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小學二年級語文《貝的故事》原文、教案及教學反思
【 #二年級# 導語】語文是語言和文化的綜合科。語言和文章、語言知識和文化知識的簡約式統稱等都離不開它。它是聽、說、讀、寫、譯、編等語言文字能力和知識,文化知識的統稱。也可以說,語文是口頭和書面的語言和言語的合稱,是語言規律和運用語言規律所形成的言語作品的言語活動過程的總和。以下是 考 網整理的小學二年級語文《貝的故事》原文、教案及教學反思相關資料,希望幫助到您。【篇一】小學二年級語文《貝的故事》原文
一些生活在水裡的動物,用貝殼保護自己的身體。甲骨文中的「貝」字,畫的就是貝類的兩扇殼張開的樣子。
【篇二】小學二年級語文《貝的故事》教案
教學目標:
1、會認「甲、骨、類」等16個生字,會寫「貝、殼、甲」等10個生字,會寫「貝殼、甲骨文、樣子、可以、錢幣、錢財、有關」等詞語。
2、默讀課文,了解貝字的起源,貝的作用以及字形字義。
3、進一步了解漢字的意思,與偏旁有關的特點?。
4、進一步認識形聲字的規律,歸納一批學習過的形聲字來學習本課。
5、通過學習,感受漢語言文字和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源遠流長。
教學重點:了解貝字的起源和字形字義特點,掌握貝在左右結構和上下結構中書寫不同的特點。
教學難點:有貝字推衍開去,總結形聲字形旁表義的特逗慎點。
教學課時:2課時
第一課時
陵指漏教學目標:
1、會認「甲、骨、類」等16個生字,會寫「貼、街、掃」等9個生字,會寫「貝殼、甲骨文、樣子、可以、錢幣、錢財、有關」等詞語。
2、默讀課文,了解貝字的起源,貝的作用以及字形字義。
教學過程:
一、激趣引入。
1、觀察,說說你的發現。
(1)流、淚、河、江
(2)說、話、記、讀
(3)樹、楊、李、林
(4)購、貨、贈、賺
2、說說你的發現。
生1:第一組的字都是「氵」,三點水的字都與水有關。
生2:第二組的字都是「訁」,言字旁的字都與說話有關。
生3:第三組的字都是「木」,木字旁的字都與樹木有關。
生4:第四組的字都是「貝」,貝字旁的字都與錢有關。
3、師:孩子們真聰明,觀察得非常仔細。今天,我們就要學習一篇與貝有關的課文。
4、揭示課題:「貝」的故事。
二、初讀課文,了解預習情況。
1、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完成以下要求:
(1)藉助拼音認識文中的生字。
(2)有困難的生字多讀幾遍,有困難的句子多讀幾遍。
(3)有不認識的生字圈出來。
(4)了解課文主要講了什麼內容。
2、匯報自學情況。
(1)同桌互讀生字,看看有不會的嗎?如果有不會的,同桌互相教讀。
(2)出示有困難的生字,強調:
A、珍、飾、賺都是翹舌音。
B、隨、損、財都是平舌音。尺爛
C、品、貧都是前鼻音。
D、漂是多音字
piāo()
piào()
(3)去掉拼音讀一讀這些生字。
(4)把生字送入詞語寶寶中再讀。
甲骨文貝類漂亮珍貴飾品隨身攜帶有關
容易損壞錢幣錢財貝殼樣子可以
(5)說說有不理解的詞語嗎?
