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前程往事 > 干成大事籌集本錢的故事有哪些

干成大事籌集本錢的故事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5-01-03 16:39:43

⑴ 和錢有關的成語故事

話說清朝初年,羅剎江畔(現錢塘江)有一戶貧苦人家,當家的漢子,姓黃名衫字顥hào 年,養著全家的爺娘子女,開了間磨豆的磨坊,起早貪黑,辛苦經營,勉強地度日,家中從不曾有隔夜之糧,吃了上頓發愁下頓。
在早些年,黃家本是地方上的大戶,修道積善的人家,造橋鋪路屢有善舉,正不知是從哪裡觸怒了神靈,家業傳到黃顥年這輩,竟衰落的不成樣子,夫妻兩個每日哀嘆,求天求地地禱告,不知這苦日子還要挨到幾時,要不要家裡上邊有老,下邊有小,真打算手挽著手,一同投到羅剎江里尋個了斷才休。
有這么一天,黃顥年在磨坊里給人家磨了一袋豆子,那坊中沒有拉磨的驢子,只能用人力推磨,出了滿身汗水,累個半死,收工時天色已經晚了,正待要關門回家,卻見不知從哪裡來了一位老客。
那老客個子不高,小鼻子小眼,水桶般的身材,穿著一件白色的湖綢長袍,裝束詭異非常,在黑夜裡煞是顯眼,他逕自來到磨房的門前,滿臉堆著笑,與黃顥年深深打了一個問尋。
黃顥年回了一禮:「不知遠客到此有何見教?」那老客道:「正要有事相求,故此討擾貴人。」原來他帶了一船貨物回鄉,行至羅剎江里,遇到了大風浪,滿船的舟子和幫工,都被捲入了水中,這老客僥幸保住了船隻貨物,奈何沒了舟夫水手,船擱在淺灘上進退不得,此地又是前不著村,後不著店,故此想請黃顥年幫個忙,替他看守一夜船隻貨物,等他到城裡雇來幫手,早上再行啟航,當然也不能讓黃顥年白忙活,屆時願以一成貨物相謝。
黃顥年雖然窮困,卻是個急公好義的男子,見不得別個有難,何況還有好處可分,當下應允了:「這等小事,何難之有,遠客只管自去,晚生在此替你看管貨物,絕無閃失。」
那老客再三稱謝,叮囑黃顥年飛萬別使貨物丟失,即便我轉天不能回來,我家後人早晚也會來取,然後匆匆離開,連夜趕到成中僱傭幫工去了,黃顥年就連家也不回了,獨自忍著飢餓勞累,到江畔攏了堆火,坐在地上守著船隻。
到了後半夜,家中妻子放心不下,提著燈籠來尋,黃顥年與她說明原由,妻子也說:「這是急人之難,行善的事,豈可疏忽。」當下兩人輪流看守。
不料接連守了三天三夜,仍不見那老客回來,黃顥年雖然不肯失信,又到城裡去找,四處打聽遍了,都沒有得到下落。
黃顥年開始有點不知所措,同妻子一商量,說不定那位老客倒楣走背字兒,遇到哪路強人害掉了性命,只是這船貨物如何處置?既然其中有咱們的一成,何不到船艙里看看究竟是些什麼,然後再做計較。
夫妻二人打定主意進了船艙,一看滿艙都是黃豆,不下千斤,而且顆粒飽滿,黃顥年輕營了數年磨坊,從未見過這種上好的豆子,當下拿出大秤,自取了一百餘斤,回到坊間磨了豆漿,沒想到這些豆子做成的豆漿,飄香四溢,口感醇厚,喝了一回想二回,在市上口耳相傳,很快就賣個精光。
黃顥年夫妻兩個把生意做得順手了看又過了數日,還是不見那老客蹤影,就決定再從船艙里取些豆子,大不了日後主家尋來,連本帶利一並償還給他,如此一來二去,還不出兩個月,就把船里的千斤黃豆取了一空。
黃家藉此發了一筆外財,真應了一順百順那句古話,黃顥年本就是商賈人出身,手中有了本錢周轉經營,自此趕趁時運,不出幾年就把家業賺得偌大,置辦了廣廈良田,家中奴僕成群,一日比一日興旺。
黃顥年時常感念當年那位老客,要是沒有他那船豆子,哪有咱們黃家今日的光景,他愈想愈覺得此事不同尋常,有時與妻子說起來,都道那老客形貌裝束奇異,未必是凡間的人物,料來是五通五顯之類的神靈,看我黃家一門善男信女,特意顯出神通相助,看來咱們應當修祠建廟,每年多做幾回道場,感謝上蒼之德。
可惜好景不常,到了第五個年頭上,黃顥年只要晚上一閉眼,就會夢到有人砸門,開門看時,見一夥凶神惡煞般的人直闖進來,這伙人個個相貌醜陋猙獰,皆是身穿白袍,頭戴古冠,對著黃顥年連罵帶打毫不客氣,口口聲聲說黃家欠了他譬老太爺一大筆錢,並且拿出一個帳簿來,一行行指給黃顥年看,那帳簿上寫得清清楚楚,某年某月某日,黃家用老太爺船上的豆子賺了多少多少錢,又在某年某月某日,用這筆錢做了什麼什麼生意,賺了多少多少利潤,你這傢伙悶聲發大財,還以為天大的便宜都教你佔了,如今還帳的時候到了,快快連本帶利地還回來。
黃顥年每天都會從這個怪夢之中驚醒,醒來之後就看見身上青一塊紫一塊,全是傷痕,嚇得他魂不附體,茶飯不思,瘦成了一副骨頭架子,自已心裡明白肯定是惹了大禍了,趕緊請來一位能看禍福的居士,詢問此事吉凶。
那位居士擅談因果,聽罷了始末,告訴黃顥年道:「閣下果然是惹了因果上的事,你命中本無富貴,但你夫妻不甘貧困,天天在家中對天對地訴苦不休,結果反被那羅剎江里的邪魔外道聽見了,假意前來點化於你,騙你拿了水府中的東西,現在連本帶利都得還回去,那五通五顯多是山妖水怪,從來不會有善心感應,既有所施,必有所取,個古宿債相償,誰也救不了你,要是你家產不夠的話,恐怕就得拿全家人性命去填。」
黃顥年被人一語點破,情知大事不好,唯恐禍及家中老幼,自然是不敢怠慢,匆忙備了整整十船上好的豆子,又有豬牛羊三牲等許多供品,行船到羅剎江中,同妻子兩個跪在船頭焚香叩頭,將帶來的所有物事全部傾入江中,就看那濁水翻翻滾騰,從江里湧出無數大魚,張開大口爭相吞食。
黃顥年暗自念聲「阿彌陀佛」,總算是發還了這場宿債,正自僥幸間,忽遇狂風大作,水底老龍驚,半空厲鬼哭,「羅剎江」中巨浪排空,壓頂而來,一下就打翻了江面上所有的船隻,使船上之人盡數莽身魚腹,江水泛濫之災,又吞沒了黃家所在的村鎮,可嘆黃顥年不肯守命自安,雖得了幾年富貴,卻賠上了滿門性命,真教「憑君縱有千鈞力,命里安排動不得。」
《撒豆羅剎江》,雖是半真半假,卻又無假不成真,只為勸那些怨天恨命之輩,休要眼光淺、口頭輕,指天叫地地胡言亂語,更不可貪圖非分得來之物。須知道「富貴只是五更春夢,功名好似一片浮雲,到頭來萬事皆空。」

