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寫東西時如何把一件件事串聯起來
說到故事思維,這里就要談到另一個被大家所認知的思維叫理性思維。故事思維偏重情感,跟理性思維是不一樣的。按照理性思維思考,很多人會有這樣的觀點:比如事實更准確,比如逸聞趣事更有價值;以及解決方案和問題之間要有直接聯系等等。但是故事思維看問題的角度就不一樣。
② 你是怎樣給孩子講故事的呢怎樣才算講好故事
您好,我是@面面句叨 ,一個二胎媽媽,老大四歲,老二兩歲,我來講講我是如何給孩子講故事的。
第一階段:聽故事
現在各種音頻軟體非常多,優質的故事內容豐富,選擇性非常多。海量免費內容,個性付費內容都很多,我在音頻APP上找一些故事給孩子聽,孩子聽著聽著就睡覺了,這時候我的精力主要是摟著孩子,陪她一起聽故事。
孩子漸漸長大了,喜歡問為什麼,這時候,聽故事中間經常會被打斷,她喜歡問問題。比如講到「大灰狼吃掉了小紅帽」,她會問「那大灰狼為什麼要吃掉小紅帽啊」,這時候,我就需要暫停播放給她解釋一下,因為「大灰狼餓了,他假扮成老奶奶,騙了小紅帽」。 所以我就選擇自己給孩子講故事了,還可以跟孩子增加互動,隨時解答孩子的問題,也可以根據孩子的問題,對故事進行改編和擴展,還能演繹出新的故事。 比如,「機智的小紅帽又和小豬佩奇一起,打敗了大灰狼」。孩子的想像力,會非常發散,天馬行空,她會把知道的故事、人物、情節,用想像力連接起來。我覺得這樣是非常有利於鍛煉孩子的想像力、記憶力、聯想能力的。不拘泥於故事的本身,不逐字逐句的講故事,陪著孩子一起發散思維。
1.化簡去繁
現在國外繪本很多,首先就是主角的名字有很多英文,比如狐狸福斯、兔子哈斯、男孩大衛,等等。我一般不給孩子用這些英文名字,我會直接用直觀的名字,比如小狐狸、小兔子、小男孩、小女孩,這樣比較具象化,孩子比較容易記住,注意力會集中在故事情節上。
2.先看細節
我會一句話先講一下故事的大概,然後每一頁都讓孩子自己先去看看認識什麼,看圖識物。比如在《狐狸找蛋糕》這個繪本中,講的是狐狸餓了,在廚房、森林裡到處找蛋糕,最後兔子和貓頭鷹給他做蛋糕的故事。封面上就是一隻小兔子帶著耳機坐在沙發上,狐狸站在櫃子旁邊打開門在找東西。 我會提問式讓孩子說出看到的畫面 。比如:
我:「兔子坐在哪裡?」
孩子:「沙發上。」
我:「兔子在幹嘛?」
孩子:「看書。」
我:「狐狸在幹嘛?」
孩子:「狐狸在找東西。」
我:「他在哪裡找。」
孩子:「他在櫃子里找。」
我:「櫃子里有什麼?」
孩子:「牛奶、香蕉、雞蛋……」
我:「有蛋糕嗎?」
孩子:「沒有。」
我:「那狐狸是不是要繼續找蛋糕啊?」
孩子:「是的。」
我:「那我們翻開書,繼續找找吧。」
然後我會重復上面的步驟,跟孩子把每一頁的物體都認識一下,把細節都看看一遍。
3.提煉主題
看完繪本以後,會對故事進行一個復述,在認識每一頁細節的基礎上,再進行復盤。我整體給孩子講一遍, 最後幫孩子總結一下故事的中心思想 :兔子、狐狸、貓頭鷹是好朋友,狐狸餓了想吃蛋糕,哪裡都找不到,最後兔子和貓頭鷹照著蛋糕書的做法,給狐狸做出了好吃的蛋糕。所以,這是一個朋友之間互相幫助的故事。
4.孩子復述
我講完以後,都會讓孩子給我講一遍。她目前基本上也是每頁的內容講個大概,但是她自己覺得可開心了,還經常拉著弟弟一起,正八經的給弟弟講故事。弟弟聽了也會咿咿呀呀的,還不會表達,但是很喜歡姐姐給講故事。孩子記住內容還是挺多的,尤其是一些畫面的細節,每一次講述都比上一次更加細致,故事性也越來越強,越來越連貫。
5.提問環節
我會根據故事內容,對孩子進行提問。
比如「狐狸最後吃到蛋糕了嗎?」
「蛋糕是誰做的啊?」
「狐狸去了廚房,還去了哪裡找蛋糕啊?」
「在森林裡還遇到了什麼小動物?」
「你來找找蛋糕都在書中的哪裡?」
這些問題都考驗了孩子的記憶力,需要孩子仔細回憶並作答,還需要動手翻書找出答案。 小小的繪本,可以當做看圖識物、可以做記憶訓練,一書多用。給孩子講故事,重在陪伴的過程和體驗,孩子的能力會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以上就是我給孩子講故事的一些經驗,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我知道很多爸媽給孩子講繪本,都是打開書就讀起來。這我可厚非,在剛開始親子閱讀的一段時間,我也是這樣給卡蜜兒讀繪本的。
只是後來我讀了一些關於「怎樣讀好圖畫書」的書籍,還有孩子讀書時的表現,我做了一些調整。
