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前程往事 > 什麼是智謀故事

什麼是智謀故事

發布時間:2025-01-25 18:17:05

1. 智謀故事有哪些

智謀故事有很多,以下是一些例子:

一、《草船借箭》

解釋:這是三國時期的著名故事。諸葛亮利用智謀,巧妙地利用天象和敵人的心理,成功地從曹操那裡借得箭矢。他通過一系列策略,成功地完成了看似不可能的任務,展現了他的智慧和勇氣。

二、《空城計》

解釋:空城計是三國時期諸葛亮所使用的一種策略。當諸葛亮駐守西城時,面臨強大的敵軍。他巧妙地利用敵方心理,城中表現鎮靜自若,留下部分兵力做掩飾,成功地嚇退了敵軍。這個故事展示了智慧和智謀的巨大威力。

三、《孫子兵法與田忌賽馬》

解釋:這個故事講述了田忌通過運用孫子兵法中的策略,成功贏得賽馬比賽的故事。田忌利用智謀,通過對賽馬的巧妙安排和對對手心理的精準把握,最終取得了勝利。這個故事展示了智謀在競爭和戰爭中的重要性。

四、《智擒卓賊》

解釋:智擒卓賊的故事是關於一個聰明人的故事。他利用自己的智慧和智謀,成功地捉到了一個狡猾的盜賊。他通過仔細觀察和分析,發現了盜賊的蹤跡和弱點,最終成功地捉住了他。這個故事展示了智慧和智謀在解決問題和應對挑戰中的重要性。

