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孝義火燒有什麼樣的歷史故事
孝義火燒據說與「火燒中陽樓」有關。孝義舊城中央,有一永安市場,市中心有一座宏偉高大、壯觀絢麗的古樓——中陽樓。此樓相傳建自漢魏,自漢唐設郡以後,孝義為一方重鎮,車騎繽紛,商賈彌至,往來郡城者,多道出其間。
凡事至邑者,必身臨其境,瞻仰其樓,而後贊之:真乃高矣!如此數代相傳,頗有名聲。而孝義人也常以其傲之。逢人便說:「俺孝義的中陽樓,半個還在天上頭!」此話確有欺天之意,久之惹惱上帝,遂派火神下界燼之。
清朝順治辛卯年四月十五日,永安市場大會,中陽樓下的四條大街,商鋪錯落,車水馬龍,人山人海,熱鬧異常。小吃攤上人們品嘗著各種風味小吃。中午時辰,街市正紅火。中陽樓下又增添了一位頭發斑白、衣衫襤樓的賣火燒老翁。老翁眉頭緊鎖,似有憂悶之情。他一面製作火燒,一面高聲反復叫賣;「世人快來買火燒,吞掉火燒,火就不燒」。
老翁奇特的叫賣聲,引來眾人圍觀。一個年青的後生問老翁:「多少錢一個?」翁答:「百兩黃金,千兩白銀」。「小小火燒,這般昂貴,怪事!」圍觀的人們議論紛紛,深感怪異,百思不解。老翁憤激地說:「嫌我的火燒小,那你們等大火燒吧!」說罷,老翁收攤而去。中午剛過,中陽樓突然起火,不到一刻,便成瓦礫一堆。
事後,人們把中陽樓火災與賣火燒老翁的出現聯在一起,以為是神的點化。於是,城裡人普吃火燒,認為不吃火燒,火即燒房燃屋,隨著鄉里人也照做。此後,火燒便成了邑人的食俗。至今,汾孝一帶過年都吃火燒,多在大年除夕夜食,謂之「翻身火燒」。
⑵ 《二十四孝圖》中孝道故事有哪些
一共有二十四個故事,分別是:忠孝雙全、望雲思親、上書救父、綵衣養親、哭竹生筍、打虎救父、鹿乳奉親、籠負母歸、棄官奉親、蘆衣順母、賣身葬父、親嘗湯葯、卧冰求鯉、聞雷泣墓。
百里負米、挨杖傷老、跪父留母、孝感繼母、勸姑孝祖、孝感動天、兄弟爭孝、嚙指痛心、老萊娛親、郭巨埋兒。
《二十四孝圖》中典故非常多,且作者對每一個典故,都有自己(兒童視角)的理解,兩者結合,呈現出文學創作的另一種路徑。
例:郭巨埋兒
典故講郭家貧困,已經窮到不能供奉母親了,認為兒子沒了可以再養,可母親只有一個。所以准備埋掉孩子,以供養母親。其孝心感動了天地,所以挖坑的時候,挖出了黃金,孩子也保住了。
(2)孝義有什麼歷史故事擴展閱讀
成書背景
《二十四孝故事》是中國元朝成書的一本宣揚傳統儒家孝道的蒙養讀物,其中選輯了為封建王朝所稱頌的自上古至宋代的24個孝男孝女的事跡,敘之以文,詠之以詩,繪之以圖,目的在於「用訓童蒙」即培養兒童的封建孝德,並在民間廣泛流傳。在舊社會,可以說是家喻戶曉,人人皆知。
歷史上傳承下來的《二十四孝故事》,必須要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進行辨證的歷史的分析。其中確實有值得繼承和弘揚的內容,但也有糟粕。值得繼承和弘揚的是——對父母的敬愛和關心、發自內心的事奉父母的精神。
在《二十四孝故事》中,幾乎都具有這種精神,這種精神具有它永恆的價值,這就是《二十四孝故事》的核心與精華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