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關於一些中華美食的小故事 20分鍾之內回答 謝謝
1、東坡肘子
宋朝,蘇東坡曾到過江西永修一帶,並為當地一個農夫的孩子治好了疾病。農夫為表感謝,特地留他吃飯。席間蘇東坡吟了一句詩:「禾草珍珠透心香 」。正在灶間做飯的農夫聽了,以為這是蘇東坡在教他怎樣去煮肉--「和草整煮透心香」,於是趕緊將豬肉和系肉的稻草一起放進鍋里去煮,後世稱為東坡肘子。
2、叫花雞
叫花雞又稱常熟叫化雞、煨雞,是江蘇常熟地區傳統名菜。是把加工好的雞用泥土和荷葉包。製作材料有新鮮嫩荷葉、黃泥、活土雞等。
叫化雞的製法與周代"八珍"之一的"炮豚"相似,"炮豚"就是用粘土把乳豬包裹起,加以燒烤,然後再進一步加工而成的菜。其色澤棗紅明亮,芳香撲鼻,板酥肉嫩,入口酥爛肥嫩,風味獨特。
相傳,很早以前,有一個叫化子,沿途討飯流落到常熟縣的一個村莊。一日,他偶然得來一隻雞,欲宰殺煮食,可既無炊具,又沒調料。他來到虞山腳下,將雞殺死後去掉內臟,帶毛塗上黃泥、柴草,把塗好的雞置火中煨烤,待泥干雞熟,剝去泥殼,雞毛也隨泥殼脫去,露出了的雞肉。
約100多年以前,常熟縣城西北虞山勝地的"山景園"菜館根據這個傳說,去粗取精,精工效法創制此雞。
3、東坡肉
東坡肉是杭州傳統風味菜餚中的一朵奇葩,以色澤紅艷,汁濃味醇,肉酥爛而不碎,味香酥而不膩為特點。說起「東坡肉」,還流傳著一段有趣的故事。 北宋文學家蘇東坡於元豐二年(公元1079年)觸犯了皇帝,被貶到黃州,常常親自燒菜與友人「品味」。
宋神宗駕崩後,蘇東坡重新被起用調到杭州作官時,西湖已被葑草淹沒了大半。他發動數萬民工除葑田、疏湖港,把挖起來的泥堆築了長堤,後來被稱為蘇公堤。老百姓為了贊頌蘇東坡的功德,到了春節時就給蘇東坡送豬肉,以表示自己的心意。
蘇東坡收到了豬肉,就叫家人把肉切成方塊,用自家的烹調方法燒制,連酒一起按照民工花名冊送給每家每戶。但家人燒制時,把「連酒一起送」領會成「連酒一起燒」,然而燒制出來的紅燒肉,更加香酥味美,食者盛贊之,此後被人們命名為「東坡肉。」
4、臭豆腐
王致和是安徽仙源人。清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進京趕考落第後,因手頭拮據,在前門外延壽寺街羊肉胡同的安徽會館寄居。為下次再考,他一邊讀書,一邊拿出在鄉里磨豆腐的小技,維持生活,有一次王致和做出的豆腐沒賣完,時值盛夏,怕壞,便將豆腐切成四方小塊,配上鹽、花椒等佐料,放在缸里腌上。
過後,他把這事丟在腦後,到秋天才想起來,打開缸蓋,豆腐成了綠色,臭氣撲鼻。他嘗嘗,別具風味,分送會館的鄰居,嘗後無不稱奇。王致和屢試不中,便死了當官之心,盡心經營起臭豆腐來。
康熙十七年(公元1678年)他在延壽寺街開辦作坊,掛起「王致和醬園」的招牌,一時名揚京城。臭豆腐起初只是貧苦勞動者的佐餐佳品,窩頭貼餅子就臭豆腐吃,別有風味。到了光緒年間,臭豆腐不但入了大宅門,而且上了宮廷的菜譜。
臭豆腐的「上用」,使其身價百倍。一些名流雅士也寫詩稱贊。清末狀元孫家鼎寫對聯稱道:「致君美味傳千里,和我天機養寸心」;「醬配龍蹯調芍葯,園開雞跖鍾芙蓉」。今天,王致和的臭豆腐遠銷國外,外國人稱之為中國的起司(乳酪)。
5、皮蛋
皮蛋也叫松花蛋、胡彩蛋。相傳幾百年前,在鴨群雲集的太湖之濱,有一家李姓夫妻開小茶館,兼營一些小菜、鹵蛋之類。夫妻倆膝下無兒,只有一女,名喚秀娟。
一天,天氣晴朗,風和日麗,游湖人陡然增多,茶館也賓客盈門,把一家人忙得手腳不停。忙亂中,秀娟沒看到手頭有兩個鴨蛋滾到了灶灰里。一個月後,被一位前來借灰種菜的鄰居發現了,喚來東家嗑破一瞧,蛋白不僅不流,而且還凝結在一起,露出一種透明的光彩,丟進嘴一嘗,又香又綿,有種說不出的味道。
每人嘗了一塊,無不嘖嘖稱贊。蛋好吃,取個啥好名呀?秀娟高興地說:「你們看蛋上這么多花紋,就圖個吉利,叫彩蛋吧!」從此,李家茶館做起了彩蛋,遠近顧客慕名而來。後因彩蛋出自太湖,又叫成了太湖彩蛋。傳到北京,通縣張辛庄一位姓陳的商人,改生包為浸泡,做成的皮蛋色彩鮮艷,蛋黃的中心部分像飴糖,叫做京彩蛋或糖心皮蛋。
『貳』 你和美食之間有過哪些有趣的故事
美食和故事
看起來似乎並沒有什麼關聯的詞語
可是也不難發現
生活中卻常常能把它們聯系在一起
不信?你看...
