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讓寶寶成為故事大王,家長該怎麼引導
引言:如果說想讓自己的寶寶成為故事大王,家長一定要學會引導,在日常生活當中多給孩子講講故事,並且讓孩子學著去復扒橋述故事,當孩子能夠記住並且能夠表達出來,同時要不斷的引發孩子思考。孩子在聽故事的過程當中,他們能夠學到很多的知識,而且還可以鍛煉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以及語言組織能力,在玩游戲的時候可以讓孩子描述整個游戲的過程,另外也可以讓孩子將動畫片當中的內容融入到故事當中去,只要是長期堅持孩子一定可以成為一個故事大王。
⑵ 我的工作主要是教小朋友講故事,怎麼教小朋友他們會喜歡,有什麼好的方法或者竅門,詳細點具體點,謝謝
首先呢,你要有豐富的故事來源,小孩子都是在故事中長大的,聽故事一是可以培養孩子的理解能力,還可以培養孩子判斷是非的能力,因此要講一些生動易懂,有意義的故事。小孩子沒有耐心,如果故事不能吸引他們的注意力,他們不愛聽,就達不到預期的效果,因此講故事是要有技巧,不要光顧著自己講,要隨時觀察孩子的表情,隨時提一些有關故事環節的小問題,比如說,你們猜白雪公主會不會被巫婆毒死呢?讓小孩子充分發揮自己的想像力,這樣既開發了他們的動腦能力,又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還有會激發他們支持正義的,反對邪惡的是非能力。給小孩子講故事語速不要太快,不然的話,他們還沒有理解前面那句話的意思,就已經講到後面了,跟不上思路,就會覺得無趣。要有耐心,有活力。相信你一定會講出很多動聽的故事。
⑶ 怎樣讓孩子喜歡聽故事(愛上閱讀)
我女兒1歲前給她講講故事,看看書她比較喜歡,不會反抗,當然是很短的時間。大概從1歲半以後到現在1歲9個月,不喜歡我給她讀或講故事了,有時會自己拿本書快快的翻看,我跟不上講的,沒辦法,我就盡力講主要名詞了,偶爾會自己嘰哩咕嚕的講個不停,我會裝做很認真的聽她講。每次她都要我陪著,但是翻來覆去只是幾本比較熟悉的圖畫書。我希望她能看看其他的書,尤其是我的自製書,因為我想通過看大字,指讀讓她能識字。我對她說我們看看這本好看的書好嗎,她會一把把我手中的書摔一邊,還要看她自己手中的那本書。我很想讓她能喜歡我給她讀或講故事聽,但是不知該怎樣吸引她,另外我做了很多自製書都不能吸引她更讓我失望!仔仔媽媽:1、建議給寶寶一個閱讀的環境: A、想讓寶寶愛上閱讀或者喜歡聽故事,家庭里的成員必須配合,營造這樣的讀書氛圍:比如,吃過晚飯後,爸爸媽媽有各自閱讀、學習、看報的習慣;家裡最好在每個角落能看到書的影子。當然環境要整潔有序,固定的地方、固定的角落能有書報的出現。 B、爸爸媽媽可以互相討論報紙上的新聞或書上的內容,引起寶寶的參與、興趣。如果想寶寶這樣做,首先成人必須有個楷模讓他去模仿。 C、定時、定點、定人給寶寶講故事和閱讀、學習,讓寶寶形成秩序很重要,生活要規律化。比如:早上起來吃過早餐後,讓寶寶在室內活動休息一下,然後進入媽媽陪同寶寶共同親子閱讀時間。(時間根據實際情況安排,我建議利用寶寶精力最旺盛、心情最愉悅的時候)邀請寶寶一起進行:「現在是閱讀(學習、講故事)的時間,請寶寶與媽媽一起分享故事」。選擇在固定的地方,如寶寶的房間的書桌前,寶寶小可以環抱著他一起閱讀,如果大寶寶可以選擇讓他坐在自己的書桌前進行閱讀。