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有關於曹操的歷史真實故事
1、智救袁紹
曹操和袁紹小時候是好朋友,經常一起胡作非為。
有一次,哥倆兒遇到別人辦喜事,就埋伏下來。趁人不備的時候,兩人溜進洞房,扛起新娘子就跑。但很快人發現了,追了上來,兩人丟下新娘,倉皇逃竄。
二人慌不擇路,沖到一個荊棘叢中。曹操身手敏捷,一躍而過。袁紹是個小胖墩兒,一躍過不去,二躍還是過不去,後面捉賊的吶喊聲越來越近。袁紹慌了,低頭就朝荊棘叢的縫隙里鑽,結果,衣服被掛住了,袁紹不敢動彈了。
眼看追兵就到眼前了,曹操指著袁紹大喊:「偷新娘子的賊在這里!」袁紹一聽就慌了,拼了命朝前沖。終於逃了出去。
2、曹操殺妓
曹操的歌舞班子裡面有一女子,歌唱的非常好,沒有人能夠超越,但脾氣非常不好。曹操很煩她,想把她殺了,但又捨不得她的歌喉。
於是,曹操就新招一百名歌妓,整天讓她們練嗓子。幾個月後,已經有人唱的跟那個壞脾氣歌妓一樣好。曹操就把壞脾氣的歌妓給殺了。
3、望梅止渴
有次曹操帶兵出征,途中找不到有水的地方,士兵們都很口渴。於是曹操叫手下傳話給士兵們說:「前面就有一大片梅林,結了許多梅子,又甜又酸,可以解渴。」士兵們聽後,嘴裡都流口水。他們憑借著這個,得以到達前方有水源的地方。
4、劫新娘
小的時候和袁紹等一群夥伴,去搶劫人家的新娘子,後來人家追出來,袁紹不小心掉進一個坑裡,怎麼也爬不上來,曹操於是大喊一聲:賊在這里。袁紹一掙,就跳了出來。
5、陳留起兵
中平六年(189年),漢靈帝駕崩,太子劉辯登基,何太後臨朝聽政。大將軍何進想趁靈帝駕崩、宦官失勢之機誅滅十常侍,但沒有取得何太後的支持。於是何進便召時任並州牧的董卓進京,脅迫何太後同意。然而此舉打草驚蛇,董卓尚未抵達京城,何進已被宦官下手謀殺。
同年九月,董卓入京,執掌朝政,把漢少帝廢為弘農王,而改立其弟陳留王為漢獻帝,又派人把弘農王母子毒死,自稱太師,專擅朝政。曹操見董卓倒行逆施,不願與其合作,遂改易姓名逃出京師洛陽(今洛陽東)。 曹操到陳留後,「散家財,合義兵」,且首倡義兵號召天下英雄討伐董卓。
初平元年(190年)正月,袁術等人共推渤海太守袁紹為盟主,曹操任代理奮武將軍,參加討董軍。二月,被聯軍擊敗的董卓脅迫獻帝遷都長安(今陝西西安西北),自己則焚毀宮室,挖開王陵,劫掠人民,致使洛陽方圓200里荒蕪凋敝無復人煙。
而關東聯軍懼怕董卓精銳的涼州軍的戰力,無人敢向關西推進,全都屯兵酸棗(今延津北)一帶。而曹操認為董卓「焚燒宮室,劫遷天子,海內震動」,應趁機與之決戰,遂獨自引軍西進。
曹操行至滎陽汴水(今滎陽西南),與董卓大將徐榮交鋒,因為士兵數量懸殊,曹操大敗,士卒死傷大半,自己也被流矢所傷,幸得堂弟曹洪所救,倖免於難。
回至酸棗,曹操建議諸軍各據要地,再分兵西入武關(今陝西丹鳳東南),圍困董卓,關東諸將不肯從。關東諸軍名為討董卓,實際各自心懷鬼胎,意在伺機發展自己勢力。不久,諸軍之間發生摩擦,相互火拚。聯合軍至此解散。
初平二年(191年),曹操在東郡大敗於毒、白繞、眭固、於扶羅等,袁紹表其為東郡太守。
