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前程往事 > 天津有哪些特別出名的民間故事

天津有哪些特別出名的民間故事

發布時間:2024-09-10 10:29:58

① 有沒有關於天津的民間傳說或者神話故事

天津的民間傳說:

明建文二年,燕王朱棣在此渡過大運河南下爭奪皇位。朱棣成為皇帝後,為紀念由此起兵靖難之役,在永樂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將此地改名為天津,即天子經過的渡口之意。

作為軍事要地,在三岔河口西南的小直沽一帶,天津開始築城設衛,稱天津衛,揭開了天津城市發展新的一頁。

(1)天津有哪些特別出名的民間故事擴展閱讀:

天津地處北溫帶位於中緯度亞歐大陸東岸,主要受季風環流的支配,是東亞季風盛行的地區,屬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性氣候。臨近渤海灣,海洋氣候對天津的影響比較明顯。

主要氣候特徵是,四季分明,春季多風,乾旱少雨;夏季炎熱,雨水集中。秋季氣爽,冷暖適中;冬季寒冷,乾燥少雪,因此,春末夏初和秋天是到天津旅遊的最佳季節。

冬半年多西北風,氣溫較低,降水也少;夏半年太平洋副熱帶暖高壓加強,以偏南風為主,氣溫高,降水也多。有時會有春旱。

天津的年平均氣溫約為14℃,7月最熱,月平均溫度28℃;歷史最高溫度是41.6℃。1月最冷,月平均溫度-2℃。歷史最低溫度是-17.8℃。

② 天津民間故事

天津民間故事:王藜閣捐修鳳河東堤

--------------------------------------------------------------------------------
2008-8-26 16:29:05
簡要內容:「孩兒,孩兒,你別哭,有你寶(石)庄王大叔!」這是流傳在武清境內古鳳河東岸一帶的民謠。關於這首民謠,有一段感人的故事。

「孩兒,孩兒,你別哭,有你寶(石)庄王大叔!」這是流傳在武清境內古鳳河東岸一帶的民謠。關於這首民謠,有一段感人的故事。

鳳河是武清一條古老的河流,河道較窄,落差較大。每逢汛期,常發水患,兩岸鄉民累遭其害。乾隆五年,兩岸鄉民捐修堤埝,被稱作「民埝」。嘉慶二十年(1815)九月,為保護縣城(今城關鎮)的安全,官府下令拆除東堤民埝。河東數十里村莊、田園盡被水淹。此後,東堤沒再修復,河東一帶幾乎每年都遭水害。

至光緒三年(1877),鳳河又一次暴發洪水。因官府扒堤後,洪水總淹河東,不淹河西,河東鄉民群情激憤,便糾集起來,偷偷將鳳河西堤扒開一段。河西人發現後,迅速聚集上千人,與河東人對峙,械鬥一觸即發。

相持期間,河西人直告京城,並托請本地在朝為官的進士李同仁出面,命武清縣令嚴懲扒堤者。知縣立即差人到河東各村抓人。眼見河東人紛紛被抓,各村街一起商討對策。後來有人提出也找有頭臉的人出面。眾人想到了寶石庄的王藜閣,並托上劉庄的路秀才等人去請。

王藜閣名叫王炳麟,字藜閣,河西務鎮寶石庄人,道光三年(1823)生,監生。在明朝時,其祖上曾五代世襲錦衣衛指揮使。入清後,又出過四位文武進士,任知府、知州、知縣的先後有七人。其父王清選是道光癸巳科(1833)進士,授翰林院編修、起居注協修、河工議敘,後封光祿寺署正銜加一級。王藜閣輕財好義,樂善好施,在當地是頗有名望的鄉紳。

聽完事情緣由,王藜閣說:「家父已經過世,本人又無功名,所請之事恐難勝任。」後經眾人再三懇求,王藜閣才應承下來。

王藜閣受託之後,立即趕往北京,面見直隸總督李鴻章,求其出面平息此事,並請朝廷撥帑銀修築鳳河堤埝。李鴻章與王藜閣的父親王清選原來同在翰林院供職,交誼很深。聽王藜閣所述,深感同情,且事關鳳河兩岸民眾福祉,便將此事上奏朝廷。不久,皇上下旨:「准修鳳河東堤,款物自籌。」

王藜閣隨旨來到縣衙,時任武清知縣的毛璋樂要送個順水人情,便將所抓鄉民全部釋放。又從鳳河兩岸鄉村選出幾位有聲望的鄉賢,與王藜閣一道共商修堤事宜。最後議定,兩岸共釋前嫌,分頭募捐修堤。王藜閣召集河東各村代表協商。大家公推他為總督辦人,又對各村募捐任務進行分攤。經一段時間籌備後,於當年秋後動工。

年過五十的王藜閣,身體力行,晝夜奔忙,經常吃住在工地。新修的東堤,北起通縣鯰魚溝,南至東蒲窪的大南宮。工程剛剛過半,所捐款物就已耗盡。王藜閣為不使工程半途而廢,便將自家的房產地業變賣,所得款物全部捐給了修堤工程。孝力慈航禪林寺受其感染,也再次加捐。經數月苦役,長達六十餘里的鳳河東堤工程終告竣工。

因積勞成疾,工程完工後不久,王藜閣就病倒在床上。而他的義舉,也經各級官府層層上報朝廷。朝廷感念王藜閣的大義,頒旨封其到粵海(即廣東海關)為官。但聖旨到寶石庄時,王藜閣已病至垂危。待聖旨宣讀完畢,便溘然離世。出殯之日,送行的官民排出數里。

至光緒二十年(1894),李鴻章南下路過河西務,特意在朝陽寺(今河西務中學)驛館召見過王藜閣的長子王壽同,追思往事進行撫慰。新中國成立後,國家水利部曾幾次來人,向王家後人征詢當年王藜閣義修鳳河東堤的舊事。

因捐修鳳河東堤,號稱「河西務大財主」的王家,從此家道中落。王藜閣的五個兒子中,有三個被迫搬到城關、河西務等處,靠僅有的零星薄田度日。寶石庄留下的後人,在土改中也被定為響當當的貧農成份。

鳳河築堤至今已經130年了,其間,雖屢遭洪水,但鮮有大災。每到犯洪季節,家中老人哄孩子時總好念叨:「孩兒,孩兒,你別哭,有你寶(石)庄王大叔!」這首民謠伴隨著滔滔鳳河水,一直流傳到今天。現今,鳳河水患已經徹底根除,兩岸百姓再無洪水之憂。經過加固、加寬的鳳河大堤靜靜地矗立在鳳河兩岸,見證著兩岸人民越來越富足祥和的生活。 (陳景山 馬向東)

http://www.022net.com/2008/8-25/505542352916800.html

清末一代武術宗師霍元甲的「精武人生」

2008-5-8 16:26:57
簡要內容:霍家父子霍元甲是清朝末年的一位武術大師,在國內外享有盛名。他的事跡在天津曾被人們傳為佳話。

霍元甲是清朝末年的一位武術大師,在國內外享有盛名。他的事跡在天津曾被人們傳為佳話。

霍元甲,字俊卿,靜海縣小南河村(現天津西郊)人,生於1868年。其父霍恩第,武藝超群,常出入關東,為客商保鏢,在武林中頗有名望。霍元甲幼年身體瘦弱,常受鄉里頑童欺負,在弟兄十人中也常被取笑。霍恩第中大為不悅。他怕有損家風,便禁止霍元甲練武,而讓他去讀書。這大大刺傷了性情剛毅的霍元甲的自尊心,他便偷著練武,暗中和兄弟們比賽。

