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前程往事 > 怎麼給孩子講外婆的故事

怎麼給孩子講外婆的故事

發布時間:2025-02-13 05:33:25

① 會講熊家婆的故事的來給我講下

有一家子,三娘母,阿媽和兩個小女娃娃。她們住在離寨子不遠的山坡坡上。是個單戶子。阿媽到地頭做活路,寨上住的老家婆就常來照管兩個小外孫女。 有一天,阿媽要上街趕場,給兩個女兒說:「尕吉①,阿媽今天上街趕場,你兩姊妹把大門閂緊,就在房背上耍,有人喊門,不要開,就說阿媽不在屋頭。如果有事,就在房背上喊家婆過來。」阿媽說完,背起葯材上街去了。 姐姐把大門閂緊,背著妹妹到房背上耍去了。沒大人管她倆,她們耍的忘了一切,天黑下來了,阿媽還沒有回家。姐姐心想,還是喊家婆過來打伴兒。她就在房背上大聲喊:「家婆,過來打伴兒喲,家婆……。」剛吼兩聲,被老熊精聽到了,它就裝著家婆的聲氣,回喊道「來了喲,來了!」姐姐聽到家婆答應了,就沒再喊。兩姊妹把大門大開,把「家婆」接到屋頭。姐姐要去點燈,「家婆」擋著說:「不要點亮。家婆在害火眼,見不得光。」姐姐給「家婆」端板凳坐,它擋著說「不坐板凳,家婆生了坐板瘡。」姐姐去攙「家婆」,手摸到身上毛茸茸的,嚇了一跳,說:「家婆,你背上咋個盡是毛呢?」「家婆」說:「噢,瓜娃子!家婆把皮褂子翻起在穿嘛。」姐姐聽到「家婆」說話莽聲莽氣的,就問:「家婆,你的聲音咋個不像往天呢?」「就是嘛,昨天淋點雨,給涼著了。問這問那的,你硬是話多呢。快睡覺,早睡早起,明天你媽給你們兩個『緊走②』回來呢。」 睡覺時候,妹妹硬是要跟「家婆」睡一頭,姐姐就睡在腳底下。睡到半夜,一陣噼噼啪啪的聲音把姐姐給驚醒了。她把細一聽,原來是「家婆」在吃東西。她就問:「家婆,你在吃啥子嘛?」「家婆」說:「沒吃啥子,是你家公給我的幾顆沙胡豆。」姐姐說:「給我吃點嘛。」「沒得了。」姐姐又說:「不信,我爬起來拽你的包包。」「家婆」說:「睡著,看涼了!這里還有一顆,拿去吃!」姐姐接過手一摸,粘糊糊的,哪裡是沙胡豆,是一個小指頭尖尖。接著,這個家婆像吃蘿卜一樣,吃著妹妹的腳桿。她明白了,嚇得直打顫,心想,這下完了跑也跑不掉,喊又沒人救,只有想辦法逃走才是,姐姐就裝著屎脹了,驚叫喚說:「家婆,我要屙屎了。」這時,老熊肚子也吃飽了,想她把屎尿屙干凈了,好吃一些。就說:「就在床邊邊屙嘛。」姐姐說:「屙到屋頭臭得很,我下圈頭去阿吧?」熊家婆怕姐姐跑了,就說:「不忙,你去拿根繩子類,一頭栓在你腰桿上,一頭我逮著,免得你絆倒。」姐姐說:「對,我去找根繩子來。」她悄悄把剪刀、錐子揣在懷里,又在灶門前拿起彎刀,再把阿媽背柴用的繩子打散,一頭捆在自己的腰上,一頭交給熊家婆,順著梯子下到豬圈頭。熊家婆手拉著繩子,怕姐姐跑了,一會兒扯一下繩子,問一聲:「 完沒有?」姐姐在圈頭說:「還沒有。」問了幾回,熊家婆不停的扯繩子,姐姐趕緊把腰上的繩子解開,栓在豬槽上,輕腳輕手地打開門跑出去了。 出門後,她想,天這么黑,我咋個跑的贏老熊呢?她很快爬上門前的梨子樹躲起來。熊家婆睡在床上,拉著繩子,問了幾聲沒人答應,以為姐姐睡著了,就使勁地一拉,嘩啦一聲,把豬槽拉翻了。熊家婆趕忙爬起來朝門外去攆。走到樹子下,聽見姐姐說:「家婆,這梨子好甜喲,我是來給你摘梨子呀!你把嘴張開,我先給你丟個大梨兒,你嘗嘗吧。」熊家婆想吃甜梨兒,在樹下張著嘴巴。姐姐取出錐子,說聲「你接住啊!」丟向熊家婆嘴頭,錐子扎穿了它的喉嚨。它一聲慘叫,向樹上爬。姐姐手拿剪刀,使勁一戳,尖刀尖插進了熊家婆的眼。熊家婆痛慌了,拚命往樹上爬,姐姐用彎刀砍斷了它的兩個前爪,滾下梨樹摔死了。

