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廣西傳說典故:廣西少數民族的飲食特色
廣西少數民族飲食,舌尖上的味蕾盛宴
廣西少數民族文化底蘊深厚,飲食文化更是獨具特色,匯聚了壯族、瑤族、侗族、仫佬族等多個民族的飲食精髓。這些特色飲食不僅反映了少數民族的生活習俗,更承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
壯族美食:竹筒香糯米、八寶油茶
壯族是廣西人數最多的少數民族,其飲食文化豐富多彩。竹筒香糯米是壯族獨有的特色美食,將糯米填入竹筒中烤制而成,竹筒的清香滲透糯米,帶來獨特的風味。八寶油茶則是壯族傳統飲品,由茶葉、花生、芝麻、糯米等食材熬制而成,香氣四溢,營養豐富。
瑤族美食:瑤家排宴、竹筒飯
瑤族以其獨特的排宴文化聞名,每逢喜慶節日,瑤族人會擺開盛宴招待賓客。瑤家排宴菜品豐富,有香腸、臘肉、竹筒飯等,其中竹筒飯是瑤族人的主食,糯米與山泉水在竹筒中蒸制而成,清香可口。
侗族美食:侗家酸魚、酸筍
侗族飲食以酸味為主,侗家酸魚是侗族人最受歡迎的菜餚。侗族人將鮮魚腌制後,放入酸湯中煮制,酸爽開胃。酸筍也是侗族人的特色食材,將竹筍腌制發酵而成,酸味濃郁,與肉類搭配食用,別有風味。
仫佬族美食:仫佬雞、米酒
仫佬族飲食以家禽為主,仫佬雞是仫佬族人的傳統菜餚。仫佬雞是用土雞燉煮而成,加入香料和糯米,香嫩可口。仫佬族還擅長釀制米酒,米酒香醇甘甜,是仫佬族人待客的佳品。
品味廣西少數民族飲食,尊重文化傳統
廣西少數民族的飲食文化是其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品味這些特色美食的更要尊重少數民族的文化傳統。尊重少數民族的飲食習慣,不浪費食物,尊重少數民族的待客之道,感受少數民族的熱情好客。
通過品味廣西少數民族的飲食,我們可以領略不同民族的文化魅力,體驗舌尖上的味蕾盛宴。這些特色美食不僅滿足了我們的味蕾,更讓我們了解了廣西少數民族的文化底蘊,增進了民族之間的交流和融合。
❷ 浸在酸辣里的南寧
南寧是浸在酸筍里的,如同南寧的老友粉一般,南寧又是酸辣的,酸辣的「酸嘢」總是能喚醒南寧的饞蟲。酸辣的南寧又逢落雨天,饞蟲在煙囪里抓迷藏,推開窗,雨滴在窗外的枝丫上爭相跳躍,滴滴噠噠,像舞者的腳步,輕盈而撓人,像個小貓咪。
汪曾祺在《五味》中寫道:「福建人、廣西人愛吃酸筍,我和賈平凹在南寧,不愛吃招待所的飯,到外面瞎吃。平凹一進門,就叫:『老友面!』『老友面』者酸筍肉絲汆湯下面也,不知道為什麼叫做『老友』。」汪老形容老友面是「酸筍肉絲汆湯下面」,那麼老友粉大概就是「酸筍肉絲汆湯下粉」了。
關於老友粉的來源,民間有多個版本,時間較長的一種說法是,南寧的「老友粉」、「老友面」是當年子賢公發明的,子賢公用「老友粉」、「老友面」和「挑痧」的本領解除了南明永曆君臣及眾多北方來的兵將水土不服的病痛。歷史上確有永曆南渡這個史實,子賢公這個人確有存在,《黃氏族譜》中提到,天下惟忠厚所積流慶,無涯士庶之家未獲,既見太姖翁黃公諱大僖,字子賢。但是子賢公有沒有用「老友粉」、「老友面」和「挑痧」的本領解除了南明永曆君臣及眾多北方來的兵將水土不服的病痛這不得而知,史書中並沒有明確的記載。
