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求幾個復姓的由來,和故事。
復姓的來歷有幾種情況:有的由封邑而來。如令狐氏,《百家姓》中記述為:周朝時有個名叫魏顆的人屢立戰功,受封於令狐邑,後人遂以「令狐」為姓;又如段干氏,老子裔孫李宗受封於段干,其後人遂以「段干」為姓;此外,還有梁丘、上官、羊舌、鍾離等復姓,都屬這種情況。有的因居地而來。如東郭氏,周朝時齊國公族大夫有居住在國都臨淄東郭的,後人遂以「東郭」為姓;又如閭丘氏,齊國有位名嬰的大夫居住在閭丘,時稱閭丘嬰,後人遂以「閭丘」為姓。
還有南門、西門、南宮、濮陽等復姓,也是因居地而得。還有的由官名、王父之字、爵系、族系而來。如司馬、司空、司寇、司徒、太史、即墨、亓官、巫馬、樂正、左丘等復姓由官名而來;公羊、子陽等復姓由王父之字而來;公孫、仲孫等復姓由爵系而來;叔孫等復姓由族系而來。認真揣摩這些復姓,真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比如,司馬遷因為「李陵案」而受宮刑,他的2個兒子司馬臨與司馬觀怕被株連,就改名換姓,隱居鄉里。兄弟倆各取「司馬」中的一個字,哥哥在「馬」字左邊加兩點,改姓「馮」;弟弟在「司」字左邊加一豎,改姓「同」。又如歐陽這個復姓,有的簡化為姓歐,有的簡化為姓陽。鍾離簡化為鍾,公孫簡化為孫,等等,這可能是一種復姓單音化的趨勢吧。
我國現存的復姓有81個:
歐陽、太史、端木、上官、司馬、東方、獨孤、南宮、萬俟、聞人、夏侯、諸葛、尉遲、公羊、赫連、澹臺、皇甫、宗政、濮陽、公冶、太叔、申屠、公孫、慕容、仲孫、鍾離、長孫、宇文、司徒、鮮於、司空、閭丘、子車、亓官、司寇、巫馬、公西、顓孫、壤駟、公良、漆雕、樂正、宰父、穀梁、拓跋、夾谷、軒轅、令狐、段干、百里、呼延、東郭、南門、羊舌、微生、公戶、公玉、公儀、梁丘、公仲、公上、公門、公山、公堅、左丘、公伯、西門、公祖、第五、公乘、貫丘、公皙、南榮、東里、東宮、仲長、子書、子桑、即墨、達奚、褚師。
復姓的故事
聞人,春秋時期,魯國有個叫少正卯的大夫,學識淵博,能言善辯。他與孔子同時講學,好幾次都把孔子的學生吸引過去。少正卯由於名聲很大,因此在魯國被稱為」聞人」,即名氣很大的人。少正卯的子孫後來就以祖先的這一綽號為姓氏,稱為聞人氏。
東方,西漢漢武帝時,有個文學家叫東方朔。相傳東方朔本姓張,因為他出生時東方天剛亮,所以名叫東方朔。東方朔為人機智詼諧,敢於向皇帝直言,所提的意見往往能切中時弊,因而漢武帝比較信任他。民間有關東方朔的傳說故事很多。東方朔的後人一直將「東方」這一姓氏沿續下來。
赫連,原為匈奴族姓氏。漢代匈奴單於因為娶漢朝宗室女為妻,其子孫後來就改姓劉。西晉時,匈奴單於子孫赫連氏。
端木,春秋時期,孔子的名弟中有個叫端木賜的,即子貢,以能言善辯而著稱。他的後代就是端木氏。 上官,源出於羋姓。戰國時期,楚國公族子弟靳尚擔任上官大夫,他的後代有以他的官名為姓氏的,稱為上官氏。
東方 遠古時伏羲創制了八卦,八卦方位以東方為尊,伏羲又叫神農氏,他的族人務農,每天太陽從東方升起是個開始農作的重要時刻,於是伏羲的後代人中有的形成了東方姓,稱東方氏。
獨孤姓來源於劉姓。漢光武帝劉秀之子沛獻王的後代中曾任渡遼將軍與北方民族作戰,結果被兵敗被俘,被封為這個民族的一個裨王,號獨孤氏。這枝劉氏在南北朝時隨鮮卑南下,成為北魏王朝的一個名門望族
㈡ 中國的復姓有哪些
中國的姓氏文化博大精深,其中復姓作為一種獨特的姓氏形式,承載著豐富的歷史信息。本文將簡要介紹幾個具有代表性的復姓及其背後的故事。
首先,"東方"作為地理概念的象徵,產生了如東方晨、東方朔等復姓,它們往往與古代的官職或特定區域相關聯,反映了古代社會的地域特色和官位等級。
其次,"司馬"這個復姓源於軍事職責,如管理馬匹的官職,如著名的軍事家司馬懿和史學家司馬遷,都承載著鮮明的歷史印記。
"上官"源自官職或地名,這個姓氏在中國歷史上常常與顯赫家族相連,如上官桀和上官婉兒,展示了古代社會的貴族氣息。
"諸葛"則源於諸葛亮,因其智謀和才略而備受尊崇,諸葛氏成為了智慧和才情的代名詞,如諸葛亮本人一樣深入人心。
然而,隨著時代的變遷,現代社會中復姓的使用並不常見。它們的復雜性可能在日常生活中帶來不便,尤其是在個人身份確認和管理上。復姓更多地成為了歷史和文化的遺產,見證了古代社會的多元與獨特。
總的來說,中國的復姓不僅承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信息,也是民族歷史長河中的瑰寶。盡管在現代社會中它們的應用受限,但它們的故事仍在講述著古代中國的風貌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