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前程往事 > 貴州岑鞏有哪些民間故事

貴州岑鞏有哪些民間故事

發布時間:2025-02-08 22:37:03

① 介紹下陳圓圓的簡介

中文名稱: 陳圓圓
又名: 字畹芬 邢沅
性別: 女
所屬年代: 明代
民族: 漢族
生卒年: 1623—1695
相關事件: 滿洲入關
相關人物: 吳三桂 李自成
生平簡介
陳圓圓(1623-1695),原姓邢,名沅,字畹芬。明末清初江蘇武進(今常州)人。家境貧寒,流落蘇州為妓。後被明將吳三桂收為妾。李自成軍攻克北京,曾被俘。吳三桂引清兵入關,又歸三桂,隨至雲南。「三藩」亂平,自縊死。一說曾出家為尼,名寂靜,字玉庵,死在雲南。
一代佳人陳圓圓死後,世傳雲南、上海、蘇州都有其墓冢,但惟雲南昆明找到其衣冠冢外,其餘均缺乏真憑實據。而今,位於貴州省岑鞏縣水尾鎮馬家寨,曾經隱藏了300餘年的明末名姬陳圓圓的墓葬經專家學者近些年大量調查,神秘面紗已基本揭開。本報特約記者今年5月和9月兩赴馬家寨,首次對外披露發現一代佳人墓地的歷史真相。

擔心株連九族,吳三桂後人隱居貴州數百年,至今仍然諱談「陳老太婆」陳圓圓。

《岑鞏縣志·文物名勝篇》第834~835頁載:「陳圓圓墓(考)。明末清初名妓陳圓圓葬於思州城東北38公里,今水尾鎮馬家寨獅子山上,鰲山寺南端。」另外還有:「……據考,陳圓圓墓碑上沒有直書其名,系對外保密而隱諱……馬家寨名為馬家,實際居住者全部姓吳,歷來自稱吳三桂後代,如今吳氏已有後裔1000多口。為保護陳圓圓墓,雍正年間立碑之後未進行重修。……據吳氏相傳,陳圓圓晚年住天安寺(又名平西庵)……留有皇傘、御字簿、大刀、金銀等物。同時,馬家寨還有《七顆針的壽鞋》、《吳啟華藏身達木洞》、《襄子家屋場》和《馬寶護送陳圓圓》等傳說故事。」

既然墓碑上沒有「直書其名,系對外保密而隱諱」。那麼,陳圓圓的墓地當初是怎麼發現的呢?又怎麼論證出來的呢?

在貴州省岑鞏縣馬家寨,有一個地方叫襄子家屋場,歷史資料記載,該地名的來歷是以吳三桂父親吳襄的名字取得。除此之外,外人並不知道陳圓圓的墓地也隱藏在當地。

近日記者采訪了發現陳圓圓墓的當地古文獻學專家、思州(岑鞏古稱)學學者黃透松。他介紹,1983年,貴州省文化局轉發國家文物局關於編寫《中國歷代名人名勝錄》的通知,要求搜集名人軼聞逸事,文件中點到與思州有牽連的吳三桂、張三豐、田佑恭和李白等人。當時任宣傳部副部長的黃透松第一次正式去馬家寨調查,希望找到傳說中陳圓圓的墓地。

遺憾的是,當地眾多的吳三桂後人一致反對公開這段歷史,幾經周折,也不願意透露他們稱之為「陳老太婆」的陳圓圓埋葬在哪裡。

其後人的理由是,「老祖宗吳三桂兵敗後,想留下吳家之根。後世子孫為免遭誅滅九族,逃難隱藏,才世代隱居此處。族人不願『出賣祖宗』。」

陳圓圓墓暗藏鄉間,神秘對聯透露王妃身份。陳圓圓後人創「聶」字。

黃透松等調查者在尋訪的過程中,在馬家寨一名吳三桂後人的一處墓碑上,無意中發現了一副奇怪的對聯:「阭姓於斯上承一代統緒,藏身在此下衍百年箕裘」,其中「阭」字不知到底是「阮」還是「院」字,怎麼讀都不通,不知道隱含著什麼意思。

也許是黃透松等人的誠懇打動了吳家後人,經過反復做工作,吳三桂的一個直系後人吳永松老人才解除了思想顧慮,告訴他們:「阭」字是「隱」字的簡化,是吳家文人自己造的,字典上沒這個字。表示後世隱藏此處。

終於,在打消了顧慮的吳家後人幫助下,調查者得以在寨右邊的山凸上找到了根本不起眼的「陳老太婆」陳圓圓的墳墓。

那是清雍正六年(1728年)立的一塊很不顯眼的小小石碑,碑腳已被泥土掩埋,上面有一塊沒有山字形的碑帽,左邊有一塊石夾柱,右邊的那塊石柱已經不知去向,只好用石頭壘砌撐起。