以上四個故事都是典型的智謀故事,它們通過不同的背景和情節,展示了智謀在各個領域中的重要作用。這些故事不僅富有教育意義,也充滿了趣味性和啟發性。

2. 智謀故事有哪些

關於智謀,永遠是傳統而又新鮮的智慧行為。 說到傳統,是因為我們中華民族歷來是一個長於思辨,善於籌謀的智慧民族。我們的祖先曾以自己的聰明才智創造了光輝燦爛的中國古代文明。繼承它們彷彿對於每個人而言都變成了天經地義的事情,我們無法拒絕「傳統」的誘惑,是因為幾千年來,中華民族博大精深的歷史度蘊和文化內涵就是這樣一代一代傳承積淀而成的…… 說新鮮,是因為祖先們從自身的生存實踐中創造出來的這些生存智謀,其精髓不僅適用於當時那個時代,也一直成為後人的智慧寶庫。我們應當承認,祖先的這些生存智謀,早已潛移默化地融入了我們的現實生活中,引領著我們的思想。幾千年來,乃至今天的人們,之所以能從中獲取到神秘而制勝的力量,是因為祖先的智慧魅力對後人的支配力量是無法撼動的…… 根據演義的話民間一直有這樣的排法:一呂二趙三典韋四關五馬六張飛七黃八許九姜維。個人認為上述排法有一定道理,但更主要是為了壓韻。 關於諸葛與郭嘉這兩個人無從比較,直到郭嘉死的時候諸葛亮還在高卧隆重呢~後人往往認為諸葛亮是三國第一謀士這主要是三國演義的影響,劉向的三國志中諸葛亮的能力主要體現在內政方面。就我個人而言謀士中最喜歡郭嘉、陸訊~(喜歡就是喜歡,沒理由~) 五虎上將中個人最喜歡趙雲。按照演義中的七進七出、斬將50餘員,別的武將窮其一生也未必有如此戰績。關鍵的關鍵是趙雲一生未逢一敗,沒有一處傷疤。張飛自然也是勇猛(不認為他無謀,只是沖動時失去理智張飛動起腦子也厲害著呢!)但因為沒趙雲長的帥只能往後排了~馬超又稱錦馬超(又一帥哥)被西羌族譽為神勇沖天將軍,諸葛曾讓馬超駐守瑕萌關(字怎麼寫忘了,反正音差不多)導致十萬羌兵不敢進攻~關羽事跡是流傳最廣的偶就不說了~黃忠戲分較少且畢竟年邁最終排名:趙、馬、張、關、黃(純屬個人觀點,畢竟他們之間只有馬VS張、關VS黃兩次交鋒,不可能出現絕對的准確答案)。順便再說一下,即便A強於B,B強於C,A也未必強於C。因為涉及到武器的相客、臨場狀態等諸多因素~(扯遠了~)。 由於羅貫中有意識的把蜀樹立為正面,導致魏將戲份相對叫少,曹操與匈奴、西羌等族的交戰都是一筆代過(好象又扯遠了~)。魏國將領個人最喜歡張遼、典韋。 張遼、樂進、李典駐守合肥時面對孫權親自揮軍征討,張遼指揮有序、不慌不亂,殺的吳軍大敗,盡顯大將風范。要不是周泰捨命相救,全身背數十創,搞不好孫權就回不去了。典韋自然不必說,雙戟被盜的情況下抱著個死人腿與敵人格鬥,硬是讓曹操逃脫了(張綉、賈詡還是低估典韋了~虎衛軍統領不是吃素的!)。最後要不是為了救曹操,捨身托住城門完全能殺出去,即便空手也能!不得不提一下龐德這個人,演義中與關羽武力不相上下,而三國志中用了這樣的話:「羽相迎,戰三十合不敵。」按照三國志的說法,論武力龐德強於關羽,實力不容小視! 「匹夫之勇」這則成語的意思是打仗不能光憑個人的勇敢,要用智謀,要靠集體的力量。 這個成語來源於《國語.越語上》,勾踐既許之,乃致其眾而誓之曰:「吾不欲匹夫之勇也,欲其旅進旅退也。」 春秋時,越王勾踐被吳王夫差打敗,在吳國囚禁三年,受盡了恥辱。回國後,他決心自勵圖強,立志復國。 十年過去了,越國國富民強,兵馬強壯,將士們又一次向勾踐來請戰:「君王,越國的四方民眾,敬愛您就像敬愛自己的父母一樣。現在,兒子要替父母報仇,臣子要替君主報仇。請您再下命令,與吳國決一死戰。」 勾踐答應了將士們的請戰要求,把軍士們召集在一起,向他們表示決心說:「我聽說古代的賢君不為士兵少而憂愁,只是憂愁士兵們缺乏自強的精神。我不希望你們不用智謀,單憑個人的勇敢,而希望你們步調一致,同進同退。前進的時候要想到會得到獎賞,後退的時候要想到會受到處罰。這樣,就會得到應有的賞賜。進不聽令,退不知恥,會受到應有的懲罰。」 到了出征的時候,越國的人都互相勉勵。大家都說,這樣的國君,誰能不為他效死呢?由於全體將士鬥志十分高漲,終於打敗了吳王夫差,滅掉了吳國。 草船借箭 周瑜看到諸葛亮挺有才幹,心裡很妒忌。有一天,周瑜請諸葛亮商議軍事,說:「我們就要跟曹軍交戰。水上交戰,用什麼兵器最好?」諸葛亮說:「用弓箭最好。」周瑜說:「對,先生跟我想的一樣。現在軍中缺箭,想請先生負責趕造十萬支。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卻。」諸葛亮說:「都督委託,當然照辦。不知道這十萬支箭什麼時候用?」周瑜問:「十天造得好嗎?」諸葛亮說:「既然就要交戰,十天造好,必然誤了大事。」周瑜問:「先生預計幾天可以造好?」諸葛亮說:「只要三天。」周瑜說:「軍情緊急,可不能開玩笑。」諸葛亮說:「怎麼敢跟都督開玩笑。我願意立下軍令狀,三天造不好,甘受懲罰。」周瑜很高興,叫諸葛亮當面立下軍令狀,又擺了酒席招待他。諸葛亮說:「今天來不及了。從明天起,到第三天,請派五百個軍士到江邊來般箭。」諸葛亮喝了幾杯酒就走了。 魯肅對周瑜說:「十萬支箭,三天怎麼造得成呢?諸葛亮說的是假話吧?」周瑜說:「是他自己說的,我可沒逼他。我得吩咐軍匠們,叫他們故意遲延,造箭用的材料,不給他准備齊全。到時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沒話可說了。你去探聽探聽,看他怎麼打算,回來報告我。」 魯肅見了諸葛亮。諸葛亮說:「三天之內要造十萬支箭,得請你幫幫我的忙。」魯肅說:「都是你自己找的,我怎麼幫得了你的忙?」諸葛亮說:「你借給我二十條船,每條船上要三十名軍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來,還要一千多個草把子,排在船的兩邊。我自有妙用。第三天管保有十萬支箭。不過不能讓都督知道。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計劃就完了。」 魯肅答應了。他不知道諸葛亮借了船有什麼用,回來報告周瑜,果然不提借船的事,只說諸葛亮不用竹子、翎毛、膠漆這些材料。周瑜疑惑起來,說:「到了第三天,看他怎麼辦!」 魯肅私自撥了二十條快船,每條船上配三十名軍士,照諸葛亮說的,布置好青布幔子和草把子,等諸葛亮調度。第一天,不見諸葛亮有什麼動靜;第二天,仍然不見諸葛亮有什麼動靜;直到第三天四更時候,諸葛亮秘密地把魯肅請到船里。魯肅問他:「你叫我來做什麼?」諸葛亮說:「請你一起去取箭。」魯肅問:「哪裡去取?」諸葛亮說:「不用問,去了就知道。」諸葛亮吩咐把二十條船用繩索連接起來,朝北岸開去。 這時候大霧漫天,江上連面對面都看不清。天還沒亮,船已經靠近曹軍的水寨。諸葛亮下令把船尾朝東,一字兒擺開,又叫船上的軍士一邊擂鼓,一邊大聲吶喊。魯肅吃驚地說:「如果曹兵出來,怎麼辦?」諸葛亮笑著說:「霧這樣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來。我們只管飲酒取樂,天亮了就回去。」 曹操聽到鼓聲和吶喊聲,就下令說:「江上霧很大,敵人忽然來攻,我們看不清虛實,不要輕易出動。只叫弓弩手朝他們射箭,不讓他們近前。」他派人去旱寨調來六千名弓弩手,到江邊支援水軍。一萬多名弓弩手一齊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樣。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過來,船頭朝東,船尾朝西,仍舊擂鼓吶喊,逼近曹軍水寨去受箭。 天漸漸亮了,霧還沒有散。這時候,船兩邊的草把子上都插滿了箭。諸葛亮吩咐軍士們齊聲高喊:「謝謝曹丞相的箭!」接著叫二十條船駛回南岸。曹操知道上了當,可是這邊的船順風順水,已經飛一樣地駛出二十多里,要追也來不及了。 二十條船靠岸的時候,周瑜派來的五百個軍士正好來到江邊搬箭。每條船大約有五六千支箭,二十條船總共有十萬多支。魯肅見了周瑜,告訴他借箭的經過。周瑜長嘆一聲,說:「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淝水之戰 西晉末年的腐敗政治,引發了社會大動亂,中國歷史進入了分裂割據的南北朝時期。在南方,晉琅邪王司馬睿於公元317年在建康(今江蘇南京)稱帝,建立東晉,占據了漢水、淮河以南大部分地區。在北方,各少數民族政權紛爭迭起。由氐族人建立的前秦國先後滅掉前燕、代、前梁等割據國,統一了黃河流域。以後又於公元373年攻佔了東晉的梁(今陝西漢中)、益(今四川成都)二州,將勢力擴展到長江和漢水上游。前秦皇帝符堅因此躊躇滿志,欲圖以「疾風之掃秋葉」之勢,一舉盪平偏安江南的東晉,統一南北。
希望採納

3. 歷史上關於智謀的故事

其實人才不難得,難得的是讓人才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力做貢獻。畢竟歷史上具有智謀的能人異士還是有很多的。下面是我為大家准備的歷史上關於智謀的 故事 ,希望大家喜歡!

