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牛郎織女的故事簡介
故事簡介:
牛郎織女,為中國古代著名的民間愛情故事,從牽牛星、織女星的星名衍化而來。
主要講述了孤兒牛郎依靠哥嫂過活。嫂子為人刻薄,經常虐待他,他被迫分家出來,靠一頭老牛自耕自食。這頭老牛很通靈性,有一天,織女和諸仙女下凡嬉戲,在河裡洗澡,老牛勸牛郎去相見,並且告訴牛郎如果天亮之前仙女們回不去就只能留在凡間了。
牛郎於是待在河邊看七個仙女,他發現其中最小的仙女很漂亮,頓生愛意,想起老牛的話於是牛郎悄悄拿走了小仙女的衣服,仙女們洗好澡准備返回天庭,小仙女發現衣服不見了只能留下來,牛郎於是跟小仙女織女製造了邂逅,後來他們很談得來,明白了各自的難處,織女便做了牛郎的妻子。婚後,他們男耕女織,生了一兒一女,生活十分美滿幸福。不料天帝查知此事,命令王母娘娘押解織女回天庭受審。
老牛不忍他們妻離子散,於是觸斷頭上的角,變成一隻小船,讓牛郎挑著兒女乘船追趕。眼看就要追上織女了,王母娘娘忽然拔下頭上的金釵,在天空劃出了一條波濤滾滾的銀河。牛郎無法過河,只能在河邊與織女遙望對泣。他們堅貞的愛情感動了喜鵲,無數喜鵲飛來,用身體搭成一道跨越天河的彩橋,讓牛郎織女在天河上相會。
天帝無奈,只好允許牛郎織女每年七月七日在鵲橋上會面一次,喜鵲也會在身邊。以後每年的七月七日牛郎織女都會見面了。
(1)古代農村故事有哪些擴展閱讀:
起源
「織女」、「牽牛」二詞見諸文字,最早出現於《詩經》中的《大東》篇。詩中的織女、牽牛隻是天上兩個星座的名稱,它們之間並沒有什麼關系。《漢書·地理志》:「粵(越)地,牽牛(牛郎)、婺女(織女)之分野也。」
到了東漢時期,無名氏創作的《古詩十九首》中,有一首《迢迢牽牛星》,從中可以看出,牽牛、織女已是一對相互傾慕的戀人,不過詩中還沒有認定他們是夫妻。在文字記載中,最早稱牛郎、織女為夫婦的,應是南北朝時期梁代的蕭統編纂的《文選》,其中有一篇《洛神賦》的注釋中說:「牽牛為夫、織女為婦,織女牽牛之星各處河鼓之旁,七月七日乃得一會。」
這時「牛郎織女」的故事和七夕相會的情節,已經初具規模了,由天上的兩顆星宿,發展成為夫妻。但在古人的想像中,天上的夫婦和人間的夫婦基本上是一樣的,因此,故事中還沒有什麼悲劇色彩。至於為什麼牽牛、織女要在「七月七日乃得一會」呢?原文未交代。
據後世推測,可能一方面是每年七月夜間的星辰在天空最為明亮,牽牛、織女二星相距較近;另一方面,七月七日是當時民間風俗「乞巧」的日子,而勞動人民都把織女當作勞動能手,因此能在「十日之內,織娟百匹」,便向她「乞巧」。於是,人們就把牛郎織女故事和民間習俗揉合到一起了。隨著時間的流逝,這個故事在繼續豐富和發展。
牛郎織女及「七夕」傳說源於天象星宿之說。早在西周,《詩經·小雅·大東》中,就有對「牛郎」、「織女」的記載。這里,對織女、牽牛二星僅是作為自然星辰形象引出一種隱喻式的聯想,並無任何故事情節。此時,它們只作為一種文化因子,開始進入文學這個大系統之中。正是這種「因子」,為這個傳說的生成准備了潛在的文化條件。
王逸《楚辭章句》卷十七《守志》:「舉天罼兮掩邪,彀天弧兮射奸。」表述了牛郎織女合婚之說。
東漢崔宴《四民月令》「七月七日,河鼓(牽牛星之天文學名稱),織女二星神當會。」由以上諸材料可以看出,人們逐步為牛郎織女這兩個相距甚遠的星辰附會了愛情故事。《古詩十九首》首選透露出了這一信息,這里的牽牛、織女二星已具人物形象,織女終日思念牽牛,渴望相見,而又「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從此開始被編織為一幕恩愛夫妻受著隔絕之苦的愛情悲劇。
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進程中,牛郎織女的神話故事作為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萌芽於先秦,漸成於兩漢,魏晉南北朝時故事框架基本確定。盡管不同的歷史時期,故事的細節和具體內涵因時而變,但其中蘊涵的對愛人的忠貞不渝的觀念卻穿越千年溫暖後人。
無論是漢代以來的「求智巧」,還是魏晉南北朝以後的「鵲橋會」,都離不開中國古人對天文星象的長期觀測和豐富的想像。西周先民時代,古人就以「牽牛」、「織女」對銀河兩端的遙遙相望的一對星象進行命名。《詩經·小雅·大東》中記載:「維有天漢,監亦有光。
跂彼織女,終日七襄。雖則七襄,不成報章。睆彼千牛,不以服箱」。這是可查的關於牛郎織女最早的記述。隨著牛郎織女的愛情故事廣泛流傳,七夕這一天被定義成天河兩邊的牛郎和織女通過「鵲橋」相會的日子,七夕節也就日益演變成中國的「情人節」。
