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民間故事
民間小故事
頭懸梁
晉時孫敬,讀書夜深,常恐盹倦,乃以繩系頭髻懸於樑上,若昏沉眼閉,頭欲墜,索必扯醒, 以防困睡。
譯文:
晉朝有一個叫孫敬的人,每天讀書到深夜,經常怕打瞌睡,就用繩子系住頭發拴在房樑上,如果頭昏要打瞌睡,頭往下墜,繩子就會將他扯醒。他就用這種方法防止自己打瞌睡。
鑿壁借光
匡衡少家貧,好讀書,夜無油。鄰舍秉燭,衡鑿壁引光讀書。
譯文:
西漢人匡衡,小時家裡很窮,非常喜歡讀書,但晚上家裡沒有油點燈。鄰居房裡點著燈,匡衡就把牆壁鑿一個洞,讓燈光從洞里透過來照著讀書。
錐刺股
戰國蘇秦,因求仕於秦,不遇而歸,為骨肉所賤,乃將太公《六韜》、《陰符》兵法之書,晝夜勤讀。每值更深夜靜,昏迷眼閉,乃引錐自刺其股,使醒又讀。
「塞翁失馬」
郭虎自幼喜歡繪畫,吳道子是他崇拜的偶像,王冕激勵他不畏艱險勒奮探索,因而青年時代的郭虎在新鄉一代已小有名氣了。
有一次,郭虎在外寫生,不知不覺時已黃昏,天黑後抵達新鄉縣城,就有心進城到北街的本家那裡過夜,明日再回自己家。可是因為天晚了城門已經關閉,叫也叫不開。正在他進退維谷時,驀地發現城門一旁燃著一堆火,火中有個光屁股男孩在嬉戲,樹蜻蜓,翻跟頭,跳進跳出,好生歡快。郭虎掐掐指頭,疼,不是在做夢;揉揉眼睛,真,不是看花眼了。難道他不怕火?好奇心促使他走近火堆,把右手伸手火里,要親自試試這火焰燒不燒人?誰知他把手往火中一伸,光屁股男孩哈哈一笑無蹤影,連火堆也不見了。不過,更令人難以想像的是,從此以後,郭虎的右手揮灑自如,畫什麼像什麼,簡直都活了。比如畫馬吧,得先畫籠頭,否則怕跑了;畫龍不能畫眼睛,否則怕飛了。
流 米 洞
北站區靠近輝縣有一個山村叫分將池,牧野大戰時,周武王曾在此地的一個小池邊分將派兵,後建立村莊,便以此取名。
在分將池村東北聳立著一座像駱駝背形狀的高山,人稱「駝腰山「,兩個凸起的小峰中間有一個山洞,叫「流米洞」,又名「米山洞」。
很早以前,有個放羊娃,父母早亡,又沒有兄弟姐妹,無依無靠,就憑自己每天從早到晚給大戶人家放羊來糊口。
一天他放羊來到駝腰山,忽然颳起了大風,一會兒功夫,烏雲遮住了整個天空。放羊娃一看不好,急忙趕起羊群朝小凹里的山洞跑去。頃刻間,電閃雷鳴,緊接著傾盆大雨撲面而來。他費了好大力氣,才把羊群趕進山洞。當他定下神來時,除了聽到外邊「嘩嘩」的雨聲,彷彿洞內還有其它什麼聲音。他便在這個一間房在的洞內四處尋找起來。終於在山洞的一個角落裡發現有個小拇指粗細的小孔向外流出什麼。他接一點到高處一看,是黃燦燦小米。他既吃驚又高興,驚的是山洞裡竟然能流出小米,高興的是從今往後再不用吃糠洇菜了。就這樣,放羊娃每天把從洞中接來的米拿回家做飯吃。奇怪的是,每天接的米只夠他一天食用而沒剩餘。時間一長,他不滿足了,想:我要把流米洞的窟窿眼兒弄大一點,讓米多流出一些來不是更好嗎?於是他找來了鐵錘和鏨子向洞眼鑿去。流米口大了,但從此米再也流不出來了。如果你現在進入洞中,還可以看到放羊娃鑿孔留下的痕跡。
鋤 地
很早以前,淇縣南關住著一家姓施的大戶,人稱施員外,由於他樂善好施,人們又美稱他施善人。