其實親子閱讀並不是翻開書講起來這么簡單的事,如果是那麼簡單,就不會有大么多繪本大師深耕於繪本閱讀了。
同樣是閱讀,有的孩子由此開啟的寶貴的思辨力,豐富的語感,而有的孩子只是完成了一個個的閱讀清單。
這中間的差距在閱讀方法上。
通讀之前停一停,停下來看什麼呢?看封面和封底。
我意識到這一點,源於一個有趣的契機。
有一天,卡蜜兒沒有急著翻書看正文,而是看到打開書的第一頁裡面很多紅色的小傘問我:「媽媽,是要下雨了嗎?如果鱷魚和長頸鹿一起打傘, 那鱷魚可能被雨淋到啊,它那麼矮。」
這時我想到了松居直的代表作《幸福的種子》一書中寫道:成人看書,習慣性從正文第一頁開始閱讀,是的,文字通常都是從正文第一頁開始的,但繪本不一樣,繪本從封面就開始講故事了。
我想起這段話,決定給自己按下暫停鍵。
我說:「嗯,這把傘看起來還挺小的呢,那它到底是誰的傘呢,我們一起去看看吧」。這樣,我們帶著問題去讀繪本,孩子一直都很專注,生怕錯過了問題的答案,直到看到這里才恍然大悟。
原來小紅傘是鱷魚和他的寵物們的。孩子通過閱讀,學會了觀察和思考。
好的繪本,每一幅圖畫、每一段文字,都經過了精心挑選與整理。當我們用自己的口,將這些文字一句一句地講給孩子聽,就像是一粒一粒播下語言的種子。
昨天帶女兒讀了英文繪本《Handa's hen 》扉頁跨頁是書中出現的各種動物,封底內頁也是,我沒留意,乍一看這兩頁完全一樣,我就覺得只是裝飾而已,順便提煉文中的關鍵信息。但我女兒發現了「秘密」:封底內頁比扉頁多了10隻小雞,這是Handa最後發現hen生出的小寶寶。這個設計太妙了,我女兒說這本書好有趣。
所以呢,孩子有時比我們更能夠觀察和體會到作者的深意。
我先講一個故事吧。
我們可以想見,如果你直接跟孩子講這么個道理,估計話還沒講完,人就跑開了。
故事是天然具有說服力、影響力,且自帶沉浸感的。
下面講講怎麼講故事:
1,故事要有情節,有 情感 。拿上面這個故事來說,男孩初次看見世界的驚喜,「爸,你看……」,這個父親滿懷欣慰,那對情侶一開始的不屑,跟後來恍然大悟後的沖擊。讓我們感到意外和感動。
短短一分鍾不到的故事,情緒來回動盪了好幾次。
2,故事要有細節。男孩「喊爸爸」,支持他的「第一次看世界」的驚喜;
父親的微笑,表明他的開心;
情侶第一回在心裏面想一想,第二回終於忍不住了說出來。
如果換一種表述,說,一個父親帶著治好眼病的兒子坐火車。是不是就特沒勁了。
3,故事要有主題。跟孩子講完故事的時候,先不要把智慧點說出來,通過問孩子,互動的方式,引導孩子說出來,不一定要跟你本來的一樣,孩子或許有孩子自己的感悟呢。
故事思維就是用故事的元素把事實包裝起來,把個人 情感 融進去,讓人產生代入感。像放電影一樣,讓他身臨其境地經歷這個事情,更加能夠理解故事背後隱藏的主題。
最後,我們在選故事的時候,盡量不要選那種有雙方對立的,而要多選一些沒有善惡分明,非此即彼類的故事,這樣讓我們的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多一些包容,更平和的心態去看人和事。
我認為給孩子講故事要分年齡段,不同年齡段的孩子專注力時間不同,所講的內容和方式方法也不同,最重要的是有互動有共情。
1、0-1歲親子共讀。
這個階段的孩子還有一個特點是會撕書和吃書,這是個要經歷的階段,父母也要耐心引導和不斷的提醒陪讀會度過這段時間。
2、1-3歲親子共讀。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專注力在10-20分鍾,可以完整的聽完一本繪本,並且能夠理解和聽懂故事的意思,這時候父母講故事除了聲情並茂意外,還要有互動,這樣更利於孩子理解和專注,提升孩子對閱讀的興趣,互動的好處也可以增加孩子的語言組織和表達能力。
3、3-6歲親子共讀。
這個階段的孩子已經上幼兒園,互動講故事依然是關鍵,到了6歲左右要引導孩子自己閱讀,為上小學階段自主閱讀做准備。
在引導自主閱讀的時候要經歷一個特別長的時間,孩子習慣性的聽故事,會依賴於別人講。有一個引導孩子自主閱讀的技巧就是講到高潮的時候,就停止,孩子會特別好奇然後會自己去看。
6歲以上基本能自己看書了,雖然會有點吃力還是可以克服的。父母陪伴孩子閱讀的時間也就這么幾年,值得被珍惜哦!
我給孩子讀繪本,講故事,一直有3個原則:
要孩子讀的繪本,我都會自己先讀一下,不只是翻看繪本內容,還會對繪本做一個初步全面的了解。從封面、封底、環襯、扉頁以及勒口等處,了解繪本作者、譯者、獲獎、媒體推介、名家推薦等內容,基本了解一本繪本的背景情況。
這樣做的好處是什麼呢?