⑵ 莊子經典寓言故事

寓言故事是含有諷喻或明顯教訓意義的故事,是文學體裁的一種。它的結構簡短,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訓意義的主題或深刻的道理在簡單的故事中體現。以下是我為大家整理的莊子經典寓言故事,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莊子經典寓言故事 篇1

楚王聘莊子為相:寧可自由地活著

楚王聽說莊子很有學問,特意派了兩個大夫(官名)去聘請他為相。兩大夫在談水找到正在釣魚的莊子,說明來意。

莊子聽了,頭也不回,答道:「我聽說楚國有個神龜,死了三千年,枯骨龜甲還被楚王珍藏著,你們說這個畜性多幸運呵!」兩大夫還不太懂這個意思,還以為人說的是楚王敬賢之意。

不料莊子冷笑道:「我呢,卻寧可拖著尾巴在泥水中爬行,因為至少還活著,活得自由自在,我可不願意讓楚王供奉珍藏。」兩個大夫這才又羞又愧的退去了。

呆若木雞:深藏不露,動靜以時

紀渻子為周宣王馴養斗雞。過了十天周宣王問:「雞馴好了嗎?」紀渻子回答說:「不行,正虛浮驕矜自恃意氣。」

十天後周宣王又問紀渻子訓好雞了嗎,紀渻子回答說:「不行,還是聽見響聲就叫,看見影子就跳。」

十天後周宣王又問紀渻子,紀渻子回答說:「還是那麼顧看迅疾,意氣強盛。」

又過了十天,周宣王問紀渻子,紀渻子回答說:「差不多了。別的雞即使打鳴,它已不會有什麼變化,看上去像木雞一樣,它的精神全部凝聚在內,別的雞沒有敢於應戰的,掉頭就逃跑了。」周宣王高興極了,立即帶著這只雞去斗雞了。