有一年天大旱,地里的莊稼都快旱死了。這一天,施善人和幾個長工正在地里鋤禾苗。從西邊過來一個瘦小如柴,尖嘴猴腮的小夥子要施善人留下來同長工們一起幹活。施善人和長工們看他身小力薄、其貌不揚的樣了了,怕他受不住這份累,本意不想留他,但施善人又念他可憐,就對他說:「你願意在這兒幹活,那就先試試吧。」遞過鋤頭讓小夥子跟伙子跟伙計們一塊干起來。晌午收工下晌時,大家都非常吃驚,小夥子活幹得比別人幹得都好,更奇怪的是別人鋤過的莊稼都旱得要死,而他鋤過的莊稼卻一點也不顯旱,葉片還掛滿了水珠。這一下可把施善人和長工們樂壞了。
一個月過去了。一天,小夥子對施善人說要加看看,如果家裡沒有什麼事的話,很快就回來。施善人要給他工錢,小夥子說家裡就他一個人,用不著錢,不要工錢。大家一起送小夥子到村口,拉著小夥子的手問他是哪裡人氏,小夥子笑著說:「我姓孫,家住西邊的金燈寺村的西頭。」眾人灑淚而別。
一晃就是月余,仍不見小夥子回來,施善人實在等不及了,安排好家裡的事親自來金燈寺找他。施善人風塵僕僕來到金燈寺村一打聽,村上的人都說:「我們會除村西頭那座大聖廟外,根本就沒有姓孫的人家。「老員外隨眾人到廟里一看,不由自主地說:「啊!那上邊坐的不就是他嗎?原來幫我鋤地的小夥子就是大聖爺呀!
孫大聖的傳說
很久很久以前,駝腰山一帶曾是一片汪洋大海,只有兩座駝峰處是露出茫茫水面的小島。
有那麼一天,玉皇在帝的一個女兒偷偷下凡,落到駝峰向四周觀望。大海波濤澎湃,濤聲陣陣,浪花濺起萬千珠玉,景色好生迷人!更加島上金燦燦的黃花一片,香氣撲鼻,確實令人心曠神怡。她步入黃花叢中,走著走著發現一個山洞,洞口刻有三個醒目大字:黃花洞。她忽發奇想,看看四下無人就脫下衣服放入洞中,返身走向滔滔在海,跳入水裡。她要痛痛快快地來個海水浴。
也不知洗了多長時間,玉皇的女兒覺得要小解,就聳身上島,走到一個凹形石頭上撒了一泡尿,然後進洞穿衣服。誰知她的一舉一動被躲在駝峰上扁擔縫中的一隻大公猴看了個清清楚楚,它一蹦一跳地來到凹形石上,學著仙女的樣了蹲下身撒起尿來。玉皇的女兒穿好衣服,出洞時把這潑猴行動一覽無余,頓時火冒三丈。她把袖子一甩,狂風驟起,掀起萬丈巨瀾,將那公猴捲入怒海之中喂鱉了。她也再沒有遊玩興致,便駕雲乘風而去。兩泡尿在凹形石頭上和著泥土捲起兩塊泥卷。風浪過後,「咔嚓「一聲,凹形石頭合在一起,兩塊泥卷就封在了里邊。
這天,正是農歷的正月初九。從此,這塊怪石就一直卧在駝峰山腰。
也不知是過了千年還是萬年,又是一個正月初九。雖說是春寒料峭,倒也日麗風和,但等太陽剛升至駝峰頂時,突然狂風四起,地動山搖,海水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滾落下去,駝腰山小島與大地連在一起。與此同時,那怪石隨著一聲巨響裂為兩半,火、煙消失後竟從中蹦出一隻獼猴。它便是跑到花果山去,後來幫助唐僧去西天取經的齊天大聖,孫行者,孫悟空。
再後來,人們在黃花洞前建了一座廟,每逢正月初九廟會熱鬧非凡,但總要起一陣風,不是狂風也是勁風,似乎是對孫悟空誕辰的一種紀念。有人說,這就是大作家吳承恩寫《西遊記》第一回的依據。
程咬金拜友賈家樓
程咬金是唐是朝的開國元勛之一,自幼愛結交朋友。他為人行俠仗義,但還有兩個弱點,就是性急、嘴饞。民間不是有句「程咬金,吃嘴不顧身」的俗語嗎?
