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朱自清有哪些故事
朱自清是中國現代文學的重要作家,以其散文和詩歌著稱。他的故事主要體現在他的作品和生平經歷中。
《背影》是朱自清最為人所知的作品之一,講述的是他對父親深沉的愛與懷念。文中描繪了父親在火車站艱難攀爬月台為他買橘子的場景,這個“背影”成為了父愛的象徵,深深打動了無數讀者。
朱自清的生活經歷也充滿了故事。他在五四運動期間積極參與學生運動,表現出強烈的愛國情懷。後來,他在清華大學任教,期間創作了許多膾炙人口的散文,如《荷塘月色》,展現了他對自然和生活的細膩觀察與感悟。
此外,朱自清在困難時期堅決拒絕接受美國的救濟糧,以示對國家尊嚴的維護。這一事跡體現了他的高尚品格和民族氣節,也成為了他生平中的一個重要故事。他的這種精神至今仍被後人敬仰,對中國現代文學和文化有著深遠影響。
② 你知道有關朱自清的哪些故事選擇一個最能打動你的講給在家聽一聽,要求語言簡潔,中心突出
寧可餓死也不領美國的「救濟糧」。
朱自清晚年身患嚴重的胃病,他每月的薪水僅夠買3袋麵粉,全家12口人吃都不夠,更無錢治病。一天,吳晗請朱自清在"抗議美國扶日政策並拒絕領美援麵粉」的宣言書上簽字,他毅然簽了名並說:「寧可貧病而死,也不接受這種侮辱性的施捨。」
這年(1948年)8月12日,朱自清貧困交加,在北京逝世。臨終前,他囑咐夫人:「我是在拒絕美援麵粉的文件上簽過名的,我們家以後不買美國麵粉。」簡單說就是:朱自清一身重病,寧可餓死也不領美國的「救濟糧」,表現了中國人的骨氣。
(2)朱自清的哪些故事打動你擴展閱讀:
朱自清,原名自華,號實秋,後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紹興,出生於江蘇省東海縣(今連雲港市東海縣平明鎮),後隨父定居揚州。中國現代散文家、詩人、學者、民主戰士。
作品風格:
1、作者善於融情入景即景抒情,例如《荷塘月色》中,那輕紗般掩映下的荷塘景色,反映的恰是作者當時微妙的心思。
2、朱自清喜愛古典詩詞,對古典詩詞非常熟悉。他寫散文時能信手拈來使詩詞的意境與散文的意境融為一體在散文中創造詩情畫意的境界。
③ 朱自清的小故事50字
朱自清晚年身患嚴重的胃病,他每月的薪水僅夠買3袋麵粉,全家12口人吃都不夠,更無錢治病。當時,國民黨勾結美國,發動內戰,美國又執行扶助日本的政策。
一天,吳晗請朱自清在「抗議美國扶日政策並拒絕領美援麵粉」的宣言書上簽字,他毅然簽了名並說:「寧可貧病而死,也不接受這種侮辱性的施捨」。這年(1948年)8月12日,朱自清貧困交加,在北京逝世。臨終前,他囑咐夫人:「我是在拒絕美援麵粉的文件上簽過名的,我們家以後不買國民黨配給的美國麵粉。」
朱自清故事的啟示:朱自清一身重病,寧可餓死也不領美國的「救濟糧」,表現了中國人的骨氣。
(3)朱自清的哪些故事打動你擴展閱讀:
朱自清的散文大多篇幅短小,構思更見匠心。《背影》無論寫人、敘事、抒情都十分平實,但在平實中卻孕育著極為精巧的構思。全文共寫了三次背影。
第一次,為兒子買橘子而艱難的在月台上爬上爬下的背影,深深的打動了作者的心靈,頓時使「我』獲得了特殊的感覺。
第二次,父親的背影漸漸在來來往往的人群中找小到了,猶如電影畫面慢慢淡去,景越淡情越濃人越遠心越近。
第三次,從信中得知父余困頓際遇,在晶瑩的淚光中,又浮現出那「深青布棉袍的背影」,他將成為「我」終身難忘的一幅父子告別圖。
《荷塘月色》在寫心中「頗不寧靜」,一路寫來,卻又處處見「靜」。《春》從多側面細描春之生機,而把文眼「一年之計在於春」置於描敘之中,毫無斧鑿之痕。
④ 朱自清的為國的感人故事,100字左右
朱自清抗戰勝利後,仍在清華大學任教。1948年6月,在京參加了反對美國扶持日本的遊行,並在《抗議美國扶日政策並拒絕領取美國麵粉宣言》上簽名。宣言表示,堅決拒絕美國的「援助」,不領美國的麵粉。當時,朱自清正患嚴重的胃病,身體非常瘦弱,體重還不到40公斤,經常嘔吐,甚至整夜不能入睡。拒領救濟粉意味著生活更加困難。他在日記中寫道:「堅信我的簽名之舉是正確的。因為反對美國武裝日本的政策,要採取直接的行動,就不應逃避自己的責任。」兩個月後,朱自清因貧病交加,不幸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