碑上陰鏤「故先妣吳門聶氏之墓位席。孝男:吳啟華。媳:塗氏。孝孫男:仕龍、仕傑。楊氏。曾孫:大經、大純……皇清雍正六年歲次戊申仲冬月吉日立。」整塊碑文都是繁體字,只有一個簡化的「聶」字。

吳永松老人解釋說:「故先妣」沒用「清」字,表明她是明末的一位王妃。「妣」代表女性。「吳門」二字暗指老太婆是蘇州人,蘇州古稱吳門,對外也可解釋為吳家。「聶」用的是雍正年間還沒有的簡化字,是吳家為隱蔽造的。陳圓圓本姓邢,後跟養母姓陳。邢有右耳,陳有左耳,「雙耳」代表邢和陳,一字雙意。「雙」字的繁體上邊兩個「佳」字,佳佳為好,花好月圓,暗喻「圓圓」。「位席」顯示她地位的崇高,以女性而位居宗祠。十一個字連起來正好就是「明蘇州氏陳圓圓王妃之墓」。

眾多證據證實陳圓圓墓。為紀念護送陳圓圓的大將馬寶,將居住地取名馬家寨。

尋訪到陳圓圓墓葬之後,眾說紛紜。但專家經過研考堅持覺得馬家寨之說充分。因為吳氏擔心誅滅九族,至今未能留有文物,但這是應該理解的。

專家的解釋是:第一,吳氏秘傳對雍正六年石碑文的解釋有一定的道理。

第二,馬家寨後裔現已有1000多人口,還在解放前吳氏就已在社會上講明自己是吳三桂的後代。而在解放前,社會上乃至民國時期的教科書都講吳三桂是賣國賊。處於受人鄙視的社會壓力下,有人竟敢公開說是吳三桂的子孫,必然是出於一種親情;如果不是吳三桂的子孫,又何必去背黑鍋?而且今岩下楊氏原來是追查吳三桂後裔的,只是未能查明上報朝廷,至今吳、楊兩姓還有仇恨,互不往來。

第三,據長房十一世秘傳人吳永鵬講,陳圓圓和吳啟華是吳三桂的愛將馬寶秘密從衡陽保衛護送,沿沅水、龍鰲河而到達達木洞(馬家寨背後山中、鰲山寺山麓)隱居一段時間,以鰲山寺為基地,康熙二十四年才搬到馬家寨一帶蘆葦地。為感謝和紀念馬寶大恩大德才取名馬家寨,讓子孫後代永不忘記。其實全寨姓吳,沒有一個姓馬。

馬寶墓的對聯「重壘土瑩人祖即己祖,復修石台若翁如吾翁」便說明了問題。這里講的來源說法,與一些史載陳圓圓的晚年軼事不合,但與印鸞章編著的《清鑒》十分吻合。

《清鑒》載:「先是三桂婿胡國柱。見清兵壓境。國勢日逼。密謀降清。馬寶阻之。不聽。馳告三桂。值中秋節。三桂方擁歌姬。與所嬖陳圓圓。臨軒玩月。聞變大呼曰:吾事去矣。即氣噎仆地遽絕不復生。三桂既死。馬寶等既與諸將。迎三桂孫世番於雲南。至衡州。立之。改元洪化。始發喪。擁柩歸雲南。」

馬家寨地處偏僻,其後裔未必能見到此種書籍,可秘傳人介紹陳老太婆從衡州秘進思州的背景、路線如此吻合,也說明了陳圓圓魂歸思州的真實性。

第四,吳氏秘傳講的一些事與當地民俗有異。秘傳稱家史為「御字簿」,而當地民間稱為「家譜」、「族譜」、「宗譜」、「堂記」等,大不相同。還秘傳有「皇傘」,交給吳××家世代保管,後因家貧拿來當被子蓋而毀,見者不少。又金杯銀筷被吳××家拿到野牛山親朋家收藏而失,被偷賣了。兩把大刀,一把96公斤,一把80公斤,刀把有綉球,1958年當廢鐵賣了,知此事的人不少。而且馬家寨吳氏男人個子高大,同吳三桂身體魁梧類似。有人說是基因所致。

背景故事

吳三桂與陳圓圓

陳圓圓是明末清初傳奇式人物。吳三桂「沖冠一怒為紅顏」,率山海關守軍投靠清軍,幫助了清王朝的建立。

吳三桂的「紅顏」即為愛妾陳圓圓,因為她被李自成(或說劉宗敏)掠走之後,吳三桂一怒之下引清兵入關,中國的歷史由此改變。陳圓圓成為改朝換代的關鍵人物。

② 貴州有哪些非遺文化

貴州最出名的就是酒了,仡佬族釀酒技藝就是貴州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兩千多年的歷史。現在雄正醬香酒就是由這個技藝的非遺傳承人張再彬親釀調制的,醬香醇正,是醬香酒本來的味道。