② 《我和我的外婆》教案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教案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我和我的外婆》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我和我的外婆》教案1

活動目標:

1、感受故事我和我的外婆之間溫馨的情感交流.

2、找一找故事中有哪些長長的線並用句式長長的線說出來.

3、幼兒學會關愛長輩.

4、學習打電話的禮貌用語.

5、體會做事要仔細,不要粗心大意。

6、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

活動准備:1、手機一台;2、固定電話一台;3、電子資源圖片《我和我的外婆》。

教學過程:

一、開始部分

1、拿出一台手機,問幼兒這是什麼?

2、再拿出一台固定電話,問幼兒家裡有這樣的電話嗎?你們平時用它和誰聯系?

3、觀看圖片:出示小女孩和外婆打電話的圖片,問幼兒她們在做什麼?她們的關系是什麼?

二、講述故事《我和我的外婆》

1、教師和幼兒共同講述故事《我和我的外婆》

2、幼兒仔細觀察畫面、認真傾聽.

三、和幼兒討論故事《我和我的外婆》之間溫馨的情感交流.

1、故事中有哪些人?〔我、外婆〕強調故事名字,幼兒說一次.

2、外婆愛不愛小女孩〔打電話、圍巾〕,小女孩愛不愛外婆?你是怎麼知道的?〔去看外婆,送了一幅畫〕幼兒觀察小女孩的畫顏色像什麼?

3、教師解說故事中馬路上長長的線是什麼?長長的毛線用來做什麼?外婆臉上的陽光線是什麼?讓幼兒感受外婆的溫暖。

4、你的外婆愛你嗎?如果給外婆打電話我們要給外婆說什麼?教師引導:你好!謝謝!再見!

四、角色表演

1、教師扮演外婆,請小朋友和老師表演並用禮貌用語。

2、游戲:和同伴一起玩打電話的游戲。

五、結束

教學反思:

在本次活動中也存在著不足:孩子的語言表達不夠成熟,缺乏連貫性;孩子們安靜傾聽同伴發言的習慣仍需加強等等。總之在以後的活動中我們會注意這些方面的引導與教育,爭取做得更好。

《我和我的外婆》教案2

目標預設:

1、感受故事我和我的外婆之間溫馨的情感交流.

2、找一找故事中有哪些長長的線並用句式長長的線說出來.

3、幼兒學會關愛長輩.

4、學習打電話的禮貌用語.

5、願意欣賞散文,感知散文語言的優美,風趣。

6、初步理解故事情節,理解故事中語言的重復性特點。

教學重難點:重點:感受故事我和我的外婆之間溫馨的情感交流.

難點:找一找故事中有哪些長長的線並用句式長長的線說出來.

教法學法:談話、角色表演

教學過程

一、開始部分

提問:1、小朋友家裡都有哪些人呀?

2、如果想外婆了該怎麼辦?

二、講述故事《我和我的外婆》

1、教師和幼兒共同講述故事《我和我的外婆》

2、幼兒仔細觀察畫面、認真傾聽.

三、和幼兒討論故事《我和我的外婆》之間溫馨的情感交流.

1、故事中有哪些人?〔我、外婆〕強調故事名字,幼兒說一次.

2、外婆愛不愛小女孩〔打電話、圍巾〕,小女孩愛不愛外婆?你是怎麼知道的?〔去看外婆,送了一幅畫〕幼兒觀察小女孩的畫顏色像什麼?

3、教師解說陽光線,讓幼兒感受外婆的溫暖.

4、你的外婆愛你嗎?怎麼愛的?你愛外婆嗎?怎麼愛的?引導幼兒關心老人〔打電話、去看她〕

四、找一找故事中長長的線和生活長長的線.

