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前程往事 > 如何形容樸素的故事

如何形容樸素的故事

發布時間:2024-12-14 07:44:48

㈠ 關於愛勞動艱苦樸素的主要事跡

艱苦奮斗的傳統不能丟———周恩來總理艱苦樸素躬行節儉的生活故事
建國以後,周恩來總理在生活上始終保持戰爭年代那種艱苦樸素的作風。他常說:生活上不要那麼講究,穿得舊一點別人看著也沒關系,丟掉艱苦奮斗的傳統才難看呢。
「我要中國料子」
進北京後,周總理第一次做衣服,選中了「紅都」服裝店。工作人員介紹:「這是聞名全國的高級服裝店。」
周總理笑容滿面:「我就是慕名而來的。」
面對工作人員介紹的英國呢料、澳大利亞毛料等各色的外國布料,周總理搖搖頭,說:「我要中國料子,無論毛料布料都要國產的。」
這次他做了一套青色粗呢毛料中山服、一套藍卡其布夾衣和一套灰色平紋布中山裝。這幾件衣服一直穿到1963年,始終光滑整潔、挺挺括括。
衣服穿了10年仍然挺挺括括,其中當然有奧妙。周總理有兩只袖套,辦公時必定套在胳膊上,這樣就保護臂肘不會磨損得太快。然而,他一天工作長達十七八個小時,天長日久仍不免磨損磨破,於是,便送去「紅都」請裁縫織補,一般人是看不出來的。衣服雖然舊了,會客時將衣服熨燙一遍,穿出來仍然挺挺括括,再加上他瀟灑大度的儀容舉止,絲毫無損大國總理的風度。
「我們領導更要帶頭」
周總理吃飯很簡單,經常是兩菜一湯,主食吃普通麵粉,不吃富強粉,吃普通大米,不吃小站稻,而且每周至少一頓粗糧。在三年自然災害時期,周總理不吃肉,不吃魚,不吃蛋,和全國人民同甘共苦。在中南海,他常常親自排隊買飯。有一次,他買了一碗玉米飯和一碗湯,最後碗里剩下的湯,周總理就用窩窩頭蘸著吃完,一點也不浪費。同志們見到這種情景,都非常感動,勸他說:總理,你肩上的擔子重,一定要保重身體。現在雖然困難,但我們這么大的國家總能讓您吃好一點。周總理卻親切地對大家說:「現在全國人民度荒年,我們領導更要帶頭。」

「樓外樓」上三付餐費
1973年9月,周總理陪同法國總統蓬皮杜訪問杭州。這天下午,周總理請隨行工作人員到杭州有名的酒家「樓外樓」吃飯。這是總理第9次上「樓外樓」,酒家職工們非常高興,除了准備西湖醋魚等高檔名菜外,還端上了總理喜歡吃的紹興霉乾菜、豆芽菜等家常菜。飯後結賬時,省里的同志說由地方報銷,總理不肯,堅持要自己付錢。店裡的同志知道,不收錢,總理會生氣的,就收了10元。誰知周總理不肯,說:「10元錢怎麼夠,要收足。」店員們商量了一下,加收了5元。不料周總理又說:「不夠的,要同一般顧客一樣收。」沒辦法,店裡只好又收了5元。這樣收了20元。沒想到一個小時後,杭州機場來了電話,說總理上飛機前留下10元錢補交中午的飯費。於是店員把當天的午餐費按照牌價表仔細算了一遍,餐費是19元多一點。

不能有以後, 一講以後就止不住了
周總理住的是舊房子,地面的方磚高低不平,泛潮泛鹼,天花板和四周牆壁都已灰黑,門窗縫是用紙糊的。雖然這樣,但他一直不讓修繕。1959年,趁他外出,管理人員替他翻修了房子,裝上地板,換了地毯、窗簾、洗澡盆。沒想到,周總理外出回來,卻少有地發了脾氣,把有關同志嚴厲批評了一頓,並且憤然離去,不肯回家。有關同志多次認錯檢查,又請陳毅等老同志出面,周總理仍然不肯回家,並且主動在國務院做檢查,要大家吸取教訓,還專門召開會議做自我批評,要大家引以為戒。一些老同志勸說:「已經這樣了,以後注意就行了。」周總理卻說:「不能有以後,一講以後就止不住了。」結果,除了地板之類無法取走的東西之外,凡能取下來的東西都退回了公家。

㈡ 關於樸素平凡的名人事例

1、周恩來總理勤儉節約的故事,婦孺皆知,成為美談。他一貫倡導勤儉建國、艱苦奮斗,要求「一切招待必須是國貨必須節約樸素,切忌鋪張華麗、有失革命精神和艱苦奮斗的作風」。