初平三年(192年),青州黃巾軍大獲發展,連破兗州(治昌邑,今山東巨野東南)郡縣,陣斬兗州刺史劉岱。濟北相鮑信等人迎曹操出任兗州牧。曹操和鮑信合軍進攻黃巾。鮑信戰死。曹操「設奇伏,晝夜會戰」,終於將黃巾擊敗。
當年冬天,獲降卒三十餘萬,人口百餘萬。曹操收其精銳,組成軍隊,號青州兵。又助袁紹打敗劉備、單經及陶謙諸軍。
初平四年(193年)春天,曹操在匡亭六百里大追擊大敗袁術、黑山軍、南匈奴。徐州牧陶謙率軍攻入兗州南部的任城,曹操率軍征討陶謙攻克徐州十餘城。
6、嶄露頭角
熹平三年(174年),曹操被舉為孝廉,入京都洛陽為郎。不久,被任命為洛陽北部尉。洛陽為東漢都城,是皇親貴戚聚居之地,很難治理。曹操一到職,就申明禁令、嚴肅法紀,造五色大棒十餘根,懸於衙門左右,「有犯禁者,皆棒殺之」。
皇帝寵幸的宦官蹇碩的叔父蹇圖違禁夜行,曹操毫不留情,將蹇圖用五色棒處死。於是,「京師斂跡,無敢犯者」。曹操也因此得罪了一些當朝權貴,礙於其父曹嵩的關系,明升暗降,曹操被調任頓丘(今清豐)令。
光和元年(178年),曹操因堂妹夫濦強侯宋奇被宦官誅殺,受到牽連,被免去官職。其後,在洛陽無事可做,回到家鄉譙縣閑居。光和三年(180年),曹操又被朝廷徵召,任命為議郎。此前,大將軍竇武、太傅陳蕃謀劃誅殺宦官,不料其事未濟反為宦官所害。
曹操上書陳述竇武等人為官正直而遭陷害,致使姦邪之徒滿朝,而忠良之人卻得不到重用的情形,言辭懇切,但沒有被漢靈帝採納。爾後,曹操又多次上書進諫,雖偶有成效,但東漢朝政日益腐敗,曹操知道無法匡正。
中平元年(184年),黃巾起義爆發,曹操被拜為騎都尉,受命與皇甫嵩等人合軍進攻潁川的黃巾軍,結果大破黃巾軍,斬首數萬級。隨之遷為濟南相。濟南相任內,曹操治事如初。
濟南國(今山東濟南一帶)有縣十餘個,各縣長吏多依附貴勢,貪贓枉法,無所顧忌。曹操之前歷任國相皆置之不問。曹操到職,大力整飭,一下奏免十分之八的長吏,濟南震動,貪官污吏紛紛逃竄。「政教大行,一郡清平」。
當時正是東漢政治極度黑暗之時,甚至有了買官制度。朝廷徵還其為東郡太守,拜為議郎,曹操不肯迎合權貴,遂託病回歸鄉里,春夏讀書,秋冬弋獵,暫時隱居了。
當時天下紛亂,先是發生了冀州刺史王芬聯合南陽許攸、沛國周旌等地方豪強,謀劃廢黜靈帝立合肥侯的事件。王芬等人曾希望曹操加入他們,但被曹操拒絕,後來王芬事敗自殺。接著,又有西北金城郡(今蘭州)的邊章、韓遂殺死刺史和太守,率兵十餘萬反叛朝廷。
中平五年(188年),漢靈帝為鞏固統治,設置西園八校尉,曹操因其家世被任命為八校尉中的典軍校尉。
(1)關於曹操的故事有哪些250字擴展閱讀:
曹操生平: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瞞,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東漢末年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 ,三國中曹魏政權的奠基人。