教學生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意思。
3、再讀課文,注意:要把生字讀准確,不能添字,不能漏字。
4、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什麼?主要講了「貝」的由來,以及由貝組成的字都與錢財有關。
三、指導寫字。
1、學生自由觀察,提醒大家寫字時應該注意的地方。
2、指導書寫貝、財用貝做偏旁的字。
3、提示學生:貝出現的位置不同,最後一點的長短有所不同。
4、指導錢字的寫法,以及在田字格中所佔的位置。
5、學生描紅,師巡視指導。
6、學生書寫生字。
四、作業。
1、擴詞。
珍()()幣()()財()()
賠()()貧()()購()()
2、近義詞
漂亮——()珍貴————()
損壞——()容易——()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熟讀課文,進一步了解漢字的意思,與偏旁有關的特點。
2、進一步認識形聲字的規律,歸納一批學習過的形聲字來學習本課。
3、通過學習,感受漢語言文字和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源遠流長。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復習導入,復習本課生字詞。
(1)出示本課詞語自由讀一讀。
甲骨文、貝類、珍貴、漂亮、裝飾品、佩戴、錢幣、購買、偏旁、錢財、攜帶、富貴、貨物、樣子、可以、有關
(2)指名讀詞語師生糾正讀錯的字音。
(3)全班齊讀詞語三遍。
(4)單獨出示文中16個要求會認的生字,指名學生朗讀。
(5)一起朗讀生字。
2、指名分段朗讀課文。
二、再讀課文,初步了解課文內容。
1、默讀課文標出自然段序號,想想每個自然段分別講了什麼。
2、指名說明每個自然段的大致意思。
(1)第一自然段貝殼是什麼?它是什麼樣子的?在甲骨文中貝字的樣子像什麼?
引導學生歸納,這一段講的就是貝字的起源。
(2)第二自然段貝殼有什麼特點在古代人們把它用作什麼?除了珍貴漂亮貝殼還有什麼特點?它在古代有什麼用途?
引導學生歸納:這一段講的是貝殼在古代的作用作為飾品。
由於貝殼不容易損壞,所以古人還把貝殼當作錢幣。根據這個特點,用貝字做偏旁的字,大多表示什麼?
(3)用貝字作偏旁的字大多與錢財有關,書上例舉了一些例子。
賺、賠、購、貧、貨
3、除了書上列舉貝字旁的字,你還知道哪些其她貝字旁的字嗎?
(請同學們讓字典幫忙)
三、細讀課文,感悟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再讀課文,用橫線勾出貝字的由來。
2、精讀細讀,用波浪線勾畫出貝的作用及特點。
3、講一講貝的故事。
四、拓展延伸。
1、根據「貝」的故事,說說你還知道哪些字的由來。
2、猜一猜:我還知道哪些字與什麼有關。
如:
(1)銅鏡與什麼有關?
(2)珠寶與什麼有關?
五、作業。
1、將「貝」的故事講給家人聽。
【篇三】小學二年級語文《貝的故事》教學反思
《貝的故事》這篇課文是一篇識字小故事。課文分兩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講述了「貝」的來源和它發展演變過程。第二自然段講述了「貝」的字義來源和以它作偏旁的字在表意上的共同規律。旨在讓學生在有趣的故事情境中認識生字,了解歸類識字的方法,並藉助規律來認識生字,初步感受古人造字的智慧和中國漢字文化的博大精深。
本節課是這篇識字課文的第二課時。在導入的過程中,我先為學生講述了一個有關漢字文化的小故事,讓學生深入淺出地了解漢字文化,激發學生學習本課的興趣。
在學習課文內容的時候,我先讓同學們觀察貝殼的形狀,了解「貝」字的演變過程,進而了解到什麼是甲骨文。為了更好地讓學生記憶和了解,我還讓學生看了「馬」「魚」這幾個字的演變,以達到觸類旁通的效果。
