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小紅軍故事
小紅軍和列寧街的故事
作者:余隆海 陳國衡 吳 波
1933年農歷8月11日,紅四方面軍紅四軍 11 師在師長陳再道、政委葉成煥的帶領下,從巴中揮師南下,一舉解放了石橋。接著,紅9軍、紅30軍政治部先後抵達石橋,建立石橋區蘇維埃政權,掀起了轟轟烈烈的打土豪、分田地的高潮。那時,李先念和紅30軍政治部駐扎在街東面的文昌宮。
紅30軍政治部有一位剛滿15歲的小戰士,家住大巴山,因為家窮,上不起學,也沒有正式的名字,人們只管叫他 「三娃子」。為了讀書,三娃子跟著附近一位教書先生認識了一些簡單的字兒。紅軍路過家鄉的時候,正在山上放牛的三娃子氣喘吁吁跑到首長跟前,要求參加紅軍,紅軍首長拉著三娃子的手,問:
「小鬼,你今年多大啦?」
「十四歲了。」
「 你為啥要參加紅軍呢?」
「參加紅軍多好啊!可以打土豪,還可以認識更多的字厄。」
「你看,你還沒有槍高哩,部隊天天行軍打仗,很辛苦的。」首長拍拍三娃子的腦袋,微笑著說,「小鬼,還是回家放牛去吧。」
隊伍遠去的背影越來越模糊,而紅軍戰士帽檐上閃閃的紅星卻在他的心裡越來越清晰。突然,三娃子風一般飛奔而去……第二天,首長發現了緊緊拽住馬尾巴的三娃子,說:
「真是人小鬼大,挺機靈的嘛!」
三娃子仰起又瘦又黑的小臉,一雙疲憊的大眼睛頓時快活起來:「首長,我要參加紅軍!」
就這樣,倔強的三娃子留在了紅三十軍政治部,成為宣傳隊里年紀最小的一名紅軍戰士。跟宣傳隊的大哥哥大姐姐們一起,他一邊學習文化知識,一邊學習刻寫標語口號,很快就成了一名熟練的「鏨字隊」隊員。巴山渠水的岩石、院牆、墓碑石上,到處都留有他的傑作。
1933年10月,萬山紅遍,層林盡染。紅四方面軍主力在川東北發起了著名的「萬源保衛戰」,紅30軍政治部進駐石橋古鎮。一天,三娃子被指導員通知到隊部,接受了一項特別的任務。
接著,人們看見三娃子和一位名叫胡成菊的紅軍姐姐爬上了新場街最高的二號牌坊。胡姐姐先在前面寫了「列寧主義街」幾個大字,三娃子便身背繩索,手執鐵錘、鏨巴,腳踩石墩,猴子似的幾步就爬上牌坊,懸在離地一丈多高的空中,開始一錘一錘地鏨刻。毒辣的太陽炙烤著他,飛濺的石粉灼燒著他,汗水直往眼眶裡鑽,鐵錘砸在自己的手上,沒有驚叫,也沒有退縮,左右兩只衣袖一前一後往臉上一抹,眼裡閃過一絲得意——『列』字鏨完了!