一是可以在閱讀過程中穿插講解一些繪本故事的背景內容,為孩子理解故事提供輔助;
二是可以向孩子介紹插畫和文字的藝術特色,正確引導、提升他的審美能力;
讀繪本需要真誠、投入,同時是需要一定的技巧的,我主要從語調、節奏等方面去把控。
首先了解故事本身的調性,然後選擇輕松、快樂、平靜等不同的語調來閱讀講解,而急躁、焦慮、悲傷等情緒要盡量避免出現在講述過程中。同時,在閱讀中,要把握好講述節奏,講述過程中適當代入情緒和感情色彩,同時,抓住故事的關鍵點,在講述中為孩子做到准確引導和提煉。
特別要注意的是: 當故事中令人傷心的情節出現時,讓孩子去感同身受是好的,但同時要注意講述的語氣應平靜而有力度,這樣能讓孩子感受到「痛苦」這件事是正常的,是可以面對的。同時,藉助快樂的情節釋放其它情緒,使親子閱讀最後達到一種有所感、有所悟的效果。
一些家長擔心孩子在閱讀上養成依賴心理,但即使孩子學會了很多漢字,也不宜讓他早早獨立閱讀,而應該兩條腿走路,慢慢放手。
因為學前和小學低年級孩子還沒有建立一個較完備的語言體系,因而沒有足夠的語言感覺和語言能力將它們連接成美妙的故事。親子共讀的過程就是在為孩子的獨立閱讀儲蓄能量,一旦語言的感覺成熟,他自然會拿起書自己閱讀。
希望以上內容對你有所幫助。
大家好,我是教育創作者曉曉靜兒,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給孩子講故事,我是選擇帶孩子一起親子閱讀的形式。我女兒現在是幼兒園中班,我是從她1歲半-兩歲的時候開始親子共讀繪本故事的,不同階段講不同階段的故事。
首先,專注開始讀書的關鍵時期。我女兒是從她1對半時開始讀繪本講故事,培養孩子對閱讀的興趣非常重要。每天可以睡前給孩子讀3-5本繪本故事書。大點的孩子,也可以讀適合他們年齡的故事書。
其次,選擇喜歡和適合的故事書的類型,一定要符合孩子的閱讀理解的年齡。比如幼兒喜歡讀字少,有鮮艷圖案的繪本故事書。大點的孩子根據性別不同,喜歡讀書的類型也有很大差別。比如男孩喜歡科普類、昆蟲類,女孩喜歡公主類等故事書。
再次,指讀的方法,讀的時候一定要用手指指給孩子讀,逐字給孩子讀,讀時聲音也要抑揚頓挫些,中間可以設定繪本書外圖文的問題,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比如:「猜猜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呢?」讓孩子回答下,然後再繼續讀。再比如,為了讓孩子能在上小學前多認識些漢字,我特意每次用手指著繪本讀時,漏掉那個字不讀,讓她來讀,問她:「這個念什麼?」逐漸地,她就認識了些常見的漢字,以後看到這個字時,自己會大聲說出來。
最後,共同讀完一個繪本故事,我都會總結故事告訴我們的道理。一般我會給她重復讀很多遍,她自己喜歡重復聽,我就重復讀。到最後,她可以指著繪本故事書,她可以復述給大家講故事聽了。
你好,我是一名對家庭教育有濃厚興趣的教育從業者。關於您的問題結合我自己的經歷,我建議您可以這樣做:
挑選好故事每個孩子在出生時都猶如一張白紙。我們給孩子展示什麼,說什麼都會對孩子造成影響,講故事也一樣。不同的故事給孩子的感悟是不同的,故事也有好壞之分。我們給孩子講故事是希望孩子能通過故事獲得成長。因此在講故事時,要選擇積極的,正面的故事。所以給孩子見故事的第一步是要挑選好故事。
讓故事對孩子有吸引力在給孩子講故事前,可以通過給孩子設置懸念或者從身邊的真人真事開始延伸,藉此來增加故事對孩子的吸引力。在講故事時我們還要學會音調,音色,語氣,肢體動作等的變化,讓故事變得有聲有色,讓孩子能跟隨故事的變化,情緒也能融入故事當中。藉此來增加孩子對故事的領悟和體會。
讓孩子分享感悟不同的人對同一件事情,看法未必一樣。因此在聽完故事後,我們要鼓勵孩子用於表達自己的感悟。藉此來鼓勵孩子勇於表達自我,這樣也可提升孩子的總結概括能力,提升語言表達能力和技巧。
讓故事影響孩子的行為給孩子講故事是為了提升孩子,因此在故事結束,孩子分享完之後,我們要鼓勵孩子像故事中講的那樣,變得勇敢,聰明,有愛心等。那在生活中我們就要學會引導孩子向這方面發展,進而養成孩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
總結給孩子講故事不能敷衍,故事是孩子最好的學習方式之一。因此從故事的選擇,故事的講述,到影響孩子的學習與生活。每一個環節我們都要重視,只有這樣才能讓故事起到應有的效果。
我講的故事都是有知識性的!比如北斗星不會因為季節變化位置發生變化。凡是聽過的小孩子都記得這個故事。比較喜歡講身邊的事,舉例身邊的例子,用孩子聽得懂的語言講。
怎麼才算講好一個故事,我認為,首先孩子要吸收你想要在故事裡傳達給他們的信息,這樣故事才到作用。
但怎樣才能讓孩子接收到你想要傳達給他們的信息?這是我自己的講故事的方法,我不會照著故事一字一字的讀給她聽,我會用我們平時溝通的語言先告訴她,這本書是講什麼的,然後再給她講這個故事,在講故事的過程中,我會讓她參與在其中,我會提出一些問題讓她回答。
有的人會覺得,講故事不是為了能讓他們早點進入睡眠狀態嗎?為什麼還要提問,這樣腦子就活躍了起來不想睡了。
其實用什麼方法講也沒有錯,主要是看家長是想怎麼去講,我會以這種方式講,我是想傳達繪本的信息給她,讓她比較容易記住,她讀過的故事,都可以學習到一個什麼道理。不過這也要因材施教,每個小孩子都不一樣,他們都有自己接受事物的方法,適合你小孩子講故事的方法,就是講好故事的方法
第一,要根據孩子的成長階段選擇相應的故事材料。如果孩子習慣不好。講些行為習慣的。如果孩子缺乏勇氣缺乏毅力,講些勵志的。如果孩子和父母的親子關系一般,就講一些 情感 上可以共鳴的。總之,最重要的要最大程度滿足孩子的成長需求。
第二,講故事的時間最好固定在一個時間,比如晚睡前。因為孩子和大人一樣,生活和工作有規律地去行動,一定好過毫無章法。更何況,越是有規律,反而就越輕松,越不覺得是負擔。
第三,講故事有沒有收獲,可以通過孩子的行為來有效測評,如果孩子的的日常行為發生預期的好的改變,說明家長的努力是有效的。反之要不斷反思,不斷調整自己講故事的內容和策略。爭取每天讓孩子有切切實實的收獲。
③ 在面試中,如何通過講故事來介紹自己