曹操曾擔任東漢丞相,後加封魏王,奠定了曹魏立國的基礎。去世後謚號為武王。其子曹丕稱帝後,追尊為武皇帝,廟號太祖。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曹操以漢天子的名義征討四方,對內消滅二袁、呂布、劉表、馬超、韓遂等割據勢力。
對外降服南匈奴、烏桓、鮮卑等,統一了中國北方,並實行一系列政策恢復經濟生產和社會秩序,擴大屯田、興修水利、獎勵農桑、重視手工業、安置流亡人口、實行「租調制」,從而使中原社會漸趨穩定、經濟出現轉機。
黃河流域在曹操統治下,政治漸見清明,經濟逐步恢復,階級壓迫稍有減輕,社會風氣有所好轉。曹操在漢朝的名義下所採取的一些措施具有積極作用。
『貳』 三國演義中有關曹操的故事有哪些
故事1:曹操非常愛惜人才,為了留住人才甚至可以受辱。有一次陳琳寫文章把曹操給罵了,而且罵得很難聽,基本上祖宗三代全給囊括了。後來曹操抓住了陳琳,審訊時,曹操問道:「你為什麼罵我的祖宗?」陳琳嘿嘿的笑道:「我當時寫文章,文思泉湧,罵你罵的起興,就控制不住把你祖宗也給帶上了。」曹操素知陳琳是個人才,聽罷他的話後哈哈大笑,竟然寬恕了他,並把他留在身邊視為好友。
故事2:曹操非常喜歡幽默的人。丁文侯在曹操手下供職,利用職務之便把官牛跟自己的牛偷換,被人告發,被免職。有一次曹操看見了他,就有意問道:「文侯啊,你的官印呢?」丁文侯知道曹操在開他的玩笑,就說「拿去換吃的了。」曹操聽後哈哈大笑,恢復了他的官。
故事3:曹操聽說丁儀很有才學,想把女兒嫁給他。曹丕反對說:「女人都希望丈夫英俊,可丁先生是個獨龍眼,怕有些不妥。我們的公主怎麼能受這委屈。「曹操後來接見丁儀,對他的才華大加贊嘆,不禁後悔當初聽從了曹丕的勸阻,他說:」丁先生多好的人吶,縱然他瞎了一隻眼,也應該把女兒嫁給他,,丕兒誤我也。」
故事4:曹操聽說荀攸才高志大,就寫了一封極為懇切的邀請函給他,內雲:「方今天下大亂,正是智士勞心之時,而先生籠袖觀望,歸隱道山,不覺得太久了嗎?」荀攸接到信後大為感動,於是前去投靠,成了曹操的軍師。
故事5:名士阮瑀不喜歡曹操,為了逃避曹操對他的重用,他竟然效仿古代的伯夷、叔齊披發入山。曹操不依不饒,在山腳下焚山求士。烈焰騰空,阮瑀耐不住,終於入朝,得以展其才華。
故事6:曹操聽說太史慈的大名後,想把他羅致帳下,遂派人送去禮物。太史慈打開一看,內中空無一字,僅是一味中葯,其名「當歸」。
故事7:曹操曾頒布三道求賢令。這三道求賢令一舉顛覆了中華傳統儒教信念的文化思維。曹操不僅鄭重推出「唯才是舉」的主張,還大步流星地將這一主張無條件的貫徹到底,使「唯才是舉」成為優先於其他所有原則之上的首選原則。成為千古佳話。
故事8:曹操,發布「唯才是舉令」,招賢納士。在他的高級謀士戲志才去世後,他對當時任侍中、尚書令的荀彧說:「志才死後,沒有可以與我共同商談國家大事之人」,並要求荀彧為他推薦人才。荀彧就把郭嘉推薦給曹操。郭嘉與曹操兩人初次見面,就縱論天下大勢,探討國家興亡,暢談治國用兵之道,十分投機默契。曹操就十分高興地對眾人說:「能使我成就天下大業的,必定是此人!」
故事9:曹操打敗袁紹後,在袁紹的軍營里搜到好多自己的部將私通袁紹的信件。曹操卻看也不看就將這些信件全部燒毀了,並說:「袁紹兵強馬壯,我自己有時也打退堂鼓,何況你們呢?」眾將無不感激涕零,從此死心塌地,死而後已。
