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孟子見齊宣王進諫 孟子謂齊宣王曰的故事
齊宣王在別墅雪宮里會見孟子,齊宣王問賢德的人住在這樣的別墅里,也會感受到在這里遊玩的快樂嗎?
孟子見齊宣王
孟子說當然會,人們得不到這樣的快樂就會去怪罪他們的國君,但是這樣做是不對的,;然而君主要是不和人民一同享樂也是不對的。君王以人民的快樂為快樂,以人民的憂愁為憂愁。
從前齊景公曾經問晏子,我想到轉附、朝舞兩地遊玩,我要怎麼做才能像古代帝王的巡遊那樣呢!
晏子說,問得好,天子到各諸侯國家就是巡狩,如果春季巡視的時候要做的是觀察耕種情況,補給糧食不夠吃的人;秋天裡巡視要對歉收的進行補助。
夏朝有諺語說,君王不外出遊歷諸侯怎麼有時間休息,百姓怎麼得到賞賜。但是春秋之後可不是這樣了,君王一出遊必定興師動眾,索取糧食。這樣飢餓的人越加不能填飽肚子,勞累的人也得不到更多的休息。
所以大家才對君王出遊產生了恐懼,大家怨聲載道,就有人開始做出傷天害理的事情,所以這樣方式的出遊時違背天意的。
從上游到下游的玩叫流,從下游到上游的玩叫連,打獵不知道疲憊叫荒,飲酒成性沒有節制叫亡。古代的君王既不會有想要流連享樂的想法,也不會讓荒亡的行為發生個不停。
那如今大王您怎麼選擇就要看您自己的決定了。齊景公聽了就讓出遊的部隊駐扎在郊外不打擾百姓的生活,大開倉庫救濟貧苦百姓。
孟子對齊宣王說:「主公,您的一位臣子,把自己的妻子和子女託付給自己的朋友,然後他覺得信得過才這么做的,於是他安安心心旅遊去了。但是等到他回來的時候,卻發現自己的朋友並沒有像他交代的那樣做。
孟子謂齊宣王曰
不僅沒有給它的家人好的地方住,連吃飽飯這種基本的生活保障他的友人都沒有提供,主公你說要是你遇到這種情況,您會怎麼做?」
齊宣王說:「要是我早就和這種朋友絕交了,我這么信任你,你卻反過來背叛我。」
孟子繼續說:「如果身為司法官員,但卻不能管理好他自己的下屬,這時候該怎麼辦?」
齊宣王說:「我會毫不留情的罷免他,身為官員你的職責就需要你必須帶好部下。「
孟子最後說:「那主公要是在治理天下的時候,不能做到一心為民,那麼對這樣的人該怎麼處理。」
齊宣王聽出孟子的意思是在暗指自己在處理朝中大事的時候有懈怠,心裡也有點不好意思,於是環顧了四周的大臣,開始說其他事情。
孟子層層推進,從生活中的事,推到中層幹部,再推到治理國家的帝王,循循善誘,我們不得不佩服孟子的勇氣,敢在一國之君面前說如此言論。
而齊宣王的舉動也讓人們忍俊不禁,孟子推行仁政,自然想讓君王能推行自己的思想,齊宣王態度很猶豫,孟子借這個機會點醒齊宣王,齊宣王也機智的躲過了尷尬。
齊宣王算不上一位明君,但是在他執政時期,齊國得到快速發展,這和他善於承認錯誤,知錯能改,虛心納諫的表現是分不開的。尤其是對後世百家爭鳴的文化大盛世局面奠定基礎的稷下學宮的建立,讓思想家紛紛傳播自己的學說,對社會發展也起到進步作用。
齊宣王劇照
齊宣王率先到秦國招募賢士,得到了有賢德的人後,齊宣王逐漸開始發展國內的一些文化事業,齊宣王喜歡到處游說的士人,他認為這是君王統治時不可或缺的力量,這位重視文化,虛心納諫的帝王,不惜耗費巨額資金召集天下的文人。
齊宣王歡迎文人墨客到自己開辦的稷下學宮來,其中儒學大師孟軻的到來對齊宣王文化的發展起到關鍵作用。稷下學宮中百家爭鳴,各派學說的代表紛紛著書立說,開戰學術研究,創造了中國史上燦爛的「先秦文化」。
