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前程往事 > 為什麼故事要讀兩遍

為什麼故事要讀兩遍

發布時間:2024-11-13 09:39:40

『壹』 孩子為什麼喜歡反復看同一本書

題主的問題很有代表性。

很多家長都發現自己的孩子喜歡「重復」做同一件事。比如孩子找媽媽讀繪本,反反復復讀同一個繪本,明明已經讀過很多遍了,孩子還是吵著要聽。除了反復讀繪本,孩子還會反復聽同一個故事;反復做同一個 游戲 ;反復看同一集動畫片;反復唱同一首兒歌;反復念同一首童謠;反復往地上扔東西;反復開關房門;反復擰瓶蓋又蓋上………….

更奇怪的是,同一個故事孩子都已經很熟悉了,其中一些細節和對話,孩子甚至都會背了,可仍然堅持讓媽媽一遍又一遍地講,而且每一遍聽故事都全神貫注,聽得津津有味。家長覺得很枯燥無聊的做法,孩子卻並不感到無聊,這不禁讓人感到苦惱和納悶,為什麼孩子這么喜歡「重復」一件事情呢?

其實,這是一個正常行為,通常出現在3歲以內的孩子身上。孩子重復行為背後是有特定的需求的。

重復行為背後的原因:

(1) 重復是幼兒的一種學習方式

在幼兒期,重復是孩子學習語言、增加理解、鞏固記憶、發展技能的重要方式 。人們常說熟能生巧。研究也支持這一點,尤其是在兒童身上。研究表明重復對於幼兒學習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記憶和語言學習①。


成人可以輕而易舉地一次就學到知識,孩子卻需要反復閱讀同一本書10次甚至更多次,這是Ta們的學習特點決定的。雖然重復做同樣的事情可能會很無聊甚至很煩人,但是這種額外的練習正是孩子們學習新事物所需要的。

想一想孩子第一次學會走路,Ta們從爬開始,然後重復站立和蹣跚的動作,然後再掌握行走的能力。 通過重復,可能性變成了能力

成人學習,可以基於以前的經驗,重復和實踐而得到很好的發展,但幼兒學習則不同。 什麼東西對於Ta們來說都是嶄新的,神經連接才剛剛開始形成,重復就是一個必不可少的部分,幫助Ta們通過反復刺激來發展大腦中的神經元連接


加拿大安大略省早期教育中心專家朱迪斯•萊特(Judith Wright)說,重復是兒童多方面學習的基礎。一個嬰兒學習一個單詞需要重復1000次;到Ta蹣跚學步的時候,可能需要重復50次;當Ta進入幼兒園時,Ta可能只需要重復幾次就能掌握一個新單詞,因為大腦的連接已經被建立好了。孩子反復唱同樣的歌,讀同樣的故事,念同樣的兒歌,可以幫助孩子發展這個過程②。

以讀繪本為例, 幼兒通過重復進行沉浸式學習,獲得了更多的詞彙 。英國薩塞克斯大學(Sussex University)進行的一項研究證實,孩子們一遍又一遍地讀東西會學到更多。研究者對3歲的孩子進行了對比分析,有些孩子讀過幾次相同的故事,另一些孩子則讀了不同的故事,結果發現,獲得更多詞彙的孩子就是那些反復聽相同故事的孩子③。

反復聽喜歡的故事有助於孩子們意識到語言的模式和節奏 。語言學習不僅僅是單詞,還包括單詞相互組織的方式。當我們陪孩子們閱讀時,Ta們開始學習單詞如何構成短語或句子,如何將單片語合在一起,這有助於孩子的整體語言發展。



對我們成人來說,重復的體驗很無聊,因為一次又一次地重復著同一件事,沒有什麼新鮮的東西。但是,幼兒的注意力跨度和認知能力決定了Ta們不會一次就學到一個繪本故事中的所有綜合信息,而 需要通過多次反復才能吸收 。理解是閱讀的「本質」。每次孩子聽我們讀繪本時,Ta們會更深入地理解故事,會以一種新的方式體驗故事。 重復不一定意味著一遍又一遍地完成相同的學習。通過每一次的傾聽文字或觀察插圖,孩子每次都能吸收新的信息,每一個重復都使Ta們獲得新的理解

總的來說,重復有助於發展孩子大腦的神經連接;重復為理解和強化提供了機會;重復幫助孩子通過記憶來學習;重復讓孩子洞察和區分差異。幼兒通過重復學習和鞏固信息。

(2) 重復賦予幼兒舒適性和安全感

生活對幼兒來說是無法預測的,因此Ta們特別喜歡感到有能力控制接下來發生的事情。 一個反復閱讀的繪本中,故事的可預見性,加上孩子已經知道的人物,以及瞭然於心的故事情節,可能會讓許多孩子感到安心

我們都喜歡預測事情的發展,當我們看到我們的預測是准確的時,我們會感到非常滿足。孩子也一樣。實際上,由於Ta們經歷的許多事物都是新事物,Ta們的大腦不斷受到壓倒性的新信息的轟炸,因此 重復熟悉的信息能帶來舒適感 。這樣,Ta們可以更好地組織自己的世界。有一種可預測的模式,可以使孩子了解接下來會發生什麼。通過這種對熟悉內容的重復,Ta們也可以獲得安全感。

比如,重復觀看自己熟悉的動畫片,了解動畫片中每個節點將要發生的事情,可以使幼兒驗證自己的期望。唱Ta們非常熟悉的歌曲,聽熟悉的故事,可以幫助Ta們獲得如此多的愉悅和樂趣,尤其是 「可控制的」安全感 。沒有不可預見的事件,沒有矛盾的信息使Ta們驚訝。

當孩子們可以預測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並驗證Ta們的期望時,Ta們會感到有力量,並且充滿信心,知道自己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控制這個對Ta們仍然很混亂的世界


(3) 重復促進幼兒邏輯思維的發展

邏輯思維是指我們在兩個或多個對象之間建立的關系。它意味著獲取大量信息,進行比較,然後獲得一系列結論。皮亞傑指出這一重要的認知過程是兒童智力發展的關鍵。

當孩子們一次又一次地看同一個動畫片或繪本時,Ta 們才能獲得豐富的信息,然後比較信息,預測會發生什麼,這有助於Ta 們發展邏輯思維並理解因果關系。這是一項復雜的技能,對於兒童理解因果的概念至關重要。

重復可以提供機會,幫助孩子通過多次觀察、理解和比較,思考不同因素、刺激、動作和語言之間的聯系。


(4)重復喜歡的事情是人類的天性,成人也喜歡重復

加拿大心理學會主席,渥太華大學心理學教授凱瑟琳•李說, 重復我們喜歡的事情是人類的天性

在嬰幼兒期,對熟悉者的早期偏好實際上很普遍。這些偏好在嬰兒出生之前,即懷孕的第三個月,就開始出現了,胎兒對漂浮在Ta們周圍羊水中的母親飲食熟悉的口味產生偏愛④。Ta們還傾向於偏愛熟悉的聲音,例如母親的聲音⑤,甚至偏愛從子宮外念給Ta們聽的熟悉的故事⑥。這種趨勢在出生後就一直持續著。新生兒在母親的臉僅僅暴露了幾個小時之後,就對母親的臉就有了快速的偏好,喜歡重復看到她。不久之後,Ta們又逐漸對其他人的面孔產生偏愛。

對於喜歡的事情,我們就更願意進行重復 。所以,對於偏好的故事,孩子也願意一遍又一遍的聽。

其實,我們成年人也會重復我們偏好的事情。比如,一部喜歡的電影,我們可能也會多看幾遍;一首喜歡的歌曲也會多聽幾次;一本喜愛的書,願意重復多讀幾遍。這是因為每次進行行這種操作時,我們都會重新體驗,並且陶醉於「得到」某些新東西所帶來的舒適感和滿足感,每次觀看時都能喚起一樣或不一樣的感受。


