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前程往事 > 三字經裡面有些什麼故事

三字經裡面有些什麼故事

發布時間:2025-02-09 20:49:47

① 三字經有那些故事(至少5個)

1、孟母三遷

孟子的母親,世人稱她孟母。孟子小時候,居住的地方離墓地很近,孟子學了些祭拜之類的事,玩起辦理喪事的游戲。他的母親說:「這個地方不適合孩子居住。」

於是將家搬到集市旁,孟子學了些做買賣和屠殺的東西。母親又想:「這個地方還是不適合孩子居住。」又將家搬到學宮旁邊。孟子學習會了在朝廷上鞠躬行禮及進退的禮節。

孟母說:「這才是孩子居住的地方。」就在這里定居下來了。等孟子長大成人後,學成六藝,獲得大儒的名望,君子以為這都是孟母逐步教化的結果。

2、孟母斷機

孟母姓仉(zhang)氏,是孟子的母親。丈夫死後,和兒子孟子生活在一起,為了教育兒子曾經三次搬家。

到孟子年齡大一點,孟子經常逃學,一天,他很早就回來了,孟母正在織布,孟母看見他,便問他:「讀書學習是為了什麼?」孟子說:「為了自己。」

孟母非常氣憤,用剪刀剪斷織布機上的布,說:「你荒廢學業,就像我剪斷這織布機上的布。」孟子感到害怕,每天勤學苦讀,後來成為僅次於孔子的聖人。

3、孔融讓梨

孔融四歲的時候,和哥哥吃梨,總是拿小的吃。有人問他為什麼這么做。他回答說:"小孩子食量小,按道理應該拿小的。「

這個故事告訴人們,凡事應該懂得遵守公序良俗。這些都是年幼時就應該知道的道德常識。古人對道德常識非常重視。道德常識是啟蒙教育的基本內容,融於日常生活、學習的方方面面。

4、黃香溫席

漢朝的時候,有一個叫黃香的人,是江夏(今湖北境內)人。年紀才九歲的時候,就已經懂得孝順長輩的道理。

每當炎炎的夏日到來時,黃香就用扇子對著父母的帳子扇風,讓枕頭和席子更清涼爽快,並使蚊蟲遠遠地避開黃香雙親的帳子,讓父母可以更舒服的睡覺;

到了寒冷的冬天,黃香就用自己的身體讓父母的被子變得溫暖,好讓父母睡起來時覺得暖和。因此,黃香的事跡流傳到了京城,號稱「天下無雙,江夏黃香」。

5、孔子相師

一日孔子乘著一輛馬車周遊列國。來到一個地方,見有一孩子用土圍成了一座「城」,坐在裡面。孔子就問:「你看見馬車為什麼不躲開呀?」

那孩子回答:「人們說您孔老先生上曉天文,下知地理,中通人情。可是,今天我見您卻並不怎麼樣。因為自古到今,只聽說車子躲避城,哪有城躲避車子的道理呢?」

孔子愣了一下,問:「你叫什麼名字?」孩子答道:「我叫項橐。」孔子為了挽回面子,就想出了一連串問題來難項橐,但是都被項橐巧妙的化解。

孔子覺得這孩子知識淵博,連自己也辯不過他,只得長嘆一聲,俯下身子對項橐和藹地說:「後生可畏,我當拜你為師。」

回頭對弟子們講:「三人行必有我師矣。要不恥下問。」經孔子這一褒獎,項橐便名揚九州,震動朝野。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三字經