就在即將鏨刻完工的那天下午,場鎮外響起了密集的槍聲,通訊員通知三娃子火速轉移。「不行!列寧的『寧』字還剩下最後豎勾的勾了。」高高的牌坊上傳來的是三娃子興奮而堅定的聲音,「你們先撤吧!我一定要完成指導員交給我的任務。」
槍聲一陣緊似一陣,子彈在牌坊石上濺起串串火花,三娃子渾然不覺,仍然全神貫注地精鏨細刻。一分鍾、兩分鍾……,「寧」字終於鏨完了,他鬆了一口氣,眯縫著眼睛,最後端詳著自己的作品,突然,一顆子彈射中三娃子的後肩,「哐啷—— 」一聲,手中的鏨巴、鐵錘滑落下去,身子也懸在丈余高的空中,血色的夕陽照耀著他帽檐上那枚閃閃的紅星……
從場鎮外包抄進來的反動軍閥將三娃子弄下來,用冷水潑醒,惡狠狠地用槍逼著他拿起鏨巴、鐵錘將「列寧」二字和其它的紅軍標語鏟掉,三娃子抬頭望著石牌坊上那剛勁有力的「列寧」二字,指導員的囑托彷彿又在耳邊回響,他的嘴角泛起了一抹勝利的微笑。突然,他猛地轉身,一聲怒吼:「 呸!你們這些狗東西!」然後,使出渾身力氣把手中的工具砸向敵人。「砰——」一聲槍響,罪惡的子彈穿透了三娃子的胳膊,在石牌坊上綻起了一星火花。氣急敗壞的敵人將他倒拖著,拽向離場鎮不遠的魯家坪馬蹄墳,在敵人的亂刀之下,這位年僅十五歲的小紅軍永遠地閉上了那雙快活而機靈的大眼睛……
當晚,夜深人靜的時候,幾名鄉親噙著眼淚,冒著生命危險將小紅軍的遺體偷偷運出,埋葬在一個叫威武寨的寨子旁邊。據石橋的老鄉們講,敵人本想炸掉這些石刻標語的,由於他們忙著在鎮上敲詐勒索、吃喝玩樂,還沒有來得及動手,紅軍主力部隊打回來,反動軍閥倉皇逃跑了。小紅軍用生命鏨刻的「列寧主義街」及石刻標語才得以保存,這條老街也因此得名「列寧街」。 後來,紅四方面軍與中央紅軍會合,北上抗日去了,想念紅軍的鄉親們用石灰、泥漿把那些紅軍石刻標語糊好、蓋好,一直保存到全國解放。
建國後,有關部門多方查證,但一直無法查實"三娃子"的真名,小紅軍便成了我們當地倍受景仰的無名英雄,他的英勇事跡被寫進了地方革命史。
如今,「 中國紅色第一街」——達縣石橋鎮列寧街已成為四川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5年又被國家旅遊局列入紅色旅遊經典景區,無數慕名而來的人們瞻仰列寧街及紅軍石刻標語時,無不為小紅軍的英雄事跡所深深感動。2006年10月,謝覺哉的夫人,96 歲高齡的老紅軍王定國奶奶故地重遊,當看見「 列寧主義街」及紅軍石刻標語時,她飽含深情地說:「這是李先念的部隊搞的!是紅軍戰士用生命和鮮血刻成的!」
列寧街,這筆十分珍貴的紅色遺產,見證了川陝蘇區紅軍英勇悲壯的革命歷史,是「智勇堅定、排難創新、團結奮斗、不勝不休」的紅軍精神的生動寫照,也是我們達州人民永遠的光榮和驕傲,英勇的小紅軍的故事將激勵著我們繼承和發揚紅軍長征的光榮傳統,勤奮學習,艱苦奮斗, 努力開創更加幸福、更加和諧的新生活!
⑵ 關於愛心的小故事
1、蠟燭的故事
有一位單身女子剛搬了家,她發現隔壁住了一戶窮人家,一個寡婦與兩個小孩子。有天晚上,那一帶忽然停了電,那位女子只好自己點起了蠟燭。沒一會兒,忽然聽到有人敲門。
原來是隔壁鄰居的小孩子,只見他緊張的問:「阿姨,請問你家有蠟燭嗎?」女子心想:「他們家竟然窮到連蠟燭都沒有嗎?千萬別借他們,免得被他們依賴上了」!於是,對孩子吼了一聲說:「沒有」!
正當她准備關上門時,那窮小孩展開關愛的笑容說:「我就知道你家一定沒有」!說完,竟從懷里拿出兩根蠟燭,說:「媽媽和我怕你一個人住又沒有蠟燭,所以我帶兩根來送你」。此刻女子自責、感動得熱淚盈眶,將那小孩子緊緊地抱在懷里。
2、帶傘的小女孩
有一個小鎮很久沒有下雨了,令當地農作物損失慘重,於是牧師把大家集合起來,准備在教堂里開一個祈求降雨的禱告會。人群中有一個小女孩,因個子太小,幾乎沒有人看得到她,但她也來參加祈雨禱告會。
就在這時候,牧師注意到小女孩所帶來的東西,激動地在台上指著她:「那位小妹妹很讓我感動」!於是大家順著他手指的方向看了過去。牧師接著說:「我們今天來禱告祈求上帝降雨,可是整個會堂中,只有她一個人今天帶著雨傘」!
大家仔細一看,果然,她的座位旁掛了一把紅色的小雨傘;這時大家沉靜了一下,緊接而來的,是一陣掌聲與淚水交織的美景。有時候我們不得不說:小孩子其實一點不「小」,他(她)們其實很「大」!他(她)們的愛心很大!他(她)們的信心很大!