橄欖碎碎念:

露西·米歇爾曾在《此時此地》一書中寫道:「只有成年人的雙眼才發現熟悉的東西沒意思。試圖用奇怪的,奇異的,不真實的東西來逗孩子們開心,這是成人『失明』的不幸結果。只有當孩子們完全熟悉了平常的事物,才能發現那些不尋常的有趣東西」⑦。

重復是兒童學習發展中最重要的基礎之一。為了建立和加強大腦重要的神經連接,當孩子想無數次閱讀同一本繪本時,我們多一點耐心,相信重復是孩子的內部發展動力,是Ta們學習和成長所需要的。 如果孩子請求「再讀一次」,那就再讀一次吧 !當Ta們准備好了,最終會開始讀另一個繪本。


參考資料:

① Schwab, J. F., & Lew-Williams, C. (2016). Repetition across successive sentences facilitates young children』s word learning.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52(6), 879-886.

②https://www.todaysparent.com/toddler/kids-repetition/

③ Horst, J. S., Parsons, K. L., & Bryan, N. M. (2011). Get the story straight: Contextual repetition promotes word learning from storybooks. Frontiers in Psychology, 2, 17.

④ Mennella, J. A., Jagnow, C. P., & Beauchamp, G. K. (2001). Prenatal and postnatal flavor learning by human infants. Pediatrics, 107(6), E88.

⑤ Kisilevsky, B. S., Hains, S. M. J., Lee. K., Xie, X., Huang, H., Ye, H. H., Zhang, K., & Wang, Z. (2003). Effects of experience on voice recognition. Psychological Science, 14, 220-224.

⑥ DeCasper, A. J., & Spence, M. J. (1986). Prenatal maternal speech influences newborns』 perception of speech sounds. Infant Behavior and Development, 9, 133-150.

⑦https://offspring.lifehacker.com/what-you-should-let-your-kid-be-annoyingly-repetitive-1828063803

我在陪兩個孩子親子共讀時,都遇到過這個情況,那時老大喜歡看《不一樣的卡梅拉》,裡面有一本書是《我想要個弟弟》,他特別喜歡,每次讀書,都要 拿出這一本,其實繪本裡面的情節,他已經瞭然於胸,經常是我讀上一句,他說下一句,可他就是不允許我換一本書。

有一天,他突然問我:「媽媽,弟弟是怎麼變成妹妹的?」繪本中提到卡梅拉想要一個弟弟,結果卻生出一個妹妹。此時我才明白,他反復讓我讀,原來是這個問題沒有搞清楚。

此外,孩子喜歡看同一本書,有可能是因為喜歡其中的某個情節,我家老二現在喜歡看《神奇校車》,每天都要給他讀。孩子讀繪本有他自己的小心思,我們不能按照自己的意志來,強迫他讀哪一本,這樣孩子會打消他閱讀的積極性。

家長要做的就是陪孩子一起享受閱讀的快樂,而不是按照我們成人的意識來要求他。

這是個挺常見的現象,有的時候當家長都已經把一本書能倒背如流了,孩子還是不停的要求家長讀同一本書。有的時候,這真的挺讓人抓狂的。

不過反復聽或讀同一本書,對孩子來說是有好處的。 多倫多的臨床兒童心理學家喬安·卡明斯表示:「毫無疑問,閱讀有助於發展兒童的詞彙量,但兒童通過反復閱讀和重復而學到的詞彙量更多。 而且,重復會導致精通,可預測性和自信感。」

根據專家的解釋,我們可以看出。

孩子反復閱讀的次數越多,他對某些詞彙的熟悉程度就會更好,也就更容易記住。

反復看同一本書會幫助孩子理解故事。從書中的故事情節到人物特徵。聽得越多就越了解故事的含義。

熟悉程度和深刻的理解,可以給孩子帶來閱讀的信心,我記得女兒小的時候,因為反復聽我們講同一本書,最後他自己都能背下來了,雖然一個字都不認識,但是拿著書講得頭頭是道。

所以如果孩子按著一本書看了又看聽了又聽,那就隨他們去吧,這種現象不會一直持續下去的,沒有必要擔心。


喜歡看同一本書,表面是喜歡,本質是找到了快樂,更多跟認同有關。

我家姑娘有一段時間非常愛看《冰雪奇緣》這部動畫片電影,不下10遍。後來我發現,她是愛上了愛莎公主。穿著愛莎的裙子在家裡走來走去,那神情就是愛莎。後來,她要跟愛莎有關的玩具,我都買給她。一是愛她,更多是尊重娃感受,興趣就是這么來的。

愛看書的娃,那是家長福分。抓緊時間培養吧,長大了給你寫本書,也不無可能!

這種情況是正常的。一個人從出生到學習說話,學習走路都是需要不斷地重復,重復,再練習。不知道你有沒有看過一本書《刻意練習》,其實每個人的學習過程都是一個不斷重復的過程。孩子讀書的過程如果他重復地讀,是因為他喜歡,或者書裡面的部分刺激了他大腦的興奮層,內容、畫面都在不斷地引起他的興趣,孩子在選擇重復去閱讀,實際上是他不斷思考與記憶的一個過程。人的興趣愛好是多少人一輩子都在找尋的,有多少成年人都在後悔年少時沒有學會一門樂器,一門技能而後悔終身呢! 所以孩子如果重復地看一本書我是鼓勵的,閱讀積累從重復開始,就像我們從小會背的古詩,李白的《靜夜思》,我想全國的孩子啟蒙詩多數是不斷地吟誦,孩子們才脫口而出。如何唱一首兒歌《世上只有媽媽好》,只要你是中國人,沒有孩子不會唱的。學了英語了,就會學英文歌ABCs.因為學校的教育多數是一學期,一年可能就是不斷重復這些內容。當然孩子們的求知慾還是一直要鼓勵的,不要阻攔孩子的提問,也要在適當的時候用不同的書來勾起他的慾望,滿足孩子的求知慾和激發孩子的無限潛力,豐富孩子的知識儲備。

很多家長都發現自己的孩子喜歡「重復」做同一件事。比如孩子找媽媽讀繪本,反反復復讀同一個繪本,明明已經讀過很多遍了,孩子還是吵著要聽。除了反復讀繪本,孩子還會反復聽同一個故事;反復做同一個 游戲 ;反復看同一集動畫片;反復唱同一首兒歌;反復念同一首童謠;更奇怪的是,同一個故事孩子都已經很熟悉了,其中一些細節和對話,孩子甚至都會背了,可仍然堅持讓媽媽一遍又一遍地講,而且每一遍聽故事都全神貫注,聽得津津有味。

許多家長覺得很枯燥無聊的做法,孩子卻並不感到無聊,這不禁讓人感到苦惱和納悶,很多媽媽不禁疑慮為什麼孩子這么喜歡「重復」一件事情呢?

我想,家長這樣的吐槽除了是因為反復講同一本書確實是一件讓人覺得枯燥的苦力活之外,還藏著家長的另一個私心:這么簡單的書,讀那麼多遍不就是浪費時間嗎?有那功夫,多讀幾本多好!似乎只有讀得夠多,才是親子閱讀的目標。一年不讀個上千本,你都不好意思說你在陪孩子親子閱讀。「一年讀上一千本」固然是一個很好衡量的標准,是一個讓你提起來頓時覺得臉上有光彩,孩子夠優秀的資本,但那隻是你的需求,而非孩子閱讀的真正需求……

那這種表現是不是正常的呢?下面讓我帶你一起解讀孩子反復讀一本書的奧秘吧!