B. 圖便宜買老牛典故
圖便宜買老牛這個典故,其實是一則關於人性的故事。它告訴我們,有時候,貪圖小便宜可能會帶來更大的損失。
1、這個故事發生在一位農夫身上。這位農夫想要買一頭牛,但是因為他不想花太多的錢,於是他決定去市場買一頭老牛。他覺得,老牛雖然不如年輕牛那樣有力量,但只要花少量的錢就能買到,還是很劃算的。
2、他帶著這頭老牛回到家後,發現這頭牛的確很便宜,但是它太老了,幾乎不能幹活。而且,這頭牛每天都要吃很多草料,這讓他感到非常不滿。他開始後悔自己的決定,覺得自己貪圖便宜,結果買到了一頭沒用的牛。
3、這個典故還具有一定的文化價值。它被記錄在各種歷史文獻中,並被傳承至今。這個典故的意義不僅在於其本身的寓意,更在於它所反映出的古代社會生活、文化和思想。
4、這個典故對於現代社會也有著一定的啟示作用。它提醒我們在做出決策時應該考慮到長遠利益,不要被眼前的利益所迷惑。同時,它也告誡我們要勤儉節約,不要貪圖小利而做出錯誤的決定。
C. 古代民間笑話故事
古代民間笑話故事
笑話具有篇幅短小,故事情節簡單而巧妙,往往出人意料,給人突然之間笑神來了的奇妙感覺的特點。大多揭示生活中乖謬的現象,具有諷刺性和娛樂性。其趣味有高下之分。下面是我為大家收集的古代民間笑話故事,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1、「瘟狗有福」
有一天,孫財主准備設宴請客。長工畢矮跟他上街買菜,買了整整一筐魚肉。
回來路上,畢矮見不遠處有隻黃狗,就故意把筐放低拎著。那黃狗竄過來猛一口叼走了肉。孫財主命畢矮去追。畢矮追了一會空手回來說:「唉,真是瘟狗有福!」
孫財主莫名其妙地問:「你說什麼?」
畢矮說:「喏,我們當長工的,一年到頭拚死幹活,從沒吃過一頓肉,這下正如你東家所說,『命里註定』,沒福氣呀。」
財主點頭道:「對!吃肉有吃肉的福氣。我為啥酒肉不斷?
這是『命中註定』的!」
畢矮笑道:「東家,那死瘟狗把肉叼去,像你一樣,嗨嗨,也有吃肉的福氣哩。」
財主愣了。
2、狗吃書畫
明末清初,浙江蘭溪壁峰有個聰明人,叫畢矮,常與財主作對。
一天大富翁周道勝正在茶店說畢矮的壞話,恰巧畢矮路過,就走進去,說:「今天我遇到一件怪事。」周道勝忙問:「畢老兄,什麼怪事呀?」
畢矮說:「我鄰居的一隻狗,近來專門偷吃書畫。今天,鄰居把家裡收藏的書畫都拿出來翻曬,不料全被這狗吃了,主人殺死這狗,剖開它肚子一看,你猜裡面是些什麼?哈,一肚子的壞畫(話)。」
茶客明白畢矮在嘲笑周道勝,哈哈大笑起來。
3、鄭板橋送賊詩
清代書畫家鄭板橋年輕時家裡很窮。因為無名無勢,盡管字畫很好,也賣不出好價錢。
家裡什麼值錢的東西都沒有。
一天,鄭板橋躺在床上,忽見窗紙上映出一個鬼鬼祟祟的人影,鄭板橋想:一定是小偷光臨了,我家有什麼值得你拿呢?便高聲吟起詩來:
大風起兮月正昏,有勞君子到寒門!
詩書腹內藏千卷,錢串床頭沒半根。
小偷聽了,轉身就溜。鄭板橋又念了兩句詩送行:
出戶休驚黃尾犬,越牆莫礙綠花盆。
留點我兒回來看
一個朋友講的,他小時候家裡買了一台黑白電視機。
那時候是很稀奇的玩意兒,他們家是村裡第一台,
買回來那天村裡很多鄰居都擠在他家看,
他爸在地里幹活,大家正看得興起時,
他奶奶顫顫巍巍從裡屋出來了(當時八十高齡),
一把把電視插頭扯掉,留下了一句讓當時在場人至今難忘的話:
「別看完了,留點我兒回來看!」
6盒一療程
農夫買了一盒耗子葯,耗子吃了之後大搖大擺的走了。
農夫很生氣,找商人理論,商人說要抓到耗子要用溫水送服。
農夫照做,耗子照走不誤。
農夫又找到商人,商人問:「你餵了幾次?」
農夫答:「一次。」
商人說:「你看下說明書,6盒一療程。」
你倆要成了我還得叫你奶奶
農村把輩分看得特別重。
帶女友回家在村頭碰見一七十多的老頭。
我說曬太陽呢,他說咋回家了,
我指著女友對他說這是我女朋友。
我對象馬上說爺爺好,老頭說:「別叫我爺爺,你倆要成了我還得叫你奶奶。」
不像我搬了這么多回
有一個建築工人在工地里搬運東西,每次都只搬一點,
工頭不得不開口說話。
工頭以糾正的口吻對他說:「你想你是在做什麼?你看看別人搬那麼重的東西!」
工人:「他們要懶,我也拿他們沒辦法,不像我搬了這么多回。」
結果工頭被他逗笑了。
劉備當了皇帝後
劉備當上了皇帝,所有賣草鞋的扔鞋相慶,幻想著這次會迎來草鞋界的春天。
可沒過多久蜀國詔令天下:經營草鞋加稅30%,殊不知劉備太清楚賣草鞋能賺多少錢了。
月球上的火山為什麼都是死的
上小學的明明問媽媽:"月球上為什麼沒有活火山?"
