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講故事能促進寶寶的智力嗎
能的。為了使孩子的智力得到健康發展,每一個母親都應該學會給幼兒講故事。怎樣給孩子講好故事呢。我國著名的兒童教育家孫敬修先生在這方面創造了極為豐富的經驗,這就是按照兒童特點講故事。具體地說,一是時間短,故事內容集中。孩子好動,坐不住,因而每次講故事的時間應掌握在十幾分鍾到二十分鍾內。同時,故事內容要集中,讓人物形象突出,盡量不描寫或少描寫景物,以便把孩子緊緊地吸引住。第二是注意兒童的年齡特徵和個性差異。男孩子一般愛聽打仗的故事,女孩子卻愛聽童話故事;大孩子一般愛聽歷史故事,小孩子卻愛聽神話。平時可以多搜集一些適合自己孩子年齡和特點的故事材料,如果能針對自己孩子的缺點,編小故事講給他聽,就更好了。
比如,發現孩子自私可以講「小白兔把好東西分給大家吃」的故事;發現孩子說謊,可以講「小猴子說謊騙人,害了別人又害了自己」的故事。第三是盡量使用明白,准確,生動的語言。講故事的時候要盡量使用兒童語言,比如:「此時」,你就得說「這時候」;「似乎」,你就得說「好象是」;「一天」,最好講「有這么一天」。為了講得更形象,更有趣,你可以多用些形象化的語言,加點象聲詞。例如,「刮風了,下雨了,樹枝斷了」,可以說成「嗚嗚.刮風了,嘩嘩,下雨了,咔嚓一聲——樹枝斷了。」你最好還要「進入角色」,有時學老虎叫,學老人走路,學黃牛耕田。在學小孩和小鳥講話時,聲音要細一點;學好人時,要讓孩子覺得可敬可愛。這樣,孩子一定會瞪著小眼睛,津津有味地聽你講故事
『貳』 指導故事創編培養幼兒創造力論文
摘要: 幼兒故事是對幼兒進行教育與知識傳授的重要形式。在幼兒教學中,教師可以鼓勵幼兒嘗試展開故事創編活動,提高幼兒的創造力:讓幼兒在原有故事中進行情節創編,促進想像力和辨別是非能力的發展;通過擴充情節的方式讓幼兒學會聯想,發展幼兒的抽象思維能力;讓幼兒結合自身生活講述故事,學會將生活經驗進行遷移。
關鍵詞: 故事創編;創造力;幼兒教學;情節創編
在幼兒教學中,故事創編是語言活動中的常見形式,指的是讓幼兒在理解故事並積累了一定知識、生活經驗的基礎上,展開故事續編、擴編或自主創編的活動。這樣的活動能促使幼兒更好地展開有意義的創造活動,能讓幼兒的表達能力得到發展。在教學中,教師要針對幼兒的年齡、性格、能力等設計教學項目,促使幼兒的創造能力得到全面發展。
一、添加人物,辨識真假美醜
添加人物指的是讓幼兒在原有故事的基礎上添加一些人物,促使該人物也參與到故事情節的發展中。教師要引導幼兒在添加人物的過程中思考該人物的所作所為,並用具有褒貶性的詞句進行評價。這樣的活動,能促使幼兒清晰地分辨真假美醜,幫助幼兒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如在給幼兒講述《小蝌蚪找媽媽》這個故事後,教師可以鼓勵幼兒以原有的故事為基礎,嘗試添加一些人物形象,並體現出對該人物的評價。教師可以提出問題,鼓勵幼兒圍繞問題展開思考,如:「不同的小動物看到小蝌蚪找媽媽,會不會有不同的反應呢?有的小動物很熱心,但是不是也有的小動物很冷漠呢?你對這樣的行為怎麼看呢?」幼兒嘗試根據自己的道德觀進行人物添加,如有的幼兒添加了熱心的小田螺:「田螺姑娘雖然背著重重的殼,可還是忙前忙後,將小蝌蚪要找媽媽的消息告訴了其他小動物。」該幼兒表達了自己對於熱心行為的贊賞。也有幼兒提出:「水蛇知道了小蝌蚪找媽媽的事情,躲到水底,不去理睬,大家都說它太冷漠了。」該幼兒表達了對於這種行為的批判。在添加人物的故事創編活動中,幼兒不需要對原有故事情節進行太大的改動,只需要在原有基礎上進行適當的.添加。這對於幼兒來說難度並不大,因此適合表達能力不強、處於感知理解的語言發展階段的幼兒。教師要積極鼓勵幼兒根據故事內容添加感興趣的人物,鼓勵其大膽地進行創造。
