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有哪些寓言故事,除了亡羊補牢和守株待兔
鷸蚌相爭、刻舟求劍、鵬程萬里、守株待兔、掩耳盜鈴、亡羊補牢、驚弓之鳥、杯弓蛇影、
抱薪救火、自相矛盾、濫竽充數、畫龍點睛、葉公好龍、畫蛇添足、掩耳盜鈴、買櫝還珠
Ⅱ 類似「揠苗助長」「守株待兔」的寓言故事的成語還有哪些
類似「揠苗助長」「守株待兔」的寓言故事的成語有:
畫蛇添足、掩耳盜鈴、亡羊補牢、精衛填海、守株待兔、 誇父追日、愚公移山、朝三暮四、揠苗助長、庖丁解牛、東施效顰、望洋興嘆、一鳴驚人、濫竽充數、買櫝還珠、自相矛盾、守株待兔、刻舟求劍、南轅北轍、鷸蚌相爭、掩耳盜鈴、塞翁失馬、葉公好龍、邯鄲學步、截竿入城、望梅止渴、道邊李苦、鄭人買履
Ⅲ 守株待兔的成語故事還有哪些
還有《揠苗助長》、《自相矛盾》、《鄭人買履》、《守株待兔》、《刻舟求劍》等。
1、《揠苗助長》
有個宋國人,他十分期盼禾苗長高,於是就去田裡把禾苗一個個的拔高,一天下來十分疲勞但很滿足,回到家對他的家人說:「可把我累壞了,我幫助禾苗長高了!」
他兒子聽說後急忙到田裡去看苗的情況,然而苗都枯萎了。
這則故事告訴人們違反事物的發展規律,急於求成,最後事與願違。
2、《自相矛盾》
在戰國時期,楚國有個賣矛和盾的人,他先誇耀自己的盾很堅硬,說:「無論用什麼東西都無法破壞它!」
然後,他又誇耀自己的矛很銳利,說:「無論什麼東西都能被它破壞!」
市場上的人質問他:「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侍孫轎的盾,它們將怎麼樣?」
那個人無法回答。眾人嘲笑他。
世上不可能共同存在牢不可破的盾和無堅不摧的矛,這個楚國人片面地誇大了矛與盾的作用,結果出現無法自圓其說的局面。比喻說話做事前後抵觸,不能自圓其說。
3、《鄭人買履》
從前有一個鄭國人,想去買一雙新鞋子,於是事先量好自己腳的尺碼,然後把量好的尺碼放在自己的座位上。到了集市,卻忘了帶上尺碼。挑好了鞋子,才發現:「我忘了帶尺碼。」
就返回家中拿尺碼。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時候,集市已經散了,他最終沒有買到鞋子。有人問:「你為什麼不直接用自己的腳去試鞋子?」
他回答說:「我寧可相信量好的尺碼,也不相信自己的腳。」
這個故事告訴人們:對待事物要會靈活變通、隨機應變,不能墨守成規,死守教條,要注重客觀事實,為人處事要從實際出發。
4、老肆《守株待兔》
一個農夫在地里幹活的時候看到一隻兔子撞死在一個樹樁上,撿回去賣了幾塊錢感覺這個比種地來錢快,然後就天天不去幹活守著樹樁等兔子再來撞,最後就餓死了!
形容人不作主觀努力,只是存在僥幸心理,想獲得意外成功是不可能的。
5、《刻舟求劍》
戰國時,楚國有個人坐船渡江。船到江心,楚人一不小心,隨身攜帶的一把寶劍滑落江中,他趕緊伸手去抓,可惜為時已晚,寶劍已經落入江中。船上的人對此感到非常惋惜。
但那楚人似乎胸有成竹,馬上掏出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上個記號,並且對大家說:「這是寶劍落水的地方,所以我要刻上一個記號。」
大家都不理解他為何要這樣做,也不再去問他。
船靠岸後,那楚人立即在船上刻有記號的地方下水,去撈取掉落的寶劍。楚人撈了半天,始終不見寶劍的影子。他覺得很奇怪,自言自語地說「我的寶劍不就是從凱寬這里掉下去的嗎?我還在這里刻上了記號,現在怎麼會找不到呢?」
聽他這么一說,那些人紛紛大笑起來,說道:「船一直在行進,而你的寶劍卻沉入了水底,不會隨船移動,你又怎能找得到你的劍呢?」
這則成語包含著兩層道理。一層是,人的思想認識如果不符合客觀實際,就不會把事情做成功。另一層是,客觀實際是不斷發展變化的,如果把陳規舊章當成解決新問題的法寶,也要鬧笑話。作者這種思想是樸素的唯物思想,辯證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