話說程咬金、秦瓊、羅成等一夥人約定要到分將沌 賈家樓上拜朋友。這天,一路上他看見想吃的東西就買,包子、饅頭、零星小吃嘴裡不斷,遇到了啥不合理的事還總是打抱個不平。當他來到賈家樓時別人都到齊了,只差他一個。大家問他為啥來遲,他不好意思說買東西吃耽誤了時間,只說路見不平便拔刀相助,因而誤了時間。有人說他「你也不分個輕重緩急,害得眾弟兄苦等!」他摸摸頭,抱歉地說:「嘿!俺老程一遇上不平事,心裡光顧怨,哪還顧得許多!」大家當下雖然勸他說光急不行,心急吃不了熱米飯,急能誤事甚至能壞事,但是根據他為人耿直、心地善良,結拜後依然推舉他當「一家之主」——首領。
當上首領的程咬金莊重地說:咱們不求同日生日生,但求同日死,我要是出賣自己的朋友,天打五雷轟!俺老程要是有朝一日當上朝廷,也決不會忘記眾位弟兄!」為了表示他的誠意和決心,他與眾弟兄走出賈家莊園,掄越劇在板爺向鳳凰山的東頭劈去,咔嚓一聲巨響,鳳凰山被劈了一截,中間劈成一條又寬又深的大溝,把劈下的那一段拋在溝東邊,遠遠與鳳凰山隔開,孤伶伶地聳立在那裡,人們稱它孤山。
金 燈 寺
在東漢明帝時建了我國第一座佛寺——洛陽白馬寺以後,佛寺像雨後春筍般地遍布各地,新鄉北站鳳凰山腳下的金燈寺就是其中的一座。相傳那是東漢後期的事,寺院前後有五里長。
建寺的時候,當地有位機靈聰敏的小夥子也到鳳凰山上開石頭。有一天,他突然挖出一塊半人多高的金環寶石,光彩四射,照得人眼花繚亂。一下子圍上來許多石匠和搬運役夫,大家都嘖嘖稱贊這塊閃光的寶石。有個信佛的老石匠說:「這可是西天佛祖的恩賜,應該把它放在寺院里邊。」許多人都表示同意,可又覺得寶物雖好,就這么放進未免粗糙,不如雕琢成什麼。真是人多智慧廣,你一言我一語提了一大堆建議。有說雕成荷花的,有說雕成五百羅漢的,有說雕成觀音菩薩的,還有說雕成佛爺的。最後採納了挖到寶石的那位小夥子的意見,把金環寶石雕成兩個寶蓮燈,懸掛在寺院正殿門旁,把這一帶日夜照亮。這個任務就交給了這位聰明能乾的小夥子了。
小夥子興高采烈地接受下這個光榮的任務後,先向老石匠請教,又到城裡學習,回來後夜以繼日地雕呀刻呀,一刀又一刀。每一刀都是那麼認真仔細,生怕出半點差錯。一個月一個月地過去了,轉眼就是一年。寺院馬上就要建好了,燈才雕了一半,大家多麼希望能在寺院落成的時候掛上寶蓮燈啊!