其實,這是一個正常行為,通常出現在3歲以內的孩子身上。孩子重復行為背後是有特定的需求的。

多數情況下,孩子喜歡反復閱讀跟他們的成長狀態有關,是成長需求特有的學習方式。寶寶由於記憶力和理解力還相對有限,新奇的詞彙、表達方式和知識素材往往需要經過多次的重復才能不斷地強化,納入長時記憶。反復閱讀可以減少孩子對於新鮮內容的不確定感,增加孩子的自信心、控制感和安全感。這時,反復閱讀實在是孩子的需要,無須過分擔心。

重復是幼兒的一種學習方式

在幼兒期,重復是孩子學習語言、增加理解、鞏固記憶、發展技能的重要方式。人們常說熟能生巧。研究也支持這一點,尤其是在兒童身上。研究表明重復對於幼兒學習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記憶和語言學習。雖然重復做同樣的事情可能會很無聊甚至很煩人,但是這種額外的練習正是孩子們學習新事物所需要的。

幼兒學習則不同。什麼東西對於Ta們來說都是嶄新的,神經連接才剛剛開始形成,重復就是一個必不可少的部分,幫助Ta們通過反復刺激來發展大腦中的神經元連接。

加拿大安大略省早期教育中心專家朱迪斯•萊特(Judith Wright)說過,重復是兒童多方面學習的基礎。一個嬰兒學習一個單詞需要重復1000次;到Ta蹣跚學步的時候,可能需要重復50次;當Ta進入幼兒園時,Ta可能只需要重復幾次就能掌握一個新單詞,因為大腦的連接已經被建立好了。孩子反復唱同樣的歌,讀同樣的故事,念同樣的兒歌,可以幫助孩子發展這個過程。

反復聽喜歡的故事有助於孩子們意識到語言的模式和節奏。語言學習不僅僅是單詞,還包括單詞相互組織的方式。當我們陪孩子們閱讀時,Ta們開始學習單詞如何構成短語或句子,如何將單片語合在一起,這有助於孩子的整體語言發展。

曾看過一本書,書中講述到一個三歲左右的小女孩,當蒙台梭利注意到她的時候,她正在玩一些圓柱體。她不斷的把這些圓柱體插入孔里,然後再把她倒出來,然後再重復這些動作。在整個過程中,蒙台梭利示意老師們帶領其他孩子跑動、歌唱。甚至蒙台梭利還在她玩這些圓柱體的同時,把小女孩連同她的椅子一起挪動了位置。而所有的這些並沒有打擾到小女孩的工作。直到小女孩自己覺得完成了這次 探索 抬起頭來。

在這個過程中,小女孩重復這樣的行為一共有42次之多(說實話,42次對於孩子反復閱讀一本書來講還算不上一個特別震撼的數字)。而小女孩之所以會這樣全身心的投入 探索 ,正是基於其 探索 和理解的需要,因為正是經過了這樣反復的嘗試才最終讓小女孩覺得自己真正明白了這些圓柱和那個檯子之間的關系以及彼此之間的匹配關系。因為圓柱的高矮、粗細都是與特定的孔洞進行匹配的。而小女孩正是經過反復的練習和確認,才最終明白和接受這件事。當然,這也是我們成人對這個工作台和圓柱的關系的理解,小女孩和可能是用自己的已有經驗和嘗試獲得了對這兩個物品的理解。但不管最終小女孩的理解到底是怎樣的,我們都不難看出,反復練習的過程中,是小女孩 探索 和學習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孩子是專注的,覺得有趣的,當做工結束後,小女孩是滿足的,有成就感的。

而我想這種「反復練習」的機制也同樣被孩子應用在閱讀之中。正是在反復閱讀的過程中,孩子在不斷的了解、 探索 某本書。從人物的認識,情節的了解、記憶,對整個故事內容的推測和理解,就是在這樣一次次反復閱讀的過程中逐步構建的。哪怕在成人眼中,那不過是一個簡單得不能再簡單得故事了。但是所謂的簡單是針對成人幾十年生活經驗、閱歷、閱讀經驗基礎上的解讀。而對於孩子,一切都是陌生的、角色是陌生的、人物關系是陌生的、故事情節是陌生的,自然需要反復閱讀來逐步構建。而在反復閱讀過程中,我們也同樣看到了孩子的專注,他們沒有絲毫的應付,而是每一次都在認真的傾聽。哪怕你不小心讀錯了一個字,都無法逃過他們的耳朵,他們會馬上給你指出來,這里不是這樣的……

同樣,我們也看到,隨著孩子的成長,不管是日常學習 探索 中的「反復練習」現象,還是孩子在閱讀中的「反復閱讀」現象都是逐漸減少的,這是兒童學習、 探索 能力提升的體現。但這種提升是需要前面的儲備和積累的。因此支持孩子的「反復練習」和「反復閱讀」是同樣必要的。

對我們成人來說,重復的體驗很無聊,因為一次又一次地重復著同一件事,沒有什麼新鮮的東西。但是,幼兒的注意力跨度和認知能力決定了Ta們不會一次就學到一個繪本故事中的所有綜合信息,而需要通過多次反復才能吸收。理解是閱讀的「本質」。每次孩子聽我們讀繪本時,Ta們會更深入地理解故事,會以一種新的方式體驗故事。重復不一定意味著一遍又一遍地完成相同的學習。通過每一次的傾聽文字或觀察插圖,孩子每次都能吸收新的信息,每一個重復都使Ta們獲得新的理解。

對於喜歡的事情,我們就更願意進行重復。所以,對於偏好的故事,孩子也願意一遍又一遍的聽。

其實,我們成年人也會重復我們偏好的事情。比如,一部喜歡的電影,我們可能也會多看幾遍;一首喜歡的歌曲也會多聽幾次;一本喜愛的書,願意重復多讀幾遍。這是因為每次進行行這種操作時,我們都會重新體驗,並且陶醉於「得到」某些新東西所帶來的舒適感和滿足感,每次觀看時都能喚起一樣或不一樣的感受。

不管出於什麼原因,孩子喜歡閱讀,喜歡故事都是好事,家長朋友們應該盡可能的和孩子們一起多閱讀,陪著孩子一起探尋書中的奧秘。

孩子總是按照自己的大綱在成長,他們知道自己需要什麼,作為家長,只要為他們提供適當的環境、充分的關愛、恰當的幫助、足夠的時間和耐心就夠了。

幼小的孩子,由於記憶力和理解力還相對有限,新奇的詞彙、表達方式和知識素材往往需要經過多次的重復才能在不斷的強化中納入長時記憶,成為可以隨時提取的思維素材。

當孩子重復要求陪讀某個繪本的時候,家長一定要拿出寬容的態度,甚至鼓勵孩子重復。重復是兒童學習發展中最重要的基礎之一。為了建立和加強大腦重要的神經連接,當孩子想無數次閱讀同一本繪本時,我們多一點耐心,相信重復是孩子的內部發展動力,是Ta們學習和成長所需要的。如果孩子請求「再讀一次」,那就再讀一次吧!當Ta們准備好了,最終會開始讀另一個繪本。

孩子喜歡重復閱讀的第一個原因:

喜歡重復閱讀的第二個原因:

那是因為孩子需要反復體驗,才能收獲閱讀帶給他們的完整的快樂。

因此,重復閱讀的過程就是孩子在主動學習的過程,他們利用重復閱讀不斷更新迭代自己的知識,用數量追求閱讀的深度;當孩子對繪本的理解越好,他從閱讀中獲得的自信心也就越來越強。