最廣為人知的一個是,二十世紀三十年代,一位食客每天都光顧周記茶館喝茶,有幾天因感冒沒有去,周記老闆十分掛念,用爆香的豆豉、蒜茸、辣椒、酸筍、醋、胡椒粉、碎豬肉混合在一起煮了一碗面條。熱、辣、酸、香的面條頓時使他食慾倍增,還發了一身汗,感冒就好了。食客感激不盡,書贈「老友常來」的牌幅,「老友面」從此得名並日漸揚名各地。「老友面」由此得名並漸漸名揚八桂,後來發展成今的「老友粉」。
南寧人的鄉愁,是酸辣的。
南寧人可以「老友」一切。除了老友粉、老友面外,還有老友炒花甲、老友粉蟲、老友田螺等。雖然「老友」已經不可考,但「老友味」卻是實實在在的味道。它的第一重是「酸辣」,「酸」主要由酸筍提供。「老友味」的第二重是豆豉的咸香。炒制時,豆豉要剁碎才入味。
老友粉的配料要經過炒制的,一碗好吃的老友粉首先要把肉類用料酒、鹽、糖、生抽、嫩肉粉、胡椒粉調味,味道可稍重,但是時間不宜過久;其次准備河粉二三兩,酸筍一兩切絲,豆豉少許切細茸,姜絲蒜末各少許,小辣椒兩三顆切細末,青菜幾片,蔥花少許,肉類切片一二兩(看各人喜好,也可以豬肉、牛肉、豬肝、粉腸);最後起油鍋放姜絲、蒜末、辣椒末、豆豉茸熗炒,出香味後放入肉類翻炒至變色,加入酸筍絲炒一分鍾,加高湯或水煮開後,迅速放入河粉燙熟,撈散後加青菜,煮開後加蔥花即成。整個過程講究猛火快攻,抄鍋甩勺速度要快,否則肉易老,粉易斷,整碗粉也就沒有那種嗆人的熱氣了。
在南寧無論你是在哪個地方,只要你一從地鐵口或者是其他大型的人群聚集地出去,一定會有「酸嘢」攤,而且大多是那種後面是半開放式的三摩車,整齊擺放著十幾很大的圓形玻璃盅,裡面有各種各樣的「酸嘢」。
酸野在廣西起源於何時,查不到一個確切的記載。《詩經》有「中田有廬,疆場有瓜,是剝是菹,獻之皇祖」的詩句,廬和瓜是蔬菜,《說文解字》中解釋「菹菜者,酸菜也」。這說明早在2000多年前,中國就已經有酸品的存在。
南寧人嗜酸,水果都可以腌著吃,稱為「酸嘢」。"《邕寧縣志》記載:"藕有紅白兩種,清脆甜爽,取嫩者,剝去薄皮,切片,以酸梅白糖腌之,名梅藕,生食味尤美。"
酸嘢的歷史,要追溯到秦始皇下令修建靈渠的時候,泡菜的工藝就由一些廚師傳入廣西了,由於南寧地處南疆,終年氣候濕熱,於是,當地人靠吃酸品來解渴、提神、除濕氣。久之,吃酸便成為了一種當地的飲食習慣。
南寧酸嘢,其實是一種用白米醋加白糖或冰糖短時間腌制的新鮮瓜果蔬菜。一般腌制的時間在24小時左右即可食用。「酸嘢」的做法很簡單,選各種時令水果、蔬菜作為原料,用米醋、糖、鹽等原料進行腌制,口感生脆,味道酸甜。就好像奶茶不放珍珠沒有靈魂一樣,酸嘢不放辣也是沒有靈魂的。撒上辣椒粉或者辣椒鹽,胃口大開,讓人忍不住一口接著一口吃。南寧因此有句老話——「行人難過酸嘢攤」,即使在南寧的大商場,也有小小「酸嘢攤」的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