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初一上冊語文導學第5課《童趣》我挑戰答案。 急急急!!!!!
第5課《童趣》三維目標新教案
沈復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了解文言文的特點和學習方法。
2.背誦、理解全文。
過程與方法
跟讀,朗讀,討論,背誦,體會。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理解作者的精神體驗——「物外之趣」。
2.領悟作者的奇思妙想,豐富自己的想像力。
教學重點:准確朗讀,讀通文句,感受物外之趣。
教學難點:背誦課文,讀懂文句。
課時安排: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 10 課時
一、作者簡介
沈復,字三白,清代文學家,長洲(現在江蘇蘇州)人,工詩畫、散文。《浮生六記》、《閨房記樂》、《閑情記趣》、《坎坷記愁》、《浪遊記快》、《中山記歷》、《養生記道》。
二、檢查預習
童稚zhì 藐小miǎo 擬nǐ強jiāng 唳lì怡yí 礫lì 壑hè龐páng
三、學生自讀課文
注意理解下面詞語。
①項為之強(脖子、頸項)
②果如鶴唳雲端(果真)
③以叢草為林(樹林)
④興正濃(興趣)
⑤方出神(正)
⑥驅之別院(趕、驅逐)
⑦明察秋毫:連極細小之物也看得一清二楚,表現視力極佳。
⑧怡然自得:形容安適愉快而滿足的樣子。怡然:安適、愉快的樣子。
⑨龐然大物:形容極大極大的動物。
⑩夏蚊成雷:蚊群發出雷鳴般的叫聲
。
四、問題探究
1、「飛蚊成鶴」,表現了少年時期的「我」的什麼特點?
2、用文中的語言概括「我」這樣做的好處?
3、「我」為什麼能獲得「物外之趣」(自身具備什麼條件)?
4、文中除了「飛蚊成鶴」之處,還寫到了什麼「物外之趣」(即把什麼看作什麼)?
5、為什麼「我」「呀然一驚」?文中的龐然大物指什麼?
6、「我」為什麼要打癩蛤蟆並「驅之別院」?
五、師生共同合作,解答上述問題,了解全文大意。
六、集體朗讀課文,請一學生簡述故事內容。
七、小結本堂課所學內容,布置作業:
1、在自己的本子上翻譯全文;
2、熟讀全文,背誦全文。
第 11 課時
一、檢查背誦。
二、翻譯全文:
附譯文:
我回想自己在年幼的時候,能睜大眼睛直視太陽,視力好極了,每遇見細小的東西,一定要仔細觀察它的紋理,所以常常能感受到超脫事物本身的樂趣。
夏夜裡,蚊群發出雷鳴似的叫聲,我心裡把它們比作群鶴在空中飛舞,這么一想,眼前果真就出現了千百隻白鶴;抬頭看著它們,連脖子也變得僵硬了。我又留幾只蚊子在白色帳子里,慢慢地用煙噴它們,使它們沖著煙邊飛邊叫,構成一幅青雲白鶴圖,果真像鶴群在青雲邊上發出叫聲一樣,這使我感到高興極了。
我常在土牆高低不平的地方,在花台上雜草叢生的地方,蹲下身子,使身子跟檯子一般高,把叢草當成樹林,把蟲子、蚊子當成野獸,把土塊凸出部分當成丘陵,低陷部分當成山溝,我便憑著假想在這個境界中游覽,愉快而又滿足。
有一天,我看見兩只小蟲在草間相鬥,(便蹲下來)觀察,興味正濃厚,忽然有個極大極大的獸拔山倒樹而來,原來是一隻癩蝦蟆,舌頭一吐,兩只小蟲全被它吃掉。我那時年紀很小,正看得出神,不禁哇的一聲驚叫起來。待到神智恢復,捉住癩蝦蟆,抽了它幾十鞭子,把它趕到別的院子去。
三、課堂練習完成「練習一、二」。
四、明確全文主旨:表現了童年的我自發的審美意識和審美情趣。
五、請學生講講自己曾有過的「物外之趣」。
六、布置作業:
1.完成課文背誦;
2.完成翻譯作業;
七、板書設計:
仔細觀察、富有愛心、想像聯想 物外之趣
觀蚊如鶴
神遊山林
鞭打蝦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