孩子喜歡重復閱讀的第三個原因:

那是因為聽父母重復講故事是一件非常愉悅的體驗。學前的孩子們還不認字,想要感受有趣的故事,他們只能依賴我們的聲音, 聽我們為他們念繪本、講故事。有沒有發現,同樣是聽故事,孩子也不是隨便誰的聲音都願意接受的,他們選誰,就證明他們與誰親近,喜歡與誰玩。

所以,這里讓我為大家揭秘一個藏在孩子心裡的小秘密:其實孩子們讓父母不斷地重復地講同一個故事,除了喜歡聽故事之外,也是為了留住爸爸和媽媽,讓親愛的父母可以多陪自己一會兒。

因為這本書中有自己喜歡的東西,就像他喜歡一個玩具一樣,有段時間是非常喜歡的,孩子處的那個階段對這本書很感興趣,對書中的內容很感興趣。


我家孩子小的時候就是這個樣子,孩子特別喜歡我送的一套繪本,他每天都要讓我給他讀,那套繪本就是闡述的各種車的故事,第一次我很有興趣的讀完,等到第二天,還是拿來讓我讀,雖然我讀過,但是孩子感興趣,那還是讀,到第三天,還是讓我讀,我依然讀,一直到第七天,我實在不想讀了,就喊爸爸來讀,爸爸和我一樣,到最後都會背了,但是,孩子喜歡,我們堅持給讀了一個月時間,因為內容簡單,孩子都能背誦那本書上的內容,後來孩子再也不看那本書了,直到現在。我雖然無法科學的解釋這個行為,但是我覺得孩子還是是對書中的事物感興趣,同時他的大腦在飛速的思考,是很值得表揚,作為父母,對孩子萌芽期的一些習慣一定要保持並且支持。


記得看過一部外國電影,就是一個小寶寶,被壞人偷走,因為爸爸是市長,所以壞人准備威脅市長,但是不滿一歲的寶寶原來每天被保姆抱著講述故事,所以,她對書中的故事很熟悉,從綁架犯的家中,一直到電影結束,都是和書中情景重合,每到一個場景,孩子就能想起自己書中的事情,幾個場景下來,聰明的寶貝自己找到父母,同時壞人也被抓了起來。故事雖然很簡單,但是從而能看出來,讀書確實促進孩子的大腦發育了,同時,孩子的腦細胞也因為讀書的原因增加不少。


只要孩子喜歡讀書,寶媽就繼續堅持,及時書中的內容自己已經能背誦,但是,還是得繼續引導孩子,堅持下去。不僅能讓孩子養成很好的讀書習慣,同時還能促進大腦發育,何樂而不為呢?

階段性的,我家倆妞之前也是,一本重復講,每天,現在慢慢大了,就一本自己看完,我一起講完,就才接著下一本,大人不能去阻止和勸說,讓他重復看!

『貳』 孩子要求反復讀一本書,家長讀「膩」了怎麼辦

在開繪本館期間,經常會有家長問:最近孩子總是反復要求讀一本書,我都快講吐了,可孩子就是讓講,怎麼辦?

首先,先了解一下孩子為什麼會反復閱讀同一本書。其實反復閱讀是孩子理解書中內容最簡單的一種方式,越是低領兒童,反復閱讀的需求就越強烈。雖然書中的內容可能對家長來說很簡單,可對孩子而言,他們的生活經驗、生活常識等掌握都相對有限,書中的人物、故事情節孩子需要反復閱讀才能記住和串聯起來。當故事情節又非常有趣,孩子特別感興趣和喜歡的時候,不免就想要多讀幾遍。

可是反復閱讀同一本書,時間久了家長會覺得疲憊,因為對家長來說,可能這本書都背過了,再講已經提不起任何興趣。那麼怎樣做既能滿足孩子的重復閱讀需求,又讓家長覺得眼前一亮,願意讀下去呢?

下面就給大家推薦幾種方法,

    1.換個人講

育兒從來都不只父母其中一方的事,如果媽媽經常陪伴孩子做親子閱讀,當講累了,講煩了的時候,可以換爸爸講讀。

通常,男女的思維模式是不一樣的,所以爸爸媽媽講故事的方式和側重點也不一樣。父母交替去給孩子讀書,除了讓家長能休息一下,孩子也能從多人的角度去理解書中的內容。

比如,我們家爸爸現在也被我「調教」的很願意陪孩子讀書。長時間下來,我發現爸爸更擅長科普和歷史類,而我擅長的是故事類,所以我們就形成了「爸爸讀科普、媽媽講故事」這樣的合作模式。孩子能多學習,我們兩個人也不累。

    2.換一種方式閱讀,比如說、唱

大部分家長再給孩子講讀故事的時候,都是照字讀的,如果有學習過一些講讀技巧的,可能會做角色扮演、游戲互動等。除了簡單的變換聲調、提問互動,很多書我們其實是可以唱出來的。

每次我說到唱出來,家長就會說:讀都讀不懂,還怎麼唱?再說也不會唱歌呀?

你看看,抖音上孩子尿床隨便的幾句話都被編成尿床歌,繪本當然也能唱啊。不要拘泥於「我不會唱」、「我沒學過聲樂」、「我不會譜曲」……這些高難度的問題。跟孩子在一起,孩子壓根不會在意你唱的是不是跑調,他們在意的是:玩。用你熟悉的調調填上繪本的文字,就是一首歌;隨便唱個調,加上文字又是一首歌。可能隨便唱,每次唱出來的效果還不一樣呢!特別是人物之間的對話,用說唱的方式,會更加的好玩有趣。

像童謠、兒歌等有韻律的繪本,可以配合節奏、打節拍的方式去演繹。比如《一園青菜成了精》這是一首童謠。以前在館給家長配這本書時,他們都很頭疼,說不會講,就照著讀孩子也覺得沒意思。這個時候打節拍就顯的與眾不同。

為了玩這本書,我曾經買了兩個快板,跟孩子一起打這快板玩這本書。

「啪、啪、啪」

「出了城門往正東、一園青菜綠蔥蔥」

「啪、啪、啪」

……

孩子喜歡的不得了,因為她覺得這也太好玩了吧。這本書看過已經一年多了,現在,孩子依然會拿起快板自己說,脫口而出。

    3.讓孩子講

語言的學習是遵從聽、說、讀、寫這個順序的。學領前讀繪本其實就是培養孩子聽和說的能力。媽媽故事講累了,當然可以換孩子講。讓孩子講故事能知道孩子對一本書的理解程度,也能鍛煉孩子的表達能力。

當然,我個人並不推薦每本書講完都讓孩子去復述一下。同時,最開始讓孩子講故事,家長一定要協助,不要求孩子能講完一本書,能講一個情節就已經很了不起了。可以孩子講一個情節,家長繼續講下一個情節,讓孩子回憶故事的後續發展。

除了讓孩子講讀過的書,也可以讓孩子發揮想像創編故事,這是培養孩子的想像力,也能給後期上學寫作文構思框架打基礎。

當然,孩子講了故事家長一定要鼓勵,不管這個故事講成什麼樣,只要孩子願意去講,那就算成功了,多鼓勵多肯定也是激發孩子繼續講故事的動力。

繪本的閱讀方式有很多種,從來都不拘泥於「照著文字讀」,家長可以施展才華,讓閱讀變得多種多樣。親子閱讀從來都不是負擔,當你沉浸其中,和孩子玩起來的時候,你會發現,陪孩子讀書是一種樂趣。

