況不利的一面,最終只能領悟到自己的願望是多麼脫離現實,多麼莽撞無謀,並放棄目標。

        但是,另一種人,他們持有發自內心深處的、提升至信念高度的強烈的願望,他們思考的是如何解決問題,他們開始努力,開始千方百計、鑽研創新,可以馬上重新鼓足勇氣,奮勇前進。

        我認為,在人生中,銳意進取、成果卓著的人,屢屢遭受挫折的人,還有平凡庸碌的人,他們之間的差距就在於此。

        如果缺乏謙卑,感謝之心是無法萌生的。

        事情進展稍微順利,加上周圍人的吹捧,內心就會動搖,如同斷了線的風箏一樣,到處亂飛,這就是一些人的本性。

        如果這種情況持續,我們在不知不覺中就會變得傲慢,對別人也會採取蠻橫無禮的態度。讓人生誤入歧途的元兇,並不一定是失敗和挫折,而往往是成功和贊美。

        創辦京瓷,經營上了軌道,有了相當的利潤。當時「我」想過:「公司有了這么高的收益,但我的年薪卻這么低,不是太虧了嗎?」

        靠我的才能創建了公司,創造利潤也是憑了我的才幹,因此就是拿現在幾倍的年薪也無可厚非吧。我心中冒出這樣的念頭。

        但是,我很快就意識到了自己正在變得傲慢的那顆心。我進行了深刻的自我誡勉。

自己擁有的才能,絕不是自己的私有物,那不過是偶然被賜予的。這種才能,如果不為我所有,也很正常。我所扮演的角色,由其他人來承擔,也絲毫沒有不可思議之處。

        因此,這種才能不可以只為自己所用,而應該為世人、為社會所用。我開始這樣思考。

        為什麼說能力、才華不能只歸自己所有呢?

        不限於人類,假設拿走一切生物之所以成為生物的屬性——肉體、精神、意識、知覺等,剩下的只有「被稱為『存在』的東西」。

        以這個「存在」為核心,形成了所有的生命。它有時呈現為花的形式,有時扮演人的角色。

        就是說,「存在之核」以外的東西,比如肉體和心靈、思考和感情,或是金錢、地位和名譽,乃至才能等,所有這一切不過是借來之物,都是被賜予的附屬品。

        這么思考的話,「這是我的東西」「那個成功是我的功勞」這類想法,就變得毫無根據,那些我們認定是自己的東西,不過是現世一時寄存在我們這里的東西,其真實的所有者,我們根本不得而知。

        當這一世的生命終點來臨時,我們應該毫不留戀地將這些寄存之物歸還給上天。

        在生活和工作中抱這樣的想法,驕傲自大就會在心中消失,內心就會充滿感謝和謙虛。

        始終心懷感謝,謙虛律己,同時不忘對他人施以關愛和善意。這樣的心態就是吸引美好現實的原因。

        英國思想家詹姆斯·埃倫在其著作《原因與結果法則》一書中,做了以下論述:

「有一種傾向,(中略)不管是眼前的目標,還是人生的目的,心靈純潔的人總是遠比心靈骯臟的人更容易達成。」

        在我們身邊,有一些人雖然頭腦並不聰明,也說不上有多能幹,但是,他們以純粹的動機發起挑戰,不懈努力,最終完成了大家都認為難以完成的工作。

        另一方面,才華出眾的人制定了縝密的計劃,卻不能順利推進。

        因為不管多好的計劃,如果其動機源於邪念,那麼即使獲得一時的成功,這種成功也無法持續。

        那麼,凈化心靈、美化心靈最好的方法是什麼呢?那就是全神貫注地投身於眼前應做的工作。

      全身心投入工作時,怨恨他人、憎惡他人的雜念就不會浮現。猶如禪僧坐禪一般,當下的心靈會變得純潔、美好。

        為了磨煉心靈,我們沒有必要特地去坐禪,沒有必要居深山。只要將全副精力投入眼前的工作,在當下這個瞬間極度認真、極度專注,就是任何方法都無法替代的精神修行。

        埋頭工作獲得的收獲不止於此。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心靈就能得到凈化。

        而當心靈處於純粹狀態時,人就能觸及所謂的「宇宙真理」,也就是觸及事物的本質。

        可以說,這是度過人生這一嚴酷旅程的「秘訣中的秘訣」。

        大學畢業後就職不久,當時我只是一名普通的員工,在一件事情上我與公司發生爭執,另外,我還受到工會的攻擊。自己一時曾陷入孤立無援的境地。

        當時,我想像自己帶領一個團隊攀登一座險峻的高山。既沒有經驗,又沒有攀岩技術,但我仍想試一試,垂直攀登,爬上那聳立的高山。

      在懸崖峭壁面前,有人畏縮,有人恐懼,有人掉隊。因此,周圍對我是一片指責之聲。

        前輩勸我:「應該妥協。」換句話說,就是規勸我從山腳下的緩坡開始,選擇較為平坦的登山道路,帶領團隊登上山頂。

        我知道自己是一個脆弱的人。如果聽從前輩建議的方法,選擇好走的路,慢慢地爬,在到達山頂之前,恐怕我已經放棄了。

另外,如果我選擇安逸之道,對信任我的隊友而言,他們會很輕松。但走這樣的路,不能給他們帶來真正的幸福。

        如果堅信自己正確,那麼,周圍的非難指責也好,途中的艱難險阻也好,都不在話下。

        我下定決心,朝著頂峰,直線攀登。為了與大家一起攀上高峰,我對別人對自己一樣的嚴厲苛刻。我認為這絕對沒錯。

『叄』 關於稻盛和夫

稻盛和夫先生出生於一個貧困的家庭,父母都只有小學文化,家裡沒人督促、輔導他讀書。小學考初中他連續兩年落第,高中畢業,第一志願沒考上,只進了一所三流大學。畢業後的就職考試又屢屢受挫。

在痛苦焦急之餘,他甚至產生過加入黑社會的念頭,就是這么一個世界各地隨處可見的普通的少年、青年,後來居然一手創建了2家世界500強企業,成為大企業家兼大思想家,年輕時的理想不但都實現了,而且跨越了,連他自己都覺得不可思議。

從稻盛和夫的故事告訴我們,要取得事業和人生持續的成功,有兩個條件:第一,你先要做一個好人。所謂好人,就是有一顆好心的人。所謂好心,就是關愛他人之心。這樣一顆好心要在生活和工作中磨煉才能提升和完善。第二,就是你必須勤奮工作,必須付出不亞於任何人的努力。這中間自然包括每天鑽研創新,也包括勝不驕、敗不餒的堅韌不拔的精神。

如果你做到了這兩條,那麼就會實現「自助、人助、天助」,你自身的潛力可以充分發揮,你周圍的人由衷地支持你,而且上帝也不吝賜予你靈感,賜予你高的智慧,你的成功將不可阻擋。

閱讀全文

與稻盛先生講的什麼故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你祝福別人幸福時他說謝謝怎麼回 瀏覽:91
什麼是獻身共產主義事業 瀏覽:353
一本故事書的長度是多少厘米 瀏覽:52
央企和事業單位考試哪個難 瀏覽:17
離婚的婚姻調解協議書怎麼寫 瀏覽:839
公安和事業編怎麼選 瀏覽:636
滾滾紅塵中誰為愛情執著是什麼歌 瀏覽:944
誰認識這是哪個美女 瀏覽:600
好故事是怎麼填充代入感的 瀏覽:243
事業單位考試科目是哪些 瀏覽:304
歐洲哪些白人美女適合當老婆 瀏覽:441
別哭彷彿幸福在不遠處是什麼歌 瀏覽:288
娶村裡的美女怎麼樣 瀏覽:609
美女你的車多少錢買的 瀏覽:250
洛陽幸福指數是多少 瀏覽:534
婚姻尊嚴是什麼意思 瀏覽:129
事業甲戌是什麼意思 瀏覽:363
我的事業與兄弟情該怎麼辦 瀏覽:920
幸福葯房哪裡有賣 瀏覽:711
有哪些催淚愛情電影 瀏覽: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