3、火車上的一張站票
那天跟老公幸運地訂到了票回婆家,上車後卻發現有位女士坐在我們的位子上,老公示意我先坐在她旁邊的位子,卻沒有請這位女士讓位。我仔細一看,發現她右腳有一點不方便,才了解老公為何不請她讓出位子。
他就這樣從嘉義一直站到台北,從頭到尾都沒向這位女士表示這個位子是他的,下了車之後,心疼老公的我跟他說:「讓位是善行,但從嘉義到台北這么久,大可中途請她把位子還給你,換你坐一下」。
老公卻說:「人家不方便一輩子,我們就不方便三小時而已」。聽到老公這么說,我相當感動,有這么一位善良又為善不欲人知的好老公,讓我覺得世界都變的溫柔許多。
4、種花的郵差
有個小村莊里有位中年郵差,他從剛滿二十歲起便開始每天往返五十公里的路程,日復一日將憂歡悲喜的故事,送到居民的家中。就這樣二十年一晃而過,人事物幾番變遷,唯獨從郵局到村莊的這條道路,從過去到現在,始終沒有一枝半葉,觸目所及,唯有飛揚的塵土罷了。
」這樣荒涼的路還要走多久呢?「他一想到必須在這無花無樹充滿塵土的路上,踩著腳踏車度過他的人生時,心中總是有些遺憾。
有一天當他送完信,心事重重准備回去時,剛好經過了一家花店。「對了,就是這個!」他走進花店,買了一把野花的種籽,並且從第二天開始,帶著這些種籽撒在往來的路上。就這樣,經過一天,兩天,一個月,兩個月......,他始終持續散播著野花種籽。
沒多久,那條已經來回走了二十年的荒涼道路,竟開起了許多紅、黃各色的小花;夏天開夏天的花,秋天開秋天的花,四季盛開,永不停歇。
種籽和花香對村莊里的人來說,比郵差一輩子送達的任何一封郵件,更令他們開心。在不是充滿塵土而是充滿花瓣的道路上吹著口哨,踩著腳踏車的郵差,不再是孤獨的郵差,也不再是愁苦的郵差了。
5、第一百個客人
中午尖峰時間過去了,原本擁擠的小吃店,客人都已散去,老闆正要喘口氣翻閱報紙的時候,有人走了進來。那是一位老奶奶和一個小男孩。
「牛肉湯飯一碗要多少錢呢?」奶奶坐下來拿出錢袋數了數錢,叫了一碗湯飯,熱氣騰騰的湯飯。奶奶將碗推向孫子面前,小男孩吞了吞口水望著奶奶說:「奶奶,您真的吃過午飯了嗎?」「當然了。」奶奶含著一塊蘿卜泡菜慢慢咀嚼。一晃眼功夫,小男孩就把一碗飯吃個精光。
老闆看到這幅景象,走到兩個人面前說:「老太太,恭喜您,您今天運氣真好,是我們的第一百個客人,所以免費。」之後過了一個多月的某一天,小男孩蹲在小吃店對面像在數著什麼東西,使得無意間望向窗外的老闆嚇了一大跳。
原來小男孩每看到一個客人走進店裡,就把小石子放進他畫的圈圈裡,但是午餐時間都快過去了,小石子卻連五十個都不到。心急如焚的老闆打電話給所有的老顧客:「很忙嗎?沒什麼事,我要你來吃碗湯飯,今天我請客。」
像這樣打電話給很多人之後,客人開始一個接一個到來。「八十一,八十二,八十三......」小男孩數得越來越快了。終於當第九十九個小石子被放進圈圈的?那一刻,小男孩匆忙拉著奶奶的手進了小吃店。「奶奶,這一次換我請客了」。
小男孩有些得意地說。真正成為第一百個客人的奶奶,讓孫子招待了一碗熱騰騰的牛肉湯飯。而小男孩就像之前奶奶一樣,含了塊蘿卜泡菜在口中咀嚼著。「也送一碗給那男孩吧。」老闆娘不忍心地說。「那小男孩現在正在學習不吃東西也會飽的道理哩!」老闆回答。
呼嚕......吃得津津有味的奶奶問小孫子:「要不要留一些給你?」沒想到小男孩卻拍拍他的小肚子,對奶奶說:「不用了,我很飽,奶奶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