『叄』 再讀《圍城》

        「圍在城裡的人想逃出來,城外的人想沖進去」,初讀圍城,這是刻在骨子裡的記憶了,小時候讀《圍城》,囫圇吞棗得厲害,像豬八戒吃人參果,知道是好東西卻愣是「沒吃清楚」。朱光潛先生在談美一書中講到:凡值得讀的書至少須讀兩遍。再讀《圍城》,驚嘆於它斟字酌句的語言魅力,錢鍾書先生圍繞方鴻漸的愛情、友情、親情和事業用幽默的語言描述了一個世間百態的人生。每每讀起,想必大多數讀者都有同感,《圍城》就像靈魂附體一樣,錢鍾書先生的妙語連珠,像是在勾畫一個隱形的自己,或是方鴻漸……趙辛媚……鮑小姐……蘇文紈……唐曉芙……

       很多人讀《圍城》,傷感的不行,總是在強調這座城是「婚姻的城」,翻開書就覺得看破了紅塵;回憶著方鴻漸和孫小姐的吵架場景,尚覺得百態人生,全無意義……我看《圍城》,城裡城外,跳出來再讀《圍城》。

       將這座圍城比作婚姻,的確精準而巧妙。在婚姻里,我是城外人,且還幻著王子和公主的夢呢……圍城一讀,像是冬天零下10攝氏度的雪地里,頭上筆直的給潑了盆冷水。站在城外看城裡,是滿目瘡痍還是欣欣向榮?是怨愁如海還是甜蜜如糖?是有著無數急待圍攻的敵人還是充滿了革命主義情懷的戰友?每個人都不確定。不確定的事情通常都有兩面性:令人恐懼或者令人嚮往。人真是個奇怪的動物,不就是因為未知才充滿快樂嗎?婚姻的微妙恰如錢先生筆下的圍城,固若金湯。錢老先生筆下的《圍城》是具有諷刺意味的,方鴻漸的一生是錢鍾書虛構的具有無數人們特點的典型人物,十足了批判味,我們看方鴻漸一路的感情故事:回國船上的鮑小姐——大家閨秀的蘇文紈——圍城之上的唐曉芙——千萬百計的孫小姐……世間百態雖如此,但是我們看到的最多的,是一個懦弱的小白臉(哦……不……小白臉也不算……小白臉至少還有幾分姿色):方鴻漸的形象。若不是貪慕錢財,何至於拿著老丈人的錢留學……若不是愛慕虛榮,何至於辦個假學歷招搖撞騙……若不是貪幕美色,何至於因為鮑小姐弄得一身瘴氣……若不是貪得無厭、優柔寡斷,何至於失了蘇文紈,又丟了清純可愛的唐曉芙……一切作的根源都在自己,冰冷的不是城裡的婚姻,而在城外,我們讀著城裡的圍城,卻在城外「作」了另一個圍城,在婚姻的圍城之外,許許多多城外的人,看著比讀錢老先生的《圍城》還有意思,所以在某種意義上說:《圍城》給我們上了一節富有意義的教育課:珍惜擁有的一切,給圍城留一扇窗戶,看一看外面的世界;珍惜眼前人,建一拱通往城外的門,把幸福的因子運到城裡來……

        我們再來看圍城下的世間百態,翻看《圍城》,我的腦海中總是盤旋著這么一個形象:長褂的中國文人互相交織著,寒暄著,笑鬧著,悲號著,一會兒互相作揖,一會兒互相白眼,熱鬧地穿梭,互相交替著自己的身處之地,而後錯落、移動、上躥下跳,得失無常。這就是人們內心最可怕的圍城——雖然它被錢老先生以如此微妙的手段勾畫出來,還是讓我心生恐懼。這種帶著溫潤笑意的諷刺讓人觸目驚心,這難道不正是中國文人的世故情態嗎?錢先生用一座城將中國文人圈在內,站在高處看他們嬉笑怒罵,而我們在嗤笑的同時,卻抬頭不經意看到身旁的圍牆,這才發現自己也在城內。大作的干戈常常為了獲得一處高地。為了爭得這處高地,城內之人絞盡腦汁措辭、行事,算盡了機關,花盡了心血。然而這一切在錢老先生看來,彷彿瓮中的蛐蛐兒,一戰一敗之間只惹得幾多笑料,而真正在外欣賞的人對他們的情勢一目瞭然——原來,爭來爭去還是爭不出這座圍城,跳不出自我的小天地。實際上,誰不願意兩袖一甩,像徐志摩一樣「不帶走一片雲彩」呢!一切的學問、政治、工作、生活……不自覺得被我們自己困在了圍城裡,這是《圍城》給我上的第二課:簡單、平淡的生活,才有資格談論幸福,錢鍾書先生道「睡眠這東西脾氣很怪,不要它,它偏會來;請它,哄它,千方百計地勾引它,它便躲得連影子也不見。」幸福的日子就是少一些勾心鬥角,每晚都睡個安穩覺!

         再說圍城,我年紀尚不達三十,不管是學問、感情或是工作閱歷都涉不深,且不敢說自己對圍城有著深刻的理解和獨到的見解,可能到了而立、不惑、花甲之年,我對於圍城,會有不一樣的認識……如此,算是《圍城》給我上的第三課:切不可在城裡忙昏了頭,用盡氣力欺騙著自己和別人,當所有的欺騙和嘲諷都失去了批判的力量,反而變得滑稽而幽默,自己才是圍城最大的力量,就像唐曉芙是在《圍城》之上皎潔的月亮!

       以下附有本人摘錄《圍城》經典句子:

  1. 誤解,聖解也!

2. 醫生也是屠夫的一種。

3. 思想是不出聲的語言。

4. 詩有意義是詩的不幸。

5. 你不壞,可全無用處。

6. 要想結為夫妻,先去旅行一次。

7. 不料你的見識竟平庸到可以做社論。

8. 世間哪有什麼愛情,純粹是生殖沖動。

9. 人生最原始的睡,同樣也是死的樣品。

10. 老年人戀愛,就象老房子著火,沒的救。

11. 丈夫是女人的職業,沒有丈夫就等於失業。

12. 情婦雖然要新的才有趣,朋友還讓舊的好。

13. 假道學的特徵可以說是不要臉而偏愛面子。

14. 我都姓了一輩子「錢」了,難道還迷信錢嗎?

15. 打狗要看主人面,那麼,打貓要看主婦面了。

16. 經提倡而產生的幽默,一定是矯揉造作的幽默。

17. 有雞鴨的地方:糞多;有年輕女人的地方:話多。

18. 當著心愛的男人,每個女人都有返老還童的絕技。

19. 天地間有許多景象是要閉了眼才看得見的,譬如夢。

20. 有了門,我們可以出去;有了窗,我們可以不必出去。

21. 婚姻是一座圍城,城外的人想進去,城裡的人想出來。

22. 天下就沒有偶然,那不過是化了妝的、戴了面具的必然。

23. 女人全是傻的,恰好是男人所希望的那樣傻,不多不少。

24. 年輕的時候,我們總是會將自己的創作沖動誤解為創作才能。

25. 颶風後的海洋波平浪靜,而底下隨時潛伏著洶涌翻騰的力量。

26. 假使訂婚戒指是落入圈套的象徵,鈕扣也是扣住不放的預兆。

27. 對於醜女人,細看是一種殘忍,除非她是壞人,你要懲罰她。

28. 說大話哄人慣了,連自己也哄相信——這是極普通的心理現象。

29. 鴻漸看她們有說有笑不允許自己插口,把話壓扁了都擠不進去。

30. 人生的刺,就在這里,留戀著不肯快走的,偏是你所不留戀的東西。

31. 奶是孩子吃的飯,所以也該在飯堂吃,證明這旅館是科學管理的。

32. 李先生臉上少了那副黑眼鏡,兩只大白眼睛像剝掉殼的煮熟雞蛋。

33. 大家照例稱好,斜川客氣地淡漠,彷彿領袖受民眾歡迎時的表情。

34. 早晨清醒,居然自己沒給蚤虱吃個精光,收拾殘骸剩肉還夠成個人。

35. 為什麼愛情會減少一個人心靈的抵抗力,使人變得軟弱,被擺布呢?