小南河村西有個棗樹林子,是一塊墳地,平時人跡罕至。霍元甲每偷偷向父親和兄弟們學個三招五式,便到棗林深處練習,邊練邊揣摩。夏天一身汗水,冬天一身風霜,進步很快。後來,他練武的事被父親知道了,遭到了一頓訓斥,但霍元甲決不半途而廢,他答應父親不與任何人較量,不丟霍家的面子。

1890年的秋天,霍家來了一個武林好漢,說是久仰霍家"迷蹤藝"的大名,其實是來比武。言語之間,他侮辱了霍家父子,霍元甲三弟元卿便與之較量,哪知三個回合便敗下陣來。霍恩第正要親自上場,只聽一聲"看我的!"霍元甲旋風般地一躍而出。老人家一看是他,氣得不得了,但擋阻已經來不及了,兩人已經動起手來,只見霍元甲進攻如閃電,站馬步穩如基石。只幾個回合,霍元甲趁對手收腿未穩之際,俯身一腿掃去,對手一下子跌倒塵埃。霍元甲一步向前抓起對手,扔出丈余遠,把對手的腿摔折了。

這出人意料的一幕,使大家又驚又喜。霍元甲"武藝高強"的名聲也從此傳揚開去。

從腳行到葯棧1895年的臘月,霍元甲挑著一擔柴到天津衛去賣。這時他已娶妻生子,日子過的有些窘困。他的柴擔可與眾不同,一條特製的榆木扁木扁擔又長又厚,柴擔足有三、四百斤,可他挑著卻輕松自在,這使行人議論紛紛,贊不絕口。

霍元甲來到西門外的西頭彎子,生意還未開張,便有"混混兒"前來要什麼"過肩錢"、"地皮錢"。兩人由口角,到動起手來。"混混兒"哪是霍元甲的對手,他當眾出了丑,便一溜煙地跑了。一會兒功夫,一夥"混混兒"拿刀槍棍棒前來報復,霍元甲見勢也抽出扁擔嚴陣以待。等到那一幫人包圍上來,他突然大喝一聲,揮舞著扁擔左突右刺,前掃後掄,只聽見風聲呼呼響,"混混兒"們手裡的武器也紛紛落地;接著,他又來了個"古樹盤根"大掃膛,把扁擔沖著"混混兒"們掄了一圈,"混混兒"們哇哇大叫著抱頭逃竄。

時間不長,又來了40多人,把霍元甲團團圍住。霍元甲也紅了眼,他把扁擔"咔嚓"一聲斷為兩截,一手拿著一截,准備應戰。就在這劍拔弩張的時候,忽聽有人大喝"住手!"原來是"混混兒"的頭目馮掌櫃到了。他把霍元甲邀入家中,設宴款待,並想讓他接手腳行,維持這塊地盤。霍元甲答應回去和家人商量再定。

第二年的春天,霍元甲因生活窘迫,便到天津衛投奔了馮掌櫃。他接手腳行以後,陸續取消了勒索農民和商販們的"苛捐雜稅",招致了腳行里"混混兒"們的不滿。此後,他辭去了腳行的差事,來到北門外竹竿巷懷慶葯棧做了搬運夫。

一天,葯棧進了一批生地,每捆重五百斤。有一個大漢想和霍元甲較量較量,便一個人扛起這五百斤重的生地捆,一連扛了三趟,然後當著眾伙計的面說:"霍師傅,人們都說你武藝高強,力大無比,今日你何不當著眾哥們的面露一手,也讓我們開開眼。"霍元甲早就聽說他在棧里依強稱霸,便想藉此機會掃一掃他的威風。於是,霍元甲向他笑了笑,找了一根最粗最沉的木杠,挑起兩大捆生地,不慌不忙地走進庫房。伙計們見他力挑千斤,無不嘖舌喝彩。那大漢羞得滿面通紅,第二天就辭職不幹了。

過了不久,又出了一件事。一天早晨,懷慶葯棧的伙計去挑水,只見兩個大青石碌碡斜靠著立在井口上,那形勢,稍有觸動,碌碡便會墜入井中。伙計無奈,只好回去請霍元甲。這時,井台周圍已圍了不少看熱鬧的人。霍元甲來到一看,笑著說:"這人真有本事,我佩服他。這分明是沖我霍元甲來的。"說著,他來到井台,貓下腰來,用兩手捧住碌碡,只聽"嗨"的一聲,就把兩個碌碡同時推了出去。

圍觀的人齊聲喝彩。

後來,霍元甲才知道這事是北京源順鏢局的人乾的。這幾件事,更使霍元甲名聲大震。人們給他送了一個綽號叫"霍大力士"。

海河岸邊1900年初春,懷慶葯棧掌櫃農勁蓀趁活計不忙,邀霍元甲出去閑逛。二人來到海河邊,找了一個茶館,邊喝茶邊聊天。農勁蓀曾留學日本,知識淵博,他常給霍元甲講一些古今中外的事,使霍元甲大開了眼界,明白了不少道理,也激發了霍元甲愛國報國之心。

二人談興正濃之時,忽聞河邊有一陣嘈雜之聲,原來是運皇糧的船隻要在這里停泊。押糧的李剛跳上岸來,轉了一圈,沒找到打樁的地方,他有些著急,抬腳把一個席棚的立柱踢斷了。席棚的主人是山東逃荒的,靠炸果子為生,席棚倒塌,便趕緊跑出來,向李剛求情。李剛不容分說,扯掉席棚,把木樁尖頭朝下,以臂做錘,打起樁來。只見木樁一寸一寸地被打進地里,一下子驚動了不少的人。那果子鋪的主人跪求李剛給點賠償,李剛不耐煩地一腳把他踢開,在木樁上拴好纜繩,揚長而去。

就在這時,只聽霍元甲一聲大喊:"那黑小子,回來!"

李剛自恃是皇家糧船的保鏢,怎把霍元甲放在眼裡?他回轉身來,對霍元甲說:"混小子,你是活膩了,敢在太歲頭上動土!當他得知對面就是霍元甲時,不由倒吸了一口冷氣。但他表面上不甘示弱,便說:""姓霍的,別不識好歹,這事你還是別管的好。"二人言語不合,終於動起手來。霍元甲見李剛身手不凡,便使出家傳"迷蹤藝"中的"閃步擗攔掌手雷"的式子,跳到李剛的背後,在其背上猛擊一"鐵沙掌",只見李剛朝前踉蹌幾步,"哇"的一聲噴出一口鮮血,一頭栽倒。

這時,船上的運糧官見保鏢被打倒在地,大喊大叫,叫人捉拿霍元甲,清兵把霍元甲捆了起來。農勁蓀急得頓足捶胸。他見當朝體仁閣大學士徐桐恰巧在此下船換轎,便去喊冤,徐桐問明情由,慨嘆霍元甲是條好漢,又得知霍元甲是鄉親,便讓人放了霍元甲。