小夥子更是廢寢忘食的雕呀刻呀,手腕腫得像發面虛糕,眼睛紅得象山裡紅,人也熬得面黃肌瘦,越來越顯得寬大的衣服象包裹著一付骨架。好多人提出把竣工典禮往後推些日子,勸小夥子注意休息,別累壞了身子。他卻還是那麼沒明沒夜地拚命干。說真的,連神仙也受到了感動。就在寺院竣工前夕,疲乏的小夥子打了個盹,看見從天上落下幾朵祥雲,走近幾位神仙。他們對著即將完成的寶燈你捏一把,我削一刀,他吹一口,三下五除二地成了。金光萬道,蓮花生輝,一下子把剛朦朧著的小夥子樂醒了。眼前是兩盞玲瓏剔透的寶蓮燈,蓮花花瓣一張一合,金光照得小夥子本來模糊的眼睛象兩潭清澈的秋水,照得手腕消了腫,照得身體復了原,真把他高興壞了。
第二天,在竣工儀式上,寶蓮燈就縣掛在正殿大門的兩側,金光閃閃,光照百里。這座寺院就命名為金燈寺。從此這一帶便成了寶山沃野、物美糧豐的好地方。當地百姓口頭作詩代代相傳,說道:「金燈閃金光,照出米糧倉,鳳山獻珍寶,農家喜洋洋。」
金燈寺的金燈日夜有人守護,不管什麼人來了只准看不準動。可是當那石匠子的第四十代孫子守護金的時候,入侵金兵要掠走這對寶燈,老百姓與入侵者展開了生死搏鬥。那位四十代孫取下寶燈,在百姓們掩護下向鳳凰山猛跑。金兵沖開一條血路,在後邊緊緊追趕。已經到了鳳凰山頂,前面是懸崖峭壁。他想,寧死讓金燈落入金兵手進而,就一縱身跳了下去。兩盞金燈自動向一起合攏,化作一隻鳳凰,載著它的保護人向遠方飛去。從此就留下空有其名的寺院。至今還有「金燈寺」這個村莊呢!
石棺 老婆腳與馬蹄印
現今的分將池村古時候有條天然形成的河溝。周武王伐殷紂王在此地駐軍時,一路大軍駐扎在溝南,另一路駐扎在溝北。現在,溝南溝北都還完整地保存著當年插軍旗的石座。
就在溝北的旗座旁有一口石頭棺材,石棺前的石板上有三個凹坑,其中一個像小腳女人的腳印,另外兩個似馬蹄印。關於石棺、老婆腳印與馬蹄印的來歷,還真有個小傳說呢。
相傳,武王伐紂來到如今的分將池這個地方,揭開了牧野大戰的序幕。牧野大戰驚天地,泣鬼神,連老天爺也受了感動,覺得紂王敲骨吸髓,殘害比干,作惡多端,氣數已盡,就派王母娘娘下凡為武王及戰士們鼓勁。王母娘娘騎天馬降下凡塵,就落在河溝北岸的 大帳旁邊的石板上,因而石板上留下了兩個馬蹄印和她下馬時的腳印。當時,王母娘娘為鼓舞士氣,樹立將士們必勝的信心,特意帶來一口棺材,放得面向朝歌,意思就是紂王必亡,此時就是他的滅亡之時,此仗就他葬身之仗在。關於石棺,還有另一個說法,是說周武王為了表示推翻昏君紂王的決心,特意定做了一口棺材入在大帳前面,向全軍將士宣布:「打不下朝歌,誓死不歸!」將士們受到鼓舞,同仇敵愾,奮勇作戰,不到一天就擊潰紂王數十萬大軍,從而滅亡了殷商王朝。
姜子牙的趕山鞭
潞王墳鄉分將池會是個三山環抱的小村莊,這三架山分別叫做青龍山、駝腰山、鳳凰山,山峰的青石板上至今還釘著三顆大鐵釘。提起這三架山和三顆釘的來歷,還有段有趣的故事。