36. 世界上沒有自認為一無可愛的女人,也沒有自認為百不如人的男子。

37. 總而言之,唐小姐是摩登文明社會里那樁罕物——一個真正的女孩子。

38. 兩個人在一起,人家就要造謠言,正如兩根樹枝接近,蜘蛛就要掛網。

39. 我們稱那位衣著暴露的S小姐為"局部真理",因為真理都是赤裸裸的。

40. 假如你吃了一個雞蛋,覺得味道不錯,何必要去看看那隻下蛋的母雞呢?

41. 兄弟如手足,女人如衣服。衣服破尚可補,可現在方鴻漸多了件貂皮大衣。

42. 我們對採摘不到的葡萄,不但可以想像它酸,也很可能想像它是分外的甜。

43. 大抵學問是荒江野老屋中二三素心人商量培養之事,朝市之顯學必成俗學。

44. 假使愛女人,應當愛及女人的狗。那麼真心結交朋友,應當忘掉朋友的過失。

45. 把忍受變成享受,是精神對於物質的最大勝利,靈魂可以自主,也可以自欺。

46. 一個人,到了20歲還不狂,這個人是沒出息的;到了30歲還狂,也是沒出息的。

47. 上帝會懊悔沒在人身上添一條能搖的狗尾巴,因此減低了不知多少表情的效果。

48. 歷史該如洛高所說,把刺刀磨尖當筆,蘸鮮血當墨水,寫在敵人的皮膚上當紙。

49. 笑的確可以說是人面上的電光,眼睛忽然增添了明亮,唇吻間閃爍著牙齒的光芒。

50. 我們希望它來,希望它留,希望它再來——這三句話概括了整個人類努力的歷史。

51. 科學跟科學家大不相同,科學家像酒,越老越可貴,科學像女人,老了便不值錢。

52. 不受教育的人,因為不識字,上人的當;受教育的人,因為識了字,上印刷品的當。

53. 忠厚老實人的惡毒,像飯里的砂礫或者出魚片里未凈的刺,會給人一種不期待的傷痛。

54. 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來華訪問時想見他,他說:"跟她不是一路人,見了面沒話說!"。

55. 我愛的人,我要能夠佔領他整個生命,他在碰見我以前,沒有過去,留著空白等待我。

56. 那記錄的女生漲紅臉停筆不寫,彷彿聽了鴻漸最後一句,處女的耳朵已經當眾失貞操。

57. 烤山薯這東西,本來像中國諺語里的私情男女,「偷著不如偷不著,」香味比滋味好。

58. 你嘴湊上來,我對你說,這話就一直鑽到你心裡,省得走遠路,拐了彎從耳朵里進去。

59. 寫好信發出,他總擔心這信像支火箭,到落地時,火已熄了,對方收到的只是一段枯炭。

60. 女傭說著,她和周太太、效成三人眼睛裡來往的消息,忙碌得能在空氣里起春水的觳紋。

61. 許多人談婚姻,語氣彷彿是同性戀愛,不是看中女孩子本人,是羨慕她的老子或她的哥哥。

62. 《天方夜譚》里阿拉伯詩人歌頌的美人條件:身圍瘦,後部重,站立的時候沉得腰肢酸痛。

63. 有一種人的理財學不過是借債不還,所以有一種人的道學,只是教訓旁人,並非自己有什麼道德。

64. 有用的東西只能給人利用,所以存在;偏是無用的東西會利用人,替它遮蓋和辯護,也能免於拋棄。

65. 中國是世界上最提倡科學的國家,沒有旁的國家肯給科學家官做的,外國科學進步,中國科學家進爵。

66. 睡眠這東西脾氣很怪,不要它,它偏會來;請它,哄它,千方百計地勾引它,它便躲得連影子也不見。

67. 圍在城裡的人想逃出來,城外的人想沖進去,對婚姻也罷,職業也罷,(游戲也罷),人生的願望大都如此。

68. 一句話的意義在聽者的心裡,常像一隻陌生的貓到屋裡來,聲息全無,直到"妙"的一叫,你才發覺它的存在。

69. 世界上大事情像可以隨便應付,偏是小事倒絲毫假借不了。譬如貪官污吏,納賄幾千萬,而決不肯偷人家的錢袋。

70. 流言這東西,比流感蔓延的速度更快,比流星所蘊含的能量更巨大,比流氓更具有惡意,比流產更能讓人心力憔悴。

71. 他不知道女人在戀愛勝利快樂的時候,全想不到那些事的,要有了疑懼,才會要求男人趕快訂婚結婚,愛情好有保障。

72. 她知道匣子里是自己的信,不願意打開,似乎匣子不打開,自己跟他還沒有完全破裂,一打開便證據確鑿地跟他斷了。

73. 孩子不足兩歲,塌鼻子,眼睛兩條斜縫,眉毛高高在上,跟眼睛遠隔得彼此要害相思病,活像報上諷刺畫里的中國人的臉。

74. 吃飯有時很像結婚,名義上最主要的東西,其實往往是附屬品。吃講究的飯事實上只是吃菜,正如討闊佬的小姐,宗旨倒並不在女人。

75. 「致身於國」、「還政於民」等等佳話,只是語言幻成的空花泡影,名說交付出去,其實只彷彿魔術家玩的飛刀,放手而並沒有脫手。

76. 鴻漸一溜煙跑出門,還以為剛才唇上的吻,輕松得很,不當作自己愛她的證據。好像接吻也等於體格檢驗,要有一定斤兩,才算合格似的。

77. 有些所謂的研討會其實就是請一些不三不四的人,吃一些不幹不凈的飯,花一些不明不白的錢,說一些不痛不癢的話,開一個不倫不類的會!