記得小時候,媽媽在給我們講道理前總愛先講個故事,等我們津津有味地聽完了這個故事,她才慢慢地把其中的道理給我們娓娓道來。印象最深的是,她給我們講金魚與農夫的故事,通過這個故事,她告訴我們要學會知足,不要過度貪婪的道理。
或許我們從小聽著這些道理長大,現在說到故事,估計很多人第一反應就跳出來了:什麼東西,又要給我講什麼大道理嗎?!可到底是因為我們厭倦道理呢,還是我們厭倦故事呢?即便這樣,我們也不得不承認:用講故事的方法,不僅能夠吸引人的注意力,同時也更讓人印象深刻。
《認同感:用故事包裝事實的藝術中》裡面有講到,一個好的故事能夠激勵人並引起共鳴,使聽故事的人參與到價值觀和信念的交流中,而不是直白地揭露或者簡單地告訴人們價值觀和信念是什麼。
化無形於有形,用四兩去撥千斤,這就是故事思維的力量。
聊日常瑣事也好,作工作匯報也好,講話滔滔不絕、眉飛色舞、會留懸念的人總比一句話概括完,直接劇終的人要更受人歡迎。
安妮特•西蒙斯是將故事思維應用於商業領域的第一人,曾培訓過微軟公司、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等著名機構。在安妮特•西蒙斯看來,沒有什麼事情是「故事」說不清楚的,如果有,那一定是你不會講「故事」!在《故事思維》中,她開創性地提出商界溝通中常用的六大類故事,並以大量親身經歷的事例為依託,從每個細微之處出發,詳細講述實戰型的說故事技巧,全面升級你的故事思維。而這些技巧不僅能夠運用於商業之中,也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就好比說一場面試,短短的三五分鍾自我介紹,如何讓面試官迅速記住你並對你印象深刻,不妨試試用說故事的形式來個自我介紹。
有一個朋友剛畢業找工作去應聘,好不容易筆試通過了,面試經驗卻是極少,可謂初生牛犢不怕虎,面對桌子對面的六個面試官,他自信地做了自我介紹,把自己簡介上的描述流利地背了出來。面對考官的問題,也是言簡意賅,面試給每個應聘者預留十五分鍾的面試時間,他愣是五分鍾不到就出來了,出來之後還自我感覺良好,可最後還是沒有面試成功。同行的人跟他一樣是應屆畢業生,學校成績和履歷還沒有他豐富,卻通過了面試。
後來他才知道,原來同行的那個人在自我介紹的時候不僅把自己名字的典故延伸出來,提到自己能力和優點的時候更是聰明地沒有直接自我評價,而是介紹了自己社團工作經驗,充分利用了這十五分鍾,在面試官面前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記得有一期好好說話音頻,周玄毅教大家在面試中如何介紹自己?他說他曾經面試過100多個人,可是印象比較深刻的就只有寥寥幾個。他在這期節目中,講到的其中一點就是通過講故事來介紹自己。他說,如果想要突出你的能力,最好就講可以體現你這方面能力的經歷或者故事,考官可以從中進一步的了解你,推斷出你是一個怎麼樣的人,這比你誇誇其談,用各種詞語來修飾自己要好得多。
那麼故事應該怎麼講?安妮特•西蒙斯在新書《故事思維》中提出了6種每個人都應該會的故事:
1、「我是誰」的故事。
如果你想要別人認識你,首先你得告訴別人你是誰?在你努力去影響他人之前,你需要贏得足夠的信任才能成功傳遞你的信息。他們相信「你是誰」,進而成了你傳達信息的突破口。像我朋友去面試一樣,一個人的名字還好記,可是對於面試官來說,一天面對好幾十,甚至上百的應聘者,想要記得幾個無序排列的漢字,難!但是要記住一個有故事的名字,那就簡單許多了。
而贏得別人最好的做法就是講述你值得信任的經驗並且告訴他們你的故事,這效果絕對比你自賣自誇要好,因為親身經歷比起其他形式的交流更能讓別人了解你是「誰」,你有哪些擔當和能力,說好自己的故事,面試官自然會懂的。
2、「為什麼我會在這里」的故事。
「為什麼我會在這里」的故事說白了就是表明你的目的。就如面試的時候,你要告訴面試官,你為什麼會應聘這份工作?為什麼想要進這個公司?
不過在講述你的目的之前,最好先告訴對方他能夠得到的好處,而不是自己的利益。如果一開始就很功利的表達自己的意圖別人會很反感。所以在面試中,一上來就談薪資待遇會讓面試官有點反感。
3、「願景」故事。
你告訴了別人你是什麼樣的人,也表達了你的意圖了,接著就應該要詳細地告訴你的聽眾他會得到什麼樣的好處,他能從你這里得到什麼樣的收獲。
面試的時候,大部分面試官都會詢問你對這個崗位今後的一些看法,對公司的了解程度,有什麼改善意見……
這個時候,如果你准備充分的話,對你要講「願景」的故事會有很大的幫助。
4、「教學」的故事。
傳授別人技能的故事,就是讓人明白學會這些東西會有什麼用處。
在工作培訓中,我們會經常用到「教學」的故事。如果你只是一味地講述某件事應該怎麼做,聽到後面大家或許已經沒有什麼興趣聽你講了。
有些聰明的培訓師就會很善於利用講故事的方法,他們會在自己所講的內容中穿插一些有趣的故事來吸引你的注意力,讓他所講的內容聽起來更生動有趣。
5、「行動價值」的故事。
如果你想要影響或者改變別人的行動,那麼講述親身經歷則是最有效的教導方式。你想要宣揚什麼樣的價值觀就給他講述一個相關的故事,最好就是活生生的親身經歷故事,這種故事最能打動人心。
在面試的時候,你所講述的故事最好就是你自己親身經歷過、真實的故事,如果沒有自己的,也可以退一步講述你身邊人的故事。
6、「我知道你們在想什麼」的故事。
有些時候你所講的故事,會遭到一部分人的質疑,使你看起來不可信。這時候,你最好的回應方式就是講個類似「我知道你在想什麼」的故事,不僅能夠打消聽眾的顧慮,還可以避免正面沖突。
知道要講什麼故事了,那平時我們需要通過什麼樣的方法來尋找故事呢?作者給出了7個方法:1、尋找模板。2、尋找結果。3、尋找經驗教訓。4、尋找有效的資源。5、尋找弱點。6、尋找未來的經驗。7、尋找故事的回憶。
同時想要講好一個故事還需要通過你說話的語氣語調、表情、肢體動作等配合。
《故事思維》這本書不僅通過大量的案例來給你介紹講故事的方法和技巧,還能通過講故事來改變你的思維方式,增強你的溝通、演講等各方面能力。
通過系統的學習,掌握其中的訣竅,並多加練習,你也可以成為一個故事高手。
�
④ 《影響力變現》2.1篇——用故事「包裝」自己
一、一個陌生人接觸我們的時候,會想:你是誰?我為什麼要相信你?