② 三字經里的故事有哪些

1、《孔融讓梨》
中國人尊敬長輩叫「孝」,尊敬兄長叫「悌」,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孔融是東漢末年人,他四歲時,一次有人送來一筐梨,他和幾個哥哥自己挑,孔融挑了最小一個。有人問「你怎麼不拿大的?」他說「哥哥年紀大,應該吃大的。」孔融這么小年紀已知道傳統美德。
2、《母子同刑》
三國時期,魏國王經在征討篡位的司馬昭時被捕,司馬昭要王投降,並抓來他的母親相威脅。王說「為國盡忠,死而無怨。」司腦羞成怒,決定處死王母子。臨刑前,王苦著對母親說,是自己連累了她。母親卻笑著說,自己為有這樣的兒子而自豪。王在忠與孝矛盾時選擇了忠,實際上是真正的孝。千百年來受到人們的敬仰。
3、《孟母斷機》
有一天,孟軻讀書厭倦了,跑回家。正在織布的孟母十分生氣,就把梭子折斷,在了地上。孟軻很奇怪,問母親為什麼發火。孟母說》「一匹布要一根根一寸寸地織,你的學習也像織布一樣,只有不分夜才能有所成就。如今你學業未成就厭倦了,就像折斷的梭子一樣,還能織布嗎?」孟軻聽後恍然大悟,從此學習更用功,終究成為著名思想家。
4、《五子登科》
竇禹鈞是五代後晉人,年輕時人品極差,家裡本來已經很有錢,還貪得無厭,盤剝窮人。他妻妾成群卻沒有兒子。一次他做夢,夢見父親對他說,如果再心術不正,上天會懲罰他。醒後他十分害怕,再也不敢作壞事了,並開始幫助窮人。後來有夢見父親對他說,他將會有五個兒子,還能長壽。果然他生了五個兒子。他記住自己的教訓,對兒子嚴加管教,後來五個兒子,都當了大官,這就是五子登科。
5、《孟母三遷》
孟軻是戰國時期的著名思想家,很早父親就去世了,家裡十分貧窮,但母親沒有放棄對他的教育。他們最初住在墳地旁,孟軻就模仿做喪事。孟母很擔心,就搬到集市上,與一家屠夫為鄰,孟軻又模仿起殺牛羊來了。為此孟母又把家搬到一座學校附近,從此孟軻就跟著專心學習禮議。孟軻從小受到教育,最終成為著名思想家。
6、《鐵杵成針》
唐朝大詩人李白,小時候讀書不用功,經常逃學。有一次,他又逃學去玩,在河邊看到一位老奶奶專心致志地磨一根鐵棒。他奇怪地問這是干什麼,老奶奶說要把鐵棒磨成針。他不理解,這么大的鐵棒要磨到什麼時候?可老奶奶說》「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他深受啟發,從此發憤學習,終於成為天下最著名的詩人。
7、《鴻門宴》
秦末,劉邦攻下秦都咸陽,其手下告訴項羽說,劉邦有野心,項羽聽後很害怕欲殺劉邦,即在鴻門設宴招待劉邦,席間指使項庄舞劍要殺劉邦,多虧項伯保護倖免於難,後來在劉邦護衛的斥責下,項羽才放棄殺劉邦的念頭。
8、《韋編三絕》
孔子勤奮好學,知識淵博,一生都沒有鬆懈過。那時候還沒有紙,書都是用竹簡作成的,再用牛皮繩編連起來的。孔子為了研究「周易」,每天不停地翻閱竹簡,結實的牛皮繩居然因磨斷而換了三次。可見沒有刻苦精神,就不能成為有學問的人。
9、《殺妻求將》
戰國軍事家吳起,其妻子是齊國宗室的女兒,他們住在魯國。不久齊國發兵攻打魯國,有人推薦吳起率兵抵抗,魯穆公因吳妻是齊國人,怕他有私不敢任用,吳知道後,為了功名,居然殺了妻子取得信任,最後打敗了齊軍。吳雖成名,但千百年來一直為世人所鄙視。
10、《大禹治水》
