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給幼兒講故事時要注意哪些問題
孩子現在4歲半,已經堅持給孩子講了2年故事,自己很早就接觸了兒童認知心理學,結合自己的經驗,做一下回答。
給孩子講故事,應從兒童認知心理學的角度去分析和實踐。第一應該注意講故事的環境,第二應該重復講。
一、講故事的環境
1.講故事的時間、氛圍、坐姿
給孩子講故事應該創造一個輕松的氛圍,一般選擇在睡前,睡前講故事,有利於孩子晚上睡眠。燈光盡量選擇台燈,就是只能照到書本的位置為宜,房間其他地方的光線要暗一些。爸爸媽媽和孩子一起的姿勢很重要,爸爸媽媽應該和孩子肩膀挨著肩膀,孩子會有陪伴的感覺,而不是面對面坐著,有壓力感。
(圖片來自網路)
2.講故事的語調、語速
講故事的過程中,爸爸媽媽和孩子不時要有目光交流,爸爸媽媽的聲音要低,要慢,不能快,因為爸爸媽媽講的故事中的每一句話,每一個情節,每一個人物,都會在孩子的腦海出中出現,比如明媚的陽光、綠油油的草坪、細細的沙子、長著兩個長長耳朵的小兔子,這些抽象的事物和故事中的細節在孩子的腦海中會一一出現。過快孩子跟不上,跟不上,大腦就無法閃現故事中的內容,也就失去了通過講故事讓孩子認知周圍世界的意義。(更多兒童認知心理學文章,請關注頭條號)
講故事的聲調要抑揚頓挫,孩子的大腦對聲調的高和低都會有反應,使故事更加形象化。
二、故事應該重復講
1.支持孩子聽重復故事
有的爸爸媽媽常說,孩子就喜歡講一個故事,爸爸媽媽都講不耐煩了,其實這是好事情,如果爸爸媽媽不懂兒童認知心理學,就會刻意讓孩子不斷接觸新的故事,這是不對的。
(圖片來自網路)
2.一個故事講一個月
一般來講,一個故事至少講一個月,孩子不會不耐煩。我們成人看一本書,看一本電影,如果看很多遍,每一遍都會有新的收獲,尤其是書和電影中的某些細節有新的認識。孩子也一樣,當他第二遍的時候,他會注意到新的細節,這個時候,他的大腦不是被故事情節帶著走,而是注意故事中的細節,對細節的把控能力是孩子在未來一個重要的學習能力,為什麼有的孩子到了小學4年級、5年級做應用題,總是丟三落四,就是沒有注意到應用題中有很多細節的條件,沒有注意到,所以做題做不對。(更多兒童認知心理學文章,請關注頭條號)
3.建立親密情感
當孩子對一個故事聽了很多遍的時候,孩子對故事已經很熟了,包括裡面的細節,爸爸媽媽再給他講的時候,他已經胸有成竹了,對整個故事有一種掌控感和安全感,和爸爸媽媽之間的情感建立更加親密了。(更多兒童認知心理學文章,請關注頭條號)
(圖片來自網路)
4.培養自信心
當爸爸媽媽不小心講錯其中一個情節的時候,他會說,媽媽你講錯了,不是這樣的。你說,對不起,我是講錯了。這時候孩子有底氣糾正你的錯誤,孩子的自信慢慢也培養起來了。
5.培養情商
當你有這個發現之後,可以在後續的將故事過程中,有意地講錯某個情節,看孩子能不能糾正你,孩子在糾正你的過程中,說明他的大腦在思考,已經對整個故事情節有了全盤的把握,你對故事情節的任何一個小修改,他都能應對自如,對故事情節、故事人物、故事人物之間關系、人物關系的變化都能全面理解和掌握,這對孩子情商的提升有重要意義。這樣就達到了將故事的目的。
⑵ 如何利用睡前故事時間,與寶寶建立深層次的情感聯系
利用睡前故事時間與寶寶建立深層次的情感聯系,是一種既溫馨又有效的親子互動方式。以下是一些方法和策略,可以幫助父母通過這個日常活動加深與孩子之間的情感紐帶:
選擇合適的故事書:選擇適合孩子年齡和興趣的故事書,可以讓孩子更容易沉浸在故事中。挑選那些具有正面信息、富有教育意義的書籍,可以幫助孩子學習到重要的生活技能和價值觀。
