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求教應該怎麼給一歲多的寶寶講故事呢,寶寶才會感興趣呢
老人家的俗話說:「帶一歲多的寶寶,就像放牛一樣,得在後面時時看著,跟著。「一歲多的寶寶在身體發育上,協調的能力越來越好,已經很穩當地獨立行走,並且運動發育也很明顯,他的運動精力,有時會超過常人。
一歲多的寶寶,他的語言能力也有進一步提升。會說一些簡單的兩字或者三字的語句,比如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再見,你好沒啦,我喜歡,我愛你。並且也喜歡模仿大人的一些簡單的語句或者類似動物的叫聲。
雖然,一歲多的孩子,已逐漸有了「自我」意識,但是,這個時期的寶寶是非常依戀父母的。他更渴望在父母的關照下獲得滿足的安全感和愉快感。
同時,這個階段的寶寶,正處於語言發育的敏感期,對周圍的聲音更容易接收,尤其媽媽的語言。如果媽媽,堅持每天陪伴閱讀,講故事,有利於刺激寶寶的大腦和語言方面的發育。
如題主所問,對一歲多的寶寶,要怎樣講故事才會讓孩子才會引起寶寶的興趣?主要是以下三點:
第一,表現在聲調語調上,在講故事時盡可能的模仿角色的聲音或者語調。根據情節的不同,聲調語調有高有有低,根據不同的角色,配以不同的角色聲音,比如模仿一綿羊的聲音「咩咩咩,模仿一些牛的聲音「哞哞哞」。寶寶自身語言發育原因,疊音字更容易掌握,發出一些類似動物的聲音,大自然的聲音的疊音字,更容易引起寶寶的注意力,並且感興趣。
比如,我在給孩子《丑小鴨》的故事時,在表達小鴨子的語言時,總會在說話前加入「嘎嘎嘎」。孩子也會不由自主的跟著說學習模仿,從而引起他們對講故事的注意力。
第二,表現在動作的演繹上,在給寶寶講故事時,如果只是單純地講,也許會讓寶寶的注意力和興趣持續一會,但不會太長時間。如果加入故事動作的演繹,是不是顯得更生動,更有趣一些呢。
比如講《小兔子拔蘿卜》,通過兩手拉一條短棒,做著身體往後傾的動作,同時加入兒歌的音樂「拔蘿卜,拔蘿卜,哎喲,哎喲喲」,把拔蘿卜的姿勢和有力拔的這些神態,配上語言,是不是覺得很有趣了呢。
第三,表現在角色的演繹上,在講故事時,除了媽媽講,寶寶聽,也許會顯得較枯燥,讓孩子參與進來進行角色演繹,對於一歲多的寶寶來說,他們會有一種參與感,會更有興趣。比如《小馬過河》的故事,媽媽演繹小馬媽媽,讓孩子演小馬,想一想,娃娃是不是更開心。
在家裡,講《龜兔賽跑》,我在旁邊講故事情節,讓大娃當裁判,二娃當兔子,三娃當烏龜,同時也會進行調換角色表演,每次孩子都玩得不亦樂乎,連續幾天都要求講同一個故事。
我是 育兒 路上的媽媽, 育兒 路上,帶娃學習,砥礪前行。感謝您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