1、涮羊肉
「涮羊肉」是名特風味。但能流傳下來卻和忽必烈有關。700年前,元世祖忽必烈率軍征途中,想吃草原美味「清燉羊肉」。隨軍廚師馬上宰羊剔肉,不料敵情突發,做「燉羊肉」來不及了,廚師忙將羊肉切成薄片,放在鍋里一攪和就撈出來,放點調料送了上去,忽必烈飢不擇食,吃罷迎敵並獲全勝,還朝後命廚師如法炮製,並建議放了許多佐料,群臣吃後贊不絕口,忽必烈賜名「涮羊肉」。
2、火腿
「火腿」是宋代名將宗澤發明的。宗澤是主戰派,因打仗連連得勝,百姓抬著肥豬慰問,一時豬肉多得吃不下了,宗澤就命人將豬腿肉割下,腌制起來。由於腌制的豬腿又濕又重,行軍攜帶不便,所以常常把它們匆匆曬上幾天,掛在風中晾乾,日子一久,腿肉紅得如火,大家都叫它「火腿」。
3、撒哈蛋糕
據說是在1832年,由澳大利亞駐法外交官梅茲提爾尼西的專任主廚,法國籍的撒哈所發明的,當年16歲。因外交官梅茲提爾尼西嗜好甜食,每天都必須品嘗不同的甜點,結果撒哈試著將許多平常不常用於點心的食材加以組合,最後完成了這道「撒哈蛋糕」。後來1876年,撒哈的兒子愛德華創立撒哈HOTEL,並與妻子安娜把這道點心加以發揚光大,成為法國著名的蛋糕之一。
4、婚禮蛋糕
婚禮蛋糕,據傳最早出現在古羅馬時代。蛋糕一詞則出自英語,其原意是扁圓的麵包,同時也意味著「快樂幸福」之意。古代時富家子弟舉辦婚禮時,都要做一隻特製的蛋糕,不僅在婚宴上新郎新娘一起吃,而且也請來賀喜的客人吃蛋糕。客人們期望自己也能分享新婚夫婦的幸福。因此,那時蛋糕師是放在新娘頭上被切開的。在歐洲被邀請參加婚禮的客人還有這樣一個習慣:把各自帶來的放入香料的麵包高高地堆在桌子上,讓新郎新娘在「麵包山」的兩側,隔山交吻。這時麵包山也象徵著幸福。
5、老婆餅
老婆餅是廣東潮州地區一種漢族傳統名點,是廣東潮式月餅中用料最少、做工最簡且最為人們所熟知的餅類。相傳在廣州,有一間著名的老字型大小茶樓;某日,茶樓里一位來自潮州的點心師傅,帶了店裡的招牌茶點回家給老婆吃,想不到他老婆吃了之後,不但沒稱贊店,甚至還嫌棄地說比不上娘家的冬瓜角。師傅聽了之後叫他老婆作出「冬瓜角」給他嘗嘗!老婆就用冬瓜蓉、糖、麵粉,做出了焦黃別致的「冬瓜角」。這位師傅一吃,風味果然清甜可口。這可口的冬瓜角因而得名「潮州老婆餅」,之後演變成如今的「老婆餅」。
6、網友故事
小時候爸媽是雙職工,我是個脖子上戴著鑰匙的兒童,奶奶不喜歡女孩不肯幫爸媽帶我和妹妹,所以有一段時間我都是自己回家寫作業,再獨自待上一兩個小時,後來外公來了,他來接我和妹妹放學,然後帶我們去公園的涼亭里寫作業,有一天他給我們買了兩個冰淇淋,外形是球形的塑料殼,上面有個蓋子可以打開,等我們吃完後他把殼子洗干凈留下了,然後我們每天都能吃到他用牛奶加糖和水,提前凍好的「冰淇淋」,那是我吃過的最好吃的冰淇淋。
7、網友故事
高中時暗戀的同桌是個學霸+面癱,我下午上課很容易犯困,而他的抽屜里每天都放著,一整條的薄荷糖,我每次犯困就偷一顆吃,涼涼辣辣的感覺會讓我精神一點,可吃下來每天都是藍莓味的糖,感覺有點單調,我就問他:「為什麼每天都是藍莓味的糖,能不能換個口味!他面無表情:「你之前不是說過你喜歡藍莓味嗎?」
吃不完的美食
說不完的故事
你有哪些和美食之間有趣的故事呢?
趕緊分享吧!
『叄』 你知道哪些有故事的美食
粽子啊 最愛吃的粽子 是為了祭奠屈原而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