上古時期,洪水泛濫,百姓深受其苦。舜帝派大禹的父親鯀去治水,由於方法不當,洪水越來越大,鯀因此被殺。大禹後來接替父親,繼續治水,並吸取父親的教訓,採取疏導法終於制服了洪水。其間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其公而忘私的精神,受到歷代人的稱贊。
11、《孫敬懸發》
漢朝有個叫孫敬的人,嗜好讀書。讀書時間長了,免不了會瞌睡。為了不影響讀書,孫敬想了個辦法》他在樑上系根繩子綁住頭發,這樣打瞌睡時一點頭,疼痛就趕走睡魔。最終他成了一個很有學問的人。
12、《蘇秦刺股》
蘇秦是戰國時期著名縱橫戰略家,開始時隨鬼穀子學縱橫術,學成後變賣家產四處游說,。幾年後,沒有一官半職,錢也花光了,只好回家。父母。妻子。兄嫂都認為他沒本事沒出息,都不理他。於是,他開始發憤讀書,困了就用錐子刺大腿來提神。最後終於學成,提出了六國聯合對付秦國的合縱術,成了天下名人。
13、《卧薪嘗膽》
春秋時期,一次吳國將越王勾踐包圍,勾踐只好求和,但發誓要報仇雪恨。為了不忘恥辱,他床上鋪刺人的柴草,並懸掛一個苦膽,每天睡柴草嘗苦膽,以此激勵自己,使越國實力不斷增強,最終滅了吳國。
14、《孫康映雪》
孫康是晉朝時期的大學學問家,小時家裡很窮,連燈油也買不起,但他還是想盡辦法讀書,一個雪夜,他拿著書在月光下讀,由於看不清兩眼發麻,他又乾脆趴到雪地上,大雪象一面鏡子,把書上的字照得很清晰,他驚喜萬分直到這次讀完。長大後憑著苦讀學到的.知識,成了一名大學問家。
15、《車胤囊螢》
車胤是晉朝人,非常喜歡讀書,但家裡窮得連燈油也買不起,他十分苦惱。有一天晚上,他在野外散步,看到許多飛舞的螢火蟲,頓時有了好主意。他用紗絹作成一個袋子,抓了一些螢火蟲裝進去,借著螢火蟲的微弱的光來讀書。後來他做了大官,仍堅持勤苦學習。
16、《蘇洵發憤》
宋朝著名文學家蘇洵,小時不喜歡讀書,到了27歲仍一事無成。看到許多同齡人都考中了秀才。舉人,才猛然醒悟,下決心迎頭趕上。他以一改往日習慣,抓緊一切時間刻苦學習,學問大展,並帶動兒子都刻苦讀書。後來他同兒子蘇軾。蘇轍一起進京趕考,相繼金榜題名,聲震京城。
17、《李密掛角》
隋朝李密,生性好學,走到哪裡都把書帶在身邊,有一次上街把「漢書」掛在牛角上,被宰相楊素看到,楊素見他如此好學,頓生好感。通過交流,楊素發現他有舉一反三的獨到見解,就叫兒子楊玄向他學習,隋朝末年,楊玄起兵反隋,他做軍師。後來為推翻隋煬帝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18、《祖螢詠詩》
北朝後魏時期的祖螢,父親當過太守,家裡又很多藏書。他從小愛讀書,小小年紀就出了名,8歲時就能寫詩,12歲當了中書舍人的官,被稱為「世聖小兒」。他說寫詩要出自內心,要有自己的見解和風格。他長大後當了大官。
19、《女媧補天》
上古時候,水神共公不服皇帝統治,就與他打起來。戰爭異常激烈,從天上打到人間,最後打到西方不周山下。戰局僵持不下,共工脾氣暴躁,一頭撞向不周山。結果,災禍發生了。因不周山是支撐天的柱子,天柱一倒,天傾西北地陷東南,造成洪水泛濫。女媧為了拯救人類,采來五色石,用天火敖成膏,把天補上。但傾斜的天,凹陷的地,再難恢復。至今,日落西山水流東南。
20、《仁義禮智信》
這是封建社會人們的行為規范,簡稱「五常」。「仁」者,對人寬厚有愛心;「義」者,為人正派,愛憎分明;「禮」者,行為端莊,彬彬有禮;「智」者,處事果斷周密;「信」者,誠實穩重講信譽。這些做到了,就是正人君子;反之,就是遭人唾罵的壞人。至今仍有積極意義。