故事10:曹操南征張綉,劉表部將文聘抵抗到最後一刻才無奈的向曹操投降。「先生為什麼來遲了啊?」曹操笑著對文聘說。「我無力輔佐劉表成就大業,又無能保全一方疆土,衷心愧愧,所以來晚了。」「好忠臣。」曹操感嘆一句,旋即讓他統帶本部兵馬,依舊做自己的江夏太守去了。
故事11:曹操賞罰分明,極少貪功,戰事一了,常會在慶功宴上作一番點評,將分屬於各位謀士武將的功勞逐個指出,此乃「盪寇將軍張遼之功也」,「此乃賈詡之功也」,「此乃鍾繇之功也」,不一而足。
故事12:曹操很信任魏種。當年兗州被呂布奪去,郡縣之人多叛曹應呂,曹操曾不無得意地對手下說:「我相信魏種肯定不會拋棄我。」話音剛落,就接到了魏種叛變的消息。曹操怒火攻心,咬牙切齒地發誓道:「除非你有本事逃到我找不到你的地方。」後來曹操戰敗呂布,叛逃的魏種即被兵士綁得結結實實,送到曹操面前。「哪能這樣對待魏先生」,曹操喝退兵士,親自上前為魏種解開繩索,仍舊讓他官復原職,就像兩人之間根本沒有過節,就像自己從來沒有發過誓。
『叄』 關於曹操的歷史故事
關於曹操的歷史故事:
1、陳留起兵:
中平六年(189年),漢靈帝駕崩,太子劉辯登基,何太後臨朝聽政。大將軍何進想趁靈帝駕崩、宦官失勢之機誅滅十常侍,但沒有取得何太後的支持。於是何進便召時任並州牧的董卓進京,脅迫何太後同意。然而此舉打草驚蛇,董卓尚未抵達京城,何進已被宦官下手謀殺。
同年九月,董卓入京,執掌朝政,把漢少帝廢為弘農王,而改立其弟陳留王為漢獻帝,又派人把弘農王母子毒死,自稱太師,專擅朝政。曹操見董卓倒行逆施,不願與其合作,遂改易姓名逃出京師洛陽(今洛陽東)。曹操到陳留後,「散家財,合義兵」,且首倡義兵號召天下英雄討伐董卓。
2、逐鹿中原:
初平四年(193年)秋天,曹操的父親曹嵩來曹操處路上,被陶謙派兵殺害,曹操遂進兵徐州(治郯,今山東郯城),向東南擴展勢力。陶謙退守郯縣。不久曹操軍糧將盡,撤圍回軍。次年夏,曹操再征徐州,略地至東海。
曹操征徐州期間,所過大肆殺戮,一路上「雞犬亦盡,墟邑無復行人」。東郡守備陳宮對曹操不滿,於是與陳留太守張邈、張邈之弟張超、從事中郎許汜及王楷等同謀叛亂,迎呂布為兗州牧。呂布為當時名將,先為董卓部將,後與王允定計誅殺董卓。
3、遠征烏桓:
建安七年(202年),袁紹病死,袁紹的兩個兒子袁譚、袁尚不和,發生火拚。袁譚不敵袁尚,向曹操乞降。
建安九年(204年)二月,曹操乘袁尚出兵攻打袁譚之機,進軍圍攻鄴城(今河北邯鄲臨漳西一帶)。袁尚率軍回救,依滏水(今滏陽河)為營,曹操進軍將其營寨包圍。袁尚害怕,請求投降,曹操不許。袁尚乘夜逃跑,袁軍潰散。袁尚逃奔中山(今河北定縣)。
曹操命人拿著繳獲袁尚的印綬節鉞招降鄴城守軍,城中鬥志崩潰。鄴城遂被曹操攻破。從這一年起,曹操把自己的據點北遷到了冀州鄴城,政令軍隊此後皆從此出,而漢獻帝的都城許縣則只留些許官吏。
4、平定涼州:
赤壁戰敗後,曹操採取一些措施,穩定內部。建安十五年春,曹操下《求賢令》,說:「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賢之急時也······二三子其佐我明揚仄陋,唯才是舉,吾得而用之。」曹操提出不拘品行、唯才是舉的用人方針,目的是盡量把人才收羅到自己身邊。
建安十六年(211年),曹操開始對關中用兵。三月,曹操遣司隸校尉鍾繇率大將夏侯淵以討伐漢中(治南鄭,今陝西漢中東)張魯為名進兵關中。關中馬超、韓遂、楊秋等十部心生疑懼,一時俱反。曹操立即派大將曹仁進攻關中,馬超等人屯據潼關。
(3)關於曹操的故事有哪些250字擴展閱讀:
安陽「曹操墓」的發現,再次勾起人們對曹操這位三國英雄的追憶。歷史上對曹操的評價毀譽各半,與他同時代的人對他評價很高,如《三國志》的作者陳壽認為曹操是「非常之人,超世之傑」。
唐代以前,幾乎所有人都推崇他,因為當時人們認為以有德之人替代腐朽王朝是很自然的事。然而宋代以後,兵變上台的趙匡胤為了統治的穩固,倡導正統思想,開始貶低曹操。
批評曹操的言語出來了:身處三公之位,而行桀虜之態,污國害民,毒施人鬼。還有的抨擊他挾天子以令諸侯,有篡漢之心。元代以後,社會上對正統的思想逐漸淡泊,沒人再提篡漢一說。
無論如何,提筆會寫詩,上馬能打仗,曹操這種人在中國歷史上並不多見,易中天就稱他為「可愛的奸雄」。曹操的文治武功為人所熟知,但生活中的曹操又是何許人?拂去歲月的塵埃,安陽墓的發現再次撩開他神秘的面紗,展現出他蓋世奇才的另一面。
曹操是英雄,自古英雄難過美人關。安陽曹操墓中同時出土有兩具女性屍骨,雖然目前尚不確定是否系曹操原配卞夫人或其他姬妾,但光是男女同葬一點,卻也可窺曹操的「好色」一斑。
曹操一共有25個兒子,生有子嗣的後妃達14人之多。當然,這還不足以證明曹操好色,它只能算作古代多妻制度下的一般情況。
曹操年輕時,在男女之事上頗為荒唐。《世說新語•假譎》記載曹操早年劫色的故事。有一年,曹操與袁紹聽說某大戶人家娶親,新娘頗有姿色,便商定劫持新娘。天黑之時,兩人溜至後花園,大喊「有賊」,調虎離山。
當眾人離開去捉拿賊人的時候,袁紹在門口接應,曹操沖進新房,持刀劫走新娘。不想新娘呼救,其家人尾追而來。驚恐的袁紹摔倒在路邊的荊棘叢中。眼見追者將至,曹操丟下新娘,助袁紹倉皇逃跑,這一次劫色未遂。
曹操年輕時好色,年長更是變本加厲。曹操迎漢帝都許後,風聞以前的老上級大將軍何進的兒媳貌美如花,不禁色心大動,將其據為己有。這便是曹操後來的尹夫人。
有其父必有其子。曹操好色,也惠及曹丕、曹植兩兄弟。曹植曾為袁紹的兒媳甄夫人作《洛神賦》,把這位美人比喻成「彷彿兮若輕雲之蔽月,飄搖兮若流風之回雪」。
文弱的曹植也許只滿足於「精神戀愛」,但曹丕就不一樣了,他對甄氏早就傾心,在曹操攻破鄴城時捷足先登,將甄氏迎娶入門。
『肆』 關於曹操的小故事
1、望梅止渴
三國時期,有一次,曹操帶著軍隊去打仗。當時,烈日炎炎,附近又沒有水源,士兵們都口乾難耐,渾身大汗,精疲力盡,人人都走不動了,眼看行進的速度越來越慢。
曹操見狀,非常著急,忽然他想出了一個主意。便舉起馬鞭,向前方一指,對士兵們說:"看!前邊不遠有一片梅林,結的梅子個兒都挺大,趕到那裡咱們好好休息吧。"