媽媽告訴他:"月亮爺爺己經過了青春期,所以不長豆豆了。"
劫色
一女縣長夜歸,突被兩男架上車,一男威脅說:老實點,劫色的!女縣長聞聽笑罵道:你大爺的,這事呀,嚇死我了,還以為是被了呢,原來是雙飛呀!
不是你帶著嗎?
美國登山運動員對同伴說:"為了把國旗插在珠穆朗瑪峰上,幾乎花去了一生的時間,不過也值得,快遞給我國旗。"
同伴傻眼,說:"啊,不是你帶著的嗎......"
取名
那天和我的幾個同學喝酒,就說他們准備給孩子起什麼名字。
一個姓劉的說,我如果生個兒子,就叫他劉覽器,和專業相近。然後對一個姓黃的同學說:你呢?
這傢伙眼都不眨:我如果生個女兒就叫黃頁。
瓜子臉
qq上一美女說自己瓜子臉,特漂亮。
我淌著口水出去約人家見面。夜,推門回來就撲倒在床上號啕大哭:"西--瓜子臉也就罷了,關鍵問題是她的尖頭朝上啊!"
防不勝防
老鼠:我現在正和蝙蝠談戀愛,以後孩子們就生活在空中,不怕你們貓了。
貓冷笑一聲,指著樹上的貓頭鷹說:看見沒有,她已經懷上我的孩子了!
如來過安檢
一天,如來坐地鐵,入口處安檢員指著他的腦袋,說:"不要急,不要急,大包小包過安檢啦啊......"
不用排隊加油
蝸牛媽媽背著一隻小蝸牛在馬路上爬行,最後到達了目的地,而與它們同時啟程的小汽車卻姍姍來遲。
小蝸牛覺得很奇怪,就問:"媽媽,怎麼汽車沒我們快啊?"
蝸牛媽媽答道:"孩子,我們不用排隊加油。"
重修天堂的門
天堂的門壞了,招標重修。
印度人:只要3千塊就弄好,材料費1千,人工費用1千,我自己賺1千;又來個德國人,德國佬:要6千塊,材料費2千,人工費2千,自己賺2千;最後跑來一個中國人:這個要9千塊,3千塊給你,3千塊我的,剩下3千給那印度人!
事出有因
一位自視甚高的法官傲慢地說:很多人都搞不清究竟是法律重要,還是法官重要。你認為呢?
鞋匠說:當然是法官重要啦!
法官高興地多給了他小費,然後問:能告訴我為什麼嗎?
鞋匠說:因為法律不需要我為他擦亮皮鞋。
喵一下
阿花跟阿狗說:"今天考試的時候,我踢你一下,你就要給我瞄一下。"
到了考試的時候,阿花踢了阿狗一下,阿狗便回答:"喵~~~喵~~~"
【一錢不救】
有一個老財主,非常吝嗇。有一天和他兒子出門,在路上遇著一條小河新漲了水。他捨不得花錢乘渡船,就拚命趟水。誰想趟到河中間,大水竟把他沖到急流中去,漂流了半里多。他兒子在河岸上連追帶趕地想雇船來救他。船家要一錢銀子,兒子只出五分,價錢講了很久還沒有講好。老財主在河裡一沉一浮地快要淹死的時候,還回過頭來對他兒子大聲喊著說:「我兒我兒,五分便救,一錢不救!」
【吉利話】
從前有個地主,雇了兩個長工。因為他非常愛聽吉利話,便特意給他倆重新取了兩個好聽的名字:一個叫「高升」,一個叫「發財」。正月初五早上,地主要迎財神,說吉慶話。天還沒大亮,他就怪聲怪氣地喊:「高升!高升!」高升住在樓上,一聽地主喊,便趕忙答道:「下來了!下來了!」地主一聽,怒氣填心,又不能說什麼,只好再叫:「發財!發財!」發財住在馬圈裡,那兒沒有窗子,睜眼一看,到處都是黑糊糊的,以為天還早,便高聲答道:「還早,還早!」地主氣得連話都說不出來了。
【便宜你了】
從前,有一個武官在戰場上督陣時,查獲一名逃兵,他大發雷霆,寫下了一道手諭:作杖斃論處。誰知「斃」字不會寫,想改打軍棍,可是「棍」字也不容易寫。最後只得對逃兵說:「去吧!今天便宜你了。」
【兩只雞蛋】
皇帝下聖旨:誰能說謊使他不信,賞銀100兩。這下每天進宮說謊的人川流不息,但無一人得賞。一天老謊走上殿來,他對皇帝說:「聽我爺爺講,64年前皇上的父親落難到苗山,吃了我家兩個雞蛋。老皇上說,回宮後連本帶利百倍奉還。」皇帝心想,兩個雞蛋算什麼?就說:「我相信。」老謊要大臣馬上算賬。大臣算到50年已嚇了一大跳,算到64年,皇上一看數目大得一下念不出來了,忙說:「你這謊說得太大了,我不相信。」老謊哈哈大笑,終於得到100兩賞銀。
【和尚懷孕】
古代一個和尚得了重病,被人救回家,安置在了小姐的床上。主人請了一個郎中,給和尚看病。由於和尚不能見風,郎中只好隔著棉被給厚脈。郎中摸著和尚細嫩的手,以為是主人家的兒媳婦。說:「是月經不調,很可能是懷孕了。」
【還敢生孩子】
