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講故事技巧講解
1、了解故事——深刻理解故事的每一個角色:既然你需要講故事,那麼首先你肯定要了解故事,但光了解故事還不夠。就比如白學公主,也許你看一次就知道故事的的梗概了,因為她的故事情節十分的簡單,但你當你講故事出來的時候,你就必須要掌握好每一個人的心理描寫,和說話的語氣 了。因此必須要深刻了解故事裡的每一個角色,模仿他們說話的語氣和動作。
2、分角色扮演——每個角色都必須要不同聲音:既然你要講故事,那麼最重要的就是如何解決一個人扮演多個角色的問題,怎麼讓孩子感受到多個角色的感覺了。因此,扮演多個角色的時候,最好使用不同聲音,這樣比較有區分度。不能多個角色都用自己的一個聲音,那麼對於孩子來說,沒有解析度,就會讓故事顯得枯燥乏味了。
3、多做動作——要說與做同時進行:講故事,講故事,而不是僅僅只有嘴巴在說而已。最重要的還是應該要動起來,就比如:當你講《小紅帽》的事故的時候,你如何給孩子們表達大灰狼的可怕的?難道僅僅靠說?肯定是不行的,你應該再手舞足蹈,做一些大灰狼的東西,再漏出牙齒來模仿大灰狼,這樣孩子們才會深刻的記憶住大灰狼是什麼樣子的。
4、多利用道具——道具可以簡陋但不能沒有:講故事的核心不僅僅是在講,而是應該講,動,表演融合一體。不僅僅要對孩子們的聽覺有所感動,還要對孩子們的視覺甚至嗅覺都要有所感動。這樣孩子對故事的印象才深刻,因此要准備必要的道具。比如你講 巫婆的故事,最好用一根掃把,來展示巫婆飛行時候的樣子。
㈡ 如何幫助兒童理解故事內容
幼兒期正處於學習使用語言的最佳期,幼兒園的語言教育應對幼兒進行以故事活動為手段,以一日生活為途徑的教育過程。著名心理學家皮亞傑、布魯納等認為,兒童語言是在個性與環境相互作用中,尤其是在與人們語言交往實踐中發展起來的。「交流是兒童獲得語言的決定因素。」對故事的理解能促進兒童之間的交流。而理解故事僅僅靠每周專門的語言活動是難以完成的,必須在幼兒園一日活動中的各個環節為幼兒創設練習的機會和條件,並給予適當的指導,才能使幼兒的語言能力獲得較大的提高,加深對故事的理解。具體我從以下幾方向著手:
一、聯系生活實際,幫助幼兒理解故事豐富多彩的生活是語言以及理解故事的源泉,生活既充實了幼兒說話的內容又為他們創設了說話的情景,因此一日活動也可以看做是故事的活教材。
(1)結合日常生活練習說話,理解故事。幼兒對周圍生活充滿了新鮮感,隨著生活經驗的積累,對生活的了解也越來越多。教師根據孩子對生活的了解,選擇或自編一些與生活有關的故事,並結合每天的生活讓他們談談看到的和聽到的。生活與故事的結合,幫助幼兒較快地理解了故事的內容,同時也為說創設了條件。
(2)利用現代信息渠道練習說話,並了解故事的內容。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信息渠道也越來越多,如電視、電腦、廣告、網路、多媒體等。教師充分利用這些現代科學技術讓幼兒了解生活中發生的事情,利用共同感興趣的話題展開討論,使幼兒看中學,看中說,看看講講,即擴大了眼界又了解故事所發生的內容。
二、創造良好的環境,促進幼兒對故事的理解豐富幼兒的生活,激發幼兒的理想,活躍幼兒的思維,創設平等融洽的氣氛,使幼兒有話可說,有話想說,有話敢說,有話就說。主要從下面四方面著手:
(1)創設平等融洽和諧的環境氣氛,使幼兒有話敢說,願意說,教師創設「家庭式」的教育氛圍,與幼兒平等相處,尊重每個幼兒,積極鼓勵引導他們說話。
(2)增加自由活動時間,使幼兒有更多的交往時間和機會,在教室一角開辟出「交談區」,鼓勵幼兒前去閑聊,給幼兒充分的交流機會,使幼兒在交往中表現出有話想說。
(3)提供誘發幼兒說話的材料,使幼兒有話可說。教師創設一些說話的材料,力求做到選材簡便,形式新穎,富有吸引力,讓幼兒主動去說,如用故事表演的道具開設故事大王比賽等活動。
(4)根據故事內容,開展一些游戲活動,在游戲中讓幼兒進一步了解故事的內容。綜上所述,只要我們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真正地站在幼兒的角度,為幼兒創設各種條件,使幼兒真正對故事有興趣,從而加深幼兒對故事的理解。
㈢ 怎麼了解一個寓言故事
解讀一篇寓言 解讀寓言,一是通過分析它的內容和形象,揭示其深刻的寓意;二是通過分析它的表現手法,了解寓言的寫作特點. 二、寫作準備 1.了解寓言的基本內容,學習理解寓言的寓意. 2.了解寓言的一般特徵,了解寓言的寫作特點. 三、知識儲備 關於寓言 寓言是寄託著深刻思想意義的一種簡短故事.「寓」是寄託的意思,寓言是通過一個小故事,用比喻、擬人等手法,來說明某個道理或教訓的文學作品,往往帶有諷刺和勸誡的性質.有人說寓言是「理智的詩」,「是穿著外衣的真理」. 寓言的篇幅一般比較短小,具有鮮明的哲理性和諷刺性.寓言的主人公,有的是人,更多的情況下是人格化的動物、植物或自然界其他東西和現象.主題思想大多是藉此喻彼,借遠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奧的道理從簡單的故事中體現出來.其內容在於反映人們對生活的看法,或對某種社會現象作某種批評,或對某一階級、某一個人有所諷刺,或提供某種生活的教訓,或進行某種善意的箴誡. 寓言的基本特徵是教訓和諷刺.作者通過諷刺和嘲笑揭露敵人的丑惡殘暴,教育人民提高警惕,加強團結,打擊敵人.也用諷刺和嘲笑某些人的自私、虛偽、愚蠢、懶惰等缺點,使人在笑聲中受到深刻的道德教育.這些教訓,諷刺一般在作品的開頭點出來,有的在作品的最後直接說出來,有的則隱含在故事中間,讓讀者加以思索找出來.《南轅北轍》的最後一段中就直接點明了:「車上的朋友不明白,方向錯了,馬好、旅費多、車夫技術高,這幾個條件越好,他離要去的楚國就會越遠.」另外,寓言常用擬人、比喻手法,把動植物、無生物「人格化」,用它來比喻社會上某些人. 我國古代的寓言,起源於勞動人民的口頭創作.遠古時代就在各民族之間流傳.戰國時代,由於士階層的興起,他們或者著書立說,發表自己的政治主張;或奔走於各國,游說諸侯,都必須致力於言談的技巧,使之寓於說服力,因此,在他們的著作或言談中就出現了許多精彩的寓言故事.如《狐假虎威》、《守株待兔》、《愚公移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