解析:莊子認為,真正有大智慧、有著高超技巧和真正勇敢的人應該是藏而不露的,他們的表現也許是愚鈍,笨拙和膽怯的。但是,在真正需要他們的時候,這些人冷靜、沉著,能夠表現出非同尋常的能力。莊子通過這則寓言,闡述了道家的辯證思維,即「相反的兩極在某種高度便相互接近轉化」的道理。

莊子經典寓言故事 篇2

有一個姓朱的人,一心要學會一種別人都沒有的技術,於是,就到支離益那裡去學習宰殺龍的本領。他花盡了家裡資產,用了整整三年時間,終於把宰殺龍的技術學到手了。姓朱的得意洋洋地回到家裡。可是,世間哪有龍可殺呢?結果,他學的技術一點也用不上。

原文:「姓朱者學屠龍於支離益,單千金之家,三年技成,而無所用其巧。」(《莊子·列禦寇》)

解析:學習必須從實際出發,講求實效。如果脫離了實際,再大的本領也沒有用。

莊子經典寓言故事 篇3

隨侯之珠是非常珍貴的寶珠。有一個喜打鳥的人,卻用隨珠作彈丸,去射飛翔在千丈高空中的一隻麻雀。人們看了,都嘲笑他。這是什麼道理呢?這是因為付出的代價太昂貴,而得到的東西太輕微。

原文:「今且有人於此,以隨侯之珠,彈千仞之雀,世必笑之。是何也?則其所用者重,而所要者輕也。」(《莊子·讓王》)

解析:做什麼事,都得講究得失輕重。為了沒什麼價值的東西而丟掉十分寶貴的東西,這是一種十分愚蠢的行為。這個寓言告訴我們,做什麼事情一定要考慮成本,一定要考慮代價。否則就算做成一件事

莊子經典寓言故事 篇4

遠古有一種鳥叫作鵬。大鵬鳥的背像泰山那樣高,飛起來的時候,它的翅膀就像遮天蔽日的雲彩。有一次,大鵬鳥向南海飛去。它在南海海面上用翅膀擊水而行,扇一下就是三千里。

它向高空飛去,捲起一股暴風,一下子就飛出九萬里。它飛出去一次,要過半年才飛回南海休息。當它飛向高空的時候,它的背靠著青天,而雲層卻在它的下邊。

生活在窪地里的小安鳥雀,看見大鵬鳥飛得這么高,這么遠,很不理解,就說:「他還想飛到哪裡去呢?我們往上飛,不過幾丈高就落下來了,我們在蓬蒿飛來飛去,也算是飛到邊了。大鵬鳥究竟想飛到什麼地方去呢?」

解析:一個目光短淺的人,是不能理解志向高遠者的追求的。戰國時期的商鞅說,至德者不和於俗,成大功者不謀於眾。要成就大事,不應該去聽從身邊人的意見或者建議。

成大事者不謀於眾,這一原則通俗地說,就是謀求特別重大的事情,不必與人商量。因為謀求非常重大事情的人,自己必定有非同一般的眼光、心胸與氣度,自己看準了,去做就是了,如果和別人商量,反倒麻煩搜索。就像鳥雀不能理解大鵬的志向一樣。

莊子經典寓言故事 篇5

秋天來到,天降大雨,無數細小的水流,匯入黃河。只見波濤洶涌,河水暴漲,淹沒了河心的沙洲,浸灌了岸邊的窪地,河面陡然變寬,隔水遠望,連河對岸牛馬之類的大牲畜也分辨不清了。

眼前的景象多麼壯觀啊,河伯以為天下的水都匯集到他這里來了,不由洋洋得意。他隨著流水向東走去,一邊走一邊觀賞水景。他來到北海,向東一望,不由大吃一驚,但見水天相連,不知道哪裡是水的盡頭。