某人家娶了個財主的.女兒,一年後,生了個孩子。娘家接到客訊,派小少爺送來了雞蛋、小米。這小少爺只知道送東西,卻不知是干什麼用的,見姐姐在床上摟著個小孩,大驚失色,立即當著好多人的面訓起姐姐來:「你怎麼還敢生孩子?前年為生孩子,咱爹爹沒打死你呀?怎麼不到兩年,你又忘了疼啦?」
【笑話一擔】
古代有一位農民生有三個兒子,老大叫財富,老二叫笨蛋,老三叫笑話。一天三個兒子砍材回來,老農問他老婆,老婆子,他們砍了多少材回來。他老婆答到,老頭子,財富一點都沒有,笨蛋有一點,笑話倒是有一擔。
【酒的故事】
話說明末清初,一位老爺新婚一年有餘,不見太太生育,就與太太商量:「你既然不生育,我只好再娶一房。」太太雖心存不滿,可也只好應允:「老爺再添一房無妨,但我卻有條件在先——老爺不能喜新厭舊,同房分配要均。暗號為:老爺喝白酒說明選我,喝紅酒說明選「小的」,如何?」「中!」老爺滿口答應。聲音剛落,「小的」便娶了回家。晚飯時,家人問:「老爺,喝啥酒?」「紅酒!」就這樣,老爺家的紅酒大有供應不上之勢。太太眼瞅著「小的」春光滿面,一點招兒也沒有,那股子酸勁兒只有往肚子里咽了。這天,太太的表兄來訪,老爺備了四個小菜——花生米、豆腐皮、小咸魚、雞咯咯。太太見機會來了,忙問:「老爺,喝啥酒啊?」「當然喝紅酒了」老爺不假思索的回答。太太那個氣啊,氣的肚子鼓鼓的,好在她突然生出一計:「老爺願喝紅酒無妨。我只好拿白酒招待表兄了!!!!!!」
【吾軍將用何武器】
三國時期,周瑜嫉妒諸葛亮的才華,恰逢孫權劉備聯合抗曹時期,周瑜想以兵器不足為由刁難諸葛亮,便與諸葛商討道:「丞相,大戰在即,吾軍將用何武器啊?」諸葛亮大怒道:「有核武器還他媽找我幹啥?」
【皇上的回復 】
一官吏的烏紗帽被妻子打架時踩破了。他很生氣,還向皇帝奏了一本:「啟奏陛下:臣妻很是羅嗦,昨天與臣吵架,踩碎臣的紗帽。」皇上見了後傳旨道:「愛卿你要忍耐,皇後也有此毛病,與朕一言不合,即將皇冠打得粉碎。你的紗帽算個什麼,頂多是個布口袋!」
【國家的銀子哪裡去了】
乾隆問劉墉:「國家的銀子哪裡去了。」劉墉答:「掉河裡了。」乾隆又問:「怎麼不撈呢。」劉墉答:「河深(和珅)啊!」
【叔伯弟弟開的】
啊哈哈!唐朝高僧,有禮有禮!敝人乃本縣的縣令,這二十五名同僚是本縣的副縣令,哦,外面那百餘人,皆是縣令助理。換取通關文牃之事不急嘛,先請唐朝高僧與四位高徒,隨敝人一同去縣衙樓上的鶯歌苑娛樂一下?當然有!應有盡有,皆為昨日黃花大閨女。安全!絕對安全!是敝人自家叔伯弟弟開的...
【城外第一怕老婆】
有個人怕老婆,便想尋訪與自己一樣的人,拜十兄弟。找來找去,在城裡已湊夠了九人,還缺一個。於是,大家出城尋找。只見一個人在涮馬桶。眾人齊聲說:「此人肯定是和我們一樣的!」便上前相見,並說明來意。那人搖手說道: 「我為何不在城外做第一,反倒要到你城中做第十個?」
【空城計的真相】
此時城內只剩殘兵弱將。諸葛亮自己披上鶴氅,在城樓上不慌不忙慢慢彈起琴來。果然,司馬懿到達城樓下後,見城門大開,反而掉軍而回。事後,身邊的謀士問司馬懿:「將軍為什麼不帶兵沖進去呢?」司馬懿怒斥道:「傻啊你!他們門前一個人沒有,萬一越位怎麼辦!」
鄭板橋吟蟹詩
鄭板橋任濰縣知縣時,有一天差役傳報,說是知府大人路過濰縣,鄭板橋卻沒有出城迎接。原來那知府是捐班出身,光買官的錢,就足夠抬一轎子,肚裡卻沒有一點真才實學,所以鄭板橋瞧不起他。
知府大人來到縣衙門後堂,對鄭板橋不出城迎接,心中十分不快。在酒宴上,知府越想越氣。恰巧這時差役端上一盤河蟹,知府想:「我何不讓他以蟹為題,即席賦詩,如若作不出來,我再當眾羞他一羞,也好出出我心中的悶氣!於是用筷子一指河蟹說:「此物橫行江河,目中無人,久聞鄭大人才氣過人,何不以此物為題,吟詩一首,以助酒興?」
鄭板橋已知其意,略一思忖,吟道:八爪橫行四野驚,雙螯舞動威風凌,孰知腹內空無物,蘸取姜醋伴酒吟。
知府十分尷尬。
「奉旨革職」
鄭板橋在當縣官時,遇到了災荒之年。因開倉放糧,周濟窮人,被皇上撤了職。於是,雇一小船,順著大運河回揚州老家去。
一日,見前面碼頭停泊著一條官船,桅桿上掛著「奉旨上任」的旗子,要所有的民船迴避。鄭板橋自言自語道:「你奉皇上的旨意上任,我奉皇上的旨意革職。不都是『奉旨』嗎?
