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前程往事 > 有關家風的故事或家書有哪些

有關家風的故事或家書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4-11-01 17:23:34

① 誦讀歷代愛國主義名篇佳作,圍繞傳承家風家訓有哪些經典

家風家訓是一個家庭內在的精神動力,更是生長在其中的每個人立身處世的行為准則。不管社會如何變化,誠信、正直、勤奮等核心的價值觀念,應被長久堅守,這是安身立命的根本。傳承家風家訓經典舉例如下:

1、《曾國藩家書》

曾氏家書行文從容鎮定,形式自由,隨想而至,揮筆自如,在平淡的家庭瑣事中,蘊含真知良言。曾氏家書是一面鏡子,真實折射出了復雜的內心世界。讀曾氏家書,除佩服其為人成就,更當以其為榜樣,躬身踐行,成就人生。

2、《傅雷家書》

傅家家風,更多的是談論藝術與人生,灌輸一個藝術家應有的高尚情操,讓兒子知道「國家的榮辱、藝術的尊嚴」,做一個「德藝俱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做一面忠實的「鏡子」。他教育兒子先做人後成「家」,超脫小我,獨立思考,給天下父母子女以強烈的感染與啟迪。

3、《顏氏家訓》

它集前代家訓之大成,在嚴肅的道德傳承和尊長期待中,包含了細致、深遠的人文關懷。此書面世後,在社會上廣為流傳。顏之推認為家庭教育和早期教育,在個人一生中占據著至關重要的地位,直接決定其後天的發展,關於愛子和教子相結合的思想,對家風的傳承,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1)有關家風的故事或家書有哪些擴展閱讀:

家風家訓作用

家風家訓,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家庭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在中國歷史上對個人的修身、齊家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更是使國家更加富強的必不可少的一點。

遠古時代,人類社會經歷了氏族、家族、家庭的變遷,然而,這些都是形成一個國家的基石。

在國家不安定和國法不明確之際,家訓即可發揮穩定社會秩序的力量。因為,家族為了維持必要的法制制度,就擬定一定的行為規范來約束家族中人,這便是家法家訓的最早起源。

自漢初起,家訓著作隨著朝代演變漸豐富多彩。家譜中記錄了許多治家教子的名言警句,成為人們傾心企慕的治家良策,成為「修身」、「齊家」的典範。

例如「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的節儉持家思想,今天看來仍有積極意義。在家譜中有不少詳記家訓、家規等以資子孫遵行的。當中,最為人稱道的名訓,如顏氏家訓、朱子治家格言等,至今膾炙人口。

② 有關家風的名人故事有哪些

1、司馬光教子有方

司馬光,字君實,號迂叟,世稱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歷史學家,官至宰相。司馬光雖官高權重,但嚴於教子,很注重培養子女自律自立意識。

他寫了了篇傳誦至今的《訓儉示康》。他在總結了歷史上許多達官顯貴之子,因受祖上蔭庇不能自強自立而頹廢沒落的教訓,告誡其子:"有德者皆由儉來也。""儉以立名,侈以自敗"。

由於教子有方,司馬光之子,個個謙恭有禮,不仗父勢,不恃家富,人生有成。以致世人有"途之人見容止,雖不識皆知司馬氏子也"。

2、吉鴻昌不忘父訓

吉鴻昌,字世五,河南扶溝人。察綏抗日同盟軍領導人之一。早年在馮玉祥部隊當兵,以英勇善戰升為營長、師長,後任國民黨軍長和寧夏省政府主席。

1920年,25歲的吉鴻昌,當時任營長,父親吉筠亭病重。他對前來探視的吉鴻昌說:"當官要清白謙正,多為天下窮人著想,做官就不許發財。否則,我在九泉之下也不能安眠。"吉鴻昌含淚答應。

吉鴻昌父親病逝後,他把"做官不許發財"六字寫在瓷碗上,要陶瓷廠仿照成批燒制,把瓷碗分發給所有官兵。在分發瓷碗大會上說:"我吉鴻昌雖為長官,但決不欺壓民眾,掠取民財,我要牢記父親教誨,做官不為發財,為天下窮人辦好事,請諸位兄弟監督。"

吉鴻昌言行一致,一生清白謙正,處處為民眾。當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人民陷入水深火熱之中,他反對蔣介石的投降政策,奮起抗日。遭國民黨反動派殺害,犧牲時年僅39歲。

3、錢基博嚴格教育子女

錢基博乃一代國學大師,是學者、作家錢鍾書的父親。錢基博對兒子管教極嚴,錢鍾書十六歲時,還痛打一頓。

1926年秋至次年夏天,錢基博北上清華任教,寒假沒回無錫。此時的錢鍾書正讀中學,沒有溫習課本,而是一頭扎進了小說的世界。等父親回來考問功課,錢鍾書過不了關,於是挨了打。