78. 據說每個人需要一面鏡子,可以常常自照,知道自己是個什麼東西。不過,能自知的人根本不用照鏡子;不自知的東西,照了鏡子也沒有用。

79. 她忙到窗口一望,果然鴻漸背馬路在斜對面人家的籬笆外站著,風里的雨線像水鞭子正側橫斜地抽他漠無反應的身體。她看得心溶化成苦水。

80. 蘇小姐道:「法國也有這么一句話。不過,不說是鳥籠,說是被圍困的城堡fortresseassiegee,城外的人想沖進去,城裡的人想逃出來。」

81. 有人失戀了,會把他們的傷心立刻像叫花子的爛腿,血淋淋的公開展覽,博人憐憫,或者事過境遷,像戰士的金瘡舊斑,脫衣指示,使人驚佩。

82. 據說「女朋友」就是「情人」的學名,說起來庄嚴些,正像玫瑰在生物學上叫「薔薇科木本復葉植物」,或者休妻的法律術語是「協議離婚」。

83. 她跟辛楣的長期相識並不會日積月累地成為戀愛,好比冬季每天的氣候吧,你沒法把今天的溫度加在昨天的上面,好等明天積成個和暖的春日。

84. 許多女人會笑得這樣甜,但她們的笑容只是面部肌肉柔軟操,彷彿有教練在喊口令:「一!」忽然滿臉堆笑,「二!」忽然笑不知去向,只余個空臉。

85. 侯營長有個桔皮大鼻子,鼻子上附帶一張臉,臉上應有盡有,並未給鼻子擠去眉眼,鼻尖生幾個酒刺,像未熟的草莓,高聲說笑,一望而知是位豪傑。

86. 方鴻漸說:「女人原是天生的政治動物。虛虛實實,以退為進,這些政治手腕,女人生下來全有。女人學政治,那真是以後天發展先天,錦上添花了。」

87. 方鴻漸把信還給唐小姐時,痴鈍並無感覺。過些時,他才像從昏闕里醒過來,開始不住的心痛,就像因蜷曲而麻木的四肢,到伸直了血脈流通,就覺得刺痛。

88. 「永遠快樂」這句話,不但渺茫得不能實現,並且荒謬得不能成立。快過的決不會永久;我們說永遠快樂,正好像說四方的圓形,靜止的動作同樣地自相矛盾。

89. 生平最恨小城市的摩登姑娘,落伍的時髦,鄉氣的都市化,活象那第一套中國裁縫仿製的西裝,把做樣子的外國人舊衣服上兩方補釘,也照式在衣袖和褲子上做了。

90. 那女人平日就有一種孤芳自賞、落落難合的神情——大宴會上沒人敷衍的來賓或喜酒席上過時未嫁的少女所常有的神情——此刻更流露出嫌惡,黑眼鏡也遮蓋不了。

91. 人生據說是一部大書。假使人生真是這樣,那麼,我們一大半作者只能算是書評家,具有書評家的本領,無須看得幾頁書,議論早已發了一大堆,書評一篇寫完交卷。

92. 戀愛跟火同樣的貪濫,同樣的會蔓延,同樣的殘忍,消滅了監牢結實的原料,把灰燼去換光明和熱烈...時間對友誼的磨蝕,好比水流過石子,反而把它洗濯的光潔了。

93. 譬如黑夜裡兩條船相擦而過,一個在這條船上,瞥見對面船艙的燈光里正是自己夢寐不忘的臉,沒來得及叫喚,彼此早距離遠了。這一剎那的接近,反見得遠隔的渺茫。

94. 那時蘇小姐把自己的愛情看得太名貴了,不肯隨便施與。現在呢,宛如做了好衣服,捨不得穿,鎖在箱里,過一兩年忽然發現這衣服的樣子和花色都不時髦了,有些自悵自悔。

95. 這一張文憑,彷彿有亞當、夏娃下身那片樹葉的功用,可以遮羞包丑;小小一方紙能把一個人的空疏、寡陋、愚笨都掩蓋起來。自己沒有文憑,好像精神上赤條條的,沒有包裹。

96. 你不會認識我,雖然你上過我的當。你受我引誘時,你只知道我是可愛的女人、可親信的朋友,甚至是可追求的理想,你沒有看出是我。只有拒絕我引誘的人,像耶穌基督,才知道我是誰。

97. 他聽到最後一句話,絕望地明白,抬起頭來,兩眼是淚,像大孩子挨了打罵,咽淚入心的臉。唐小姐鼻子忽然酸了。「你說得對。我是個騙子,我不敢再辯,以後決不來討厭。」站起來就走。

98. 有人叫她「熟食鋪子」(charcuterie),因為只有熟食店會把那許多顏色暖熱的肉公開陳列;又有人叫她「真理」,因為據說「真理」是赤裸裸的」鮑小姐並未一絲不掛,所以他們修正為「局部的真理」。

99. 把飯給自己有飯吃的人吃,那是請飯;自己有飯可吃而去吃人家的飯,那是賞面子。交際的微妙不外乎此。反過來說,把飯給予沒飯吃的人吃,那是施食;自己無飯可吃而去吃人家的飯,賞面子就一變而為丟臉。

100. 門口桌子上,一疊飯碗,大碟子里幾塊半生不熟的肥肉,原是紅燒,現在像紅人倒運,又冷又黑。旁邊一碟饅頭,遠看也像玷污了清白的大閨女,全是黑斑點,走近了,這些黑點飛升而消散於周遭的陰暗之中,原來是蒼蠅。

101. 「女人有女人的特別的聰明,輕盈活潑得跟她的舉動一樣。比了這種聰明,才學不過是沉澱渣滓。說女人有才學,就彷彿贊美一朵花,說它在天平上稱起來有白菜番薯的斤兩。真聰明的女人決不用功要做成才女,她只巧妙的偷懶——」

102. (蘇文紈)假使她從帆布躺椅上站起來,會見得身段瘦削,也許輪廓的線條太硬,像方頭鋼筆劃成的,年齡看上去有二十五六,不過新派女人的年齡好比舊式女人婚帖上的年庚,需要考訂學家所謂外證據來斷定真確性,本身是看不出的。

103. 偏見可以說是思想的放假。它是沒有思想的人的家常日用,而是有思想的人的星期日娛樂。假如我們不能懷挾偏見,隨時隨地必須得客觀公平、正經嚴肅,那就像造屋只有客廳,沒有卧室,又好比在浴室里照鏡子還得做出攝影機頭前的姿態。

104. 在西洋家庭里,丈母娘跟女婿的爭斗,是至今保存的古風,我們中國家庭里婆婆和媳婦的敵視,也不輸於他們那樣悠久的歷史。只有媳婦懷孕,婆婆要依仗了她才能榮升祖母,於是對她開始遷就,到媳婦養了個真實不假的男孩子,婆婆更加讓步。

105. 鴻漸回信道,經詳細調查,美國並無這個學校,文憑等於廢紙,姑念初犯,不予追究,希望悔過自新,匯上十美金聊充改行的本錢。愛爾蘭人氣的咒罵不停,喝醉了酒,紅著眼要找中國人打架。這事也許是中國自有外交或訂商約以來唯一的勝利。

106. 因為在大學里,理科學生瞧不起文科學生,外國語文系學生瞧不起中國文學系學生,中國文學系學生瞧不起哲學系學生,哲學系學生瞧不起社會學系學生,社會學系學生瞧不起教育系學生,教育系學生沒有誰可以給他們瞧不起了,只能瞧不起本系的先生。

107. 方鴻漸還想到昨晚那中國館子吃午飯,鮑小姐定要吃西菜,說不願意碰見同船的熟人,便找到一家門面還像樣的西館。誰知道從冷盤到咖啡,沒有一樣東西可口:上來的湯是涼的,冰淇淋倒是熱的;魚像海軍陸戰隊,已登陸了好幾天;肉像潛水艇士兵,會長時期伏在水裡;除醋外,麵包、牛肉、紅酒無一不酸。

108. 張先生跟外國人來往慣了,說話有個特徵——也許在洋行、青年會、扶輪社等圈子裡,這並沒有什麼奇特——喜歡中國話里夾無謂的英文字。他並無中文難達的新意,需要借英文來講;所以他說話里嵌的英文字,還比不得嘴裡嵌的金牙,因為金牙不僅妝點,尚可使用,只好比牙縫里嵌的肉屑,表示飯菜吃得好,此外全無用處。

109. 學國文的人出洋「深造」聽來有些滑稽。事實上,惟有學中國文學的人非到外國留學不可。因為一切其他科目像數學、物理、哲學。心理。經濟,法律等等都是從外國港灌輸進來的,早已洋氣撲鼻;只有國文是國貨土產,還需要處國招牌,方可維持地位,正好像中國官吏,商人在本國剝削來的錢要換外匯,才能保持國幣的原來價值。

110. 只對蘇小姐笑道:「不用掃興。送給女人的東西,很少是真正自己的,拆穿了都是借花獻佛。出洋好比出痘子,出痧子,非出不可。小孩子出過痧痘,就可以安全長大,以後碰見這兩種毛病,不怕傳染。我們出過洋,也算了了一樁心願,靈魂健全,見了博士碩士們這些微生蟲,有抵抗力來自衛。痘出過了,我們就把出痘這一回事忘了。」

111、男人肯買糖、衣料、化妝品,送給女人,而對於書只肯借給她,不買了送她,女人也不要他送。這是什麼道理?借了要還的,一借一還,一本書可以做兩次接觸的借口,而且不著痕跡。這是男女戀愛的必然的初步,一借書,問題就大了。

112、假如你吃了一個雞蛋,覺得味道不錯,何必要去看看那隻下蛋的母雞呢?