你神氣什麼?」於是,拿了一塊綢絹,書寫「奉旨革職」四個大字,也掛到桅桿上去。
官船上的,是朝廷一個大奸臣的兒子,叫姚有財。此人雖不學無術,但仗著老子的勢力,撈了個烏紗帽,這回正要到揚州上任去。這時見一隻小船的桅桿上掛著「奉旨革職」的旗子,覺得奇怪,一打聽,原來是鄭板橋,就派人向他索字畫。
鄭板橋聽說這個姚有財,除了吃喝嫖賭、欺壓搜括百姓外,別的一竅不通,就很快書寫了一首詩:「有錢難買竹一根,財多不得綠花盆,缺枝少葉沒多筍,德少休要充斯文。」每句開頭一字,連起來是「有財缺德」。姚有財接過一看,差點氣昏過去。
;D. 小學四年級歷史故事有哪些100字
1、孟姜女哭倒長城
孟姜女為陝西人,年十六,一天在家後園洗澡,被逃進園中躲避抓夫修長城的范杞看到,於是孟姜女就嫁給了范杞,在他們成婚之際被官府發現,於是將范杞抓到山海關修長城。這一去就是三年,杳無音信。北方冬天寒冷,孟姜女就做好棉衣,歷經千辛萬苦,來到山海關尋夫。
可是她的丈夫已經因修長城累死,埋在長城下面。孟姜女悲痛至極,哭聲震天動地,終於將修到海邊的長城哭倒,孟姜女尋到丈夫的屍骨埋葬地,自己投海自盡。於是在浩瀚無邊的大海中出現了孟姜女墳——即今綏中縣西南四塊露出海面的黑色礁石。
2、孔融讓梨的故事
孔融東漢文學家,字文舉。魯國人,家學淵源,是孔子的二十世孫。有一天,家裡吃梨。一盤梨子放在大家面前,哥哥讓弟弟先拿。他不挑好的,不揀大的,只拿了一個最小的。爸爸看見了,心裡很高興:別看這孩子才四歲,還真懂事哩。就故意問孔融:「這么多的梨,又讓你先拿,你為什麼不拿大的,只拿一個最小的呢」。
孔融回答說:「我年紀小,應該拿個最小的;大的留給哥哥吃」。父親又問他:「你還有個弟弟哩,弟弟不是比你還要小嗎」。孔融說:「我比弟弟大,我是哥哥,我應該把大的留給弟弟吃」。你看,孔融講得多好啊。他父親聽了,哈哈大笑:「好孩子,好孩子,真是一個好孩子」。孔融四歲,知道讓梨。上讓哥哥,下讓弟弟。大家都很稱贊他。
3、鑿壁借光
西漢時候,有個農民的孩子,叫匡衡。他小時候很想讀書,可是因為家裡窮,買不起書,只好借書來讀。那個時候,書是非常貴的,有書的人不肯輕易借給別人。匡衡就在農忙的時節,給有錢的人家打短工,不要工錢,只求人家借書給他看。
匡衡長大了,成了家裡的主要勞動力。他白天都要到地里幹活,只有利用晚上的時間來看書。可是匡衡家裡很窮,買不起點燈的油,怎麼辦呢?
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讀過的書。背著背著,突然看到東邊的牆壁上透過來一線亮光。他嚯地站起來,走到牆壁邊一看,啊!原來從壁縫里透過來的是鄰居的燈光。於是,匡衡想了一個辦法:他拿了一把小刀,把牆縫挖大了一些。這樣,透過來的光亮也大了,他就湊著透進來的燈光,讀起書來。
匡衡就是這樣刻苦地學習,後來成了一個很有學問的人。
(4)古代農村故事有哪些擴展閱讀
匡衡任職期間,多次上疏陳述自己對朝廷政策的意見,陳述治國之道並經常參與研究討論國家大事,按照經典予以答對,言合法義,博得元帝信任。
匡衡的主張得到元帝及成帝的支持,這與從漢朝中期就開始興起的獨尊儒術,推重經學,微言大義的社會風尚是分不開的,實際是漢朝統治者用以統治人民的一種手段。
漢元帝後期時,宦官石顯為中書令,他結黨營私,把持朝政,慫恿元帝加重賦役,剝削人民,但因有皇帝的寵幸,沒人敢觸犯他。成帝即位後,匡衡便上疏彈劾石顯,列舉其以前所犯罪惡,並糾舉他的黨羽,這是匡衡所做的最後一件鏟除奸佞,為漢朝廷盡忠的事情。不久,匡衡貪污錢財,被漢成帝貶為庶民,返回故里,不幾年,病死於家鄉。
E. 優秀的古代民間的故事
民間 故事 是從遠古時代起就在人們口頭流傳的一種以奇異的語言和象徵的形式講述人與人之間的種.種關系,題材廣泛而又充滿幻想的敘事體故事。下面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關於古代民間的故事,歡迎查閱。
古代民間的故事1
孫思邈,唐代京兆華原(今陝西耀縣))人。七歲上學,每天能背誦幾千字。長大後,善於談論老、庄及百家的學說。後周宣帝時,因為政治擾亂,隱居在太白山,學道煉氣,將養身體,尋求超脫凡俗的仙術。他洞曉天文歷及觀天占驗的術數,尤其精於醫病用葯,而且為人仁慈,做事處世,務求積累陰德,一方面專心培育自己本原,一方面以濟人救物為功德。一天,他偶然出門,在路上見到有人想打死一條小青蛇,蛇已經被打傷,流著血。孫思邈忙懇請行人住手,並立即脫 衣服贖來小蛇,幫它敷上葯,放生在草叢間。