士兵們一聽,想起那又甜又酸的梅子,口水直流,也不覺得口渴了,都來了精神,加快步伐,很快走到了有水的地方。
2、割發代首
有一年萬物豐收之時,曹操奉皇命率軍經過麥田,下令說:「士卒不要弄壞了麥子,有違反的處死!」
軍中凡是騎馬的人都下馬,用手相互扶著麥子走。未想曹操自己所坐的馬竟然尥蹶子竄進了麥地,招來手下的主簿來論罪,主簿用春秋的典故應對說:自古刑法是不對尊貴的人使用的。
曹操反而說:「自己制定的法律而自己違反,如何能統帥屬下呢?然而我身為一軍之帥,在完成任務前是不能夠死的,請求對自己施予刑法。」於是拿起劍來割斷一截頭發投擲在地上。
3、譙水擊蛟
曹操十歲那年,在龍潭中游泳,突然遇到一條兇猛的鱷魚。鱷魚張牙舞爪地向曹操攻擊,但曹操毫不畏懼,沉著地與鱷魚周旋。鱷魚無法下口,於是逃掉了。
曹操回家後,沒有向家人提起鱷魚的事。後來,有個大人看見一條蛇而恐懼畏縮,曹操大笑,天真地說:「我在龍潭碰到鱷魚都不怕,你卻怕一條蛇,真是可笑!」
眾人詢問,曹操以實相告,無不驚嘆少年曹操的膽略。
4、割須棄袍
東吳都督周瑜死後,曹操想借機集結三十萬大軍南征東吳,但他又懼西涼馬騰乘虛來襲許都,便假意降詔,加封馬騰為征南將軍,討伐孫權,誘馬騰進京而除之。
馬騰明知曹操有詐,但若不往,操便有了口實,可假借天子之命加害馬家。馬騰便帶其子馬休、馬鐵與從子馬岱同往,見機行事。在許昌城外,馬騰與侍郎黃奎定下除曹之計,然而由於黃奎口風不嚴,致使馬騰招來殺身之禍,同來三子只有馬岱一人逃脫。
馬超知其父慘遭殺害,憤怒異常,盡起羌兵殺奔許昌,向曹操問罪。兩軍陣前,馬超勇戰三將,曹操大敗,伏鞍落荒而逃。
馬超率兵緊緊追趕,連聲高喊捉拿紅袍長須的曹操。驚慌中曹操只好割須棄袍,用旗角裹脖,袍袖遮面,倉皇逃命。就在馬超欲擲槍刺殺曹操之際,曹洪趕到迎戰馬超,救了曹操。
5、刺殺董卓
大司徒王允心懷舊主,一心想除掉奸賊董卓,但是並無對策,便假裝宴請朝中忠義之士前來祝壽,晚間才告知眾位實情,為了擒董卓之策而煩憂,與各公卿商議。眾人聽罷,皆憤憤然,放聲慟哭。
唯有曹操大笑之,說眾人不去想對策,只在此慟哭,怎麼能除掉董卓。大司徒單獨見曹操,曹操說,用一招獻刀殺人的計策可以除掉董卓,於是王允將自己收藏的寶刀送給曹操,方便行事。
第二天,曹操去見董卓,對董卓說「馬羸行遲耳」董卓命呂布去選擇良馬送予曹操,董卓側身於榻上,曹操正欲刺殺,拔刀間,董卓見衣鏡之中有刀光閃過,立即斥問曹操。
此時,呂布也回來了,曹操跪地舉刀曰:「操有寶刀一口,獻上恩相。」,然後假裝說道:「讓我試下此馬。」曹操騎上馬後飛奔而去。
『伍』 關於曹操的歷史故事有哪些
1、懸棒的故事
曹操是東漢末年時期的一個大軍閥,我們都知道,曹操一向是以治軍嚴謹為著稱,並且我國古代有句話叫做亂世之奸雄,治世之能臣,也就是說,曹操的政治能力非常的強,他的這個能力不光是體現在軍隊上,還體現在政治才能上,東漢末年時期,曹操在洛陽擔任北部尉,那時候的曹操求非常的嚴格,可以說是執法嚴明,不避豪強。
後來曹操直接造了五根不同顏色的仗棒,分別懸掛在官署的四個門上,意在對違法亂紀者嚴厲處罰,並且就連皇帝的人也不會放過,這就是懸棒的故事,在韋應物的《示從子河南尉班》當中有詩雲「立政思懸棒,謀身類觸藩」所以這個懸棒的意思就是一種思想上的監督,這樣的懸棒,我覺得很多人都應該在自己的心中掛一根。