歷史上關於智謀的故事篇一

齊桓公即位後,聽取了鮑叔牙的意見,拜請管仲為大夫,主持齊國政務。齊桓公五年(公元前681年),齊國出兵攻魯,魯敗。魯庄公請求將魯國的遂邑獻給齊國以求和,齊桓公答應了。於是,齊、魯兩國在柯地訂立盟約。待到魯國國君將要在盟約上簽字的時候,魯將曹沫突然拔出匕首逼著齊桓公說:“您如果不還給侵佔魯國的地盤,我就殺了您。”齊桓公迫於無奈,只好答應了。曹沫則又退回到作為臣子的位置上。這時,齊桓公很後悔剛才被威脅所作的許諾,想不還給魯地並欲殺了曹沫。管仲馬上獻謀說:“您被劫持答應了曹沫的請求,然後又背信殺了曹沫,僅僅是除掉了一時的心頭之恨。這樣做,您作為一個國君就會失信於各國諸侯,得不到天下人的聲援。您切不可這么做。”齊桓公頓時大悟,於是就把過去三次打敗曹沫所獲得的魯地均還給了魯國。當各國諸侯得知齊桓公守信還地的事,都覺得齊國是一個守信重義的國家,紛紛依附於齊國。到齊桓公七年,各國諸侯與齊會盟於甄地,齊桓公終於被推舉為霸主,使齊國成為春秋五霸之一。

歷史上關於智謀的故事篇二

齊國大治,征服了許多割據一方的諸侯,終於稱霸中原。但惟有楚國自恃強大,上不尊周天子王命,下不聽齊國號令,時時侵略鄰國,掠奪土地財物。齊國若不能征服楚國,霸業形同虛設,盟主的地位也難以鞏固。為此,齊桓公召集群臣,垂詢征服楚國之策。

當時,齊國的幾員大將紛紛請戰,建議集結重兵再聯合諸侯的軍事力量攻打楚國,以兵威震懾楚國稱臣。相國管仲力排眾議,他分析說:“楚國之所以抗拒王命,正是倚仗地大兵強,國家富足,才敢於妄自尊大。現在出兵,齊楚交戰,旗鼓相當,縱使獲勝,也要將齊國數年積蓄的財物耗盡;再說,大戰之後齊楚兩國人不知要有多少生靈將化為白骨,遺棄疆場。”一番話使齊桓公愁眉不展,令眾臣啞口無言。當大家問管仲有何妙計征服楚國時,管仲笑而不語,似乎早已想好了對策。

不久,齊國的商人奉相國之命到楚國去購鹿,並四處揚言:“齊桓公好鹿,不惜重金。”當時,楚國多鹿,只作為一般的可食動物,價格並不貴。楚國商人見有利可圖,紛紛做起這樁生意,鹿價暴漲。楚成王和大臣們聞知此事感到可笑,他們認為齊桓公為了購鹿耗費齊國錢財,和十年前衛懿公好鶴亡國沒有什麼區別,楚國從此高枕無憂,等待齊國大傷元氣,霸業遂不可得,而楚國正好坐收天下。楚成王暗中下令,把鹿價繼續提高。

楚國人見一頭鹿的價格已經與數千斤糧食相同了,誰也不肯放棄這個發財的好機會,於是做工的離開作坊,種地的拋下農田,購買獵具鑽進深山老林去捕鹿,幾乎要把整個楚國的鹿群捕盡殺光。楚國的官兵看了眼紅,也停止了訓練,將行軍作戰的兵械改成獵具,偷偷上山加入了捕鹿大軍。

楚國大富,銅幣堆積成山。誰知第二年,楚地大荒,農田無人耕種,糧米只有二三成的收獲。楚人慾用銅幣去鄰國買糧食,但到處買不到。原來管仲早已聯絡各國,禁止各諸侯國與楚通商,不準賣給楚國糧食。楚成王這時才明白了齊桓公好鹿是管仲的計策,後悔已經來不及了。管仲見時機已到,請齊桓公下令出征,集合八路諸侯之軍,浩浩盪盪開往楚國邊境,大有席捲殘雲、摧枯拉朽之勢。此時的楚軍人飢馬瘦,戰鬥力大為削弱,怎能與齊國精兵與各路諸侯勁旅交鋒? 楚成王內外交困,無可奈何,只好派大臣向齊桓公低頭求和,表示聽從齊國號令,不再割據一方,欺凌鄰國了。為了表示誠意,奉獻金帛8車,派使犒勞八路諸侯之師,又准備了菁茅在齊軍前呈祥,然後具表向周天子進貢。

管仲不戰而屈強楚,對於鞏固齊國霸主的威望,起到了重要作用。

歷史上關於智謀的故事篇三

公元前633年,楚國包圍了宋國,而宋國曾有恩於晉文公,故求救於晉。晉文公在大夫狐偃的謀劃下,採取了伐曹、衛(曹已歸楚,衛與楚聯姻)以釋宋圍的策略。楚將子玉對晉文公不報當年落難時楚成王厚遇他的恩德反而進攻與楚關系密切的曹、衛二國,非常惱火,覺得晉文公太不知禮義了,他向楚成王要求出兵攻打晉國。楚王不答應,只給了他很少的戰車和軍隊。子玉只好派部下宛春去向晉侯提出要求說:“只要晉國恢復衛侯的君位並把土地還給衛國,我也就解除對宋國的包圍。”晉大夫先軫向晉侯獻謀說:“楚國的要求是合乎禮義的,我們如果不答應,就等於出賣了宋國。但我們又不能真正放棄曹、衛二國,所以,不如私下裡答應恢復曹國和衛國來離間它們與楚國的關系,然後將來使宛春逮捕以激怒楚國,等打起仗來再說。”晉文公依從了這一謀略,曹、衛二國果然與楚國斷絕了關系。

4. 智謀的故事

1、勤王圖霸計,即挾天子以令諸侯,此計屬於典型的政治計謀。提出此計的有荀彧、沮授,成功的是荀彧。漢獻帝即位後,接連遭受董卓、李榷、郭汜亂政。在政局不穩、戰事不斷的年代,漢獻帝過著顛沛流離、東躲西藏的苦難生活。盡管漢獻帝如此狼狽,可皇帝畢竟是一面頗有號召力的旗幟。對於這點,荀彧看得很清楚,聽說漢獻帝移駕洛陽,馬上向曹操進言。舉晉文公納周襄王、漢高祖為義帝發喪的例子,說明勤王的重要性。還提醒曹操,若不早圖,別人將先我為之。曹操何等人物,豈肯錯過這樣的好事,立即興師勤王。可以說曹操之所以能夠掃平群雄、稱霸中原,與此計的成功有密切的關系。