一月多時間過去了,孫思邈再度出門,碰見一位穿白衣的少年,帶著許多隨從和馬匹。少年下馬,迎上前來拜謝孫思邈,說道:「小弟承蒙道長相救,父母想見見您。」孫思邈救的人多,也不記在心上,聽到此話也不當什麼回事。那少年再次懇切拜謝邀請,思邈只好上了他准備好的馬,和他並駕齊行。那馬如飛,—會兒到了處庄園。那裡花木正透著春色,景色祥和明媚,門庭煥然如新,極有氣派,人物往來既多又有氣勢,望去儼然是王爺的府第。
少年請思邈入內,見一人端莊俊美,帶白袷帽,穿絳色的衣袍,身後跟著許多侍從。看到思邈,高高興興地上來迎接,嘴裡謝道:「十分想念道長,所以派孩子來迎接。前不久,小兒偶然外出,突然被愚人傷害,全靠您脫 衣救贖,保全性命。這兒我們的同族不少,都感激先生再生之恩。今天能面見道長,真是榮幸啊!」一會兒,請思邈進入內堂。裡面好像是宮殿的內宅,見一位中年婦女,領著個穿青衣的小孩出來,再三拜謝說:「這小孩兒呆頭呆腦,被人打傷,全仗道長救護才免一死。」思邈這才想起曾經救活一條小青蛇,不由疑問重重:這是什麼地方?又見左右服侍的都是太監婢女,侍從呼戴白袷帽的為「君王」,稱乎中年婦女為「妃子」,心中十分詫異,便悄悄問身邊的人,「這是什麼地方?」回答說:「這是涇陽水府。」原來那「君王」,是涇陽的龍王呢。龍王請來賓客僚屬,排下酒席,奏起音樂,宴請孫思邈。思邈推辭,說自己正辟穀服氣,只能喝幾杯酒。
在水府流連了三天,龍王問孫思邈想要點什麼謝禮,孫思邈回答說:「本人居住山野,只喜好修道,冥想仙真鍛煉形神,眼中雖看到各種物事,心中卻沒有什麼欲求。」龍王把美麗的輕綃和珍貴的珠子、黃金送給他,思邈堅決辭謝不肯接受,龍王說:「道長是不把它們當回事罷,可怎麼報答您呢?」於是命兒子取來秘藏在龍宮的葯方三十篇交給思邈,說:「您是真正的有道之士,拿著它們可以濟世救人。」於是備好仆馬,送思邈回到所居的山上。
思邈對自己遇到的事十分驚異,試著用那三十篇醫方治病,效果都很神妙。後來,他編寫《千金方》三十卷,將龍宮之方編入書中。
《千金方》是醫家的千古名著,造福世人不可勝數。孫思邈修道有成,醫業又精,救人無數,所以被百姓尊為葯王。在他家鄉耀縣,人們立廟紀念他,那廟所在的山就被稱為葯王山,周圍民眾至今仍流傳著葯王和龍王相交的故事。
古代民間的故事2
陽春三月,餘姚和慈溪北部大片的農田裡,綠油油的蠶豆長得格外惹人喜愛,競相怒放的蠶豆花猶如展翅飛翔的黑蝴蝶,豆花的芳香飄盪在廣闊的大地上,沁人心脾。到了五月初 立夏 時節,蠶豆已長出粗壯的果實,剝掉厚厚的豆莢兒,里邊是綠澄澄又大又嫩的青蠶豆,多的三四顆,少的一二顆。慈溪人愛吃青蠶豆,或煮或炒,香噴噴甜滋滋,小孩子們則喜歡把煮熟的青蠶豆串成一圈,像條項鏈似的掛在脖子上,互相約了到田野里嘻鬧,邊玩邊吃,非常開心。六月底,蠶豆成熟,農民們開始收摘蠶豆,豐收的喜悅洋溢在田野。農民們還喜歡把蠶豆曬在路上,讓行人從上面踩過,使蠶豆從豆莢中脫出。每當此時,滿地皆蠶豆,人踩在上面,一片嘩啦啦響,別有一番情趣。
餘姚北部和慈北所產大白蠶豆,為浙江省五大名豆之一,也是全國著名的蠶豆良種。大白蠶豆粒大質優,光滑結實,含有豐富的蠶白質和脂肪。大白蠶豆俗稱大豆、羅漢豆、當地人多稱其為「倭豆」。據說,當年戚繼光率兵在餘姚沿海抗擊倭寇,戚家軍奮勇殺敵,所向披靡.將士門每殺一倭寇,便摘一顆蠶豆代之,用線串了掛在胸前,到時以豆數多寡記功論賞,這樣,「倭豆」之名逐漸叫開了。
蠶豆渾身皆是寶。除食用外,工業和醫葯都少不了它。即使豆殼和豆桿,也是上好的飼料和燃料。夏秋之夜,燃上一堆豆殼,其散發出的煙具有強烈的驅蚊殺菌之效。
大豆的食用 方法 多種多樣。用蠶豆製作成粉絲,蠶豆粉絲白亮細長,柔軟但煮不爛,是粉絲中的極 品,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民間對大白蠶豆的幾種加工方法:
一、油沸豆:又分為去殼的油沸豆瓣和不去殼的蘭花豆兩種,均色香味俱佳,是家常佐餐佳品,近年來,產油沸豆還出口海外。
二、茴香豆:魯迅小說《孔乙已》中曾寫到孔乙已吃茴香豆之情節,這茴香豆就是用蠶豆加工而成的。茴香豆加工方法簡便,味道卻好。