河伯獃獃地看了一陣子,才轉過臉來對著大海感慨地說:「俗話說:道理懂得多一點的人,便以為自己比誰都強。我就是這樣的人啦!」

解析:不見高山,不顯平地;不見大海,不知溪流。山外有山,天外有天。我們每個人其實都是很渺小的。望洋興嘆字面意思是為因偉大事物抬頭嘆息,引申義為形容在偉大的事物面前感嘆自己的渺小。

現多比喻做事時因力不勝任或沒有條件而感到無可奈何。這則寓言,意在告訴我們,做人不要狂妄自大,更不能好高騖遠,那種坐井觀天、夜郎自大的想法和做法實在要不得。須知,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莊子經典寓言故事 篇6

從前,有隻海鳥落在魯國都城的郊外,魯侯以為這是只神鳥,令人把它捉住,親自把它迎接到祖廟里,畢恭畢敬地設宴迎接,並將它供養起來,每天都演奏古時的音樂《九韶》給它聽,安排牛羊豬三牲具備的「太牢」給它吃。

魯侯的這種招待把海鳥搞得頭暈目眩,惶恐不安,一點兒肉也不敢吃,一杯水也不敢喝,過了三天就死了。

解析:辦事不看對象,完全根據自己的好惡行事,好心也會把事情辦糟。魯侯是用他自己享樂的方式來養鳥的,而不是按照鳥的生活方式來養鳥啊。這只鳥是被他嚇死的。

莊子經典寓言故事 篇7

戴晉人對梁惠王說:「您知道有一種名叫蝸牛的小動物嗎?」梁惠王回答:「知道。」晉人又說:「蝸牛的角上有兩個國家,左角上的叫觸國,右角上的叫蠻國。

這兩個國家經常為爭奪地盤而發生戰爭。每次戰爭後,總是屍橫遍野,死亡好幾萬人;取勝的國家追趕敗軍,常常要十多天才能回來。」

惠王說:「呀!這都是您瞎編的吧!」晉人說:「請允許我來為您證明。您的想像在無廣闊的宇宙中有邊界嗎?」惠王說:「沒有。」晉人說:「您的想像在宇宙中任意馳聘,而一回到現實中,您能夠到達的地方卻只限於四海九洲之內。拿現實的有限與想像的無窮相比,豈不是若有若無,微不足道嗎?」惠王說:「你說的對。」

晉人說:「在我們所能夠到達的領域里有一個魏國,魏國遷都大梁後才有梁國,有梁國才有梁王。梁王與蠻氏,有什麼不同嗎?」惠王想了想說:「好像沒有什麼不同。」魏晉人走了以後,梁惠王情緒低落,好像丟失了什麼。

解析:在大千世界中,我們都是很渺小的。我們在珍惜生命,珍惜我們這個世界。

莊子經典寓言故事 篇8

莊子與惠施在濠上觀魚。莊子說:「魚游來游去,多麼快樂呵」

惠施是邏輯論辯的專家,馬上抓住一點:「你不是魚,你怎麼知道魚的快樂呢?」

莊子一笑,以同樣的邏輯回答:「你也不是我,你怎麼知道我不懂魚的快樂呢?」

解析:在邏輯學上,這是著名的一例。有人說在邏輯上莊子有些詭辯。但實際上這說的是另一回事:莊子告訴惠施,不要把你的學說強加於人,因為你不能代替別人。惠施古稱博學,出行時隨帶五車之書跟在後邊,靠雄辯博學博取功名,所以莊子有此一說。

莊子經典寓言故事 篇9

朝三暮四:形式有多種,本質只有一種

有一年糧食欠收,養猴子的人對他的猴子說:「現在糧食不夠了,必須節約點吃。每天早晨吃三顆橡子,晚上吃四顆,怎麼樣?」

這群猴子聽了非常生氣,吵吵嚷嚷說:「太少了!怎麼早晨吃的還沒晚上多?」

養猴子的人連忙說:「那麼每天早晨吃四顆,晚上吃三顆,怎麼樣?」

這群猴子聽了都高興起來,覺得早晨吃的比晚上多了,自己已經勝利了。

解析:朝三暮四闡述了這樣一個哲學道理,無論朝三暮四還是朝四暮三,其實眾猴子所得到的並沒有增加或減少,猴子們喜怒為用就顯得很可笑。人們總是試圖區分事物的不同性質,而不知道事物本身們就有同一性。

最後不免像猴子一樣,被朝三暮四和朝四暮三所蒙蔽。告誡人們要放開計較得失的凡心,因為人的一生一死、一得一失都是一時的,到最後我們將會發現我們並沒有失去什麼,也沒有得到什麼。因為無論形式有多少種,本質只有一種。

