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電影《明天》、《外灘》的故事概要
1、明天:
何一凡本是一個健康陽光的海歸設計師,因為發現女友身染毒癮,為幫女友一起戒毒以身試毒,卻陷入毒品的泥潭不能自拔,而且性格也發生變化,變得抑鬱、暴躁。最後他的女朋友不忍心看著他這么作踐自己,自殺了。沈琪深愛一凡,無奈一凡鍾情於自己的好姐妹小雲。善良的沈琪選擇了默默祝福。面對好姐妹小雲因吸食毒品身亡,心愛的一凡為拯救小雲墮落成一個陰暗、暴躁的癮君子,就像以往楊亞塑造的堅強的形象一樣,沈琪沒有放棄,她選擇了愛,選擇了堅強。
故事註定走向悲劇:小雲死了,一凡被關進戒毒所。
現實中,青少年吸毒已成為一個觸目驚心的嚴重問題。來自國家禁毒委員會辦公室的數字表明,我國最近幾年青少年吸毒的比例始終在吸毒人口中佔80%左右。據不完全統計,16歲以下的少年吸毒人數有所增加,青少年已成為最易受到毒品侵害的「高危人群」。
目前,學校毒品預防教育工作在認識上還存在著一些誤區:一是怕學生知道毒品。認為禁毒教育會引發學生的好奇心,促使他們冒險嘗試;二是認為禁毒教育是公安部門的事,與學校無關。這些認識誤區的一個前提,就是目前在校學生吸毒者罕見。事實上,毒品蔓延的速度相當快,若等到毒品在校園時再來教育,則為時已晚。由此可見加強禁毒教育,做好超前預防工作,是解決青少年吸毒問題的根本途徑和出路。
2、外灘
外灘不僅是上海的符號象徵,也是中國近現代歷程的縮影。由上海文廣新聞傳媒集團和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聯合出品的大型歷史人文紀錄片《外灘》,第一次以紀錄片的手法講述具有160多年歷史的上海外灘,深度挖掘上海從小漁村到遠東第一大城市的東方傳奇。
1842年,英國用堅船利炮打開了清政府沉重的大門,在不平等的《南京條約》簽訂以後,上海成為了通商口岸。從此,上海成為了「冒險家的樂園」。來自各國的不同勢力占據「租界」,在牟取巨大利益的同時,也為上海帶來了巨大的繁榮。
閱讀上海,外灘是關鍵。但160年的歷史、紛繁復雜的社會關系、光怪陸離的怪現狀、粉墨登場的海上名人,讓後來者無法窺其全貌。因此,《外灘》的總導演周兵採用了一種「以人物說故事,以故事釋文化」的拍攝方式,為我們精彩解讀「十里洋場」的往昔。
在這部影片中,有總稅務司赫德這樣的國外勢力典型,有葉澄衷這樣的民族資本主義的代表人物,有黃金榮、杜月笙、張嘯林等幫會實力,也有周璇、李香蘭這些文化界的代表人物。這些人物,不僅僅代表自己,更代表他們背後的社會階層。這樣一來,使我們對上海的社會沿革就有了更為深刻的解讀。
閱古,是為了鑒今。因此,這部影片最終還是落在了現代,而我們在閱讀過這部上海的繁榮史、屈辱史之後,無疑將對上海的明天、對中華民族的明天,會有更大的信心。
❷ 魯迅 《明天》 主題是什麼
《明天》是魯迅著力反映婦女悲慘命運的小說之一。作品通過寡婦單四嫂子痛失獨子描寫,令人震悚的展示了一副中國婦女孤立無助的圖景,同時抨擊了黑暗社會的吃人本質和沒落社會中人們的無情和冷漠。作者冷峻的寫作風格,表達了他對黑暗社會的憤恨。
1、主要人物形象:
單四嫂子:魯迅最早以女性為主要描寫對象的小說是《明天》,單四嫂子是魯迅在小說中塑造的第一個女性悲劇形象。她具有中國傳統婦女的優良品質,勤勞、善良;也具有舊社會農村婦女的弱點,逆來順受,從來不會想到怎麼樣去改變。她是中國舊社會農村「受苦受難兼愚昧無知的婦女形象」。
何小仙:庸醫。何小仙在診脈的「指甲足有四寸多長」,其實是一個庸醫。而在「單四嫂子的心裡卻暗暗納罕,計算寶兒的命該有救了。」可是這位小仙的回答玄而又玄。
「好心」鄰人王九媽:而同是婦女,似乎有同情心的王九媽,也終於被證實並非出於真情。王九媽是一個衛道士般的人物。單四嫂子顫栗著像敬菩薩一樣問她:你老見多識廣,給看看孩子吧。她那兩聲半屁響半敷衍的「唔」,足見其也是冷漠的的人物。後來又不許阿五抬棺材,還掰著手指頭計算收斂的程序。
以紅皮鼻子老拱、藍皮阿五為代表的幫閑們。在寶兒垂死之際,他們照樣唱小調,吃喝玩樂。在幫辦單四嫂子的兒子喪事時,他們並不是真心想幫助單四嫂子,而是礙於面子,是為了博取好名聲,彰顯自己所謂的同情心,是典型的中國人湊熱鬧心理,是為了佔便宜。他們在貧弱者最悲痛欲絕的時候厚顏無恥地大加搜刮單四嫂子僅有的值錢東西,全不顧一個貧弱者的生死存亡。
2、賞析:
魯迅《明天》里的單四嫂子是一名「寡婦」,他和幼小的兒子相依為命,她的丈夫死去的兩三年裡,她沒有失身也沒有再嫁,她的心中甚至連再嫁的念頭也沒有,她只是希望靠自己的雙手來養活自己的兒子,她夜以繼日的紡紗,做著超出自己體力的活兒。但她這點小小的心願在黑暗的社會里,也不能實現。
單四嫂子在魯鎮沒有人同情她,更沒有人向她伸出援助之手,假如女子的生計能獨立,社會上的人懂的互助,單四嫂子還有一個人獨自養活自己和孩子的機會,但這時的社會環境正好相反,社會冷漠,人心麻木。單四嫂子就是過得非常的苦,也沒有一個人表示慰問。
單四嫂子是一個被封建思想毒害的人,在封建倫理綱常下幼小的兒子成了她精神世界的唯一支柱,在文中我們可以感受到單四嫂子內心的孤獨和空虛,她是那麼的孤立無援。後來寶兒病重,她帶寶兒去求鎮上唯一的醫生何小仙,但何小仙只是個騙子罷了,不僅醫術不佳,還不負責人,寶兒的病並非無法醫治,可以說是單四嫂子的「無知」和庸醫騙子聯手奪走了寶兒的生命。
這也是文中魯迅把單四嫂子形容成粗笨女人的原因。但單四嫂子的「粗笨」不只是她自身所形成的,社會的偏見,社會上人的愚昧,把單四嫂子變成了一個「粗笨」的女人,難道單四嫂子不知道大醫院可以救自己孩子的命嗎?她是知道的,但她沒錢,她知道沒人會幫助她,沒人會白白救自己的孩子,因此她用封建迷信來麻痹自己的神經,來逃避現實。
單四嫂子麻痹自己的表現在文中幾次的出現,她總幻想「明天」會變好,但什麼都不做,只是「希望」「乞求」上帝就能顯靈嗎?單四嫂子是可憐的,她只是個弱女子,她沒有能力救自己孩子的命,她連自己都救不了。老拱、阿五這樣的無賴整日的虎視眈眈,想占她的便宜,這些周圍的百姓在寶兒死後只充當著無聊麻木的看客,單四嫂子在這人情冷漠,社會污濁的社會里還能活命?還能做一個真正的人嗎?魯迅在文章中並沒有直接的回答,但你應該猜得到!
單四嫂子的悲劇並不是個人悲劇,而是社會悲劇,一種無法自鳴的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