1、教師和幼兒一起找,並讓幼兒句式長長的線完整的說出來.〔外婆和我之間有一條隱形的線〕

2、生活中的線〔電線、縫衣服的線、鞋帶〕

五、角色表演

1、你會打電話嗎?如果給外婆打電話我們要給外婆說什麼?教師引導:你好!謝謝!再見!

2、教師扮演外婆,請小朋友和老師表演並用禮貌用語.

六、結束

1、鼓勵幼兒回家給外婆打電話.

教學反思:

在本次活動中也存在著不足:孩子的語言表達不夠成熟,缺乏連貫性;孩子們安靜傾聽同伴發言的習慣仍需加強等等。總之在以後的活動中我們會注意這些方面的引導與教育,爭取做得更好。

《我和我的外婆》教案3

目標預設:

1、感受故事我和我的外婆之間溫馨的情感交流。

2、找一找故事中有哪些長長的線並用句式長長的線說出來。

3、幼兒學會關愛長輩。

4、學習打電話的禮貌用語。

教學重難點:

重點:

感受故事我和我的外婆之間溫馨的情感交流。

難點:

找一找故事中有哪些長長的線並用句式長長的線說出來。

教法學法:

談話、角色表演

教學過程:

一、開始部分

提問:

1、小朋友家裡都有哪些人呀?

2、如果想外婆了該怎麼辦?

二、講述故事《我和我的外婆》

1、教師和幼兒共同講述故事《我和我的外婆》

2、幼兒仔細觀察畫面、認真傾聽。

三、和幼兒討論故事《我和我的外婆》之間溫馨的情感交流。

1、故事中有哪些人?〔我、外婆〕強調故事名字,幼兒說一次。

2、外婆愛不愛小女孩〔打電話、圍巾〕,小女孩愛不愛外婆?你是怎麼知道的?〔去看外婆,送了一幅畫〕幼兒觀察小女孩的畫顏色像什麼?

3、教師解說陽光線,讓幼兒感受外婆的溫暖。

4、你的外婆愛你嗎?怎麼愛的?你愛外婆嗎?怎麼愛的?引導幼兒關心老人〔打電話、去看她〕

四、找一找故事中長長的線和生活長長的線。

1、教師和幼兒一起找,並讓幼兒句式長長的線完整的說出來。〔外婆和我之間有一條隱形的線〕

2、生活中的線〔電線、縫衣服的線、鞋帶〕

五、角色表演

1、你會打電話嗎?如果給外婆打電話我們要給外婆說什麼?教師引導:你好!謝謝!再見!

2、教師扮演外婆,請小朋友和老師表演並用禮貌用語。

六、結束

鼓勵幼兒回家給外婆打電話。

《我和我的外婆》教案4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用簡明的語言說出故事主要情節。

2、初步學習故事的'對話,大膽講述。

3、幼兒懂得:要尊敬老人。

4、鼓勵幼兒敢於大膽表述自己的見解。

5、大膽地參與討論,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觀點與想法,發展求異思維。

活動准備:

大書《我和我的外婆》。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1、「小朋友,你們喜歡外婆嗎?為什麼?」

2、「大家都很喜歡自己的外婆。聽,電話響了!」

二、初次欣賞,感受意境

教師有感情的講述故事,引導幼兒初步感知故事的主要內容。

1、「故事的題目叫什麼?」

2、「外婆為什麼要打電話給我呢?」

三、分段欣賞,學習內容

1、「外婆甜甜的聲音是怎樣傳到我的耳朵里的?」

2、「小姑娘穿著怎樣的鞋子,沿著什麼走到外婆家?」

3、「外婆在家干什麼,你是從哪裡知道的?她要送給我什麼禮物?」

4、「織圍巾的毛線是哪來的?」

5、「我送了什麼禮物給外婆?外婆臉上長長的陽光線是什麼?」

6、「外婆的聲音好聽嗎?為什麼?」

四、情感提升,結束活動

1、「外婆這樣喜歡我們,那我們應該怎麼做呢?」

2、教師小結,結束活動。

活動評析:

每一個孩子都喜歡自己的外婆,大書《我和我的外婆》這本書正好把孩子們對外婆的愛體現了出來。孩子對這本出也非常的感興趣,學說對話也非常積極,如果在活動中加入角色表演,會使課堂氣氛更加活躍。