當我們明白別人的顧慮的時候,可以用「故事」 包裝自己。因為講故事就跟自我介紹一樣,我們只需要將自己的故事包裝的走心即可。
因為故事比事實更真實,更能打動人心。因為每個人都喜歡聽故事,而且更能吸引別人的注意力。
我們想要講好故事可以從以下4點入手:
1、我是誰?
2、我的經歷。
3、相信我。
4、我授人以漁的故事。
二、講好故事是能引起別人的同理心並讓人有從眾心理,這樣可以提升成交的概率。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故事。該如何寫好自己的故事,可以借鑒以下幾點:
1、有成功的案例:①我是誰; ②我的經歷;③相信我;④我「授人以漁」的故事。
2、不賣產品,要打造個人品牌(除了上面的四點還有如下幾點) :
①故事戲劇化,有低谷有高潮;②低谷:遇到什麼事情讓自己頓悟做出什麼樣的決定;③高潮:你取的了什麼樣的成就或者暫時還沒有什麼結果但你有計劃想要取得一個什麼樣的結果。
3、如果覺得自己沒什麼故事可寫,可以咨詢身邊的親戚朋友,拜訪下他們對你有什麼樣的深刻印象,這些就可以作為寫作的素材了。
4、將名人或者企業家創始人的故事作為模板來寫,比如任正非、劉強東和馬化騰等等,寫一個感人的故事,來激發讀者的購買慾望。
5、如果還沒有什麼頭緒,可以將以下幾個問題的答案羅列出來,給自己一個寫故事的思路的。
問題如下:①你有過非常挫敗的事情嗎?
②你的夢想是什麼?
③你最想做的事情是什麼?
④你有沒有引以為傲的事情?
⑤你曾經做過的最成功的事情是什麼?
⑥在過程中經歷了什麼?
⑦你有沒有曾經為某件事情非常努力過?
⑧努力的過程中遇到了什麼事情,但是你沒有放棄,堅持了下來?
🥜既要學會寫自己的自我介紹,同時也需要整理自己的故事。在自己不會的情況下去借用模板來寫自己的故事是快速便捷的方法,多寫幾遍多運用幾次,就有自己的思路了。
⑤ 示範說服別人的小故事
1. 關於幫助別人的小故事
1、救人
在一場激烈的戰斗中,上尉忽然發現一架敵機向陣地俯沖下來。照常理,發現敵機俯沖時要毫不猶豫地卧倒。可上尉並沒有立刻卧倒,他發現離他四五米遠處有一個小戰士還站在那兒。他顧不上多想,一個魚躍飛身將小戰士緊緊地壓在了身下。
此時一聲巨響,飛濺起來的泥土紛紛落在他們的身上。上尉拍拍身上的塵土,回頭一看,頓時驚呆了:剛才自己所站的那個位置被炸成了一個大坑。
2、出門
古時候,有兩個兄弟各自帶著一隻行李箱出遠門。一路上,重重的行李箱將兄弟倆都壓得喘不過氣來。他們只好左手累了換右手,右手累了又換左手。忽然,大哥停了下來,在路邊買了一根扁擔,將兩個行李箱一左一右掛在扁擔上。他挑起兩個箱子上路,反倒覺得輕鬆了很多。
把這兩個故事聯系在一起也許有些牽強,但他們確實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故事中的小戰士和弟弟是幸運的,但更加幸運的是故事中的上尉和大哥,因為他們在幫助別人的同時也幫助了自己。
3、管仲幫助他人
管仲。名夷吾。是潁上人。他年輕時曾與鮑叔牙交遊。鮑叔知道他很有才能答旅答。管仲生活貧困。常常占鮑叔的便宜。但鮑叔始終對他很好。沒有怨言。後來鮑叔侍奉齊國的公子小白。管仲侍奉公子糾。等到小白立為齊桓公。
公子糾被殺死。管仲也被囚禁起來了。鮑叔於是向桓公推薦管仲。管仲被任用以後。執掌齊國的政事。齊桓公的霸業因此得以成功。九次會集諸侯。使天下一切得到匡正。都是根據管仲的計謀。
管仲說:「我當初貧困的時候。曾經和鮑叔一起經商。分財利時自己常常多拿一些。但鮑叔並不認為我貪財。知道我是由於生活貧困的緣故。我曾經為鮑叔辦事。結果使他更加窮困。但鮑叔並不認為我愚笨。知道這是由於時機有利和不利。我曾經三次做官。三次都被君主免職。
但鮑叔並不認為我沒有才幹。知道我是由於沒有遇到好時機。我曾三次作戰。三次都戰敗逃跑。但鮑叔並不認為我膽小。知道這是由於我還有老母的緣故。公子糾失敗。召忽為他而死。我被囚禁起來受屈辱。但鮑叔並不認為我不知羞恥。
知道我不拘泥於小節。而以功名不顯揚於天下為羞恥。生我的是父母。但了解我的卻是鮑叔啊!「
鮑叔在推薦管仲輔佐齊桓公之後。甘願身居管仲之下。鮑叔的子孫世代都在齊國享受俸祿。十幾代人都得到了封地。往往都成為有名的大夫。所以天下人不稱贊管仲的賢能。卻稱頌鮑叔能夠識別人才。
4、雷鋒幫助他人的故事
一九六一年五月的一天,雷鋒因公事到丹東出差,清早五點鍾從連部出發,在去撫順火車站的路上,看到有一位大嫂背著小孩,手還拉著一個六、七歲的小女孩去趕車。
天淅淅瀝瀝地下著雨,他們母子三人都沒有穿雨衣。那個小女孩因掉進泥坑裡,弄了一身泥,一邊走還一邊哭。看到這種情況,雷鋒立即想道:我軍宗旨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群眾的困難就是我的困難。
