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將相和的三個故事分別是什麼
這個故事寫的是趙國將相之間由和到不和又到和好的故事,分別有「完璧歸趙」、「澠池之會」和「負荊請罪」三個小故事組成。
完璧歸趙
趙惠文王得一天下寶物——和氏璧,秦王欲以十五城池換寶物,趙王明知有詐,可又懼怕秦王,遂派藺相如帶著和氏璧出使秦國。在朝堂上,藺相如據理力爭,鬥智斗勇,使和氏璧完好無損回到趙國。
這個故事表現了作為一個外交家,藺相如勇敢無畏,機敏智慧,不辱使命。留給後人很多啟發。
澠池之會
秦王不甘心自己失敗,周赧王36年,約趙王在澠池相會。藺相如陪同趙王前往澠池。在趙王被迫鼓瑟的情況下,他為了使趙國取得對等的地位,據理力爭,使秦王不得不擊缶。後來,秦向趙要十五座城,他寸步不讓,說用秦國國都作為交換,使秦王毫無所得。藺相如機智地保護了趙王的安全並且不被羞辱,史稱「澠池之會」。
這個故事進一步展現了藺相如作為一個偉大的外交家為維護國家尊嚴,臨危不懼,有禮有節的氣節。
負荊請罪
澠池之會後,趙王安全回到趙國,加封藺相如為上卿,地位在廉頗之上。
廉頗不滿藺相如地位超過自己,認為自己作為趙國大將,有攻城野戰之功,藺相如卻憑著能言善辯而位居他之上,廉頗感到羞恥。欲羞辱藺相如,藺相如稱病不上朝,避開與廉頗正面相遇。
藺相如的門客下屬對藺相如行為感到不解。藺相如以「兩虎相爭,必有一傷」做比喻,他是為國家為重,廉頗知道此番言論後幡然醒悟,遂負荊到藺府請求藺相如的原諒,後來兩人成生死之交。
三個小故事之間有著緊密的聯系:
「澠池之會」是「完璧歸趙」的發展,「完璧歸趙和「澠池之會」又是「負荊請罪」的起因。三個小故事構成了一出「將相和」的完整曲折的故事。
在這個故事,我們不僅看到了藺相如超人的智慧,精彩的外交,還領略了他寬容的胸懷,處處以國事為重的愛國情懷。其中,我們也看到了廉頗知錯就改的可貴精神。是不是收獲滿滿正能量。
❷ 將相和,3個小故事,寫出了將相之間由到
將相和:課文中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三個小故事,寫出了將相之間由(和)到(不和),又到(和好)的過程。
1. 完璧歸趙:秦國欲騙取趙國的和氏壁,趙國使臣藺相如機智應對,奪回了趙國玉壁。這個故事展示了藺相如的勇敢和智慧,為趙國贏得了尊嚴。
2. 澠池之會:秦趙於澠池會談,秦王借故侮辱趙王,趙臣藺相如智斗秦王,保全了趙王顏面。這個故事中,藺相如再次展現了他的聰明才智,維護了趙國的尊嚴。
3. 負荊請罪:趙國將軍廉頗背負荊條求見趙國宰相藺相如,為自己先前的錯誤言行賠罪。這個故事中,廉頗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主動向藺相如請罪,兩人化解了誤會,重歸於好。
通過這三個小故事,我們可以看到將相之間的關系經歷了從和諧到不和,再到和好的過程。這個過程反映了廉頗與藺相如之間的矛盾與沖突,以及他們最終化解分歧、共同為趙國大局著想的品質。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在國家利益面前,個人恩怨應放在其次,團結合作才能共克時艱。
❸ 《將相和》課文的三個 故事用四字詞語概括,分別是_____,____,_____
完璧歸趙
趙國的和氏璧被秦王騙走,藺相如機智地將璧送回趙國,維護了國家尊嚴。
澠池之會
趙王赴秦王澠池會宴,藺相如通過智勇雙全的行動,確保趙王安全,彰顯趙國實力。
負荊請罪
藺相如因地位高於廉頗而受到廉頗不滿,廉頗負荊請罪,藺相如寬容大度,兩人和好如初,展現了將相和睦的重要性。
這三個故事分別以「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為標題,展現了藺相如的智慧與廉頗的知錯能改,共同維護了趙國的尊嚴與和平。
「完璧歸趙」中,藺相如智斗秦王,不辱使命,成功將和氏璧送回趙國;「澠池之會」中,藺相如通過外交手段,保護趙王安全,顯示了趙國的實力;「負荊請罪」則講述了廉頗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向藺相如請罪的故事,體現了將相之間和諧共處的重要性。
這三個故事不僅情節跌宕起伏,而且深刻揭示了古代將相之間的復雜關系,以及他們為國家利益所付出的努力。通過這三個故事,我們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藺相如和廉頗的人物形象,以及他們的智慧和勇氣。
藺相如和廉頗的故事,不僅展現了個人品質,還反映了國家之間的外交智慧與和平共處的重要性。這些故事對於現代社會依然具有啟示意義,提醒我們在面對困難和挑戰時,智慧、勇氣和寬容同樣重要。
「完璧歸趙」、「澠池之會」和「負荊請罪」這三則故事,不僅在文學上具有極高的價值,同時也為後世留下了寶貴的歷史遺產,激勵著人們在面對困難時保持智慧和勇氣,追求和平與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