接著通過給學生講解貝殼由於可以隨身攜帶,不容易損壞,古人把貝殼當作錢幣,讓學生知道貝在古時候的作用。所以用「貝」作偏旁的字多大與錢財有關,從而引出生字「賺」「賠」「購」「貧」「貨」,這樣,學生就了解了帶貝字旁的字的含義,也學習了歸類識字的學習方法,在方便記憶的同時,更深刻記住了這些字的含義。在這個基礎上我適機進行拓展,讓學生了解更多的「貝」字旁的字。然後出示圖片讓學生猜一猜,「鏡、珠」等字的偏旁與什麼有關。最後指導學生閱讀拓展《甲骨文的故事》。
這節課上,我充分調動了學生積極性和參與性,感受漢語言文字和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源遠流長。了解貝字的起源和字形字義特點。對漢字的起源了解的更清楚,對漢字的興趣更加濃厚。
比較成功的地方:這節課,通過講解「貝」的起源發展與演變,學生不僅在音、形、義這幾方面很好地掌握了「貝」字旁的生字,而且也對漢字文化有了一定的了解,產生了濃厚的探究的興趣。
不足之處:老師對學生的評價語還不太到位與及時;指導書寫上還需要更加細致;應該在講課過程中,對學生多進行一些朗讀指導。
B. 貝的故事裡告訴我們什麼里藏著很多秘密
貝的故事裡告訴我們貝殼里藏著很多秘密。
《「凱槐虛貝」的盯燃故事》這篇課文介紹了「貝」字的起源和演變,「貝」字的作用以及字形明鬧字義。讓讀者受漢語言文字和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源遠流長。
C. 講一講貝的故事怎麼講
講一講貝的故事如下:
貝的故事課文:
貝是漢語漢字,最早見於甲骨文,本義是牡蠣或其它軟體動物的統稱,也指古代用貝殼做的或貝形的貨幣。有一些生活在水裡的軟體動物,它們用貝殼保護自己的身體,比如扇貝、玉螺、海蝸牛等,所以在古老的甲骨文中,「貝」字是畫成貝類兩扇殼張開的樣子,經過歷史長年演變成了現今通用的簡化「貝」字。
古時候,人們覺得貝殼既漂亮又珍貴,還不容易損壞,喜歡把它們做成飾品戴在身上。而且貝殼可以隨身攜帶,不容易損壞,於是古人還把貝殼當作錢幣使用。所以,用「貝」作偏旁的字大多與錢財有關,比如「賺、賠、購、貧、貨」。
D. 關於貝字的故事
一些生活在水裡的動物用貝殼保護自己的身體……
E. 貝的故事哪句話告訴了我們古人是怎麼創造貝字的
古人根據貝殼的樣子創造了貝字。貝的故事中古人根據貝殼的樣子創造了貝字這句話告訴了我們古人是怎麼創造貝字的。
F. 漢字貝的故事
貝,漢語漢字 ,讀作bèi,最早見於甲骨文 ,其本義是牡蠣、蛤或其它軟體動物中腹足類和瓣鰓類的統稱,即《說文解字》:"貝,海介蟲也。"又指貝殼、貝形花紋等,也指古代用貝殼做的或貝形的貨幣 。
說文解字
【卷六】【貝部】貝
海介蟲也。居陸名猋,在水名蜬。象形。古者貨貝而寶龜,周而有泉,至秦廢貝行錢。凡貝之屬皆從貝。博蓋切。
G. 貝的故事是什麼體裁
這篇課文體裁是說明文。
《貝的故事》這篇課文講述了「貝」字的由來,以及為什麼以「貝」做偏旁的字大多數與錢財有關。本文以圖文並茂的形式向讀者展示了漢字的演變過程,讓學生初步了解了漢字的知識。
H. 讀貝的故事你感受到了什麼
1. 畢則鋒的文章《"貝"的故事》講述了漢字"貝"的演變歷程,以及為什麼帶有"貝"字旁的字多與金錢有關。
2. 課文向我們展示了漢字作為我國寶貴遺產的重要性。學習這篇課文讓我對"貝"字的起源、功能和意義有了更深的了解。
3. 通過學習,我感受到了漢語言文字和中華文化的深厚底蘊和悠久歷史。"貝"字的起源、功能和形態讓我對漢字有了更深的認識。
4. 《"貝"的故事》是識字單元的第三課,課文詳細介紹了"貝"字的起源、演變和發展,分為兩個自然段。
5. 第一自然段講述了"貝"字的起源,並通過四幅插圖展示了其演變過程,幫助學生直觀地理解"貝"字的形態變化。
6. 第二自然段介紹了貝殼的兩個作用:一是作為裝飾品,二是作為貨幣。由於古人使用貝殼作為貨幣,因此帶有"貝"字旁的字多與金錢有關。
7. 課文通過"貝"字引出了帶有"貝"字偏旁的一系列漢字,並根據"貝"的字義指出了這些漢字的大致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