相傳,三千多年前的殷紂王是個荒淫無恥、昏庸無道的昏王,作的壞事罄竹難書,天下百姓恨透了他。周武王會盟八百路諸侯,率大軍渡過黃河,來到豫北,將士越聚越多,聲勢越來越大。武王擁兵數十萬,這一帶又皆為平原,沒有隱蔽兵馬的地方,要攻下殷都朝歌並非易事。如何出兵?如何攻破紂王的道道設防?決戰前將千軍萬馬置在哪裡?等等等等,都成了周武王的心頭結,使他愁眉不展。太公姜子牙看透了武王的心事。坦然自若地安慰武王不必犯愁,說:「區區小事,不必煩憂,我練就一把神鞭,可助你一臂之力。」「神鞭?」武王忙問,「怎個用法?」太公說:「只要你派一員大將拿著神鞭,把西歧的山趕往中原,壓垮朝歌城,就可一舉滅掉紂王。」
武王聽了連聲說:「妙哉!妙哉!」馬上傳來二郎楊戩,交待布置一番。此刻,姜子牙在祭天台上左手托天右手按地,口中念念有詞。突然他口中吐出一串長長的火焰,然後他雙手一合,火焰,然後他雙手一合,火焰立馬化作一條長鞭。他又將兩手這么一推一拉,神鞭即收在手中。太公將鞭托著轉給楊戩說:「此鞭神鞭也,名叫神龍火陽鞭,能趕三山五嶽,五湖四海。」他又諄諄囑咐,「需要夜晚一更時分出鞭,務於明晨日前收鞭,不得延誤時間。」楊戩接過神鞭,問:「這是為何?」太公解釋道:「此鞭屬陽,白天也屬陽,而陽對陽必生火。火對火沒法躲,必敗。若按規矩行事,那就好了。夜間屬陰,陽對陰必生金,陰、陽、金,感動神,故而必勝無疑。」
楊戩聽得明白,心中十分高興。待到一更時分,他猛然向西北甩出神鞭,頓時天搖地動,那高聳入雲的太行山順隨神鞭,擺成了一道跨越現在晉、冀、豫三省八百里長的長蛇陣;待到第二鞭下,在王屋與邙山之間打出了一道鴻溝,黃河從中間穿過;第三鞭打出雲台山、才君山和百里楊閭川;第四鞭趕來妙峰山、狼牙山和雲蒙山;第五鞭就出現了咱這分將池周圍的青龍山、駝腰山和鳳凰山,不過,當時這三座山正在空中呼嘯著向朝歌城壓雲。
再說殷紂王,這天晚上直覺頭暈眼花,心口突突直跳。一閉上眼有條長蛇盤繞住四肢,從咽喉處吮吸著他的血。他掙扎著坐起來。哦,是場惡夢,嚇得他直淌冷汗。他驚叫:「來人哪,快快把聞太師請來。」
此時的聞太師不在自己府上而在朝歌城頭。為什麼?原來一更時候的天搖地動也波及到了朝歌,神通廣大的聞太師感覺到後忙穿衣起身,登上朝歌城樓觀望,天空陰森可怕,陣陣狂風捲起飛沙走石。他睜開額頭上的第三隻眼睛,看到遙遠的空中有三架山如三條黑色巨龍向朝歌撲來,他明白這是周武王、姜子牙趕山來壓城了,朝歌城危在旦夕,他急忙轉身雲稟報紂王,與來請的人撞個正著。紂王在鹿台上召見了聞太師。紂王對太師說了惡夢,太師向紂王稟報了城樓觀望的情景。紂王摩擦著雙手說:「三山頃刻壓城,寡人江山難保,如何是好哪!」太師站起踱了兩個來回,額上眼睛一睜,說:「有了,吾王盡管放心,此事交老臣和鄧九公大人來辦,保無三山壓城之虞!」紂王馬上傳來鄧九公,令其協助聞太師雲解燃眉之急。聞、鄧二人上得城樓,看看三座山飛離朝歌城不過百十里地,急忙盤腿打坐,口念一訣,飛出三顆大鐵釘,截落青龍、駝腰、鳳凰三山,將它們攔腰釘在地上。此時五更已到,不可延誤時間,楊戩只好收鞭復令去了。不想這下倒使武王有了安置大軍的宜守易攻的好地方。