1900年舊歷6月18日,八國聯軍攻陷了天津。北京源順鏢局的"大刀王五"在與洋鬼子斗爭中慘遭殺害。霍元甲耳聞目睹了不少洋鬼子血淋淋的罪行,這使他種下了對侵略者的仇恨和對清政府的憤懣。他回到家鄉招眾練武,以報效國家。

為國爭光1901年,霍元甲33歲。有一天,他的徒弟劉振聲拿來幾張廣告傳單,上面印著俄國大力士在戲園賣藝的事,聲稱:"打遍中國無敵手,讓東亞病夫們見識見識,開開眼界。"霍元甲看後拍案而起:"真是欺人太甚!"他立即帶著劉振聲趕往天津衛。

他們先找到懂外語的農勁蓀,然後到戲園說明來意。戲園管事久仰霍元甲大名,不敢怠慢,安排他們在頭等席坐定,便去向俄國大力士通報。

戲台上俄國大力士出場了。他身材高大,體壯如牛。他先打了一套拳來活動渾身的肌肉,然後仰卧台上,兩手各舉起一百磅的啞鈴,雙腿再夾住一個,在三個啞鈴上放一木板,木板上放一張八仙桌,四把椅子,然後有四名大漢上去坐在椅子上打牌,而木板毫不動搖。接著,他又表演平卷鐵板。他先拿一厚鐵板讓人用大錘咂三下,鐵板毫無變化,然後他動足氣力硬是將鐵板捲成了筒。最後是斷鐵鏈。他把一條粗鐵鏈一頭用腳踩住,然後繞身幾周,另一端從肩上回過來用雙手拽住,只聽大喝一聲,鐵鏈咔嚓掙斷,落在台上發出巨響。這些表演,使台下的觀眾驚嘆不已。表演過後,他吹噓自己是世界第一大力士,並揚言表演三天,"歡迎東亞病夫』的能者上台較量"。

霍元甲哪裡還坐得住,他一個箭步跳到台上,大聲說:"我是『東亞病夫』霍元甲,願當眾與你較量,怎麼樣?是君子斗還是小人斗隨你挑!"

俄國大力士怕當眾出醜,便讓翻譯向霍元甲解釋說他剛才那番話都是誇張宣傳,為的是掙錢,請不要當真。霍元甲再三叫板,他始終不肯比武,最後答應在報上承認錯誤,灰溜溜地離開了天津。

1903年,武清李侍衛邀霍元甲比武。第一項是在空簸籮的邊上走三圈。霍元甲此功不深,只走了兩圈半便把簸籮踢翻了,引起了李侍衛和門徒的嘲笑。第三項是每人各擊對方三掌。李侍衛第一掌出去,霍元甲象沒事一樣,只是腳下的青磚裂開了。第二掌下去,霍元甲紋絲不動,腳下的青磚碎成了小塊。李侍衛不由倒吸了一口冷氣。他拼出全身力氣擊出第三掌,只見霍元甲的雙腳陷進青磚地里三寸多深,而身體卻穩如泰山。霍元甲拔出雙腳,微微一笑說:"老師傅請了!"李侍衛哪知他"鐵沙掌"的厲害?只一掌,他就經受不住了,晃了一晃,一頭栽倒在地。

李侍衛笑臉相陪,承認失敗,並邀霍元甲住下,以後再比。誰想到他居心叵測,竟把霍元甲鎖到了小閣樓里。霍元甲在天黑以後使出神力把鐵窗整個推了出去,牆壁也塌了一塊,方才脫身。

1909年,上海來了個名叫奧匹音的英國大力士,在張園設擂,並在報上大登廣告,自吹自擂,侮辱中國人。當時上海苦於無人對敵,便來函邀霍元甲前往。

霍元甲一到上海,便也在張園設擂,並在廣告上寫著"專收各國大力士,雖有銅皮鐵骨,無所惴焉。"這在社會上立即引起了轟動。奧匹音感到事情不妙,便以一萬兩銀子做賭注要挾霍元甲,沒想到胸有成竹的霍元甲一口應承。奧匹音不得不簽訂了賽約。可是,在比賽的那天,奧匹音卻再也不見蹤影,原來他已溜到南洋去了。

日本柔道會得知霍元甲挫敗英、俄大力士,很不服氣,便精選了十幾名高手,來找霍元甲一試高低。

霍元甲先讓他的徒弟劉振聲上場,劉依照師傅的囑咐,開始時紋絲不動。日方武士見狀猛撲過去,抓住劉的衣服想把他摔倒,哪知劉的站樁功夫較深,日武士使出多種招數,都無濟於事,連敗對方五人。

日領隊非常惱火,便親自上陣與霍元甲較量,他自恃技藝純熟,但一交手便知道霍元甲的厲害。他企圖黑手傷人,被霍元甲認破,虛晃一招,用肘急磕其臂,日領隊骨斷肋折。日方承認失敗。

賽後,日方設宴招待霍元甲,席間,日本人知道霍元甲還患"熱疾",就介紹一個叫秋野的醫生為之看病。哪知服葯後,病反而逐漸惡化,僅月余,一代武術大師就含恨離開了人間。事後,朋友們把葯拿去化驗,才知是一種慢性爛肺葯。這是日本浪人暗下了毒手。

霍元甲卒於1909年9月14日,年僅42歲。國人聞此噩耗,無不深感痛惜。

霍元甲逝世後,他親手創辦的"精武體操會"為他舉行了隆重的葬禮。墓地在上海北郊,碑上刻有"大力士霍元甲之墓。

③ 民間故事集錦

民間故事就是勞動人民創作並傳播的、具有虛構內容的散文形式的口頭文學作品,是所有民間散文作品的通稱,有的地方叫“瞎話”、“古話”、“古經”等等。以下是我為你整理的民間故事集錦,歡迎大家閱讀。

民間故事集錦一

“狗不理”創始於1858年。清咸豐年間,河北武清縣楊村(現天津市武清區)有個年輕人,名叫高貴友,因其父四十得子,為求平安養子,故取乳名“狗子”,期望他能像小狗一樣好養活(按照北方習俗,此名飽含著淳樸摯愛的親情)。狗子十四歲來天津學藝,在天津南運河邊上的劉家蒸吃鋪做小伙計,狗子心靈手巧又勤學好問,加上師傅們的精心指點,高貴友做包子的手藝不斷長進,練就一手好活,很快就小有名氣了。

三年滿師後,高貴友已經精通了做包子的各種手藝,於是就獨立出來,自己開辦了一家專營包子的小吃鋪--“德聚號”。他用豬肉的比例加適量的水,佐以排骨湯或肚湯,加上小磨香油、特製醬油、薑末、蔥末、調味劑等,精心調拌成包子餡料。包子皮用半發面,在搓條、放劑之後,擀成直徑為8.5厘米左右、薄厚均勻的圓形皮。包入餡料,用手指精心捏折,同時用力將褶捻開,每個包子有固定的18個褶,褶花疏密一致,如白菊花形,最後上爐用硬氣蒸制而成。

由於高貴友手藝好,做事又十分認真,從不摻假,製作的包子口感柔軟,鮮香不膩,形似菊花,色香味形都獨具特色,引得十里百里的人都來吃包子,生意十分興隆,名聲很快就響了起來。由於來吃他包子的人越來越多,高貴友忙得顧不上跟顧客說話,這樣一來,吃包子的人都戲稱他“狗子賣包子,不理人”。久而久之,人們喊順了嘴,都叫他“狗不理”,把他所經營的包子稱作“狗不理包子”,而原店鋪字型大小卻漸漸被人們淡忘了!