從小在書桌前學習有個好處:寶寶自小會形成條件反射,一上書桌就知道必須馬上集中注意力,這是學習的地方。你只需要做的是:請尊重寶寶的自主選擇,和准備好環境:比方說在他的小書架上早已安排可以提供他選擇的書籍內容。如果能堅持下來,寶寶自己會把這些外部秩序內化成他自己的內部秩序,長大以後不用你提醒他都會由內部秩序對他的肉身發出指令。也就是說:習慣的形成很重要。 2、要根據寶寶的年齡段准備適合他閱讀的書籍,小的寶寶剛開始不喜歡文字過多過長的故事,你可以選擇圖大字少的繪本故事,按照寶寶的能力再進行遞進。當寶寶不願坐下來聽完你的整個故事沒關系,你可以先熟悉故事內容,寶寶指到哪你可以講到哪,迎合寶寶選擇故事的興趣點。講故事時請注意你的感情流露,不需要誇張但也不要平鋪直敘,毫無生動可言。寶寶都會對某一本故事或繪本情有獨終,只要是他選擇的,請你不厭其煩地重復再重復,孩子都會在重復中掌握他所想要的。 3、選擇一周中的一天帶寶寶到書店或圖書館,帶寶寶到適合他年齡的區域,讓他自主選擇他喜歡的繪本、故事,增加孩子對書本的興趣。
⑷ 怎麼給孩子講故事
首先,要養成習慣。每天可以選擇一個固定的時間和固定的場合,給孩子講故事。比如在每天臨睡前,為孩子講一些睡前故事。早上孩子醒來的時候,父母可以在床上,給孩子講故事。這樣可以培養孩子聽故事的習慣。一旦養成了習慣,就容易長期執行了。
第二,讓講故事的過程變得有趣。父母在講故事的過程中,不要只是把這件事作為例行公務,語氣枯燥、乾巴巴地念課文。因為孩子雖然在聽故事,他同時也在學習,如果能夠同時調動他的各種學習器官,如眼睛、耳朵、鼻子、雙手、大腦等,就會很好地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所以,在選擇故事書的時候,最好選擇那些圖文並茂的。在開始階段,以圖畫為主,色彩鮮艷,形式多樣,會吸引孩子的注意。
同時,講述時不一定很快就進入故事情節,為了讓孩子感興趣、使他熟悉故事,媽媽可以先指著故事書上的各種小動物、各種物體、色彩,讓孩子尋找和辨認,等到孩子建立了興趣以後就可以講故事了。
同樣的故事,可以換不同的人來講,比如媽媽、爸爸、爺爺、奶奶,他們在講述的時候,語氣、語調都不一樣,孩子會覺得非常有趣。
有的故事書,文字過於書面化。這時也不必拘泥於文字的限制,媽媽可以用孩子聽得懂的語言和方式,讓孩子明白。過於深奧或者不適合孩子聽的情節,完全可以略去,不一定要完全按照書本來講。
第三,讓孩子參與到講故事的過程中。每次講故事,都可以由孩子自己選擇想聽的故事。當孩子對於一個故事比較熟悉的時候,就可以在聽故事的過程中設計各種問題,鼓勵孩子回答和參與,甚至發揮孩子的創造力來改寫故事,比如問孩子:
「這個故事叫什麼名字呢」
「後來怎麼樣了呢?你知道嗎?」
「大灰狼在奶奶的屋子裡干什麼呢?」
「你要是小紅帽,會怎麼辦呢?」
4
第四,故事要短。因為孩子的注意力需要訓練和培養,所以最好先選一些短的故事,這樣孩子就比較容易堅持。
5
第五,也是最重要的一點,那就是父母的行為是最好的示範,父母自己就有良好的閱讀習慣。在家裡的各處都擺放一些書籍,父母每天都有固定的讀書時間,這樣會在無形之中對孩子有潛移默化的影響。
⑸ 該怎麼給幼兒講幼兒以前聽過的故事
