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步步為營和步步為贏哪個對
步步為營。
步步為營出自明代羅貫中所著的《三國演義》第七十一回:可激勸士卒,拔寨前進,步步為營,誘淵來戰而擒之,所以步步為營是正確寫法。
古時五尺為步,稱步步,表示距離近,營指軍事營壘,步步為營意思為軍隊每前進一步就設下一道營壘,比喻行動謹慎,防備嚴密。
Ⅱ 步步為營什麼意思步步為營典故出處介紹
漢中之戰,劉備擊敗曹操成功佔領漢中。此役黃忠在定軍山斬殺夏侯淵成為了戰事的重要轉折點,不過黃忠和夏侯淵在對陣前期,夏侯淵手中是握有優勢的。當時夏侯淵擒住了黃忠的部將陳式,但黃忠並沒有因此退讓,反而擊敗了夏侯淵。不過演義當中的漢中之戰和正史當中有一些出入,這次要為大家講解的成語步步為營就和此次戰役有關,下面就一起來了解下吧。
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於《三國演義》第七十一回,發生在漢中之戰期間,故事的主人公為黃忠和法正。原文如下:
(黃)忠慌與法正商議,正曰:淵為人輕躁,恃勇少謀。可激勸士卒,拔寨前進,步步為營,誘淵來戰而擒之:此乃反客為主之法。忠用其謀,將應有之物,盡賞三軍,歡聲滿谷,願效死戰。黃忠即日拔寨而進,步步為營;每營住數日,又進。淵聞之,欲出戰。張郃曰:此乃反客為主之計,不可出戰,戰則有失。淵不從,令夏侯尚引數千兵出戰,直到黃忠寨前。忠上馬提刀出迎,與夏侯尚交馬,只一合,生擒夏侯尚歸寨。余皆敗走,回報夏侯淵。
按照小說的情節發展,劉備與曹操在漢中一帶展開爭奪。期間夏侯淵與黃忠在定軍山交鋒。夏侯淵堅守不出,黃忠貿然出兵挑戰,結果部將陳式為夏侯淵所擒。此時,謀士法正獻出良策,黃忠以此法戰勝夏侯淵,並生擒了曹軍大將夏侯尚。法正的獻出的計策就叫做步步為營。
步步為營的意思是指軍隊每向前推進一步就設下一道營壘。形容進軍謹慎。也比喻行動,辦事謹慎。這句後來為大家耳熟能詳的成語最早的出處就是《三國演義》。
發生在獻帝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的漢中之戰,在歷史上是真實存在的,戰況也非常激烈。劉備親自率部征討漢中,曹軍漢中主帥夏侯淵一面堅守,一面向曹操求援。不過,等曹操趕到漢中不久,法正和黃權二人便發現了夏侯淵的致命缺陷,在定軍山一役中殺死夏侯淵,取得了漢中一役最為重要的勝利。
不過,與小說情節所不同的是,在真實的漢中之戰期間,夏侯尚還在並州與曹操之子曹彰一起對付北部邊境的烏桓叛亂。因此,他也就不可能分身出現在漢中戰場,更不可能會被黃忠生擒活捉。小說中的這一情節很明顯是作者虛構出來的。
那麼,為何作者要將夏侯尚變成黃忠的俘虜呢?這可能與歷史上夏侯尚在曹魏帝國的地位有關。按照《三國志•夏侯尚傳》的記載,夏侯尚不僅是曹操時期的主要將領,也是曹丕時代的重臣,不僅在荊州戰場擊敗過諸葛瑾大軍,還在東三郡一帶重創劉備的義子劉封,可謂是與蜀漢集團苦大仇深的一位。作者作如此改變,很明顯是帝蜀寇魏這一主題思想的需要。正如曹軍中另外一位重要將領徐晃一樣,作者也特意改變了他的結局,讓原本壽終正寢的他死在東三郡戰場。
Ⅲ 三國步步為營的故事告訴了我們什道理
閱讀下面一則小故事,說說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什麼道理?
《三國演義》中有個望梅止渴的故事:曹操帶兵來到一個沒有水的地方。士兵們口渴難忍,叫苦不迭,對找到水源失去了信心。曹操心生一計,說:「前面有一片很大的梅林,梅子很多,又甜又酸。」士兵聽了,都流出了口水,不再喊渴,終於走出了那個鬼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來回答
最佳答案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辦法總比困難多,只要我們善於動腦筋,就能戰勝許多難以克服的困難。(意思對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