二、擴充情節,學會合理聯想
教師可以鼓勵幼兒圍繞故事情節進行創編,積極展開合理想像,讓故事情節得以擴充。教師可設定一定的問題情境,並鼓勵幼兒積極表達自己的想法。這種創編適合於能力較強的幼兒,幼兒不只是簡單地添加角色對白,還要側重於故事情節的編寫。如在閱讀《動物職業介紹所》時,教師可以先給幼兒講述該故事,然後啟發幼兒展開想像:「大家想一下,自己在動物園中還看到過哪些動物?這些動物具有什麼特點?如果要大家給這些動物介紹工作,大家會如何選擇呢?」這個活動促使幼兒積極展開想像,將故事創編和動物形貌、習性等特點聯系在了一起。如有的幼兒提出:「水獺是一種會捕魚的動物,鸕鶿也是,可以介紹他們去捕魚。水獺跳進水中抓小魚,抓住之後就放在鸕鶿的粗脖子里。」這個故事創編圍繞動物的習性展開。還有幼兒提出:「長頸鹿有著長脖子,它可以當消防員,讓小猴子拿著水槍爬到它的脖子上,這樣就能更好地滅火了。」這樣的表述圍繞動物的形貌展開,也體現了幼兒的想像力。隨著幼兒年齡的不斷增長,幼兒的想像能力和表達能力都有所提高。教師要充分利用這個階段展開積極引導,設置一些有助於幼兒理解故事內容、積極展開想像的問題,讓幼兒敢於表達自己的想法。考慮到幼兒能力發展層次不同,教師可以設置不同層次的問題,讓不同能力的幼兒都得到發展。
三、聯系生活,講述生活話題
隨著年齡的增長,部分幼兒不僅喜歡積極表達自己的想法,還能積極地觀察社會生活,並從中獲得故事創編的素材。教師要利用這個契機,鼓勵幼兒關心生活,並給幼兒設置一些生活話題,讓幼兒圍繞該話題展開故事創編。這樣的創編要求幼兒根據某些現象和事物自主展開,因此對於幼兒來說有一定的難度。「了解小學生的生活」是一項綜合活動,教師可以鼓勵幼兒觀察身邊的小學生,了解一下小學生的生活情況,找到小學生活和幼兒園生活的不同點,並嘗試將其編成有趣的故事講述出來。可以鼓勵幼兒先展開小組討論,進行集體創編,大家先說出自己對小學生活的了解,然後再從中找出有趣的故事編寫出來。如有的幼兒在整合了大家的觀點後提出小學生要學習很多種課程,其中不少課程是幼兒園中從來沒有接觸過的,對於未來的生活充滿渴望。教師可以鼓勵幼兒將自己想像成小學生,想像第一天到學校後的感受,並用故事的形式表達出來。如有的幼兒講述小學生評選班幹部的故事,並將自己想像成班幹部候選人。聯想生活展開故事創編,能讓幼兒對未來充滿嚮往。
教師可以採用集體創編、分組創編、個別創編等多種故事創編方法,給幼兒創設更為自由的創編環境,促使幼兒的創造力得到更大的發展。在幼兒教學中,教師要積極利用故事創編促使幼兒的創造力得到發展。教師要注意幼兒創編的人物形象是否鮮明,故事情節是否具有邏輯性,是否合乎情理。如果能鼓勵幼兒從生活中汲取有用的養分,展開故事創編,幼兒的創編能力則可以得到更大的提升,從而更好地發展創造力。
參考文獻:
[1]李彩芳.在創編故事活動中發展幼兒創造力[J].廣西教育,2003(10).
