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思政故事是什麼
思政課教師要留心留意多方位、全視野、立體式講好中國故事。要滿懷家國情懷講好歷史故事、優秀傳統文化故事、紅色革命故事、改革開放故事;要用國際視野講好家鄉故事、黃河故事、中國故事。
要滿懷自信地講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故事、中國夢的故事、中國和平發展的故事;要心懷感恩講好中國人民奮斗圓夢的故事、中國堅持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故事;還要理直氣壯地講好時代故事、英雄故事,特別是疫情故事。
好故事的重要性:
好故事應有教育意義,蘊含中國傳統美德、中華禮儀中的標准規范,寓教於故事中,告訴學生是非,教他們判斷。典型代表就是「孔融讓梨」「岳飛精忠報國」的故事。好故事應著力傳導主流意識形態,傳播黨的聲音。
2020年疫情阻擊戰,我們既是故事的經歷者,又是故事的講述者。我們思政課教師要把疫情阻擊戰中涌現出的先進人物、先進事跡講給學生,引導學生把感性的體驗,變成理性的思考,堅定的認同,和發自內心的熱愛。
Ⅱ 如何解決思政課教師作用發揮不明顯等問題
思維要新。思想政治教育是啟迪思想、開闊視野、開發心智、塑造靈魂的創造性工作。面對新時代復雜多變的教育環境和媒體融合的發展格局,思想政治理論課要跟上時代發展步伐,就要以創新思維因時而變、因時而進、因時而新,守正創新。學會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從馬克思主義哲學中汲取智慧滋養,以創新理念拓展教學方法與模式,講好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故事,講好改革開放的故事,講好中國共產黨執政的故事,營造寬松愉悅、充滿活力的教學場景和氛圍,給學生深刻的學習體驗,在春風化雨、潤物無聲中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學會正確的思維方法。
視野要廣。人的視野決定人的格局,格局決定結局。俗話說,視野一變天地寬。以馬克思主義的寬廣視野觀察世界、分析世界、研究世界,我們就能高瞻遠矚,觀大局、察大勢、馭全局,對世界形勢作出深刻洞察,對事物變化做出精準分析與辯證把握。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運用馬克思主義方法,善於從知識視野、國際視野、歷史視野的寬廣角度透視問題、把握邏輯、探索規律,通過生動、深入、具體的縱橫比較,把原理講深刻和透徹,把道理講清楚和明白,就能讓教育內容飛入學生的心田。
自律要嚴。思想政治工作是做人的工作,是塑造人的靈魂。德不優者不能懷遠,才不大者不能博思。馬克思曾說過:「如果你想感化別人,那你就必須是一個實際上能夠鼓舞和推動別人前進的人。」思想政治理論課要以明德引領風尚,以崇高精神塑造靈魂。教師首先通過嚴格自律塑造自己,修煉自己,做到學高為師、身高為范,以高尚的人格、深厚的文化修養,真善美相統一的境界,對學生起到引領感召和化育影響的作用。思政課教師必須以嚴格的自律意識警示自己、鞭策自己,做到課上課下一致,網上網下一致,說的和做的一致,在知行合一的踐履中,扛起精神之旗,立起精神支柱,自覺弘揚主旋律,積極傳遞正能量,構建學生的美好精神家園。
人格要正。思想政治理論課要靠真理征服人心,要靠教師的人格魅力感召人心,觸及靈魂。正人者,先正己。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有人格,才有吸引力、感召力。文以載道,親其師,才能信其道。思想政治理論課要擔負培根鑄魂的使命,教師必須有堂堂正正的人格,要有信仰、有情懷、有擔當,講品位、講格調、講責任,樹立高遠的理想信念、良好的道德品德、高尚的思想情操,以德立身、言傳身教,為學生做出人格表率,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和影響學生的品格成長。有了高尚人格的示範、感召和引領,其所承載的理想信念就會隨風潛入夜般地嵌入到學生的心靈深處,在學生心裡種下真善美的種子。
政治要強、情懷要深、思維要新、視野要廣、自律要嚴、人格要正,深刻地道出適應新時代教育發展,辦好思政課對思政課教師隊伍的根本要求,它是思政課教師做好播種信念、夯實信仰、提振心靈、建構人格、培根鑄魂工作的內在需要,對於加強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歷史意義。
Ⅲ 改革開放史屬於什麼課
思政大課。課程主要講授中國改革開放的歷史。改革開放史屬於思政大課,1978年的改革開放是中國歷史上意義重大的轉折點,改革開放是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一項偉大實踐,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