莊子經典寓言故事 篇10

庖丁解牛:實踐出真知

庖丁給梁惠王宰牛。手接觸的地方,肩膀倚靠的地方,腳踩的地方,膝蓋頂的地方,嘩嘩作響,進刀時豁豁地,沒有不合音律的:合乎《桑林》舞樂的節拍,又合乎《經首》樂曲的'節奏。

梁惠王說:「嘻,好啊!你解牛的技術怎麼竟會高超到這種程度啊?」

庖丁放下刀回答說:「我追求的,是道,已經超過一般的技術了。起初我宰牛的時候,眼裡看到的是一隻完整的牛;三年以後,再未見過完整的牛了。現在,我憑精神和牛接觸,而不用眼睛去看,感官停止了而精神在活動。

依照牛的生理上的天然結構,砍入牛體筋骨相接的縫隙,順著骨節間的空處進刀,依照牛體本來的構造,筋脈經絡相連的地方和筋骨結合的地方,尚且不曾拿刀碰到過,更何況大骨呢!

技術好的廚師每年更換一把刀,是用刀割斷筋肉割壞的;技術一般的廚師每月就得更換一把刀,是砍斷骨頭而將刀砍壞的。如今,我的刀用了十九年,所宰的牛有幾千頭了,但刀刃鋒利得就像剛在磨刀石上磨好的一樣。那牛的骨節有間隙,而刀刃很薄;用很薄的刀刃插入有空隙的骨節,寬寬綽綽地,那麼刀刃的運轉必然是有餘地的啊!

因此,十九年來,刀刃還像剛從磨刀石上磨出來的一樣。

雖然這樣,每當碰到筋骨交錯聚結的地方,我看到那裡很難下刀,就小心翼翼地提高警惕,視力集中到一點,動作緩慢下來,動起刀來非常輕,豁啦一聲,牛的骨和肉一下子就解開了,就像泥土散落在地上一樣。

解析:庖丁解牛能夠做到一刀下去,刀刀到位,是因為掌握了它的肌理。牛與牛當然各不相同,但不管是什麼牛,它們的肌理都是一致的;每個人的生活也各有各的面貌,其基本原理也是近似的。

做事應處處小心,還要保持著一種謹慎小心的態度,收斂鋒芒,並且在懂得利用規律,順其自然的同時,更要去反復實踐,像庖丁「所解數千牛矣」一樣,不停地重復,終究會悟出事物的真理所在。

莊子經典寓言故事 篇11

楚國的郢都有一個人,鼻子尖上沾了一點白泥巴,這層白泥巴薄得像蒼蠅的翅膀一樣。請一個名叫石的工匠用斧子把它削去。工匠石揮動斧子,只聽見一陣風響,手起斧落,白泥巴削得乾乾凈凈,鼻子卻沒有受到一絲一毫的損傷。那個被削的人神情自若,一點兒也不感到害怕。宋元君聽說這件事後,就把工匠石叫了來,說:「你再削一次讓我看看吧!」工匠石說:「我的確是會削的,但是,那個敢讓我削的人已經死去很久了。」

解析:不管做什麼事,都要有好的搭檔。如果沒有一個很好的搭檔,要把本領發揮出來便很難。

莊子經典寓言故事 篇12

吳王坐船在大江里遊玩,攀登上一座猴山。一群猴子看見了,都驚慌地四散逃跑,躲在荊棘叢中了;唯獨有一隻猴子,卻洋洋得意地跳來跳去,故意在吳王面前賣弄靈巧。吳王拿起弓箭向它射去,那猴子敏捷地把飛箭接住了。吳王下令左右的侍從一齊放箭,那隻猴子被射死了。

吳王回過頭對他的朋友顏不疑說:「這只猴子誇耀自己的靈巧,仗恃自己的敏捷,在我面前表示驕傲,以至於這樣死去了。警惕呀!不要拿你的地位去向別人耍驕傲呀!」顏不疑回去以後,就拜賢人董梧為老師,盡力克服自己的驕氣,遠離美色聲樂,不再拋頭露面。過了三年,全國人都稱譽他。

解析:不管有多大的本領,也不可當作驕傲的本錢。謙虛謹慎,才能獲得人們的敬重。

莊子經典寓言故事 篇13

趙國都城邯鄲的人,擅長行走,不僅步子輕快,而且姿態也非常優美。燕國壽陵有個少年,千里迢迢來到邯鄲,打算學習邯鄲人走路的姿式。結果,他不但沒有學到趙國人走路的樣子,而且把自己原來走路的步子也忘記了,最後只好爬著回去。

原文:「壽陵餘子之學行於邯鄲,未得國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歸耳。」(《莊子·秋水》)

解析:全盤否定自己的傳統,生搬硬套別人的經驗。不僅學不到別人的優點,反而會丟掉自己的長處。現在我們的社會上,邯鄲學步的事情隨處可見。看到西方的東西好,馬上去學,老祖宗留下來的寶藏卻不去問津,甚至以之為過時的迂腐教條,豈不是邯鄲學步嗎!