2、扼喉待變計,此計屬於軍事計謀。官渡之戰,曹袁兵戈相向。很快曹軍糧草用盡,曹操意欲退兵。荀彧聞之,獻此計。先挑明官渡之戰的重要性,勝則消滅袁紹、一統北方,乃天下之機。又舉楚漢相爭的例子,說明兵少糧盡並不可怕,只要畫地而守、扼喉待變,一定能以少勝多取得這場關鍵戰役的勝利。試想如果曹操官渡失敗,不僅很難統一北方,而且曹操統一大業將受到嚴重的打擊。所以此計對於官渡之戰的勝利,以及最後統一北方,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3、仗義招才計,此計屬於政治計謀。劉備被呂布打敗後,只好投奔曹操。對於劉備去留,曹操內部意見不一。荀彧、程昱認為劉備乃英雄,不殺終為後患。而郭嘉卻認為殺一人而阻天下志士之望,誰肯共謀天下呢。曹操也覺得殺劉備不利於招攬人才,故不殺,並表劉備領豫州牧。觀曹操此舉乃真英雄也閉雀!是故英雄對決,不應施以小人招數,而應正大光明地分出高下。相反,縱然殺掉劉備,勢必會招來更多的敵人,況且劉備當時並沒有顯露出英雄本色。因此留著劉備未嘗不是好事,後來無數智謀之士投奔曹操,足以證明郭嘉有相當遠見。

4、借刀殺人計,此計屬於軍事計謀。曹操平定北方四州,袁尚兄弟被迫逃亡遼東。表面上看若袁氏與公孫康聯合會對曹操構成很大威脅,所以曹操大部分手下主張趁勝一舉殲滅袁氏與公孫康。他們沒想到還有一個對曹軍更為有利的隱藏條件,即是讓袁氏與公孫康火並,而曹操能坐收漁翁之利。此時郭嘉盡管已留易州養病,遠離戰場,但局勢的發展盡在他的掌握之中。他勸曹操不可出兵追擊。若出兵,二者必並力抵抗,急不可下;若緩之,使公孫康、袁氏相拼,其勢然也。曹操從其計,果然袁氏兄弟被公孫康殺死。可以說曹操能最終消滅袁紹勢力,進而統一北方,與此計有著重要的關聯。

5、聲東擊西計,屬於軍事計謀。曹操興兵討伐張綉,久攻南陽城不下。於是曹操命士兵做好繼續攻城准備,自己卻騎馬繞城三日(見東南角磚土新舊不等,多半毀壞,容易攻城),然後假裝從西北角入城。這一切賈詡在城上看得清楚,便欲將計就計嫌茄,為張綉獻此計。先說明曹操去西北角積草,看上去想從西北入城,不過是虛張聲勢,實則想從東南角攻城。然後勸張綉把百姓假扮士兵守西北角,令主力埋伏在東南角。果然不出賈詡所料,曹操被殺得大敗而歸,從而南陽之轎者早困得以解除。

6、離間計,屬於軍事計謀。曹操與韓遂、馬超對峙,雙方互有勝負,相持不下。然而雙方實力畢竟懸殊,韓遂很快支撐不住,於是想與曹操講和。怎樣才能毫不費力、一食二鳥呢?既然韓遂有講和之意,賈詡馬上想到了離間計。先讓曹操次日與韓遂交談良久,使馬超心疑。然後讓曹操親作一信與韓遂,故意將信中關鍵處塗抹不清,讓韓遂、馬超互相猜疑,進而發生火並,使其兩敗俱傷。事情果然不出賈詡所料。

7、翁中捉鱉計,此計屬於政治計謀。赤壁之戰後,曹操一直在尋找機會消滅孫劉,只是怕馬騰偷襲許都。於是荀攸獻計,要曹操用漢獻帝名義加馬騰為征南將軍,使其討伐孫權,誘其入京師,然後除掉他。此計為計中計,是遠攻近交計中的子計。

8、以逸待勞計,此計屬於軍事計謀。蜀軍攻打定軍山不下,法正及時提出此計。他仔細觀察地形,發現定軍山以西有座寶劍峰,比定軍山還高。就勸黃忠搶先奪此山,這樣定軍山之虛實一目瞭然,將給魏軍帶來很大威脅。然後根據當時的敵情我情,讓黃忠守在半山,自己居山頂。待夏侯淵兵至,舉白旗,黃忠按兵不動;待到敵人倦怠無備,舉紅旗,黃忠立刻下山擊之,必當全勝。後來形勢果然如法正所料,黃忠不僅奪了定軍山,還殺了曹操大將夏侯淵。此計為蜀國的全盛局面打下了堅實的基矗

9、趁火打劫計,屬於政治計謀。東漢末年,外戚與宦官爭斗,引起宮廷內亂。這時,遠在西涼的董卓收到何進命其進京救駕的密令,猶豫不決。謀士李儒對當時的局面看得很明白,於是力勸董卓以「奉詔救駕」為名,趁機進京奪取政權。董卓聽從李儒的計謀,率領西涼大軍迅速進入京城,在李儒、呂布的幫助下,先鏟除了丁原等異己,接著廢少帝立獻帝,從而把持了朝政大權。

10、順手牽羊計,屬於軍事計謀。關羽死後,蜀吳之間的矛盾達到白熱化,按理說魏國處於十分有利的位置。曹丕完全可以聯合蜀國滅掉吳國。可是剛剛稱帝的曹丕只顧鏟除異己鞏固政權,卻失去了這樣的好機會。當時,謀士劉曄曾提出此計:蜀吳交兵,天亡也。若遣一上將提兵數萬,渡江襲之,魏蜀聯合,吳國不出半月可亡矣!或者讓蜀吳爭斗,魏國也可坐收漁翁之利。當然曹丕並沒有聽從,等到吳國大勝蜀國後,他卻錯誤地出師伐吳,結果一戰敗北。

11、調虎離山計,屬於軍事計謀。曹操打敗張綉後,矛頭指向徐州呂布。如果正面與呂布交手即使取勝也會損失慘重。這時早已投降曹操的陳登成功運用此計,達到兵不血刃的目的。一是誘呂布將妻小與錢糧移屯下祁,從而為後來佔領徐州清除障礙。二是騙呂布說泰山孫觀等謀反,結果讓呂布與陳宮夜間廝殺起來,殺到天明,方知中計。呂布急忙趕回徐州,陳登父親早已佔領此城。三是偽傳將令,對高順、張遼說呂布被圍,讓高、張率兵營救。在陳登策應下,曹操很快拿下小沛。此計使得呂布短時間內丟了大部分領地,只剩下下祁一塊不大的地方了。