清晨,姜子牙請周武王上到鳳凰山頂四下瞭望。嗬!一個三面是山,東在一馬平川的「大簸箕」就在眼前,離朝歌只有五十多里,兵馬能夠像倒豆子一樣唿啦一下撒出去。周武王喜不自禁,連連誇贊。時不我待,馬上點將出兵在戰牧野,致使紂王這個獨夫民賊自焚鹿台,殷朝滅亡了。
叉頭黃瓜 扁豆角
一
有一年,從南方來了一位六十來歲的客官。他每天夜間到孤山周圍轉游,風雨無阻。一天,他四更即起,轉遍了孤山十餘里以內的村鎮田間,要尋一根能將孤山支撐住的獨反叉頭黃瓜。這黃瓜還要長足一百天,才能像鑰匙一樣,打開孤山石門鎖,才能撐住孤山石門不關閉。
轉眼半個夏天已過,可這種稀奇古怪的黃瓜還沒一絲兒影子。南方客官心急火燎,過了中秋節,獨把叉頭黃瓜還是沒找到。這天,他走到一塊黃瓜地,看到一位老農夫拔黃瓜,上面正結著一個小獨把雙花黃瓜,不禁失聲驚呼:「不要動——不要動!老人家,甭拔、甭拔!留下這棵黃瓜,要多少錢給你多少錢。」農夫十分驚異,說:「這棵黃瓜就恁主貴?」南方客官見農夫純朴老實,就把獨把叉頭黃瓜這富告訴了他。農夫便一直在地里看守著這棵黃瓜。轉眼就是三個月有餘,再有兩天就要冬至了,還不見南方客官到來。農夫以為南方客官戲弄老實人,一氣之下便將那三尺多長又老又黃的獨把叉頭黃瓜摘了下來。結果是黃瓜少長了一天。第二天,南方客官來取黃瓜,農夫將瓜交付客官,未講提前摘瓜之事。當天夜裡,倆人一起到孤山守候。二更半時,南方客官將叉頭黃瓜插入山縫,兩手轉動黃瓜叉頭,只聽見吱——吱——吱三聲響,山縫裂開。待到縫能鑽進人時,那客官又急忙將獨把叉頭黃瓜橫撐住山縫。一會兒,南方客官一隻手拽著金老太太,另一隻手牽著馱了一口袋金豆的金馬駒,匆忙走向石門口。正在這時候,有個過路人看到黃瓜支撐著山縫,驚奇地喊:「那不折了!」話音未落,只聽「喀嚓「一聲響,黃瓜折了。孤山的縫立即合上了。從此,金馬駒再也不出來了。
至今,孤山西北處仍留有一條上下垂直的裂縫。
二
還有人說,南方人打開山石門鎖用的不是叉頭黃瓜,而是扁豆角。
從前,金燈寺村有個瘸老漢,給財主家當了大半輩子長工,還是孤單一人。他每天天不明就下地,日落西山才收工,累得背也駝了,腰也彎了,腿也瘸了,家裡還是窮得連要上吊繩也沒有。
一天,正當黎明前一陣兒黑的時候,瘸老漢趕著牛來孤山前犁地。他剛一下犁就聽身後有隻公雞「喔喔喔「地啼叫。他習以為常了,繼續往前犁地。說來也怪,他往前走,公雞也往前攆,跟著他「喔喔喔」地叫個不停。老頭心想:「這是誰家的公雞這么煩人?」就只用右手扶犁,左手從肩上拉下鞭子,順手向後一甩。真見效,一下子公雞啞了。他犁呀犁呀,到地頭的時候天空已泛起魚肚白了。
太陽火紅火紅的,從東方綠樹叢中升起,霞光斜照著大地。才漢拐回頭犁了兩袋煙工夫,發現面前犁溝邊有個什麼東西映著霞光閃爍,金燦燦的耀入雙眼。犁到跟前一看,嘿!金公雞。他明白,這就是剛才打的那隻公雞。嗯!老天爺可憐我這窮人哩!