不同年齡段用不同方式講 我女兒語言能力發展特別好,這和我從小給她講故事有關。我講故事不是抓過一本書就讀,而是根據她不同的成長階段,採用不同方式講。比如女兒還是嬰兒時,我沒有覺得她還很小,什麼都聽不懂。這時,我常給她講很短的、句子重復的小故事,培養她對語言韻律的喜愛,我想,這是個紮根的過程。 例如我會抱著她「開飛機」,邊開邊講「大飛機,上藍天,呼地一下不見了」等,女兒至今還記得。等女兒開始說話時,我從不用兒語,如「小狗狗吃飯飯、拿杯杯等」,講故事也一樣,我總是先會把她摟在懷里,邊講邊讓她看圖,她很容易理解且接受。 我想,我們給孩子講故事時,只要有充分的耐心與愛,盡可能地多講多和孩子交流,成為講故事高手並不難。現在女兒大了,我給她訂閱故事畫報,每天睡前給他講故事,還和她比賽講故事,不僅要讓她「吸收」,還要讓她「消化」,鍛煉她語言和表達能力,也讓她享受媽媽的愛。 選擇最好的時間講故事 以前我總認為臨睡前是最常規的講故事時間,因此,常被這種約定俗成束縛住,比如我恰恰在那個時候疲憊不堪,這時給孩子講故事就有種上刑的感覺,弄得孩子也不滿。所以,我的經驗是選擇最適合自己家的開講時間,可能在早餐後,也可能在晚飯前,只要自己和孩子感到放鬆和愉快的任何時候就好。 另外,給孩子講故事不妨聽從孩子的指揮,因為父母又不是廣播電台,所以講什麼、講多長、講幾遍不該是父母說了算,也得聽聽孩子的想法。 比如,我常請孩子選書,哪怕那個故事他已經連續聽了3天。而且,我從來都允許他在我講述的時候打斷我,提問題或發表評論。還有,在他表示累了或不想聽了的時候,我會依照他的意願中止講述。因為我的目的就是讓孩子在聽故事時獲得快樂。
⑹ 探究語言藝術,應該如何講好兒童故事
第一階段:聽故事現在各種音頻軟體非常多,優質的故事內容豐富,選擇性非常多。可以找一些給孩子聽,孩子聽著聽著就睡覺了,這時候我的精力主要是摟著孩子,陪她一起聽故事。
這些問題都考驗了孩子的記憶力,需要孩子仔細回憶並作答,還需要動手翻書找出答案。小小的繪本,可以當做看圖識物、可以做記憶訓練,一書多用。給孩子講故事,重在陪伴的過程和體驗,孩子的能力會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⑺ 【育兒心得】怎樣講故事,孩子最愛聽
我的故事會已經辦了很久了,為孩子們講了不少故事。可能是熟能生巧吧,不少媽媽都說孩子們喜歡聽我講故事,並問我有沒有「秘訣」可以分享。其實我的秘訣就是—— 「參與感」 。
「參與感」是牢牢吸引住孩子的大磁鐵,是引導孩子邁入閱讀殿堂的引路燈。究竟「參與感」是什麼?簡單地說:
我經常用到的互動有以下幾種:
如果給一兩個孩子講故事,最好的姿勢莫過於孩子坐在媽媽的懷里,由孩子捧著書,媽媽摟著寶寶講。這樣不但給孩子極大的幸福感和安全感,還因為孩子的兩只手都要拿書,身體又被媽媽「禁錮」住了,注意力自然增強。
如果是給一群孩子講故事,則要記得不斷地跟孩子們用眼神交流。讓孩子感受到你的關注,他們就能更好地跟你互動。
在講故事的時候,盡量用抑揚頓挫的聲音,吸引孩子的注意。扮演不同角色時,就用不同的聲音和表情去模仿那些角色。別害羞,孩子喜歡誇張的表演,他們會被你多變的聲音和表情深深吸引,然後跟著你傻笑,有時候還會笑得停不下來。
這是一個特別基本的互動,很小的孩子都能參與進來。雖然簡單,但很有用。一來,在每頁結束的時候檢查一下孩子的注意力是否還在;二來,很多孩子需要多一點時間來消化這一頁的內容,讓孩子自己翻書,是尊重孩子自己的節奏,當然也能加強孩子的參與感。
這是抓住孩子注意力的好方法,我經常在故事會上用到這個互動。當孩子們有些渙散的時候,我突然問一句:「你們看到妖怪躲在哪裡了嗎?」只要有一個孩子開始尋找,所有的孩子都會參與進來,唯恐落後。在家給自己孩子講故事時也是一樣的,只要有機會,就讓孩子來找一些圖畫書里的細節,既能牢牢抓住孩子的注意力,又能培養其觀察力。