③ 侗族人簡介

侗族,自稱為「干」或「更」或「金」。有些地方被稱為「金 佬」、「金絞」、「金坦」。漢族稱之為「侗家」,苗族稱之為「呆故」,新中國成立後稱為侗族。侗族地區的古代居民,據史書記載, 秦朝時稱為「黔中蠻」;漢代時稱為「五陵蠻」或「五溪蠻」;魏晉南北朝時稱為「僚」;唐朝時稱為「僚」,又稱為.「僚許」或 「烏滸」;宋朝以後分別稱為「仡佬」、「仡伶」、「仡悅」、「仡僂」、苗、瑤等等;明代稱為「峒(硐、洞)人」或「洞蠻」;清代稱為「洞苗」、「洞民」、「洞家」,或泛稱為苗。總的來說,歷史上的這些不同稱呼,是否專指一個民族,一時間難以斷定,但可以認為:「仡伶」是侗族的自稱,「峒人」或「侗家」則是漢族對侗族的稱謂。侗族屬古「駱越」的一支。《晃州廳志》說;「廳治東接龍標,西馳駱越。」晃州(新晃)之西,即今之玉屏、岑鞏、鎮遠,嶺南則是三穗、天柱、錦屏等地,可知這一地區為「駱越」所居。《三江少數民族概況》說:「侗族女子,熱天喜沐浴,每至黃昏,丁作之餘,結隊到溪邊卸衣裙入溪浴,歡聲溝谷,上下游泳,雖有男子,不相侵犯。」

對於侗族的族源問題,有來自江西之說:即早在宋元時期,就有不少江西籍的漢人,因戰亂或不堪忍受封建統治者的剝削壓迫,便遷入侗族地區。到了明代,朱元璋為了鞏固地方政權,加強封建統治,除沿襲元代舊制,以「隨軍有功」人員任長官司而外,還在侗族地區安屯設堡,「撥民下寨」,對侗族人民進行軍事統治,而這些人大都是來自江西吉安府的漢人,據《黎平府志》記載;當時府屬的潭溪、新化、洪洲、歐陽、隆里、亮寨、中林、古州,湖耳、三朗等地,計有正副長官司十五人,籍隸江西者十三人,其中又有十一人是太和縣的。另據調查有李、吳、石、陸、栗、歐等六個姓氏,都說自己的祖先來自江西吉安府吉水縣或太和縣。但是如今這些人無論在服飾、語言以及生活習俗等方面,均與附近侗族相同。這種民族間的相互融合是必然趨勢。因此,侗族先民來自江西的說法,實際上是一次人口遷徙、民族融合的反映。在明代,不僅湘黔桂交界地區有侗族,而且嶺南梧州一帶亦有侗族分布。

④ 貴州古鎮有哪些,哪些比較推薦

貴州古鎮有:土城古鎮、青岩古鎮、丙安古鎮、天龍古鎮、大同古鎮、施洞古鎮、洛龍古鎮、隆里古鎮、鎮遠古鎮、茅台古鎮、肇興古鎮、寨英古鎮等,推薦如下:

1、青岩古鎮

古鎮四周築有城牆,分內城和外城,用方塊巨石壘砌,城牆上築有敵樓、垛口、炮台。氣勢宏偉的定廣門城樓與石板古道、古牌坊交相輝映,始建於明朝。

距離天龍古鎮1.5公里有個天台山,在一個孤立的山上建有400多年歷史的伍龍寺,那裡的石雕非常精美。寺里還保存著吳三桂的朝服、腰刀等珍貴物件

閱讀全文

與貴州岑鞏有哪些民間故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屬豬女的婚姻配什麼生肖好 瀏覽:6
東北經濟開發區在哪裡 瀏覽:541
什麼時候算愛情紀念日 瀏覽:283
情感文字愛情是什麼味道 瀏覽:595
青少年心理健康需要哪些 瀏覽:46
頭條勵志故事發什麼類目 瀏覽:663
事業金是什麼補貼 瀏覽:466
支持寶健康碼在哪裡 瀏覽:57
環境和經濟的關系有哪些 瀏覽:302
經濟大周期下蕭條怎麼辦 瀏覽:72
電波的愛情什麼歌 瀏覽:33
現如今事業單位有哪些 瀏覽:863
如何去拼搏一番事業 瀏覽:795
相聲幸福生活在哪裡 瀏覽:69
醫院公考和事業編制有什麼區別 瀏覽:386
南沙哪裡有婚姻登記 瀏覽:511
為什麼說喬晶晶在另外時空會幸福 瀏覽:776
回國事業編老師和留美哪個好 瀏覽:669
講民國時期故事哪個主播人流量大 瀏覽:251
貴州岑鞏有哪些民間故事 瀏覽: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