消息不翼而飛,一傳十,十傳百,傳到一個南方客官的耳朵里。他剛在這一帶南張門村郝家墳盜了石碑中的寶貝,馬上來到金燈寺村問個明白。他見著瘸老漢,稍一寒暄,迫不及待地道:「大伯,聽說你犁地得了個雞雞,可是真的?」老實巴腳的老人如實地說了一遍。南方客官又問:「這一帶還有什麼寶貝嗎?」老漢回道:「有。我每天天不明下地,總聽到孤山裡發出呼嚕呼嚕的聲音,都說是金老太婆趕著金馬駒在磨金豆子哩,不過誰也沒見過,進不去呀。」
南方客官一聽,這下可好了,只要盜走了孤山的寶貝,就夠全家世世代代吃香的、穿光的了。他告別了老漢,喜滋滋地來到了孤山腳下。山裡真地傳出呼嚕呼嚕的響聲。,他心裡像三伏天用扇兒掮一樣好受,急急忙忙山前山後、山上山下地轉了一圈。怎麼!沒有入山的門?他又認認真真地找了一遍,終於在山下找到了一個石縫,寬三寸,長二尺。好咧,這就是鎖孔,只要找到開山鑰匙,嗯……
連著一些天,南方客官就在這一帶轉游,從東屯到西堡,從南庄到北村,最後在老道井村的一家菜地里找到一個大扁豆角,由五六尺高的架上拖下來幾乎挨著了地。看那寬度吧,不說二尺也有一尺半。厚度足有二寸。他高興得向乎跳起來,對看菜的老太太說;」大媽,把這個大扁豆賣給我吧!」老太太回說:「不,這個豆角大,俺放留種哩。」他爭急忙說:「賣 給我吧!我給你十兩銀子。「說著就掏出白花花的一錠銀子。老太太樂呵呵地答應了他。臨了他補充說:」請您先替我看著,到一百天頭上我自己來摘。」
時間真快,一轉眼過了七七四十九天。菜地里的豆角收了一批又一批,連留種的也都收了,就剩下這個大扁豆角還在長著。又是五七三十五天過去了。沒明沒夜地看著這一個豆角,秋風涼啊!老太太不願意看了,身骨不比年輕人,萬一出了毛病可是劃不來。她強忍著又看了十四天,看看大扁豆角拖到地上又拐起一個彎,寬有二尺,厚有三寸,又黃又硬,老了,再長也是這了,就乾脆摘了下來,免得再受兩天罪。
第一百天頭上南方客官來了,一看大扁豆角早兩天被摘了下來,氣得肚子一鼓一鼓的。事已如此,只好去碰碰運氣了。
到了孤山腳下,找到「鎖孔」,南方客官把大扁豆角往裡一插,正好嚴絲合縫。他雙手抱住彎把兒由著勁兒順時針一轉,只聽轟隆隆震天價響,孤山的一角升起了起來。他迅速鑽了進去。嗬!金老太婆、金馬駒、金豆子、金磨、金面、金燦燦的一片,照得人眼花繚亂。他高興得眉飛色舞,發狂似地喊著:「這一切的一切,都是我的了!我成了百萬富翁,不,億萬富翁,天下最最有錢的人!我可以造皇宮,可以娶三宮六院七十二妃了!哈哈哈哈……」
誰曾想他笑聲沒落,金老太婆蔑視地一笑,大扁豆角支撐不住發生了倒轉,孤山迅雷不及掩耳地落下了來。貪得無厭的南方客官再也沒有出來。金豆子等寶貝還在新鄉北站的孤山裡。
牛郎織女的故事
牛郎只有一頭老牛、一張犁,他每天剛亮就下地耕田,回家後還要自己做飯洗衣,日子過得十分辛苦。誰料有一天,奇跡發生了!牛郎幹完活回到家,一進家門,就看見屋子裡被打掃得乾乾凈凈,衣服被洗得清清爽爽,桌子上還擺著熱騰騰、香噴噴的飯菜。牛郎吃驚得瞪大了眼睛,心想:這是怎麼回事?神仙下凡了嗎?不管了,先吃飯吧。
此後,一連幾天,天天如此,牛郎耐不住性子了,他一定要弄個水落石出。這天,牛郎象往常一樣,一大早就出了門,其實,他走了幾步就轉身回來了,沒進家門,而是找了個隱蔽的地方躲了起來,偷偷地觀察著。果然,沒過多久,來了一位美若天仙的姑娘,一進門就忙著收拾屋子、做飯,甭提多勤勞了!牛郎實在忍不住了,站了出來道:「姑娘,請問你為什麼要來幫我做家務呢?」那姑娘吃了一驚,臉紅了,小聲說道:「我叫織女,看你日子過得辛苦,就來幫幫你。」牛郎聽得心花怒放,趕忙接著說:「那你就留下來吧,我們同甘共苦,一起用雙手建設幸福的生活!」織女紅著臉點了點頭,他們就此結為夫妻,男耕女織,生活得很美滿。