12、攻心計,屬於政治計謀。三國後期,諸葛亮為伐魏,想先解決南蠻以解除後患。馬謖及時獻此計。大意是南蠻地處偏僻,即使武力攻下,也很難真正征服。不如以軍事為輔、政治為主,以攻心達到武力不能解決的目的。後來諸葛亮成功的運用了此計,七擒孟獲,使得南蠻納入蜀國版圖,也為後來的伐魏解除了後患。

13、笑裡藏刀計,屬於政治計謀。討伐董卓失敗後,袁紹回到渤海,軍中缺糧,冀州韓馥遣人送糧。謀士逢紀獻計。先與公孫瓚相約夾攻冀州,事後平分其地。同時派人密報韓馥,韓馥必然請袁紹共同御敵。然後從中取利。果然韓馥請袁紹營救冀州,並讓出冀州給袁紹。等到袁紹奪了冀州,馬上與公孫瓚撕破麵皮,自己獨占冀州,為袁紹統一北方四州打下基矗

14、美人計,屬於政治計謀。董卓把持朝政以後,弄得上下怨聲載道,各地盜賊猖獗。司徒王允看到董卓、呂布皆是好色之徒,於是巧使美人計,讓貂蟬離間董卓呂布,從而讓其父子兩人火並。最後王允、呂布聯手殺死董卓,使漢朝天下得以暫時的安寧。

15、苦肉計,屬於軍事計謀。蔣干到東吳說周瑜,被周瑜將計就計,使曹操殺死蔡瑁張允水軍兩都督,為自己除去了後患,但曹操水軍實力乃就很強大。周瑜於是與老將黃蓋演出一場苦肉計來。這事幾乎瞞了東吳所有人(包括孫權都以為周瑜是真的想殺黃蓋),只有黃蓋的老友闞澤與孔明清楚。結果曹操中了計,苦肉計的成功為後來的火燒曹船立下汗馬功勞。