教學反思:

幼兒非常喜歡聽故事,一聽老師說要講故事,都靜靜地坐在椅子上,眼神極渴慕地望著老師,都希望快一點聽老師講故事。在完整的欣賞了故事後,孩子們不由的發起了感慨,為此,教師讓孩子們互相說說自己對故事的看法,給幼兒創設了自由表達的空間,幼兒都積極發言,用語言表達著自己內心的感受及自己的看法,隨後結合掛圖,分段欣賞故事,加深了幼兒對故事的理解。

③ 暑假最適合給孩子講這類故事,娃越來越愛親人的家庭法則

當你輕輕講述時,你發現它帶給你和孩子們的感受,跟別的故事完全不一樣。

小男孩:爸爸,我還想聽聽你5歲那年夏天在你外婆家發生的事。

爸爸:那一年夏天,天氣出奇的熱,我和幾個表兄弟在外婆家院子里的石榴樹下乘涼。這時外婆在屋裡喊我,我便走進了屋。在我童年的記憶中,外婆是家族裡最有智慧的人。我站在她面前,她盯著我的眼睛說:「我觀察你很久了,我發現你是個非常特別的孩子,你以後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能成功……」我受寵若驚,」不過你得答應我一件事」,外婆頓了頓,「永遠也不要沾染煙和酒!」我點了點頭。

小男孩:20年後,發生什麼事了?

爸爸:在我25歲那年,有一次跟幾個表兄弟聚會,我始終拒絕他們遞來的煙和酒。這時有個表哥怪笑著問,「是不是外婆曾經說你是個特別的孩子,還要讓你不要沾染煙和酒?」我愕然。幾個表兄弟鬨堂大笑,他們說外婆跟所有孩子都說過同樣的話。

小男孩:那你後來為什麼還是沒有碰過煙和酒?

爸爸:因為……我相信自己的確是個特別的人。

小男孩微笑著久久地看著爸爸,一句話也沒說。

過了幾天,小男孩又讓爸爸給他講5歲那年夏天的故事,似乎永遠也聽不厭……

無論哪個孩子,都喜歡聽家庭先輩或父母的故事。相比起別人的故事,自己家庭成員的故事,因為有血緣關系,孩子們能感同身受,所以家庭故事對孩子們有著無窮的吸引力。

為什麼家庭故事有利於提升親子關系?

Face Book COO 雪莉.桑德伯格在丈夫去世後,經常給孩子們說一些自己與孩子們爸爸有關的故事,這種形式讓雪莉與兩個孩子的關系更密切,孩子們也常常能從更理性的角度去懷念他們的父親。尤其當父母跟孩子們講自己的故事時,這被人本心理學家西德尼.朱拉德稱為「自我表露」。研究證明,父母向孩子自我表露,對孩子來說意味著信任,會幫助孩子向父母敞開心扉,促進親子關系與親子交流。所以,父母經常給孩子講家庭故事,會讓孩子跟家人的關系更親密。

除此之外,紐西蘭兒童心理學家Elaine Reese經過20多年的研究發現——

經常聽家庭成員故事的孩子,還會在下面幾個方面受益:

1、敘述能力較好

在一次親子夏令營活動中,有個小不點的自我介紹吸引了所有孩子和老師們的注意。這個小女孩大概只有3歲,她給大家這樣自我介紹:

有一天晚上1點40分,有個孕婦肚子疼,暖暖的羊水流了下來。有一位傻傻的爸爸抱著孕婦坐到了電動車後座上,到了醫院,孕婦已經暈了過去,醫生將儀器放到孕婦肚子上,寶寶不見了!這可是大件事!傻爸爸趕緊騎著電動車往回趕。謝天謝地!半路上總算聽到了嬰兒的啼哭聲,在一個乾燥的土坑裡發現了寶寶,這個寶寶就是我!