2、捉刀人的故事
在我國古代的時候,因為人沒有發明毛筆,所以都是用刀來刻字在竹簡之上或者是獸骨之上,所以在那個時期到就和比是一個概念,所以「捉刀」就是指頂替人做事或者是作文,這樣的人就叫做捉刀人,有一點掛羊頭賣狗肉的意思,我們都知道當年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隨後他就想自封自己為魏王,但是遭到了當時皇後的反對。
後來曹操就找借口把這個皇後給廢除了,當時有一個大臣叫做崔琰,他對曹操稱王一事也非常的不滿,曹操也非常的不爽他於是假借見匈奴使節之機,於是就叫崔琰扮演魏王,他則捉刀立於旁邊,此事過後,匈奴使節贊嘆捉刀人乃真英雄,後來曹操就將催琰拉下大牢,不久之後就將他處死了。
3、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故事
挾天子以令諸侯,這個故事我相信大家都聽說過,它的含義就是說打著領導的旗號,然後卻安按自己的意圖指揮他人,東漢末年時期,因為漢室逐漸衰微,又因董卓老賊入侵漢朝,後來董卓的勢力不斷的壯大,他廢除了漢少帝,擁立了漢獻帝登基。
後來曹操迎回漢獻帝到許昌,並且當時曹操還以漢獻帝的名義對諸侯發布號令,後來劉備三顧茅廬請出了諸葛亮對抗曹操,劉備按照諸葛亮的計謀,聯合東吳一起抵抗曹操,這才有了習天子以令諸侯的故事,清朝學者袁枚曾經在他的《續子不語·麒麟喊冤》當中有這樣的記載:朕命白虎馱邱生來,原惡其自矜漢學,凌蔑百家,挾天子以令諸侯,故有投畀豺虎之意。
4、想當然耳的故事
想當然耳的這個故事出自於《後漢書·孔融傳》,這個故事到後世也被稱作為想當然,也就是說憑借主觀的推斷去認為一個事情的大致情況,故事發生在東漢末年,曹操和自己兒子曹丕一舉攻佔袁紹的老巢鄴城的時候,攻佔鄴城之後,當時的曹丕年僅18歲,他看見袁尚的妻子真是十分的美麗,並且她也才23歲。
於是曹丕就想霸佔她為自己的夫人,後來孔融知道這個事情後,就寫信給曹操說當年武王伐紂的時候,紂王就把自己的寵妃妲己賞賜給了周公,曹操非常的不解,就問他這是出自什麼經典上?後來孔融就對曹操說「從今天的事情來看,想當然耳」這個就是想當然耳故事的來歷。
5、生子當如孫仲謀的故事
生子當如孫仲謀,我相信很多看官都聽說過這句話,這個故事出自於《三國志》當中,形容的是智勇雙全的英雄人物,這個故事發生在東漢末年,曹操曾經率軍攻打東吳時期,當年孫權親自帶領7萬軍隊迎戰,最後大敗曹軍,隨後曹操屯兵在江北地帶。
在江北屯兵的曹操,看見孫權的軍紀嚴明不禁感嘆道「生子當如孫仲謀,劉表之子只不過是像豬狗罷了」明朝學者程登吉在《幼學瓊林》第二卷當中這樣寫到「生子當如孫仲謀,曹操羨孫權之語」這就是生子當如孫仲謀的故事!其實真實歷史上的孫權,在三國時期還是非常有名望的,並且是實力超群,我們熟知的草船借箭,當年並不是諸葛亮的計謀,而是孫權的計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