[2]季碎妹.培養大班幼兒故事創編能力的路徑設計與研究[D].杭州師范大學,2016.
『叄』 講故事可提高寶寶的思維能力,哪些故事合適
首先非常感謝在這里能為你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帶領你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肆』 趣味故事有助提高孩子的語言能力,哪種類型的故事最有效
多讀書,單詞積累增加,有合適的語言環境,表達能力自然上升心理學家認為,給孩子講故事有助於培養他們的創造性思維,提高他們的語言表達水平。在這里可以培養創造性思維,但沒有動詞語言表達水平就提高了。眾所周知,人類思維的發展始於學習語言。及時培養孩子的語言能力,有助於促進孩子各方面的發展。故事教育可以激活孩子的語言思維能力。
這時,如果把生活中枯燥的內容或思想教育變成有趣的故事,我們一定會事半功倍。平時班裡有些孩子喜歡撕紙,弄臟地板,沒有教育會好起來。生活中類似的事情太多了,我們都可以把它做成故事。孩子們在喜歡的時候接受教育,老師也不需要太多努力就達到了他們的教育目標。故事教學在課堂中的應用隨機故事應該是所有幼兒教師的專業。把課堂內容改成故事課會不會更好?
『伍』 給孩子講家庭故事的好處
1 可以豐富孩子的知識面 兒童講故事可以擴大自己的知識面,讓自己了解地更多,懂得更多。
2 對孩子的思維有好處 兒童經常講故事可以開發他們的情節創造力思維,展開他們的想像力,這對於日後的寫作是非常有好處的。
3 鍛煉孩子的語言能力 兒童講故事可以鍛煉自己的說話能力,這在時下交際化越發強烈的社會是非常重要的。
4 培養孩子的情感 孩子通過講故事能夠引發起很多情感,例如善良之心、同情之心等。
5 有利於孩子形成良好的性格 兒童講故事可以培養孩子開朗的性格,通過這種方式來敞開心扉,增進和夥伴之間的交流,遠離自閉。
6 通過聽故事訓練孩子的語言 成人給孩子講故事首先要堅持說普通話,禁用方言,要以清晰、准確、規范的語言為孩子做好學習語音的楷模。給孩子講故事時要注重視聽結合,藉助實物、口形示範和手勢等直觀手段,形象具體地向孩子示範發音,並讓孩子反復的辨別和體驗。在講完一個故事後,可把故事中生動、有趣、可游戲的情節,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編成游戲,讓孩子在輕松愉快的游戲過程中掌握語言。
7 通過講故事豐富孩子的詞彙 講故事過程中,可藉助於表情、手勢等來演示一些常見的、淺顯的詞,幫助孩子理解詞義。講故事時所涉及的詞義要淺近、准確,盡可能讓孩子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自己來解釋詞義。把故事中的某些常用詞讓孩子用同義詞(或相近詞)換一換,爸爸媽媽適時地加以啟發並做出評價(肯定或否定)。邊講邊啟發孩子填出部分關鍵詞,如:「樹林中竄出一隻(兇猛)的老虎,三隻小白兔(飛快)地跑去……」
8 通過講故事培養孩子的表達能力 講故事時,爸爸媽媽應用親切的語氣,把故事情節生動、形象地描述出來,盡量避免詞不達意、缺乏條理,給孩子造成錯覺。應該以故事內容這個特定環境,充分給孩子提供模仿、練習的機會,如模仿故事中某些對話、聲響等。講完故事後,可讓孩子復述故事(故事中部分情節或故事大意),以培養孩子的概括能力,發展孩子的創造力。故事講到某一關鍵處,中斷講述,啟發引導孩子用自己的想像,創編出以後的情節。根據孩子已有的知識經驗,引導孩子藉助選圖、拼圖、繪畫、粘貼圖片來表達故事情節。可充分利用舊圖書,舊畫報中的某些圖片,讓孩子挑選人物、動物、景物等拼成有情節的畫面,再編成小故事講出來。