莊子經典寓言故事 篇14

宋國有個人善於配製防治凍手的葯,他家祖祖輩輩都用這種葯塗抹在手上,靠漂洗棉絮過日子。有一個外鄉人聽說了,請求收買他的葯方,情願出一百兩黃金。宋人便把全家人招集在一塊商量說:「我們家祖祖輩輩干漂洗棉絮的活兒,能夠得到的不過幾兩黃金;現在出售這個葯方,一下子就可賺取一百兩黃金,就賣給他吧!」

那個外鄉人得到了葯方後,便拿去獻給吳王,並向吳王誇贊這種葯的用處。這時,正趕上越國有內亂,吳王便派他領兵討伐越國。冬天,他們和越國軍隊進行水戰,把越國軍隊打得大敗。吳王很高興,就割出一塊土地來封賞給了他。這葯能夠使手不皸裂,功用是一樣的。但是,有的用它得到封賞,有的有了它仍免不了干漂洗棉絮之類的苦活,這都是由於用法不同的緣故啊。

解析:同樣的東西,由於眼光和見識不一樣,它所發揮的作用也就不一樣。知識可以改變命運。

莊子經典寓言故事 篇15

西施長得很美麗,即使是心口痛的時候,緊鎖著雙眉,附近的一個醜女見了,仍感到她的樣子很漂亮。醜女回去以後,也學著西施的樣子,捧著心口,皺著眉頭,想讓別人誇她漂亮。誰知道鄉里的富人看她這個樣子,趕緊關閉大門不出來;窮人見了,也拉著自己的妻子兒女遠遠地躲開。這個醜女只知道皺著眉頭的樣子美,卻不知道為什麼皺眉的樣子美。

解析:做事情,如果不考慮自己的條件,盲目地模仿別人,很容易弄巧成拙,適得其反。

莊子經典寓言故事 篇16

弟子問:「人與天地相比,誰大誰小,誰貴誰賤?」莊子道:「人成形於天地,受氣於陰陽,立於天地之間,猶如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一般,實在太渺小了,又憑什麼自尊自大?計四海之位於天地之間,不似蟻穴之在大漠中乎?計中國之在海里,不似小米粒之在大倉庫中嗎?天地萬物無數,人不過是其中之一;人與萬物相比,不似毫毛之在馬體乎?」

弟子似有所悟,道:「先生的意思是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吧?」莊子說:「有這方面的意思。」弟子問:「那麼我以天地為大、以毫末為小,可以嗎?」

莊子道:「不可!任何物體,從度量上講無法窮盡,從存在的時間上講又無休無止;可以無限地分割下去,來無始,去無終。因此,大智大慧的人對待遠近的看法是:小而不以為少,大而不以為多,知量上各無窮也。他博通古今:遠古雖遙不可及,但不感困惑;近雖伸手可及,亦不踮腳去取,知時間上各無起止也。他知天道有盈虛消長、得失存亡,故得而不喜,失而不憂。他明白天道坦盪,故生而不悅,死而無憾,知終始之變化也。計人之所知的東西,遠不如其所不知的東西多;其生之時,不如其未生之時長久。以其至小,求窮其至大之域,如此則迷亂而無所獲世。由此觀之,又怎能知道毫末就足以定為至小至細的界限呢?又怎能知道天地就足以窮盡至大之域呢?」