據說,袁世凱任直隸總督在天津編練新軍時,曾把“狗不理”包子作為貢品進京獻給慈禧太後。慈禧太後嘗後大悅,曰:“山中走獸雲中雁,陸地牛羊海底鮮,不及狗不理香矣,食之長壽也。”從此,狗不理包子名聲大振,逐漸在許多地方開設了分號。

狗不理包子關鍵在於用料精細,製作講究,在選料、配方、攪拌以至揉面、擀麵都有一定的絕招兒,做工上有明確的規格標准,特別是包子褶花勻稱,每個包子都是18個褶。剛出屜的包子,大小整齊,色白面柔,香而不膩。

狗不理包子是中國燦爛飲食文化中瑰寶,被公推為聞名遐邇的“天津三絕”食品之首。歷經一百六十多年的狗不理包子,經創新和改良已形成秉承傳統的豬肉包、三鮮包、肉皮包和創新品種海鮮包、野菜包、全蟹包等六大系列一百多個品種。先後摘取“商業部優質產品金鼎獎”、“中國最佳名小吃”、“國際名小吃”等多個國內外評選和大賽的金獎,被譽為“津門老字型大小,中華第一包”。

民間故事集錦二

相傳在4000多年前,我國黃河流域連續發生特大洪水。黃河改道南流,奪取了淮河中下遊河道,黃河奪淮入海使得整個民族陷入空前深重的災難當中。這時候,堯主持召開部落聯盟會議,研究水患問題。人們一致推薦有治水傳統的夏族首領鯀也就是禹的父親主持治水。鯀採用“堙障”的辦法,修築堤壩圍堵洪水。但是洪水如此兇猛,所修築的堤壩頻繁地被大水沖垮。鯀因為治水不利而被處死。

禹繼承父志,決心根治水患,造福黎民,為了找到治水的良方,他不辭千里跋涉,從黃河流域來到了淮河邊上的塗山。最終禹憑借一片堅貞,從塗山氏國酋長蒙那裡得到秘藏的《水經圖》,同時贏得了蒙之愛女的芳心。蒙之愛女也就是司馬遷在《史記·夏本紀》中所記載的“夏後帝啟,禹之子。其母塗山氏之女也。”

禹娶了塗山氏女,婚後不久便離家治水去了,一別十三年不回家園。禹採用疏導的方法治水,他開渠排水、疏通河道,把洪水一路引向了黃海。為了疏通淮河,禹劈開荊、塗二山,從此這兩座山便夾淮河而對立了。而此時他的妻子塗山氏也生下了兒子啟,嬰兒正在哇哇地哭,禹從門外經過,聽見哭聲,也狠下心沒進去探望。“三過家門而不入”的千古佳話就此流傳。

塗山氏女日夜向丈夫治水的方向遠眺,但望穿秋水,也不見禹的歸來。她朝思暮想,最終精誠所至,化作一塊望夫石,端坐在塗山的東端,後人把它叫做啟母石。而塗山氏女這一望,就望了4000多年。

民間故事集錦三

在今安徽省合肥城東有一個地方叫螺絲崗,也叫螺螄崗。據說,這里曾經是南淝河的一處灘地,樹木繁茂,草長鶯飛,景色十分優美。後來,卻變成了遍地是螺螄空殼的荒崗,這原因還得從一段傳說說起。

很多年以前,螺螄崗附近的居民大多數以打魚為生。有一個老漁夫無兒無女,老伴又死得早,就剩下他孤苦伶仃的一個人。因為離河不遠,他便每天捕魚,以此來維持生活。

這一天,老漁夫和往常一樣,早早地起床,背上漁網出門。但他的運氣實在是不好,一連撒了好幾次網卻只捕上來幾條小魚。這時,突然狂風大作,原本平靜的河面掀起了層層巨浪,老漁夫往河心那邊看去,只見那的魚兒頻頻跳出水面。憑著多年捕魚的經驗,他認為如果在河心附近撒網,一定會捕到很多魚。於是,老漁夫顧不得風大浪急,急忙向河心撒了一網。然而當他慢慢收網時,發現網里只有一條渾身通紅,鱗片閃著五彩光芒的小魚。

眼看著太陽就要落山了,老漁夫只好無奈地拎著漁網回家了。回到家,老漁夫躺在破床上休息,心想:今天真是倒霉,不僅沒打到幾條魚,還遇到了大風浪。想著想著,他好像隱約聽見有人在哭,老漁夫很奇怪,家裡再沒有別人了,這聲音是從哪出來的呢?他順著聲音找去,發現是從魚簍里傳出來的。他急忙打開魚簍,看見那條小紅魚的嘴一張一合地在向他說話:“老大爺,我是龍王的小女兒,因為今天偷偷跑出來玩,所以才被你捉住,請你放了我吧,你有什麼要求我都能滿足你。”

南淝河邊說完,小紅魚的眼睛裡流出了一串淚珠,老漁夫見小紅魚很可憐,就把它放回了河裡。小紅魚回到了河裡,對老漁夫說:“謝謝您!今後要是有什麼需要我幫忙的,只要喊三聲‘紅魚姑娘’就行。”說完,小紅魚搖搖尾巴,遊走了。老漁夫望著河面,驚詫不已,急忙磕頭跪拜。

回到家中已是深夜,老漁夫的肚子早就餓得咕咕直叫了。他推開房門,只見桌上放著熱氣騰騰的飯菜。老漁夫沒有多想,急忙狼吞虎咽地吃了起來。吃完以後,老漁夫高興極了,心想:好人還是有好報的,今天救了那條小紅魚,就換來了一頓飽飯。不過要是天天都能吃上這熱騰騰、香噴噴的飯菜該多好啊!說也奇怪,自從那天起,無論老漁夫打魚回來有多晚,飯桌上總是擺滿了香噴噴的飯菜。

鄰村的一個叫刁小三的惡霸知道了這件怪事,心裡不禁盤算起來,老漁夫的家裡沒有人,卻每天都能變出很多可口的飯菜,莫非這老頭家中藏有什麼寶貝?刁小三賊眼珠子一轉,打起了老漁夫的主意。

“三月螺螄四月蚌”是潛江的民諺,意為三四月正是潛江盛產螺螄蚌的好時節。螺螄的味道鮮美,營養價值高,還可以清熱利水、除濕解毒。一天,刁小三帶著幾個彪悍的打手,闖入了老漁夫的家,見老漁夫正在吃飯。刁小三走到老漁夫的面前,惡狠狠地說:“老頭兒,我聽說你家出了一件怪事。你老實跟我說,是不是你家藏著什麼寶貝,趕快給我拿出來,不然我就打死你!”

老實的漁夫見刁小三如此蠻橫,再看看他身旁的幾個大漢,不禁嚇得直冒冷汗,只得把自己如何救了小紅魚,小紅魚又如何報答自己的事情原原本本地告訴了刁小三。

刁小三聽後,將信將疑,就對老漁夫說:“我今天想要一個元寶,你說的如果是真的,就趕快讓那條小紅魚給我送來;如果不是真的,那就別怪我不客氣了!”