16、連環計,屬於軍事計謀。赤壁之戰的勝利與諸多計謀密切相關。如草船借箭、借東風、連環計、離間計、苦肉計、火攻等等。其中連環計是其中最關鍵的一計。當時蔣干在東吳遇上龐統,並極力推薦龐統去見曹操。龐統有心讓東吳與劉備取勝,於是獻此計。看上去,聯環能讓船上的曹兵如屢平地,很管用。其實一旦聯環,與到緊急事情(如火攻等)後就變成大患了。曹操及其謀士都沒有想到這點,因此遭到火攻是必然的。
回答者:單掌遮天 - 試用期 一級 6-1 07:24
一.隨機應變——曹操應急佯獻刀
二.金蟬脫殼——孫堅換幘脫險境
三.乘火打劫——袁紹詐取冀州城
四.連環計——王允巧使連環計
五.欲擒故縱——劉備三讓徐州城
六.嫁禍於人——曹操借頭息眾怨
七.韜光養晦——劉備借雷巧掩飾
八.兵不厭詐——張飛詐醉擒劉岱
九.借刀殺人——曹操借刀殺禰衡
十.釜底抽薪——曹操烏巢燒糧草
十一.隔岸觀火——曹操袖手除二袁
十二.無中生有——程昱用計誑徐庶
十三.上樓抽梯——劉琦上樓抽梯問計
十四.虛虛實實——張飛沉著退敵兵
十五.激將法——諸葛亮計激周瑜
十六.反間計——周瑜假書賺蔣干
十七.草船借箭——諸葛亮草船借箭
十八.苦肉計——周瑜導演苦肉計
十九.美人計——周瑜賠了夫人又折兵
二十.利而誘之——丁斐牛馬救曹操
二一.圍魏救趙——孔明一紙救江東
二二.混水摸魚——龐德設計下長安
二三.十面埋伏——孔明設伏擒張任
二四.出其不意——甘寧百騎劫魏營
二五.以逸待勞——黃忠疲敵定軍山
二六.疑兵之計——孔明設疑勝曹操
二七.攻心為上——呂蒙攻心勝關羽
二八.將計就計——曹操盛葬關羽頭
二九.火戰計——陸遜火燒蜀連營
三十.各個擊破——孔明安居平五路
三一.先發制人——司馬懿出兵破孟達
三二.空城計——孔明智設空城計
三三.誘敵深入——木門道張郃中計
三四.忍辱負重——司馬懿忍辱取勝
三五.緩兵之計——司馬懿緩戰破遼東
三六.假痴不癲——司馬懿詐病賺曹爽
三七.背水一戰——姜維背水破王經
三八.走為上——姜維求計避禍
三九.暗渡陳倉——鄧艾奇兵度陰
四十.一箭雙雕——司馬昭一石三鳥
四一.以柔克剛——羊祜懷柔服陸抗
回答者:fnwyj123 - 助理 三級 6-1 07:24
勤王圖霸計
回答者:leeejg - 童生 一級 6-1 08:09
好祥細,我就不說了,也太祥細了一點了吧
回答者:zhangliang_105 - 助理 二級 6-1 08:35
隨機應變——曹操應急佯獻刀
這個智謀見於《三國演義》第四回「廢漢帝陳留踐位謀董賊孟德獻刀」。
董卓收服猛將呂布後,威勢更盛。並於當年(189年)九月廢漢少帝劉辯為弘農王,而改立陳留王劉協為帝,是為漢獻帝。然後,董卓自任相國,贊拜不名,入朝不趨,劍履上殿,飛揚跋扈,不可一世。第二年,董卓又派部下鴆殺少帝(弘農王),。絞死唐妃,甚至夜宿御床,篡位之心畢露無遺,他的行為激起了朝臣的普遍憤恨。
渤海太守袁紹與司徒王允秘密聯絡,要他設法除掉董卓。但文弱書生出身的王允面對驕橫的董卓無計可施。思來想去,實在想不出什麼辦法,他便以慶祝生日為名,邀請群臣到自己家中赴宴,商討計策。
席間,酒行數巡,王允突然掩面大哭。眾官驚問:「司徒貴誕,為何悲傷?」王允說:「今日其實並非我的生日,因想與諸位一敘,恐怕董卓疑心,所以託言生日。董卓欺君專權,國將不國。想當初高皇帝劉邦誅秦滅楚,統一天下,誰想傳至今日,大漢江山即將亡於董卓之手!」
王允邊說邊哭,眾官也皆相對而泣。唯驍騎校尉曹操於座中一邊撫掌大笑,一邊高聲說:「滿朝公卿,夜哭到明,明哭到夜,還能哭死董卓嗎?」王允聞言大怒,對曹操說:「你怎麼不思報國,反而如此大笑呢?」曹操回答說:「我不笑別的,只笑滿朝公卿無一計殺董卓!我雖不才,願即斷董卓之頭懸於國門,以謝天下。」王允肅然起敬說:「願聞孟德高見2」曹操說:「我近來一直在奉承、交好董卓,就是為了找機會除掉他。聽說司徒您有七寶刀一口,願借給我前去相府刺殺董卓,雖死無憾!」王允聞言即親自斟酒敬曹操,並將寶刀交付曹操。曹操灑酒宣誓,然後辭別眾官而去。
次日,曹操佩著寶刀來到相府,見董卓在小閣坐於床上,呂布侍立於側。董卓一見曹操,便問他為何來得晚。曹操回答說:「乘馬羸弱,行動遲緩。」於是,董卓即讓呂布去從新到的西涼好馬中選一匹送給曹操。呂布領命而出。曹操覺得機會來了,即想動手,但又怕董卓力大,難以制服。正猶豫間,董卓因身體胖大,不耐久坐而倒身卧於床上並轉面向內。曹操見狀急忙抽出寶刀,就要行刺。不料董卓從衣鏡中看到曹操在背後拔刀,急回身問道:「曹操干什麼?」此時呂布已牽馬來到閣外。曹操心中不免暗暗發慌,他靈機一動,便表情鎮靜地雙手舉刀跪下說:「今有寶刀一口,獻給恩相。」董卓接過一看,果然是一把寶刀:七寶嵌飾,鋒利無比。董卓便將寶刀遞給呂布收起,曹操也將刀鞘解下交給呂布。然後,董卓帶曹操出閣看馬,曹操趁機要求試騎一下。董卓不加思索便命備好鞍轡,把馬交給曹操。曹操牽馬出相府,加鞭往東南而去。
呂布見曹操乘馬遠去,便對董卓說:「剛才曹操似乎有行刺的跡象,及被發現,便佯裝獻刀。」在呂布的提醒下,董卓也覺得曹操剛才的舉動值得懷疑。正說間,董卓的女婿李儒來到。李儒是董卓的謀士,是個很有心計的人。他一聽董卓介紹曹操剛才的所作所為,便說:「曹操妻小不在京城,只獨居寓所。今差人請他來,他若無疑而來,便是獻刀;若推託不來,必是行刺,便可逮捕審問。」董卓即依照李儒的主意,派遣四個獄卒前去傳喚曹操。良久,獄卒回報說:「曹操根本不曾回寓所。他對門吏聲稱丞相差他有緊急公事,已縱馬飛奔出東門去了。」李儒說:.「曹操心虛逃竄,行刺無疑。」董卓大怒,便下令遍行文告,畫影繪形,懸賞通緝曹操。
[評析]
曹操是一個高明的刺客。在行動前,他不僅想到了成功,而且也想到失敗後怎樣保全自身。七寶刀既可以作為刺殺董卓的利器,亦可以作為進獻的禮物。最關鍵一點是曹操的隨機應變,在緊急關頭靈活機智,使自己得以保全性命。由此可見,曹操是一個全身成事的英雄,而不是一個捨身取義的莽漢。事情的成敗,都有主客觀許多因素,只有把握住最有利的條件和機會,選擇最恰當的方式,才能成功。「相機而行」、「見機行事」這一謀略的實質還在於,事物在不斷的變化之中,主客觀條件也是不斷變換著的,只有能夠隨著時間、地點和機會的變化而靈活地作出不同選擇的人,才能把握住成功的主線。