弟子道:「我明白了。先生您是說:大中有小,不要以大為大;小中有大,不要以小為小。」莊子道:「似不確切。不如說:大上有大,小下有小。大無窮,小亦無窮。」

弟子問:「那物里物外,怎樣來分別貴賤,怎樣去區別小大?」莊子道:「站在道的立場去看,萬物無貴無賤;站在物的立場來看,自貴而相賤;以世俗的觀點來看,貴賤不在自己本身,都以外在的榮辱毀譽作標准。以外在的差別去看,因其所大而大之,則萬物莫不大;因其所小而小之,則萬物莫不小。如果懂得天地如同株米,毫末如同丘山,則無所謂大小之別也。古時候診堯、舜相禪讓而稱帝,但子之與燕王哈相禪讓而亡國;商湯王、周武王相爭而稱帝,但白公爭奪王位卻自取滅亡。由此觀之,爭讓之禮、堯梁之行,貴賤有時,不一定常貴常賤。大柱可以撞破城門卻不能塞住洞口,用途不同也;騏驥一日賓士千里,捕鼠不如狸貓,技能有別也;貓頭鷹夜能抓蚤,明察毫末,但白天即使雙目圓睜卻不見丘山,性能有限也。帝王禪接有不同的方式,或同姓相傳,或傳給他姓;三代間繼承的方式也不同,或父子相繼,或興兵討伐。但如不合時宜,有背世俗。則稱之為篡夫。如合其時,順其俗,則稱之為義士。可見貴賤有時,不由自主也。我說弟子,你怎能了解貴賤之門、小大之家?」

莊子經典寓言故事 篇17

莊子在濮水河邊釣魚。楚王聽說莊子是一位很有才華的隱士,便想讓他出山,輔佐自己治理好楚國。於是派兩個使者帶著厚重的聘禮前去尋找他。使者沿著河邊找了好多天,終於在濮水的轉彎處找到了他。

莊子坐在濮水邊,頭上戴著一頂草帽,眼睛緊緊盯著河面,兩位使者不敢驚動莊子,只得輕輕地走向前去,對莊子說:「我們國王早就知道您的大名,想請您去楚國做宰相,協助楚王料理國事,所以派我們來請您。」

莊子手裡拿著魚竿一動也不動,就像沒聽見一樣。兩個使者沒辦法,只好又說了一遍。等了好半天,莊子轉過頭看看兩位使者,開口說道:「我聽說楚國有一隻大神龜,已經死了三千年了,楚王把它裝在一個珍貴的盒子里,供奉在廟堂之上,是這樣嗎?」

兩位使者忙點頭說:「是的,是的。」

莊子又說:「那麼請問二位,這只神龜是情願死了,留下幾塊骨殼受人尊重呢?還是寧願活著拖著尾巴在泥里爬呢?」

兩位使者不明白莊子的用意,不假思索地回答說:「這還用說嗎!俗話說,好死不如賴活著嘛,當然是寧願活著拖著尾巴在泥里爬了。」

莊子聽了哈哈大笑,弄得使者莫名其妙。突然,莊子止住笑,對使者說:「你倆回去吧!告訴楚王,就說我寧願像烏龜在泥里拖著尾巴爬,也不願被供奉在廟堂上。」

莊子辭聘使者這才明白莊子的意思,又勸莊子,說:「楚王送你千金,許以為相,您還是赴任為好。」莊子說:「千金是重利,相國是尊位,但你們沒見到用作祭祀的犧牛嗎!把它喂養長大,然後披上綉花的披衣送入太廟,宰殺後作祭祀品,這時它就是想作一個孤單的小豬也辦不到。你們去吧,不要污辱我,我不會為國事所羈,我決心終身不仕,以快我的志向啊!」兩使者沒有辦法只好回去了。

莊子經典寓言故事 篇18

莊子家貧,所以去向監河侯借糧。監河侯說:「好。等我收到地租,就借給你三百金,可以嗎?」莊子見監河侯不願馬上借糧,有點生氣,臉色都變了,說:「我昨天來這兒的時候,聽到路上有個聲音在叫我。我回頭一看,只見車輪碾過的車轍中,有一條鮒魚。」我問:『鮒魚啊,你在這兒干什麼呢?』鮒魚說:『我是從東海來的,被困在這兒了。您有一斗或者一升水救活我嗎?』我說:『好。我去游說吳越之王,請他開鑿運河,把長江的水引過來救你,可以嗎?』鮒魚生氣地說:『現在我被困在這兒,只需要一斗或者一升的水就能活命。如果象你這么說,不如早點到賣干魚的店裡去找我好了!』」

鮒魚在車轍中只要借斗升之水即可活命,而如果去游說吳越之王,開鑿運河,把長江的水引過來,鮒魚早就渴死了。這個道理很簡單。但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言過其實、形式主義豈不是比比皆是!形式主義的危害真是害死人啊!