雷鋒急忙上前去,脫下自己的雨衣,披在背小孩的大嫂身上,馬上又背起那個小女孩,一同來到火車站。雷鋒替她買好了票,又一同上了火車。
在車上,雷鋒看到那個小女孩,全身衣服沒有一點干處,頭發還在往下滴水,凍得清慧她直打顫。雷鋒自己一身衣服也濕了,他急忙解開外衣,摸摸貼身的那件絨衣鎮鉛還是乾的,立即脫了下來,給那個小女孩穿上。
聽說他們母子三人早晨沒吃飯就出來了,雷鋒又把自己帶的三個饅頭送給了他們。上午九點鍾,列車到了沈陽,雷鋒領著小女孩,把他們母子三人一直送出車站。
5、 *** 幫助他人的故事
爺爺8歲的時候,在私塾里讀書,私塾中午不放學,學生要自己帶好中飯,但家境貧困的學生哪裡吃的到飯, *** 就把自己帶的飯菜分給他們吃,自己就餓這肚子,到了晚上就狼吞虎咽的吃一頓飽飯,母親看見了,生怕 *** 生病,就每天給 *** 多一些的飯菜。
後來, *** 悄悄的告訴母親這件事情。以後母親每次做午飯,都盡量多做點給 *** ,讓他分給貧困生們吃。
2. 頑固的人被說服的事例
既然你所面對的是一個很頑固的人,要想讓他改變他積重難返的性格,首版先你也必須讓自己權頑固起來,找准他的致命弱點,不斷地擴大突破口,俗話說:沒那金剛鑽,別攬瓷器活。劉備三顧茅廬,就是以他的固執,說服諸葛亮成為自己的軍師的。
3. 舉一個例子說明你是怎樣通過事實來說服別人的
看你的溝通能力,和是否知道抓住重點的能力的題目。
例如,一個7,8歲的小孩子,總是有事沒事的就打小動物,你先告訴他小動物也疼也有感覺,你要愛護小動物,因為孩子小平時也不會有人虐待他,這個時候你可以讓他感覺一下他用手拍了小動物一下,那麼你稍微用力拍他一下,當然別惹哭了,你讓他知道,這種感覺很不舒服,然後再慢慢讓他明白,小動物和人一樣有感覺。
大體就是這樣的題目和回答。你再想個別的比較大氣而且有說服力的答案。另外勸告一點,你的舉例不能太過火,那種嚴重後果的例子不合適。
4. 名人用說話說服人的故事
有人問:為什麼中國人走路都是低頭,而外國人卻是昂首挺胸。
周總理說:中國人正在向上,走上坡路,所以低頭。而外國人卻在下坡。
5. 歷史上經典的勸諫故事有哪些
1、鄒忌諷齊王納諫:
鄒忌通過自己的妻子、奴僕、有求於己的客人,對自己的贊美之詞,領悟到,齊王被人贊美而受到的蒙蔽,於是入宮勸諫。最後,齊王知錯就改,成為強國眾多小國,聞之臣服。
2,魏徵直諫唐太宗:
有一次,魏徵在上朝的時候,跟唐太宗爭得面紅耳赤。唐太宗實在聽不下去,想要發作,又怕在大臣面前丟了自己接受意見的好名聲,只好勉強忍住。退朝以後,他憋了一肚子氣回到內宮,見了他的妻子長孫皇後,氣沖沖地說:「總有一天,我要殺死這個鄉巴佬!」
長孫皇後很少見太宗發那麼大的火,問他說:「不知道陛下想殺哪一個?」唐太宗說:「還不是那個魏徵!他總是當著大家的面侮辱我,叫我實在忍受不了!」長孫皇後聽了,一聲不吭,回到自己的內室,換了一套朝見的禮服,向太宗下拜。唐太宗驚奇地問道:「你這是干什麼?」
長孫皇後說:「我聽說英明的天子才有正直的大臣,現在魏徵這樣正直,正說明陛下的英明,我怎麼能不向陛下祝賀呢!」這一番話就像一盆清涼的水,把太宗滿腔怒火澆熄了。公元643年,直言敢諫的魏徵病死了。
唐太宗很難過,他流著眼淚說:「一個人用銅作鏡子,可以照見衣帽是不是穿戴得端正;用歷史作鏡子,可以看到國家興亡的原因;用人作鏡子,可以發現自己做得對不對。魏徵一死,我就少了一面好鏡子了。」
3、觸龍說趙太後:
趙孝成王元年(公元前265年)。公元前266年,趙國國君惠文王去世,他的兒子孝成王繼承王位,因為年紀輕,故由太後執政。趙太後即赫赫有名的趙威後。當時的趙國,雖有廉頗、藺相如、平原君等人輔佐,但國勢已大不如前。
而秦國看到趙國正在新舊交替之際,國內動盪不安,孝成王又年少無知,認為有機可乘,於是派遣兵將「急攻之」,一舉攻佔了趙國的三座城池,趙國危在旦夕,太後不得不請求與趙國關系密切的齊國增援。齊王雖然答應出兵,但提出趙國必須派太後的幼子長安君到齊國去作人質。
她先問收成,後問百姓,最後才問候君王,致使齊使不悅,說她是「先賤而後尊貴」。趙威後據理以對,道出「苟無歲,何有民?尚無民,何有君」的千古名言。但在這篇文章中,她溺愛少子而置國家安危於不顧,簡直到了蠻橫不講理的地步,全不像一個開明君主的樣子,這才引出了觸龍說趙太後的一段故事。
4、褚遂良還陛下笏勸諫:
一日退朝,召長孫無忌、李績、於志寧、褚遂良入內殿。遂良曰:「今日之召,多為中宮,上意既決,逆之必死。太尉元舅,司空功臣,不可使上有殺元舅及功臣之名。遂良起於草茅,無汗馬之勞,致位至此,且受顧托,不以死爭之,何以下見先帝!」績稱疾不入。