21、《火燒赤壁》
曹操揮兵南下後,因北方士兵水土不服,為了適應水戰便把戰船的首尾用鐵索相連。周瑜採用了部將黃蓋詐降的計策,使用火攻。一天夜裡,當黃蓋的小船駛近曹操的船隊時,趁著東南風,放火燒船,曹操的船隊頓時變成火海。
22、《推敲的故事》
賈島是唐朝詩人,寫詩十分認真,被稱為「苦吟詩人」,一次他來了靈感,寫了兩句詩》「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開始他對句中的「敲」字,想用「推」字,可又拿不定主意,於是不斷地用手做著推敲的動作,以致於得意忘形撞到了京城最高長官韓愈的轎子。韓愈被他執著的精神所感動,非但不責怪他,他倆還成了好朋友。現在,人們把「推敲」作為學習認真的代名詞。
23、《范縝論神滅》
范縝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唯物主義者,南朝時期佛教盛行,全國上下沉迷其中,他對此深惡痛絕,寫了一本「神滅論」的書,對這種社會風氣進行批駁。他認為人的精神和肉體是統一的,互相依存的。當時的宰相肖子良用高官厚祿引誘他放棄自己的觀點,他卻不為所動。最後被橫加罪名流放到嶺南,也沒有放棄自己的觀點。
24、《黃帝制歷》
中國的歷法是全世界最早的,既科學又實用,是在黃帝時期發明的。黃帝手下有兩個大臣,叫羲和及常儀,他倆對天象都感興趣,黃帝叫羲和研究太陽運行規律,叫常儀研究月亮和星辰的變化規律。經過努力他倆終於研究出這套歷法,並一直沿用到現在。這就是「黃歷」。
25、《開天闢地》
傳說很久以前,天和地連在一起,象個大雞蛋,裡面漆黑混沌。一個巨人叫盤古在裡面睡了一萬八千年,感到很憋氣,便用斧頭把「雞蛋」剖開,裡面清凈的陽氣變成了天,渾濁的陰氣形成了地。此後盤古每天長一丈,過了一萬八千年,天地終被固定下來,人和動物就生活在這里。這就叫「盤古開天地」。它反映了我們祖先與大自然不屈不撓的斗爭精神。
26、《文姬辨琴》
蔡文姬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才女,她父親蔡邕也是東漢著名的大學者。一次,蔡邕正在彈琴,忽然家中的貓抓到一隻老鼠,但還未能制服老鼠,蔡邕不知不覺受到感染,此情緒貫入到琴的旋律中。在後房聽琴的蔡文姬忽然說》「貓鼠斗快結束了吧。」蔡邕很驚奇,連聲稱贊。可是戰亂時代才女被匈奴擄去,20年後被曹操用重金贖回。蔡文姬歸漢後,整理了許多父親失散的書稿,為繼承和發展民族文化作出了貢獻。
27、《道韞詠詩》
謝道韞是東晉女文學家,自幼好學,聰明而有才辨。一年冬天下大雪,伯父謝安與人在後院賞雪,謝安一時高興,出了一句「大雪紛紛何所似」來考晚輩們,大家搶著回答都不如意,此時道韞答道「未若柳絮因風起」。謝安聽了非常高興。因此,後人稱之為「柳絮才」,後來嫁給了大書法家王羲之子,被當時人們稱為氣質高雅超凡脫俗的女子。
28、《梁灝奪魁》
五代時期的有名才子梁灝,從小喜歡讀書,長大後又博覽群書。他35歲那年,參加了朝廷考試,不料名落孫山,他沒有因此氣餒,更加發憤學習。誰知命運偏偏與他作對,政權換了幾代還是沒考中。宋朝建立後,82歲的他考中了頭等狀元。他的好學不倦,堅忍不拔精神一直被後人傳誦。