創造舒適的閱讀環境:確保閱讀環境舒適、安靜,有助於孩子放鬆並專注於故事。可以使用柔和的燈光、舒適的座椅或床上用品,創造一個溫馨的閱讀角落。
使用生動的語言和表情:在講故事時,使用不同的語調、節奏和表情,可以讓故事更加生動有趣。這樣不僅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還能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故事內容。
鼓勵孩子的參與:邀請孩子提問或者對故事進行評論,可以讓他們感到自己是故事的一部分。這種互動可以增強孩子的參與感和興趣,同時也能促進他們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討論故事的主題和教訓:故事結束後,與孩子討論故事的主題和教訓,可以幫助他們理解和吸收故事中的深層含義。這種對話可以加深孩子對故事的理解,同時也是父母傳授價值觀和生活智慧的好機會。
定期重復閱讀:孩子們通常喜歡重復聽自己喜歡的故事。定期重復閱讀可以加強孩子對故事的記憶,同時也是加深親子間情感聯系的重要方式。
個性化故事:如果可能的話,可以根據孩子的興趣和經歷來改編故事,使其更加貼近孩子的生活。這樣的個性化故事可以讓孩子感到更加特別和被理解。
保持耐心和持續性:建立深層次的情感聯系需要時間和耐心。即使孩子有時候不願意聽故事,父母也應該保持耐心,持續地提供睡前故事時間。
分享個人故事:除了閱讀書籍,父母也可以分享自己的個人故事或童年回憶。這樣不僅能夠增加親子間的親密感,還能讓孩子更好地了解父母的成長經歷。
尊重孩子的反應: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他們對故事的反應也會有所不同。父母應該尊重孩子的感受,無論是喜悅、悲傷還是恐懼,都應該給予適當的支持和安慰。
通過以上方法,父母可以利用睡前故事時間與寶寶建立深層次的情感聯系,同時幫助孩子發展想像力、同理心和語言能力。這種親子互動不僅能夠增進感情,還能為孩子的全面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總之,睡前故事時間是父母與孩子建立深層次情感聯系的寶貴時刻。通過選擇合適的故事書、創造舒適的閱讀環境、使用生動的語言和表情、鼓勵孩子的參與、討論故事的主題和教訓、定期重復閱讀、個性化故事、保持耐心和持續性、分享個人故事以及尊重孩子的反應等方法,父母可以在孩子入睡前的那一刻,為他們的心靈播下愛、溫暖和安全感的種子。這些種子將隨著時間的流逝而逐漸生根發芽,成為孩子成長過程中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柱。
⑶ 給孩子講故事的時候,要注意哪些事項
給孩子講故事應該創造一個輕松的氛圍,一般選擇在睡前,睡前講故事,有利於孩子晚上睡眠。燈光盡量選擇台燈,就是只能照到書本的位置為宜,房間其他地方的光線要暗一些。爸爸媽媽和孩子一起的姿勢很重要,孩子的世界本是一張白紙,需要父母用心繪制。而父母拿什麼來繪制呢,無疑就是多說給他聽。說除了平時跟他了「嘮嗑」外,還可以講故事給他聽。要注意語氣溫柔,讓寶寶感覺很舒服就可以了,因為是媽媽爸爸給他講的故事,他也不一定就聽完全了故事的內容,最重要的是感覺到爸爸媽媽對他的愛。
不過,在給孩子講故事的時候要結合孩子的年齡特點,遵從循序漸進的原則。年紀小專注力持續不能太久,宜選擇篇幅短點的故事;隨著年紀的增長,可以適當的增加故事的篇幅。並在講的過程當中,注意孩子的注意力與表情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