三、炒蠶豆:這是農村裡最常見的吃法。炒蠶豆有很多的花樣,味道各不相同。有直接把硬豆下鍋炒的,也有孵出豆芽後再炒的。觀城一帶所出的「鹽炒豆」鬆脆香美,老少都愛吃。還有一種炒豆堅硬但特香,稱「石板豆」,年輕人喜歡吃,大多藏在口袋裡,一顆一顆往嘴裡塞,「吱崩吱崩」咬著,有滋有味。
古代民間的故事3
阿凡提行醫的時候,一位肥胖得走不了路的人來求醫:「阿凡提,我走幾步路就覺得胸口堵得慌,喘不過氣來。只要能醫好我的病,您要多少錢我都給您。」
阿凡提給他號了號脈,說道:「您的整個心臟被脂肪包往了,可以說是不治之症。您多則半個月,少則七天就會歸天。」
這位肥胖症患者嚇得要死,回到家後整日茶不思、水不飲、飯不吃、睡不寧。過了十五天,他整整瘦了一圈,但卻沒有死。
他來到阿凡提跟前埋怨道:「您是什麼醫生呀?胡說八道,害得我好苦,現在都過了二十多天,我怎麼沒死呀?」
「對呀,這就叫妙手回春,快付我行醫費吧!」阿凡提回答說。
請吃吧,我的狐皮大衣
一位富有的人家,請了一些有錢有勢的人到他家赴宴,其中也有阿凡提。阿凡提穿了身普通的衣服應邀赴宴來了,穿戴講究的那些體面人物,看見阿凡提那身極普通的穿戴,誰也不理睬他,既沒人讓座也沒人讓餐。見此情景阿凡提悄悄跑回家。頭上戴了一頂嶄新的帽子,身上穿了一件華麗的狐皮大衣,重新趕來赴宴。阿凡提剛一進門,眾人便點頭哈腰地簇擁過來,把他請到席中央,還把吃的佳餚擺到了他面前。
但是,阿凡提並沒有伸手品嘗那些美味,卻把狐皮大衣的袖子伸到宴席桌前,一本正經地自言自語道:「請吃吧,我的狐皮大衣!」
驢的叫喚比這個好聽
國王心血來潮寫了一首拙詩讓阿凡提看。阿凡提看過詩後對國王說:「陛下,詩還是讓那些詩人寫吧,您還是老老實實當您的國王吧。」
國王聽了發怒道:「來人,把他關進驢圈!讓這個不懂詩的蠢驢好好聽那些驢的叫喚去吧!」
阿凡提在驢圈裡被關了一個禮拜後,國王心想:這回他該老實了,肯定會稱贊我寫的詩。於是便把阿凡提叫來,把他新寫的一首詩大聲地念給了阿凡提聽,然後問道:「怎麼樣,阿凡提,我這首詩寫得還可以吧?」
阿凡提聽後一聲不吭轉身就往外走。國王叫住他問:「阿凡提,你上哪兒去?」
「陛下,我還是回驢圈去吧,驢的叫喚比這個好聽一點。」阿凡提回答說。
你自己猜吧
一位狂妄的巴依要到巴格達去,當他來到一個岔路口,不知道應該走哪一條路而為難的時候,阿凡提騎著驢走了過來。
「喂,阿凡提,我去巴格達應該走哪一條路?」
「喂,你怎麼知道我是阿凡提?」阿凡提問道。
這個狂妄的巴依想羞辱一下阿凡提,說道:「我不僅知道你叫阿凡提,還能猜出你在想什麼。」
「那你猜猜看我在想什麼?」阿凡提問。
「你現在飢腸轆轆,想吃一隻美味的烤雞。」巴依說道。
「太對了,」阿凡提說完轉身就走,並回過頭來對巴依說道,「那就請你自己猜一下哪條是去巴格達的路吧!」
古代民間的故事4
竇燕山,原名竇禹鈞,因他居住在燕山(北京),故稱竇燕山。
竇燕山出身於富庶的商人家庭,家道昌盛。但他最初為人心術不正,專用大斗進,小稱賣,費盡心機坑蒙拐騙,以勢壓人。貧民百姓痛恨他的為富不仁,卻沒有力量主持公道。竇燕山昧良心、滅天理的行為激怒了上天,他三十歲了還膝下無子。
在一個夜晚,他做夢。夢到他去世的父親對他說:「你心術不好。品行不端,惡名已經被天帝知道。以後你命中無子,並且短壽。你要趕快悔過從善,大積陰德,廣行方便於勞苦大眾,才能挽回天意、改過呈祥。」竇燕山醒來,歷歷在目,於是決定重新做人。
有一年新年的 元旦 ,竇禹鈞到延慶寺去拜佛,在寺中大雄寶殿的拜墊旁,拾到了白銀二百兩,黃金三十兩,他想一定是拜佛人的遺失物,就在寺中守候失主。等候了半天,果然看到一個哭哭啼啼而自言自語的人,竇禹鈞問他何故哭泣,那人說:「我父親給綁匪擄去,將被處死,我好不容易向親友們東借西湊,得到白銀二百兩,黃金三十兩,預備把這筆金銀贖回我父親的死。哪知我一摸錢袋,黃金白銀都沒有了,這樣我的父親就難免一死,剛才我到這里來進香拜佛,不知是否遺失在寺中。」禹鈞知道那人是失主不誤,就將黃金白銀如數歸還,並且還贈給他一筆路費,失主歡天喜地的道謝而去。
有個僕人偷了他很多錢,就自己寫了賣女契約,系在幼女背上,說:「永賣此女,以償還所偷的錢。」然後就逃跑了。竇公可憐他,燒了契約,養育這個女孩,養大後還為她擇婿出嫁。