過了幾年,他們生了一男一女兩個孩子,一家人過得開心極了。一天,突然間天空烏雲密布,狂風大作,雷電交加,織女不見了,兩個孩子哭個不停,牛郎急得不知如何是好。正著急時,烏雲又突然全散了,天氣又變得風和日麗,織女也回到了家中,但她的臉上卻滿是愁雲。只見她輕輕地拉住牛郎,又把兩個孩子攬入懷中,說道:「其實我不是凡人,而是王母娘娘的外孫女,現在,天宮來人要把我接回去了,你們自己多多保重!」說罷,淚如雨下,騰雲而去。
牛郎摟著兩個年幼的孩子,欲哭無淚,獃獃地站了半天。不行,我不能讓妻子就這樣離我而去,我不能讓孩子就這樣失去母親,我要去找她,我一定要把織女找回來!這時,那頭老牛突然開口了:「別難過!你把我殺了,把我的皮披上,再編兩個籮筐裝著兩個孩子,就可以上天宮去找織女了。」牛郎說什麼也不願意這樣對待這個陪伴了自己數十年的夥伴,但拗不過它,又沒有別的辦法,只得忍著痛、含著淚照它的話去做了。
到了天宮,王母娘娘不願認牛郎這個人間的外孫女婿,不讓織女出來見他,而是找來七個蒙著面、高矮胖瘦一模一樣的女子,對牛郎說:「你認吧,認對了就讓你們見面。」牛郎一看傻了眼,懷中兩個孩子卻歡蹦亂跳地奔向自己的媽媽,原來,母子之間的血親是什麼也無法阻隔的!
王母娘娘沒辦法了,但她還是不甘心織女再回到人間,於是就下令把織女帶走。牛郎急了,牽著兩個孩子趕緊追上去。他們跑著跑著,累了也不肯停歇,跌倒了再爬起來,眼看著就快追上了,王母娘娘情急之下拔出頭上的金簪一劃,在他們中間劃出了一道寬寬的銀河。從此,牛郎和織女只能站在銀河的兩端,遙遙相望。而到了每年農歷的七月初七,回有成千上萬的喜鵲飛來,在銀河上架起一座長長的鵲橋,讓牛郎織女一家再次團聚。
Ⅱ 求關於學習的勵志故事
1.貝多芬的故事
大作曲家貝多芬由於貧窮沒能上大學,十七歲是患了傷寒和天花病,二十六歲,不幸失去了聽覺,在愛情上也屢受挫折。在這種情況下,貝多芬發誓"要扼住生命的咽喉。"在與命運的頑強搏鬥中,在樂曲創作事業上,他的生命之火燃燒得越來越旺盛了。逆境不但沒有嚇倒他,反而成了他獲得強大生命力的磁場。
Ⅲ 朝九晚五的成語故事
朝九晚五,也稱早九晚五。指白領上班族,早上9點上班,晚上5點下班,工作時間為標準的8小時。
應該是「朝三暮四」的成語故事。
宋國有一個養猴的老人,喜歡猴子,把它們成群養著,他可以理解猴子的意思,猴子也可以理解老人的心意。養猴的老人寧可減少他與家人的食物也要滿足猴子的需求。不久,他家裡的糧食缺乏了,他將限定猴子的食物的數量。但又怕猴子不順從自己,就先欺騙猴子說:「給你們橡實,早上三顆然後晚上四顆,夠嗎?」猴子們都站了起來並且十分惱怒。他又說:「給你們橡實,早上四個,晚上三個夠了吧?」猴子都非常高興然後一個個都趴在地上。
Ⅳ 田螺姑娘的故事縮寫
田螺姑娘的故事縮寫:一個侯官縣的小夥子,他的名字叫謝端,他從小就失去了父母,但是他非常善良,努力幹活兒,有一天幹活的時候撿到了一個田螺,其實裡面是一個仙女,仙女每天都給他做飯。後來被發現了,不久,小夥子和美麗的田螺姑娘成親了。
幸福的結局:田螺姑娘和農民過著幸福的日子,一年後生了一個胖小子,轉眼5、6歲了。一天,他在河邊玩水嬉戲,後被同伴的小朋友罵是田螺精的孩子。
「垛,垛,垛,哪阿母田螺殼,叮,叮,叮,哪阿母田螺精。」他兒子聽了人家的話,把他母親的殼藏起來了,田螺姑娘就再也變不回田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