欲擒故縱——劉備三讓徐州城
這個智謀故事見於《三國演義》第十一回「劉皇叔北海救孔融 呂溫侯濮陽破曹操」。
漢獻帝初平四年(183年),割據兗州的曹操派遣泰山太守應劭往琅邪迎其父曹嵩及家人百餘口到兗州。途經徐州時,徐州牧陶謙為交好曹操特派都尉張護送曹嵩一行。不料張殺死曹嵩及其家人,席捲財物而去。於是曹操便把帳記在陶謙身上,以為父報仇為名,發兵攻徐州。
陶謙面對兵臨徐州城下的曹操大軍,自知難以抵敵,便採納別駕從事糜竺的建議,請北海相孔融、青州刺史田楷前來相救。孔融請劉備同去救陶謙。劉備遂欣然帶領關羽、張飛、趙雲和數千人馬奔赴徐州。
劉備率軍在徐州城下與曹軍於禁所部小試鋒芒,初戰告捷,使久被曹軍圍困的徐州暫時緩解了危機。於是陶謙急令將劉備迎入城內,盛宴款待。陶謙席間便主動提出將徐州讓給劉備,說:當今天下大亂,國將不國;公乃漢室宗親,正當為國出力。老夫年邁無能,情願將徐州相讓。公勿推辭。我當自寫表文,申奏朝廷。」劉備聞言愕然,急忙推辭說:「我雖是漢室苗裔,但功德不足稱道,任平原相猶恐不稱職。我本是為了義氣前來相助。您這樣說,莫非懷疑我有吞並之心?」陶謙表白說:「這是老夫推心置腹之言,決非虛情假意。」但劉備只是推辭,終不肯接受。糜竺見二人再三辭讓,便說:「現在兵臨城下,且當商議退敵之策。待事平之後,再議相讓不遲。」於是劉備寫信給曹操,希望曹操以國家大義為重,撤走圍困徐州之兵。恰好這時呂布攻破兗州,進占濮陽,威脅曹操後方。因而曹操便順水推舟,賣個人情,接受劉備建議,退兵而去。
陶謙見曹軍撤走。徐州轉危為安,便差人請劉備、孔融、田楷等入城聚會,慶祝解圍。飲宴既畢,陶謙再向劉備讓徐州。劉備說:「我應孔融之約救援徐州,是為義而來。現在若無端據有徐州,天下將以為我是不義之人。」糜竺、孔融及關羽、張飛等皆紛紛勸劉備接替陶謙治理徐州。劉備苦苦推辭說:「諸位欲陷我於不義耶?」陶謙推讓再三,見劉備終不肯受,便說:「如您必不肯受,那就請暫駐軍近邑小沛,以保徐州,何如?」眾人也皆勸劉備留駐小沛,劉備方始同意。
不久,陶謙染病,日漸沉重,便派人以商議軍務為名,把劉備從小沛請來徐州。陶謙躺在病榻上對劉備說:「今番請您前來,不為別事,只因老夫病已垂危,朝夕難保;萬望您以漢家城池為重,接受徐州牌印,老夫死亦限目矣!」劉備說:「可讓您的二位公子接班。」陶謙說:「其才皆不能勝任。老夫死後,還望您多加教誨,千萬不能讓他們掌握州中大權。」劉備還是辭讓,陶謙便以手指心而死。舉哀畢,徐州軍民極力表示擁戴劉備執掌州權,關羽、張飛也再三相勸。至此,劉備才同意接受徐州大權,擔任徐州牧。
[評析]
劉備「三辭徐州」,一方面體現了劉備博取仁義忠厚之名、收買民心的良苦用心;一方面當是出於劉備對當時情勢的清醒認識。當時的徐州正處於四戰之地,野心勃勃的曹操正虎視眈眈、兵鋒相向,自不待言。此外,鄰近的軍閥如袁術、呂布、袁紹之輩都在凱艦著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的徐州,懷有兼並野心。這些都是潛在的危險。由此可見,當時的徐州並不是一顆好吃的果子,弄不好就會有惹火燒身的危險。即使徐州牧陶謙真心相讓,其部下能否心悅誠服?這些都是很現實、很嚴重、很迫切的問題,不容劉備不顧慮!實際確實如此,歷史上劉備領有徐州不久,即先後受到過曹操、呂布、袁術的進攻,陶謙部下曹豹也反叛劉備而助呂布。以致劉備在徐州難以立足,最終被逐出徐州,先後依附袁紹和劉表。當然,具有重要戰略地位的徐州,對於劉備來說,畢竟具有巨大的誘惑力。因而陶謙一死,在外有北海相孔融的支持、內有糜竺及徐州軍民的廣泛擁戴的情況下,劉備便不失時機地同意接替陶謙任徐州牧,將徐州據為己有。誘惑終於戰勝了顧慮。
韜光養晦——劉備借雷巧掩飾
這個智謀故事見於《三國演義》第二十一回「曹操煮酒論英雄 關公賺城斬車胄」。
劉備投靠曹操之後,仍有一番雄心壯志。但是劉備也防備曹操謀害,就在住處後院種菜,親自澆灌,以為韜晦之計。關羽、張飛對此不解,問道:「兄長你不留心天下大事,卻學小人之事,為什麼呢?」劉備說:「這不是二位兄弟所知道的。」二人也就不再多言了。
一天,曹操派人請他去赴宴,劉備不知曹操用意,心裡忐忑不安。酒到半酣,忽然陰雲密布,驟雨將至。曹操突然問道:「玄德久歷四方,一定非常了解當世的英雄,請說說看。」劉備歷數了袁術、袁紹、劉表、孫堅、劉璋、張魯、張綉等人。不料,曹操鼓掌大笑道:「這些碌碌無為之輩,何足掛齒!」劉備說:「除了這些之外,我實在不知道了。」曹操說:「凡是英雄,都是胸懷大志,腹有良策,有包藏宇宙之機,吞吐天地之氣。」劉備說:「那誰能擔當此任呢?」曹操先用手指指劉備,又指指自己,說:「當今天下英雄,只有您和我曹操了。」劉備聞聽此言,大吃一驚,手中所持的筷子不覺掉到地上。正巧這時外面雷聲大作,劉備便從容俯下身去拾起筷子,說:「一震之威,乃至於此。」曹操笑著說:「大丈夫也怕雷震嗎?」劉備說:「聖人雲:『迅雷風烈必變』,怎能不怕呢?」這樣,把自己聞言失態輕輕掩飾而過,曹操也就不再懷疑劉備胸有大志了。
曹操自以為英雄,又心裡害怕劉備與之敵對,一向只是以心相待,沒有當面說出。可是「酒後吐真言」,不覺順口說出。劉備在此期間一直裝呆,如今卻被曹操一語道破,心中哪能不驚?於是筷子不覺滑落地上。為什麼說是英雄,劉備便舉止失措?原因是劉備雖投靠曹操,卻始終不甘寄人籬下,始終圖謀東山再起。但是曹操生性機敏,怎會對劉備的失態不生疑心。於是劉備乘雷聲大作,從容俯下身去拾起筷子,說:「一震之威,乃至於此。」虧此一語隨機應變,平白地把自己的失態行為掩飾過去。又說:「聖人迅雷風烈必變,安得不畏?」淡淡一語,妙在有意無意之間,真是警靈,競把曹操也瞞過去了。劉備隨機應變,借雷巧掩飾自己的失態,使曹操對他沒起疑心,實在機警敏銳過人。
[評析]
古人雲:「木秀於林,風必摧之。」鋒芒畢露的人很容易遭到別人的非議和敵視,在政治斗爭中尤其如此。善於保存自己,激流勇退,不是消極地避凶就吉,而是為了養精蓄銳,待機而動,這就是韜光養晦。《周易·系辭下》:「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龍蛇之據,以存身也。」隱藏自己的才華,隱蔽自己的真實企圖或目的,這是力量不足,處於劣勢時以保護自己,以待今後東山再起的良謀。善於斷然退避,是一個人博大胸懷的具體體現。