113、一個可愛的女人說你像她的未婚夫,等於表示假使她沒訂婚,你有資格得到她的愛。刻薄鬼也許要這樣解釋,她已經另有未婚夫了,你可以享受她未婚夫的權利而不必履行跟她結婚的義務。

114、從此,他倆的交情像熱帶植物那樣飛快地生長。

115、天下只有兩種人。比如一串葡萄到手,一種人挑好的吃,另一種人把最好的留到最後吃。照例第一種人應該樂觀,因為他每吃一顆都是吃剩的葡萄里最好的;第二種人應該悲觀,因為他每吃一顆都是吃剩的葡萄里最壞的。不過事實卻適得其反,緣故是第二種人還有希望,第一種人只有回憶。

116、一個人,到了20歲還不狂,這個人是沒出息的;到了30歲還狂,也是沒出息的。

117、世界上沒有自認為一無可愛的女人,也沒有自認為百不如人的男子。

118、熱烈的愛情到訂婚早已是頂點,婚一結一切了結。

119、同行最不宜結婚,因為彼此事行家,誰也哄不倒誰,丈夫不會莫測高深地崇拜太太,抬頭也不會盲目地崇拜丈夫,婚姻的基礎就不牢固。

120、女人念了幾句書最難駕馭,男人非比她高一層,絕不能和她平等匹配,所以大學畢業生只能娶中學女生,留學生才能娶大學女生,女人留洋當了博士,只有洋人才敢娶她,否則男人至少是雙料博士。

121、想來一切女人最可誇耀的時候,就是看兩個男人為她爭斗。

122、狗為著追水裡的肉骨頭,喪失了到嘴的肉骨頭!跟愛人如願以償結了婚,恐怕那時候肉骨頭下肚,倒要對水悵惜這不可再見的影子了。

123、做媒人和做母親是女人的兩個基本慾望。

『肆』 為什麼要讓孩子反復的去聽一首故事

細心的家長會發現,孩子不僅喜歡重復閱讀同一本書,對於很多他感興趣的事,也很喜歡重復做。比如,他們喜歡一個游戲重復玩、一句話重復說、一部動畫片重復看,等等。

孩子為什麼這么喜歡重復呢?這是因為重復是孩子成長與學習的必經之路。

德國著名的哲學家狄慈根曾說過:「重復是學習之母。」

《0-5歲怎樣讓孩子更聰明》一書中也提到:「人是通過重復來加強大腦的神經連接,重復有助於鞏固學習和記憶效果。」

薩塞克斯大學的傑西卡∙霍斯特博士,為了了解幼兒識別和記憶新單詞的能力,曾做了這么一個實驗。他找來了兩組3-6歲的孩子,將其中一組定義為反復組。即在給這組孩子講故事時,每次一個故事反復講3遍。另一組被定義為多樣組,即在給這組孩子講故事時,每次講3個不同的故事。兩組孩子在每次聽故事時,接觸到的新詞彙量一樣多。

研究人員通過連續5個月每周去孩子家3次觀察發現,反復組的孩子比多樣組的孩子,平均多記了2個新單詞,並且學的速度也更快。

可見,重復可以幫助孩子更好、更快地學習和掌握新知識。孩子在幼兒期間,他的認知水平和吸收能力有限,所以沒辦法通過聽一次故事,就明白書上講的所有內容或知識點。只有通過多次重復聽後,孩子才能漸漸了解書上的內容。

重復聽一個故事的好處有哪些?

通過上面的講解,我們知道了重復是孩子學習的需要。除此之外,孩子重復聽一個故事,還有以下3個好處。

培養孩子的專注力
孩子喜歡重復聽的那本書,肯定是孩子感興趣的書。孩子在聽自己感興趣的書時,肯定也會更專注。那麼,孩子一再重復聽的過程,也是提高孩子專注力的過程。

提高孩子的安全感
熟悉的人和事,能給我們帶來安全感,對於孩子也是一樣的。一次次重復聽同一個故事,孩子對故事中的情節就會了如指掌。當我們在講書中前面的內容時,孩子對接下來的內容已經有了預期,這種預期會讓孩子感覺對未來有掌握感,進而可以幫助孩子建立起安全感。

提升孩子的自信心
經過一次次重復聽同一本書,孩子對書中的內容已經滾瓜爛熟了。當我們講了上半句時,孩子就會接下半句。有的孩子甚至可以獨立講完一本書。這時候,孩子內心就會充滿成就感,這也會讓孩子更加自信。

如何引導可以助力孩子在重復中收獲新知?

重復的好處這么多,那麼在給孩子講故事時,是不是只要按孩子的要求讀它個十遍百遍就好了呢?

當然不是了。其實,我們在滿足孩子重復聽同一個故事的同時,花點心思引導,也可以將一本書讀出多本書的感覺。

這里給大家介紹3種方法

引導孩子發現新的知識點
一本看似簡單的繪本,其實蘊含著豐富的知識。只讀文字時,是一本故事書。單獨看圖時,它可以變成另外一本書。文字和圖結合時,又是一本新書。我們可以根據孩子的興趣點,用一些有趣的方式,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幫助孩子學到新的知識。

比如,孩子喜歡的書上的畫面中,剛好有孩子喜歡的垃圾車。這時,我們可以問問孩子,這是什麼車?它是做什麼用的?

故意講錯,讓孩子來找茬
當孩子對故事已經比較熟悉時,我們可以故意把故事中某個細節或人物名字講錯,讓孩子來指正。當孩子發現自己比媽媽厲害時,也會特別有成就感。

讓孩子玩角色扮演
我們還可以和孩子一起扮演書中的角色,將書中的故事情節演出來。這樣做,也可以鍛煉孩子的表演能力及表達能力。

了解到重復是兒童探索世界的一種方式,那麼,我們在給孩子講故事時,該重復就要重復,多一分耐心,多一些方法,相信孩子在每一次重復聽的過程中,將會有不同的收獲。

閱讀全文

與為什麼故事要讀兩遍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愛情里我為什麼這么自私 瀏覽:146
心中的美女是什麼歌 瀏覽:89
事業單位考試被打敗怎麼辦 瀏覽:735
父與子故事中有什麼藝術形象 瀏覽:907
美女去哪個大城市發財啊 瀏覽:439
曹聰的故事短寫怎麼寫 瀏覽:260
央視幸福出發怎麼報名 瀏覽:708
90年女婚姻和什麼生肖最配 瀏覽:678
幸福家庭吃飯繪畫怎麼畫 瀏覽:667
直播講的故事有哪些 瀏覽:797
健康證明金州哪裡能辦 瀏覽:539
衡量健康的標准都有哪些 瀏覽:891
婚姻最看重女人什麼 瀏覽:878
願幸福圍繞著你英語怎麼寫 瀏覽:831
新經濟圖書在哪裡app免費看的 瀏覽:524
山西哪裡可以查出婚姻狀況 瀏覽:599
嘉興健康碼副卡什麼意思 瀏覽:662
幸福像花兒一樣李梅怎麼了 瀏覽:430
找什麼樣的都不會幸福 瀏覽:840
團隊經濟活動有哪些 瀏覽: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