1929年,錢鍾書考入清華大學外文系後,錢基博還時常寫信給他。一封信中說:「做一仁人君子,比做一名士尤切要。」隨後一封信則表示:「現在外間物論,謂汝文章勝我,學問過我,我固心喜;然不如人稱汝篤實過我,力行過我,我尤心慰。」

希望錢鍾書能「淡泊明志,寧靜致遠。我望汝為諸葛公、陶淵明;不喜汝為胡適之、徐志摩」。

錢基博對當時的新文化運動保持距離,埋首國學,他這樣告誡錢鍾書,不過出於一個儒者的文化立場。

4、梁啟超教出全能兒女

梁啟超有九個子女,在他的教育、引導下,個個成為某一領域的專家,甚至還產生了「一門三院士」的佳話。這「三院士」是建築學家梁思成、考古學家梁思永、火箭控制系統專家梁思禮。另外,四兒子梁思達是經濟學家,次女梁思庄是圖書館學家,三女兒梁思懿是社會活動家。

梁啟超對於子女的愛,是全方位的,不僅在求學,而且在為人處世,甚至理財、時政等諸多方面,皆以平和、平等的態度展開。閱讀《梁啟超家書》,就會了解在寫給孩子們的信中梁啟超教育子女的表現堪稱典範。

寫信時,梁啟超毫不掩飾自己的愛。1927年6月的一封信中,他寫道:「你們須知你爹爹是最富於感情的人,對於你們的愛情,十二分熱烈。你們無論功課若何忙迫,最少隔個把月總要來一封信,便幾個字報報平安也好。」

在求學這一方面,梁啟超根本不看重文憑,而是強調打好基礎,掌握好「火候」。他對梁思庄說:「未能立進大學,這有什麼要緊,『求學問不是求文憑』,總要把牆基越築得厚越好。」並教孩子們求學問、做學問的方法——「總要『猛火燉』和『慢火燉』兩種工作循環交互著用去」。

5、豐子愷,讓孩子享受應有的快樂

豐子愷育有七個子女,他認為童年是人生的黃金時代,極力反對把孩子培養成「小大人」。在生活中,豐子愷稱外出做事為「無聊」,和孩子們在一起則內心充滿歡喜,抱孩子,喂孩子吃飯,唱小曲逗孩子,畫畫引孩子笑,和孩子們特別親近。

有一次,長子瞻瞻要豐子愷抱他到車站去買香蕉,「滿滿地擒了兩手回來」,到家時,卻熟睡在父親肩頭,手裡的香蕉早已不知去向。

豐子愷在《給我的孩子們》一文中感嘆:「這是何等可佩服的真率、自然與熱情!大人間的所謂『沉默』、『含蓄』、『深刻』的美德,比起你來,全是不自然的、病的、偽的!」

除了讓孩子在愛的空氣中自由成長,豐子愷還重視培養孩子的獨立精神。1947年,他步入知天命之年,與子女「約法」,強調最多的便是「獨立」,其中一條寫道:「大學畢業後,子女各自獨立生活,並無供養父母之義務,父母亦更無供給子女之義務。」

同時,子女獨立後,要與父母分居,「雙方同意而同居者,皆屬鄰誼性質,絕非義務」。

閱讀全文

與有關家風的故事或家書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愛情的得與不得是什麼 瀏覽:961
愛情甜言蜜語的句子有哪些 瀏覽:51
喪偶後如何解除婚姻 瀏覽:946
庫車市幸福城小區是哪個社區 瀏覽:681
不幸福是什麼原因引起的 瀏覽:770
駐馬店平輿縣經濟如何 瀏覽:407
死亡回歸講了什麼故事 瀏覽:135
吃飯七成飽健康活到老是什麼原因 瀏覽:723
奎文健康證怎麼辦理 瀏覽:559
美女去哪裡玩串 瀏覽:796
經濟發展目標怎麼回答 瀏覽:468
義烏健康證多久可以取 瀏覽:552
各個地區的健康碼怎麼稱呼 瀏覽:300
父母愛情姐姐最後怎麼了 瀏覽:47
美女去哪個酒吧 瀏覽:446
愛情公寓面膜怎麼樣 瀏覽:526
碟中諜四講的什麼故事 瀏覽:745
大齡單身怎麼解決婚姻 瀏覽:815
美女去逛超市買的什麼東西好開心 瀏覽:738
幸福生活是什麼電視劇的主題曲 瀏覽: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