無忌等至內殿,上顧謂無忌曰:「皇後無子,武昭儀有子,今欲立昭儀為後,何如?」遂良對曰:「皇後名家,先帝為陛下所娶。先帝臨崩,執陛下手謂臣曰:『朕佳兒佳婦,今以付卿。』此陛下所聞,言猶在耳。皇後未聞有過,豈可輕廢!臣不敢曲從陛下,上違先帝之命!」
上不悅而罷。明日又言之,遂良曰:「陛下必欲易皇後,伏請妙擇天下令族,何必武氏!武氏經事先帝,眾所共知,天下耳目,安可蔽也。
萬代之後,謂陛下為如何!願留三思!臣今忤陛下,罪當死!」因置笏於殿階,解巾叩頭流血曰:「還陛下笏,乞放歸田裡。」上大怒,命引出。昭儀在簾中大言曰:「何不撲殺此獠!」無忌曰:「遂良受先朝顧命,有罪不可加刑!」
5、諫太宗十思疏:
唐太宗李世民跟隨其父親李淵反隋時作戰勇敢,生活儉朴,頗有作為。公元627年李世民即位,改元貞觀。在貞觀初年,他借鑒隋煬帝覆亡的教訓,進一步保持了節儉、謹慎的作風,實行了不少有利於國計民生的政策。
經過十幾年的治理,經濟得到發展,百姓生活也富裕起來,加上邊防鞏固,內外無事,唐太宗逐漸驕奢忘本,大修廟宇宮殿,廣求珍寶,四處巡遊,勞民傷財。
魏徵對此極為憂慮,他清醒地看到了繁榮昌盛的後面隱藏著危機,在貞觀十一年(637)的三月到七月,"頻上四疏,以陳得失",《諫太宗十思疏》就是其中第二疏,因此也稱"論時政第二疏"。唐太宗看了猛然警醒,寫了《答魏徵手詔》,表示從諫改過。
這篇文章被太宗置於案頭,奉為座右銘。貞觀十三年,魏徵又上《十漸不克終疏》,直指太宗十個方面行為不如初期謹慎,被太宗書於屏風之上。
6. 古代的時候,有那些說服別人的故事
海大魚
靖郭君將城薛,客多以諫。靖郭君謂謁者曰:「無為客通。」
齊人有請者曰:「臣請三言而已矣。益一言,臣請烹!」靖郭君因見之。
客趨而進曰:「海大魚!」因反走。
君曰:「客有於此!」
客曰:「鄙臣不敢以死為戲!」
君曰:「亡,更言之!」
對曰:「君不聞大魚乎:網不能止,鉤不能牽,盪而失水,則螻蟻得意焉。今夫齊,亦君之水也,君長有齊陰,
奚以薛為?夫齊,雖隆薛之城於天,猶之無益也。」
君曰:「善!」輟城薛。
翻譯:靖郭君(齊國威王少子田嬰的封號)准備在薛築城,謀士們大都勸阻。靖郭君對通報的下人說:「不要為
那些人通報。」
齊國有個請求拜見的人說:「在下請求就說三個字。多一個字,在下就甘願受烹煮之刑。」靖郭於是見了他。
那人快步進來說:「海大魚!」於是回頭就走。
君說:「你且留下!」
那人說:「在下不敢把死當兒戲!」
君說:「沒有那事了,接著說!」
回答說:「您沒聽說大魚嗎:網抓它不住,鉤釣它不到,它震動身體卻離開了水,那麼螻蟻得意了。現在的齊國,
也就是您的水啊,您一直受著齊國的庇蔭,還要在築薛城干什麼呢?(有)齊國,就算將薛的城牆建得天一樣高,又有
什麼益處呢。」
君說:「好!」(便)放棄了在薛建城(的計劃)。
鄒忌諷齊王納諫》
鄒忌修八尺有餘,形貌昳麗。朝服衣冠,窺鏡,謂其妻曰:「我孰與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忌不自信,而復問其妾曰:「吾孰與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從外來,與坐談,問之客曰:「吾與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來。孰視之,自以為不如;窺鏡而自視,又弗如遠甚。暮寢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於我也。」
//./question/616573
於是入朝見威王曰:「臣誠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於臣,皆以美於徐公。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於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議於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
令初下,群臣進諫,門庭若市。數月之後,時時而間進。期年之後,雖欲言,無可進者。燕、趙、韓、魏聞之,皆朝於齊。此所謂戰勝於朝廷
參考資料://./question/616573
7. 說服他人的經典例子
春秋戰國時期,趙惠文王崩逝,年幼的孝成王即位,他的母親趙太後攝政。秦國趁亂大舉進攻,趙太後向齊國求救,齊國提出條件,一定要以長安君為人質才能出兵。
長安君是孝成王最小的弟弟,也是趙太後最小的兒子,趙太後對長安君的疼愛使她拒絕了齊國的要求。大臣們紛紛勸趙太後以國家為重,趙太後被逼得急了,就說:「如果再有人要我把長安君送去當人質,我就將口水吐到他的臉上。」