老漁夫沒有辦法,只好跑到河邊呼喚小紅魚,請小紅魚送給他一個元寶。當老漁夫回到家時,桌子上果然出現了一個金燦燦的大元寶。刁小三這回終於信了,拿起元寶樂顛顛地跑了。

然而,從這以後老漁夫的日子並沒有好過多少,刁小三貪得無厭,知道老漁夫有這樣的本事,便隔三差五地跑來威逼利誘老漁夫給他金元寶。善良的漁夫每次都照做了,可是他並不知道,小紅魚每給他一個元寶,就要掉一枚鱗片。

日子久了,小紅魚身上的鱗片全都掉光了,它再也沒有金元寶可給了。老漁夫拿不出金元寶,刁小三以為他在跟自己耍什麼花招,非常氣憤,命令家丁用粗棍打老漁夫。年邁的老漁夫哪裡經得起他們的毒打,不一會兒就被打死了。

螺螄,中國各淡水水域均有分布。正在這時,天空中突然飄下一位美麗的女子,她走到已經死去的老漁夫身旁,傷心地哭泣,淚水滴到了老漁夫的眼睛裡,老漁夫奇跡般地復活了。那位女子立刻變成了一塊彩石,放射出萬道光芒,射死了刁小三和那些打手們,隨即那彩石又化做一縷青煙,消失得無影無蹤了。

④ 天津衛民間故事

1、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登基後,將他的兒子們分封為王,駐守在全國各地。其四子朱棣被封為燕王,駐守於北平,就是現在的北京。朱元璋去世後,傳位給他的長孫朱允。朱棣為與朱允爭奪皇位,發動了中國歷史上的「靖難之役」。

一三九九年,燕王朱棣率軍南下,從天津三岔口渡河襲取滄州,於一四○二年攻入當時明朝首都南京,登上了天子寶座。朱棣登基後,對他爭奪天下時經過的三岔河口十分贊賞,認為是塊風水地,叫群臣獻名。

最後,朱棣選中「天津」二字,意為「天子渡津之地」,天津由此得名。不久,朱棣遷都北京,天津便成了京城的門戶,軍事地位日益重要。明朝永樂二年(公元一四○四年),在天津衛,「衛」是明朝的一種軍事建制,天津共設三衛,駐軍一點六萬多人。

於是,人們又把天津叫做天津衛。設衛就要築城,天津作為一個完整意義的城市歷史由此而開始。

2、水鬼

話說這是在民國時期的天津,在那時期也被人們稱為天津衛,說是在當地的一個小村莊,村莊裡面有一對老夫婦,且叫這對夫婦為王氏夫婦吧!這對老夫婦五六十歲的樣子,為了生計就在村莊不遠處的小河邊種了一片葡萄林,因為那時候害怕別人投啊!

就在葡萄園的旁邊搭了一個窩棚,平時小兩口就在吃喝在這個窩棚裡面,守著自己的葡萄,但是最近這個老王頭就有點不高興了,因為最近下了大雨,附近的河裡面就淹死了很多人,恰巧老王頭的窩棚就在河邊。

那個時候的百姓相信有鬼啊!就這么一天的晚上,老王頭琢磨了這個事情一晚,好不容易睡著了,但是突然覺得腹部一陣疼痛啊!就要上廁所,但是他們平時解決這個問題都是到河邊的大樹下,這時候老王頭就沒有辦法了,去又害怕,不去又憋不住了,隨後一咬牙,拿上手紙就一溜煙兒跑到這個大樹下,正准備解褲子,就聽見一陣怪風。

隨後只見河面上出現了兩個人形的東西,只有一隻腳,咚~咚~咚的就跳到了離大樹不遠的地方,老王頭借著月光看了個一清二楚,這兩人紫色的臉,綠色的長舌頭,分明就是水鬼上岸啊!

嚇得老王頭話都不敢說,隨後這兩個水鬼就才是喝酒,推杯換盞間只聽一個水鬼說道,「我明天就要投胎轉世了,等了三年終於等到機會了,明年午時三刻在村子裡面的井口,有一個瘸子,臉上還有一顆痣的年輕人回到井口打水,到時候我就把他拖下水,當我的替死鬼,我就可以投胎了」「哎呀,恭喜哥哥,賀喜哥哥啊!」

隨後又和這個水鬼開始喝酒,這時候老王頭嚇得一動不敢動啊!最後那兩個水鬼酒也喝完了,就把酒瓶一扔,跳到河裡消失了,此時的老王頭已經是癱軟在地上了,褲子也濕了,一溜小跑趕緊跑回了自己的窩棚。

冷靜下來的老王頭就琢磨,明天午時三刻有一個瘸腿的男子要到成為替死鬼了,突然!老王覺得不對勁,村子裡不就自己外甥是瘸腿嗎!村子不大,裡面的人他都認識,一定是自己的外甥,越想越不對勁,他決定明天去看看。

第二天吃完早飯以後,就和自己老伴吩咐了一下,自己就往村子走去,到了以後恰好午時三刻,他干凈跑到村子井口邊,此時遠方恰巧來了一個男性,一看確實是瘸腿的,但不是自己外甥啊!眼看他就要打水了,老王頭心想,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啊!自己遇見了就不能不管啊!

隨後他就把這個年輕人保住了,大喊道「這人欠我錢不還,大家趕緊來幫幫忙啊!」隨後折騰了半天,抬頭一看,午時三刻已經過去了,他就叫這個小夥子到了一個隱秘的地方,把昨晚的事情說了一遍,小夥子聽完,那叫一個感動啊!

千恩萬謝的謝完了老王頭,老王頭自己也覺得這個事情辦得漂亮,就高高興興的回家了,走到一半的時候,才想起自己沒吃午飯啊!飢腸轆轆的,恰好此時路邊有個路邊攤,就坐下點了幾個小菜,開始吃起來了,酒過三巡,老王頭突然抬頭看見一個道士模樣的人。

「南無無量天尊,施主可否賞貧道一頓飯啊!」老王頭心想這有啥,吃吧!隨後叫了一些酒菜,這個老道也是不含糊,頓時甩開了腮幫子大吃一通,吃完後老道就說「貧道不能白吃你的飯,我給你說件事,你自己聽聽」這個老道就把老王頭今天早上救小夥子的事情,一五一十的說了。

隨後又說道「你可闖了大禍了,你把水鬼的替死鬼給救了,他們今晚必定要來找你報仇啊!」老王頭一聽,撲通一下,跪在了地上,連說「老神仙救救我啊!」接著老道就說「我遇見了自然是要管的,但是我也弄不死這個水鬼,這樣你伸手過來」隨後就在老王頭的手裡寫了一個「雷」字!

囑咐他今晚水鬼來找他,你就他這個手拿出來對著水鬼,這個是「雷符」能傷到水鬼,隨後你趕緊趁此機會向南跑,跑到太陽出來才停下,這樣你就得救了,老王頭聽見後趕緊給老道道謝。隨後回到了家裡,他趕緊叫自己的老伴回家去住,自己一個人留下來。

明天早上再給自己送飯來,晚上的時候,老王頭迷迷糊糊的就睡著了,突然就聽見窩棚外面傳來了咚~咚~咚的聲音,隨後兩個水鬼跳進了窩棚,大喊道「老賊,拿命來!」老王頭趕緊把手心朝向了水鬼,只聽「轟隆」一聲,兩個水鬼應聲而倒!

