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尼爾斯騎鵝旅行記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這部童話的主人公尼爾斯,是瑞典鄉村的一個14歲男孩。他的父母都是善良、朴實而又貧窮的農民,但尼爾斯卻特別頑皮,不聽家長的話,對讀書一點兒興趣也沒有,非常喜歡惡作劇,經常捉弄家裡養的小動物。就在這樣一個頑皮而又平常的小男孩身上卻發生了奇怪的事。
這是一個美好的春天,他的父母去了教堂,他在家裡捉弄了一個小精靈,被小精靈變成了一個拇指大的小人。而這時候,一群大雁正從天空中飛過,家裡的雄鵝莫頓也想跟隨大雁飛行,尼爾斯為了不讓雄鵝飛走,緊緊抱住雄鵝的脖子,不料卻被雄鵝帶上了天空。從此,他騎在鵝背上,跟隨大雁走南闖北,一直飛到了瑞典北部。
在這次奇異的旅行中,他看到了自己祖國的大好河山,有了許許多多的見聞,結識了一大群自己幫助過的朋友,聽到了無盡的奇妙傳說,經歷了各種困難,他從旅伴和小動物的身上學到了助人為樂、舍己為人的優秀品質,這也使尼爾斯變得機智、有勇氣,逐漸改掉了頑劣的缺點。
由於尼爾斯在旅途中變得心地善良,當他重返家鄉時,不僅恢復了原形,而且變成了一個勇敢、善良、富於責任感的好孩子。
Ⅱ 《騎鵝旅行記》讀書心得
三月份和學生共讀一本書——《騎鵝旅行記》。
《騎鵝旅行記》是瑞典女作家,塞爾瑪,拉格洛夫的代表作,是瑞典文學作品中發行量最大的一部作品之一。
這本書的主要內容:一個名叫尼爾斯的14歲小男孩跟隨雁群有瑞典南方飛往北方的故事。尼爾斯嘉在瑞典南部,因為不愛讀書,調皮搗蛋,愛捉弄小動物,一個初春,因為他捉弄小精靈而被變成了一個拇指大的小人兒,並具有了可以和動物交流的神奇能力。當他得知家裡的雄鵝,莫頓要跟大雁群一起離開家時,尼爾斯為了不讓莫頓飛走,緊緊地抱住鵝的脖子,不料卻被雄鵝帶上了高空,從此他騎在鵝背上,跟隨著大雁走南闖北周遊瑞典各地,開啟了一段神奇之旅。一路上看見過從未領略過的風景,了解到不同地區的獨特風貌和傳統習俗,也遇到了各種各樣的動物和人,聽到了一些神秘深刻的故事,也飽嘗了不少風險和苦難。
在漫遊中,尼爾斯和雁群和一隻奸詐狡猾,心胸狹隘的狐狸斯密爾鬥智斗勇,每一次都化險為夷。可當斯密爾被人類捉住,並關在鐵籠歷史,尼爾斯有伸出援手,幫助它回到野外,恢復自由的生活。
厄蘭島之行中,尼爾斯第一次目睹人類傷害鳥類的場景,不僅產生了保護動物,阻止人類濫殺濫傷的想法。
在烏普薩拉,尼爾斯本來有很好的機會,可以一夜之間變回原來的樣子,但他不想趁火打劫不想把自己的快樂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不僅如此,尼爾斯還幫助沒被森找回了書稿,同時也挽留了留級生的生命。
在斯康森公園里見到老鷹高爾果實,尼爾斯不忍看其自暴自棄,於是費盡力氣兩天兩夜磨斷鐵籠上的鐵絲,幫助高爾果重回天際。
尼爾斯用真心對待朋友莫頓。他最大的願望就是重新變回人類,但是巴基塔告訴他這需要莫頓的生命為代價時,他艱難的做出決定:寧願自己永遠都是小人的模樣,也不想默頓受到一點傷害……
這本書給我印象深刻的是尼爾斯的轉變:在旅途中尼爾斯從旅伴和其他動物身上學到了不少優點,逐漸改正了自己的調皮淘氣的缺點,他學會了照顧別人,幫助別人,不管遇到什麼困難都不會放棄,而且靠著自己的機智化險為夷。他變得朝氣蓬勃,變得彬彬有禮,變得溫柔善良。這是這本書的魅力所在,小讀者們在讀這本書時他們的心靈也變得更加純潔,更加善良,更加勇敢。同時,小讀者可以跟隨尼爾斯的漫遊中飽覽瑞典的錦綉河山,學習瑞典的地理、歷史知識和文化傳統,也了解生長在這片土地上的各種動物和植物。在這部書中作者別具匠心的構思和高超的寫作技巧,使世上的萬物都有了思想和情情感,作者在書中大量採用擬人的寫法,把人類世界發生的事情搬到動植物世界中去,使整部作品有了動感,有了情節。人和擬人化的動植物活躍行動與其間並且有機的結合在一起,充滿了情趣,使作品極為生動浪漫。作者在書中還運用了形象生動的比喻,穿插了大量的童話、傳說和民間故事,有的是為了向讀者敘述歷史事實,有的是為了講述地形地貌,有的是為了介紹動植物的生活和生長規律,有的則是為了贊揚扶助弱者的優良品德,歌頌善良戰勝邪惡,純真的愛戰勝自私冷酷和殘暴等等。此外,作者的語言也很樸素,大多採用平鋪直敘和素筆白描的寫法,為的是的是讓每一位小讀者都能看得懂、記得住、真正掌握知識。不得不說這部書是一部世界名著,值得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