唐朝元稹所著《鶯鶯傳》中,張生對紅娘說:「自從我見了你家小姐一面,日思夜想,茶飯無味。希望你從中撮合。」紅娘問:「你為什麼不通過媒人提親,正式把小姐娶過門呢?」張生說:「我現在心情十分迫切,如果通過納采問名等一整套繁瑣的婚娶儀式,至少需要大半年,那時候我早進了枯魚之肆了。」紅娘看到張生確實是心急火燎的,就答應從中牽線,促成張生與崔鶯鶯的姻緣。後來,元朝的王實甫根據這個故事,改編成了不朽的名篇《西廂記》,一直流傳到今日。

莊子經典寓言故事 篇19

惠施做了魏國的宰相,莊子將去會見他。

有個好事的人對惠施說:「莊子是個大名人,他要到魏國來很可能是謀求相位的。」惠施聽了很擔心自己的相位被莊子奪去,於是在國內搜尋莊子,一連搜尋了三天三夜。

莊子可不在乎這些,他仍然大搖大擺地到了相府去見惠施。一見惠施,莊子就說:「我前不久到南方去見到了一種鳥,它的名字叫鵷鶵,你知道嗎?鵷鶵由南海出發飛往北海。不是梧桐樹它都不落下休息,不是竹子結的子實它都不吃,不是甘甜的泉水它都不飲。可有一隻貓頭鷹抓得一隻腐爛的老鼠,當鵷鶵飛過它的上空時,貓頭鷹生怕搶走到手的死老鼠,就仰頭怒視著鵷鶵,發出『嚇嚇』的驚叫。現在你用魏國的權勢來『嚇』我嗎?」

惠施是個雄辯天下的人,他已意識到莊子謀圖相位全是無稽之談,於是幽默地說:「我這里有梧桐樹、竹子實、甘泉水,專侯鵷鶵的光臨呢。」

莊子經典寓言故事 篇20

孔子前往楚國,路過一片樹林,看到一個駝背老人,手裡拿著一根長長的竹竿正在粘知了。老人的技術非常嫻熟,只要是他想粘的知了,沒有一個能逃脫的,就好像信手拾來一樣輕而易舉。孔子驚奇地說:「您的技術這么巧妙,大概有什麼方法吧!」

駝背老人說:「我的確是有方法的。夏季五六月粘知了的時候,如果能夠在竹竿的頂上放兩枚球而不讓球掉下來,粘的時候知了就很少能夠逃脫;如果放三枚不掉下來,十隻知了就只能逃脫一隻;如果放五枚不掉下來,粘知了就像用手拾東西那麼容易了。你看我站在這里,就如木樁一樣穩穩當當;我舉起手臂,就跟枯樹枝一樣紋絲不動;盡管身邊天地廣闊無邊,世間萬物五光十色,而我的眼睛裡只有知了的翅膀。外界的什麼東西都不能分散我的注意力,都影響不了我對知了翅膀的關注,怎麼會粘不到知了呢?」

孔子聽了,回頭對弟子說:「專心致專,本領就可以練到出神入化的地步。這就是駝背老人所說的道理啊!」

寓意:一個人如果能夠排除外界的一切干擾,集中精力,勤學苦練,就可以掌握一門過硬的本領。

閱讀全文

與干成大事籌集本錢的故事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沒有共同語言的婚姻該怎麼處理 瀏覽:740
宏觀經濟學看哪個老師 瀏覽:653
哪個台演鄉村愛情9下 瀏覽:22
一建經濟生產成本包括哪些科目 瀏覽:496
友情為什麼會變淡故事 瀏覽:104
如何報考事業單位專業技術 瀏覽:973
分手後還有愛情怎麼辦 瀏覽:601
屬兔的和屬馬的婚姻怎麼樣好嗎 瀏覽:53
通過三個工人的故事你有什麼啟發 瀏覽:183
事業單位不接收養老保險怎麼辦 瀏覽:376
嫁了不幸福的人怎麼辦 瀏覽:528
華夏愛情禮包在哪裡 瀏覽:947
竹竿和笛子的故事怎麼寫議論文 瀏覽:996
過上幸福的生活該如何努力 瀏覽:279
什麼是愛情什麼是婚姻句子 瀏覽:878
擁抱幸福的女主角真名是什麼 瀏覽:735
校園愛情能維持多少年 瀏覽:888
什麼愛情是不被世俗接納的 瀏覽:844
農夫和鵝有關的寓言故事有哪些 瀏覽:222
講有趣故事用英語怎麼說 瀏覽: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