左師觸龍來見趙太後,先是抱歉說自己年老體衰,但好久沒見趙太後,特來問候一下。趙太後與觸龍聊了起來,觸龍問趙太後飲食如何,然後請求太後為自己的小兒子安排一個職位,順理成章地把話題引到自己如何疼愛小兒子上。同樣疼愛小兒子的趙太後自然對這個話題感興趣。
等引起趙太後的共鳴之後,又說起趙太後的女兒燕後的事情來,點明父母疼愛自己的孩子,就必須為他的長遠利益考慮。觸龍自始至終都沒有提到讓長安君做人質的事,但是他以聊家常的方式,讓趙太後明白了個中道理,最後同意長安君去齊國做人質。
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懇談,任何人都無法拒絕。觸龍見到趙太後先說生活起居,營造出一種同病相憐的氛圍,又通過自己對小兒子的關心,引出趙太後對長安君的關心。最後站在很高的角度講清楚真正的母愛是什麼樣子,在循循誘導下,趙太後被觸龍說服。
於情於理的說服是一種軟硬兼施,不會一味地求情告饒,也不會一味地強硬勸說,通過感情把雙方置於同一個位置,又用有理有據的條件讓對方開竅。只有動之以情並曉之以理,把話說得既入情又入理,讓人於情於理都無法拒絕你,甚至樂於幫助你,才是說話的高手。
8. 如何通過故事說服人
古時候,猶太人流傳著這樣一則故事:
真理,她 *** ,飢寒交迫。村裡沒人肯收留她。她的 *** 讓人們不寒而慄,不敢直視。
寓言,發現了真理,見她蜷縮在一個角落裡,戰栗著,飢腸轆轆。寓言心生憐憫,扶起她,將她帶至家中。
寓言用「故事」這件外衣,把真理嚴嚴實實地裝扮起來,待她暖和過來,將她送出門外。
身披故事的真理,再次叩響了村民的大門。人們見她不再 *** ,馬上將她熱情地迎進門,並且豐盛招待。後來,家家戶戶紛紛邀請真理到家中喝茶做客,把屋裡的爐火燒得旺旺的,把可口的美味捧出來,她們以能夠邀請到「真理」為榮!
是的,真理,有了「故事」這件外衣才有力量!
在你想說服別人的時候,沒有比講故事更有效的方法了。有時候真話會刺痛別人,需要你用故事來包裝你的真話,因為故事沒有那麼直接,更婉轉。
史前時代的穴居人,就開始用圖畫來說故事;《一千零一夜》中聰慧的山魯佐德用精彩的故事延續著她的死期,並最終打動了國王;神仙的故事寓意著現實的世界;霍金用故事來講「時間簡史」,結果老少皆宜、通俗易懂;喬布斯通過講故事賣出了世界上最貴的一隻蘋果;太多太多的成功人士在繪聲繪色地講自己的故事,來激勵世人??
故事的力量是巨大的!人類有一個弱點:不願意接受現成的「答案」,人們更喜歡自己通過某種途徑去思考,然後自己悟出答案!所以,你要講故事讓他去思考,他的感受會更深刻!
親愛的朋友,口才是需要設計的,真理是需要包裝的。很多的演講高手從頭到尾都是在講故事。
猶太人還有這樣一則故事:
有一位弓箭高手,他想學到世上最厲害的技藝,於是他穿過重重森林,去拜訪名師。
幾個月後,他看到一棵大樹上有一支弓箭,正射在油漆塗的靶子的中心。他心情非常激動,加快了腳步,結果整片森林到處都是這樣的現象。他知道他要找到名師了。
不久,他來到一片空地,抬頭看到一個谷倉,谷倉上有一排排的箭都正中靶心,他知道世外高人就在眼前,於是趕快抓緊尋找。
終於,他找到那個人,看上去很普通,說話很慢,而且行動稍顯笨拙。
他拜師心切:「請問您是怎麼做到的?」
那個人回答:「誰都可以做到。我射完箭後,找來塗料,在箭周圍畫個靶心就行了。」
親愛的朋友,這個故事很有意思,相信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理解。我想說的是:其實成功是可以設計的!口才也是可以設計的。
你的話語也許很普通、很一般,但是只要你為普通的話語設計一個「靶子」——設計一則精彩的故事,那麼這句話就會成為「經典」!
9. 勸說的小故事(生活中的,要貼近生活)
有一位阿姨在一次回抄家的路上,她撿到了一條很粗的金鏈子,其實是騙子設下的陷阱。騙子走過來對阿姨說:「這條鏈子見者有份,我也看見了,我們把它分了,怎麼樣?」那位阿姨因為當時貪心,便答應了:「怎麼個分法?」騙子見阿姨上當了,心裡暗暗高興,得意洋洋地說:「你把脖子上的金項鏈給我,這個大的給你,再給我500塊。」
貪心的阿姨一下子就爽快地答應了。回到家,阿姨的老公見他送給阿姨的金項鏈不見了,問道:「你的金項鏈呢?」「我把它換了,換了條大的,你看!」阿姨把換來的項鏈給叔叔看,叔叔一看,說:「你真傻,被人騙了都不知道,天底下哪有那麼好的事?這條是假的!」「啊!!我還給了他500塊錢呢!」阿姨叫到。叔叔一副傷心的樣子,長嘆了一聲,說:「算了,就當是買個教訓吧。」這件事讓我懂得了:一個人不能有私心和雜念、愛貪圖小便宜,否則就會被上當受騙,就跟這位阿姨一樣,因為一是的貪心,而換來了一個沉重的教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