老王頭趕緊推開門就尋了南方開始跑,只聽身後水鬼追來,「老賊,休走,拿命來」,嚇得老王頭又加快了步伐,大概跑了兩個多小時,跑到了一個山林裡面,隨後看見了太陽才停了下來。

隨後老王頭就倒在了地上,這一倒下就不知不覺睡著了,醒來的時候已經是中午,他趕緊回到了葡萄園,只見老伴蹲在地上大哭,葡萄園的葡萄也不見了,後來才知道,老道和那個小伙聯合起來騙了老王頭,偷走了老王頭的葡萄。

3、漢沽城區南有一個營城庄。清光緒年修《寧河縣志》說,「營城去邑五十餘里,唐太宗有高麗之役,因築土城駐中軍。」故名營城。清乾隆年間詩人邵蘭譜有《營城題詠》:天策神威鎮八方,垂衣猶欲捐扶桑。樓船選將方懸月,城堡屯兵劍拂霜。誰識垣牆猶歷歷,只看煙水正茫茫。

行人休問初唐事,古壘荒丘伴夕陽。明、清兩朝,營城為海口軍事重地。明永樂三年,調海防千總邵益謙戍防於此。清順治三年設營城營,後改為營城汛,與北塘、新河合稱「海口三鎮」。清咸豐九年在營城西南沿河兩岸築炮台四座,設兵營兩座,屯兵三千,1860年英法聯軍攻陷大沽時,營城守軍曾全力赴援。

寨上是漢沽區政府所在地。《寧河縣志》載:唐太宗東征凱旋,其中軍駐營城,「其前軍、後軍則更屯它村。所謂前後寨上者是也。」所以舊時有前寨上、後寨上之稱。民初之後,寨上即為漢沽地區的經濟、政治、文化中心。

《寧河縣志》載,其附近還有一處叫「晾甲坨」的。由思家坨再往東行三四十里,有一村名「灑金坨」。相傳是因唐軍東征凱旋時駐扎於此,曾在高坨子上灑落金銀而得名。此村現屬營城鎮,是天津市最東端的行政村。

4、薊縣地名中的「擂鼓台」是李世民東征時築台擂鼓點將之處;「東二營」、「西二營」是李世民東征時於此地駐扎兵馬的兩個營盤;「大安宅」、「小安宅」是李世民曾於此安營紮寨,初名大、小安寨,後改今名;「驗甲宮」是李世民東征途中晾甲的地方;「邦均鎮」原名「商君店」,因傳說戰國商鞅曾在此宿店,故名。

後唐太宗東征至此,因地名諧音「傷軍」犯忌,故改名「邦軍店」,後民間演化為「邦均鎮」;「馬伸橋」是李世民東征路過此地,御馬勞乏伸腰,故村名馬伸腰,後演化為馬伸橋。

5、作為宋遼戰爭的另一方,關於遼國和蕭太後的故事在天津地名中亦有反映。寶坻區有「打扮庄」,相傳遼國蕭太後督軍南下,與宋兵交戰,曾在此築梳妝樓,梳洗打扮,故名。

寶坻區大口屯鎮綉針河東岸有毗鄰兩村——大小「綉針口」,相傳遼代建村,綉針河當時為蕭太後的運糧河,此處為巡查護衛運糧河的哨口,故名。

另外,武清區有黃花店鄉,始建於遼代會同年間(938~947),據《畿輔通志》轉引《東安縣志》載:「省抑宮在安次南,遼會同中建。以禁嬪妃之有犯者。元時屢遷廢後於其地。今屬武清縣,俗名皇後店。」此地原屬安次縣,明初劃入武清縣。

今稱「黃花店」,系由「皇後店」諧音演化而來。與之對應的地名是泗村店鄉的「太子務」,遼代成村。傳說遼太子曾前往皇後店(軟禁失寵遭貶後妃的冷宮),探視被罷黜的母親,途中在此留宿,故村落得名太子府,後演化為太子務。

⑤ 天津的歷史名人及故事

【查為仁】(1695~1749)清代詩人。

字心谷,號蓮坡,又號蓮坡居士。

天津人。

出身書香門第,其父曾建查氏園林別墅水西庄。

查為仁於此廣置圖書金石鼎彝,結納國內著名文人、學者。

杭世駿、江沆、厲鶚等著名文學家、經學家、詩壇領袖等都曾寓居水西庄,或吟詩作賦,或揮毫書畫,或埋頭經史,或著書立說,或鑒賞金石、書畫、圖籍,產生了大量詩詞、文章、書法、繪畫作品,使天津古代文學藝術事業以水西庄為中心進入了極盛時期。

其文人之盛,與揚州馬氏玲瓏山館、杭州趙氏小山堂南北並稱,成為蜚聲海內外的文化勝地。

查為仁本人也大展才華,與厲鶚合箋《絕妙好詞箋》被收入《四庫全書》。

著有《庶塘未定稿》9卷、《外集》8卷、《蓮坡詩話》3卷等。

?

【梅成棟】(1776~1844)清代詩人。

字樹君,號吟齋。

天津人。

道光年間倡立輔仁學院,主講席10餘年。

曾在天津水西庄與文人名士結成梅花詩社,有許多詩作在士林傳誦,是當時天津詩壇公認的領袖。

著有《欲起竹間樓存稿》、《四書講義》、《管見篇》、《吟齋筆存》等,輯有《津門詩抄》。

【張明山】(1826~1906)民間藝術家。

名長林。

天津人。

泥人張第一代。

幼初入塾,即喜為粘土之戲。

經成年累月地細心揣摩與刻苦實踐,對捏塑泥人技術終獲獨得之秘。

操作時優游自得,若不經意,而得心應手。

為人捏像只須對坐談笑,摶泥入手,頃刻而成;且能藏泥於袖,悄悄摶塑人像,形神畢肖,栩栩如生。

其作品有古裝仕女、戲曲角色和各行業人像,馳譽遐邇,被稱為南北塑像者之冠。

其作品曾獲巴拿馬賽會一等獎和南洋各地展覽會獎狀、獎牌20多件。

?

【孫菊仙】(1841~1931)京劇演員。

原名濂,字寶臣,號學年。

天津人。

早年是武秀才,曾參與鎮壓太平軍。

30多歲以後由業余愛好京劇而下海從藝,師事程長庚,唱老生,噪音寬亮,唱腔淳樸蒼勁,能以氣行腔,吞放自如,形成自己的藝術風格,世稱孫派,與汪桂芬、譚鑫培齊名。

孫戲以《完璧歸趙》、《逍遙津》、《罵楊廣》等著名。

孫菊仙不僅演技高超,品德也為人敬仰,不以名角自居,不賣高價票,90歲高齡時,還在津京兩地為慈善事業舉行義演。

在上海演出時,被旅滬天津人親切地稱為老鄉親,後來叫響,他便以老鄉親為藝名。

晚年終於天津故居。

?

【張兆祥】(1852~1908)畫家。

字和庵。

天津人。

師從孟綉村,多才多藝,通曉西洋照相技法和詩文書畫,尤擅寫生,畫花鳥,並吸收郎士寧西洋畫法,開一代畫壇新風,自成一派。

其作品傳世甚少,尤為寶貴。

藏於天津市藝術博物館的《石榴花》,色彩濃艷,風姿絕倫,堪稱珍品。

其弟子陸文郁等人也在畫壇名噪一時。

?

