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聲東擊西的故事是什麼
聲東擊西,這個成語源於楚漢相爭時期,講述了劉邦的大將韓信如何智勝魏王豹的故事。當時,魏王豹在黃河東岸的蒲坂駐守重兵,防守嚴密。韓信巧妙地運用了戰術,表面上看似要強攻蒲坂,實則暗地裡率軍從夏陽渡河,直取魏王豹的腹地安邑,從而重創了敵軍。這種戰術的關鍵在於製造假象,誘導對手做出錯誤判斷,從而達到出奇制勝的目的。
成語"聲東擊西"的含義是表面上聲張攻打某個方向,實際上卻在另一個方向發起攻擊,目的是迷惑對手,達到自己的戰略目標。它的近義詞有"出其不意"和"出奇制勝",都強調行動出乎對方意料,以優勢制敵。反義詞如"無的放矢"則形容行動沒有目標或沒有針對性。這個成語常用於軍事策略中,也適用於生活中的決策和競爭,是一種常見的戰術思維。
在使用上,"聲東擊西"是聯合式的成語,結構簡單,具有古代的智慧。無論是《三國演義》中的應用,還是《二刻拍案驚奇》里提到的"出其不意",都展示了這種戰術在古代文學作品中的廣泛應用和深遠影響。
『貳』 六句中聲東擊西暗度陳倉講的都是什麼(名人)的故事
聲東擊西----楚漢相爭時,劉邦派大將韓信去攻打投靠項羽的魏王豹,魏王豹派柏直為大將率軍在黃河東岸蒲坂駐守,封鎖渡口.韓信發現蒲坂易守難攻,表面裝作調兵遣將強行渡河,暗地將主力部隊從夏陽渡河直搗安邑,消滅了魏王豹大部分兵力.聲東擊西指造成要攻打東邊的聲勢,實際上卻攻打西邊.是使對方產生錯覺以出奇制勝的一種戰術.
秦末項羽自立為西楚霸王,把劉邦分封到偏僻荒涼的巴蜀,稱為漢王。而劉邦手下謀士張良給劉邦出謀劃策,告訴他現在在巴蜀之地養精蓄銳,等待時機。劉邦入漢中後,勵精圖治,積極休整。具備了一定的實力後,便抓住時機迅速揮師東進,其野心是要與項羽一爭,韓信便出了「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計策。
陳倉是劉邦進入關中的必經之地,兩地之間有險山峻嶺阻隔,又有雍王章邯的重兵把守。劉邦按韓信的計策派了最信任的大將——樊噲帶領一萬人去修五百里棧道,並以軍令限一月內修好。當然,這樣浩大的工程即使三年也不可能完成。正是這一點,迷惑麻痹了陳倉的守將。
劉邦的精銳部隊摸著無人知曉的小道翻山越嶺偷襲了陳倉,出其不意地打敗了雍王章邯、塞王司馬欣和翟王董翳,一舉平定三秦,奪取了關中寶地,從此拉開了他開創漢王朝事業的大幕。
『叄』 三十六計中聲東擊西暗度陳倉講的都是,哪個人名的故事
楚漢之爭時,項羽倚仗兵力強大,違背誰先入關中誰為王的約定,封先入關中的劉邦為漢王,自封為西楚霸王。劉邦聽從謀臣張良的計策,從關中回漢中時,燒毀棧道,表明自己不再進關中。後來,劉邦拜韓信為將軍,他命士兵修復棧道,裝作從棧道出擊進軍關中,實際上卻和劉邦率主力部隊暗中抄小路襲擊陳倉,趁守將不備,佔領陳倉。進而攻入咸陽,佔領關中。這個成語出自《史記·高祖本紀》,比喻表面故作姿態,暗地裡另有所圖。
講的是西楚霸王的故事劉邦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