前面提到齊宣王治國的時候常常犯錯誤,但是他虛心認錯,再加上手下還是有善於納諫的臣子,孟子曾經借生活中的小故事,提醒齊宣王要好好管管自己的君王作風,說是大王身邊的臣子讓自己的朋友幫忙照看妻兒,自己出遠門回來後發現朋友沒有做到,讓齊宣王判斷,再上升到中級幹部,最後到君王。齊宣王嘴上不說,心裡接受孟子的納諫。
齊宣王想要知道為什麼自己的狩獵場不比周王的大,但是百姓卻不滿意,孟子告訴他要與民同樂,和民分享,這樣才是造福百姓的表現。
在齊宣王到社山打獵的時候閭丘想齊宣王建議招納賢士,完善法律;打開國庫,救濟百姓;頒布法令,尊老愛幼。齊宣王聽了很是感慨還想要讓閭丘作自己的宰相。
齊宣王在造大宮殿,大的足以覆蓋數百畝地,改好後的宮殿可以容納下三百多間屋子,在當甚至是歷史上都是比較罕見的大工程。
齊宣王畫像
也只有齊國這樣的大國才有實力完成這宏大的工作量,憑借齊國的大國地位和雄厚的國力,工程有條不紊的進行,就這樣持續了三年。
三年來,負責建造的百姓是幾乎沒有歇息,負責監管的官員也寸步不離,因為這可是齊宣王下令修築的啊,但是由於工程量過去強大,三年過去了,還沒有建造完成,當時齊國雖說是大國,但還是為各種問題困擾,如何繼續發展壯大自己,如何在諸侯國中樹立威信,如何將老大的地位進行到底,都是齊國應該考慮的。
但是在宮宮殿建造的過程中,居然沒有一位大臣向齊王提出意見,如今的齊國已經是滿負荷預轉了,還要忙著再建築宮殿的話必然引起不滿。
香居就向齊宣王諫言,荊王放棄了禮樂制度,他貪圖享樂,荒誕淫慾,我斗膽請問齊王,您認為當時的荊國是有君主的嗎?
齊宣王說沒有皇帝,他們的君主不問國事,怎麼叫做還有皇帝呢!那我再問齊王您認為荊國內有好的臣子么,齊王說也沒有,作為一位忠心的臣子,在帝王犯錯之前就應該提出來,這不是合格的臣子。
香居又說,現在君王在建造宮殿,但是三年了還沒有修成,但是您的大臣中沒有人敢進諫,你認為自己的臣子合格嗎。
齊宣王說,是不合格,我也沒有好的臣子。香居說既然大王您這樣認為,那我也只能告退了,說著快步走出。
齊宣王突然反應過來,忙說先生留步,我哪裡是沒有好的臣子,是我沒有意識到,先生為什麼這么晚才來點化我。
他找來尚書,快幫我記下來,某年某日我沒有遵從先王的教誨,興修工程,勞民傷財,是香居先生提醒我了,讓我停止這種做法。
齊宣王問,商湯曾經流放過夏桀,周武王也曾江討伐了紂王,歷史上有發生過這樣的事嗎?
齊宣王問曰湯放桀
孟子說,好像傳聞中是這樣記載的,應該是有發生過的。
齊宣王就問,那我就奇怪了,不是說臣子要與君王一同共事,臣子要輔佐君王完成天下一統的嗎?為什麼作為臣子的會以下犯上,將君主殺死呢?
孟子說,那些殺害有仁德的人被統一稱作賊子,因為他們置國家利益不過,只圖自己享樂;那些殺害有仁義的人被統一稱為作殘,因為他們不僅不懂仁義,還阻礙他人推行仁義之法,這是違背大勢所趨的。
這一幫賊殘的人我們稱之為匹夫,夏桀在政治上親近小人,遠離君子,他剛愎自用,聽信讒言,讓整個王朝內亂不斷,民不聊生,他在位時期,正直的人紛紛離他而去最後夏桀王眾叛親離。
商紂王荒淫無度,只顧自己享樂,不管朝中大事,有人想要諫言,卻被殘忍殺害,文武百官,城中百姓沒有不恨他的,酒池肉林的商紂王失去大家信任,失去人心,最後連王位也一起斷送了。
我只聽說過商湯和周武王殺過匹夫之輩,但是要說這是誅殺君王的大罪,我還真不能這樣說。如果君王不能做到嚴於律己,不能做到虛心納諫,對於仁的態度不堅定,那麼遲早會落得和夏桀、紂王一樣的下場,我不承認他們是君主,不知道齊王您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