很多童書都是循環式地講一個故事,情節不斷地重復,只有細節有些變化。文字上也一樣,等孩子聽到後面,已經完全可以自己把句子講完了。比如《鼠小弟的小背心》里,每個小動物出場,都要說一句台詞:「小背心真漂亮,讓我穿穿好嗎?」這時候,我們可以模仿不同的小動物聲音說:「小背心真漂亮————」,然後讓孩子也學著小動物的聲音說:「讓我穿穿好嗎?」他們往往會因為自己也「扮演」了一把小動物而樂不可支的。
美國教育家Romalda Spalding曾提出在閱讀教育中要培養學生的五項能力,第一點就是「檢查自己的理解」。在孩子養成自我檢查的習慣以前,家長的提問就非常重要了。提問是個大學問,不同年齡階段的提問方式也不一樣。對低幼孩子,可能只要知道故事中的人物分別是誰就很好了。再大一點,可以問他們「誰做了什麼?」。更進一步的問題是:「他為什麼這么做?」,「這樣做好不好?」,「如果是你,你會怎麼做?」等等。這些問題都能加深孩子對故事的理解,也讓孩子更有「參與感」。
互動7:聯系孩子的生活
Spalding提出的第二項能力是「聯系已有的知識」。讓孩子把故事和他們的日常生活聯系起來,也是極好的增加「參與感」的方法。比如說有的故事裡出現了「牙醫」,我就會讓孩子們舉手說說自己看牙醫的經歷;故事裡出現「大海」的時候,我就問「哪些小朋友去過海邊啊?」。孩子們會特別熱情地想要表達自己。這樣做唯一的缺點就是,萬一某個小朋友滔滔不絕地講,其他孩子很容易走神,所以老師一定要控好場。好在自己在家給孩子講故事時不會有這個問題。
「預測」的能力是Spalding提出的第三個閱讀能力。好的讀者,在讀書時,是積極地與作者互動的。「如果我是作者,接下來會寫什麼?」這往往是讀者和作者玩的一個智力游戲,能給閱讀增加無窮的樂趣。孩子們雖然小,但也完全可以加入到這個游戲中來,無論是猜對了,還是被作者擺了一道,最後他們都會很開心的。邊讀書邊「預測」的好習慣也在不知不覺中培養起來了。
Spalding的第四項閱讀能力——「重述」,就相對比較高階了。但我發現很多孩子其實比我們想像的要厲害,如果給他們機會的話,他們很願意拿起話筒,自己擔當那個「講故事的人」。當然,循序漸進也是很好的,可以讓孩子先講故事的開頭,然後再慢慢地增加內容。你還會發現,孩子們喜歡不斷地講同一個故事,而且每次講都會有一點點改進。他們講得樂此不疲,我們也要聽得樂在其中。
五項能力的最後一項——「總結」,無疑是很有挑戰性的。說實話,我們這些大人都不一定能完美地用一句話「總結」一個故事。要培養這個能力,其實大人的示範特別重要。比如說,講完《鼠小弟的小背心》後,我們可以說:「這個故事講了鼠小弟把背心借給了朋友們穿,最後雖然背心被撐大了,但他還是很開心地跟大象哥哥一起用背心盪鞦韆。你覺得這個故事好玩嗎?」孩子剛聽完故事,記憶還很新鮮,這時我們來總結一下,雖然是很長一句話,他們卻不太會排斥,而且最後的問題「你覺得這個故事好玩嗎?」對他們來講也毫無壓力。如果我們在每個故事結束的時候,都這樣總結一下,時間長了,孩子們會自己摸索到「總結的套路」,慢慢地,我們可以總結一個開頭,讓孩子接下去,直到讓孩子完全獨立地總結一個故事。這項工作可能需要耐心,但卻是非常有意義的。將來,我們的孩子就能在讀完一本書以後,習慣性地總結這本書的主旨大意。這是好讀者的基本特徵。
「參與感」的話題其實還可以擴展很多,希望我的文章能拋磚引玉,也期待向大家學習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