朱光亞同志曾回憶過這樣一則故事:1961年12月4日召集專門委員會對當時第二機械工業部的一個規劃進行審議,會議從上午開到中午還沒結束,周總理留大家吃午飯。餐桌上是一大盆肉丸熬白菜、豆腐,四周擺幾小碟鹹菜和燒餅。周總理同大家同桌就餐,吃同樣的飯菜。

這個故事至今聽來讓人覺得很有教育意義。在周總理身上,這樣的例子也數不勝數。1962年夏,周總理到遼寧省視察工作,剛一住下,他就從口袋裡掏出一張紙,交給負責接待的同志,說:「上面寫的東西都不能做。」

原來,這張單子開著20多種禁吃的菜名,雞鴨魚肉之類都包括在內。正是這一樁樁、一件件小事,鑄就了他們偉大的人格魅力,使之成為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和我黨我軍光榮傳統的化身!

2、鄧小平厲行節儉伴隨他三落三起的一生,有許多感人的細節,魅力無窮,再三回味。「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現在一些先闊起來的人已把節儉看作小氣摳門,把浪費當成促進消費。

但是這些人完全忘記了我們資源匱乏的國情。我國耕地、淡水、森林、石油和天然氣等重要資源的人均佔有量,分別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3、1/4、1/5、1/10和1/22。在全國六百多個城市中,已有四百多個供水不足。「天育物有時,地生財有限,而人之欲無極。

以有時有限奉無極之欲,而法制不生其間,則必物暴殄而財乏用矣。」這是唐朝詩人白居易的資源危機觀。厲行節儉,是應對資源短缺的最重要的選擇。今天,深感水荒、電荒、煤荒、油荒切膚之痛的我們,應比白居易更加具有節儉的緊迫感,深深感到領袖們厲行節儉的細節魅力的永存。

3、毛澤東要求別人的自己首先做到。他一生粗茶淡飯,睡硬板床,穿粗布衣,生活極為簡朴,一件睡衣竟然補了73次、穿了20年。

經濟困難時期,他自己主動減薪、降低生活標准,不吃魚肉、水果。上世紀60年代,有一次他召開會議到中午還沒有結束,他留大家吃午飯,餐桌上也是一大盆肉丸熬白菜、幾小碟鹹菜,主食是燒餅。偉人在勤儉節約方面為國人做出了表率。

4、共產主義戰士雷鋒在生活中處處注意節約,他參軍後,每月領到的津貼費 ,除了交團費,買書等必需的生活日用品外,其它的全部存入了儲蓄所。

他的襪子總是補了穿,穿了又補。變得面目全非了還捨不得買雙新的。搪瓷臉盆和洗口杯有許多疤子,還不願意丟掉另買。他的內衣也補了許多補丁。但部隊發夏裝時,按規定每人可領兩套單軍裝,兩件襯衣、兩雙鞋,而雷鋒卻只領一份,說是「夠穿了」。

5、漢明帝劉庄做太子時,博士桓榮是他的老師,後來他繼位作了皇帝「猶尊桓榮以師禮」。

他曾親自到太常府去,讓桓榮坐東面,設置幾杖,像當年講學一樣,聆聽老師的指教。他還將朝中百官和桓榮教過的學生數百人召到太常府,向桓榮行弟子禮。

桓榮生病,明帝就派人專程慰問,甚至親自登門看望,每次探望老師,明帝都是一進街口便下車步行前往,以表尊敬。進門後,往往拉著老師枯瘦的手,默默垂淚,良久乃去。

當朝皇帝對桓榮如此,所以「諸候、將軍、大夫問疾者,不敢復乘車到門,皆拜床下」。

桓榮去世時,明帝還換了衣服,親自臨喪送葬,並將其子女作了妥善安排。

閱讀全文

與如何形容樸素的故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幸福壩是什麼壩 瀏覽:794
幸福島空調怎麼開蓋 瀏覽:159
新余渝水區辦健康證在哪些醫院 瀏覽:105
美女突然來信息怎麼回好 瀏覽:930
女人眼裡的愛情是什麼意思 瀏覽:133
工作中的事業單位有哪些 瀏覽:895
用中文講故事怎麼講 瀏覽:464
首席復盤經濟數據意味著什麼 瀏覽:689
小孔融有哪些故事 瀏覽:661
美女們你們在哪裡聚會 瀏覽:994
正常健康的人是什麼樣的 瀏覽:513
事業單位預檢多久能拿到報告 瀏覽:926
竭澤而漁這個成語故事講了什麼 瀏覽:831
江蘇省內養黑山羊經濟效益怎麼樣 瀏覽:681
婚姻斷裂分成上下兩代表什麼 瀏覽:285
如何形容樸素的故事 瀏覽:496
美女上車跟別人說吃什麼呀 瀏覽:447
張愛玲式的愛情是什麼 瀏覽:17
健康步道網紅打卡點在哪個地方 瀏覽:137
被塵封的故事聯機怎麼關閉聯機 瀏覽: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