③ 三字經講的歷史人物

主要講四個歷史故事1.孟母三遷、2.竇燕山育子3.黃香孝父、4.孔融讓梨 1.孟母三遷(原文):昔孟母 擇鄰處 子不學 斷機杼 故事:戰國時,孟子的母親曾三次搬家,是為了使孟子有個好的學習環境。古時候孟子的母親,為了尋找一個對孟子有益的教育環境,不辭辛勞搬了三次家。從墳場附近搬到市場邊,再三遷至學校旁。有一次孟子不用功,逃學回家,孟母當著他的面將織了一半的布匹剪斷,並且告誡他說:「求學的道理,就像織布一樣,必須將紗線一條一條織上去,經過持續不斷的努力,積絲才能成寸,積寸才能成尺,最後才能織成一匹完整有用的布;讀書也是一樣,要努力用功,並且持之以恆,經過長時間的累積,才能有成就。否則就像織布半途而廢一樣,一旦前功盡棄就毫無用處了。」2.竇燕山育子(原文):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故事:五代時,竇燕山。原名竇禹鉤,五代後晉時期人。他的老家是薊州漁陽,也就是
今天天津市的薊縣。過去,漁陽屬古代的燕國,地處燕山一帶,因此,後人
稱竇禹鉤為竇燕山。竇燕山生有5 個兒子。在他的培養教育下,均成材、成名:長於竇儀,
中進士,授翰林學士,曾任禮部尚書;次子竇嚴,中進十,授翰林學士,曾
�0�2任禮部侍郎;三子竇侃,曾任補闕;四子竇偶,中進士,曾任諫議大夫:五
子竇佰,曾任起居郎。
竇燕山將5 個兒了培養成材,名聲大振。據說,當時有一位叫馮道的侍
郎曾贈詩一首說:「燕山竇十郎,教子以義方。靈椿一株老,丹桂五枝芳。」
高度贊揚竇燕山「五子登科。竇燕山出身於富豪人家,他家在當地是遠近聞名的富戶,然而,竇燕山
為人最不公平,心術不好,以勢欺壓貧賤。後來他痛改前非.棄惡從善,努力
地修身積德。
竇燕山治家非常嚴格:「家庭之禮,儼如君臣;內外之札,儼如宮禁。男不亂人,女不亂出;男務耕讀,女勤織紡,和睦雍熙,孝順滿門。」當時,人門都稱贊竇燕山教子有義方。 3.黃香孝父(原文):香九齡 能溫席 孝於親 所當執 故事:黃香小時候,家中生活很艱苦。在他9歲時,母親就去世了。黃香非常悲傷。他本就非常孝敬父母,在母親生病期間,小黃香一直不離左右,守護在媽媽的病床前,母親去世後,他對父親更加關心、照顧,盡量讓父親少操心。冬夜裡,天氣特別寒冷。那時,農戶家裡又沒有任何取暖的設備,確實很難入睡。一天,黃香晚上讀書時,感到特別冷,捧著書卷的手一會就冰涼冰涼的了。他想,這么冷的天氣,爸爸一定很冷,他老人家白天幹了一天的活,晚上還不能好好地睡覺。想到這里,小黃香心裡很不安。為讓父親少挨冷受凍,他讀完書便悄悄走進父親的房裡,給他鋪好被,然後脫了衣服,鑽進父親的被窩里,用自己的體溫,溫暖了冰冷的被窩之後,才招呼父親睡下。黃香用自己的孝敬之心,暖了父親的心。黃香溫席的故事,就這樣傳開了,街坊鄰居人人誇獎黃香。夏天到了,黃香家低矮的房子顯得格外悶熱,而且蚊蠅很多。到了晚上,大家都在院里乘涼,盡管每人都不停地搖著手中的蒲扇,可仍不覺得涼快。入夜了,大家也都困了,准備睡覺去了,這時,大家才發現小黃香一直沒有在這里。「香兒,香兒。」父親忙提高嗓門喊他。 「爸爸,我在這兒呢。」說著,黃香從父親的房中走出來。滿頭的汗,手裡還拿著一把大蒲扇。 「你干什麼呢,怪熱的天氣,」爸爸心疼地說。 「屋裡太熱,蚊子又多,我用扇子使勁一扇,蚊蟲就跑了,屋子也顯得涼快些,您好睡覺。」黃香說。爸爸緊緊地摟住黃香,「我的好孩子,可你自己卻出了一身汗呀!」 以後,黃香為了讓父親休息好,晚飯後,總是拿著扇了,把蚊蠅扇跑,還要扇涼父親睡覺的床和枕頭,使勞累了一天的父親早些入睡。 。