【嚴修】(1860~1929)教育家。

字范孫,號夢扶。

天津人。

清末翰林。

任貴州學政時,倡新學,以奏請開經濟特科名於世。

1897年任滿辭歸,熱心於鄉里興學。

先約張伯苓來教家塾,後又辟私宅為敬業中學堂(今南開中學前身),又聯合士紳創辦民立第一、第二小學,協助地方當局辦起多所官立小學與半日學堂、補習所等多種教育機構。

之後,在私宅創辦女子小學、保姆講習所(幼師)、蒙養園,對天津新式教育的興起,起到了啟蒙與促進作用。

1918年與張伯苓創辦南開大學。

晚年倡組城南詩社、崇化學會,講義理、訓詁之學。

著述存稿有詩、文、日記、函札多種,輯錄出版有《嚴范孫先生遺著》、《嚴范孫先生古近體詩存稿》等書。

其書法俊逸瀟灑,嫵媚多姿,為近代天津四大書法家之一。

【華世奎】(1863~1941)書法家。

字啟臣,號璧臣。

天津人。

清內閣閣丞,民國成立之後,以遺老自居,終生不剪辮子。

同嚴修組崇化學會,主其事。

其書法走筆取顏字之骨,氣魄雄偉,骨力開張,功力甚厚。

手書的天津勸業場五字巨匾,字大1米,蒼勁雄偉,可謂其代表作。

書法作品小至蠅頭小楷,大至徑尺以上榜書,結構都很凝重舒放,晚年更加蒼勁挺拔。

居近代天津四大書法家之首。

?

【周學熙】(1865~1947)實業家。

字緝之,別號止庵。

安徽東至縣人。

1894年中舉。

初官於浙江,後為山東候補道員。

1900年入直隸總督袁世凱幕下,主持北洋實業。

1903年赴日本考察工商業,回國後曾作直隸工藝總局總辦、天津道、長蘆鹽運使,民國後兩度出任北洋 *** 財政總長。

任期內在天津先後創辦商品陳列所、植物園、鐵工廠、高等工業學堂、教育用品創造所、灤州煤礦公司、啟新洋灰公司、京師自來水公司、耀華玻璃公司、華新紡織公司以及天津中國實業銀行等,成為一個典型的企業集團,奠定了北洋實業的基幹,本人亦成為與南方張謇齊名的著名實業家。

著有《止庵詩存》、《止庵詩補集》。

?

【張相文】(1866~1933)學者。

字蔚西,號沌谷。

江蘇泗陽人。

光緒丙戌歲試補博士弟子員,後棄科舉,殫心新學,尤喜中外地輿科學。

1899年入上海南洋公學專攻史地,後轉該校教習。

1901年編寫初、中等地理教科書。

1907年任天津北洋女子師范學堂堂長,出版《地文學》,將生物界納入地理學,有開創意義。

與張伯苓、吳鼎昌等創辦中國地學會,任會長,編輯《地理雜志》月刊。

1920年從事佛學研究。

性喜游名山大川,足跡遍塞外,考證秦長城之舊址所在,發現成吉思汗陵寢故址及其碑誌,糾正當時歷史學家之誤,對學術界頗有貢獻。

著作有《佛學地理》、《南園叢稿》等書。

?

【梁啟超】(1873~1929)學者,政治家。

字卓如,任甫,號滄江,又號飲冰室主人,人稱任公。

廣東新會人。

1890年入京會試得識康有為,拜為師,並接觸西學。

1895年從康有為入京,協助其發動公車上書,主編《時務報》,發表《變法通議》等文,風靡大江南北,與康有為並稱康梁。

1898年再次進京,辦理保國會,參與新政,多次上書請廢八股、設編譯局、獎勵工藝製造。

7月光緒皇帝召見,命其籌備京師大學堂,主持譯書局。

變法失敗後流亡日本創辦《清漢報》、《新民叢報》,主張君主立憲,參加保皇會。

辛亥革命後回國,在津創辦《庸言》月刊,後在袁世凱 *** 任職。

察覺袁的復辟野心後,於1915年定居天津。

同年袁謀稱帝愈急,梁啟超策動其學生蔡鍔回滇起義,親自在寓所草成討袁檄文《異哉!所謂國體問題者》,送滬發表。

袁倒台後梁啟超赴歐考察,1920年回國辦《改造》半月刊,並在清華、北大任教。

此後即脫離政界在津專心著述,完成《清代學術概論》、《墨子校譯》、《中國歷史研究法》、《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先秦政治思想史》等專著,並在南開大學及寓所書房飲冰室講學授課。

著述收入《飲冰室合集》,共148卷,約1400萬字,涉及哲學、史學、文學、經濟、法律、道德、宗教等許多學科,時間上囊括古今,地域上兼及中外。

尤其在先秦和明清、近代的學術思想研究方面,留下了一大批頗有見地的著作,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

【張伯苓】(1876~1951)教育家。

名壽春。

天津人。

北洋水師學堂畢業,任海軍士官生,親睹甲午之戰,憤然立下教育救國大志。

1903年隨嚴范孫赴日考察教育,1904年創辦南開中學。

1917年,張伯苓赴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考察教育,研究私立大學的組織方式。

1919年,由江蘇督軍李純贈50萬銀元,張伯苓在天津西南八里台一帶購地400畝,建造校舍,創辦了南開大學。

1923年創立南開女子中學。

1928年,又建南開小學,從而完成了南開由小學到大學的教育體制。

後來,又於1931年成立南開經濟研究所,次年成立應用化學研究所。

1936年在重慶成立南渝中學。

1938年任國民參政員並當選為副議長,1945年出席 *** 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當選為中央監察委員。

1948年出任考試院院長。

張伯苓和嚴范孫創立的南開大學、中學、小學,是中國近代私立學校的典範,培育了周恩來等眾多英才,在中國教育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

【王襄】(1876~1965)學者。

字綸閣,號?室。

天津人。

從20歲起酷好考古研究,是中國較早鑒識和收藏研究甲骨文的學者。

所著《??室殷契類纂》、《??室殷契文證》具有極高的學術價值。

還著有《流沙墜簡勘誤記》、《秦前文字韻林》、《古文源流臆說》、《古陶今?》等書。

王襄的書法也頗具功力。

1949年後任《甲骨文會集》編委,天津文史館館長,天津市政協委員。

?

【李叔同】(1880~1942)藝術家,佛學家。

原名文濤,法號弘一。

天津人。

童年讀詩書,喜好舊詩詞,擅長書法金石。

1905年赴日本學習西洋畫與音樂,並與曾孝谷、歐陽予倩組春柳劇社,主演《黑奴籲天錄》、《茶花女》等名劇,開中國話劇運動的先河。

回國後曾執教於天津、上海、杭州、南京。

全國教音樂、西洋畫的教師,多得其親傳,豐子愷、劉質平等名家皆其得意高足。

李叔同前半生既是中國話劇藝術的奠基人之一,又是詩人、音樂家、畫家、書法篆刻家,均有名作問世。

1918年在杭州虎跑寺出家,專研戒律,被尊為南山律宗大師,律宗第十一世祖,是享譽海內外的著名高僧。

所著《四分律比丘戒相表記》曾影印成書。

?

