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國共產黨的歷史故事
中共共產黨成立
1920年2月在從北京到天津的騾車上,陳獨秀和李大釗鄭重相約:在南北兩地,分頭組建中國共產黨。同年3月,俄共中央同意派遣一個代表團前往中國,考察能否在上海建立共產國際東亞書記處。1920年4月的一天,陳獨秀在老漁陽里寓所接待了維經斯基,後者向他提出了在中國建立共產黨組織的建議。
1920年8月,在上海法租界老漁陽里2號《新青年》編輯部,上海共產黨早期組織正式成立。1920年10月,北京共產主義小組正式成立於李大釗的辦公室。從1920年夏天到1921年初,上海、北京、長沙、濟南和廣州等地陸續建立了共產主義小組。
1921年6月,23歲的張太雷作為尚未成立的中國共產黨代表參加共產國際第三次代表大會。一個年輕的聲音第一次向世界宣告一個無產階級政黨即將在中國誕生。1921年7月23日至31日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於在上海法租界貝勒路樹德里3號(後稱望志路106號,現改興業路76號)召開。
(1)漁陽里的故事對青年有什麼啟發擴展閱讀:
中國共產黨名字由來
1920年8月,陳獨秀在上海發起成立了中國共產黨的第一個早期組織。1920年9月1日,陳獨秀在《新青年》發表的《對於時局之我見》一文中,曾稱「吾黨」為「社會黨」,後來才改稱為「共產黨」。
最早提出「中國共產黨」這一名稱的是蔡和森。1920年8月13日和9月16日,正在留法勤工儉學的他,在給毛澤東寫的兩封信中,詳細地研討了共產黨問題,提出:「先要組織黨——共產黨,因為它是革命運動的發動者、宣傳者、先鋒隊、作戰部。」他在對西歐各國共產黨特別是俄國共產黨考察的基礎上,提出了具體的建黨步驟,其中包括「明目張膽正式成立一個中國共產黨」。
在此前後,陳獨秀在上海,李大釗、張申府在北京也通過信函討論了黨的名稱問題,決定採用「共產黨」作為中國無產階級政黨的名稱。
2. 漁陽里觀後感
漁陽里 觀後感
上海市淮海中路567弄「漁陽里」——中國共青團的主要發源地、共青團歷史重要紀念館。從未想過在這喧囂的城市中有這樣的寧靜之處,可說它寧靜也許並不恰當,當你身處這寧靜之中時又使你感到熱血沸騰。
其實在這樣一個被時尚所包圍的城市裡,很多人都已忘記了這個激勵了一代又一代年輕人的地方。當我們快要遺忘它的時候,我想提醒所有年輕人,上海除了新天地還有漁陽里。它所蘊含的歷史人文價值,同樣不容小覷。
走進序廳,四周環繞著巨幅鐵板畫,真實地再現了80多年來我國青年運動蓬勃發展的光輝歷程。在往裡是中國青年英模展廳,展示了五四運動以來青年的感人事跡,向當代青少年昭示個時期青年自強不息的精神。最後是上海青年運動史展廳,展現了80多年來上海青年在改革建設中的光輝成就。
漁陽里的參觀結束了,漁陽里漸漸在身後遠去,而它帶來的思考與鼓勵卻永遠指引人生的旅途。
當我看完這本書時,終於了解位於淮海路567弄漁陽里6號是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的誕生地上世紀20年代,這里匯聚了從各地走來的大批進步青年,他們在這里潛心學習,開展革命運動。這幢普通的石庫門房子和曾在這里學習工作過的人們在中國革命進程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漁陽里」那是一個多麼神聖的地方。那是會聚著我國青年人用汗水用鮮血篆刻的偉大歷史,那是中國青年的紅色起點。雖然時光流逝的歲月在那石庫門的青瓦白牆刻下的印記卻永遠無法磨滅,那段紅火的日子雖然短暫,卻把漁陽里永遠留在了中國青年的運動史上。當幾十年後,人們拂去門分的塵埃,世紀初的紅色印記依然鮮艷奪目,而他所述說的故事卻永遠不會結束。
昔日風雨飄搖中的漁陽里,今日化為不滅的民族精神。我們緬懷先烈,是為了更好的創造明天。就讓這精神帶領我們前進,讓我們從現在就學會自強不息,勤勞勇敢地去面對任「漁陽里」那是一個多麼神聖的地方。那是會聚著我國青年人用汗水用鮮血篆刻的偉大歷史,那是中國青年的紅色起點。雖然時光流逝的歲月在那石庫門的青瓦白牆刻下的印記卻永遠無法磨滅,那段紅火的日子雖然短暫,卻把漁陽里永遠留在了中國青年的運動史上。當幾十年後,人們拂去門分的塵埃,世紀初的紅色印記依然鮮艷奪目,而他所述說的故事卻永遠不會結束。
昔日風雨飄搖中的漁陽里,今日化為不滅的民族精神。我們緬懷先烈,是為了更好的創造明天。就讓這精神帶領我們前進,讓我們從現在就學會自強不息,勤勞勇敢地去面對任何挑戰,做二十一世紀的新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