4.孔融讓梨(原文) :融四歲 能讓梨 弟於長 宜先知故事:孔融小時候聰明好學,才思敏捷,巧言妙答,大家都誇他是奇童。4歲時,他已能背誦許多詩賦,並且懂得禮節,父母親非常喜愛他。一日,父親買了一些梨子,特地揀了一個最大的梨子給孔融,孔融搖搖頭,卻另揀了一個最小的梨子說疲乏:「我年紀最小,應該吃小的梨,你那個梨就給哥哥吧。」父親聽後十分驚喜。孔融讓梨的故事,很快傳遍了曲阜,並且一直流傳下來,成了許多父母教育子女的好例子。孔融小時候,不僅學習勤奮,而且善於思考。父親外出拜客總是帶著他去。10歲那年,他隨父親來到洛陽。正逢洛陽太守李膺大府內走。這時守門人忙把拉,問道:「你是哪家小孩,到一邊玩去!」孔融嚴肅地回答說:「請你們進去通報,山東孔融來訪。」守門人見他一本正經,也不知是什麼來頭?笑著問:「小公子,可有紅貼?」孔融說:「我家和你家主人世代交往,又有師生之誼,無需紅貼,只管通報。」守門人怕慢待貴客,只好進去通報。這時李膺正和許多文人雅士交談,聽了通報,一時想不起這位孔融和自己家庭是什麼關系,只好哈哈:「請進!」小孔融興沖沖走進大廳,一邊向主人問候,一邊拱手招呼各位來賓,態度不亢不卑。李膺一邊讓座,一邊打量著這位俊才少年,心裡好生奇怪:這小孩從未見過面,而他為何自稱通家呢?於是,李膺問道:「小公子,你說我們兩家世代交情,我怎麼想不起來啊!」孔融微笑著說:「500年前孔子曾經問禮於老子,孔子姓孔,老子姓李,說明孔、李兩家500年就有師生之誼。今你性李,我姓孔,也是師生關系,我們兩家不是累世通家嗎!」孔融語出驚人,在座客人無不暗暗稱奇。太守李膺不禁哈哈大笑起來:「小公子真神童也。」唯有太中大夫陳韙不以為然,冷冷地說:「小時候聰明的人,長大後未必有作為。」面對挑戰,孔融笑著說:「這樣說來,先生小時候一定很聰明。」這一巧妙對答,弄得陳韙面紅耳赤無言回對,暗暗坐在一旁生氣。孔融則目不斜視,裝著大人模樣,一本正經地喝著茶,引得眾人哈哈大笑。

閱讀全文

與三字經裡面有些什麼故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十級事業單位管理崗如何升級 瀏覽:443
經濟犯罪最多判多久 瀏覽:897
幸福卷軸得轉多少次 瀏覽:806
事業單位崗位薪級工資怎麼套改 瀏覽:754
幸福的網名有哪些女 瀏覽:241
說好的幸福呢鋼琴譜簡單版怎麼彈 瀏覽:809
婚姻證明列印怎麼寫 瀏覽:589
動漫里哪些美女漂亮 瀏覽:44
金水區財政局下屬事業單位有哪些 瀏覽:841
婚姻危險信號有哪些 瀏覽:344
黃臉婆與美女相差多少 瀏覽:365
幸福在哪裡2020年 瀏覽:707
新婚姻法如何規定結婚登記的 瀏覽:541
政府如何緩解經濟波動 瀏覽:341
事實婚姻怎麼償還外債 瀏覽:630
鬼狐故事到底什麼意思 瀏覽:502
江西吉安市經濟消費怎麼樣 瀏覽:224
九月羊的女人婚姻如何 瀏覽:726
只有荷爾蒙沒什麼愛情 瀏覽:108
美女老闆娘在找什麼 瀏覽: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