那位3歲的小女孩的敘述不僅有條理,也非常順暢,台下目瞪口呆的孩子們「嘰嘰咂咂」發問,小女孩回答得有條不紊。這個分娩故事,在孩子看來,可是爸爸媽媽的奇葩歷,是家庭故事的首選。

家庭故事一般是敘述的形式,能在孩子大腦形成非常形象的畫面,不僅孩子們喜歡聽,還有利於孩子培養故事思維。在家庭故事的浸染中,孩子們也習慣於用故事說事。還有研究表明,喜歡說故事的孩子往往也會有較好的人緣。

2、容易理解他人的想法和情緒

一次在高鐵上遇到一對父子,他們坐在我的座位的前一排。小男孩年齡看起來大概4歲左右。

爸爸:你們現在這些小朋友很幸福呀,想吃什麼都有。你知道爸爸5歲時,家裡有時連吃的東西都沒有。有一年因為肚子餓得厲害偷吃年糕,被奶奶打嘴巴,還懲罰跪地上跪了半天。

小男孩:多麼可憐啊,這么餓忍不住吃還會被打,你一定很討厭你奶奶。如果我奶奶是你奶奶,你那時候就不會被打。要不,我把奶奶借給你吧?

我忍不住笑出聲來。小男孩轉頭看看我:「是吧?阿姨?我爸爸的確可憐!」

家庭故事,推心置腹的講述,會拉近心與心的距離。由於血緣關系,孩子容易在故事中「代入」,幫助理解他人的想法和情緒,這種情形下,孩子往往具備更多的同理心。所以常聽家庭故事的孩子,他們可能有著善解人意的性格,在日常生活中頗具同情心。

3、更好的自尊感

有一天帶女兒到小區綠化帶玩。

一位小女孩跟小朋友吹:「我爺爺小時候很勇敢,6歲的時候有一天傍晚背著7個月的寶寶到地里找媽媽,有一條狼靠近,他沒有害怕,點燃火把擊退了狼。沒多久狼羣來了,他背著寶寶爬上了樹。然後把自己綁在樹杈上過了一夜……」

小女孩講的時候自信滿滿,好像自己就是當年6歲的勇敢的爺爺。

給孩子講家庭故事時,最好避開陰暗面,無論什麼時候,父母給孩子的影響和教育最好是積極和正面的。否則會影響到孩子的人生觀。因為孩子能從家庭正面的故事中吸收養分,比如那些勇敢和善良的品質,不僅能給孩子帶來自尊感,還會影響孩子的行為。

4、能從家庭故事中吸取智慧或教訓

有一次,我跟兒子說起我5歲時有一天從幼兒園放學,由於嘴饞,冒險伸手采蜂巢里的蜂蜜,被蜜蜂蟄得眼睛鼻子腫的經歷。

兒子:「媽媽你的智商也太低了,如果是我才不會那麼傻,一定會找蜂農買一套設備,把全身包得密不透風才去吃。」

適當給孩子說些失誤或錯誤的故事,「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孩子們能從家庭成員的失誤故事中真切地惋惜,也能吸收家庭成員的失誤帶來的經驗和教訓,幫助孩子們更好地成長。

德國詩人海涅說,我寧願用一小杯的真愛織成一個美滿的家庭,不願用幾大船的傢俱,組成一個索然無趣的家庭。而溫馨的家庭故事,毫無疑問是美滿家庭最好的小裝飾,會換來孩子們的依戀和信任。

閱讀全文

與怎麼給孩子講外婆的故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經濟學專業考什麼內容 瀏覽:422
哪個歐美女歌手演唱會最火 瀏覽:501
不懂得如何經營婚姻和保護家庭 瀏覽:884
s6的故事是什麼 瀏覽:495
羊肉串怎麼樣烤更健康 瀏覽:553
哪個花的花語代表愛情 瀏覽:158
什麼是愛情記錄儀 瀏覽:135
九聖營村有哪些歷史故事 瀏覽:822
西方經濟學的消費曲線有哪些 瀏覽:973
安徒生童話故事有哪些最呢 瀏覽:119
天蠍女生的美女有哪些圖片 瀏覽:3
事業單位出納離職都交接什麼 瀏覽:198
廣西事業單位公益一類是指什麼 瀏覽:531
艾青詩選中關於愛情的詩有哪些 瀏覽:454
海上鋼琴師講述什麼故事 瀏覽:757
東北經濟如何盤活 瀏覽:353
關於愛情方面有什麼問題 瀏覽:557
佛教說婚姻是什麼意思 瀏覽:537
銀海幸福廣場租車位多少錢 瀏覽:207
武俠世界有哪些美女 瀏覽: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