【馬千里】(1885~1930)教育家。

名仁聲。

天津人。

南開中學、北洋大學畢業。

曾在南開中學、直隸女子師范學校任教,既是周恩來的老師,又是鄧穎超的老師。

馬千里是五四運動的領導者之一,擔任天津各界聯合會副會長、 *** 日貨委員會主席,發動群眾 *** 罷市, *** *** 。

大革命前後,馬千里積極支持 *** 的革命活動。

資助周恩來赴日留學,周恩來旅歐時常與馬千里通信往來。

馬千里還將周恩來寫的《警廳拘留記》、《檢廳日錄》在自己創辦的《新民意報》上發表。

1921年,馬千里創立天津達仁女校,積極支持鄧穎超、劉清揚等組織女星社,開展婦女解放運動。

還曾擔任葯王廟小學校長、河北省立一中校長、南開校友總會主席,培養了大批優秀人才。

曾兼任天津紅十字會幹事長和副會長,一生忘我工作。

?

【劉奎齡】(1885~1967)畫家。

字耀辰。

天津人。

南開中學首班畢業生,自幼學習郎世寧畫法,研究五代、宋、元諸家,尤其是明代呂紀、清代沈銓的畫技,並將西洋畫之色彩、透視比例融合於中國傳統工筆國畫之中,形成自己特有的藝術風格。

其作品纖細逼真,神態自然,以《孔雀圖》最為著名,深得徐悲鴻贊揚,在中國近代畫壇獨樹一幟。

?

【劉鳳鳴】(1889~1978)民間藝術家。

*** 。

天津人。

15歲開始隨外祖父馬順清學習刻磚技藝。

馬順清是天津著名刻磚藝人,在清道光年間,將天津磚刻發展為獨立於建築之外的民間藝術,並開創了堆貼法,擴大立體空間,使作品層次分明。

劉鳳鳴繼承和發揚了馬順清的貼磚法,創造了天津刻磚的獨特風格,被譽為刻磚劉,以立體和半立體透雕見長,在方磚上所刻山水、花卉、人物、鳥獸形象生動逼真,構思精巧,極具藝術欣賞價值。

【楊石先】(1896~1985)化學家、教育家。

安徽懷寧人。

蒙古族。

1931年在美國獲化學博士學位,回國後任南開大學理學院院長。

1947年任南開大學教務長、代理校長。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擔任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南開大學校長、中國化學會理事和天津科協主席。

是中國有機農葯研究事業的開拓者,曾在1956年參加周恩來親自主持的科技發展規劃制定工作,擔任綜合組組長,先後發表過40餘篇論文,研製成功10多種農葯,並培養了大批人才,是中國教育界一代名師。

【哈荔田】(1911~1989)醫學家、教育家。

河北保定人。

*** 。

出身中醫世家,早年師從國醫泰斗施今墨,三四十年代便享譽津門,在中醫診治和理論研究上造詣頗深,尤擅長婦科。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積極響應 *** 號召,創立了天津首家公立聯合診所,又遵照周恩來親自指示,創建天津中醫學院,為教育和培養中醫人才、弘揚中華傳統醫學付出畢生辛勞。

其醫術之精、醫德之高蜚聲中外,所診治過的患者無論是普通群眾還是高層領導或海外政要,無不交口稱贊,臨終之前還堅持為群眾義診

⑥ 俗世奇人有哪些故事

打這天起,津門的古玩鋪都說鍋店街的裕成公買到一軸大滌子石濤的山水,水墨淺絳,蒼潤之極,上邊還有大段題跋,尤其難得。有人說這件東西是打北京某某王府流落出來的。來賣畫的人不大在行,藍眼卻抓個正著。花錢不少,東西更好。這么精的大滌子,十年內天津的古玩行就沒現過。那時沒有報紙,嘴巴就是媒體,愈說愈神,愈傳愈廣。接二連三總有人來看畫,裕成公都快成了綢緞庄了。
——《藍眼》
一天,張大力來到侯家後,看見這把鎖,也看見上邊的字,便俯下身子,使手問一問,輕輕一撼,竟然搖動起來,而且賽搖一個竹籃子,這就招了許多人圍上來看。只見他手握鎖把,腰一挺勁,大石鎖被他輕易地舉到空中。胳膊筆直不彎,臉上笑容滿面,好賽舉著一大把花兒!
――《張大力》
南門外那些水坑,哪個坑裡有嘛魚,哪個坑裡的魚大小,哪個坑的魚有多少條,他心裡全一清二楚。他能把坑裡的魚全釣絕了,但他也決不把任何一個坑裡的魚釣絕了。釣絕了,他玩嘛?
――《大回》
刷子李是河北大街一家營造廠的師傅。專乾粉刷一行,別的不幹。他要是給您刷好一間屋子,屋裡任嘛甭放,單坐著,就賽升天一般美。最別不叫絕的是,他刷漿時必穿一身黑,幹完活,身上絕沒有一個白點。別不信!他還給自己立下一個規矩,只要身上有白點,白刷不要錢。倘若沒這一本事,他不早餓成干兒了?
——《刷子李》
牙醫華大夫出名的心善,他推說去撒尿,離開牌桌走到後院,鑽出後門,繞到前街,遠遠把靠在門邊的張四悄悄招呼過來,打懷里摸出七塊銀元給了他。不等張四感激,轉身打原道返回,進屋坐回牌桌,若無其事地接著打牌。
過一會兒,張四歪歪扭扭走進屋,把七塊銀元「嘩」地往檯子上一碼,這下比按鈴還快,蘇大夫已然站在張四面前,挽起袖子,把張四的胳膊放在檯子上,捏幾下骨頭,跟手左拉右推,下頂上壓。張四抽肩縮頸閉眼齜牙,預備重重挨幾下,蘇大夫卻說:「接上了。」當下便塗上葯膏,夾上夾板,還給張四幾包活血止疼口服的葯面子。張四說他再沒錢付葯款,蘇大夫只說了句:「這葯我送了。」便回到牌桌旁。
——《蘇七塊》

閱讀全文

與天津有哪些特別出名的民間故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高新西區婚姻登記處在哪裡 瀏覽:388
出自神話的故事4字詞語有什麼 瀏覽:556
建設局直屬事業單位有哪些 瀏覽:372
繪本故事怎麼引入 瀏覽:944
男龍女狗配婚姻怎麼樣 瀏覽:274
究極之日哪個時間段會出現幸福蛋 瀏覽:864
民法典婚姻和原來有什麼不同 瀏覽:497
棗庄市事業單位多久出成績 瀏覽:943
經濟學家都是研究什麼 瀏覽:702
日本總經濟佔世界多少 瀏覽:948
怎麼畫簡單的古風小美女 瀏覽:437
故事節奏怎麼解說 瀏覽:834
講個故事的拼音怎麼寫 瀏覽:397
愛情公寓容容演的什麼電視劇 瀏覽:637
經濟時期丟票怎麼辦 瀏覽:822
幸福樹苗如何盆栽 瀏覽:331
四大美女死在哪個朝代 瀏覽:186
什麼樣的美女是美人 瀏覽:449
愛情公寓在哪個app不用vip 瀏覽:369
星座看愛情看哪裡 瀏覽:913