他家鄉有不少窮人,娶不起媳婦,女兒因為沒有錢買嫁妝而嫁不出去,竇燕山就把自己的銀兩送給他們幫助他們。親戚當中有不能辦喪事的,他就出錢幫助辦喪事;有無錢嫁女兒的,他就出錢幫助嫁女兒。一年的收入除了日常開支,全部用來救濟別人。
同時,竇燕山還在家鄉設立學堂,收集上千卷書,請有學問的老師來教課。把附近因貧窮而不能上學的孩子招來免費上學。自己家裡則節儉樸素,沒有金玉飾品,也沒有華麗衣服。竇燕山如此周濟貧寒,克己禮人,因此隨之積了大陰德。
此後一個晚上,竇燕山又夢見自己的父親。老人告訴他:「你現在陰功浩大,美名遠揚,天帝已經知道了。以後你會有五個兒子,個個能金榜題名,你自己也能活到八、九十歲。」當他醒來,發現也是一個夢。但從此更加修身養性,廣做善事,毫不怠慢。
後來,他果然有五個兒子。由於自己重禮儀、德行好,且教子有方、家庭和睦,竇家終於發達了。他的長子名儀,在後晉時中進士,入宋官至禮部尚書、翰林學士,是宋初一代名臣,他去世後太祖趙匡胤曾悲傷地感嘆:「天何奪我竇儀之速耶!」次子名儼,也是後晉進士,歷仕漢、周,宋初任禮部侍郎。三子名侃,為後漢進士,曾任宋起居郎。四子名,竇偁為後漢進士,入宋任左諫議大夫。竇僖是後周進士,曾任宋左補闕。當時人們美稱他們為「竇氏五龍」。當五個兒子均金榜題名時,侍郎馮道贈他一首詩:「竇燕山十郎,教子以義方。靈椿一株老,丹桂五枝芳。」竇禹鈞還有八個孫子,也都很貴顯。最後,竇禹鈞做到諫議大夫的官職,享壽八十二歲,臨終前談笑風生,向親友告別,沐浴更衣,無病而卒。
《三字經》中以「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的 句子 ,歌頌此事,並形成了「五子登科」的 成語 ,寄託了一般人家期望子弟都能像竇家五子那樣,聯袂獲取功名、擁有大富大貴錦綉前程的理想。
古代民間的故事5
蟲蟻者,飛禽走獸昆蟲鱗介也。古人弄蟲蟻,與今人之養寵物相類,然而,卻比今人多出許多花樣來。
宋代佚名《東南紀聞》記錄:「艮岳」初建之時,官僚們未被宏偉的土木建築難倒,而只為四方貢獻來的飛禽不能盡數調教而發愁。這時,有一專門弄蟲蟻的市民薛翁,主動請求教練這些鳥兒。薛翁學著飛禽的鳴叫,召喚著飛禽,待飛禽來,用肉炙粱米,讓它們吃飽了隨意翱翔。教了一月有餘,「艮岳」中的飛禽,不用薛翁呼喚便飛來了,而且立在鞭扇之間也不害怕。一天,徽宗駕臨「艮岳」,他的儀仗一出,周圍的飛禽「聞清道聲望而群翔」,多達數萬只,薛翁奏道「萬歲山瑞禽迎駕」。這種形式別開生面,使徽宗大喜不止,遂對薛翁賞賜加爵。
由於這種「弄蟲蟻」可以為宏大、庄嚴的場面烘托氣氛,所以,歷代政府都很重視。清代宮廷中,為歡迎西方人而舉行的宴會上,就用經過訓練的老鼠表演:兩只用細鏈條拴在一起的老鼠,按主人的命令把鏈子纏結起來,然後解開。這種「特技老鼠」的確出乎人的意料,使觀看的俄國人伊台斯勃蘭德由衷贊嘆:「這些卑微的動物的表演是我看過的表演中最驚人的。」
元代陶宗儀《南村輟耕錄》中記有一隻大青蛙教八隻小青蛙學念書一事。清代袁枚在《子不語》中又記述了一乞丐所調教的這種「蛤蟆戲」:
場上設一小木椅,大蛤蟆從乞丐身上所佩的布袋中躍出,坐在小木椅上,接著八隻小蛤蟆從口袋中躍出落地,環對著大蛤蟆,寂然無聲。乞丐喝道:「教書!」大蛤蟆便閣閣叫,八隻小蛤蟆都跟著大蛤蟆閣閣叫,大蛤蟆叫幾聲,小蛤蟆就叫幾聲,如同先生教學生。乞丐突然說:「止!」這「蝦蟆教書」當即絕聲……
清代的另一本筆記小說《聞見偶錄》,也有這樣一則《蛙教書》。看來,清代中後期,此類「弄蟲蟻」是很多的。至清光緒庚子年,在北京的天橋還可以看到一位六十多歲的老者,用一大八小,九隻青蛙作的這種「老師給學生上課」的表演。更為奇絕的是,蒲松齡在《聊齋志異》中曾記述過:
北京市上有人攜一十二孔的木盒,每孔伏蛙,弄者用細杖敲蛙首,蛙則作鳴。或與金錢,則亂擊蛙頂,如拊雲鑼,宮商調曲,了了可辨。
優秀的古代民間的故事相關 文章 :
★ 古代民間故事傳說五篇
★ 中國古代經典民間故事
★ 中國古代民間故事傳說大全
★ 關於民間神話故事5篇
★ 中國最著名的民間故事
★ 經典的民間傳說故事精選大合集
★ 古代民俗故事5篇
★ 經典的民間傳說故事精選5篇
★ 民間經典傳說故事大全
★ 常見的民間故事精選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