『陸』 講故事有利於寶寶語言能力發展
講故事有利於寶寶語言能力發展
講故事有利於寶寶語言能力發展,聽故事可以讓悔棗鬧孩子打開心扉與人交流,岩知養成傾聽的好習慣外,最重要的是對孩子語言能力的發展以及發散性思維很有幫助。分享講故事有利於寶寶語言能力發展。
從對寶寶的觀察中,我發現很多孩子雖然在個性上的性格有差異,但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愛好,就是喜歡聽故事,對所聽的故事非常感興趣。因此我經常給孩子講故事。
聽故事除了可以讓孩子打開心扉與人交流,養成傾聽別人說話的好習慣外,最重要的是對孩子語言能力的發展以及發散性思維很有幫助。針對孩子愛聽故事的特點,我便將一段時間定為我和寶寶的故事會時間,一個多月下來,效果挺好,不僅能提高孩子的語言能力,豐富詞彙,而且在與寶寶的溝通上也有很大幫助。
我會邊讓寶寶在聽故事的同時嘗試獨自睡著,這真是一舉多得。寶寶從聽到的故事中學到了不少的生活常規,好像故事《小熊穿衣》,寶寶從故事裡知道了衣袖套在手臂上,鞋子穿在腳上,帽子戴在頭上等最基本的生活常識。在寶寶聽故事的過程中,能讓寶寶在潛移默化中知道了什麼行為是可行的,什麼事情是不可行的。
對於寶寶,我所講的故事都是她喜歡的作品,這可讓寶寶養成多聽故事的習慣。給寶寶講故事將會對寶寶以後的口語表達、說話能力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講故事有以上這么多的好處和功效。我又何樂而不為呢?
多給寶寶講故事,做得好!從講故事開始,慢慢形成習慣——每天都有親子共讀的時間,寶寶就能養成愛讀書的習慣。通過親子共讀,寶寶不僅能夠學到很多知識,也能學會很多做人的道理,爸爸媽媽還可以把好的價值觀、生活觀、世界觀傳遞給孩子。隨著孩子慢慢長大,還可以增加編故事結尾、想像一下另一種可能性、把故事表演出來等方式,促進孩子表達能力、創造力、想像力的發展。讓我們都堅持給孩子將故事吧。
0~24個月
慢慢聽懂,簡單發音
孩子這樣成長
出生~3個月:分辨不同人的聲音,在各種不同的聲音中分辨出人的語言,開始能夠記憶東西。
3~6個月:模仿聲音和動作;在聽到父母或其他照料者的`聲音後,能夠找到並轉向聲源;發出他們自己的聲音。
6~9個月:重復模仿或發出某種聲音,開始發出如「mama」和「dada」等音節;能夠知道和聽懂一些人和東西的名稱;會通過拍手或用身體動作來與他人交流。
9~12個月:通過咿咿呀呀的聲音或用手指向東西來進行交流;理解更多的詞語和指令;對自己的名字開始作出反應,並且能夠將其他人的名字和人關聯起來。
父母可以這么做
和他說話
喂飯、洗澡、散步都是和孩子說話的好時機。你可以向他解釋你們正在做什麼,如「寶寶正在穿鞋子」;或者對他的行為作出回應,如:「寶寶,你笑得真開心。」當他開始能夠發出音節時,你可以相應地擴充對話,如,「mama,對,媽媽在這里。」
玩聲音游戲
兒童電子琴寶寶早教啟蒙音樂0-1-3-6歲男孩女孩嬰兒小孩益智玩具
你可以嘗試用不同的聲音刺激孩子,比如叫他的名字、敲擊不同的樂器(物體)、唱歌等,反復刺激和強化他對聲音的反應。
0歲開始閱讀
嬰兒寶寶早教啟蒙認知書 撕不爛幼兒童認知卡片翻翻圖書0-1-3-6歲
從0歲開始就可以開展早期閱讀了。為他准備一些適合年齡的書籍,並嘗試在固定的時間為他閱讀,比如晚上睡覺前和他讀一本書。另外,閱讀可以不僅僅局限在書上,例如,在生活中看到「蘋果」的標識時,你可以碧罩指著對他說「蘋果」。