兵不厭詐——張飛詐醉擒劉岱
此計見於《三國演義》第二十二回「袁曹各起馬步三軍 關張共擒王劉二將」。
曹操戰勝呂布後,即帶劉備回到許都。劉備不甘心寄人籬下,就用計迷惑曹操。後來劉備借口截擊袁術,逃離許都,打敗袁術,殺了曹軍將領車胄,奪回了徐州,又策動袁紹起兵伐曹。曹操大怒,一面親率20萬大軍迎戰袁紹,一面派劉岱、王忠二將打著丞相旗號討伐劉備。
正值初冬,大雪紛飛。兩軍冒雪布陣對峙。關雲長飛馬提刀同王忠殺了起來,不幾個回合就將王忠活捉於馬上,返回本軍。張飛見二哥立了頭功,心中焦灼,立刻對劉備說:「待我去活捉劉岱來。」劉備說:「劉岱也是一鎮諸侯,不可小看了他。」張飛冷笑道:「此輩何足掛齒?我一定把他活生生捉來見你。」劉備故意說道:「只恐你魯莽性子壞了他性命。」張飛急了,叫道:「如殺了他,我償性命!」劉備就交三千兵馬給張飛。張飛即率軍前進。
劉岱見王忠被活捉後,緊閉寨門,就是不出來迎戰。張飛就每天在寨門前惡語叫罵,劉岱知道張飛厲害,愈加不敢出戰。張飛叫罵了幾天,見劉岱不出,寨門攻打不下,又在劉備面前誇下了海口,心中焦急,但焦躁之餘忽生靈感。他傳令全軍今夜二更去劫劉軍營寨,白天,卻在自家營帳里飲酒作樂,喝得酩酊大醉,故意尋找一個帳前軍士的錯處,喝令左右將他痛打一頓,並將他捆縛在營里,罵道:「哼,待我今晚出兵凱旋時,再拿你的腦袋拜祭軍旗!」私下裡張飛卻悄悄指使左右故意放他逃走。那軍士逃出寨門,越想越氣,便徑往劉岱營中密告張飛企圖夜劫劉寨的情報。
劉岱見那軍士給打得皮開肉綻,便相信了他的情報,高興地說:「好,今日叫張飛嘗嘗我伏兵的味道。」傳令空出營寨,士兵全部埋伏在寨外,單等張飛闖入,來個「瓮中捉鱉」。
這天晚上,張飛果然兵分三路,長驅而入,但他的中路卻只有30人,任務是闖入劉寨搶先放火,卻教左右兩路人馬抄在劉寨背後,單等火起為號,然後夾擊劉岱的伏兵。到了三更時分,張飛親自率一支精兵,先斷劉岱後路。中路30人,果然搶入劉寨放火。寨外劉岱伏兵大聲喊叫,以為張飛中伏,皆向寨內殺入,張飛兩路軍馬一齊出動,圍殺劉岱伏兵。劉軍頓時亂作一團,也不知張飛究竟有多少人馬,四面潰逃。劉岱知大勢已去,率一支余部奪路欲逃,正撞見張飛像天神一樣攔住退路,急忙迴避,卻被張飛飛馬趕上,只一回合,便把劉岱活捉過來。余眾紛紛投降。
張飛派軍使躍馬馳入徐州報捷,劉備大喜,對關雲長說:「三弟向來粗魯、莽撞,今天也會用智謀作戰了,可喜可賀,我再也不必為他擔憂了。」
[評析]
《韓非子·難一》上說;「舅犯曰:『臣聞之,繁禮君子,木厭忠信,戰陣之間,不厭詐偽,君其詐之而已矣。』」所謂「兵不厭詐」指出了用兵時為了制勝敵人,在策略上使用詭計的必要性。張飛運用的正是「兵不厭詐」的計謀,設計引出劉岱,並最後生擒劉岱的。
借刀殺人——曹操借刀殺禰衡
這個智謀故事見於《三國演義》第二十三回「禰正平裸衣罵賊 吉太醫下毒遭刑」。
曹操招安張綉之後,聽納賈詡的建議,打算找一位有文名的人去招安劉表。孔融薦出禰衡。誰知禰衡恃才自傲,將曹操的手下貶損一番。當時張遼在一旁,抽劍要殺禰衡。曹操制止說:「我正缺少一個鼓吏,早晚朝賀享宴,可令你擔任這個職責。」禰衡不推辭,應聲而去。張遼說:「此人出言不遜,為何不殺了他?」曹操說:「此人素有虛名,遠近皆知,今天殺了他,天下人必然說我不能容人。他自以為有能耐,所以令他為鼓吏來羞辱他。」
第二天,曹操大宴賓客,令鼓吏擊鼓。禰衡一身舊衣而入,擊《漁陽三撾》,音節殊妙,深沉遼遠,如金石之聲。座上人聽著,莫不慷慨流涕。左右人喝道:「為何不更衣?」禰衡當著他們的面脫下舊衣服,裸體而立,赤身盡露,客人皆掩面。禰衡慢慢穿上褲子,臉色不變。曹操叱道:「廟堂之上,為何這般無禮?」禰衡說:「欺君罔上才叫無禮。我露父母之形,以顯清白之體而已。」曹操說:「你清白,那誰污濁呢?」禰衡道:「你不識賢愚,眼濁;不讀詩書,口濁;不納忠言,耳濁;不通古今,身濁;不容諸侯,腹濁;常懷篡逆之意,心濁。我是天下名士,你把我用著鼓吏,這像陽貨輕賤孔子。」曹操指著禰衡說:「令你去荊州做說客,如果劉表來降,就封你做公卿。」禰衡不肯去,曹操便命備三匹馬,令二人挾持著他而去。並教文武官員在東門外為之置酒送行。
荀告訴大家:「如果禰衡來,諸位都不要起身。」禰衡到,下馬入見,眾人皆端坐。禰衡放聲大哭。荀問:「為什麼哭呢?」禰衡說:「走在死柩之中,怎能不哭?」眾人皆說:「我們是死屍,你就是無頭的狂鬼。」禰衡說:「我是漢朝的臣子,不作曹操之黨羽,怎麼沒有腦袋?」眾人要殺禰衡。荀急忙制止,說:「他不過是鼠雀之輩,用不著沾污我們的刀。」禰衡說:「我是鼠雀,可還有性;而你們只能叫做寄生蟲。」眾人恨恨

閱讀全文

與什麼是智謀故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美女做什麼菜看到就好吃 瀏覽:515
會是一個什麼樣的故事 瀏覽:404
最美愛情圖片是什麼 瀏覽:768
三位美女在哪裡逛街 瀏覽:76
什麼是朋友的故事 瀏覽:284
事業單位會計報表怎麼填寫 瀏覽:918
放手找你的愛情是哪個視頻上說的 瀏覽:75
婚姻時差男主和小菲怎麼好上的 瀏覽:511
著名的美德故事有哪些 瀏覽:989
有多少事情敗給了現實愛情 瀏覽:573
有什麼希臘神話故事 瀏覽:220
幸福的方法有哪些好句子 瀏覽:831
5月屬狗的婚姻如何 瀏覽:80
廣西來賓鄉鎮事業編工資多少 瀏覽:125
2個兒子幸福感有什麼好的比喻 瀏覽:557
事業單位法制宣傳員怎麼樣 瀏覽:893
機關事業中人退休金怎麼計算 瀏覽:654
田海蓉演的愛情電視劇有哪些 瀏覽:735
美女被綁架強上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76
奇門斷婚姻什麼是婚姻宮 瀏覽: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