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故事的漢字》讀後感
本書通過講述漢字背後的故事,引領你探尋漢字的起源,了解漢字的演變,讓你徹底弄清漢字的前世今生,輕輕鬆鬆學好漢字。下面是我我為您准備的「《有故事的漢字》讀後感」3篇,歡迎參考,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
通過《有故事的漢字》這本書,讓我對漢字有了更深刻的了解,更喜歡漢字了。
我知道了以前人們用草繩記事,還通過畫畫傳遞信息,但這些都有不足。後來皇帝的史官倉頡統一了文字,文字也有一定的規則,那就是象形,指事,會意和形聲。有許多漢字很有趣,像「囚」字,就是把人關在一個四周都封閉的地方,來限制他的自由;「休」就像一個人靠在大樹下休息等等。
總之,漢字和我們的生活密不可分,讓我們通過這本書來了解漢字背後的故事和演變,好好學習漢字,把中國文化發揚光大。
這段時間我讀的書是《有故事的漢字》。這是一套講述漢字背後故事,了解漢字前世今生的書,全書共四輯十二本。這套書的作者是著名兒童文學作家,編劇邱昭瑜老師。邱老師,精通音韻學、訓詁學知識,書中邱老師將博大精深的漢字文化,以簡單有趣的方式介紹給讀者。
我們常說「一字一世界」,透過漢字可以了解中國的傳統文化。這套書就巧妙地把每一個漢字分為四部分來學習。第一部分分析漢字的結構和含義,講述漢字的起源,引領我們更深層次的理解漢字。第二部分知識拓展。字里字外延伸該字有關的成語、歷史、傳說故事,以便我們活學活用漢字。第三部分揭示漢字的演變過程,呈現漢字由甲骨文至金文,再到篆書,楷書的演變過程,引領我們掌握漢字造字規律。第四部分認識漢字之美,書本給每個漢字都配上了精美的插圖,簡單明白,生動的詮釋漢字的形與意。
在這本書裡面,給我印象比較深刻的兩個字是老鼠的鼠和女。「鼠」是嚙齒類動物,特徵是長著兩對長長的門牙,喜歡咬東西和鑽洞,導致他頭上常常有泥土。從字形看小篆中的「鼠」的上半部分只比我們現在的鼠多兩顆門牙。下半部分字形則是老鼠的腹部、腳、長長的尾巴。如果在識字課上,我們也能這樣為孩子講解,相信孩子們會學的很輕松。這樣不僅記住了老鼠的外形特徵,還知道了老鼠的生活習性。
再說女字。女的字形是一個女人低著頭,雙手交叉跪坐的'姿態。在古代「女」字指的是還沒有出嫁的女孩子,女孩子出嫁後就稱為「婦」。「婦」的左邊是女字旁。右邊是帚,也就是掃帚。因為古代娶妻都要求賢惠,能夠操持家務。所以就造了一個拿著掃帚的女人來表示婦人的意思。書的第二部分知識拓展,則為我們拓展了男耕女織、男女分工、各司其職的知識,也體現了我國古代男主外女主內的思想。當然在我們現代社會早就沒有這樣的限制了。
也正是由於時代的進步、社會的發展、信息的普及,漢字作為一種文化正面臨新的挑戰。作為炎黃子孫,我們要做的是使漢字從蒼老變得年輕,從改革走向輝煌。從而使漢字具有無比光明的未來,使我們的傳統文化綻放光彩!
這幾天,我一直在讀一本非常有趣的書——《有故事的漢字》。
有幾個字,我對它印象特別深刻:比如「天」,它的甲骨文代表一個人頂天立地;還有「日」字,金文代表太陽會不斷產生、釋放熱量,讓人特別容易理解它的意思。還有很多的字,如「水」、「沙」等這些字的甲骨文讓人感覺字如其物。我最感興趣的要數漢字的演變了,甲骨文、金文、篆書、隸書、楷書。比如一個「土」字,經過若干年,通過幾次演變,終於變成了現代簡化了的土字了;還有一些字,甲骨文和楷書一點都不像,卻還是一個字,比如「春」字,看甲骨文怎麼也猜不出來,它的甲骨文左邊代表草木接受陽光的照射、右邊代表草木種子鑽出地面往上生長的樣子,這樣就好理解了吧;大家再猜一個字:兩豎夾一個「中」字,猜得到嗎?這是一個「災」字。沒想到吧!
這本書不僅讓我看到了古人無法想像的智慧,也從它的演變感受到了文明的進步,社會的發展。
2. 與漢字有關的小故事有哪些
1、一文書寫字常把筆畫寫錯。一次造名冊,將「陳」字的「阝」寫在了右邊,被長官打了二十大板。書生從此記住「阝」是應該寫在左邊的,結果不幸又寫錯了「鄭」字,又挨了二十大板。
一日,一姓聶之人托他寫張狀子,文書大驚失色:「我寫了兩個『耳』字,挨了四十大板,你又弄來三個『耳』,要我命啊?!」
2、有一次,北方匈奴要進攻中原,遣人先送來一張「戰表」。皇上拆開一看,原來是「天心取米」四個大字。滿朝文武大臣,沒有一個解得此謎。皇上無法可想,只得張榜招賢。這時,宮中一個名叫何瑭的官說,他有退兵之計,皇上急宣何瑭上殿。
何瑭指著「戰表」上的四個字對皇上說:「天者,吾國也;心者,中原也:米者,聖上也。天心取米,就是要奪我國江山,取君王之位。」皇上急道:「那怎麼辦呢?」何瑭說:「無妨,我自有退兵辦法。」說著,提筆在手,在四個字上各添了一筆,原信退給了來人。
匈奴的領兵元帥,以為是中原不敢應戰,可是拆開一看,頓時大驚失色,急令退兵。原來,何瑭在「天心取米」四個字上各加一筆後,變成了「未必敢來」。
3、一天上午,「團」在逛街,突然見到了「員」,他熱情地上去打招呼:「你好啊!圓!」「員」說:「我不認識你啊?」「團」說:「我們之前還在一起去給人家拜年,祝人家合家團圓,怎麼天氣一熱,你把外套脫掉了,就不認識我了?」
4、從前,有個紈袴子弟,自幼好吃懶做,不好好念書。長大以後,常因寫錯別字鬧笑話。有一天他妻子說想吃枇杷。他從桌子上隨手拿出一張紙,揮筆在上面寫了幾個字。寫完後便招呼僕人去買枇杷。他妻子接過紙來一看,噗哧一聲笑了。原來上面寫的是「買琵琶五斤」。
五個字寫錯了兩個,將「枇杷」誤寫成「琵琶」。他妻子看過後,在後面題了一首打油詩:枇杷並非此琵琶,只怪當年識字差。倘若琵琶能結果,滿城簫鼓盡飛花。這個紈袴子弟看過妻子的題詩,羞了個大紅臉。
「枇杷」和「琵琶」讀音相同,都讀pípa,是同音詞。但「枇杷」是一種水果,而「琵琶」則是一種弦樂器,意義和寫法完全不同。
5、一家商店的售貨員在黑板上寫了「現在另售」四個字。旁邊一顧客說:「同志,零售的『零』,你寫的是別字。」售貨員瞪了顧客一眼說:「得了吧,『別』字還有個立刀旁兒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