12~24個月
說話簡潔像發電報
孩子這樣成長
迷你兒童智能音樂播放器寶寶兒歌早教機0-3-6周歲嬰兒故事機胎教
12~18個月:開始喜歡摸、抓、壓和品嘗各種東西,說出更多熟悉的人和事物的名稱,更能夠通過記憶記住詞語和歌曲。
18~24個月:更能夠獨立地行動;開始能使用兩三個片語成的簡單句子,並開始問問題;能夠理解並迅速地學習很多新的詞語,盡管可能暫時無法說出來。
父母可以這么做
擴大他的詞彙
全套20本 寶寶幼兒童早教圖書繪本讀物0-3-6歲睡前童話經典故事書
和他一起通過玩游戲認識並說出更多物體的名字。比如,閉上眼睛,和他輪流通過摸身邊的東西,猜猜並說出東西的名字。經常跟他聊天,當他說出簡單的句子時,鼓勵並且幫助他擴充。
運用多種媒體
貝瓦兒歌早教機寶寶故事機兒童音樂播放器男孩1-2-3-4歲嬰兒玩具
適當讓孩子觀看一些動畫片或者聽故事、兒歌、音樂等,使他通過聽、看等的多種感官進行語言的模仿和學習。
閱讀無處不在
貓貝樂有聲掛圖兒童早教卡玩具寶寶發聲語音看圖識字拼音認知卡片
除了繼續閱讀書本之外,還可以讓孩子抓住身邊任何可以讀的東西來閱讀,如菜單、快遞單、零食說明書等。你可以指著文字,大聲地讀給他聽,讓閱讀無所不在。
『柒』 讓孩子自己講故事有什麼好處
第一,自信心的培養,敢於說出自己的心裡話。第二,落落大方,表達有述,說話條理分明,富有情趣。
第三,讀書多,見聞多,博古通今聰穎睿智。
第四,一個心中有故事,愛講故事的人,到哪裡都是受歡迎的人。
『捌』 幼兒園故事講述是培養孩子們的什麼語言能力
講故事可以促進幼兒的語言發展,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通過講故事訓練幼兒的發音。給幼兒講故事,首先要堅持說普通話,禁用方言,要以清晰、准確、規范的發音,給孩子樹立學習、模仿的榜樣。要注重視聽結合,多藉助圖片、實物、口型和手勢等直觀手段,形象具體地向幼兒示範發音,並讓幼兒反復辨別和體驗。在講完一個故事時,可將故事中生動、有趣、可游戲的情節,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編成游戲,讓他們在輕松愉快的游戲過程中掌握語言。
二、通過講故事豐富幼兒的詞彙。講故事過程中,可藉助表情、手勢等來演示一些常見的、淺顯的詞彙的含義,幫助幼兒理解詞意。講故事時所設計到的詞彙,要淺近、准確,盡可能地讓幼兒運用已有的生活知識和經驗自己來理解詞義。將故事中的某些常用詞,嘗試著讓幼兒用同義詞和近義詞替換一下,老師或家長適時的給以啟發,並作出鼓勵性的評價。幼兒就會從中享受到運用語言的樂趣,提高運用語言的自覺性。
三、通過講故事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講故事時,應用親切的語氣,把故事情節生動、形象地描述出來,盡量避免詞不達意,缺乏條理,給幼兒造成錯覺。應該藉助故事中所描述的情境,給幼兒提供充分的模仿、練習的機會,如模仿故事中的對話,聲響等。講完故事後,可讓幼兒復述故事,以培養幼兒的概括力。故事講到某一關鍵處,中斷講述,啟發引導幼兒發揮想像力,創編出以後的情節。根據幼兒已有的知識經驗,可充分利用舊圖書、舊畫報,指導幫助幼兒挑選其中的人物、動物、景物等的圖片,剪貼成有情節的畫面,再編成小故事講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